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562268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0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换热器的设计 学院: 班级: 化工 班 姓名: 学号: 成绩: - 1 - 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 - 2 - 工艺计算 . - 3 - 方案一 . - 3 - 方案二 . - 7 - 计算结果汇总 . - 13 - 分析与讨论 . - 14 - 符号表 . - 16 - 换热器工艺流程图 . - 18 - - 2 - 换热器设计任 务书 一、设计任务:选一台适当型号的列管式换热器,完成 冷却水冷却己烷 任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冷却水 己烷 处理量 t/d 1450 密度 kg/m3 994 625 比热 kJ/kg. 4.174 2.428 导热系数 W/m. 0

2、.625 0.1047 粘度 mPa.s 0.74 0.23 换热器入口温度 30 68 换热器出口温度 38 44 污垢热阻 m2. / W 1.76 10-4 1.76 10-4 允许压强降 kPa 30 30 三、 要求: 通过多种方案计算,并分析比较(至少两种),确定 ( 1)管程流体和壳程流体分别是那种流体 ( 2)换热器的适宜型号,台数,组合方式(串联或并联) ( 3)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 - 3 - 工艺计算 本题为两流体均不发生相变的传热过程,因水的对流传热系数一般较大,且易结垢,故选择冷却水走换热器的管程, 己烷 走壳程。 方案一 ( 1) 计算和初选换热器 的规格 1 计算热

3、负荷和 己烷 流量 126 0 4 1 6 . 6 7 2 4 2 8 ( 6 8 4 4 )( ) 9 7 7 9 4 4 . 4 53600h p hQ W C T T W 3219 7 7 9 4 4 . 4 5 3 6 0 0 1 0 5 1 0 5 . 0 9 /4 . 1 8 7 1 0 ( 3 8 3 0 )C PCQW k g hC t t 2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暂按单壳程、多管程进行计算。逆流时平均温度差为 1212( 6 8 3 0 ) ( 4 4 3 0 )2 0 . 9 9 76 8 3 0lnln4 4 3 0mttttt 2 1 1 21 1 2 13 8

4、3 0 6 8 4 40 . 2 1 36 8 3 0 3 8 3 0t t T TPRT t t t , ,由图 4-19 查得:t 0 .9 4 所以 : 0 . 9 2 5 2 0 . 9 9 7 1 9 . 4 2tm t 3 初选换热器规格 根据 流体的情况, 假设 24 7 0 /K W m 故 2m1 0 7 . 2 5 mtQSK由于 2 2 5 0mmTt ,- 4 - 无须考虑热补偿。据此 可由换热器系列标准选定 管壳式 换热器 。 有关参数如下表 : 壳径 /mm 600 管子尺寸 /mm 25 2.5 公称压强 /MPa 2.50 管长 /m 6 公称面积 / 2m 1

5、08 管子总数 232 管程数 2 管子排列方式 正方形斜 45 实际传热面积 : 21 0 7 . 5oS n d L m 若选择该型号换热器,则要求过程的总传热系数为: 029 7 7 9 4 4 . 4 5 4 6 8 . 4 4 /1 0 7 . 5 1 9 . 4 2moQK W mSt ( 2) 核算压强降 1 管程压强降 : 12i t p sP P P F N N 其中tF=1.5 PN=4 管程流通面积 : 2 2 23 . 1 4 2 3 20 . 0 2 0 . 0 3 6 44 4 2ii pNnA d m 1 0 5 1 0 5 . 0 9 0 . 8 1 /3 6

6、0 0 9 9 4 0 . 0 3 6 4siiVu m sA 39 9 4 0 . 0 2 0 . 8 1R e 2 1 7 6 0 . 5 40 . 7 4 1 0iii du 湍 流 设管壁粗糙度 =0.1mm, 3i0 . 1 5 1 0d 2 0 ,查 -Re关系图得: =0.034,所以 - 5 - 221iu 6 9 9 4 0 . 8 10 . 0 3 4 3 3 2 6 . 0 3 ad 2 0 . 0 2 2LPP 222u 9 9 43 3 0 . 8 1 9 7 8 . 2 5 p a22P 则 i 3 3 2 6 . 0 3 9 7 8 . 2 5 2 1 . 4 1

7、 2 0 5 1 . 9 8 a 3 0 k aP P P 2 壳程压强降 0 12 ssp p p F N 其中 Fs=1.15, Ns=1,管子为正方形斜转 45排列, F=0.4。 n 1 . 1 9 n 1 . 1 9 2 3 2 1 8 h 0 . 3 mc , 取 折 流 挡 板 间 距 , 261 1 1 9 h 0 . 3 0 . 6 1 8 0 . 0 2 5 0 . 0 4 5h 0 . 3B c oLN A D n d m ,6 0 4 1 6 . 6 7 0 . 6 0 /3 6 0 0 6 2 5 0 . 0 4 5ou m s000 36 2 5 0 . 6 0 0

