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doc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779580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doc(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第一节缺铁性贫血【概述】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铁缺乏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而发生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的铁缺乏的原因有铁摄人不足(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偏食或吸收不良等)和铁丢失过多(月经过多、胃肠道小量慢性失血、慢性咯血等)。【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1)贫血的表现: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耳鸣等。(2)缺铁的特殊表现:口角炎、舌乳突萎缩、舌炎、异食癖。严重的缺铁可有匙状指甲(反甲)、食欲减退、恶心及便秘。儿童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或行为异常。2存在铁缺乏的常见原因。3实验室检查(1)血象:典型的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

2、、MCHC30%)。血片中可见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大小不一。(2)体内铁储备:血清铁降低(50g/dl),总铁结合力增高(360tg/d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l00fl)正色素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也常减少。血涂片中可见大卵圆形的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2)骨髓象:各系细胞均可出现巨幼变,以红系细胞最为显著。(3)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相应降低。红细胞叶酸不受短期内叶酸摄人的影响与血清叶酸相比,其水平降低能更准确地反映体内叶酸的缺乏。(4)内因子阻断抗体:50%以上的恶性贫血患者为阳性。4试验性治疗在无条件进行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和内因子抗体检测时,根据病史

3、、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疑似诊断的患者可予生理剂量的叶酸(0.2mg/d)或维生素B12(lg/d)试验性治疗10天。生理剂量的叶酸(或维生素B12)只对相应元素缺乏的患者有效,有助于诊断与两者的鉴别。诊断困难时及时转诊上级医院。【药物治疗】1病因治疗去除导致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的病因,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2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1)叶酸缺乏:口服叶酸5l0mg,一天3次。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一般不需维持治疗。(2)维生素B12缺乏:肌内注射维生素B12l00g,一天1次(或200Ug,隔日1次),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恶性贫血或胃全部切除者需终身采用维持治疗,l00Ug,一月注射

4、1次。维生素B12缺乏伴有神经症状者时,每日用量可增加至500g,以后每周肌内注射2次,每次50l00g,直到血象恢复正常;维持量每月肌内注射l00g,【注意事项】1单纯维生素B12缺乏者不宜单用叶酸治疗,否则会加重维生素B12的缺乏,引发或加重神经系统症状。2严重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在补充治疗中因贫血恢复时大量血钾进入新生红细胞,会突发低血钾,需适时补钾。3如治疗34周后血象恢复不明显,应寻找是否同时存在缺铁、感染或其他基础疾病,予以纠正。4胃肠道不能吸收叶酸者可肌内注射四氢叶酸钙(非基本药物)5l0mg,每天1次。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一般不需维持治疗。第三节过敏性紫癜【概述】过敏性紫癜为

5、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血管性紫癜,但病因常常难以确定。可能的病因包括细菌、病毒的感染,食物过敏,昆虫叮咬,寄生虫感染或药物过敏等。发病机制主要为免疫异常介导小血管炎,致组织及脏器损伤。冬、春季为本病的发病高峰期。主要见于210岁的儿童,尤其以37岁者为最多见,也可累及成人。本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诊断要点】本病通常突然起病,以对称性紫癜、关节痛、腹痛、黑便、血尿为特征,其中以紫癜最具诊断特异性。典型的紫癜呈红色或紫红色,多为高出皮肤的荨麻疹样皮疹,压之不褪色。皮疹可融合成片,重者可为卅血性疱疹、皮肤溃疡或坏死。紫癜有分批出现的倾向,每批间隔数日至数周不等,多呈对称性分布,以四肢(尤其是下肢)的伸

6、侧和臀部为多见,较少累及面部、掌心、足底和躯干。本病的诊断标准如下:1可有发热、咽痛等前驱症状。2四肢对称性斑丘疹样紫癜,可累及躯干。3可有腹痛、关节痛或累及肾。4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试验正常。5排除其他具有弥散分布的类似紫癜的疾病。6确诊困雉的病例可做病理检查。根据病变受累范围和临床表现,可将本病分为皮肤型、腹型、关节型、肾炎型,若有两种以上合并存在时称为混合型。诊断困难时及时转诊上级医院。【药物治疗】1去除病因控制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者可给以青霉素等抗感染治疗),避免接触可疑药物及食物等。2支持及对症急性期可平卧休息数日,通过减轻下肢静脉压力,避免下肢紫癜加重。有消化道出

7、血者,可禁食,予静脉补液。仅大便潜血阳性者。如腹痛不重,可进流食。3药物治疗(1)单纯皮肤或关节病变者:轻型可仅口服抗组胺药物,氯苯那敏口服,4mg,一日3次;或苯海拉明2550mg,一日23次,饭后服;或赛庚啶24mg,一日23次;或异丙嗪12.5mg,一日4次,饭后及睡前服用,必要时睡前可增至25mg。另外可以用保护血管的药物:维生素C0.10.2g,一日23次;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每分钟不超过5ml,一次lg,需要时可重复;氨甲苯酸口服给药,0.250.5g,一日23次,每日总量为2g。重型患者急性期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每日泼尼松0.5lmg/

