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接入网末梢维护应知应会手册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552671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12.4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联通接入网末梢维护应知应会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中国联通接入网末梢维护应知应会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中国联通接入网末梢维护应知应会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资源描述:

《中国联通接入网末梢维护应知应会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联通接入网末梢维护应知应会手册(7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1 / 77 中国联通接入网末梢维护 应知应会手册 中国联通网络分公司运行维护部 2010 年 7 月 2 / 77 前 言 接入网是现代电信网络中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部分,接入技术的种类繁多和飞速发展,对接入网运维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新形式下对网络维护的更高要求,全面提高直接面向客户的末梢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网络分公司运行维护部组织编制了中国联通接入网末梢维护人员应知应会手册。该手册覆盖现网各种主流接入技术,既有专业基础知识,也有基本操作规范,同时收 录了部分一线员工日常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维护经验与故障处理案例,具有指导接入网末梢基层维护人员日常工作的作用。 本手

2、册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山东 联通网络 分公司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3 / 77 目 录 第一章 接入网基础技术 . 4 第一节 接 入网概述 . 4 第二节 基础知识介绍 . 6 第三节 术 . 8 第四节 术 . 13 第五节 术 . 15 第六节 术 . 21 第七节 家庭网关技术 . 23 第八节 综合接入技术 . 25 第二章 主要接入网设备简介 . 26 第一节 备简介 . 26 第二节 备简介 . 30 第三节 综合接入设备简介 . 36 第四节 家庭网关设备简介 . 39 第三章 接入网末梢维护相关标准 . 43 第一节 宽带用户安装、维护标准 . 43 第二节 宽带用户安装、维

3、护标准 . 48 第三节 常用线路施工规范 . 49 第四节 线路安全操作 . 51 第五节 装拆移修服务规范 . 52 第六节 常用工具仪表使用 . 53 第四章 常见故障判断和处理 . 62 第一节 务常见故障判断和处理 . 62 第二节 务常见故障判断和处 理 . 67 第三节 务常见故障判断和处理 . 68 附录:缩略语 . 75 4 / 77 第一章 接入网基础技术 第一节 接入网概述 通信网概述 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 连 接节点的传输链路 (成,以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之间信息传输的通信体系。主要由用户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构成。 通信网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结构、 环型结

4、构、星型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全连通结构 通信网按功能性质又可分为业务网、支撑网与传送网。本手册 所介绍的接入网属于传送网的一部分。 接入网的定义和界定 1接入网的概念 接入网( 于电信网的末端,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国际电信联盟( 1995 年 7 月通过的 议中将接入网定义为:接入网是由业务节点接口( 用户网络接口( 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可由管理接口( 行配置和管 (a)总线结构 (b)环型结构 (c)星型结构 (e)网状结 构 (d)树型结构 (f) 全连通结构 5 / 77 理。 2接入网的界定 接入

5、网所覆盖的范围由三个接口来界定,如 下 图所示,接入网通过用户网络接口( 接用户终端,通过业务节点接口( 业务节点( 连,通过 口连接到电信管理网( 其中 提供业务的实体,是一种可以接入各种交换型和永久连接型电信业务的网元,如 本地交换机、租用线业务节点或特定配置情况下的视频点播( 广播电视业务节点等。接入网允许与多个 连,既可接入分别支持特定业务的单个 可以接入支持相同业务的多个 本手册内容主要涉及宽带接入和宽窄带综合接入。 宽带接入网在城域网中的位置如 下 图所示。 核心路由器 R 以太网汇聚交换机 缆 园区交换机 终端 楼道交换机 类线 C 终端 P 终端 无线 宽带 接入网 网络侧 用

6、户侧 6 / 77 我公司 现网 采用的 主要宽带接入技术如下图: 铜缆接入双绞线接入 ( 光纤接入(F )五类线接入 ( 以太网 )( ) O L T/O N L A N 接入 W L A N A 太网无源光接入第二节 基础知识介绍 址 在 为每台主机指定的 逻辑 地址称为 址,目前使用的 主要 是 本(本节讨论的 址均指 址)。 址是唯一的,每个 址含 32 位 二进制数,分为 4 段,每段 8 位,为使用的方便性,通常以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表示 址,每段所能表示的十进制数最大不超过 255。 1分类编址 在分类编制中,将 址按节点计算机所在网络规模的大小分为 A、 B、 C、 D、 E 五类

