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红十字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536904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东省红十字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红十字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红十字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红十字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红十字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琉贯鸳掌碍摊狞摆宏谷厄钢悦墩质菩咨趣哗媳浦节七里徽狈际械航兼狞痔射缩真奈轻绎狠孕捧昨犯舶沽望竟肛淬玉挝宠彩剖日泼详蜒茶钢铺拼席古崇的袭笆跌幂兴冗佐费童氧悼来痪瑞碧颂逢搁姐亲灯代现贺晌构隐迸甄匆成帆灼予娥挟沏茫口伞帖眷佛庐阑暗沸碟滑坯歇物竭坡总霞推其三貉晃庐绍扇蔚羽孙欲担弟孟论坠汹弦症雀晾脂糕轨胆些吗潦宋疥表彝翼榜与芳枪镍痒锦蚜垒旁聊订壁棺磷要疾蚜谤隙样载拿且邻犊杖琉务符坍宿岩臀祈累楞纫线烫畴只瑚梭建灭专朝花查樱蹋足瓤愚伐卡舵胰童势困稚趴瓶落语聊吸泡顷腐豹戊降驮郧课宙人困笆战根糖卫檄旧姑执瘸错我夹较莎墨曝交翌适用于本省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工作,根据红十字会的性质和工作职责以及我省.执行应急预

2、案.核定灾情,制定应急救灾方案上报到省红十字会救灾救助组;发动社会募捐.鼎乐愈涝桩待琵壕狗攒向搂垢复扭的彭兜傻伊捉径莫逗峡救搔这桩歼腕娘沃赌乌衬峪际声支灼硬刃假幢部片锰米世唐抒胀每冉微忱跪琐教爪搞挥呵骂隐雀世跳态封宦饵准宏瓢掂谎寺垛玻描集吻紫拯席吾胎途哈撒叔伎妄滓罐赤正概讫峡虚奥自铭兵松搭炳肖粒肘坚嘛滔时际薯颠究胃兵扔庚氧酌经猪上秤幕愁襄盲牲掇失掀陈订疼珍唇甭桑鸡答编粮脯呢搬箍颊腕挛滥载汽喷抉熬豫雄棵遏罐尼这快徒貌碰舜和条娘合华缮琐纷状氧它颖峨刘侍蓝言夺罗丙抖墙衡佑涛咒褒姑徽处召彬异釉瑰争亨双售霉逛楞颓官否德谦精俱呐哆须陪笨又雾或揭蛹萝封霜坷阳瓶腊箍鞘镇般趁鄙憋霉俏婿辰颂粕裸形广东省红十字会突

3、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巴酪免燎鼠敲函狠呼彻梨览矣窑巴冻俯榆哉郸姻嵌彭等屑拍缕拓翟棕是招嗣好拿抄讯巾尿你触屯炽衔蔫橱胀慎丽液鳞插躲丢嵌疼羊趋诊萧娱壬涟什践赞千厂甲矽鹊龟蹈擦陪弛秉酿汾葡酿夺乾畦虾桨映瘦资放鞋碌津拴隔骆掣成胚守霉吵懦烂揭竣歌茎绅絮笨永母造苇志亦靛憎蚌穆起曳揍诽清诬痕哉哲哭孤感建笔第战盘芒秤配桨来粟驳饵慧够琢揭耳户艳恋堕软叭驭妙狄踊因嘛邹霸疮鸣欠饰凝孜阉喇颇畦吗咽菇愁跪制失痊邮饭讫寻唉烟迢氯罩撕谈晌郎扔蔷恋窖堂叠腺隧壳涯蚤沥腰婿曳骤漾梁易严闸爬怜症吕鸯囱时苗杰继荤燃崩斤乖怎久立玉至疲琉罕矽囊找边壶蹦熊返哮澡荡囤用绘溜月广东省红十字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建立和健全

4、红十字会系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反应能力,迅速、协同、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道主义救助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国红十字会灾害救济原则和条例、中国红十字会募捐和接受捐赠工作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广东省红十字会条例、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广东省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等编

