乐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17238386 上传时间:2022-07-08 格式:DOC 页数:133 大小:1.2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乐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乐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乐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资源描述:

《乐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乐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 纲 要“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乐至“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帅乡,努力建设民富县强全面小康新乐至”的关键时期。乐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市委二届十四次全会要求,在全面回顾“十一五”(20062010年)发展新成就和深入分析“十二五”发展新阶段的基础上编制,是引领未来五年乐至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宏伟蓝图,主要阐明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突出战略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和地方特色,是“十二五”期间推动乐至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跨

2、越发展、科学发展的方向指南和行动纲领。第一章 规划基础与形势分析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深入推进“三化互动”,努力实现“三大突破”,坚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主线,取得了经济实力增强、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人居环境优化新成就,圆满和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迈上了新台阶。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增长速度加快。2010年,预计全县地方生产总值(GDP)实现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十一五”期间,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

3、长13.9%,是我县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1.9%,第二产业年均增长28.1%,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3%。人均GDP达到12800元,年均增长20.4%。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三次产业长足发展,实现利税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改善。预计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9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十一五”期同口径年均增长27.6%。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3.2:24.3:32.5转变为26.9:47.8:25.3。农业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比重下降了16.3%,内部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畜牧业增加值占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

4、5%,经济作物增加值占种植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2%;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3.5%,企业组织结构明显改善,部分行业的产业集群已具雏形;服务业蓬勃发展,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商贸服务业得到整合,市场繁荣活跃。 二、农业基础地位稳固,特色产业支撑作用增强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重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粮食生产稳中有升,生猪、山羊、蚕桑等产业特色日益凸显,产品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010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8.5亿元,同比增长3.2%,“十一五”期年均增长1.5%。工业经济加速发展。2010年,预计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长36%,“十一五”

5、期间年均增长36%。工业集中区发展势头强劲,入园企业65户,工业集中度达到85%。纺织、食品、医药、建材、机电、造车六大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以旅游业发展为重点,发挥其龙头牵引作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2010年,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2.9亿元,同比增长11.5%,“十一五”期年均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县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全县城镇人口21.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0.5%,比2005年提高8.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一

6、五”期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5.5亿元,年均增长44.7%。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成安渝、遂资眉两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完成农村联网路182.5公里,通乡水泥路850公里。毗河供水工程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新建、整治一线水利工程6574处,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20万人。110KV皂角输变电站建成投运,220KV文峰输变电站即将开工,农村电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成投运。城市品味不断提升。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城市绿化率31%,城市亮化、美化、绿化“三化”建设规范有序,城市管理上档升级,城市品味进一步提升。四、改革

7、开放不断推进,经济活力显著增强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县体制改革稳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水务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顺利完成,企业“五方联动”融资体制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扩权强县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区域合作加快推进,开放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宽。2010年,全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20个,到位国内资金88.2亿元,“十一五”期年均增长65.7%。“十一五”期间外贸出口累计达到890万美元,年均增长71.9%。五、民生民本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0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6元,同比增长

8、12%,“十一五”期年均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5020元,同比增长12%,“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1%。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十一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10815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6%,居民生活逐步实现从基本温饱向小康的跨越,移动电话、空调、电脑、轿车等各种高档消费品,已经进入寻常居民家庭。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技事业发展迅猛。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科普活动成绩斐然。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户,省级科技创新型培育企业4户,

9、知识产权试点企业1户,企业技术中心4个。实施省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18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项。2008年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2009年首次通过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幼儿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强化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提升。2006年,乐至中学顺利通过创国家示范性高中的验收。2007年全县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工作评估验收。卫生事业不断进步。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卫生工作,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大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卫生资源初步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0、全面推行,乐至县被评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通过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文体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七、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和谐乐至进入新阶段政务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加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大依法行政、阳光行政、高效行政的力度,强化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在“减、快、便、优”上做足文章,行政效能和政务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城

