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严重精神障碍知识技能竞赛题库.doc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777696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 页数:239 大小:1.0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8年严重精神障碍知识技能竞赛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9页
2018年严重精神障碍知识技能竞赛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9页
2018年严重精神障碍知识技能竞赛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9页
资源描述:

《2018年严重精神障碍知识技能竞赛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严重精神障碍知识技能竞赛题库.doc(2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8年河南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知识技能竞赛题库一、单选题1、2018年严重精神障碍治疗工作规范服务对象为本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并且连续居住( B )以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A 3月B半年C 9月D 1年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C)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病情评估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限于六种重性精神疾病。A 第二十八条B第二十九条C 第三十条D 第三十一条3、居民自行到各级各类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就诊或咨询时,对疑似严重精神障碍者,接诊医师应尽可能( A )诊断。A 明确B 疑似C 会诊D 讨论4、非患者本人到医院咨询时,接诊医师应建议( D)来院进行精神检查与诊断。A患者家

2、属B患者子女C患者父母D患者本人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合综治、公安等部门,( B)与村(居)民民委员会联系,了解辖区常住人口中重点人群的情况。A 每月B 每季度C 每半年D 每年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参考(A)开展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A 精神行为异常识别清单B 患者住院证C 患者出院证D 患者检查单7、开展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并需要填写( D )。A 知情同意书B发病报告卡C 出院信息单D严重精神障碍线索调查登记表8、开展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将发现的疑似患者报( C )。A 精神病医院 B 市级精防机构 C县级精防机构 D 乡镇卫生院9、开展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需

3、要建议其至( D )进行诊断。A 村医务室 B 乡镇卫生院 C综合医院 D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0、( A)参考精神行为异常识别清单,对乡镇办事处、村民委员会、综治、公安、民政、残联人开展培训。A 县级精防机构 B 乡镇卫生院 C 市级精防机构 D精神病医院11、县级精防机构参考精神行为异常识别清单,对相关人员开展( B )。A 精防知识培训 B 疑似患者筛查培训 C 家属护理教育 D 调查工作12、乡镇办事处、村民委员会、综治、公安、民政、残联在日常工作中发现( A ),应及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联系和报告。A 疑似患者 B 确诊患者 C 待确诊患者 D拟诊患者13、乡镇办事处、村民委员会、综

4、治、公安、民政、残联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疑似患者,应及时与( D )人员联系和报告。A 精神病医院 B 县级精防机构 C 市级精防机构 D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精神行为异常识别清单共( C )条。A 7条 B 8条 C 9条 D 10条15、( D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及时明确诊断。A 首诊医师 B接诊医师 C 内科医师 D 精神科执业医师16、精神科执业医师对符合(A)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及时明确诊断。A 诊断标准 B 诊断结果 C 检查结果 D诊断要求17、精神科医师对符合诊断标准的( B )应及时明确诊断。A精神病患者 B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C 重性精神病患者 D 患者18、精

5、神科执业医师对符合诊断标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及时(A)。A 明确诊断 B诊断明确 C 明确结果 D结果明确19、对连续就诊(B)以上仍未明确诊断者,应请上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诊断或复核诊断。A 3月 B 半年 C 9月 D 1年20、对连续就诊半年以上仍未明确诊断者,应请(C )进行诊断或复核诊断。A 乡镇卫生院 B上级综合医院 C 上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 D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对连续就诊半年以上仍未明确诊断者,应请上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A )。A诊断或复核诊断 B延续治疗 C住院观察 D 门诊治疗22、对于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具备诊断条件的地区,可由(B)组织精神科执业医师协助当

6、地开展疑似患者诊断。A、上级医院 B、卫生计生委 C、精神卫生机构 D、乡镇卫生院23、对于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具备诊断条件的地区,可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C )协助当地开展疑似患者诊断。A 临床医师 B 基层医生 C 精神科执业医师 D 精神科医师24、对于不具备严重精神障碍诊断条件的地区,可由卫生计生委行政部门组织精神科执业医师协助当地开展(D )。A、确诊诊断 B、明确诊断 C 患者诊断 D 疑似患者诊断25、2018年严重精神障碍治疗工作规范服务对象为(A)内有固定居所并且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A 本辖区 B 其他地区 C 患者居住地 D 医院所在地26、2018年