8、kg,或氢化可的松200300mg/d)数日,以缓解症状。多次复发的患者可试用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2)腹痛型患者:腹痛可予解痉挛药。消化道出血可静脉滴注法莫替丁2040mg/d,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每日12mg/kg或氢化可的松200300mg/d),有效后逐渐减量,总疗程为23周。(3)肾脏病变者:可予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总苷片1020mg,一日3次。病情控制后可减量维持或间歇疗法。1个月为一疗程。用药期应复查血象和观察其他副作用。糖皮质激素对肾脏损害无显著疗效,仅限用于严重肾脏病变者,可试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注意事项】1儿童出现急性腹痛应考虑到过敏性紫癜,需行皮肤、关节及尿液等

9、检查。2虽然本病目前无特效疗法,但由于无肾脏受累的患者大多预后良好,故无需积极治疗。关节痛者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3激素对各型病变的自然病程无明显影响,也无明确预防复发和肾脏受累的作用,应避免滥用和长期使用。4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肾脏是否受损及受累的程度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故应随查尿液。第四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概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最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是因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和生成障碍所致。ITP分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型常见于儿童,慢性型则多见于成人,年龄多在2050岁,且以女性居多,男女比约为1:2。【诊断要点】1出血病史。以皮肤出血、口腔和鼻出

10、血为多见,女性常以月经过多就诊。少数患者可有消化道、泌尿道等内脏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是罕见但常危及生命的出血。2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包括血涂片)。3脾脏不大或轻度增大。4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血小板减少。5排除血小板减少的其他各种原因。诊断困难时及时转诊上级医院。【药物治疗】1观察血小板计数30l09/L,无活跃出血者。2首选治疗泼尼松每日1mg/kg,有效者逐渐减量维持,总疗程3-6个月。给药28天无效,可酌情试用脉冲式地塞米松,40mg/d4天,每2周一疗程,共23个疗程。也可首先采用脉冲式地塞米松治疗。3二线治疗激素无效或有效后复发、需较大剂量激素方可维持血小板

11、计数在安全范围或有激素禁忌证,可酌情予脾切除手术,或采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诊治。【注意事项】1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期间注意监测电解质、血糖、血压、骨质疏松、胃肠道溃疡等副作用,酌情防治。2患者出现肉眼血尿时禁忌使用氨甲苯酸等抗纤溶药物。3急症治疗适用于:血小板计数10l09/L,伴活跃出血;内脏或颅内出血;近期拟手术或分娩者。酌情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血小板,可辅以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如氨甲苯酸。重症者及时转上级医院救治。第七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第一节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

12、,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有胰岛素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和胰岛素相对缺乏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时会出现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时会出现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以及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诊断要点】典型病例具有多食、多饮、多尿及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症状,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mmolL,或任意时间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无典型症状,需进行口服葡萄糖(75g)耐量试验,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mmolL及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有一项不符,

13、需重复一次试验。【药物治疗】1用药方案始终执行的治疗标准是血糖达标,即空腹血糖小于等于6.1mmolL,餐后血糖小于等于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2型糖尿病所有治疗应基于科学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超重和肥胖者首选二甲取胍,如果治疗不理想则应该加用其他口服药,仍不理想则使用胰岛素。对于正常体重的患者,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任何一种降糖药,如果3个月不达标应开始胰岛素治疗。2治疗药物的使用(1)二甲双胍:0.250.5g,一日23次,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餐前、餐中、餐后即服均可,效果不理想,加用格列本脲或格列吡嗪。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胃胀等消化道症状及体重减轻,一般无需

14、处理,24周后可缓解,或行减量;罕见乳酸性酸中毒,应立即停药,按急症处理。以下情况应禁用或停用:10岁以下儿童、80岁以上老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或肌酐清除率异常者;心功能衰竭(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严重心、肺疾病;严重感染或外伤、外科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等;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有或无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严重糖尿病肾病或糖尿病眼底病变;需接受血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检查前应暂停用本品37天;对本品过敏者。(2)格列本脲:1.255mg,一日23次,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最大剂量为每天15mg,餐前20分钟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

15、糖反应,症状较轻可以进食者,立刻进食含糖食物直至症状缓解;严重不能进食者,需送至医院静脉推注葡萄糖液;少见皮疹、严重黄疸、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等,若有发生,停用该药,对症处理。以下情况应禁用或停用:1型糖尿病、糖尿病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者;严重的肾或肝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本品及其他磺酰脲类、磺胺类或赋形剂过敏者。(3)格列吡嗪:2.5l0mg,一日23次,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最大剂量为每天30mg,餐前20分钟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参考格列本脲。(4)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上述药物治疗