8、 . 0 2 5R e 4 0 7 6 0 5 0 00 . 2 3 1 0du 00 0 . 2 2 85 . 0 R e 0 . 4 4f 0 221 6 2 5 0 . 6 1 0 . 4 0 . 4 4 1 8 1 9 6 7 7 1 . 6 0Bc up F f N n P a 222 3 . 5 1 9 - = 5 3 4 3 . 7 522oBuhp N P aD 22 0 . 3 6 2 5 0 . 6( 3.5 )0.6 01 . 1 5 , 1 ,6 7 7 1 . 6 0 5 3 4 3 . 7 5 1 . 1 5 1 3 9 3 2 . 6 2 3 0 k assFNp

9、 P a P - 6 - 计算表明,管程和壳程压强降都能满足题设的要求。 ( 3) 核算总传热系数 1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eR 2 1 7 6 0 . 2 6i 湍 流33pri4 . 1 8 7 1 0 0 . 7 4 1 0 4 . 9 60 . 6 2 5CP 0 . 8 0 . 4 20 . 6 2 50 . 0 2 3 2 1 7 6 0 . 7 6 4 . 9 6 4 0 2 6 . 3 3 /0 . 0 2i Wm 2 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1 0 . 1 40 . 5 5 30 0 . 3 6peowCdude 取换热器列管之中心距 t=32mm。则流体通过管间最大截面积为 2od

10、 0 . 0 2 5h D 1 0 . 3 0 . 6 1 0 . 0 3 6 4 mt 0 . 0 3 2A so6 0 4 1 6 . 6 7u 0 . 7 4 m / s0 . 0 3 6 4 3 6 0 0 6 2 5VA 2222eo3 . 1 444 t d 4 0 . 0 3 2 0 . 0 2 54d 0 . 0 2 7 md 3 . 1 4 0 . 0 2 5o ( )eoeo -3du 6 2 5 0 . 0 2 7 0 . 7 4R 5 4 2 9 3 . 4 8 5 0 00 . 2 3 1 0 - 7 - 33pr 2 . 4 2 8 1 0 0 . 2 3 1 0

11、5 . 3 30 . 1 0 4 7oCP 壳层中己烷被冷却,取 0 . 1 4w0 . 9 5 ,所以 130 . 5 5o0 . 1 0 4 70 . 3 6 5 4 2 9 3 . 4 8 5 . 3 3 0 . 9 5 9 2 5 . 8 50 . 0 2 7 3 污垢热阻 参考任务书,管内、外侧污垢热阻分别取为 421 . 7 6 1 0 / ,siR m W 4 2so 1 . 7 6 1 0 m /RW 4 总传热系数 管壁热阻可忽略时,总传热系数为 01k1oos i s oi i i oddRRdd 20441 5 5 9 . 9 1 /2 5 2 5 11 . 7 6 1

12、0 1 . 7 6 1 02 0 4 0 2 6 . 3 3 2 0 9 2 5 . 8 5k W m 5 5 9 . 9 1 4 6 8 . 4 4 1 9 . 5 3 %4 6 8 . 4 4安 全 系 数 方案二 (一)计算和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1 计算热负荷和有机液流量 - 8 - 126 0 4 1 6 . 6 7 2 4 2 8 ( 6 8 4 4 )( ) 9 7 7 9 4 4 . 4 53600h p hQ W C T T W 3219 7 7 9 4 4 . 4 5 3 6 0 0 1 0 5 1 0 5 . 0 9 /4 . 1 8 7 1 0 ( 3 8 3 0 )C P

13、CQW k g hC t t 2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暂按单壳程、多管程进行计算。逆流时平均温度差为 2121( 6 8 3 0 ) ( 4 4 3 0 )2 0 . 9 9 76 8 3 0lnln4 4 3 0mttttt 2 1 1 21 1 2 13 8 3 0 6 8 4 40 . 2 1 36 8 3 0 3 8 3 0t t T TPRT t t t , ,由图 4-19 查得:t 0 .9 4 所以: 0 . 9 2 5 2 0 . 9 9 7 1 9 . 4 2tmt 3 初选换热器规格 根据 流体的情况, 假设 24 5 0 /K W m 故 2m1 1 2 . 0

