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大纲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17224879 上传时间:2022-07-0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3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大纲(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大纲(含实验课)大纲编写依据:根据平顶山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国家语言文字政策为主要依据,参照中国传媒大学付程教授主编的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和张颂教授主编的中国播音学等教材中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普通话语音以及发声能力的基本要求,结合本课程特点,贯彻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特编写本课程大纲。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年级开设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必修课。本课程通过讲授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熟练规范地运用普通话,系统地掌握播音发声

2、理论知识,逐步掌握并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做到发音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达到艺术语言表达的要求,以适应播音主持创作的需要。为他们进一步学好语言表达播音创作基础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原则与方法:本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普通话发音发声技能,实践性较强,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语音和发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学生的自我完善能力。因此课程分为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两部分,大课进行语音、发声理论讲授,小课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发音发声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自我完善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专业素质。相关课程:播音学概论、语言表达、播音创作基础等总学时及学时分配建议表:本课程讲授时间为

3、一学年(两个学期),每周6学时,全年共186学时。本课程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普通话语音概说4学时,声母20学时,韵母22学时,声调12学时,音节结构和声韵拼合关系4学时,语流音变16学时。下半部分:播音发声概说6学时,呼吸控制24,口腔控制20学时,喉部控制10学时,共鸣训练22,声音弹性18,情声气结合8时。学时分配建议表第一学期:章 内容 学时一 普通话语音概说 4二 声母 20三 韵母 22四 声调 12五 普通话音节结构和声韵拼合关系 4六 语流音变 16下学期:一 播音发声概说 6二 呼吸控制 24三 口腔控制 20四 喉部控制 10五 共鸣控制 22六 声音弹性的训练 18七

4、 情声气的结合 8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为普通话语音,包括:普通话语音概说,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结构和声韵拼合关系,语流音变;下半部分为播音发声,包括:播音发声概说,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共鸣控制,声音弹性的训练,情声气的结合。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如下:上篇:第一单元 普通话语音概说教学要求: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普通话的概念,明确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本含义,理解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普通话语音的相关概念,了解普通话语音的主要特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普通话的实际能力教学内容:一、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

5、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二、 普通话语音教学的重要性 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汉民族共同语,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改革,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 三、 普通话语音的特点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其特点主要表现在:1.北京语音音系比较简单,音节结构形式比较少。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清声母多,听觉感觉清脆、响亮。3.声调系统比较简单,但变化鲜明。四个声调的调值高音成分多,低音成分少,使语音清亮,高扬,且具有高低

6、抑扬的音乐色彩。4.音节之间区分鲜明,使语音具有节奏感。5.词汇的双音节化,词的轻重格式的区分以及轻声、儿化的使用语言表达作用更加准确、丰富。 四、 语音的物理、生理及心理基础语音具有声音的物理属性:音高,与声波的频率高低有关。音强,与声波的振幅大小有关。音长,指声波震动持续时间的长短。语音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振动与调节发出的。是人类发音器官的一种生理活动。人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动力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及咬字器官。语音的产生和接收理解的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同时人在言语发生的过程中还要及时检验发声的效果,进行反馈,并依此来不断调节发声器官的运动。五、语音基本概念音节:音节是语音里最自然、听觉

7、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单位。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音节,只有少数儿化的音节,例如“花儿”写作两个汉字,却是一个音节hur。音素:音节不是语音的最小单位,音节是由音素组成的。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元音和辅音:根据不同的发音性质,音素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元音,即发音时呼出气流不受发音器官阻碍而发出的音;一类是辅音,即发音时气流通过发音器官受到某种阻碍而发出的音。音位: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不是把语音仅看成是物理或生理的差别,而是在某种语言中,把语音归纳为数目有限的具有辨义作用的语音单位叫音位。舌位:发元音时舌面隆起最高点,即最靠近上腭的一点,即近腭点。发音部位:发辅音时,口腔对呼出气流构成阻

8、碍的部位。发音方法:发辅音时,呼出气流破除发音部位所构成阻碍的方法。声母、韵母、声调:汉语传统音韵学,把汉字的字音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这叫音节的三要素。声母是汉字字音开头的辅音。韵母是汉字字音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声调是贯通整个字音高低升降的调子,这种高低升降的变化是音高的变化。 普通话音节(或字音)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有些音节开头部分没有辅音,叫作“零声母音节”。“零声母”不等于没有声母,例如“阿姨”y两个音节都是零声母音节。 第二单元 声母教学要求:掌握声母的概念、分类,全面了解普通话的声母系统,了解声母辨正的方法。通过对普通话声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分析与有针对性的发音训练,使学生