16、效果不理想,或出现急性、慢性并发症时须用胰岛素治疗。动物胰岛素有短效制剂和长效制剂。不同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不同,需行个体化调整。一般每公斤体重每天需0.40.8单位,分三次于三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若空腹血糖控制不理想,可与睡前加用长效胰岛素。剂量分配比例可从以下方案开始,早:中=2:1;晚:睡前=2:1;(早十中):(晚十睡前)=2:1。常见低血糖不良反应,症状较轻可以进食者,立刻进食含糖食物直至症状缓解;严重不能进食者,需送至医院静脉推注葡萄糖液;少有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需对症处理,换用其他胰岛素制剂,必要时行脱敏治疗。未开瓶使用胰岛素应在28条件下冷藏保存。已开始使用的胰

17、岛素注射液可在室温(最高25)保存最长46周,冷冻后的胰岛素不可使用。第二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概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所导致的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简称甲亢。【诊断要点】有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的临床表现,血中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药物治疗】初发甲亢,无手术适应证及肝功能、血常规正常者,可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开始剂量为甲巯咪唑每日30mg或丙硫氧嘧啶每日300mg分23次服用,据症状体征,尤其甲状腺功能化验结果,逐渐减少药量,至维持剂量,甲巯咪唑每日2.5mg、丙硫氧嘧啶每日25mg,建议总疗程达1年半到2年,

18、期间有病情波动者,疗程相应延长。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常见有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受损,应在治疗的前三个月密切观测血常规和肝功能。白细胞低于4l09L,药物减量,升白细胞处理,并密切观测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低于3l0911。,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并即予保护性隔离,升白细胞处理。肝功能受损,转氨酶升高,予保肝药治疗,必要时停用抗甲状腺药物。皮疹等过敏反应,抗过敏对症治疗,必要时减量或停药。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必要时可加用甲状腺片每日2040mg。【注意事项】配合药物治疗,患者应禁食含碘食物。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心悸明显时,加用普萘洛尔l0mg,68小时一次。第三节甲状腺功能减退

19、症【概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或组织利用不足导致的全身代谢减退综合征,简称甲减。其治疗主要是替代治疗,多数患者为终身替代。【诊断要点】成人型甲减:成年起病,有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减退和低代谢的临床表现,血中甲状腺激素低于正常。呆小病:起病于胎儿或新生儿,除成人型表现外,尚有智力低下和特殊面容,血中甲状腺激素低于正常。【药物治疗】服用甲状腺片进行替代治疗,成人开始为一日1020mg,逐渐增加,维持量一般为一日4080mg。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长期过量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如心悸、手震颤、多汗,体重减轻、神经兴奋性升高和失眠。应据症状调

20、整剂量。在老年和心脏病患者可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病程长、病情重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或黏液性水肿患者均应谨慎对待,开始用小剂量,以后缓慢增加直至生理替代剂量。伴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应先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药物,待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正常后再用本类药。由于本品T3和T。的含量和两者的比例不恒定,在治疗中应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调整剂量。第四节骨质疏松症【概述】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破坏、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统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而由于某些内分泌疾病、肿瘤或代谢性疾病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导致的骨

21、质疏松症统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因不清,发生于青春发育前的儿童,而在青春期后可白行缓解。【诊断要点】骨质疏松症为骨密度或骨矿含量低于正常青年人平均值的2.5SD;严重骨质疏松症为骨密度或骨矿含量低于正常青年人平均值的2.5SD,伴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骨折。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时需要先排除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和骨矿化,活性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形成。维生素D和钙剂可以有效地改善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的风险。维生素D2每日400800单位;每lg葡萄糖酸钙含有89mg元素钙,根据骨质疏松的程度等患者每天可补充500l000

22、mg元素钙。维生素D2和钙剂联合治疗骨质疏松症过程中可能出现高钙血症,因此需要监测血钙,如有高钙血症发生,停用药物后可恢复,维生素D2需要在肝脏和肾脏中代谢最终形成具有活性的1,25-(0H)2D3发挥作用,因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该药物效果有限,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应监测血钙水平以及24小时尿钙水平,如果血钙或者尿钙水平异常升高,需要及时减量或停药。第五节骨软化症和佝偻病【概述】骨软化症和佝偻病是新形成的骨基质不能进行正常矿化的代谢性骨病。通常将骨骺已经闭合的成人发病的称为骨软化症,而骨骺尚未闭合的儿童发病时,骨骺软骨及骨矿化均有障碍造成干骺端增宽,影响生长,称为佝偻病。骨软化症的病因众多

