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地区)中考语文考点集训39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16907350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金华地区)中考语文考点集训39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华地区)中考语文考点集训39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华地区)中考语文考点集训39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金华地区)中考语文考点集训3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华地区)中考语文考点集训39(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考点集训39.课外古诗词赏析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各题。送魏大从军唐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注释】魏大:陈子昂的友人。魏绛: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雄杰”。代:代州。狐塞:飞狐塞,边境驻军重地。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

2、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凄苦悲切。C颈联中加点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浣溪沙宋张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注释】张孝祥(1

3、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本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鞘(sh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下阕写由观塞而引起的悲愤感慨。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D词的下阕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B“一尊浊酒戍楼东

4、”一句在下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C词的下阕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画堂春寄子由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注释】这首词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归去奈愁何”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

5、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江上宋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释】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摩挲:用手抚摸。钓舟:指行舟。(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别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别的依恋之情。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示例:构思一:新

6、颖别致。古代诗人笔下,“柳”总与“别”相关,此诗却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会,可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构思二:思路严谨。总体由远望写近观,由所见到所思。具体看,由江水到天空,由双鸥飞翔到反顾自身处境,进而引发与柳树的对话。脉络贯通,水到渠成。_写法一:运用衬托。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写法二:动静结合,如一二句分别写静景动景,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写法三:虚实相生。如第三四句将“摩挲沙边柳”与想象柳树“成阴系钓舟”相结合,虚实相生,耐人寻味。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7、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释】席:竹席。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梦觉流莺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在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淡自在)的心情。(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透:穿透,石榴花盛开红红如火,艳艳如燃,照理说应该很刺眼,可一个“透”字,加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释】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

8、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矶:水边突出的岩石。(1)“石矶西畔问渔船”中的“问”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对桃花源无限向往的急切心情。(2)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示例一:相同,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_示例二:不同,桃花源记表达了历经战乱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本诗作者身处盛唐,他借桃花源记的意境表达了自己更高的生活与审美追求。_7阅读古诗,回答下列各题。湖口送友人唐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注释】湖:指洞庭湖。中流:指江

9、心。湘烟:指雾霭。楚田:指田野。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星汉通霄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1)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物象:雾霭、芦苇、田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花寄寓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雅高洁的志趣。(2)“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

10、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望江南五代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轻尘,忙煞看花人。【注释】辊(gn):像车轮般很快转动。(1)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江面绿、满城飞絮。(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煞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南国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百花盛开,游人如织,鲜花美丽动人,争相斗艳,使看花人目不暇接。一个“忙煞”,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9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宋杨万里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

11、唤人回。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回答。A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B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A“过”字写出了梅花茂盛的特点。诗人富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_B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两个叠词,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10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夜宿七盘岭唐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注释】沈佺(qun)

12、期:唐代诗人。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1)“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住宿(住);过夜。(2)“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围绕“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回答。(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示例: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惆怅的情绪),流露了对故乡的依恋。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虞美人梳楼宋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注释】溟濛(mng m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

13、糊。忒(tu):太。(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柔美的杨柳和红艳的海棠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示例一:“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婀娜柔美。春雨易伤旅人怀,而杨柳则更能引发别离之愁。(春雨连绵、杨柳柔展,此情此景让远离乡关的词人触景伤情、情不自禁。)_示例二:“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下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将出去寻找归乡之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与痴迷。_示例三:“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写词人远离家乡,乡愁情切。连天帝

14、都起怜悯之心,可见相思之苦;_而借“花”消愁,结果自然也只能是“愁更愁”。_示例四:“海棠红近绿阑干”一句写海棠红艳,春意浓重,以乐景衬哀情,突出离乡之人的孤独和思乡之苦。_示例五:“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卷帘之际,迎面而来寒森森的晚风,此句以环境的清冷,映衬思乡之忧伤。1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早行宋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释】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偏知:才知。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1)月夜描写的是春天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秋天时节的景象

15、。(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做分析。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蒙眬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清晨的寂静。1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暮春归故山草堂唐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释】谷口:山谷的入口。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1)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凋零空寂的氛围。_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不改”。(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

16、的幽竹的喜爱,对不为俗屈的节操的礼赞。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咏史(或:怀古咏史)诗。(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也有可能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15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东城宋苏轼雨洗

17、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荦(lu)确:山多大石的样子。(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清幽、宁静的环境特点。(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静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16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注释】纶:钓丝,“垂纶”即垂钓。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写出了小儿很会选取钓鱼地点,

18、同时也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2)诗中“遥招手”者是谁?为何“遥招手”?垂钓儿童(或:小儿)_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17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C颈联描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

19、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18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九日寄子约明皇甫汸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注释】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黄河:代指故乡。羁宦:离家在外做官。(1)从首联登高、望远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重阳节。(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对花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

20、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等。19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锦江思宋李新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思”的内容: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不同。本诗中的“醉”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表达的是作者杀敌

21、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2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闻洮西捷报宋苏轼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注释】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一丈佛: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八尺龙: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露布:指征讨西夏的檄文。玉关:此处指边塞。甘泉宫:指北宋朝廷。筑上郡: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西戎: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放臣: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天颜:帝王的容颜。(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

22、一项是(D)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2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纳凉宋秦观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注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1)前两句中,“追”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出诗人(纳凉时)悠闲自在的心境。(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人生态度。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