9、使用普通话声母做到发音准确,到位,去除为后续发音训练打好基础。教学内容:一、什么是声母 声母指的是一个汉语音节起头的辅音。二、声母的分类(一) 按发声部位分类分为双唇音(b、p、m),唇齿阻(f),舌尖前阻(z、c、s),舌尖中阻(d、t、m、l),舌尖后阻(zh、ch、sh、r),舌面阻(j、q、x),舌根阻(g、k、h)(二) 按发声方法分类塞音(b、p、d、t、g、k),擦音(f、h、x、s、sh、r),塞擦音(j、q、zh、ch、z、c),鼻音(m、n、ng),边音(l)送气与否:普通话塞音与塞擦音声母根据呼出气流的强弱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分。清浊的区分:发音时声带颤动为浊音,声带不颤动

10、为清音。三、结合根据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进行发音练习。 第三单元 韵母教学要求:掌握韵母的定义、结构和分类,了解普通话韵母系统,通过对韵母的学习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带鼻尾音韵母的发音要领。教学内容:一、 什么是韵母按汉语语音学的传统分析方法,把汉语音节中声母以后的部分叫韵母。二、 韵母的分类普通话39个韵母可以按不同的条件进行分类。按语音结构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按汉语语音学的传统分析方法,又可以按韵母开头元音的唇形特点把韵母分为四类,叫“四呼”,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韵母。三、 韵母练习(一) 单元音韵母练习1

11、单元音韵母发音要领简表2 单元音韵母发音要领及训练(二) 复合元音韵母练习1 复韵母发音的特点复韵母的发音过程有两个特点:一是复韵母的发音不是简单的两个或三个元音的相加,而是舌位唇形由一个元音滑动、变化到另一个元音,没有哪一个元音单独、明确地表现出来。二是无论二合复韵母还是三合复韵母,一个复韵母中总有一段元音成分在发音过程中口腔开度最大,声音最响亮,而且发音持续时间较长。我们把它叫做“韵腹”。2 9个二合复韵母发音要领及训练3 4个三合复韵母发音要领及训练4 区分宽窄复韵母(舌位动程大小)的发音训练(三) 带鼻尾音韵母(鼻韵母)练习1 带鼻尾音韵母发音的特点2 带鼻尾音(n)韵母(前鼻音韵母)

12、发音要领及训练3 带鼻尾音(ng)韵母(后鼻音韵母)发音要领及训练4 前后鼻音韵母辨读训练5 宽窄带鼻尾音韵母辨读训练(四) 韵母按四呼进行分类及练习1 韵母按四呼进行分类开口呼:指没有韵头,韵腹又不是i、u、v的韵母。齐齿呼:指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合口呼:值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撮口呼:指韵头或韵腹是v的韵母。2 齐齿呼、撮口呼韵母辨读训练 第四单元 声调教学要求:掌握声调的定义与性质,了解普通话声调系统,掌握普通话的调值和调类等概念,通过学习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准确、熟练地掌握普通话的四个声调的发音要领。教学内容:1.声调的定义:汉语音节中可以区别意义的音高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声调贯穿

13、音节始终,主要作用在韵腹上2. 声调的作用:区别意义3. 声调的性质:声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音高。声调的音高是相对音高。4.声调的调值和调类,调值指的是声调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调值通常采用声调的五度标记法记录。6.调类指的是对声调的分类。普通话声调课分为四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7.声调的发音要领 阴平:高平调,55 阳平:中升调,35上声:降升调,214去声:全降调,51 第五单元 普通话音节结构与声韵拼合关系教学要求:了解普通话音节结构特点,掌握普通话声韵拼合关系和拼合规律,并使学生能够结合普通话音节结构与声韵拼合关系对照自己的发音问题做出纠正。教学内容:1.普

14、通话音节结构:声母、韵母(韵头、韵腹、韵尾)普通话音节最多有四部分组成。2.普通话音节结构有哪几种?8种结构。3.普通话音节的声韵拼合关系 开口呼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零声母 + + + + b p m+ _ f+_+ _ d t+ _ n l+ + g k h+_+ _ j q x_+_ + zh ch sh r+_+ _ z c s+_+ _ 第六单元 语流音变教学要求: 了解普通话典型的语流音变现象,掌握轻声、儿化、变调和语气词“啊”的变化等普通话语流音变的发音要领。通过学习和有针对性的训练,熟练运用普通话的语流音变。了解并熟练运用普通话词语的轻重格式。教学内容:一、 什么叫语流音变在