11、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民主法制建设成果丰硕。维护司法公正,加强法制教育,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日渐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明显增强。积极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了社会稳定。乐至县被评为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县和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十一五”是乐至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的时期,“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进一步增强了全县的综合实力,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积累的经验,以及已经形成的区域特色和优势,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向未来,乐至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专

12、栏1 “十一五”计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数据指标单位2010年计划2010年预计完成完成情况绝对数年均增速%绝对数年均增速%地方生产总值(GDP)亿元6912.890.613.9完成一产业增加值亿元19324.41.9完成二产业增加值亿元282543.328.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4136完成三产业增加值亿元221222.911.3完成三次产业结构比%27.5:40.5:3226.9:47.8:25.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17.42.927.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1.2156442.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8.71237.618.2完成旅游业总收入亿元6.519.410.532.

13、2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98005.51405614.2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元42008.3502012.1完成城镇化率%2230.5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44完成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1501965.5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30.84完成年末总人口万人9087完成第二节 “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不仅是全县人民的强烈愿望和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而且从国际、国内和自身发展环境来看,客观上也存在很多有利条件。一、有利条件(一)外部环境“十二五”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尽管目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

14、多,但国际政治关系的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速化的趋势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从总体上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从国内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已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门槛”,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展望未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将成为国家今后较长时期宏观政策取向。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对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和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国家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有利于发挥我县产业基础

15、较好、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纵深推进阶段。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十分明朗,国家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举措,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在体制创新、政策措施、资金投入、产业布局、人才开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乐至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成渝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已进入国家战略,按照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乐至处于成渝经济圈“一极一轴一区块”发展布局的“一极”(成都都市圈增长极)范围。在资阳,我县位于全市规划“一区两带四基地”中“简阳乐至安岳”

16、特色经济带中部。这类规划的实施,为我县在加快提升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了难得机遇。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全面实施。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是省委、省政府审视四川省情、着眼创造和发挥区位优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乐至地处成都、重庆两大都市的重要结合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不言而喻。实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有利于我县改善交通基础条件,突破发展瓶颈制约,进一步调整生产力布局发展通道经济。国际国内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重大战略调整,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进程提速。乐至既可以接纳国内东部地区制造业的转移,也可以直接承接发达国家

17、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加速推动现代工业承接提升基地的建立。(二)内部条件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已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区位优势凸显,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十二五”初期,毗河供水工程启动建设,乐至城乡供用水矛盾有效化解,产业发展基础更为坚实。2012年,成安渝、遂资眉高速公路将建成通车,乐至距成都77公里,距重庆174公里,向西向北融入成都“1小时”经济圈指日可待,向南打通连接重庆、武汉、上海的快速通道,“南通北达”成为现实。此外,遂资眉雅铁路、德资眉乐铁路、资德阿高速、乐金快速通道等一批

18、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在规划之中,乐至在成渝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经济结构成功实现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重大转变,三次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我县即将进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发展的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纺织、食品、建材、医药、机电、造车六大支柱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格局初步形成;特色旅游实现突破,陈毅故里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拥有玉佛居全国之最的川中宝刹报国寺,以红色旅游、宗教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特色效益农业持续做大做强,以畜牧、蚕桑、蔬菜、青花椒、中药材、林果、莲藕、花生

19、等特色农业逐步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二、不利因素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人均水平较低,发展差距较大;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非税收入占比较大;经济结构不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三次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增长方式粗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发展面临扩大总量和提高质量的双重压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水资源不足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良性投融资机制不够健全,发展面临融资困难;劳动力素质较低,高层次人才资源缺乏;就业、社会保障等面临一定压力,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十二五”时期,是乐至加快发展的又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总体分析和判断,“十

20、二五”期间乐至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期,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发展契机,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开创新局面、促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全省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扭住“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帅乡,努力建设民富县强全面小康新乐至”目标不动摇,坚持“全党抓经济,重