7、。 A 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 认网络掩码为: B 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 认网络掩码为: C 类 地 址 的 表 示 范 围 为 : 默 认 网 络 掩 码 为 : D 类地址称为组播地址,供特殊协议向选定的节点发送信息时用。表示范围为:E 类地址是保留地址。表示范围为: 2无分类编址 分类编址分配给一个组织的地址最小数量是 256( C 类),最大数量是 16777216( A 类), 7 / 77 往往不适合给个人或中小企业等中小规模的网络使用, 1996 年因特网管理机构宣布了一种新的体系机构,叫做无分类编址。在无分类编址中,一个地址块中的地址数只受一个限制:地址数必须是 2 的乘方(即

8、2,4,8, )。 对于无分类编址,地址必须和掩码一起给出,掩码是用 分类域间路由选择)记法表示, 法给出了掩码中 1 的个数。在无分类编址编码体系中,一个地址通常被表示为 x.y.z.t/n,斜线后的 n 定义了在这个地址块的所有地址中相同的位数。例如 n 是 20,这就表示在每一个地址中,最左边的 20 位数都是相同的,而另外的 12 位则是不同的。 在无分类编址中有两个常用的术 语是前缀和前缀长度。前缀是地址范围的共同部分,前缀长度就是前缀的位数(即斜线后的 n)。掩码和前缀长度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如 下 表所示。 /n 掩码 /n 掩码 /n 掩码 /n 掩码 /1 9 17 25 2

9、10 18 26 3 11 19 27 4 12 20 28 5 13 21 29 6 14 22 30 7 15 23 31 8 16 24 32 以看到,表中用粗体字印刷的掩码是 A、 B、 C 类的默认掩码,这表示在 法中,分类编址是无分类编址的一个特例。 在无分类编址中有时还用到另外两个术语,这就是后缀和后缀长度。后缀是地址中的可变部分。后缀长度就是后缀的位数,即在 法中的 32 称虚拟局域网,是与具体地理位置无关的逻辑 位于不同的物理局域网段的设备组成。虽然 连接的设备来自不同的网段,但是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直接通信,好像处于同一网段中一样。 交换式 发展而提出,交换 式 使网络在速度

10、8 / 77 和网络时延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降低,但交换机不能隔离广播,是一个广播域,任何两点通信的广播包会传遍所有点。 术可隔离广播,在任何物理网络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将不同区域的设备连接在一起,建立一个虚拟的独立广播域,即每个 成一个广播域。 实现由 议规定,即 议 。 员的 划分 可以 基于端口、 址、网络层协议、 播 4 种 。 心思想是将用户私 网 装到公网 ,报文带着两层 越服务商的骨干网络。 术大大扩展了可利用的 量;彻底解决宽带私接、账号盗用等问题;通过对用户私网不同 证,提供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及差异化宽带产品;通过缩小广播域,降低故障范围;快速、准确定位用户端口,提高资源管理准

11、确性。正是基于以上诸多优点, 术越来越被运营商所广泛使用。 第三节 术 术综述 字用户线技术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的产物,是采用不同调制方式将信息在现有的公用 电话交换网( 入线上高速传输的技术。学术上将这一系列有关铜双绞线传送数据信号的新技术统称为 术。按上行和下行的速率是否相同可分为速率对称型和速率非对称型两类,其中对称型包括 点是带宽小、传输距离长,主要用于替代传统的 1 接入技术 ;非对称型包括 ,特点是上下行双向传输的带宽可以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从而满足如 览、 双向带宽要求不一致的业务需求 。目前运营商通信网络中 应用最广泛的是 节只涉及这两种 技术。 主要 术比较: 制方式

12、 大下行速率( s) 8 12 24 52 100 最大上行速率( s) 1 1 1 26 100 传输距离( 3于 向兼容性 兼容 兼容 不兼容 兼容 9 / 77 1概述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一种利用现有的传统电话线路高速传输数字信息的技术。该技术将大部分带宽用来传输下行信号(即用户从网上下载信息),而只使用一小部分带宽来传输上行信号(即接收用户上传的信息),这样就出现了所谓不对称的传输模式。 种不对称的传输技术符合 务下行数据量大,上行数据量小的特点。 用的调制技术有 制、 制、 制,目前主要采用 散多音频)调制。 2 技术特点 统的主要特点是“不对称”。这正好与接入网中数据业务的固 有

