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K4控制LED移位课程设计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17138092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1.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K1-K4控制LED移位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K1-K4控制LED移位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K1-K4控制LED移位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K1-K4控制LED移位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K4控制LED移位课程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 章 绪论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是典型的嵌入式微控制器单片机芯片常用英文 字母的缩写MCU表示单片机,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 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单片机由运算器,控 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构成,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计算机(最小系统),和 计算机相比,单片机缺少了外围设备等。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 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 学习使用单片机是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它最早是被用在工业控制 领域。由于单片机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单片机由仅有CPU的专用处理器 芯片发展而

2、来。最早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大量外围设备和CPU集成在一个芯片 中,使计算机系统更小,更容易集成进复杂的而对体积要求严格的控制设备当中。INTEL 的 8080 是最早按照这种思想设计出的处理器,当时的单片机都是 8 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51,此后在8051上发展出了 MCS51 系列单片机系统。因为简单可靠而性能不错获得了很大的好评。尽管2000年以 后ARM已经发展出了 32位的主频超过300M的高端单片机,直到现在基于8051 的单片机还在广泛的使用。在很多方面单片机比专用处理器更适合应用于嵌入式 系统,因此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事实上单片机是世界上数量最多处理器,随着

3、 单片机家族的发展壮大,单片机和专用处理器的发展便分道扬镳。现代人类生活中所用的几乎每件有电子器件的产品中都会集成有单片机。手 机、电话、计算器、家用电器、电子玩具、掌上电脑以及鼠标等电子产品中都含 有单片机。 汽车上一般配备 40多片单片机,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上甚至可能有 数百片单片机在同时工作!单片机的数量不仅远超过PC机和其他计算机的总和, 甚至比人类的数量还要多。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 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 口和中 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 拟多路转

4、换器、 A/D 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 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 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2位300M的高速单片机。单片机诞生于1971年,经历了 SCM、MCU、SoC三大阶段,早期的SCM 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31,此后在8031上发 展出了 MCS51系列MCU系统。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 使用。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 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 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90 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 术得到了巨大提高。随着

5、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系列的广泛应用, 32 位单片机迅速取代 16 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而传统的 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高 了数百倍。高端的32位Soc单片机主频已经超过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 期的专用处理器,而普通的型号出厂价格跌落至 1 美元,最高端的型号也只有 10 美元。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使用,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 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上。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高 端单片机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专用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单片机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

6、来,以极其高的性价比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 注,所以应用很广,发展很快。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学习有关单片机的知识后, 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开发所希望的单片机系统,并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正 因为如此,在我国,单片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自动化控制、自动检测、智能 仪表、家用电器等各个方面。在现代工业控制和一些智能化仪器仪表中,越来越 多的场所需要用点阵图形显示器显示汉字。汉字显示方式是先根据所需要的汉字 提取汉字点阵(如16X16点阵),将点阵文件存入ROM,形成新的汉字编码; 而在使用时则需要先根据新的汉字编码组成语句,再由 MCU 根据新编码提取相 应的点阵进行汉字显示。科技的进步需要技术不断的

7、提升。单片机应用系统是以单片机为核心,配以 输入、输出、显示、控制等外围部件和软件,能实现一种或多种功能的实用系统。 硬件是应用系统的基础,软件则在硬件的基础上对其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使用, 从而完成应用系统所要求的任务,二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展灵活、微型化和使用方便等 优点,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中,结合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实现诸如电压、电流、 功率、频率、湿度、温度、流量、速度、厚度、角度、长度、硬度、元素、压力 等物理量的测量。采用单片机控制使得仪器仪表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且功 能比起采用电子或数字电路更加强大。例如精密的测量设备(电压表、功率计,

8、 示波器,各种分析仪)。现代的单片机普遍具备通信接口,可以很方便地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信,为 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设备间的应用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通信设备基本上都实 现了单片机智能控制,从手机,电话机、小型程控交换机、楼宇自动通信呼叫系 统、列车无线通信、再到日常工作中随处可见的移动电话,集群移动通信,无线 电对讲机等。第 2 章 系统结构及主要元器件K1-K4控制LED移位是由一个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四个键位,16个LED二极 管和16个220欧电阻组成。其中,K1控制P0口的发光二级管向下移动一位,K2控 制的发光二级管向上移动一位,K3控制的P2发光二级管向下移动一位,K4控制的 P2 口的