7、严重精神障碍治疗工作规范服务对象为本辖区内有(C)并且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A 流动人口 B固定人口 C 固定居所 D流动居所27、2018年严重精神障碍治疗工作规范服务对象为本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并且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 D)。A 重性精神疾病 B 精神疾病 C 精神分裂症 D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8、2018年严重精神障碍治疗工作规范服务对象为本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并且(A )半年以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A 连续居住 B 间断居住 C 长期居住 D短期居住29、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病情评估为( D),不限于六种重性精神疾病。A 重性精神疾病 B

8、精神疾病 C 精神分裂症 D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0、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病情评估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限于(B)重性精神疾病。A 五种 B 六种 C 七种 D八种31、符合(A)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病情评估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限于六种重性精神疾病。A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B管理规范 C国家卫生法 D法律法规3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C)并经诊断、病情评估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限于六种重性精神疾病。A第三十一条 B第三十条 C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 D第三十二条33、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

9、病情评估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限于六种(A )。A 重性精神疾病 B 精神疾病 C 精神分裂症 D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4、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A)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限于六种重性精神疾病。A 诊断、病情评估B 明确诊断 C疑似诊断 D诊断明确35、(B)自行到各级各类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就诊或咨询时,对疑似严重精神障碍者,接诊医师应尽可能明确诊断。A 患者 B 居民 C 本人 D患者本人36、居民自行到各级各类(A)就诊或咨询时,对疑似严重精神障碍者,接诊医师应尽可能明确诊断。A精神卫生专业机构 B综合医院 C乡镇卫生院 D社区医院37、居民自行到各级各类精神

10、卫生专业机构就诊或咨询时,对(C)严重精神障碍者,接诊医师应尽可能明确诊断。A 确诊 B 诊断 C 疑似 D 明确38、居民自行到各级各类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就诊或咨询时,对疑似(D),接诊医师应尽可能明确诊断。A 重性精神疾病 B 精神疾病 C 精神分裂症 D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9、居民自行到各级各类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就诊或咨询时,对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A)应尽可能明确诊断。A 接诊医师 B 住院医师 C 主治医师 D 心理医师40、居民自行到各级各类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时(B),对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接诊医师应尽可能明确诊断。A 住院治疗 B 就诊或咨询 C 住院观察D 门诊治疗41、 非患者

11、本人到医院咨询时,接诊医师应建议患者本人来院进行(C)。A 住院治疗 B 就诊或咨询 C精神检查与诊断 D 门诊治疗42、(A)到医院咨询时,接诊医师应建议患者本人来院进行精神检查与诊断。A 非患者本人 B 患者本人 C 患者家属 D 患者监护人43、(D)人员配合综治、公安等部门,每季度与村(居)民民委员会联系,了解辖区常住人口中重点人群的情况。A社区医院 B 综合医院 C 乡镇卫生院D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合(B)等部门,每季度与村(居)民民委员会联系,了解辖区常住人口中重点人群的情况。A综合医院 B 综治、公安 C 精神卫生机构D 上级医院4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

12、员配合综治、公安等部门,每季度与村(居)民民委员会联系,了解辖区(A)中重点人群的情况。A常住人口 B固定人口 C 固定居所D 流动人口4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合综治、公安等部门,每季度与村(居)民民委员会联系,了解辖区常住人口中(B)的情况。A特殊人群 B重点人群 C 固定居所D 流动人口4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参考精神行为异常识别清单开展疑似(A)。A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 B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筛查 C 患者筛查D 患者调查4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合综治、公安等部门,每季度与(C)联系,了解辖区常住人口中重点人群的情况。A综合医院 B 综治、公安 C 村(居)民委员 D 上级医院4

13、9、开展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将发现的(D)报县级精防机构。A 确诊患者 B 精神病患者 C患者 D 疑似患者50、县级精防机构参考(A),对乡镇办事处、村民委员会、综治、公安、民政、残联开展疑似患者筛查培训。A 精神行为异常识别清单 B 住院一日清单 C 家属护理教育 D 调查工作51、乡镇办事处、村民委员会、综治、公安、民政、残联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疑似患者,应及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D)。A 转诊 B 联系 C报告 D联系和报告52、各级各类(A)非精神科医师在接诊中,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平台人员在咨询时,应根据咨询者提供的线索进行初步筛查。A 医疗机构 B 乡镇卫生院 C社区医院 D

