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543203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6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医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医基础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知识.ppt(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基础知识,脏象学说,经络学说,2,3,4,中医基础知识,1,基本特点,阴阳、五行学说,5,诊法,由北京锐得PPT论坛整理发布 ,中医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定义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1,整体观念,概念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息息相关 内容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与社会人文环境的整体统一性,辨证论治,症、证、病的概念 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病:是机体

2、在一定情况下对于外界有害因素作用的一种反应。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辨证论治,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 论治又叫施治,则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阴阳学说,阴阳的基本概念阴气与阳气的合称,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反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 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

3、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1,阴阳相互关系,阴阳的对立制约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 阴阳的互根互用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其余类推 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 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达到极致便是物极必反。,阴

4、阳学说的临床应用,阐明生理活动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阐明病理变化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用于疾病诊断 望诊色泽分阴阳: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 切诊脉象分阴阳:浮、数、洪、滑属阳;沉、迟、细、涩属阴 闻诊语声分阴阳:高亢洪亮属阳;低微无力属阴 问诊喜恶寒热分阴阳:喜寒恶热属阳;喜热恶寒属阴,五行学说,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小肠,心,胆,肝,胃,脾,大肠,肺,膀胱,肾,五行学说,中医药基本知识,肝资生心(木生火)-肝气疏泄利于心血的运行 心资生脾(火生土)-心的阳气推动血行以养脾 脾资生肺(土生金)-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养肺 肺资生肾(金生水)-肺主肃降利于肾主水

5、、纳气 肾资生肝(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之阴血,五行学说,中医药基本知识,肝/脾(木克土)-肝气条达,疏泄脾脏壅郁,利脾主运化功能发挥 心/肺(火克金)-心的阳气克制肺气宣降太过,保证肺主气功能正常 脾/肾(土克水)-脾主运化,运化精微使肾精充足以抑制肾火亢烈 运化水液以制止肾水的泛滥; 保证肾主水的功能正常进行 肺/肝(金克木)-肺气肃降,抑制肝阳上亢,利于肝主疏泄功能发挥 肾/心(水克火)-肾的阴精充足,使心阴充足以抑制心火亢烈,中医药基本知识,五行学说,藏象学说,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6、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各种精微物质;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生特点是主管饮食物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糟粕;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其共同特点是它们同是一类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却不与水谷直接接触,即似腑非腑;但具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即似脏非脏。,3,脏象学说,脏腑-内脏的总称,按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化生、贮藏精气)、六腑(受盛、传化水谷)两类,肝 心 脾 肺 肾,胆 胃 小肠 大肠 膀胱 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形态:中空,似六腑 功能:贮藏精气,似五脏,中医药基本知识,脏象学说,构

7、成人体的核心 完成人体主要功能 相互间密切联系,疏通全身气机 -调节情志活动 -促进消化吸收 -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水液代谢 -通调月经 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推动血液运行 (主血) 主管精神活动 (藏神 / 主神明),主管消化吸收 (主运化) 统摄血液 (主统血),主呼吸 辅心行血 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中医药基本知识,心,肺,脾,肝,主管生长发育 主管生殖 主管水液代谢 主管纳气 濡养温煦脏腑,肾,脏象学说 ( 六腑),胆的生理功能一是贮藏并排泄胆汁;二是主决断。 胃的生理功能一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二是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的生理功能一是受盛、化物;二是泌别清浊。 大肠的生理功能接纳传导经小肠

8、消化吸收后的食物糟粕与水液,形成粪便 膀胱的生理功能贮存水液,经气化排出尿液。 三焦的生理功能整体方面:主持诸气,主持诸气;局部: 上焦主气的生发和宣散 中焦气血生化之源 下焦排出糟粕和水液,经络学说,中医药基本知识,4,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经

9、络学说,中医药基本知识,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经络学说,中医药基本知识,联络组织器官,沟通表里上下 通行气血阴阳 感应与传导 调节机能活动,经络学说,经络的基本功能,中医药基本知识,经络学说,1.定义: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2.分类: 十四经穴: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 奇穴:既有一定名称,又有明确位置,但没有归经的腧穴。 阿是穴: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

10、灸部位的腧穴。,腧穴,经络学说,腧穴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法 是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之间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经络学说,腧穴定位方法 2)体表标志法 1. 固定标志 五官、毛发、指(趾)甲、乳头、脐、 部分骨节凸起或凹陷、肌肉纹理 2. 活动标志 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活动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咬肌 、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 3)手指比量法,经络学说,耳穴 1.含义: 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 疾病表现为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 2.分布: 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垂 与上肢相对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舟 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 与内脏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甲,经络学说,耳穴,诊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