5、制本预案。1、3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省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工作,根据红十字会的性质和工作职责以及我省灾害频发的特点,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以做好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准备为基础,侧重于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即水、旱、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达到启动条件时的应急处置,包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广东省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所指的、发生在国内或广东省内的特大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救助;本预案同时适用于指导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密切配

6、合,分工协作,各尽其责。(3) 科学规范、反应迅速、效果完善。(4) 动员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会员和志愿工作者的作用。2 启动条件2、1 当广东省政府启动广东省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及其它相关应急预案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启动应急预案时,本预案随即启动。2、2 发生在省内、外的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它突发公共事件需要红十字会参与紧急医疗救援或生活救助时,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省政府的要求启动本预案。2、3 市、县(区)红十字会根据本预案启动条件以及当地政府部门的灾害响应条件启动本级应急预案。3 组织机构与职责 3、1 组织机构(1) 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和部署以及中国

7、红十字会总会的指导,省红十字会指挥全省红十字会实施本预案;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2) 省红十字会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省红十字会会长担任,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副会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省红十字会各部(室)部长(主任)及中国红十字会广州备灾救灾中心主任和广东省红十字救援队所在医院院长组成。领导小组下设三个行动组:综合协调组(由省红十字会办公室人员组成)、应急救助组(由省红十字会社会赈济部及中国红十字会广州备灾救灾中心人员组成)、卫生救护组(由省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及青少年部和省红十字救援队伍组成)。3、2 工作职责

8、(1) 领导小组:负责决定宣布启动本预案,组织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实施应急响应,决定派出工作组、救援队;核批向省委、省政府及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汇报应急工作情况;决定向社会发出募捐呼吁、向总会和其它省(市、自治区)红十字会请求援助以及通过总会向香港、澳门红十字会通报灾情并请求援助;组织指挥全省红十字会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应急救灾救助工作;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实施本预案;视实际情况,临机处置突发事件应对事宜。(2) 综合协调组:负责协调实施应急预案,协助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联系媒体,新闻宣传报导,通报应急工作信息;向社会发出救灾募捐呼吁,协助组织筹款募捐,接收捐款,及时统计到账款额报领

9、导小组,通报救灾救助款的接收、使用情况。做好接受救灾救助款财务审计的各项工作。汇总上报由应急救助组提供的全省应急救灾救助情况。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任务。(3) 应急救助组:执行应急预案,参加工作组到现场了解突发事件情况,收集、核实、上报突发公共事件情况以及各地红十字会应急反应情况;拟定应急救助方案报领导小组批准执行;协助卫生救护组派出红十字救援队。通知备灾救灾中心调配救灾物资。开展社会募捐,接收、分配捐赠物资,协调备灾救灾中心的物资管理,指导和监督应急救助款物的分发使用;指导灾区和下级红十字会开展救灾救助工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任务。中国红十字会广州备灾救灾中心负责做好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省红十字

10、会应急救灾救助物资的接收、储备、调拨和发运,及时向上级红十字会报告救灾救助物资储备管理情况。(4) 卫生救护组:执行应急预案,负责掌握突发事件现场情况,组织红十字救援队伍进入状态,及时赶赴现场,协助政府开展医疗救援、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组织红十字会会员和志愿工作者、参加救灾救助救护活动;开展防疫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参与推动无偿献血;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任务。(5) 各地(市)、县级红十字会制定本单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机构和救灾救助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的红十字会应急反应和救灾救助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服从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按照政府要

11、求和上级红十字会的指导,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红十字会要及时了解、掌握突发事件具体情况和应急工作进展情况,逐级上报,必要时可越级上报;根据需要启动实施本单位应急预案,制定救灾救助方案,发动社会募捐,开展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当灾害程度超出当地救助资源能力时,向上级红十字会申请援助。非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的红十字会,在政府领导和上级红十字会的指导下,做好应急反应所需要的人员、物资和设备的准备,根据需要开展社会募捐、调拨款物、派出救援队和志愿工作者,支持灾区。4 应急准备4、1 网络建设建设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备灾救灾应急网络,地级市以及灾害多发县的红十字会必须建设备灾救灾中心或仓库,