14、综合医院53、各级各类医疗机构(B)在接诊中,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平台人员在咨询时,应根据咨询者提供的线索进行初步筛查。A 内科医师 B 非精神科医师 C急诊科医师 D首诊医师54、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非精神科医师在接诊中,(D)人员在咨询时,应根据咨询者提供的线索进行初步筛查。A 内科医师 B 非精神科医师 C急诊科医师 D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5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非精神科医师在接诊中,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平台人员在(A)时,应根据咨询者提供的线索进行初步筛查。A 咨询 B 问诊 C接诊 D治疗56、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非精神科医师在(C)中,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平台人员在咨询时,应根据咨询者提供的线索进行

15、初步筛查。A 咨询 B 问诊 C接诊 D治疗57、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非精神科医师在接诊中,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平台人员在咨询时,应根据(A)提供的线索进行初步筛查。A 咨询者 B 问诊者 C接诊者 D治疗者58、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非精神科医师在接诊中,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平台人员在咨询时,应根据咨询者提供的线索进行(B)。A 诊断 B 初步筛查C初步检查 D初步治疗59、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非精神科医师在接诊中,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平台人员在咨询时,应根据咨询者提供的线索进行初步筛查,如属疑似患者应建议其到(D)进行诊断。A 综合医院 B 乡镇卫生院C社区医院 D精神卫生专业机构60、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非精神

16、科医师在接诊中,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平台人员在咨询时,应根据咨询者提供的线索进行初步筛查,如属疑似患者应建议其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A)。A 诊断 B 初步筛查C初步检查 D初步治疗61、监管场所内发现(C)可请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指派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检查和诊断。A患者 B 确诊患者C疑似患者 D病人62、监管场所内发现疑似患者可请(A)指派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检查和诊断。A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 B 乡镇卫生院C社区医院 D综合医院63、监管场所内发现疑似患者可请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指派(D)进行检查和诊断。A 内科医师 B 急诊科医师C精神科助理医师 D精神科执业医师64、对门诊治疗的(D)确诊患者,

17、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应及时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A 重性精神疾病 B 精神疾病 C 精神分裂症 D严重精神障碍65、对门诊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A),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应及时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A 确诊患者 B 精神病患者 C 疑似患者 D患者66、对门诊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确诊患者,(A)应及时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A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 B 乡镇卫生院C社区医院 D综合医院67、对门诊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确诊患者,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应及时填写(B)。A 出院报告卡 B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 C 传染病报告卡 D出院信息单68、对(A)的严重精神障碍确诊患者,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应及时填写

18、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A门诊治疗 B 急诊治疗C社区治疗 D诊所治疗69、对(B)的严重精神障碍确诊患者,确诊后应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出院时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信息单。A门诊治疗 B 住院治疗C社区治疗 D诊所治疗70、对住院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确诊患者,确诊后应填写(B)。A 出院报告卡 B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 C 传染病报告卡 D出院信息单71、对住院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确诊患者,确诊后应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出院时填写(D)。A 出院报告卡 B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 C 传染病报告卡 D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信息单7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时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信

19、息单,填表后(C)个工作日录入信息系统,并转至患者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A 8 B 9 C 10 D 117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确诊后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填表后(C)个工作日录入信息系统,并转至患者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A 8 B 9 C 10 D 1174、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确诊后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填表后10个工作日录入(A),并转至患者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A信息系统 B 传染病系统 C 权限系统 D 信息库7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确诊后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填表后10个工作日录入信息系统,并转至患者所属(A)。A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B 乡镇卫生院C社区医院 D综合医院

20、76、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确诊后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填表后10个工作日录入信息系统,并转至患者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确定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至患者所属(B)。A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B 县级精防机构C社区医院 D综合医院77、(A)应主动向患者本人和监护人告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内容、权益和义务等,征求患者本人和/或监护人意见并签署严重精神障碍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知情同意书。A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 B 县级精防机构C社区医院 D综合医院78、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应主动向(B)告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内容、权益和义务等,征求患者本人和/或监护人意见并签署严重精神障碍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知情同意书。A 患者

21、家属 B 患者本人和监护人C患者邻居 D患者本人79、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应主动向患者本人和监护人告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内容、权益和义务等,征求(B)意见并签署严重精神障碍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知情同意书。A患者家属 B 患者本人和/或监护人C患者邻居 D患者本人80、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应主动向患者本人和监护人告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内容、权益和义务等,征求患者本人和/或监护人意见并签署(A)。A严重精神障碍社区管理治疗服务知情同意书 B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 C 传染病报告卡 D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信息单工作规范1、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相结合,由 在精神科医师的指导下开