21、点抓工业,关键在项目”,突出“充分开放、融入成渝,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发展路径,围绕打造“一城一区四基地”,着力在产业培育壮大、结构调整优化、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富民惠民安民上实现新突破,构建和谐新乐至,推进发展新跨越,全面提升乐至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第二节 基本原则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紧紧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两化互动”,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

22、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坚持可持续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改革开放促创新发展。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继续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大力提高创新驱动能力。坚持保障民生促和谐发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

23、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加快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构建和谐乐至。第三节 功能定位全面对接全省建设“一极一轴一区块”战略,深度融入成都都市经济圈,打造现代产业发展高地,努力建设现代工业承接提升基地、优质农产品配送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成都后花园)、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物流基地和对外开放的优势发展区。加快建设“两城一带”,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的新型城市形态,建成中等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第四节 发展目标一、经济发展目标预期性目标:到2015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GDP)达到

24、194亿元,年均增长13.4%(可比价)。人均GDP达到26944元,年均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1.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23.4%,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65亿元,年均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亿元,年均增长1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6.7亿元,年均增长13%。全县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72%左右。二、结构调整目标预期性目标: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12.5:62.4:25.1。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75%,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73%。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 三、

25、民生改善目标预期性目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0000人以上;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在岗人员能够普遍接受各种层次和形式的教育与培训。到201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十一五”末的2.8:1降为2.68: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约束性目标:人口自然增长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四、生态环境目标预期性目标: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到2015年,新增森林面积510万亩,治

26、理水土流失256.8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蓄积量达到220万立方米以上。建成较为完善的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监测防治体系,循环经济建设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约束性目标: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出境断面水质控制在类水域标准。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耕地保有量指标控制在省、市下达目标内。专栏2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分类指 标单位2010年预计完成“十一五”年均增长%“十二五”规划目标属性2015年目标年均增长%经济发展地方生产总值(GDP)亿元90.613.919413.4预期性一产业增加值亿元24.42.124.21.5预期性二产

27、业增加值亿元43.329121.123.4预期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413611423.3预期性三产业增加值亿元22.912.148.715预期性人均GDP元1280020.42694416.2预期性固定资产投资亿元6465.416525预期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2.927.6615.7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7.618.266.713预期性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26.9:47.8:25.312.5:62.4:25.1预期性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55.475预期性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支出比重%72.573预期性城镇化率%30.545预期性民生改善城镇登记失业率

28、%44约束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405614.22368511预期性农民人均纯收入元502012.1884712预期性人口自然增长率33约束性恩格尔系数%4635预期性生态环境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1965.52202.3预期性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煤0.13以省、市下达目标为准约束性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吨4860约束性氨氮排放总量吨485约束性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吨935约束性耕地保有量万公顷7.6约束性注:12010年常住人口按70万计算,2015年按72万计算。2地方生产总值(GDP)增速为可比价,其构成部分指标增速均为现价。第五节 发展布局总体布局为“一城一区四基地”。“一城”:以乐至县城

29、为中心,建设中等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培植城市经济新增长极,推动“两化互动”,形成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旅游中心。“一区”:把童家发展区打造成为乐至“两化”联动、城乡统筹的先行试验区。“四基地”:立足自身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布局建设现代工业承接提升基地、优质农产品配送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物流基地和对外开放的优势发展区。第三章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资源为依托、项目为载体,着力培育壮大六大优势产业集群,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民营经济为主体、优势企业为支撑、资源集约利用为后

30、盾的新型工业体系,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工业经济的竞争力。到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增加值达到114亿元,年均增长23.3%。第一节 建设现代工业承接提升基地围绕建设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目标,着力打造现代工业承接提升基地。抢抓外资西移、内资西进和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加快建设机遇,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和园区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开放合作水平。积极融入成渝,强化产业对接,在纺织、食品、医药、建材、机电、造车和新兴产业等领域广泛开展深层次合作;主动出击,承接东部沿海城市和发达地区成本敏感型、要素集约型、市场内需型、技术先进型企业扩展项目和