23、,如维生素D缺乏、肝肾功能障碍导致不能形成具有活性的1,25-(0H):D3、基因缺陷导致靶器官维生素D受体或者受体后功能异常、肾小管酸中毒、遗传或肿瘤导致的低血磷性骨软化症。【诊断要点】骨软化症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骨骼X线表现、血清生化检查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可出现骨痛、骨畸形、骨折、骨骺增大和生长缓慢;X线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小梁模糊,儿童佝偻病患者可伴有杯口样干骺端,假骨折是成人骨软化症的特征性表现;而实验室检查根据不同的病因结果各异。【药物治疗】不同病因导致的骨软化症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维生素D和钙剂能够有效地改善骨密度,缓解临床表现。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2一日1000200

24、0单位,可逐渐减至一日400单位;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维生素D2成人一日1万5万单位。小儿一日0.3万1万单位;每lg葡萄糖酸钙含有89mg元素钙,根据血钙和磷水平患者每天可补充10002000mg元素钙。维生素D2和钙剂联合治疗骨质疏松症过程中可能出现高钙血症,因此需要监测血钙,如有高钙血症发生,停用药物后可恢复。【注意事项】骨软化症的病因多样,应在诊断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治疗,特别是肿瘤导致的低血磷性骨软化症通过切除肿瘤能够有效纠正低血磷和骨软化的表现;在补充中性磷的基础上进行维生素D和钙剂的治疗方能有效改善骨软化;肾小管酸中毒导致的骨软化需要有效地纠正酸中毒。第六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25、概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是由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引起的肾上腺皮质破坏(原发性)或是垂体、下丘脑功能异常(继发性)类疾病。【诊断要点】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体重减轻、头晕及直立性低血压、低血糖、皮肤色素沉着(原发性)或减退(继发性)。血及尿皮质醇水平低于正常。【药物治疗】本病大多须长期生理剂量替代治疗。1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氢化可的松一日2040mg,8:00顿服,或8:00及16:00分两次服用。2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氢化可的松用法同上,或泼尼松一日5l0mg,或地塞米松一日0.751.5mg,8:00顿服,或8:00及16:00分两次服用。激素剂量过大时,可出现皮质醇增多症表现,

26、生理剂量无不良反应。遇发烧、感冒、外伤、手术等应激情况时,应剂量加倍,有肾上腺危象迹象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症状加重),考虑静脉输注氢化可的松一日200300mg,据病情改善情况,逐渐减量,过渡到口服替代治疗方案。须长期生理剂量替代治疗的患者,不可停用该类药物。第七节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概述】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男性睾酮或双氢睾酮缺乏、减少或受体功能障碍导致其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男性性腺功能减退。该类疾病可发生在下丘脑-垂体-睾丸-靶器官轴的任何部分,根据缺陷产生的时间和程度表现不同,可以表现为男性性分化异常、性发育延迟、成年后的性腺功能减退导致的性功能障碍、不育

27、等。常伴有由于睾酮缺乏或作用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诊断要点】根据男性性腺功能减退导致的原因不同,临床上常分为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和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除性腺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外,性腺轴激素水平的测定以及垂体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的重要依据。【药物治疗】明确诊断的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因,特别是下丘脑-垂体-性腺等部位的占位或肿瘤等导致性腺功能减退的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治疗,如由于下丘脑-垂体病变导致的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可以试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而对于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往往需要终

28、身替代睾酮以改善性腺功能和相关代谢异常。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可以先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简称绒促性素)治疗,当睾丸体积增大后联合应用绝经后促性腺激素以促进精子的生成。绒促性素常用剂量10002000单位,每周肌注23次,剂量的个体差异较大,需根据临床情况调整。对于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常需要长期雄性激素替代,丙酸睾酮常用剂量1050mg,每周肌注23次;甲睾酮常用剂量5mg,口服一日2次。大剂量丙酸睾酮和甲睾酮常导致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因此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减量、停药或者联合保肝治疗。【注意事项】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的患者病因多样,特别要警惕肿

29、瘤导致疾病的发生,需要明确诊断后治疗,切忌盲目长期的替代治疗。睾酮制剂可以促使儿童青少年患者骨骺加速闭合从而影响身高的增长,因此儿童青少年患者慎用睾酮制剂。前列腺癌和原发睾丸的恶性肿瘤患者慎用睾酮制剂。第八节高脂血症【概述】高脂血症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TG等成分的异常,包括高胆固醇常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疾病,以及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均可导致继发性高脂血症。【诊断要点】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中国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C)6.2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4mmolL

3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mmolL,甘油三酯(TG)2.26mmolL时诊断为高脂血症。【药物治疗】辛伐他汀用于高胆固醇的治疗,1020mg,每晚一次。他汀类降脂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且耐受性良好,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肝脏转氨酶包括丙氨酸转移酶和天冬氨酸转移酶的升高,因此不建议胆汁淤积症和活动性肝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如果肝脏转氨酶升高在正常上限23倍之内时建议降低药物剂量并密切观察肝功能,如持续升高需停药。他汀类药物还可能诱发肌病,包括肌痛、肌炎甚至横纹肌溶解。特别是高龄患者、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包括贝特类降脂药物的患者。因此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密切检测肌酸激