9、发光二级管向上移动一位。2.1 AT89C51 单片机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 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AT89C2051是一种带2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 擦除只读存储器的单片机。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 100次。该 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 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 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AT89C2051是它的一种精简版本AT89C 单片机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管脚说明

10、:VCC:供电电压。GND:接地。P0 口: P0 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 路双向I/O 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1 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 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 第八位。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 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P1 口: P1 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1 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 口管脚写入1后,被 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 P1 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 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

11、 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P2 口: P2 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 口,P2 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 个TTL门电流,当P2 口被写“ 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 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 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 上拉的缘故。P2 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 时,P2 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 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 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P2 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P3 口: P3 口管脚 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

12、向I/O 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 口写 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 为低电平,P3 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RST:复位输入。当 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AT89C51单片机 引脚图如图 2-1 所示:EA/VPPKTAL1KTAL2RSTPO.OPO.1PO.2PO.3闭.4PO.5PO.6PO.7P3.0/RXD P3.1/TXD P3.2/ENT0 P3.3/INT1 P3.4H1Q P3.&T1P1.0PktP1.2P1:.3P1.4P1.5P1.6P1.70123 4 56

13、7 曲冋曲P2曲P2P2.P2.PSENALQPROGP3.6/WRP3.7/RD图 2-1 AT89C51 单片机引脚图2.2 发光二级管 LED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 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所以 LED 的抗震性能好。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 P 型半导体和 N 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 P 型半 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结。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中, 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 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PN结加反向电压,少数载流子难以注入,故不发光。 这种利用

14、注入式电致发光原理制作的二极管叫发光二极管,通称LED。当它处 于正向工作状态时(即两端加上正向电压),电流从LED阳极流向阴极时,半导 体晶体就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颜色的光线,光的强弱与电流有关。发光二极管与小白炽灯泡和氖灯相比,发光二极管的特点是:工作电压很低 (有的仅一点几伏);工作电流很小(有的仅零点几毫安即可发光);抗冲击和 抗震性能好,可靠性高,寿命长;通过调制通过的电流强弱可以方便地调制发光 的强弱。由于有这些特点,发光二极管在一些光电控制设备中用作光源,在许多 电子设备中用作信号显示器。把它的管心做成条状,用7条条状的发光管组成7 段式半导体数码管,每个数码管可显示09十个数目

15、。发光二极管(英语: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是一种能发光的半导 体电子元件。这种电子元件早在 1962 年出现,早期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之 后发展出其他单色光的版本,时至今日能发出的光已遍及可见光、红外线及紫外 线,光度也提高到相当的光度。而用途也由初时作为指示灯、显示板等;随着技 术的不断进步,发光二极管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显示器、电视机采光装饰和照明。LED 只能往一个方向导通(通电),叫作正向偏置(正向偏压),当电流 流过时,电子与空穴在其内复合而发出单色光,这叫电致发光效应,而光线的波 长、颜色跟其所采用的半导体材料种类与掺入的元素杂质有关。具有效率高、寿

16、命长、不易破损、开关速度高、高可靠性等传统光源不及的优点。白光 LED 的 发光效率,在近几年来已经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在每千流明的购入价格上,也 因为投入市场的厂商相互竞争的影响,而明显下降。虽然越来越多人使用 LED 照明作办公室、家具、装饰、招牌甚至路灯用途,但在技术上, LED 在光电转 换效率(有效照度对用电量的比值)上仍然低于新型的荧光灯,是国家以后发展民 用的去向!它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发光二极管与普通二极 管一样是由一个 PN 结组成,也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给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 后,从P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和由N区注入到P区的电子,在PN结附近数微米 内

17、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复合,产生自发辐射的荧光。不同的半导体材 料中电子和空穴所处的能量状态不同。当电子和空穴复合时释放出的能量多少不 同,释放出的能量越多,则发出的光的波长越短。常用的是发红光、绿光或黄光 的二极管。2.3 P0 口外接上拉电阻51单片机的 P0 端口为开漏输出,内部无上拉电阻(见图2-2)。所以在当 做普通I/O输出数据时,由于V2截止,输出级是漏极开路电路,要使“1信号 (即高电平)正常输出,必须外接上拉电阻。另外,避免输入时读取数据出错,也需外接上拉电阻。在这里简要的说下其 原因:在输入状态下,从锁存器和从引脚上读来的信号一般是一致的,但也有例 夕卜。例如,当从内