31、产业的转移,形成政府推动和企业、产业园区自主招商的新局面,增强招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突破。大力实施工业提升计划,着力调整结构,整合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传统产业优化提升。第二节 优化工业发展布局坚持“优势优先、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用地集约、产业聚集”原则,以工业集中发展区和童家发展区为重点,布局建设工业“三园七镇”。重点突破文峰工业园,适度扩张西郊工业园、中天农副产品加工园,推动“三园”联动发展,竖立工业发展新标杆;规范发展中天、高寺、回澜、石佛、宝林、良安、石湍七个工业重点镇,形成工业集聚布局、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新格局。第三节 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

32、项目聚集生产要素,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同业聚集,推进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着力培育纺织、食品、医药、建材、机电、造车六大产业集群。到2015年,力争将工业集中发展区建成“百亿工业园”,全县六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发展纺织产业。以东方乐渝、联友纺织、贵均纺织、鑫乐纺织、顺琪纺织、万帛纺织、龙腾纺织、祥飞丝绸、森仕时装、玉源鞋业等企业为龙头,推动棉纺织品、丝绸织品、服装鞋革、再生聚酯纤维产品提档升级,延伸产业上、下游链条,全力打造“西部纺织城”。到2015年,纺织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发展食品产业。重点发展猪、羊肉、小家禽、食品、白酒、调味品、粮油等精深加工业,打造以乐至四海、菲伯

33、萨食品、运达粮油、双乐挂面、川龙酿造、祥飞酒业等企业为代表的食品精深加工企业集群,着力建设绿色食品配送基地。到2015年,食品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发展医药产业。依托通世达生物建设西部最大的叶绿素系列产品生产基地,依托贵均卫材建设卫生材料系列产品生产及出口基地,依托世红生物建设猪白细胞及禽用干扰素生产销售基地,依托砚山中药、绿禾药业建设西部的中药饮片及中药保健品生产基地。支持医药龙头企业领建医药产业园。到2015年,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发展建材产业。建设集家具、装饰门、多层板、实木地板生产于一体的顺达林木产业园;以顺达林木、秉胜塑胶、菲力克斯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

34、泥、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及家具、装饰门、多层板、实木地板、陶瓷、不锈钢等新型建材。到2015年,建材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发展机电产业。依托超迪电器建设西南洗衣机生产基地,依托域蓝机电、五一机械等企业建设西南小型农业机械生产基地,依托聚丰恒建设西南电子信息生产基地。到2015年,力争建成成渝经济区机电物流配送中心,建成超迪电器产业园、机械产业园2个产业园。到2015年,机电产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发展造车产业。突出发展专用造车、微型面包车,大力发展半轴、半轴套管、车桥等零部件配套业,加快推进熊猫造车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西部专用造车制造与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到2015年,造车

35、产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以上。专栏3 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单位:亿元产业目标2010年总产值2015年总产值合 计140400纺 织30100食 品50100医 药1530建 材1530机 电2060造 车1080第四节 加快建设工业园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统筹城市发展、综合交通建设和产业园区发展,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规划建设工业“三园”。 强力推进超迪电器产业园、熊猫造车产业园、菲伯萨食品机械及食品加工产业园、重商纺织产业园、顺达林木产业园、医药产业园建设。大力推行政府主导建园、企业主体建园、股份合作建园、业主经营建园等模式,进一步细化功能分区,引导项目根据产业定位入园发展。强化生产性服务

36、建设,全面推进西郊工业园、文峰工业园、中天农副产品加工园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三废”综合利用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物流、融资、培训、就业等服务平台,加快工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增强信息传输效率和准确性,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功能。到2015年,力争全县建成产业园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80户,工业集中度达到85%以上。第五节 培育壮大重点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企业扩张、招商引资、机制创新、资产重组等多种途径,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市场竞争力、对财税收入贡献大的重点企业。到2015年,全县年销售收入上100亿元企业达到1户、50亿元企业1户、30亿元企业1户、