31、酶水平,尤其是出现肌肉疼痛等疰状的患者,如肌酸激酶水平持续升高应及时停药,避免严重的横纹肌溶解发生,因后者可危及生命。【注意事项】他汀类药物经过CYP3A4酶代谢,酮康唑、红霉素、环孢素和葡萄柚汁等抑制该酶活性的药物或食物会增加他汀类药物发生肌病等风险,联合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肌酸肌酶水平。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血脂异第九节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概述】血尿酸水平持续高于正常为高尿酸血症。原因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嘌呤代谢障碍导致人体内血尿酸生成增加或排出减少。当尿酸盐析出形成结晶,并在关节的软骨、滑膜、肌腱、肾脏等处沉积时即引起痛风。故高尿酸血症并非一定引起痛风,血尿酸长期在体内堆积,在如酗酒、过度疲

32、劳、走路过多引起的关节疲劳、关节受伤、寒冷、摄人大量高嘌呤食物等一些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可出现痛风发作。【诊断要点】如仅有血尿酸持续升高而无临床症状,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当中年以上,特别是男性,突然出现第一跖趾、踝、等单个关节剧烈红、肿、痛、热等急性关节炎的表现,结合血尿酸水平升高,秋水仙碱治疗能迅速缓解症状者,应考虑痛风。关节滑囊液检查发现尿酸盐结晶,则可确诊痛风。在明确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后,还应进一步确定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药物治疗】应迅速终止发作,纠正高尿酸血症,使尿酸保持在正常范围,防止复发,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及其对关节、肾功能的损害。为配合药物治疗,应防止超重、肥胖,严格戒酒,在饮食方面

33、应限制蛋白质的摄人量,每日每公斤体重lg,若有肾功能不全,应在0.60.8g;少食果糖(防止腺嘌呤核苷酸分解),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卡的50%60%;避免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脑、凤尾鱼、沙丁鱼、鱼卵、牡蛎、贝壳类等);多饮水,使每日尿量2000ml以上。秋水仙碱用于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短期预防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口服,初始剂量Img,之后0.5mg,一日3次,最多每4小时一次,直至疼痛绥解,或出现呕吐或腹泻,24小时内最大剂量6mg;3日内不得重复此疗程。另一方案为Img,一日3次,一周后剂量减半,疗程约23周。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药物过量也可以引起严重腹泻、胃肠道出

34、血、皮疹和肝肾损害。少见周围神经炎、肌病、脱发、精子生成受抑制、休克、血尿、抽搐及意识障碍。长期应用有导致骨髓抑制的可能。若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并对症处理。用药注意:老年人、胃肠道疾病、心功能不全及肝肾功能有潜在损害者应减少剂量或慎用。用本品治疗急性痛风,每一疗程间应停药3日,以免发生蓄积中毒,尽量避免静脉注射或口服长期给药,即使痛风发作期也不要静脉注射与口服并用。痛风关节炎症状控制后可继续减量,短程与降血尿酸联用以防痛风复。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象及肝肾功能。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禁用。别嘌醇用于具有痛风史的高尿酸血症、预防痛风关节炎复发。口服,初始剂量一日l00mg顿服,之后根据血尿酸

35、水平调整剂量,常用最大剂量为一日300mg,分2次或分3次,宜餐后服用,维持剂量通常一日100200mg。其主要副作用有胃肠不适,皮疹,发热,急性表皮坏死,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不能耐受或严重者应立即停药,并行对症处理。用药注意:可同时应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直到高尿酸血症被纠正1个月后。确保摄人充足的水分(一日23升),并维持尿液碱性或微碱性,以减少尿酸结石及肾内尿酸沉积的危险。对于肿瘤化疗相关的高尿酸血症,别嘌醇的治疗应该在肿瘤化疗前开始。肝肾功能不全者、老年人应慎用,并减少一日用量。用药前及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中尿酸及24小时尿中尿酸的水平,以此

36、作用调整药物剂量的依据。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不宜用本品。碳酸氢钠用于碱化尿液,尿pH在6.0下时应用。每日碳酸氢钠36g,分3次口股。在肾功能不全或长期应用时可出现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疼痛、异常疲倦虚弱、呼吸减慢、口内异味、尿频、尿急、持续性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可减量或停用。下列情况慎用:少尿或无尿;钠潴留并有水肿时;原发性高血压。长期或大量应用可致代谢性碱中毒,并且钠负荷过高引起水肿等,妊娠期妇女应慎用。第八章神经系统疾病第一节面神经炎【概述】面神经炎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病因未明,病毒感染、白主神

