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五年级上册国学讲义1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7132367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4.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语五年级上册国学讲义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论语五年级上册国学讲义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论语五年级上册国学讲义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论语五年级上册国学讲义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五年级上册国学讲义1(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五年级国学论语教案第一课时:论语劝学篇(1)【教学内容】: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2、能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的内含,做一个自信、善于学习的学生。【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自信、善于学习的孩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2、不亦君子乎?”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第二句。三、拓展延伸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四、小结【板书设计】: 劝学篇快乐 尽心 【案例、故事链接】:1、故事曾子自省2、案例:某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对学生宣传学习的好处,说学习好了后能带来荣华富贵,金钱美女,诸如此类。后被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得知,对其进行了处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人说这老师说的是事实,中国人的学习就是谋取功利,那老师只不过是说了真话而已;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样的价值引导

3、不可取,这种浅近、功利的学习心态,只会损害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就此案例,您怎么看?第二课时:论语劝学篇(2)【教学内容】: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语句。2、能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做一个好学、勤学的学生。【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好学、勤学的孩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

4、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第二句。三、拓展延伸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四、小结【板书设计】: 劝学篇孝顺 好学【案例、故事链接】:1、案例分析:小红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孩子,你看她在学校不仅自己独立完成作业,而且一有时间就帮助老师做事情。但是她回到家里就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从没有洗过一件衣服,自己的房间也从不收拾,每次做完作业或者看完课外书,总是随手乱放,不会自己摆放好,针对这样的情况谈谈你自己的看法。2、故事千里拜师第三课时:论

5、语劝学篇(3)【教学内容】: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2、能大致了解语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经文1、看一段情景,引出: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第二句。三、拓展延伸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

6、?判断对错,说明理由。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四、小结【板书设计】:劝学篇善于思考 择邻而居【案例链接】:1、故事孟母择邻2、案例分析:我们班级有些同学遇到有难度的题目就不做了,空着就交上来,如果是你们组的同学,你将怎么做?第四课时:论语劝学篇(4)【教学内容】:1、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也。”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2、能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的内含,做一个自信、善于学习的学生。【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

7、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自信、善于学习的孩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也。”P42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第二句。三、拓展延伸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2、判断对错,说明理由。3、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四、小结【板书设计】:劝学篇快乐 尽心 孝顺【案例、故事链接】:1、故事管宁割席2、案例:五(1)班有个学生他拿着不会的知识去问自己班的同学,同学们也不会,怎么办呢?他想,我学习要不

8、耻下问,他就去问其他班级的同学,结果他学会了。你对这件事又怎样的看法?第五课时:论语劝学篇(5)【教学内容】: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2、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的内含,做好学、谦虚的孩子。【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好学、谦虚的孩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

9、报。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第二句。三、拓展延伸: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四、小结【板书设计】:劝学篇废寝忘食 善于学习【案例、故事链接】:1、案例分析:铭铭是一个好学的孩子,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总是捧着一本书在津津有味地阅读,就连妈妈让他吃饭,他也能视而无睹。请你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2、故事孔子拜师第六课时:论语劝学篇(6)【教学内容】: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帮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

10、富且贵焉,耻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2、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读书的重要性,做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体会读书的重要性,做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第二句。三、拓展延伸: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四、小结【板

11、书设计】:劝学篇 仁德 爱国 好学【案例、故事链接】:1、故事徐寿苦学2、案例分析:某重点小学二年级学生小许。父亲是一名文艺工作者,母亲是一名普通职员。家里的经济状况较好。每星期对孩子进行钢琴个别辅导34次有时为了完成训练计划,孩子要弹琴弹到晚上11点钟,第二天早上照常上课。长此以往,孩子的专长培养见一些成效,基础课学习却受到很大影响。语文成绩平平,数学考试多次不及格。孩子上课时好发困,做作业时也常趴在桌上打盹儿,整天有气无力的样子。小许这样是好学的表现吗?请你谈谈你对父母的这种做法是否赞同,为什么?第七课时:论语劝学篇(7)【教学内容】:1、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2、子曰:“

12、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经文。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学习的重要性,做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体会学习的重要性,做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第二句。三、拓展延伸: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论语怎么做呢?2、收集名人关于学习的名句

13、。四、小结【板书设计】:劝学篇 1、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案例、故事链接】:1、案例分析:君悦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孩子,但他喜欢在同学中炫耀自己的才华,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和别人争吵、斗气,凡事都要争个高低,不肯服输的样子。渐渐同学疏远了他,他很烦恼,你们帮他想想办法。2、故事原宪安贫第八课时:论语智慧篇(1)【教学内容】: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经文。大致了解经文

14、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2、体会不管是治国,还是学习都要讲诚信,以诚服人。【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体会不管是治国,还是学习都要讲诚信,以诚服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第二句。三、拓展延伸:1、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2、收集名人关于学习的名句。四、小结【板书设计】:智慧篇 节约 诚信 庄重【案例、故事链接】:1、故事负荆请罪2、案例分析:周六,小虎约了小金来家里一起做作业