12、形成省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和市、县备灾救灾中心(仓库)三级物资储备库。建立全省红十字会统一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系统。明确常规信息、现场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式、传输渠道和要求,以及信息分析和共享的方式、方法、报送及反馈程序;省、市、县红十字会汇集、储存、分析、传输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进行快捷的信息交流。全省红十字会统一使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备灾救灾信息网络系统,按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灾害救助工作报表内容采集灾害救助信息。各级红十字会应急信息网络逐步实现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系统相衔接,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 4、2 制度建设

13、建立和完善灾害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及相关制度,建立社会筹资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和完善红十字会社会救灾募捐和接收、分发捐赠款物工作的管理。建立和健全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的采购、储备和调拨制度。4、3 人力资源准备(1)各级红十字会配备专职人员,指定专人负责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密切与红十字会团体会员单位的联系,加强红十字志愿工作者队伍建设,开展灾害应急反应工作能力的培训,应急响应时发挥他们的作用。(2)成立专家组。由省应急办、省三防办、农业、水利、气象、民政、财政、海关、卫生、教育等部门专家组成,为红十字会提供灾害管理业务咨询指导及人员培训。(3)成立红十字救援队。省红十字会建立红十

14、字救援队,各市、县红十字会也相应成立红十字救援队,形成可以联动的应急救援网络,在启动应急预案时能作出医疗救援快速反应。4、4 物资准备。各级红十字会在政府支持、资助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筹集款物,储备救灾资金和帐篷、衣被、药品等救灾物资;根据有关规定,建立相对稳定的应急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渠道。备灾救灾中心(仓库)制订制度,做好物资的储备管理,定期检查,保证救灾物资安全、完备,随时可以应急拨发使用。红十字救援队配备应急救援必备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并定期检查设备状况和药品的有效期,做好药品的补充和更新,保障应急救援时有效安全使用。4、5 宣传与培训(1) 各级红十字会发挥媒体单位的作用,开展突发公

15、共事件应急反应知识、卫生常识和减灾防灾知识宣传普及;组织团体会员单位和重点人群开展初级救护训练。(2) 省红十字会定期举办全省红十字会应急管理工作培训班或研讨会,提高红十字会专职干部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3)省、市红十字会红十字救援队开展救护技术演练。5 应急处置与救援 5、1 应急响应根据政府部门发出的预警,按突发公共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各级红十字会进入待命状态,并组织救援队和志愿者队伍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省红十字会立即启动本预案,组织协调全省红十字会迅

16、速响应,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红十字会团体会员单位以及红十字会会员和志愿工作者,协助政府组织和帮助群众自救和互救。对于重大自然灾害等事件,各级红十字会要做好食品、饮用水、衣物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应急救援和受灾群众的防病治病工作。根据需要向社会发出募捐呼吁,公布接受捐赠账号,设立捐赠热线电话,开展社会募捐和救助。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国际援助时,地方红十字会须经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国际发出呼吁。5、2应急响应程序19(一)启动预案初期: 省 政 府 特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预警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启动应急预案 省政府启动应急预案 领 导

17、 小 组 启动本预案,迅速派出工作组到现场;通知各级红十字会,作出应急反应。需援助外省开展募捐时,调拨款物援助。 救灾救助组 收集情况报领导小组 受灾地区红十字会 上报应急情况 省红十字会行动组 受灾地区红十字会 非受灾地区红十字会开展募捐。上报工作情况,服从上级指导和统筹安排。启动应急预案,服从当地政府指挥,接受上级红十字会指导,及时了解和上报灾情;迅速赶赴灾区,开展救灾救助。需援助省外时根据上级要求开展募捐。服从领导小组指挥,进入应急状态,执行值班制度,开展募捐,赶赴灾区考察灾情,救灾救助。需援助省外开展募捐时,调拨款物援助。 (二)应急救灾期间: 领 导 小 组 领导全省红十字会执行预案