15、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音素的影响,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二、 语流音变练习(一) 轻声训练1 什么是轻声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句子里有些音节常常失去了原有的声调而念成较轻、较短的调子,叫做轻声。2 轻声的作用普通话中的轻声往往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3 轻声音节出现的规律(1) 语气词“吧、吗、啊、呢”等。(2) 助词“着、了、的、地、得、们”等。(3) 名词的后缀“子、儿、头”等(4) 重叠式名词、动词的后一个音节,双音节形容词重叠,第一音节重叠部分轻读(后一音节及其重叠部分变成阴平,也可不变)。(5) 表示趋向的动词,方位词

16、或词素。4 轻声音节发音训练(二) 儿化训练1 什么是儿化儿化又称儿化韵,是普通话和某些汉语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同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2 儿化的作用“儿化”在普通话里起着修辞和表示语法功能的积极作用(1) 表示喜爱、亲切的情感。(2) 表示少或小的意思。(3) 区分词性。(4) 区分词义。3 儿化音变的发音规律4 儿化发音训练(三) 变调训练1 什么是变调 音节在连续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2 上声变调规律及发音训练(1) 上声音节单念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2) 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去声和轻声音节前,其调值214

17、变为21,也记作211(即所谓“半上”)(3)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即所谓阳上)3 去声变调规律及发音训练去声音节在非去声音节前一律不变。在去声音节前则由全降变成半降,即调值由51变成53.4 “一”的变调规律及发音训练(1) 非去声音节前变去声(2) 去声音节前变阳平(3) 夹在重叠词中间念轻声(4) “一”单念或在序数词中仍读本调阴平5 “不”的变调规律及发音训练(1) 单用或在词句末尾,以及在阴平、阳平、上声前念本调去声(2) 在去声音节前变阳平(3) 夹在词语中间念轻声(四) 语气词“啊”的发音变化规律及发音训练(五) 词的轻重格式发音训练1

18、 什么是词的轻重格式2 双音节词的轻重格式及发音训练3 三音节词的轻重格式及发音训练4 四音节词的轻重格式及发音训练下篇:第一单元 播音发声概说教学要求: 了解播音发声的特点,理解发声的生理、物理、心理基础,以科学的发声理论为指导,提高发声过程自我控制与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提高发声质量。教学内容:一、 发声的物理基础发声的物理基础,即声学基础,所有的声音都可以从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要素来分析。二、 发声的生理基础1. 动力系统:指为人体发音提供动力的系统,包含肺、气管、胸廓、腹肌等器官和相关肌肉组成;2. 声源系统:指喉部和声带;3. 成音系统:喉原音经过成音系统共鸣后得到扩大和美化。包括

19、成音系统包括喉腔、咽腔、口腔、鼻腔、胸腔等。三、 发声的心理基础人类有声语言的产生是从一个有声语言代码介入的意识活动开始。发音过程的动觉反馈和听觉反馈四、 播音发声的特点以实声为主的虚实结合,声音清晰圆润,声音变化幅度不大,但层次丰富,表情达意准确;接近口语用声,状态自如,声音流畅。播音员主持人发音吐字的综合感觉:声音像一条弹性的带子,下端从小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颚中纵线前行,受口腔的节制形成字音,字音好像被洗着而挂在硬腭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第二单元 呼吸控制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的原理息,使学生学会熟练掌握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要领,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学

20、会在发声实践中熟练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用气发声。教学内容:一、播音发声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1 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原理: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并不是简单的胸式呼吸法加腹式呼吸法,而是指胸、腹所有呼吸器官都参与了呼吸运动,使胸廓、横膈膜及腹部肌肉控制呼吸的能力得到合作,不但扩大胸廓的周围径而且扩大胸腔的上下径,因而能吸入足够的气息,气息的容量大。2 掌握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的要领。吸气要领:吸气要到肺底,两肋打开,腹壁“站定”。掌握呼气的稳劲状态,锻炼呼气的持久力。3 播音发声掌握呼吸控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第一、呼吸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呼吸、说话用都是下意识“自动化”的,而日常的呼吸控制能力,不能满