14、2 mtQSK由于 2 2 5 0mmTt ,无须考虑热补偿。据此可由换热器系列标准选 定 型 浮头式 型换热器。 有关参数如下表 : 壳径 /mm 600 管子尺寸 /mm 19 2 公称压强 /MPa 2.50 管长 /m 6 公称面积 / 2m 114 管子总数 324 管程数 2 管子排列方式 正方形斜 45 - 9 - 实际传热面积: 21 1 3 . 9oS n d L m 若选择该型号换热器,则要求过程的总传热系数为: 209 7 7 9 4 4 . 4 5 4 4 2 . 1 2 /1 1 3 . 9 1 9 . 4 2omQK W mSt (二) 核算压强降 1管程压强降:

15、1 2i t p sP P P F N N 其中tF=1.5 PN=4 管程流通面积: 2 2 23 . 1 4 3 2 40 . 0 1 5 0 . 0 2 8 64 4 2iinA d mn p 1 0 5 1 0 5 . 0 9 1 . 0 3 /3 6 0 0 9 9 4 0 . 0 2 8 6i isVu m sA 39 9 4 0 . 0 1 5 1 . 0 3R e 1 6 6 0 2 . 4 90 . 7 4 1 0iii du 湍 流 设管壁粗糙度 =0.1mm, i0 . 1 0 . 0 6 7d 1 5 ,查 -Re关系图得: =0.036,所以 122iu 9 9 4

16、1 . 0 30 . 0 3 6 7 5 9 . 2 6 ad 2 0 . 0 1 5 26LPP 222u 9 9 43 3 1 . 0 3 1 5 8 1 . 8 0 p a22P 则 i 7 5 9 . 2 6 1 5 8 1 . 8 0 2 1 . 5 7 0 3 2 . 1 8 a 3 0 k aP P P 2 壳程压强降 - 10 - 0 1 2 ssp p p F N 其中 Fs=1.15, Ns=1,管子为正方形斜转 45排列, F=0.4。 cn 1 . 1 9 n 1 . 1 9 2 1 h 0 . 3 m324 , 取 折 流 挡 板 间 距 , 21 1 1 9 h 0

17、 . 3 0 . 6 2 1 0 . 0 1 9 0 . 0 6h 0 . 36B coLN A D n d m ,6 0 4 1 6 . 6 7 0 . 4 5 /3 6 0 0 6 2 5 0 . 0 6ou m s0006 2 5 0 . 4 5 0 . 0 1 9R e 2 3 2 3 3 5 0 030 . 2 3 1 0du 00 0 . 2 2 85 . 0 R e 0 . 5 1f 01 22 6 2 5 0 . 4 5 1 0 . 4 0 . 5 1 2 1 2 0 5 4 2 1 . 9 4cB up F f N n P a 222 3 . 5 1 9 - = 3 0 0

18、5 . 8 622oBuhp N P aD 22 0 . 3 6 2 5 0 . 4 5( 3.5 )0.6 01 . 1 5 , 1 ,5 4 2 1 . 9 4 3 0 0 5 . 8 6 1 . 1 5 9 6 9 1 . 9 7 3 0 k assFNp P a P 计算表明,管程和壳程压强降都能满足题设的要求。 (三) 核算总传热系数 1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R e 1 6 6 0 2 . 4 9i 湍 流 - 11 - 33pri4 . 1 8 7 1 0 0 . 7 4 1 0 4 . 9 60 . 6 2 5CP 0 . 8 0 . 4 20 . 6 2 50 . 0 2 3 1

19、 6 6 0 2 . 4 9 4 . 9 6 4 3 1 6 . 6 4 /0 . 0 1 5i Wm 2 壳程 对流传热系数 01 0 . 1 40 . 5 5 30 . 3 6 peoewCdud 取换热器列管之中心距 t=32mm。则流体通过管间最大截面积为 2od 0 . 0 1 9h D 1 0 . 3 0 . 6 1 0 . 0 7 3 mt 0 . 0 3 2A os 6 0 4 1 6 . 6 7u 0 . 3 7 m / s0 . 0 7 3 3 6 0 0 6 2 5VA oe2222o3 . 1 444 t d 4 0 . 0 2 5 0 . 0 1 94d 0 . 0

20、2 3 md 3 . 1 4 0 . 0 1 9 ( )eoo -3du 6 2 5 0 . 0 2 3 0 . 3 7R e 2 3 1 2 5 5 0 00 . 2 3 1 0 33p 2 . 4 2 8 1 0 0 . 2 3 1 0r 5 . 3 30 . 1 0 4 7oCP 壳层中己烷被冷却,取 0 . 1 4w0 . 9 5 ,所以 - 12 - 130 . 5 5o0 . 1 0 4 70 . 3 6 2 3 1 2 5 5 . 3 3 0 . 9 5 8 2 6 . 9 20 . 0 1 9 3 污垢热阻 参考任务书,管内、外侧污垢热阻分别取为 421 . 7 6 1 0 /