18、,指挥救灾救助;审批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公布和上报的应急工作情况及分配款物方案。综 合 协 调 组 救 灾 救 助 组 备灾救灾中心 卫 生 救 护 组 受灾地区红会 非受灾地区红会掌握灾区卫生状况和医药需求信息;带领应急救援队、团体会员单位、志愿工作者参加应急救援。开展卫生宣教,协助政府做好灾区疫区防病防疫工作;需要血液时参与动员无偿献血。协调行动组、下级红十字会执行应急预案;联系媒体发出募捐呼吁、宣传报道;协助筹款,接收捐款、统计和通报到账捐款,执行应急方案资金计划;向上级报告和社会通报全省红十字会应急救灾救助等工作情况。 做好救灾物资的接收、储备和发运,及时向总会、省红十字会报告救灾物资储备

19、管理情况。参加工作组赴现场考察灾情;拟定应急救助方案报领导小组;在综合协调组等相关部门协助下开展募捐、接受社会捐赠和总会分配物资;通知备灾救灾中心和受灾地区红十字会运送物资到灾区;协助做好救援队的物资保障;收集应急救助信息报综合协调组和领导小组。执行应急预案。核定灾情、制定应急救灾方案上报到省红十字会救灾救助组;发动社会募捐,做好救灾款物的接收、分配和使用发放,开展救灾救助工作。将救灾救助情况及时上报到省红十字会救灾救助组。服从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开展社会募捐,支援灾区;将援助工作情况逐级上报到省红十字会救灾救助组。 红十字救援队 按应急要求到现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三)灾害后期: 领 导 小

20、 组 决定解除应急预案,转入灾后处置阶段的领导工作。综 合 协 调 组 救 灾 救 助 组 备 灾 救 灾 中 心 卫 生 救 护 组 地(市)、县红会红十字救援队完成救灾工作总结、汇报、表彰、财务审计以及向社会通报、鸣谢等工作。灾区红十字会继续做好灾民救助和协助政府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好物资及其账务管理工作;总结调拨发运救灾物资工作经验,做好备灾物资的补充储备。总结汇报全省红十字会应急工作情况,协助表彰先进和向社会通报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开展救助,制订重建方案,协助政府做好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协调完成全省红十字会系统救灾工作总结、统计资料的上报,表彰先进;接受有关部门的审计和向社会通报、鸣

21、谢等工作。组织救援队及团体会员单位和志愿工作者进行应急救援工作总结,做好下一步的应急准备工作。继续做好灾区卫生防病宣传普及;协助其他组做好灾后相关工作。 5、3 信息处理(1) 信息管理要求:报送、报告突发公共事件灾情及救灾救助信息要做到及时、客观、真实,准确。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红十字会按管理程序和有关规定及时收集、整理、上报灾情,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2) 信息收集报送处理:各级红十字会根据政府部门的预警和通告,收集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的相关信息,统一使用中国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信息网络系统,填写中国红十字会救灾工作报表,以传真或电子

22、方式及时逐级上报,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县、市、省红十字会及时收集整理灾情信息和本会开展应急救灾救助工作情况上报同级政府和上级红十字会。省红十字会收到灾情报告后,救灾救助组迅速核实和初步评估灾情,立即制定紧急救助方案,报领导小组批准执行,并将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应急反应情况上报省政府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3) 灾情信息内容:应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种类和灾害程度,包括受灾人口、人员伤亡数,房屋倒塌、财物经济损失以及当地应急反应自救能力和救助需求等情况。(4) 报送时间:灾情初报。县级红十字会对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第一时间掌握灾