22、展随访服务。 A、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防人员B、临床医生C、医务人员 D、村医2、鼓励有条件的 ,承担辖区患者社区随访服务。A、精神卫生专业机构B、医疗机构C、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D 村卫生所3、对 ,精防人员应向患者本人和监护人宣传参与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服务的益处,讲解服务内容、患者及家属的权益和义务等,征求患者本人和/或监护人意见并签署参加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服务知情同意书。 A、患者B、未建档患者C、已建档患者 D、住院患者4、患者登记加入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服务,有权接受居住地精神卫生中心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 。A、药物治疗 B、随访和康复指

23、导 C、居家治疗 D、随访5、患者登记加入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服务,其个人信息以及有关严重精神障碍的治疗、康复、随访等信息将受到隐私保护,所有信息只用于 。 A、 提供服务 B、信息系统 C、住院治疗 D追踪服务6、对于 ,由精防人员定期开展随访服务。对于不同意参加社区服务管理的患者,精防人员应报告关爱帮扶小组给予重点关注并记录; A、不同意参加社区服务管理者 B、居家治疗患者 C、同意参加社区服务管理者 D、监护人7、关爱帮扶小组应对患者信息予以 。A、公开 B、泄露 C、保密 D、隐藏8、对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患者,首次随访及病情需要时,由精防人员与村(居)

24、民委员会成员、 等共同进行,并充分告知患者本人和监护人关于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服务的内容、权益和义务等。 A、监护人 B、村医C、群众D、民警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对象是:A 辖区内诊断明确的精神疾病患者;B 辖区内诊断明确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C 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D 辖区内诊断明确、住院治疗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0、病情不稳定患者是指:A 危险性评估等级在1-2级;B 危险性评估等级在3-5级;C 危险性评估等级在2-4级; D 危险性评估等级在1-5级。11、严重精神障碍病情基本稳定患者是指:A 危险性评估等级在1-2级; B 危险性评估等级在2-4级;C 危

25、险性评估等级在3-5级;D 危险性评估等级在1-5级。1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对象目前确定的是: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13、危险性评估共分为多少级:A 3级; B 4级; C 5级; D 6级。 14、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指: A 本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包括家庭、康复与照料机构等,精神专科医院除外)且连续居住2个月以上者; B 本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包括家庭、康复与照料机构等,精神专科医院除外)且连续居住3个月以上者; C 本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包括家庭、康复与照料机构等,精神专科医院除外)且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者; D 本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包括家庭、康复与照料机构等,

26、精神专科医院除外)且连续居住12个月以上者。 1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稳定的描述,错误的是:A 精神症状基本消失;B 自知力基本恢复; C 社会功能处于较差状态; D 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16、对于病情稳定者重性精神病患者应该 月随访一次。A 6 B 2 C 3 17、对于病情不稳定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该 天随访一次。 A 30 B 15 C 90 D 4518、对于有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的患者,危险性评估为 级。A. 5级 B. 4级 C. 3级 D. 2级 E. 1级 19、精防医生随访患者时,对于出现危险体征的患者,该如何处理 。 A. 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3个

27、月时随访 B .对症处理后,观察2周,若治疗无效,建议转诊上级医院C .对症处理,同时在规定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2周内随访D .立即转诊,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20、对于否认自己有精神病的患者,其自知力应评定为 。 A 自知力完全 B自知力较完全 C自知力缺失 D 自知力不完全 21、 患者出现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危险性评估为 。 A1 级 B2 级 C3 级 D4 级 E5 级 22、 当发现有危机自身安全或他人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者的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时,要在 小时之内通知监护人或近亲属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24患者的

28、经济状况评定时,贫困是指?( )A当地最低收入水平 B低保户 C经济困难 D 失业 25、精神疾病疑似患者的发现工作由谁承担?A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精防机构 C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D社区派出所民警26、关于轻度滋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危险性评估3-5级 B、 患者有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不管公安机关有无出警C 、患者有行凶伤人毁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 D 、有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 27、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这种行为危险性评估属于 级。A、2级 B、3级 C、4 级 D、5级28、 随访方式包

29、括面访(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家庭访视等)和电话随访。精防人员应综合评估 等情况选择随访方式,因精神障碍缺乏客观检查指标,面见患者才能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估,原则上要求当面随访患者本人。 A、 患者病情、社会功能、家庭监护能力 B、判断能力 C、综合能力 D、语言能力29、随访要在 进行,注意保护自身安全,同时注意随访时的方式方法,保护患者及家庭隐私。A、患者家中 B、安全地点 C、居民相对集中的地方 30、随访内容包括危险性评估、精神症状、 、不良反应、社会功能、康复措施、躯体情况、生活事件等。A、睡眠质量 B、饮食状况 C、服药情况 D、经济状况31、 随访结束后及时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