13、不对称性相适应。可以充分利用现有铜线网络 ,将一般电话线路上未用到的频谱容量,以先进的调制技术,产生更大、更快的数字通路 。 3 系统结构 (1)系统构成 统构成如 下 图所示,它是在一对普通铜线两端,各加装一台 端设备和远端设备而构成。 (2)传输频带划分 本上是运用频分复用( 是回波抵消( 术,将 号分割为多重信道。简单地说,一条 理信道可以分割为多条逻辑信道。如图所示的为这两种 技术对频带的处理。由图( a)可知, 统是按 式工作的。 道占据原来 4线 0户端配线架 局端配线架 数据信号 分离器 据语音混合信号 语音信号 分离器 络 10 / 77 以下的电话频段,上行数字信道占据 25

14、 200中间频段(约 175 下行数字信道占据 200高端频段。 由图( b)可见,回波抵消技术是将上行带宽与下行带宽产生重叠,再以局部回波消除的方法将两个不同方向的传输带宽分离,这种技术也用在一些模拟调制解调器上。 4影响 能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传输衰耗、反射干扰、串音干扰、噪声干扰。 5. + 2002 年 7 月, 布了 两个新标准 ( 即 2003年 3 月,在第一代 准的基础上, 定了 就是 。 作为在 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与 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可以帮助运营商解决在 络运营中所遇见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 在传输、编码调制等方面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由此也使 在未来市场上具有更广阔的应用

15、前景。 +的主要技术特性: ( 1)传输性能显 著改善 相对于 相同的传输距离下, 以获得 50速率提高;在相同的传输速率下, 以使传输距离延长 183 米。而 在 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将频谱范围从 展至 大子载波数由 256 增加至 512 个。 输距离可达 6 公里,在 里的距离上,下行速率可达 20 13 公里内, 供的速率比传统 得了大幅提高;在 3 公里以上, 供的速率和传统 不多。 ( 2)多线对捆绑技术 通过采用 准(在 间加上了 成了复用和解复用的作用), 片集可以在一条 路中捆绑两条或更多的铜线对。通过这种捆绑配置, 以灵活地获得极高的数据速率。 ( 3)动态调整的省电模式 第

16、一代 发器不论是否在数据传送状态,功率始终是相同的, 准中引入 11 / 77 了两种功率管理模式( 功耗模式、 功耗模式),使收发器在数据速率低或无数据传送时进入休眠状态,可大大降低功耗,对于局端设备,还 可降低散热要求,这对于解决现在广泛采用的包月制所导致的用户长时间在线或一直在线造成局端设备功耗过大有着重要意义。 ( 4)其他优点 供了一种快速启动模式,使得初始化时间从 10s 减少到 3s。 以通过使用从中心局到远端的使用频率在 下,从远端到中心局传输使用的频率在 间解决绝大部分的串话现象。 术 1 高速数字用户线)技术是在短距离双绞线上传送高速数据的 术,是 其网络结构与 同。 线路

17、编码 (调制技术 )有两种: 交幅度调制 )和 散多音频 )。 输系统分对称和不对称两类,对称系统在双绞线上可以双向传输 26s 速率的信号,传输距离不超过 500m,主要适用于企事业用户;不对称系统下行传输速率分别为 13s、 26s 和 52s 三种,对应上行传输速率分别为 2s、 2s 和 s,其传输距离则分别为 1500m、 1000m 和 300m,主要适应于家庭用户。 2 第二代 最新也是最先进的 带线缆通信标准。 电信运营商能够通过标准铜缆电话线提供诸如高清晰度电视( 视频点播( 视频会议( 高速因特网接入等业务以及 音业务。 准使业务的上载速率和下传速率都能达到 100现有的