15、,但是爸爸在吃早餐时竟然说要去爷爷家玩,这时小虎该怎么办呢?说说自己的意见。第九课时:论语智慧篇(2)【教学内容】: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经文。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2、体会国人在治国中的道理,并学以致用,运用在自己的学习中。【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体会国人在治国中的道理,并学以致用,运用在自己的学习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16、3、汇报。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第二句。三、拓展延伸:收集古代的历代皇帝的一些治国故事。四、小结【板书设计】:智慧篇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案例、故事链接】:1、故事贞观之治2、知识链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列为儒家六种经典之一,称之为诗经。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是周代贵族所作的乐章;颂分周、鲁、商三颂,是宗庙祭祀乐章。诗经反映了春秋中叶及其前五百年中国古代的风貌、政治生活、民间习俗、经济制度及生产情况等。其诗

17、以四言为主,运用赋(直抒其情)、比(借物言志)、兴(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诗经可称为现存最古老的中国文学源头。第十课时:论语智慧篇(3)【教学内容】: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经文。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2、体会古人的聪明智慧,并学以致用,运用在自己的学习中。【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体会古人的聪明智慧,并学以致用,运用在自己的学习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

18、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第二句。三、拓展延伸:总结生活中的一些小道理,说说自己的运用。四、小结【板书设计】:智慧篇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案例、故事链接】:1、故事实事求是2、案例分析:重庆市某中学初三(1),班上选班干部,在学生“民意”中有两个同学都有希望当选。一个因身材高大威猛颇有些“势力”,便私下给班上一些同学许诺,只要选他,有受欺侮的他可以负责“摆平”。另一个出招更绝,他暗中给一部分同学每人送了一包价值0.5元的方便面。当时学生的想法是反正又选不到自己,谁给出的

19、条件优惠就选谁。选举结果揭晓后,送实物者当选,空口许诺者落选。你对这样的竞选有什么看法?第十一课时:论语理想篇(1)【教学内容】: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经文。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2、体会古人对做人、治国的看法。【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体会古人对做人、治国的看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

20、富而好礼者也。”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第二句。三、拓展延伸:联系生活,说说自己身边的例子。四、小结【板书设计】:理想篇 做人:贫穷而快乐 富贵而讲礼 治国:用道德教化来治理 用礼仪制度来约束【案例、故事链接】:1、故事富而不骄2、分析:孔子提出了“德治和法治”两个治国之道,在当今社会适用吗?谈谈你的看法。第十二课时:论语理想篇(2)【教学内容】:1、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2、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寞也,义之与比。”【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经文。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1、。2、体会古人为人处事的高尚品格,并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体会国古人为人处事的高尚品格,并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第二句。三、拓展延伸:联系生活,说说自己身边的例子。四、小结【板书设计】:理想篇1、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2、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寞也,义之与比。”【案例、故事链接】:1、故事班超说“宽”2、案例分析:在河南

22、省的一个小山村,林氏三兄弟相继成了博士研究生。他们来自农民家庭,家境贫困。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在于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林氏夫妇在3个儿子入学前和求学历程中,用自己好学的行为来影响他们,两代人每天挑灯共学的读书氛围一直延续到3个儿子都上大学。更为高明的是:他们当年那么穷困,却长期订阅文学杂志和传习世界名著,使3个儿子不仅读了数遍,还讨论了数回;在他们一贫如洗的四壁上,贴满了各种纸条,上面写着做人的名言和警句等。3个儿子就是在这样贫困,然而格调高尚的氛围中长大了。这对他们的文化修养、人生感悟、人格升华,都产生了极其深刻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第十三课时:论语

23、理想篇(3)【教学内容】: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经文。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2、体会孔子对君子的品德要求,并对照自己的品行,做到德行一致。【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能很好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第二句。三、拓展延伸:联系生活,说说自己身边的例子。四、小结【板书设

24、计】:理想篇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案例、故事链接】:1、故事割发代罚2、案例分析:孔子东游,见田里放着农具,而农人已去,便拾起锄头,围着一棵秧苗,费力地铲了起来。不一会儿,农人归来,一见大怒,愤愤地说:“你为什么铲我的秧苗?”孔子感到很奇怪,便指着秧苗说:“你看,我铲的明明是草啊。”没想到农人更加恼火地说:“我种的就是喂马的草!”孔子不禁目瞪口呆。谈谈你的体会。第十四课时:论语心态篇(1)【教学内容】: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5、”【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经文。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2、结合自己的优缺点,体会做人最重要是品行端正。【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结合自己的优缺点,体会做人最重要是品行端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第二句。三、拓展延伸:结合自己的优缺点,说说你的体会。四、小结【板书设计】:心态篇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案例、故事链接

26、】:1、故事荀彧之死2、案例分析:小吴同学是某学校六(1)班的学生。她的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庭经济非常拮据。父亲虽然每年在外努力地工作,但收入却很低,连吴爱业同学读书的书学费都成了问题。然而,吴爱业却是一位自强、自立心很强的同学。在学校里,她认真遵守学校的纪律,按时到校,从不缺课;在课堂上专心听课,学习成绩在班上非常优秀。回到家里,她自觉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这样的学生,你能用学过的论语里的语句来称赞她吗?第十五课时:论语心态篇(2)【教学内容】: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经文。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

27、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2、体会孔子对人生采取积极地态度。【教学重难点】:诵读经文,体会孔子对人生采取积极地态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学习论语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2、读句子,讨论: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汇报。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第二句。三、拓展延伸:1、对孔子的人生态度做个小结。2、展示收集到的其他名人有关人生态度的名句。四、小结【板书设计】:心态篇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案例、故事链接】:1、故事襟怀坦荡2、案例分析:毛某是某校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她吗?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