37、20亿元企业达到2户、10亿元企业3户、5亿元企业10户、3亿元企业15户,亿元企业达到50户;力争实现年纳税上1亿元企业1户、5000万元企业2户、1000万元企业5户、500万元企业10户、100万元企业50户。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2015年力争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0户,规模以下企业达到1500户,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30户。第六节 积极推进品牌经济建设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品牌意识,培育和引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努力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市场

38、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以品牌为龙头,整合相关企业,实现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壮大以名牌产品为主导的企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全县创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达到3个,四川名牌和四川省著名商标15个;中国免检产品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0家,有机食品认证企业23家;培育上市公司1家;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第四章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大调结构、调大结构”,按照 “一基地、两合作、三强化、四突破”发展路径,突出“四个打造”,加强“四大建设”,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唱响“特色效益农业、绿色品牌农业、低碳农业、

39、开放合作农业”四大品牌,扩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加快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快速改善、发展机制不断创新、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到2015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8万吨左右,实现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第一节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狠抓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改进传统耕作方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改造中低产田土。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等农业科学技术。努力提高农业装备水平,重点推广机耕、机播、机收、脱粒、机电灌溉等农业机械化生产。开展粮油高产创建,积极实施优

40、质粮食产业工程,建成25个百亩示范片、15个千亩示范片、5个万亩示范片。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一线水利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抓好病险水库整治、灌区渠系配套、节水改造、节水灌溉和机电提灌泵站建设,大力推进机井、山平塘等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源保护,全面提高防御洪涝灾害能力,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重点抓好通村通畅工程、断头路、机耕道等,构建农村交通微循环。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和利用。“十二五”期间,新改建机耕道15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6.8平方公里。进一步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争森林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县、乡

41、、村三级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新技术推广,以及农业生产、营销、加工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打捆实施农业技术推广。加强以农经网为主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加快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农村生态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天保工程、补植补造、合理间伐,增加森林蓄积量,做好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生态县工作。第二节 建设优质农产品配送基地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努力构建优质农产品配送基地。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基地建设,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严格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全程监管,实行农产品准入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养殖业方面,以发展

42、优质生猪和乐至黑山羊为重点,建设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和黑山羊纯繁基地,加快推广“三级良繁养殖合作社”模式,着力提高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 2015年力争出栏优质商品猪128万头、山羊90万只。统筹发展兔、鸭、朗德鹅、特种水产等养殖基地,大力发展小家禽养殖区和特种水产养殖区,力争2015年出栏小家禽500万只,建水产养殖示范基地15个、2800亩。在种植业方面,大力推进优质粮油产业发展,提高粮油商品率,积极创建国家产粮大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狠抓“菜篮子”工程建设,积极探索蔬菜生产、供应新机制,着力解决城乡居民“菜篮子”问题,为成渝经济区提供大量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 2015年力

43、争种植优质绿色蔬菜种植面积8万亩。大力推进中药材、青花椒、油桃、竹柳、莲藕、花生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蚕桑“一园三带”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着力培育蚕桑基地乡镇、产业重点村、规模养殖户,促进蚕桑产业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2015年力争发种20万张、建成优质桑园15万亩(其中果桑示范基地2万亩)。大力开展桑园综合开发,加快果桑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专栏4 乐至优质农产品配送基地建设布局一、绿色养殖业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沿国道318线、319线、省道106线和成安渝高速公路,在中天、童家、天池、孔雀、东山、宝林、龙溪、石湍、双河场等乡镇为重点集中布局建设年出栏128万头