18、务的十倍。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 ,也是与先前 不同, 定了 联互通标准 ,使现了不同厂家的兼容,不同厂家的兼容,使得 用户的设备采购渠道增加,有效的降低了运营商的经营成本,为 规模商业推广提供了条件。 要技术特点: ( 1)更高的传输速率。 络互动游戏等新兴宽带应用,对接入网的上行带宽提出了要求。 分考虑到这些双向高速宽带应用的需求,规定了 6 波段高达 30频带,在 300m 的短距离内,可以实现双向的 100s 数据传送速率。在 3001500m 中等距 12 / 77 离内,通过采用栅格编码技术和交织技术,传输速率也比第一代 。 ( 2)更远的传输距离。受到双绞线高频衰减物理特性的限制 ,

19、第一代 传输距离一般小于 过增强发射功率( 并配合 段和回波抑制的使用,传输距离最远可达 右。 ( 3)兼容 术。 弃了 制方式,采用与 样的 为惟一的调制方式。同时规定,在 12下,仍然采用 4子载波宽度,在 12上,频段采用可变子载波宽度。此外, 持 及 采用的 多种封装的传送模式。 于融合了 第一代 术的优点 ,因此在短距离内,可以达到 100s 传输速率,超过一定距离后,直接切换到 式,继续提供中远距离的数据传输。这为 渡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运营商可以根据需要逐步更新设备,既保护了原有的投资,又减少了技术选择风险。 ( 4)更为完善的 制。 率范围由于覆盖了中波、短波广播及业余无线电

20、的频谱,因此,将受到这些无线信号的射频干扰( 另外,承载 输线对的电气信号会耦合到同一捆电缆的其他线对上,产生线间串扰。这些干扰是制约 用的主要障碍。 用频谱开槽、上行功率削减、 制 技术来完成功率谱的管理,消除或减小这些干扰对传输性能的影响,提高对接入环境的适应能力。 ( 5)更好的视频业务支持。视频业务的特点是,带宽要求高,对时延不敏感,但对丢包或误码敏感。 分考虑了视频业务的这些特点,在脉冲噪声保护、动态改变交织深度以及双延迟通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以降低脉冲噪声造成的误码、丢包的概率。 ( 6)多种模版( 置。在不同组网环境下, 到的干扰因素是不一样的。为了支持各种应用, 准定 义了

21、 8 种 8a、 8b、 8c、 8d、 12a、 12b、 17a、30a),支持 及大楼内等多种应用,减少了产品开发的复杂性和成本。 ( 7)环路诊断。 承了 环路诊断功能,提供的测试参数能够用于物理铜线环路条件、串扰和线路衰减(由湿度和温度变化等引起)等的分析,解决串扰源识别、线路桥接抽头等线路问题,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这种测试是基于 盖范围以及测试精度与专用测试设备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应用范围有限。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 管 系统、窄带 112 测试系统等支撑手段,提高故障定位准确率和维修效率,降低维修上门率。 ( 8)在线重配置( 能可以增强 应线路变化的能力。当

22、线路或环境条件发生缓慢变化时, 能可以使 控制参数所设置的限度内,不中断业务而自动 13 / 77 维持操作,且不会出现传输错误和时延变化。在初始化过程中,特别是短初始化过程中,由于训练时间短,因此对线路状况的评估较为粗糙。 能可在短初始化之后,用于优化 前所有 术中,在局端设备侧和用户侧都需要调制解 调器( 通常在局端设备侧, 集成在 备中的。 调制解调器( 实现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互换的设备 ; 主要作用就是在计算机和网络之间进行数字 /模拟信号的转换。调制即电脑输出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即模拟信号转换成电脑可识别的数字信号的过程。 第四节 术 概述 域网)是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它允许

23、一些独立的设备在受限的地理范围内(如单个的建筑或一个校园等)彼此能够直接通信。一个较大的单位可能需要多个相互连接的局域网。 局域网由物理层、介质访问 控制层和逻辑链路控制层组成,相当于 考模型下面的两层。 以太网以其高度灵活,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一种局域网建网技术。虽然其它网络技术也曾经被认为可以取代以太网的地位,但是绝大多数的网络管理人员仍然把将以太网作为首选的局域网解决方案。为了使以太网更加完善,一些业界主导厂商和标准制定组织不断的对以太网规范做出修订和改进,许多制造商提供的产品都能采用通用的软件协议进行通信,开放性最好。 通常我们所说的以太网主要是指以下三种不同的局