21、足广播电视艺术语言发声的要求。第二、广播电视艺术语言发声时说话用气,在呼吸控制的训练过程中,为便于体会有意识的呼吸控制,可以先从强控制入手;而说话用声的呼吸控制一般是弱控制为主。第三、呼吸控制只是控制人体发声综合状态的一方面,实际训练时不可能与其他部分分割。第四、人的呼吸控制总是处在运动状态中,特别是在说话时,思想感情在运动中,语流中的气息是运动的、变化的,呼吸控制必须服从说话时思维、情感表达的需要,要灵活多变;切忌以僵化、机械的呼吸控制制造声音的变化。第五、在呼吸控制中,呼和吸是一对矛盾。但呼气是主要的方面,因为语言发声过程是呼气过程中完成的。吸气和换气都是为发声服务的。二、呼吸控制的训练(

22、一)呼吸肌的训练1腹肌的训练(1)腹肌爆发力的锻炼(2)腹肌各部分肌肉灵活配合的锻炼(3)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2控制隔肌能力的锻炼(1)隔肌弹发 (2)隔肌弹发喊操口令(二)胸肌联合式呼吸基本状态的训练1体会日常生活中呼吸肌的运动及配合2以慢呼慢吸方式体会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的基本状态3延长呼吸控制时间的练习(三)扩展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能力的训练1慢呼快吸的训练2快呼快吸的训练3快吸慢呼的训练(四)呼吸控制运动状态的训练1结合声调训练2结合绕口令训练3结合格律诗训练(五)换气训练1换气的要领2换气的基本方法3结合播报名单,新三字经、家政四字歌做换气练习4新闻性稿件中一些长句子播读时

23、的换气训练 第三单元 口腔控制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口腔控制对播音发声的重要性,了解播音发声对吐字归音的要求,掌握吐字归音的要领,并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达到吐字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的要求。教学内容:一、 加强口腔控制是保证播音发声质量的关键播音发声对吐字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内容: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准确,指的是字音准确规范,也就是字正。清晰,指的是字音清晰。圆润,是指除了嗓音形成的圆润外,还指又吐字形成的“吐字如珠”,此外还应保持丰富的泛音共鸣,使语音悦耳动听,也就是要实现“腔圆”的要求。集中,指的是声音集中,需要在发声过程中有关发音器官力量的相对集中。流畅,是说我

24、们发出的每一个字音、每一个音节,都是融汇在语流当中。二、 咬字器官的吐字归音(一)咬字和咬字器官由肺呼出的气流通过声带发出声音,经咽腔到达口腔,在口腔内受到各种节制而形成了不同的字音。这个过程就叫做“咬字”。口腔内对声音起节制作用的各个部位,就是“咬字器官”。(二)吐字归音吐字归音是我国民间说唱艺术实践中根据汉语音节结构特点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吐字方法,也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一项基本功。1.汉语语音结构的特点a词所包含的音节数量少,每个音节的信息负载量达。b一个汉字基本上是一个音节。c汉语音节结构规整,音节以声母开头,韵母接于其后;汉语是有声调语言;韵母有四呼之分。2.吐字归音的要领吐字归音

25、需要把握出字、立字、归音的要领。a.出字,是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头的处理。要求做到字头出字有力,叼住弹出。b.立字,是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腹的处理。要求做到字腹立字饱满,拉开立起。c.归音,是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尾的处理。要求做到字尾归音弱收到位,趋势鲜明。d.枣核形,是民间艺人对吐字过程形象的描述。它指头、腹、尾俱全的音节吐字的状态而言,字头叼住弹出,字腹拉开立起,字尾弱收到位,合起来成为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形”。(三)咬字器官互相配合的要领1.打开口腔这个状态是通过“提起颧肌,打开牙关,挺起软腭,放松下巴”来实现的。2.力量集中唇的力量要集中到唇的内缘,集中到中央三分之一处。舌的力量集

26、中在舌的前后中纵线上。3.应明确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着力位置硬腭的前部就是字音的着力位置。三、 口腔控制训练(一)口腔控制训练简述(二)口腔控制练习1.口部操唇舌力量练习2.字头出字叼住弹出的练习3.字腹立字拉开立起的练习4.字尾归音弱收到位的练习 第四单元 喉部控制教学要求: 了解喉部的结构以及其对发声的意义,了解制声机理,使学生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掌握喉部控制的要领,进行科学的嗓音训练,学会嗓音的保护,使学生逐步获得播音发声所需要的变化自如的、高质量的声音。教学内容:一、 喉的结构喉由软骨支架、肌肉、韧带和纤维组织膜等构成。五块软骨对发声有直接意义:环状软骨、甲状软骨、勺状软骨、会厌软骨。声

