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综述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117038371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综述(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摘要】 产后抑郁症是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状态,它对产妇、婴儿发育均有极大的负面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主要有基因、遗传、心理和社会因素,针对其诱因,目前干预措施主要有产前健康教育、产时护理、社会支持系统干预和产后护理。【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发病因素 干预措施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产后抑郁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症状相似,初期表现为头痛、健忘、情绪低落,饮食减少、失眠或嗜睡等症状;严重的表现为反应迟钝,对生活失去兴趣,并有自杀或残害婴儿等倾向。产后抑郁症产妇常常失去生活自理和照料新生儿的能力,对产妇、婴儿发育及家庭都造成了负面影响。近年来,由于生活环

2、境、工作压力以及社会价值趋向等对妇女的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此了解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并对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1 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11 激素因素激素水平的变化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促使母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在产后24h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产后激素分泌紊乱是导致产后抑郁发生的重要因素,主要与性腺机能减退以及丘脑下部一脑垂体一甲状腺轴的相互作用有关 。产后孕妇雌激素水平降低,甲状腺素浓度上升,内部环境的变化使孕妇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明显较高。最近的研究还认为产后抑郁症为一种自体免疫疾病

3、,怀孕所造成的压力开启潜在易患体质人群患病的阀门,但是由于怀孕本身的保护和屏障作用,使产后抑郁症多在怀孕后期和产后发生。12 遗传因素遗传是抑郁症产生的因素之一,但其遗传传递方式迄今尚不十分清楚。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表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产妇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个性。既往有情绪异常如易怒、抑郁、情绪不稳定着,也是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13 心理因素1.3.1 产妇个性特征因素:产后抑郁症多发生于自我为中心或成熟度不够、敏感、情绪不稳定、好强、固执、保守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内向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孕妇在孕期和产后第一个月均有暂时性

4、的心理退化现象,即其行为变得更原始或具有孩子气,这使得其容易情绪化,加大了抑郁症的发生可能性。1.3.2 分娩期因素:分娩对女性来说是一种伴随不安的期待体验,尤其是我国的初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过分担心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因此,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紧张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机体变化,可致子宫收缩乏力、疼痛敏感、产程延长,导致难产、出血增多,进一步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使产后抑郁症的危险性增加。1.3.3 畏惧母亲角色:由于产妇对婴儿的期待、对即将承担母亲角色的不适应等,给产妇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导致其情绪抑郁、焦虑,而产妇的过度焦虑和抑郁可导致一

5、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如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及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成为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14 社会因素1.4.1 分娩结局的影响:孕妇对不同的分娩方式存在不同的担忧,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相比较,剖宫产对心理影响较大。同时不良的分娩结局,如死胎、死产、畸形儿及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的反感等,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在我国某些地区,传统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对生女孩的产妇来说,心理压力更大,这也是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1.4.2 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的传统习惯是在分娩后要在家中休养1个月,这1个月内基本不允许出门,这样产妇与他人的接触减少了很多。虽然现在有所好转,但产妇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仍然很少,生活

6、范围一下子缩小,犹如被禁闭一样,这将使产妇产生厌烦等不良情绪反应,易诱发产后抑郁。1.4.3 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作为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温馨、安静的家居环境,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的情感和物质支持,不仅可以提高产妇的自尊,而且对缓解产妇的紧张和压力,维持产妇的良好情绪也有重要意义。陈良英发现家庭关系和居住环境从产后1-5天到产后42天均对产后忧郁症有明显影响,丈夫应理解和支持妻子,家庭成员间也应该相互理解、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帮助产妇顺利渡过感情脆弱期。家庭收入差异对产褥期抑郁症也有一定影响,家庭月收入低,容易为孩子的出生后所需的经济支出担忧有关,所以家庭收入对产后抑郁症的发出也有一

7、定影响2.干预措施21 产前健康教育:广泛宣传有关妊娠等知识,使孕妇了解妊娠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特别要对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庭进行优生优育的教育,改变男尊女卑的世俗观念。从产前检查开始,向孕妇宣传孕产妇正常的心理变化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使她们从中获得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能正确对待孕期、分娩期出现的不适,树立正确的生育观 。开设母婴课堂,让孕妇学会给婴儿哺乳、换尿布等技能,在思想上、技能上为孕妇向母亲角色的过渡做好准备。22 产时护理:有计划地对产妇进行有关妊娠和分娩知识的宣教,帮助她们认识妊娠和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向产妇及其家属宣传不同分娩方式的利弊,引导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采取