18、部总线输出低电平后,锁存器Q =0, Q =1,场效应管VI开 通,端口线呈低电平状态。此时无论端口线上外接的信号是低电平还是高电平, 从引脚读入单片机的信号都是低电平,因而不能正确地读入端口引脚上的信号。 又如,当从内部总线输出高电平后,锁存器Q =1, Q =0,场效应管V1截止。 如夕接引脚信号为低电平, 从引脚上读入的信号就与从锁存器读入的信号不同。 所以当P0 口作为通用I/O接口输入使用时,在输入数据前,应先向P0 口写T”, 此时锁存器的Q端为“0”,使输出级的两个场效应管VI、V2均截止,引脚处于 悬浮状态,才可作高阻输入。总结来说:为了能使P0 口在输出时能驱动NMOS电路和

19、避免输入时读取 数据出错,需外接上拉电阻。在本实验套件中采用的是外加一个10K排阻。此 夕, 51 单片机在对端口 P0P3 的输入操作上,为避免读错,应先向电路中的 锁存器写入“1”,使场效应管截止,以避免锁存器为“0”状态时对引脚读入的干扰。2.4 系统结构图K1-K4控制LED移位系统结果图如图2-3所示:图2-3 K1-K2控制LED移位系统结构图第 3 章 硬件设计3.1 总体方案AT89C51单片机有20个引脚,其中0 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 口, 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1 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 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

20、/地址的第八位。在 FIASH 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 外部必须被拉高。P1 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 口,P1 口缓冲 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 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 P1 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 编程和校验时,P1 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P2 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 向I/O 口,P2 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 口被写“1”时, 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 P2 口的管脚被 外部拉低

21、,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 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 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 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 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 P2 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P2 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 址信号和控制信号。P3 口: P3 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 口,可 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 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 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 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 于上拉的缘故。设计思路:由于AT89C51单片机的引脚具有以上

22、性质,因此我们用P1 口作 为输入端, P2 口作为输出端,通过控制输入端的电平高低从而控制输出引脚的 电平高低,点亮对应的LED。通过P1 口读入程序进,通过延时和循环控制使P2 口引脚输出高低不同的电压并且依次循环,从而控制对应引脚接口的点亮与熄 灭,实现移位循环。3.2 单片机最小系统普遍来说,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 是在一块芯片中集成了 CPU( 中 央处理器)、RAM(数据存储器)、ROM(程序存储器)、定时器/计数器和多 种功能的I/O(输入/输出)接口等一台计算机所需要的基本功能部件,从而 可以完成复杂的运算、逻辑控制、通信等功能。在这里,我们没必要去找到明确 的概念来解析什

23、么是单片机,特别在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的时,不用太多的去了解单片机的内部结构以及运行原理等。从应用的角度来说,通过从简单的程序入 手,慢慢的熟悉然后逐步深入精通单片机。在简单了解了什么是单片机之后,然后我们来构建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单片 机的最小系统就是让单片机能正常工作并发挥其功能时所必须的组成部分,也可 理解为是用最少的元件组成的单片机可以工作的系统。对 51 系列单片机来说, 最小系统一般应该包括:单片机、时钟电路、复位电路、输入/ 输出设备。 依据上文的内容,设计 51 系列单片机最小系统见图3-1。VCCU1 STCAT89X5XP10(RXD)P3.1(T?03) P3.2(TNT0)

24、 P13(INn) P3.4(T0) P15(T1) P3.6(W) P3.7(RD)XTAL2 XTAL1GND23斗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0 17-3456711 11 1* 11 11 11 11PPPPPPPPVCC:PO.O(ADO)PO.1(AD1)P0.2(AD2)P0.3(AD3)P0.4(AD4)P05(AD5)P0.6(AD6)P0.7(AD7)EA/VPFALETRCXjPSENP2.7(A15)P2.6(A14)P2.5(AB)P2.4(A12)P23(A11)P2.2(A10) P2.1(A9) P2.0(A8)403837363433