27、带的位置二、 制声机理(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变化1.音高的变化2.音量的变化3.音色的变化4.音长的变化三、喉部控制要领(1)喉头相对稳定(2)喉头相对放松(3)喉部控制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配合(4)注意克服不良发声习惯和动作四、嗓音训练(1)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喉的发声能力(2)音高变化的训练(3)音强变化的训练(4)音色变化的训练五、嗓音保护六、喉部控制训练(1)音色练习1.体会声带的活动状态2.音色对比练习3.音色连续变化练习4.复韵母和词的音色变化练习5.段子的音色变化练习(2)音高练习1.音域扩展练习2.确定适当音高 第五单元 共鸣控制教学要求: 了解共鸣器官及其作用,了解播音

28、发声共鸣的特点,通过对共鸣控制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合理运用声道共鸣,扩大发声效率,改善声音质量,提高声音的色彩表现力。教学内容:一、共鸣器官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二、共鸣的作用声道的共鸣作用是任何其他乐器的共鸣器所无法比拟的,善于控制声道共鸣,是使语音清晰、声音美化,色彩多变的重要方面。三、 播音发声共鸣的特点与共鸣控制播音发声的特点决定了它采取的共鸣方式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播音发声对共鸣的控制,是一种综合性的控制过程,要保持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控制与共鸣控制的协调一致,互相支持。四、 控制共鸣的训练1.单元音练习用不同的音高发a、o、e

29、、i、u等的延长音,体会不同音区共鸣的成分的变化。2.加强胸腔共鸣练习(1)体会胸腔共鸣(2)增加胸腔共鸣的适当音色后,用这一段声音练习下列含有a音的词。3.改善口腔共鸣练习(1)唇齿贴近,提高声音明亮度。(2)嘴角略微上抬,消除消极音色(3)改善u、o的音色4.增加适量鼻腔共鸣练习(1)体会鼻腔共鸣(2)鼻腔共鸣练习(3)减小鼻音色彩第六单元 声音弹性的训练教学要求: 了解声音弹性的特点,通过对声音弹性的训练,使学生的声音获得更好的伸缩性和可变性,逐步培养富于色彩的有感染力的声音,让声音能够适应思想感情的变化,适应有声语言作品创作的需要。教学内容:一、声音弹性及其表现特点声音的弹性是指播音时

30、声音形式对于人们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适应能力,即声音随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声音弹性的表现有如下特点:1.变现为声音的可变性。2.声音的变化呈现出对比性。3.这种对比具有层次性。4.声音的弹性变化不是以单项对比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多种对比项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的。二、如何获得声音的弹性1.思想感情的运动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内在依据。2.要使声音富余弹性要注意气息随感情的运动。3.发声能力的扩展也有利于声音弹性的加强。4.在发声的各个环节中,对发声的调节、控制都要留有余地,这样才有利于声音弹性的表现。三、声音弹性训练声音弹性对比训练包括:1.强与弱;2.高与低;3.刚与柔;4.明与暗5.实与虚;6

31、.厚与薄;7.粗与细;8.前与后第七单元 情声气结合教学要求: 了解播音发声中的情声气以及三者之间关系,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在播音创作中做到情声气的结合,逐步做到气随情动,声随情出,气生于情而融于声,从而适应更高层次播音创作的要求。教学内容:一、播音发声中的情声气情,指的是在播音过程中,播音员服务于播讲目的,由具体稿件或话题引发,并由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始终运动着的情感。声,指的是播音员依据稿件或话题,使用发声器官,运用播音技巧所发出的表达思想感情,包含大量信息,并通过电声设备进行传播,经过科学训练的,规范化、艺术化的有声语言。气,指的是在播音过程中,为使有声语言传情达意,播音员所控制自如

32、使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所获得的发声动力。播音发声对情声气的具体要求?情,要具备最丰富的、并能随时调动起来的思想感情。声,要能够充分表达各类不同稿件所确定的不同层次、不同色彩的情感,能清晰明确地传递稿件所载有的所有信息,并且有各自声音形象特点。气,能符合播音员进行播音创作要求,有一定力度,呼吸控制自如,完美地配合发声的气息。总之,情要取其高,声要取其中,气要取其深。二、情声气之间的关系情是内涵,是依托;声是形式,是载体;气是基础,是动力。三、情声气的结合我们播音发声情声气结合要追求的境界应该是:情声气交融,主客观高度统一。四、情声气结合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是气息。第二是声音的运用。第三要注重实践性。五、情气声结合训练使用教材: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吴弘毅主编参考书目:张颂著: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6月徐恒著:播音发声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2月林焘、王理嘉著: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张颂著:播音语言通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10月李颖著:播音主持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王丽娟著:视听语言传播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毕一鸣著:语言与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8月张颂著:广播电视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