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一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3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课时强化演练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6740790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一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3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课时强化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一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3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课时强化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一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3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课时强化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一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3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课时强化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骄子之路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一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3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课时强化演练(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时强化演练3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16锦州检测)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A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B内阁掌握着行政大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解析:首先应该明白利玛窦所说的贵族政治其实是官僚政治。其意思很明显,在君主制下,虽然是君主专制,但是实际运行过程中皇帝决策也要考虑大臣的意见,所以体现官僚(内阁)对于皇权

2、的制约,D项正确。A、B、C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内阁的史实。答案:D2(2016宜春四校模拟)“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是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通过表示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画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体现了我国科学实用性特点有一定的宗教迷信的色彩 促进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A B C D解析:混淆了农学和天文学,说明了农学的时效性,不能正确认识农谚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农学经验目的就是提高粮食产量,所以属于精耕细作。因此正确的是D项。答案:D3(2016山西榆社

3、模拟)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解析: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与材料中“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不符,故A项错误;与材料中“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高效政府”,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与材料中雍正帝“军机处的设立”时间上不符,故

4、D项错误。答案:B4(2016山东押题卷)清朝康熙年间,苏州地区“百年田地转三家”,到乾隆时,竟是“十年之间,已数易主”,“人之贫富不定,则田之去来无常”。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土地兼并的加剧C专制制度的强化 D租佃关系的盛行解析:材料主要展示的是土地转手日益频繁,与C、D两项无关。本题容易误选B项土地兼并,但是要注意土地兼并是讲土地日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而材料是讲土地频繁转手,所以应该是A项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情况加剧。答案:A5(2016山东实验中学模拟)清朝有人记载在陕鄂川三省交界地区,“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

5、赶赴市集,收益十分可观”。 这表明当时()A作物引进推动农副业商品化 B三省交界处工商业市镇出现C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 D区域差异造成市集贸易兴盛解析:包谷就是玉米。用玉米酿酒,酒糟养猪,从而提高了粮食的利用率和附加值,所以是讲农产品的商品化。B、D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C项只是关注某些现象(酒和猪)导致的对主旨的误判。答案:A6(2016江西广丰模拟)有学者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它最大的局限在于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A维护统一

6、多民族国家主权 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解析:材料中说明我国古代政治主要是为了君主的统治,古代政治制度的共同规律是“统治性政权”,即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古代君主专制统治实质的正确理解。答案:D7(2016福州模拟)阅读下表嘉庆十六年(1811年)台湾地区人口分布状况,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地区南部中部北部总计台湾县凤山县嘉义县澎湖厅彰化县淡水厅噶玛兰厅数量300 622184 551818 65911 002342 166214 83342 9041 944737比重69.1%17.6%13.3%10

7、0%(资料来源:陈寿琪重纂福建通志卷四十八户口)A清政府重视开发台湾地区 B区域之间发展存在差异性C闭关锁国阻碍了人口迁移 D小农经济使人口增长缓慢解析:图表展示的是台湾各地人口分布的情况,并没有指出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的情况,所以排除C、D两项。从人口分布不能解释政府是否重视开发台湾,A项错误。从数字结构来看能够直观展示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所以B项正确。答案:B8(2016河北南宫模拟)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方()A小农经济发展较快 B.政

8、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得力C财富观念发生变化 D.有很强的均贫富观念解析:明清时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少数地主占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也说明了这些,所以A、B两项错误。土地所有权分散,说明人们不在全力关注土地,而是关注其他财富,这显然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贫富主要是穷人的观念,观念越强,说明贫富差距越大,所以D项表述没有关系。答案:C9(2016浙江丽水模拟)我国古代统治者为防止地方势力形成割据,非常重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下列属于元、明清三代的做法是()省官互迁 设立内阁 密折奏事 改土归流A B C D 解析:始于元朝对地方的控制。是在中央,排除。是清朝。答案:A10(2016江西广丰模拟)清初地理学家