25、32313029272625242?2221|VCConnnnnnn图 3-1 51 系列单片机最小系统下面就图3-1 所示的单片机最小系统各部分电路进行详细说明。3.3 时钟电路在设计时钟电路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下 51 单片机上的时钟管脚:XTAL1(19 脚):芯片内部振荡电路输入端。XTAL2(18 脚):芯片内部振荡电路输出端。XTAL1 和 XTAL2 是独立的输入和输出反相放大器,它们可以被配置为使 用石英晶振的片内振荡器,或者是器件直接由外部时钟驱动。图 2 中采用的是 内时钟模式,即采用利用芯片内部的振荡电路,在 XTAL1、XTAL2 的引脚上外 接定时元件(一个石英晶体和两

26、个电容),内部振荡器便能产生自激振荡。一般 来说晶振可以在1.212MHz之间任选,甚至可以达到24MHz或者更高,但 是频率越高功耗也就越大。在本实验套件中采用的 11.0592M 的石英晶振。和晶 振并联的两个电容的大小对振荡频率有微小影响,可以起到频率微调作用。当采 用石英晶振时,电容可以在2040pF之间选择(本实验套件使用30pF); 当采用陶瓷谐振器件时,电容要适当地增大一些,在3050pF之间。通常选 取 33pF 的陶瓷电容就可以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读者自己在设计单片机系统的印刷电路板(PCB) 时,晶体和电容应尽可能与单片机芯片靠近,以减少引线的寄生电容,保证振荡 器可靠

27、工作。检测晶振是否起振的方法可以用示波器可以观察到 XTAL2 输出的 十分漂亮的正弦波,也可以使用万用表测量( 把挡位打到直流挡,这个时候测 得的是有效值) XTAL2 和地之间的电压时,可以看到 2V 左右一点的电压。3.4 复位电路在单片机系统中,复位电路是非常关键的,当程序跑飞(运行不正常)或死 机(停止运行)时,就需要进行复位。MCS-5l 系列单片机的复位引脚 RST(9 管脚)出现 2 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 电平时,单片机就执行复位操作。如果 RST 持续为高电平,单片机就处于循环 复位状态。复位操作通常有两种基本形式:上电自动复位和开关复位。图 2 中所示的 复位电路就包括了这两

28、种复位方式。上电瞬间,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此时电 容的负极和 RESET 相连,电压全部加在了电阻上, RESET 的输入为高,芯片 被复位。随之+5V电源给电容充电,电阻上的电压逐渐减小,最后约等于0,芯 片正常工作。并联在电容的两端为复位按键,当复位按键没有被按下的时候电路 实现上电复位,在芯片正常工作后,通过按下按键使 RST 管脚出现高电平达到 手动复位的效果。一般来说,只要 RST 管脚上保持 10ms 以上的高电平,就能 使单片机有效的复位。图中所示的复位电阻和电容为经典值,实际制作是可以用 同一数量级的电阻和电容代替,读者也可自行计算 RC 充电时间或在工作环境实 际测量,以确

29、保单片机的复位电路可靠。3.5 LED 驱动电路首先我们要知道 LED 的发光工作条件,不同的 LED 其额定电压和额定电 流不同,一般而言,红或绿颜色的LED的工作电压为1.7V2.4V,蓝或白颜色 的LED 工作电压为2.74.2V, 直径为3mm LED 的工作电流2mA10mA。在 这里采用红色的3mm的LED。其次,51单片机(如本实验板中所使用STC89C52 单片机)的I/O 口作为输出口时,拉电流(向外输出电流)的能力是“A级别, 是不足以点亮一个发光二极管的。而灌电流(往内输入电流)的方式可高 20mA, 故采用灌电流的方式驱动发光二极管。当然,现今的一些增强型单片机,是采用

30、拉电流输出(接法 2)的,只要单片机的输出电流能力足够强即可。另外,图 4 中 的电阻为 1K 阻值,是为了限制电流,让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流限定在 2mA10mA。图 3-2 LED 的接法3.6 按键部分按键设定部分比较简单,因为本系统按键少,所以在设计上采用了独立按键 方式,程序的编制上也采用了简单的扫描方式。最终画出硬件电路图如图3-3所 示。旳皿3-O.i:E 了心to.&iof.:STP2 QMpMW刃?黒5旧 3XA111吃如8&2 H:Z*3 Faif.斬flPl 1闿.im冋2眄独Lin j阿 3JPmPI 4P3T3Fl 5P3VT1PMR3J6x*fi :s1 7腐丁E图