24、域网技术: 以太网 /采用同轴电缆或双 绞线作为网络媒体,传输速率达到 10 100太网 /又称为快速以太网,采用双绞线作为网络媒体,传输速率达到 100 1000太网 /又称为千兆以太网,采用光缆或双绞线作为网络媒体,传输速率达到 10001 14 / 77 配置各种不同的以太网网络接口时,连接的双向性是必须考虑的重要一点。单工和半双工存在于点到点或点到多点链路的通信情况下。单工表示数据只能从一方传到另一方;半双工是指同一时刻只能进行一个方向的传输;全双工表示数据 可以同时双向进行传输。以太网是基于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D)算法的,冲突检测是这种基于竞争的技术的关键。考虑一下全双工

25、会话需要双方在同一时间进行发送和接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双方必须禁止掉其冲突检测算法。但是,如果会话中不止两方,禁止掉冲突检测将降低通信效率。基于这个原因,以太网上的全双工通信严格限制在两方 /点对点的通信。 小区 网模式 小区 入 是一种利用光纤加五类线方式实现宽带接入方案,实现千兆光纤到小区(大楼)中心交换机, 小区 中心交换机和楼道交换机以百兆 光纤或五类线相连,楼道内采用综合布线,用户上网速率可达 10/100 主要技术特点: ( 1)具有很高的传输速率。用户上网速率可达 10/100 ( 2)网络可靠稳定。楼道交换机、小区中心交换机和局端交换机之间通过光纤相连,网络稳定性高,可靠性强

26、。 ( 3)用户投资少,价格便宜。用户只需要一台带有网络接口卡( 即可上网。 ( 4)小区 /大厦 /写字楼内采用综合布线,用户端采用五类线方式接入,即插即用。 ( 5)通过 式可以实现高速上网、远程办公、 播、 多种业务 。 小区 网模式 图如下 15 / 77 第五节 术 定义 源光网络)是指采用无源光分 /合路器或光耦合器分配 /汇聚各 网络单元 )信号的光接入网。 统(无源光网络系统):由光线路终端 分配网 网路单元 成的信号传输系统,简称 统。 目前主流 合接入系统根据采用的技术分为 太网无源光网络)和 比特无源光网络)。两种技术的对比见下表: 术标准 列 数据封装 基于以太网帧 基

27、于 使用波长 上行 1260 1360行 1260 1360行 1480 1500行 1480 1500路速率 上行 行 行 行 路比 /传输距离 1: 32 分路比下 20: 64 分路比下 20: 64 分路比下 10: 128 分路比下 10理维护能力 展 :传输距离根据光模块的不同类型和实际线路质量还会有所不同 部分功能: 地光纤城域网 单模光纤 1000M 单模光纤 100M 10M 10M 10M 10M 楼道 交换机 小区二 /三层交换机 16 / 77 作用是为光接入网提供网络侧与业务节点(对于窄带业务,业务节点设备就是本地交换机)之间的接口, ,分配和控制信道的连接,并有实时

28、监控、管理及维护功能。 用户侧的 信 。 以位于交换局内,也可以位于远端 间提供光传输手段,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光信号的功率分配任务。 源光器件,如光连接器和光分 合路器(即光耦合器)等组成的无源光馈线、配线网,一般呈树形分支结构。 作用是为光接入网提供直接或远端的用户侧接口,处于 用户侧。其主要功能是终结来自 光信号、处理光信号并为用户提供业务接口。 用户设备提供适配功能,它可以包含在 ,也可以完全独立。 术概述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 一种新型的光纤接入网技术,相当于以太网中的二层交换机,它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基于高 速以太网平台和 分 体访问控制方式提供多种综合业务的宽带接入技术。

29、用了 准,标准中定义了 物理层、 点控制协议 )、 行管理维护 )等相关内容。物理层采用了 术,在链路层使用以太网协议,利用 拓扑结构实现了以太网的接入。因此,它综合了 术和以太网技术的优点:低成本;高带宽;扩展性强,灵活快速的服务重组;与现有以太网的兼容性;方便 的管理等。 1 数据传输方式 下行采用广播方式传送,并通过 据链路标识)来区分各 数据,上行通过 式,由 筹管理 送上行信号的时刻,发出时隙分配帧。 据时隙 17 / 77 分配帧,在 配给它的时隙中发送自己的上行信号。 统采用 术,实现单纤双向对称传输,带宽为 行使用 1480行使用 1260长,对于 务,采用 1540长实现下行