44、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乐至黑山羊纯繁基地沿国道318线、319线、省道106线和成安渝高速公路,在中天、高寺、童家、天池、佛星、孔雀、龙溪、东山、回澜、石湍、通旅、双河场、龙门等乡镇为重点集中布局建设年出栏30万头乐至黑山羊保种、纯繁基地。蚕桑产业基地以童家、中天、高寺、回澜、东山、龙溪、佛星、石佛、劳动、龙门等乡镇为重点集中布局建设优质桑园面积15万亩。小家禽养殖区以石湍、双河场、通旅、放生、劳动、中和场、凉水、盛池、金顺、蟠龙等乡镇集中布局建设年出栏500万只以上小家禽养殖示范区。特色水产养殖区以天池、劳动、童家、中天、石湍、通旅、石佛等乡镇水产新村建设为重点,在全县建设水产养殖示范基地15

45、个,面积2800亩,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二、绿色种植业优质青花椒种植聚集区以天池、回澜、佛星、东山等乡镇为重点集中布局建设优质青花椒种植基地面积10万亩。优质油桃种植聚集区以童家、高寺等乡镇为重点集中布局建设优质油桃种植基地3万亩。优质莲藕种植聚集区以孔雀、童家、双河场、石湍等乡镇为重点集中布局建设优质莲藕种植基地面积2万亩。优质中药材种植聚集区以中天、童家、回澜等乡镇为重点集中布局建设优质中药材种植基地5万亩。优质蔬菜种植聚集区以中天、高寺、童家、天池、石湍、回澜、东山、佛星、良安、大佛、宝林等乡镇为重点集中布局建设优质蔬菜种植基地8万亩。在石湍、东山、中天建绿色蔬菜示范基地500

46、0亩。优质花生种植聚集区以双河场、石湍、回澜等乡镇为重点集中布局建设优质花生种植基地8万亩,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优质核桃种植聚集区以全胜、良安、龙溪等乡镇为重点集中布局建设优质核桃种植基地2万亩。优质柠檬种植聚集区以石湍、通旅、东山、孔雀、双河场、龙溪等乡镇为重点集中布局建设优质柠檬种植基地2万亩。美国竹柳种植区以回澜、龙溪等乡镇为重点集中布局建设美国竹柳种植基地2万亩。优质林业苗圃基地在天池、回澜等乡镇建设优质林木苗圃基地500亩。第三节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连接机制,以乐至四海、英英食品、乐达畜禽等肉食品加工企业的壮大带动

47、畜牧业的发展;以帅青花椒、砚山中药、童欣油桃等企业(合作社)的壮大来带动种植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发挥品牌效应,打造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企业集团。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章程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稳步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精心打造劳务经济品牌。着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完善劳务输出组织机制,不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加快劳动力转移力度,鼓励返乡农民工运用外出所得的资金、技术和经验创办经济实体,以创业促就业,进一步做强我县劳务产业。2015年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达到27.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1亿元。大力发展乡

48、村旅游。依托我县红色旅游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我县融入成都、重庆交通枢纽城市的机遇,重点发展“两带”,打造五个乡村旅游景点。即:乐至陈毅故里景区生态文化旅游带(宝石湖生态旅游)、童家龙门蟠龙(石匣寺)凤凰山(东湖)生态文化旅游带(童家特色生态农业观光、石佛太极特种运动旅游、佛星龙口生态观光休闲、宝石湖生态休闲旅游),培育乡村酒店和星级农家乐,细化景区服务功能,推出更多的旅游特色产品,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第四节 全面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城乡统筹继续搞好新农村规划和建设。立足我县历史文化资源、特色产业发展、绿色品牌农业等,搞好新农村全程、全域规划,充分整合各类资

49、源,激发农民投资投劳积极性,加快新农村建设,积极创建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县。规划建设“两片两带百村”(两片即五通村示范片、八角村示范片,两带即成安渝、遂资眉高速公路示范带,百村即100个新农村示范村),重点打造田家沟村新民居集聚区、牛栏店特种水产养殖基地、故里村红色旅游休闲农家乐、送家沟村蚕桑生活体验区等亮点。 “十二五”期间,新(改、扩)建农房40000户,农房风貌整治15000户。充分整合现代农业、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连片开发、以工代赈、农资综合补助水利建设、新农村专项资金、土地整理等项目,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新村的道路、用水、用电、垃圾和污水处理、交通站点、水渠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拆院