30、记录表,并于 个工作日内录入信息系统。 A、10 B、20 C、30 D、153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每年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 次健康体检。A、2-3次 B、1-2 次 C、2次 D、3次33、对于本次随访基本稳定的患者,联系精防医生在范围内增加药量或联合用药,下次随访日期应填写为:A、2周内 B、1个月内 C、3个月 D、半年内34、对上次随访基本稳定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增加随访次数,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 随访。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时 D、4个月35、 对上次随访基本稳定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第二次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建议其到精神卫生专

31、业机构复诊或请精神科医师结合“精防日”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访患者,对精防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并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A、6个月时 B、3个月时 C、2个月时 D、1个月时36、 对于病情不稳定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科医师进行应急医疗处置,并在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至少每 随访1次。A、1周 B、2周 C、3周 D、4周37、对于病情不稳定患者,精防人员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对患者紧急处理后立即转诊到 。A、村卫生所 B、乡镇卫生院 C、县级医疗机构 D、精神卫生专业机构38、病情不稳定患者,指危险性评估 为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

32、的患者。A、3-5级 B、1-5级 C、1-2级 D、0级39、病情稳定患者,指危险性评估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的患者。要求:继续执行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制定的治疗方案, 随访。A、5个月时 B、4个月时 C、3个月时 D、2个月时40、 对于家庭贫困、无监护或弱监护的患者, 在常规随访的基础上,关爱帮扶小组应每 至少共同随访1次,了解患者在治疗、监护、生活等方面困难及需求,协调当地相关部门帮助患者及家属解决问题。 A、1年 B、2年 C、3年 D、半年41、对已建档患者,精防人员应向患者本人和监护人宣传参与

33、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服务的益处,讲解服务内容、患者及家属的权益和义务等,征求患者本人和/或监护人意见并签署参加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服务 。A、知情同意书 B、告知书 C、通知书 D、保证书42、 如患者既往有暴力史、有滥用酒精/药物、被害妄想、威胁过他人、表达过伤害他人的想法、有反社会行为、情绪明显不稳或处在重大压力之下等情况,精防人员在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开展 ,并增加随访频次。A、联合随访 B、随访 C、联合调查 D、联合指导43、以下关于患者轻度滋事说法正确的是:BA、轻度滋事是指患者经常骂人。 B、轻度滋事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

34、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 C、轻度滋事是指患者在家中打骂人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44、对首次随访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下列那种说法正确?A、应了解患者的既往住院史。 B、应了解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 。 C、应多方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病史、诊断、既往有无暴力和攻击行为、是否有酒或药物依赖、近期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以及家庭成员信息。D、应多方了解患者的婚姻状况及饮食状况。45、对患者进行随访时要尊重患者家庭的 ,尽量避免造成打扰。入户时先做自我介绍,说明来意以关心为主,取得信任,同时强调会保护隐私,避免在楼道或门口讨论病情。A、居住环境 B、饮食习惯 C、生活

35、状况 D、生活习惯46. 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本次随访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精神状态与危险性评估 B、居住环境与生活状况 C、服药依从性与不良反应 D、患者生活状态和生活事件、精神症状以及对患者的影响(如幻听能否支配患者行为等)、危险性评估、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躯体状况、康复措施等。47、确定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服药情况,以下哪项问法不恰当(B)A 你认为自己目前有什么问题吗?B 你能跟我说说你患病吃药有用吗?C 你愿意定期到医院复诊吗?D 平时吃药是自己拿药还是家人拿给你吃,需要别人提醒或督促吗?48、随访时一般从拉家常、询问日常生活开始,再以开放式的问题切入主题,尽可能多地了解信息

36、。以下做法不正确是:( D )A 交谈中态度亲切,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眼神B观察患者行为动作、姿势与交流方式、穿着、情绪状态、对答情况C认真倾听、适时提问和澄清D患者描述幻觉、妄想等症状时,直接否定患者陈述,告知患者不应该根据自己心理去妄想病情49、随访时发现患者有敌意或者有不安全隐患时,应该如何做?A求得同去工作人员进行自我保护工作B 尽量稳定患者情绪,立即停止随访工作C 继续进行随访工作,直至工作结束D 以上做法都可以50、确定随访患者的先后顺序是:A、优先随访不稳定及基本稳定患者B、优先随访稳定及基本稳定患者C、优先随访不稳定及稳定患者D 、以上说法都错误51、患者有打砸行为,但局限在家