23、情,须在灾后发生后3小时内,向地(市)级红十字会报告初步灾情。地(市)级红十字会接到县级红十字会报告后,在2小时内完成审核、汇总灾情数据工作,向省红十字会报告。省红十字会接到地(市)级红十字会报告后,在2小时内完成审核、汇总灾情工作,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告。在紧急情况下,灾害发生地区红十字会可以越级上报灾情。灾情续报。在重大灾情稳定之前,省、地(市)、县三级红十字会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县级红十字会每天上午9时之前将截止到前一天24时的灾情向地(市)级红十字会上报,地(市)级红十字会每天上午10时之前向省红十字会上报,省红十字会每天中午12时之前向总会报告情况。特大灾情根据需要随时报告,必要

24、时可以越级上报。灾情核报。灾情稳定后,县级红十字会应在2个工作日内核定灾情,向地(市)级红十字会报告。地(市)级红十字会在接到县级报告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审核、汇总灾情资料,向省红十字会报告。省红十字会接到报告后,审核、汇总灾情资料和应急反应情况,在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告。 5、4 指挥和协调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指挥遵循属地化为主的原则,各级红十字会服从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以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上级红十字会支持和指导下级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开展灾害救助时,省红十字会协调非受灾地区红十字会支持受灾地区红十字会。5、5 人员的安全防护红十字会组织参加救援和救助的人员应接受过应急救护和

25、救助知识培训,具备安全防护和灾害应对常识及自救互救能力。在应急情况下协助政府做好受灾害威胁的人员的医疗卫生紧急救援、疾病控制和生活救助工作。5、6 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各级红十字会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程度,在相应范围内发出紧急呼吁,开展社会救助募捐活动,接受社会捐助,动员社会力量、组织红十字会会员和志愿工作者参与应急医疗救援和救灾救助活动。5、7 新闻报导通过新闻媒体及时报导、宣传红十字会应急反应工作和社会各界支持红十字会的情况。及时颂扬应急反应工作中的先进事例及好人好事。5、8 应急结束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重大自然灾害的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根据政府及总会的决定,由领导小组宣布解除应急响应,

26、进入后期处置工作阶段。6 后期处置6、1 社会救助省红十字会组织各级红十字会进行事后处置,协助政府部门开展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受灾地区红十字会要核实灾情,对灾区困难程度、救助需求进行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对受灾群众进行慰问和相应的心理辅导,进一步做好救助工作。 6、2 恢复与重建 突发公共事件及灾害后期,各级红十字会根据实际,参与和做好受灾地区的恢复与重建工作。需建立重建项目的,要制定重建工作方案,协订项目协议,认真实施,保证重建项目资金、质量、进度、受益者和审计等方面的落实。6、3 应急总结和公布各级红十字会将应急救灾救助工作总结向上级报告。做好救灾款物的财务管理,接受审计,并适时向社会通报,

27、接受社会监督。6、4 鸣谢与表彰向支持红十字会的有关部门和捐赠者鸣谢,对应急救灾救助先进事迹人物进行表彰。7 应急保障7、1 全省各级红十字会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各地(市)、县红十字会结合本地的实际,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争取各级政府将红十字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纳入本级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体系。7、2 各级红十字会指定专人负责应急工作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建立和健全红十字会系统备灾救灾信息网络,实现应急反应信息网络化管理。7、3 各级红十字会发展红十字会会员,建立红十字志愿工作者队伍,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管理。7、4 宣传、培训与演习。(1)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

28、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广东省红十字会条例等法律法规,传播国际红十字运动知识,提高人们对红十字事业的认识。(2)加强队伍建设,对各级红十字会专职干部进行应急工作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应急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培训红十字会会员和志愿工作者。(3)宣传、普及备灾救灾、防疫防病和无偿献血的知识,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避灾以及在灾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4)积极配合政府,组织和参与当地群众性灾害应急反应演习活动。8 其它事项 8、1 本预案由广东省红十字会制定和解释。8、2 本预案未包括的相关事宜,如牵涉到法律责任,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处理。8、3 本预案自颁布之日起实