8、“一对一”全程配伴分娩,实行1名助产士专门为1名孕妇提供全过程分娩、全方位的服务。随时观察产妇的情绪和心理变化,给予其鼓励和指导,并在产后给予其及时的心理疏导。同时音乐疗法对降低产后忧郁情绪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适合目前护理现状。23 社会支持系统干预2.3.1 家庭支持:家庭是社会支持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丈夫,因为丈夫是妻子情绪的支持者,产后丈夫的关心、体贴、照顾与支持能有效地减少忧郁情绪的产生,对降低产褥期忧郁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丈夫要为产妇创造愉快、安逸的家庭环境,并对产妇的母亲角色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提高产妇的自信心。耐心倾听她们的诉说,帮助其解决问题,如婴儿的照顾、

9、家务的整理,使产妇能有一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以舒缓其紧张和焦虑的情绪。2.3.2 社区支持:对有抑郁症产妇的护理要延伸到社区。社区要建立档案,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指导产妇家属及亲朋好友多关心产妇,帮助产妇照顾婴儿等。2. 4 产后护理2.4.1产后的护理过程中,鼓励产妇加强产后早期锻炼,防止乳房下垂和产后肥胖,从而增强产妇的自尊心和自信感,鼓励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抚触,促进母婴情感交流。2.42指导产妇饮食的营养和均衡,膳食要清淡易消化,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蛋白质。指导家属给予产妇清淡营养且色香味俱全的饮食,适当补充使产妇心情愉快的食物,如巧克力和甜点等。2.4.3以同情、温馨、关心的态度对产后

10、忧郁症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情感交流,让其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不重男轻女的态度,并帮助产妇协调好家庭中各种人际关系,帮助和提高她在家人心目中的地位,尽快消除心理的负担,从精神忧郁中解脱出来2.4.4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产后6周内是产褥期忧郁症的高发期,做好产后访视的同时,应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2.4.5预见性的做好出院教育,出院时进行计划生育,产后保健等方面知识宣教,并告知其联系电话,按时随诊,对情绪不稳定、可疑产后忧郁症的产妇,出院后定期家庭访视,随时为产妇提供心理咨询。小结产后抑郁症不仅有损于母亲的精神健康,还将影响婴幼儿日后的发育与母子关系。因此

11、,无论从围产保健还是生殖健康的角度,都应予以高度重视。重视对孕妇社会心理因素的调节,对减少本病的发生有积极肯定的意义。建立孕产妇学校,加强孕妇孕产期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知识宣传,利用孕产妇心理咨询门诊,对存在发生产后抑郁症危险倾向及时 进行心理咨询与指导,排除心理障碍与不良情绪,对其配偶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孕妇在生活、思想上得到更多的理解、关心和帮助。产时应重视支持系统的调用,包括家庭支持和医院支持等。临床证明改善产科住院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导乐式一对一的陪伴分娩等,均有利减少产妇的心理压力。同时医护人员在产时要做到亲切、友善、温和,由专业的健康访视员提供良好的产后支持;充分发挥社

12、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 王奕娟, 王朝晖. 产后抑郁症病因分析及筛选诊断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 2009, 15(4): 15-16.2 周桂云. 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 2009,4:1343 赵玉婵, 张济枝, 刘文枝.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诱因及健康教育J.中国医学创新, 2009,6(23):1254 龙锦云,张惠玲. 产妇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 2009,8(7):30-315 叶郁葱, 余小珍, 戴小燕, 等.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及其干预措施J.现代临床护理,2008,7(7):69-71

13、6周川平,周夏秀.产后忧郁症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全科护理,2009,7(2):395-3967覃桂芳,雪丽霜,刘素娥.产后忧郁症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1):160-1618刘晓光.产后忧郁症原因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8,14(24)180-1819池秀平,百晓丽,姜秋菊.围产期个性化心理护理对产后忧郁症发生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9,(1):81-8210陈英良.产后忧郁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1):1-311王吉平.探讨音乐疗法对产褥期产妇忧郁情绪的影响J.上海护理,2004,4(2):117-1812兰丽坤.关注产褥期忧郁症J中外健康文摘,2007,11(4)111-11313徐燕军.产褥期忧郁症病的发出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6:452-45414吴丽萍,何仲.产后忧郁症预防和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2:111-11215曹志华.产褥期忧郁症的心理治疗J.医学信息:2008,21(15):751-7525 / 5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