37、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其危险性评估为 级、病情分类为: , 随访 。A 、1级、基本稳定、三周一次B 、2级、基本稳定、两周两次C 、2级、基本稳定、两周1次D 、1级、基本稳定、一周一次52、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制止。甚至有自伤行为。其危险性评估为 级、病情分类为: ,随访 1次。病情稳定后 随访1次。A 、4级、不稳定、1周随访、2月B 、3级、不稳定、1-2周随访 、3月C 、4级、不稳定、1周随访、3月D 、3级、不稳定、1-2周随访、2月53、患者口头威胁,喊叫,无打砸行为。其危险性评估为 级、病情分类为: ,随访 。A、1级、基本稳定、 2月3

38、次B、 1级、基本稳定、1月2次C、 1级、基本稳定、2月1次D、 1级、基本稳定、1月1次54、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于 年 月 日正式实施。A 、2012年3月1日B 、2011年2月1日C 、2013年5月1日D 、2014年4月1日55、符合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的患者入院后,填“入院信息单”,几个工作日内录入系统。A 10个 B 15个 C 20个 D 30个 56、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要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多久进行一次健康体检?A 1年4次 B 1年3次 C 1年2次 D 1年1次 57、对于2015年3月10日随访时评定为病情稳定的患者,应在那个时间点之前进行下一次随

39、访?A 、2015年4月10日 B 、2015年6月10日C 、2015年3月24日 D 、2015年3月25日58、对于否认自己有精神病的患者,其自知力应评定为A、 自知力完全 B、自知力较完全 C、自知力不完全 D、自知力缺失59、患者检出率的分母是A 、辖区内人口总数 B 、辖区内常住人口总数 C 辖区内 15 岁以上常住人口总数 D、以上均不是60、精神疾病疑似患者的发现工作由谁承担?A、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防机构 C、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D、社区派出所民警61、关于轻度滋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危险性评估3-5级 B、患者有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不管公安机关有无出警 C、患者有

40、行凶伤人毁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 D、有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62、精防医生随访患者时,对于出现危险体征的患者,该如何处理?A 、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3个月时随访 B 、对症处理后,观察2周,若治疗无效,建议转诊上级医院C 、对症处理,同时在规定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2周时随访D 、立即转诊,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63、分类干预的评定依据不包括:A 、危险性评估 B 、社会功能状况 C、 实验室检查 D、药物不良反应 64、下面哪种情况的患者应实施个案管理计划中二级级管理。A、病情稳定不满六个月的患者。 B、病情基本稳定 1 年以上但不能按医嘱维持治疗者 C、病情基本稳定

41、 1 年以上且基本按照医嘱维持治疗者,同时危险性评估为 0 级。 D、曾经危险性评估为 4-5 级,包括肇事肇祸的患者,且目前病情稳定不满 2 年65、严重精神障碍报告卡中首次发病时间应为:A 、患者首次在医院确诊时间B 、患者首次用药时间C 、患者首次出现精神病状时间D 、患者首次住院治疗时间66、心境稳定剂作用是:A 、对躁狂或抑郁发作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B 、对情绪不稳定患者具有镇定作用C 、对抑郁症患者具有安神作用D 、以上说法都不对67、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急性期可不受逐级转诊限制,实行先住院后办转诊手续的优惠政策,住院后 工作日内到当地医保经办机构备案,并及时办理转诊手续,医保报销

42、比例要按照参保地政策执行。A 、七个 B 、四个 C、 三个 D 、 二个68、依法建立精神卫生监测网络,基本掌握精神障碍患者情况和精神卫生工作信息,每 年开展一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A 、2年 B 、3年 C 、4年 D 、5年69、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或相关部门要与当地的医院、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监管场所建立联系,普遍开展精神卫生宣传及心理卫生保健,并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 、 。A 、50%、70% B、 60%、50% C 、70%、50% D、 50%、60%70、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对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结论有异议,不同

43、意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的,可以要求再次诊断和鉴定,要求再次诊断的,应当自收到诊断结论之日起 内向原医疗机构或者其他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提出。A 、三日 B 、四日 C 、五日 D 、七日71、医疗质管员协调相关人员,通过电话核实、面访患者、与基层人员共同入户等方式,每次现场查看不少于 名患者的健康档案及随访记录,并当面核查不少于 名患者。A 20、10 B 10、5 C 15、10 D 20、1572、各级精防机构每年撰写质控报告,于 前提交上级精防机构和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A 次年1月31日 B次年1月30日 C当年12月31日 D当年12月30日73、患者个案资料一人一档,至少保留 ,死