50、建园”,稳步推进村落民居建设,把民居建设、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统一起来、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整体提升,全面推进。注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加快沼气池建设和改厨、改厕、改水、改路及居民绿化、美化,坚持开展庭院环境整治,基本消除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柴草乱放、粪土乱堆、畜禽乱跑等“脏乱差”现象。统筹发展农村社会各项事业。配套完善公共设施,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农民生产生活所需,综合考虑行政村规模、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经济实力和区域特色等因素,确定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的主要内容和功能,重点推进“1+7”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即“村级组织+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

51、中心、农家购物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引导和支持公共服务网络由县乡延伸到村,提供农技、文化、卫生、就业和社会管理服务,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生活质量。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做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着力提高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强化社会保障工作,逐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施扶贫开发的“一体(新村)两翼(产业、劳务)”战略,扎实抓好农村扶贫解困行动计划和“三村行动”,扶持农村贫困人口2万人。建立

52、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综合治理”的人口计生工作机制,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联合打造生育文化大院,将计生活动室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相结合完善设施。第五节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完善流转办法,加强对土地流转领域的监管,促进土地合作化、农户小区化、农业园区化,大力引进业主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组织机构和监管机制,探索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和失地农民利益机制,稳定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大局。加大农业投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引导

53、企业、民间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积极落实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建立符合县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切实加大农产品促销营销力度,控制农业生产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按照“内循环、零排放”的要求,大力推广牧沼粮(果、菜、药、藕、鱼)”、“羊沼林”、 “桑蚕牧”等“生态养殖绿色种植”发展模式,实现种养互动,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农业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深化依托百川农牧公司发展孔雀乡以蔬菜水果为主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依托牧旺公司在中天镇建立魔芋、贡菊、油桐为主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依托天龙科技示范园和川主庙生猪专业合作社在回澜镇不断扩大以青花椒和竹柳基地为主的特色林业循环经济示范园,依托宏椿

54、农牧公司在石湍镇建立大棚蔬菜、特色水产、红衣花生为主的农业循环示范园,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力争十二五期间新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区8个。第五章 全面繁荣服务业,推动产业协调互动以结构调整为战略重点,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把服务业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改造升级传统服务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优化服务业产业功能。“十二五”末,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8.7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第一节 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着力打造成都后花园。立足乐至在全省“一极一轴一区块”发展布局处于 “一极” 范围的定位,全力融入成都“世界现

55、代田园城市”。以县城和童家发展区为载体,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建设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文化繁荣、城乡统筹的生态园林城市。依托特有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努力将乐至打造成为都市人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郊外胜地,建成成都的“后花园”。加快特色旅游发展。以陈毅故里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以成安渝、遂资眉高速通道为载体,加快陈毅故里和乐至报国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佛教旅游胜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宗教旅游”。 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强化旅游区域合作,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壮大发展实力,构建旅游大环线,实现与成渝经济区旅游业的充分融合。构筑“一二三

56、四五”发展框架,建设一个全县旅游服务支撑中心(县城)、两条生态文化旅游带、三个优先开发旅游区(陈毅故里、龙门报国寺和蟠龙湖)、形成四条旅游环线、配套发展五个乡村旅游景点。“十二五”期间,努力把乐至建设成为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到2015年,年接待游客4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5亿元。专栏5 主要景区、重点旅游产品及线路建设一、主要景区陈毅故里。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报国寺。成渝经济区佛教文化与乡村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蟠龙湖(石匣寺)。特色生态休闲度假景区。乡村旅游景点。东山凤凰山(东湖)生态旅游、童家特色生态农业观光、石佛太极特种运动旅游、佛星龙口生态观光休闲、宝石湖生态休闲旅游。二、主

