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浅议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16686043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区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浅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区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浅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区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浅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山区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浅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区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浅议(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山区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浅议【摘要】本文从路面设计、路面施工、养护管理及其他环节,结合本人的工程理论,分析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关键词】山区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沥青路面的主要类型有沥青外表处治、沥青贯入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路面等,因其具有造价相对较低、行车舒适、修复方便,可以利用石化企业副产品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机场等根底设施的面层处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有:泛油、波浪、壅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九种。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1路面设计1.1构造设计不合理沥青面层构造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根据沥

2、青路面设计标准,沥青面层除应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雨水不渗等要求,宜选用粒径较孝空隙也小的级配混合料,尽量采用小粒径沥青砼,以进步沥青路面面层的防渗性。对于选用中粗粒砼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碎石的沥青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层,防止雨水渗入。1.2设计与路段实际情况相差大一条沥青路面砼路穿过土基过湿地段,但设计按一般正常情况设计,全部利用挖方和就地借方填筑路基,采取逐层碾压法施工,又是雨季施工,造成极大的窝工,严重影响了工期。施工单位只好申报监理工程师并经业主同意借方填筑,仅此一项就较原设计增大投资,现该段沥青路面破坏较为严重,已多处修补。1.3油路补强段的路面厚度考虑缺乏在实现乡

3、镇通油、水泥路路面工程,为充分利用老路并节约土地及投资,利用旧路的线位及构造层。按照公路补强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科学态度,宜先对所利用的路段状况进展客观评估,根据旧路的状况特别是强度弯沉指标确定利用旧路的方案及补强厚度。但设计单位没有认真细致的调查,大致给出一个补强厚度及路段桩号就草草了事,结果导致许多补强路段补强后弯沉值大于设计值,造成新路强度缺乏,早期破坏严重。1.4岩石路段石质类型确定有误在路基设计中,由于没有足够的地质钻探资料,仅靠地表情况判断石质类型,容易出错。如某有条公路,原设计为石方路段,仅用15水稳砂砾做整平层,未设置半刚性基层。实际开挖后,路基为泥质页岩及风化岩,施工单位照图施工

4、后,由于雨水渗入,导致泥质页岩及风化岩软化,沥青路面构造强度缺乏,出现大面积风裂。1.5路面厚度设计问题路面厚度设计的根据是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设计单位为了计算方便,一般将设计公路的交通量划分为一定车型的标准交通量与另一定型的非标准车交通量,然后将确定车型的非标准车的轴次,换算成标准车轴载的当量轴次,最后用设计年限内的当量轴次,计算路面设计弯沉及构造厚度。笔者经过大量上路观察认为:在非标准车向标准车轴载换算过程中,实际上不管是按标准车的轴载还是非标准车的轴载,尤其是非标准车的轴载,车辆的实际轴载远大于设计轴载货运车辆绝大多数为超载运输,而由当量轴次的计算公式知,当量轴次与轴载比的4.35

5、次方成正比例。由此得知设计路面实际承受的当量轴次远远大于作为其设计根据的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即现阶段新建路面早期破坏情况较多的症结之一所在公路在短期内如1-2年已到达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2路面施工路面施工过程是其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面层质量的施工环节主要是面层本身的施工、根底施工及相关联接层施工。2.1路面施工工序2.1.1对原材料检验不严,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控制不够,特别是矿粉和沥青用量不准,使沥青路面早期出现推拥、油包、松散、露骨、坑槽等。2.1.2施工机械设备陈旧、不配套,使混合料的配合比计量、拌和均匀性、压实度、平整度等受到很大影响。2.1.3沥青混合料加热温度过

6、高,沥青和矿料拌和时,沥青便被矿料的高温灼焦、沥青老化,使路面强度缺乏,产生松散、坑槽等病害。2.1.4碾压温度过高,造成温度过高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超过标准规定的上限值;二是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虽然在规定的范围内,但接近高限,假设运距较短,摊铺碾压又很及时,就会使碾压温度超过标准高限。假设碾压温度过高,混合料就压不实,就会出现推移,发生微裂。2.2基层施工工序基层是承担面层传递的车辆荷载的主要承重层。基层的强度及稳定直接关系面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层施工的主要问题:2.2.1基层、底基层、路面外表去除不干净。在铺筑上一构造层前,假设路面构造层及路基外表的浮土、浮灰、浮砂去除不

7、干净,在雨水作用下,浮层细料变软被行车挤压造成的高压水流冲刷成浆,进而涉及到沥青面层外表。2.2.2基层松铺系数或基层标高控制不严而导致的二次补加层,因二次补加层与下层基层无法严密连接,自身厚度又较小,因此极易松散,进而引起沥青层的网裂、松散、坑槽等破坏。因此,建议此补加层用含油沥青混合料即茌料代替。2.2.3局部基层压实度缺乏的问题。在最大干密度确定的情况下,基层的压实度与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的比例特别是粗粒料的含量亲密相关,当粗粒含量很大时,即使压实度超过100%,并不表示该基层已经密实。因此,要适当增大碾压吨位、增加碾压遍数,确保基层到规定压实密度。3养护管理及其它原因3.1养护不及时沥青

8、路面在行车作用下出现小面积松散,个别坑槽后,未及时进展养护,特别是采用层铺法施工的贯入式路面和外表处治,初期及时养护更为重要。3.2养护方法不当有些养护人员,在沥于混凝土路面上采取人工喷油或洒布机喷油、人工洒料方法进展养护,结果破坏了原路面的平整度,甚至由于喷油不够,用油量控制不平,造成泛油、推拥、松散等病害。3.3其他方面原因3.3.1未严格按根本建立程序办事,前期工作滞后,路面设计方案研究、试验不够。3.3.2未实行招投标;一些无路面施工经历、无路面设备和技术力量的施工队伍承担路面施工;监理有职无权,无法严格监理。不按施工技术标准要求施工,赶工期,搞献礼工程。3.3.3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不严。4结语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不仅与设计、施工等路面形成前的环节有关,而且与路面形成后的使用、养护和管理联络严密。因此,要消灭沥青路面早期破坏这一质量通病,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周期,进步投资效益,需要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管理各方主体各负其责,分头把关,按照行业标准标准,结合工程实际,严格履行各自职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