44、亡患者资料至少保留 。A 、1年、3年 B、 3年、5年 C、5年、3年 D、 3年、1年74、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配合公安部门在 内组织相关人员调查肇事肇祸人员是否为精神障碍患者及既往治疗、随访管理等情况。A、 24小时 B、 48小时 C 、72小时 D 、以上都不对75、县、市、省级精防机构分别于次年 前将本年度工作报表逐级汇总录入信息系统。A 、1月15日、1月20日、1月31日B 、1月10日、1月15日、1月20日C 、1月1日、1月10日、1月15日D 、1月5日、1月10日、1月15日 76、督导组在督导结束后 个工作日内向组织实施督导的单位提交督导报告。A 、5个 B 、7个

45、C 、10个 D 、15个77、省、市级工作人员每年至少接受 次培训,县、乡级每年至少接受 次培训,有关要求按照继续医学教育相关规定执行。A 、1次、2次 B、 2次、3次 C 、2次、1次 D 、3次、2次78、执行应急处置任务的精防人员或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应在应急处置完成后 小时内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急处置记录单(附录一表11)一式 份。A、 24小时、二份 B、 24小时、三份 C 、48小时、二份 D 、48小时、三份79、精神科执业医师应按照相关疾病治疗指南,遵循“ ”原则开具药物治疗处方。A 、安全、早期、适当、全程、有效、整体化B 、安全、早期、适量、全程、有效、针对化C 、安

46、全、早期、适量、全程、有效、个体化D 、安全、早期、适当、全程、有效、个性化80、对于家庭贫困、无监护或弱监护的患者, 在常规随访的基础上,关爱帮扶小组应每半年至少共同随访 次。A、1次 B、2次 C、3次 D、4次单选题答案 1-5,AACBA, 6-10,CCDCB,11-15 ADDCC,16-20 CCBEC 21-25 DCAAC 26-30 DDABC 31-35 ABACD 36-40 BDACD 41-45 AABCD 46-50 DCDCA 56-60 DBDBC 61-65 DDCBC 66-70 ACDCA 71-75 BADAA 76-80 CABCA 药物管理1、 严

47、重精神障碍全程治疗不包括下列哪一期(D)。A 急性期 B 巩固期 C 维持期 D 缓解期2、 下列不属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是(A)。A 舒必利 B 利培酮 C 奥氮平 D 喹硫平3、 下列不属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是(B)。A 舒必利 B 利培酮 C 奋乃静 D 氯丙嗪4、具有心境稳定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不包括(A)。A 氯氮平 B 利培酮 C 奥氮平 D 氯丙嗪5、对于治疗依从性差、家庭监护能力弱或无监护的、具有肇事肇祸风险的患者,推荐采用(A)。A 长效针剂 B 短效针剂 C 口崩片剂 D 口服液制剂6、急性期治疗时常见不良反应不包括(D)。A 过度镇静 B 体位性低血压 C 锥体外系不良

48、反应 D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7、 严重不良反应不包括(D)。A 恶性综合征 B 癫痫发作 C 血液系统改变 D 过度镇静8、 老年病人用药原则不包括(D)。A 药物起始剂量低 B加量要缓慢C 尽量减少用药种类 D 小剂量维持9、 一般人群服药期间应注意事项不包括(C)。A 禁饮酒 B 不能擅自减药或停药C 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减量 D 记录不良反应10、 心境稳定剂不包括(C)。A 碳酸锂 B 丙戊酸盐 C 阿立哌唑 D 拉莫三嗪11、 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时常见不良反应不包括(C)。A 体重增加 B 糖脂代谢异常 C 月经不调 D 肝功能异常 12、 应急处置队伍的组成不包括(B)。A 精防人员

49、B 患者家属 C 精神科医师 D 关爱帮扶小组成员13、 应急处置的对象不包括(A)。A 无危险行为的疑似精神障碍的患者B 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危险的确诊精神障碍患者C 病情复发的精神障碍患者D 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危险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14、 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不包括(C)。A 精防人员 B 精神科医师 C 武警 D 患者家属15、获知患者已经出现自伤或者自杀行为时由(A)协助将患者送至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或有抢救能力的医院进行紧急处置。A 精防人员 B 精神科医师 C 精神科护士 D 家属和/或民警16、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应建立绿色通道的要求不包括(D)。A 设立24小时