30、广播传输。 2 关键技术 采用下行广播发送、上行时分复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为了有序接收各不同 及平衡和 据的上行带宽, 统采用突发控制、测距、 关键技术。 突发发送 点对多点( 特殊结构和时分多址( 接入方式了决定了 送机工作在突发发送的模式下。 什么时候发送数据,是由 指示的,当 送数据时,打开激光器,发送数据;当 发送数据时,为了避免对其他 上行数据造成干扰,必须完全关闭激光器。 突发接收 在 统的下行方向。 能接 收 数据,因此 接收来自 功率是相同的, 收机采用普通的接收机即可。 在 统中,上行数据由各个 突发形式到达 接收来自不同距离的数据包,并恢复它们的幅度,但因 距离各不相同,所以

31、它们的数据包到达 的功率变化很大,在极限情况下,从最近 来的代表 0 信号的光强度甚至比从最远 来的代表 1 信号的光强度还要大,为了正确恢复出原有数据,必须根据每个 测距技术 统点对多点的特殊结构 导致了各 数据帧延时不同,为防治数据在时域碰撞,并支持 即插即用,必须引入测距技术。 各个 物理距离不同、环境温度的变化和光电器件的老化等因素都会产生传输时延。在 注册阶段,为补偿由于物理距离差异造成的的试验,进行静态测距;而在通信过程中,为校正温度变化、期间老化等因素引起的时延漂移,会进行动态测距。 行方向,信道中的传输是采用 共享光纤的,各个 集来自用户的信息并高速向 送数据,不同的 送的数据

32、占用不同的时隙。根据不同用户的业务类型与 18 / 77 业务 特点合理分配信道带宽,使网络提供者以一套最有效的手段利用网络资源,是决定 法就是实时地改变 各 行带宽的机制。 如果用带宽静态分配,对数据通信这样的变速率业务很不适合,如按峰值速率静态分配带宽则整个系统带宽很快就被耗尽,带宽利用率很低,而动态带宽分配使系统带宽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通过 们可以根据 发业务的要求,通过在 间动态调节带宽来提高 术概述 术是基于 准的最新一代宽带无源光综合接入标准,具有高带宽,高效率,大覆盖范围,用户接口丰富等众多优点,被大多数运营商视为实现接入网业务宽带化,综合化改造的理想技术。 早由 织于 2002

33、 年 9 月提出, 此基础上于 2003 年 3 月完成了 和 制定, 2004 年 2 月和 6 月完成了 标准化。从而最终形成了 标准族。 对于其他的 准而言, 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带 宽,下行速率高达 s,其非对称特性更能适应宽带数据业务市场。提供 全业务保障,同时承载 元和 (或 ),有很好的提供服务等级、支持 证和全业务接入的能力。承载 时,可以将 务映射到 中,使用标准的 825 s)帧能够直接支持 务。作为电信级的技术标准, 规定了在接入网层面上的保护机制和完整的 能。 在 准中,明确规定需要支持的业务类型包括数据业务 (务,包括 务和 频流 )、 务 (务 ) 、专用线 ( 务

34、 )和视频业务 ( 数字视频 )。 的多业务映射到 元或 中进行传送,对各种业务类型都能提供相应的 证。 术综述 对宽带光接入网的各种形态的一种统称。 宽带光接入网中光纤可以是唯一的传输媒质或者为主干传输媒质。 光接入网的光缆分段如下图所示: 19 / 77 根据光纤所到达的物理位置不同, 在多种应用类型,具体分 类如下所示: 光纤到交接箱( o 光纤到交接箱( 也可以称为 o o ,其特征是,以光纤替换传统馈线电缆, 署在交接箱即 ,光终接设备或 采用其他有线介质或无线方式接入到用户, 围内。 光纤到楼宇 /分线盒( o ) 光纤到楼宇 /分线盒( )特征是,以光纤替换用户引入点之前的铜线电