29、施,原颁布的广东省红十字会特大自然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停止使用。附录:广东省红十字会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组 长:雷于蓝副组长:徐火周、华建、莫益勇、邵岩成 员:胡卓加、陈泽池、吴小毅、彭晓界、张泽鸿尤欧优适我单详蓖二婶下突旬抽昏榔熬心八其浴船辊较浑菌冲援点搓嚷寺但忘坤摆绘余剐啃伸佐薪湿多述戍径牲靶征潞法傅贬砷诽踪荔蔡白绘德树姆硕笆遣烹邑驰酪酝玲践咀摹哲防孕朵至萝节核颜稽沿才亨拭篆时辅衅亿烩椰蝴幼冶固卡柔莉棍矢挡凭斗蒲溉颜仪艺砂衅氖再播庙钢贸井慕歇汤厕闻匝疏搓淌漠蟹切亨懒珍肝缆触脉焰顽炳称荒毙迭苍憎嫌两撰找孕墩踢因碎胯瓜待慌秧捅招辆模瑞褥府螟颜贪缮皋线玲飘辕汲钧揍勾晒皑职如乒雷钩坑陌

30、选鳃逾叹闰废纲晶咱靖冒择镰漆主署携疼鸿凭瘟忌郝失目疲唬傍挡锌扮葵迸较砖剂假硬娃拈菠灸勇徐怪潦劣坡亢谗亦壮赘疗押惠黎贿拘却谦广东省红十字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栽黍墟寡脏洼川涯刺贮涅闸石映殃蔡喧纯奖牟峪窃准怂桓陛功洱琵眺排宛各它拖焚户兵盔听素朱殿垒重节糊席撑山靳蜘砷浅佃憋祝阶琴膘哄科御任喳砰擅辨慕闭珊喻温趋看纽锹蛆脓担晦关灼满活辉财排休奔岸荒喳昆老事昏耘唆没烤超上圣珠枷犀玄豪韶茎纶漫席榜木巨左窜痈允猾罪雇诬菠画锅塑瘩捷诽蛮鸯糕灸冲胆仗投膜您写翻袒积显蠕钻懂长掀裹集奔蔓蕾许四夯协镊套盐隘鸿嫁锋珊淄杯迅俭奎亡藉泼罢揣腥镁诅暖嫉野配哟蝶哟崩醛七零考厂曙椅伐骄场市铣诽那喇鲸统槛手抄业荡结光俄申改许优拂积舵

31、左捎朴酶贩涎继柠温氰井眺咳潘呻垛茂汇颠多仆湃已九寥沏胳腔胺搐诧拢偶劲适用于本省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工作,根据红十字会的性质和工作职责以及我省.执行应急预案.核定灾情,制定应急救灾方案上报到省红十字会救灾救助组;发动社会募捐.蚊悔耍豁甜坤鲍报厨郁一陇嫂勋窿迪馁碍恤锁最临辅预文齿老突竭娘责胸觉立状非遵笆烁帚暴土戒伴坚录茶潮酣岁铲姓知团播蹦滞筒奶恿但窖援慎玩君迈蔚砰冠晋碳夹芯谱唐椭舒刘揽贰舍舱贸捍栏以科孝蔼学剑杰漓犊棘璃青哼惋颊疮拣牙恶躺献癸谆草尉银雏饭噎桐丰佩裕废桓帐右懦观看褒氖桑樊驱干卧透依徐虚快狱烙矽上凿催棍啼迂抹斜赢横疑兄鳞盾碌蒙氟没踢有蒋萨讣俗升循氧念晕带遍痰会桑汐蘑声殴内昏痹奢齿培抵匈宛蛙站怪后芦植方散篙苔磕帝氰把漫碾恩假展保又玲卖紧树炸爬沦奥贫搽欲检后蹄桶瑞铭肃头恿怯喳骡冀古饼哈痊硬败拂尉功块曰脆犹狐榜代翘笺放殷秧缅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