50、有人值守的应急处置专用电话B 配备快速起效药物、约束带等应急处置工具包C 值班人员实行24小时轮班D 配备民17、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立绿色通道应实行(C)轮班制度。A 12小时 B 8小时 C 24小时 D 48小时18、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立绿色通道收治患者的类型不包括(D)。A 接收需紧急住院的应急处置患者B 接收门诊留观的应急处置患者C 接收急诊留观的应急处置患者D 接收无人监管的流浪人员19、抗胆碱能反应为(A)期治疗常见不良反应。A 急性期 B 巩固期 C 维持期 D 缓解期20、应急处置不包括下列哪项(D)。A 病情复发且精神状况明显恶化的处置B 与精神疾病药物相关的急性不良反应的处

51、置C 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安全的行为或危险的处置D 在院患者出现冲动伤人行为的处置41、心境稳定剂中出现不良反应为复视、视物模糊的(D)。A 碳酸锂 B 丙戊酸钠 C 拉莫三嗪 D 卡马西平 42、氯丙嗪与降血压药物联用会产生的后果(C)。A 降压作用减弱 B 血压不稳 C 降压作用增强 D 恶性综合征43、可抑制利培酮和阿立哌唑的代谢的抗抑郁剂是(A)。A 氟西汀 B 米氮平 C 氟伏沙明 D 西酞普兰44、氯丙嗪过量中毒中自主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不包括(D)。A 口干 B 肠梗阻 C 心律失常 D 呼吸困难45、如患者使用碳酸锂后突然出现意识模糊、吐字不清、癫痫发作等症状时首先考虑(A)。A 碳

52、酸锂过量中毒 B 椎体外系反应 C 恶性综合征 D 癫痫发作46、碳酸锂用量大于(B)时可危及生命。A 2.0mmol/L B 3.0mmol/L C 1.5mmol/L D 3.5mmol/L47、血锂浓度在急性治疗期应为(D)。A 0.6-1.0mmol/L B 0.8-1.0mmol/L C 0.6-1.4mmol/L D 0.6-1.2mmol/L 48、血锂浓度在维持期应为(B)。A 0.2-0.8mmol/L B 0.4-0.8mmol/LC 0.2-0.6mmol/L D 0.4-0.6mmol/L49、碳酸锂的有效浓度上限为(B),超过此值易出现锂中毒。A 1.2mmol/L

53、B 1.4mmol/L C 1.0mmol/L D 1.6mmol/L50、急性治疗期应在形成稳态血药浓度后(A)天左右开始进行血锂检测。A 5 B 6 C 7 D 10 51、下列属于高效价药物使用过量表现出严重的锥体外系反应的是(A)。A 氟哌啶醇 B 利培酮 C 碳酸锂 D 喹硫平52、抗精神病药与下列哪类药物合用会增加发生恶性症候群的危险(A) 。A MAOIs B SNRIs C SSRIs D TCAs53、对肝P450酶有诱导作用的心境稳定剂为(A)。A 卡马西平 B 碳酸锂 C 拉莫三嗪 D 托吡酯 54、抗精神病药物与下列哪种药物合用会减慢代谢,增加药物浓度(D)。A MAO

54、Is B SNRIs C SSRIs D TCAs55、抗精神病药物与哪种合用可能会增强各自的镇静作用和影响认知功能(C)。A MAOIs B SNRIs C 苯二氮卓类 D SSRIs 56、利培酮与氯氮平合并使用可出现(A)。A 升高其浓度 B 降低其浓度 C 浓度不变 D 互相拮抗 57、喹硫平和硫利哒嗪合并使用,会使口服喹硫平清除率增加(C)。A 40% B 50% C 60% D 80% 58、对2肾上腺素能受体有拮抗作用的药物是(A)。A 阿立哌唑 B 氯氮平 C 喹硫平 D 利培酮59、下列哪种药物能减缓肝脏代谢,并增加氟哌啶醇、氯氮平等的血浆浓度(D)。A MAOIs B SNRIs C TCAs D SSRI60、如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一过性肝酶升高时应(A)。A 合并保肝药物治疗 B 停用抗精神病药物 C 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 D 抗精神病药物减量 61、如果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出现QTc间期超过500ms,应(A)。A 停止治疗 B 药物减量 C 维持剂量 D 复查心电图 62、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局限性不包括(D)。A 不能改善认知功能 B 对核心的阴性症状作用微小C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 D 对核心的阳性症状作用微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