37、经功能不稳等均可导致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水肿而出现面肌瘫痪。【诊断要点】1急性起病,病前常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同侧或乳突区疼痛。2周围性面瘫的表现面部无表情,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闭目露白、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口角流涎。3如出现耳廓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和鼓膜疱疹等表现则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常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造成。4与以下疾病相鉴别吉兰巴雷综合征、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神经莱姆病等。【药物治疗】治疗原则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糖皮质激素1)地塞米松一日1020mg静脉滴注,710天为一个疗

38、程。2)泼尼松一日2040mg,顿服,连续5天后在710天内减量。2B族维生素维生素B1 l00mg,肌内注射;维生素B12 500Ug,肌内注射,每日1次。3抗病毒阿昔洛韦0.2g口服,一日5次,疗程710天。4一般治疗急性期局部热敷、红外线照射、超短波透热治疗;眼睑闭合不全患者带眼罩护眼,眼药水或眼药膏保护角膜。恢复期可针刺或电针治疗等。第二节多发性神经病【概述】也称末梢神经炎、周围神经炎或多发性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病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包括遗传性、感染后或变态反应性、中毒性、营养缺乏性、代谢性等原因。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诊断要

39、点】1根据病史和发病特点1)结合病史:有药物中毒、营养缺乏或代谢障碍、继发于胶原血管病、感染性、遗传性等原因可提示诊断。2)发病特点:可以急性、亚急性、慢性进行性和复发性等。2周围神经病的典型特点1)感觉障碍:感觉异常如疼痛、麻木、蚁走感及烧灼感等;客观检查可发现手套一袜套型感觉障碍等。2)运动障碍:肢体远端对称性肌无力和萎缩。3)腱反射改变:腱反射降低或消失如跟腱反射降低或消失最常见。4)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多汗或少汗、皮肤粗糙千燥;体位性低血压,括约肌功能障碍等。3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波幅降低。4病因诊断对周围神经病的诊断非常重要,是治疗的重要依据。5需要与以下疾病

40、相鉴别急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灰质炎、周期性麻痹等。【药物治疗】1病因治疗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方法。2对症治疗1)疼痛可用卡马西平口服0.lg,一日23次;布洛芬口服0.20.3g,一日23次。2)B族维生素:维生素B1 l00mg肌内注射;维生素B12 500Ug,肌内注射,每日1次。亦可以口服。3一般治疗及早进行康复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如理疗、针灸、按摩等。第三节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概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cute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polyneuropathy,AIDP),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

41、resyndrome,GBS)是累及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是急性或亚急性肢体软瘫,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可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和呼吸衰竭。病理特点是髓鞘脱失和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目前认为GBS是一种感染后免疫介导的疾病。病因不明,相关的感染性病原可能包括巨细胞病毒、非训淋巴细胞瘤病毒、肺炎支原体、乙型肝炎病毒和空肠弯曲杆菌等。各组年龄均可发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7、8、9月份。【诊断要点】1GBS的诊断以临床诊断为主1)根据病前14周内感染史。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3)两侧对称性运动和感觉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四肢弛缓性瘫痪,有手套、袜子样感觉障碍、可有脑

42、神经损害。4)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蛋白升高、细胞正常或稍高。5)神经电生理异常表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通常低于正常的60%,远端潜伏期延长可达正常的3倍,F波或H反射延迟等。2GBS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诊断脊髓灰质炎、急性脊髓炎、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等。【药物治疗】1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预防长时间卧床的并发症。预防坠积性或吸人性肺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由此引发的肺栓塞。2激素疗法疗效不确定。常规剂量激素并不能阻止病情发展和缩短病程。【注意事项】1本病尚可使用以下治疗方法1)静脉免疫球蛋白疗法:应在出现呼吸肌麻痹前尽早实施,一日0.4g/kg,连

43、用5天。禁忌证是免疫球蛋白过敏或先天性IgA缺乏患者。2)血浆置换疗法:可以缩短疗程和减轻疾病的程度,常见副作用为输血浆后肝炎,可在有条件的上级医院进行。3)免疫抑制剂:GBS急性期在其他药物效果不佳或有用药禁忌的情况下或慢性GBS也用硫唑嘌呤,应注意其细胞毒性。2呼吸肌麻痹是本病最主要的危险,经鼻导管给氧及清理呼吸道后,短时间内仍无改善者,动脉氧分压低于70mmHg应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及早机械通气。3如果患者合并、X对脑神经麻痹,应更早考虑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4重症患者需要转有条件医院治疗。5重视康复治疗,早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防止挛缩。第四节急性脊髓炎【概述】是指各种感染后引起的自

44、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疾病,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临床以病变平面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特征。病因不明,多数患者在出现脊髓症状前12周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可能与病毒感染后白身免疫反应有关。包括感染后脊髓炎和疫苗接种后脊髓膜炎、脱髓鞘性脊髓炎(急性多发性硬化)、坏死性脊髓炎和副肿瘤性脊髓炎等临床综合征。由于胸段脊髓(T35)血液供应不如其他处丰富,最易受累。【诊断要点】1.急性起病,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症状或预防接种史。2迅速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的临床表现1)受累平面以下运动障碍:肢体瘫痪、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改变、病理反射阳性。2