57、要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佛教文化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运动旅游。三、主要旅游纪念品:藕粉、挂面、青花椒、豆瓣、丝绸、酒。四、精品旅游线路。“将帅故里游”大环线:成都乐至仪陇广安成都;“历史文化游”大环线:成都乐至安岳大足重庆成都;宗教文化旅游线:乐至遂宁安岳乐至。县内小环线:乐至陈毅故里宝石湖报国寺蟠龙湖凤凰山乐至。乐至陈毅故里景区生态文化旅游带,童家龙门蟠龙(石匣寺)凤凰山(东湖)生态文化旅游带。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加强旅游软环境建设,坚持依法治旅,完善旅游联合执法力度,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行业自律,营造卫生环境较好、旅游市场安全有序、旅游氛围宽松舒适的景区环境。

58、 第二节 建设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物流基地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大型物流企业,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本土物流企业,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做大做强一批现代物流企业。依托即将建成的成安渝、遂资眉高速大通道优势,在成安渝高速乐至互通口、遂资眉高速乐至北互通口附近,规划建设大型商贸、物流和交易园区,形成独具特色的乐至现代物流中心。依托江南综合大市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物流配送中心、乐至大象物流中转园、天池龙庭苑农产品配送中心、国家粮食储备库等载体,加快城南物流港、城北物流港建设步伐。大力开展乐至特色农副产品冷链、加工、物流配送、批发交易等业务,聚集特色产品、工业品和人气、品牌,承接成都、重庆、遂宁、资阳等地的大量物流

59、,将乐至打造成为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物流基地和对外开放的优势发展区。第三节 提升传统服务业商贸流通业。运用新型业态改造传统商业,大力发展专业超市,重视发展仓储式商场、专卖店等新型流通组织。利用特许加盟和自由连锁等方式,做大做强连锁商贸企业,促进连锁企业向社区、乡镇和村组纵向延伸。实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引导资源配置,逐步形成以中心商业区、社区商业中心为龙头,以多样化零售经营形式与多元化商业企业为主体,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样的零售终端市场。到“十二五”末,建成3个大型综合类商品卖场,新建和改造城区7个农贸市场,规范管理全县660个乡村连锁店。住宿、餐饮业。突出宾馆、餐饮特色,重点培育星级酒店,做

60、强鑫鹏国际酒店、光辉园餐饮酒店、宏扬财富大酒店等集吃、住、娱为一体的餐饮娱乐企业。“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1家;建成五星级乡村酒店12家、四星级乡村酒店4家。县城区规范建设餐饮一条街、娱乐休闲一条街、特色烤肉一条街、名优精品专营一条街、装饰建材专营一条街。社区服务业。配套城市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加快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积极发展家政服务、社区保安、健身体育、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养老托幼、慈善互助,不断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和网络化经营。第四节 发展新型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狠抓金融环境建设,完善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效率,创新服务品种。

61、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构建发展平台。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积极发展责任保险和信用保证保险。扩大开放合作,争取国内银行、保险和证券企业在乐至设立分支机构,扩展业务。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和面向消费者的新型电子商务。发展项目策划、项目融资、财务顾问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规范发展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税务、咨询等市场中介组织。支持发展市场调查、资信服务、健康咨询等服务。信息传输业。规范发展网络产业,持续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大力开发网络新业务新市场。开展TD网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电视。加快3G技术标准TD-SCDMA网建设。积极开发广播衍生产品市场,大力开发对广播影视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宽频电视等。到2015年,全县移动用户达到38万户,固话用户8万户,宽带用户9万户,数字电视用户2万户。第五节 发展房地产业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保障住房供需平衡,提升住房供应质量和人居环境。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提高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比例,适度规模建设大户型高档商品房。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发展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商品住宅小区。“十二五”期间,建成房产面积350万平方米,房地产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完善房地产市场运作机制。积极探索房地产开发、交易市场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