9、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据此可知清初()A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 D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解析:从材料中“天下有四聚”可分析出A项“统一”说法有误;“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说明当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D两项在材料中无体现。答案:B11(2016成都一模)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

10、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C“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解析:军机处是清朝加强皇权的机构,当时的内阁已经成为“政府”。“明发”谕旨是正常手续,“廷寄”是特殊途径。A、B两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D项表述恰恰相反,不经内阁讨论会增加决策失误。“廷寄”是地方直接隶属于皇帝,C项正确。答案:C12(2016河北冀州)李釜源撰地图综要(研究明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内卷:“楚故泽国,耕稔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据此准确反映的是()A“苏湖熟,天下足”逐渐演变为“湖广熟,天下足” B江浙农村转种

11、棉花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湖广输入C湖广地区在明代成为全国粮食重要产区D经济重心转移湖广地区超过吴越解析:材料引文讲湖广楚地农业发达一年两熟,吴越地区都依仗其供应。A项表述做了比较,不符合材料意思;B项江浙地区做什么材料并未表述;C项表述符合材料主旨;D项与A项相同,比较不符合材料意思。答案:C二、非选择题13(2016哈尔滨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战国到汉代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代表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举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法则等,在医药典籍中都有了明确具体的论述。隋唐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二次高峰,唐代“太医署”是世界上最

12、早的医学校,唐朝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宋朝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有记载的名医多达数十位,民族医学奋起为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活力。明代中国早于西方发明了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清朝时中医已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辩证体系。 摘编自常存库中国医学史、李经纬中国医学通史材料二:在黑死病肆虐时,大约有1/4到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15至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鸦片战争以后,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中西医论争逐渐兴起,前期争医

13、术为主,后期争医政(人员、经费、地位)为主。一些人士批评中医不清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方法论不同,医药有别,希望“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19世纪末中西医粹中西骨骼辨正中西汇参铜人图说等著述相继刊出,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成立,“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 摘编自王旭东世界瘟疫历史、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疾疫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中西医论争”的现象。 答案:(1)成就:世界领先;著作丰富;惠及周边;名

14、医辈出。(任意两要点即可)举例应与上述成就对应叙述。如,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被喻为16世纪“东方医药巨典”,说明中国古代医学世界领先。(2)造成了人口减少、经济破坏和社会动荡;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兴起;推动了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促进了相关科研的发展。(任意三要点即可)(3)本问为相对开放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参考如下: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如果学生回答“西方近代医学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医学形成挑战”等亦可)。内容:中西医学理论、方法的不同;主要是医术、医政的争论。影响:有利于思想的解放,有利于中西医的融合和中医现代化。14(2016山东押题卷)阅

15、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为中国历代人口变化示意图 王鸿生中国历史治乱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因素 材料二:清康熙帝为了缓和人口压力,也为了彻底摸清人口数量,下令“滋生人丁,水不加赋”,说:“今海宇承平日久,户口日繁,若按现在人丁加征钱粮,实有不可应令直省督抚将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水为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编审时只将实数查明,另造清册题报。”他的后继者实行摊丁入亩,使人口统计摆脱了同赋役制度的联系,基本上废除了人头税,民众不再有添丁加税之虞,也不必因躲避丁税而逃匿。 摘编自张妍清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概括西汉至清前期人口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近代前期中国人口锐减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的政策对人口变化影响的具体表现。(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制约人口发展的因素。答案:(1)特点:总体趋势呈波动式缓慢增长,多处于徘徊状态;王朝前期人口增加明显,后期下降明显;盛世时期人口增长迅速。原因:战乱不断;列强侵略;经济凋敝;自然灾害等。(2)表现:人丁不作为征税对象,隐匿人口无必要,使人口统计真实;人口激增,人地矛盾突出。(3)因素:稳定的社会局势、开明的统治政策、较快的经济发展、统一国家的发展、传统观念等能促进人口增殖;战乱、王朝的腐败、分裂割据和经济破坏等影响人口增长。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