45、)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丧失。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尿便障碍、出汗异常等。3脑脊液检查压颈试验通畅、压力正常、细胞数和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4影像学检查脊柱X线平片正常。部分病例MRI可显示病变部位脊髓增粗,痫变节段髓内多发片状或较弥散的T2异常信号,强度不均匀。5需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视神经脊髓炎、脊髓血管病、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急性脊髓压迫症、急性硬脊膜外脓肿等。【药物治疗】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排尿障碍者应保留无菌导尿管。翻身、拍背、吸痰;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褥疮等。2糖皮质激素1)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一日1次,疗程714天。2)使用上述药物后改用泼

46、尼松口服,每公斤体重Img/d或成人一日3060mg,维持46周逐渐减量至停药。3B族维生素维生素B1 l00mg,肌内注射;维生素B12 500Ug,肌内注射,每日1次。4抗菌药物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及时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注意事项】1高颈段脊髓炎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器官切开人工辅助呼吸。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控制感染。2早期应将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防止肢体、关节痉挛和关节挛缩,促进肌力恢复。第五节短暂脑缺血发作【概述】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

47、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分钟,多在l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学(CT、MRI)栓查无责任病灶。【诊断要点】1中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或高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2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或视网膜的功能缺损,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多在1小时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3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基本相似,CT或MRI无任何急性梗死的证据发现。【药物治疗】1控制和去除危险因素1)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2)避免低灌注可能:补充血容量和防止低血压。3)治疗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和瓣膜病等。4)建

48、立健康生活习惯、合理运动、适度降低体重等。2急性期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药物:对TIA尤其是反复发生TIA的患者应首先考虑选用抗血小板药。大多数TIA患者首选阿司匹林治疗,推荐剂量为一日150300mg,顿服。服用阿司匹林过程中,TIA仍然频繁发作或因消化道症状不能耐受时,可改用氯吡格雷(非基本药物)一日75mg。2)抗凝药:抗凝治疗目前不作为TIA的常规治疗,但伴发房颤和冠心病的TIA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除外)、频繁发作TIA、椎-基底动脉TIA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无效以及高凝状态如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可考虑选用抗凝治疗。可用华法林,初始剂量4.56.0mg,3天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

49、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调整剂量头两周隔天或每天监测INR,稳定后定期监测INR。房颤和瓣膜病患者如无禁忌证和合并者应终生口服抗凝药,但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治疗目标为国际标准化比值达到23或凝血酶原时间(PT)为正常值的1.5倍。3)降纤药:对存在血液成分的改变,如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或频繁发作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应用降纤酶(非基本药物)。4)钙通道阻滞药:可扩张脑血管,防止脑动脉痉挛。尼莫地平2030mg,一日三次。血压低者、低灌注引起或怀疑大血管狭窄者慎用。第六节脑血栓形成【概述】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管阻塞、血液供应障碍,导

50、致该区域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0%。依据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通常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脑梗死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确定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一般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可酌情选用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脑水肿降颅压等措施。腔隙性脑梗死不宜脱水,主要是改善循环;大、中梗死应积极抗脑水肿降颅压,防止脑疝形成。在6小时的时间窗内有适应证者可行溶栓治疗。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基础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

51、,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诊断要点】1中老年患者。2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动脉粥样硬化等。3静息状态下或睡眠中急性起病。4病前可有反复的TIA发作。5数日内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并能与某一动脉供血区功能缺损相一致。6CT或MRI检查发现梗死灶可明确诊断。7血管造影可以发现狭窄或闭塞的责任血管。【药物治疗】1一般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和处理并发症。2减轻脑水肿、降低颅高压脑水肿高峰期为发病后35天,提示可能存在颅内压增高的以下情况时可以降颅内压治疗:意识障碍逐渐加重、血管主干闭塞造成的大面积梗死、

52、影像学提示中线移位、脑沟饱满、脑室变形和小脑梗死。常用甘露醇0.250.5g/kg(lg甘露醇相当于20%甘露醇5ml),每46小时一次,每日最大剂量2g/kg;呋塞米l0mg,每28小时一次。3溶栓治疗在有经验和有条件的单位,针对发病36小时之内患者可考虑溶栓治疗。4抗凝治疗目的主要是防止血栓的延长及防止堵塞远端的小血管继发血栓形成,防止卒中复发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可选用肝素、华法林等(药物用法参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节)。5降纤治疗可选用巴曲酶、降纤酶(非基本药物)。用法:首次剂量为10BU,之后隔日5BU,静脉注射,共用3次。每次用药之前注意检测纤维蛋白原水平,降至1.3g/l.以