31、3-3 系统电路图第 4 章 软件设计4.1 程序框图软件设计规范的目的就是编写高质量的软件,降低编码阶段的错误率。设计 一个高质量的软件有以下几点要求: 1)软件设计模块化,具有好的可重用性和 可移植性。2)程序代码干净整洁,具有好的可维护性。3)不使用晦涩的语句,简 洁易懂,具有好的易懂性。 4)代码设计简明扼要,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以及程 序所占用的内存空间。5)使用充足的程序说明,程序具有好的可读性。 综上所 述: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易懂性、高效率性以及可读性。用 C 语 言编程的思想来完成K1-K4控制LED移位的程序编写。程序框图见图4-1。图 4-1 K1-K4 控制 L

32、ED 移位程序框图4.2 程序编写程序如下:#include#include#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void DelayMS(uint x)uchar i;while(x-)for(i=0;iDefine code generation tools 打开的对话框中,有一项参数是 Command Line,对于代码生存工具 ASEM51来说,默认的命令行参数可能类似于 %1 /INCLUDES:C:ProgramFilesLabcenterElectronicsProteus7ProfessionalTOOLSA S

33、EM51,其中1代表的是源代码,/INCLUDES:后面跟着的是包含路径,该路 径下的*.mcu文件即是通常的SFR定义文件。其实这一参数并不需要设置,通常 我们的Command Line参数设置为1即可。(2)另夕卜,这个/INCLUDES:的路径参 数设置也是有问题的。因为它的中间包含了空格, ASEM51 汇编器会把它认为是 几个参数,因而会出现 too many parameters 的错误。 (3)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汇 编程序存储的路径或文件名中包含了空格或一些其它有可能使用命令行出现错 误的字符,编译时也会出现错误.。 (4)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ASER5 不支持$符号, 即不能使

34、用类似 JMP $的命令。具体还有哪些使用中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欢迎跟 贴。 (5)文件名不能太长。5.3 程序仿真首先我们要生成字符的字模,这需要通过字模软件来完成。生成好字模以后, 因为软件设计与电路图有关,所以,我们首先来绘制例子所需要的电路图。编辑 好源文件以后,在Keil中编译、链接并生成工程代码(.HEX文件)。然后将生 成的源代码装入上面电路图里面的单片机中,然后进行仿真。 程序的编写修改完成后,在仿真时,几个没有控制好,经检验,是软件中等待时 间太短,由于按键抖动,响应中断次数过多造成控制不稳定。增加等待时间消除 抖动后,控制部分达到理想效果。显示部分调试成功后,将仿真器接到电路

35、中,显示却闪烁,这应该是由于反 馈的信号在自我控制中出现了问题,可能是软件设计中有什么没有考虑到,时序 上存在问题,经修改通过。仿真效果如图 5-1 所示:pXTJU.1PDULF.K1JiaM POALZ PDJAD3 M比轉PQP?73-WS 陀WF3MCPZ5VA11 Wl&g FCXOPH卫咼牢”畑 VPD rmtittj JOdflTTTJiirra ?Ji-TI zi删厲 m. FilerDGR6R4oa皿sK1-K4 控制 LED 移位 proteus 仿真结论在这次课程设计中用户信息修改模块主要运用C语言单片机编程,protues 仿真等基础知识。由于自己理论知识水平有限,实践

36、知识和设计经验不足,在设 计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之前的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虽然很用心的去听 老师的讲解,但是还是有很多代码看不懂,而且很多变量的定义也不准确,在编 写过程中也有很多不细心的地方,犯了很多语言上的小错误。不过在老师跟同学 的帮助下很快就能解决。通过设计过程的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综合设计的相关知识虽然以前都学习过,但都没有这次实践过程收获得多。对我 而言,知识上的收获固然重要,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喜。相信这必将会给我平淡 的人生添上精彩的一笔。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学习到了不少单片机编程的知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单片机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应

37、用中空前活跃 的领域,在生活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来说掌握单 片机的开发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回顾起此次单片机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 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 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 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 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 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 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 知识,在

38、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 示忠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 张毅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蔡美琴.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郑郁正.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4孙育才.MCS-51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 版社, 2006. 刘军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赖寿宏.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7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刘守义等.单片机技术基础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9陈海宴.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