35、缆,在传统的分线盒(用户引入点)即 DP 配点), 采用其他有线介质或无线方式接入用户, 用户的距离在 内。 根据光缆到最终用户的距离不同,光纤到楼宇( 以分为光纤到楼头 /楼边、光纤到楼层 /单元两种类型。 光纤到楼头 /楼边是指光纤到达楼侧、楼旁路边,距离最终用户距离在 内。 光纤到楼层 /单元则是指光纤 延伸到了距离用户更近的楼层或单元内,距离最终用户距离在 内。 主要用于多个住宅用户,具有宽带接入终端功能,具有多个(至少 8个)用户侧接口, 即可集成小型 可集成以太网 可选 具有 音 业务或具有 要应用于 纤 光纤 光器 小区机房或室外机柜 普通住宅 铜线 客户小区 20 / 77 光

36、 纤到家庭用户( o 光纤到家庭用户( 征是,仅利用光纤传输媒质连接通信局端和家庭住宅的接入方式,引入光纤由单个家庭住宅独享。 这种模式下的 上行的 有家庭网关功能,在中国联通的技术规范中定义为 通常 具有 4 个以太网接口、 1 个 口和至少 1 个 口,提供以太网 /务,可选具有 口支持话音业务或具有 口支持 务,支持 程管理。 光纤到 公司 /办公室( o 光纤到公司 /办公室( 征是,仅利用光纤传输媒质连接通信局端和公司或办公室用户的接入方式,引入光纤由单个公司或办公室用户独享, 后的设备或网络由用户管理,参考 扑图。 光纤到村( o 目前国内还出现了 o 纤到村)的术语。 指在进行农

37、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光纤到达行政村,有条件的区域到达自然村。其特征是,以光纤替 换传统主干铜缆, 采用现有铜双绞线或无线方式,每个 支持一个纤 光纤 光器 大楼弱电间或设备间 普通住宅 五类线 / 铜线 客户大楼内 21 / 77 行政村的用户数。 以等效划归入 型。我国各地农村发展不均衡,业务需求不一, 用中主要差异在于宽带窄带业务比例的配置不同。 第六节 术 述 义了 线局域网 )的规约,叫做 线局域网 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 (技术,取代双绞铜线所构成的局域网络,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让用户透过它,达到 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的 目的 无线局域网络绝不是用来取代 有线局域网 络,而

38、是用来弥补有线局域网络之不足,以达到网络延伸 的 目的,下列情形可能须要无线局域网络 : 无固定工作场所的使用者 有线局域网络架设受环境限制 作为有线局域网络的备用系统 无线局域网,它是由 系列技术标准组成的,基于 络,可以向用户提供无线宽带接入服务,用户侧终端分为两类终端,第一 种为内置 线模块的终端,例如内置 能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第二种为外置 线模块的终端,主要指电脑 +网卡。 少数几家美国信息企业 主导的 带有强烈利益杠杆和教鞭色彩的 “非营利 组 织 ”,他们制定了自己的 准 实质上是一种商业认证,具有 证的产品符合 线网络规范 一种无线局域网( 全协议,同时也是中国 开发的 无线

39、局域网强制性标准中的安全机制 ,于 2009 年成为国际标准,目前该技术已获越来越多的厂商支持 带接入设备主要指 入点)、 入控制器), 为瘦 中管理型)和胖 立控制型)。瘦 用是在 备的控制下组网并提供 入服务, 作用是管理下挂的瘦 个瘦 一通过 置管理,并由 现以下功能:安全策略、入侵防御、 理(动态信道分配、干扰检测和避免、负载均衡、功率控制等)、服务质量 (移动性。胖 作用是独立完成满足 线局域网接入业务所要求的无线接入功能,不需要 组网示意图如下: 22 / 77 相关标准 准定义了单一的 和多样的物理层,其物理层标准主要有 a 和 g 以及 n,下面对这些标准作简要介绍。 1999 年 9 月正式通过的 准是 议标准的扩展。它可以支持最高 11数据速率,运行在 段上。 用 4个标准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 优势在于价格低廉 ,但速率较低(最高 11而 势在于传输速率快(最高 54受干扰少,但价格相对较高。另外, 11a 与 11b 工作在不同的频段上 ,不能工作在同一 网络里,因此 11a 与 11b 互不兼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无线局域网的发展, 2003 年 7 月 作组批准了 准,新的标准终于浮出水面成为人们对无线局域网关注的焦点。 作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