53、下时,可能增加出血倾向。6抗血小板药未行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如无禁忌证应在48小时之内服用阿司匹林,急性期推荐剂量为日一次150300mg,连用4周后改维持小剂量口服一日一次75l00mg。一般不在溶栓后24小时内应用阿司匹林,以免增加出血风险。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参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节。7扩容治疗对于脑血流低灌注所致的急性脑梗死可酌情考虑扩容治疗,如低分子右旋糖酐(非基本药物)500ml,静脉滴注,一日一次。但应注意可能加重脑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注意事项】1在6小时的时间窗内有适应证者可考虑溶栓治疗因此,发病36小时之内患者应尽早转往有经验和有条件的医院治疗。2重视脑梗死的二级预防积极处理

54、血管病危险因素,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及降脂药物等。1)高血压:原则是既要有效和持久地降低血压,又不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流量。2)高血脂:他汀类降脂药不仅能有效降低TCH及LDL水平,还能稳定斑块,从而减少卒中的发生。具体请参见循环系统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节。3)同型高半胱氨酸血症:叶酸与维生素B6和B12联合应用,可降低血浆半胱氨酸水平。一般应以饮食调节为主,对高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可考虑应用叶酸(5mg,一日3次)和维生素B6(l0mg,一日3次)、维生素B12(500pe.g,一日1次)治疗。第七节脑栓塞【概述】脑栓塞(cerebralembolism)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管腔急

55、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约占脑梗死的15%20%。【诊断要点】1以青壮年多见。2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无前驱症状。3骤然起病,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4既往有栓子来源的基础疾病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的骨折或合并其化脏器栓塞等病史,基本可做出临床诊断。5CT和MRI检查可确定脑栓塞部位、数目及是否伴发出血,有助于明确诊断。【药物治疗】脑栓塞与脑血栓形成治疗原则基本相同,但强调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方法。1原发病治疗有利于脑栓塞病情控制和防止复发。对感染性栓塞应使用抗菌药物,并禁用溶栓和抗凝治疗,防止感染扩散;对脂肪栓塞,可采用肝素、5%

56、碳酸氢钠;纠正心律失常等。2抗凝治疗非感染性心源性栓塞主张抗凝治疗。房颤或有再栓塞风险的心源性疾病、动脉夹层或高度狭窄的患者可用肝素预防再栓塞或栓塞继发血栓形成。治疗中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并调整剂量。抗凝药物用法见短暂脑缺血发作章节。3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也可试用。【注意事项】1脑栓塞合并出血性梗死时,应停用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药,防止出血加重。2对已明确诊断为非瓣膜病变性房颤诱发的心源性栓塞患者进行二级预防可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为24mg,一日1次。INR值应控制在2.03.0。第八节脑出血【概述】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或为cerebralhem

57、orrhage)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通常按ICH出血的部位、稳定与否及病因等分为不同类型脑出血。【诊断要点】1中老年患者,特别是有高血压患者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急性起病。2迅速出现头痛呕吐或意讽障碍,并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者。3头颅CT见出血改变。【药物治疗】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1一般支持治疗保持安静,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和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过度烦躁者酌情用镇静剂。2控制血压脑出血(cerebralhemorrhage)患者血压的控制尚无统一标准,应视患者的年龄

58、、有无高血压史、有无颅内压增高、出血原因以及发病时间等因素而定。一般可选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受体阻滞剂或ACEI类。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脑出血35天,脑水肿达到高峰。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可选20%甘露醇120250ml,于306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注,每46小时根据需要可以重复给药1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7天。可同时交替使用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4止血药物止血药如氨甲苯酸等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出血的作用不大,一般不用。如有凝血功能障碍,例如肝素治疗并发的脑出血可用鱼精蛋白(非基本药物)中和,华法林

59、治疗并发的脑出血可用维生素K1拮抗,时间不超过1周。5防治并发症1)感染:可根据经验或痰培养,尿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2)应激性溃疡:对重症或高龄患者应预防应用抗酸药或抗溃疡病药物,雷尼替丁150mg,一日12次;出血则应按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规进行处理。3)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应限制水摄人量在一日800l000ml,补钠一日912g。低钠血症宜缓慢纠正,否则可导致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4)脑耗盐综合征:系因心钠素分泌过高所致的低钠血症,治疗时应输液补钠。5)癫痫发作:有癫痫频繁发作者,地西泮1020mg静脉缓慢推注或苯妥英钠1520mg/kg缓慢静注来控制发作或采用卡马西平等一线抗癫痫药处理。6)中枢性高热:大多采用物理降温。7)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应给予肝素l00mg静脉滴注,一日1次,疗程714天。【注意事项】1脑出血患者不要急于降血压,降低血压应首先以脱水降颅压治疗为主,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即使降压,也需避免使用强降压药,防止血压下降过快引起脑低灌注。1)血压200/ll0mmHg时,应平稳降血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2)收缩压在18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