21、 ,siR m W 42so 1 . 7 6 1 0 m /RW 4 总传热系数 管壁热阻可忽略时,总传热系数为 01k1oos i s oi i i oddRRdd 20441 5 2 6 . 0 4 /1 9 1 9 11 . 7 6 1 0 1 . 7 6 1 01 5 4 3 1 6 . 6 4 1 5 8 2 6 . 9 2k W m 5 2 6 . 0 4 4 4 2 . 1 2 1 8 . 9 8 %4 4 2 . 1 2安 全 系 数 - 13 - 计算结果汇总 方案一 方案二 换热器型号 G600 -2.5-107.5 F600 -2.5-113.9 换热器台数 1 1 壳径

22、 /mm 600 600 公称压力 /MPa 2.50 2.50 公称面积 / 2m 107.5 113.9 管程数 2 2 管长 /m 6 6 管子尺寸 /mm 25 2.5 19 2.0 中心排管数 18 21 管子总数 232 324 管子排列方法 正方形斜转 45 正方形斜转 45 折流挡板间距 /m 0.3 0.3 己烷处理量 /kg/h 60416.67 60416.67 冷却水处理量 /kg/h 105105.09 105105.09 热负荷 /W 977944.45 977944.45 平均温差 /C 19.42 19.42 管程压力降 /Pa 12051.98 7032.18

23、 壳程压力降 /Pa 13932.62 9691.97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 2W/ m C o 4026.33 4316.64 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 2W/ m C o 925.85 826.64 总传热系数 / 2W/ m C o 559.9 526.04 安全系数 19.53 18.98 - 14 - 分析与讨论 第一种方案所选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第二种方案选择为浮头式换热器 ,两种方案各自的优缺点如下: 管壳式换热器优缺点: 优点: ( 1) 结构简单、紧凑 ( 2) 能承受较高压力 ( 3) 造价低 ( 4) 管层清洗方便,便于维修 缺点: ( 1) 壳层不易清洗 ( 2) 壳层和

24、管层 浮头式换热器优缺点: 优点: ( 1)管束可以抽出,以方便清洗管、壳程; ( 2)介质间温差不受限制; ( 3)可在高温、高压下工作,一般温度小于等于 450度,压力小于 等于 6.4兆帕; ( 4)可用于结垢比较严重的场合; ( 5)可用于管程易腐蚀场合。 缺点: ( 1)小浮头易发生内漏; ( 2)金属材料耗量大,成本高; ( 3)结构复杂 - 15 - 由于换热器各具体参数不同,故可通过比较选取较优方案,其比较内容如下: 1.、实际传热面积 方案一中实际传热面积为 107.5 ,而方案二中实际传热面积为113.9 ,因为较小的传热面积有利于提高换热系数,由此点可见,方案 一 较优。

25、 2、材料用量 及造价 方案一中管规格为 25 2.5,管长为 6m,管数为 232,方案二中管规格为 19 2,管长为 6m,管数为 324,总体看来,方案 一 节省材料用量, 由于浮头式换热器造价远高于管壳式换热器,所以方案一较优 3、总换热系数 方案一中总换热系数为 559.9m2,方案二中总换热系数为 526.04 m2,由于换热系数越大,管路的热阻值越小,则更为节能,可降低成本。 所以 方案 一 较优。 综上所述, 可见 方案 一 的优势更明显,故选取方案 一 作为 最终方案。 - 16 - 符号表 符号 名称 单位 Q 热负荷 W W 质量流量 kg/s Cp 定压比热容 KJ/(

26、kg ) d 管径 m D 换热器壳径 m h 挡板间距 m K 总传热系数 W/(m2 ) L 长度 m S 传热面积 m2 t 冷流体温度 T 热流体温度 u 流速 m/s 粘度 Pa s 密度 Kg/m3 p 压力 Pa t 管中心距 m 对流传热系数 W/(m2 ) 导热系数 W/(m ) R 热阻 m2 /W A 流通面积 m2 n 管数 Np 管程数 P 因数 R 因数 t 温度差 粗糙度 摩擦系数 NB 折流挡板数 - 17 - t 温差校正系数 fo 壳程流体的摩擦系数 Fs 壳程压降结垢校正因数 Ns 串联壳程数 Ft 结垢校正因数 nc 横穿管束中心线管数 下标符号 名称 c 冷流体 h 热流体 i 管内 o 管外 e 当量 s 污垢 - 18 - 换热器工艺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