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中国礼仪文明

上传人:花****园 文档编号:116385836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如何认识中国礼仪文明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认识中国礼仪文明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如何认识中国礼仪文明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如何认识中国礼仪文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认识中国礼仪文明(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怎样认识中国礼仪文明1,人类之初,即生礼。人类交往的原初规则只有一个:双向对等。这是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则。人类是需要交流声音、交往动作、交换物品的高等级动物,高等级生命。人类在没有语言的时代,难道就不能交流交往?非也。人与人以动作交流交往,谓之“肢体语言”,且遵循同一规则。两人相遇,以肢体示言示意。此出此动作,彼出彼动作,若两不相同相当,即生疑戒。继续不同,即生打斗。双方动作必有来有往,相同对等,方可相安无事,和平友好。这个规则叫“双向对等”。看动物界之交往,也是如此。不双向对等,开始战争,强胜弱败。对等,开始友好,和平相安。人类,首先是万类之中一生物,也遵循此规则交往。这是万类相安的“自然规则

2、”。交往时用肢体说话,说出表示友好相安的话,展示双向对等的原则,这些肢体动作大家都看得懂,都承认,都遵循,这就是人类原初的“礼”。礼,扎根在遥远的远古,扎根在人类之初。那时人类没有语言,就用肢体动作示礼;后来人类有了语言,就用肢体动作和话语声音示礼;再后来人类有了文字,就用肢体动作、话语声音、文字语言示礼:共同传递永恒的交往价值和相处规则。中国文明是源自远古、层层叠加的原生文明,一直没有完全中断,把类之初的价值密码、行为规则,用礼仪动作一以贯之地传递了下来,作为文明之树的“本”,以为后生文明之照准;作为文明之车的“轴”,以为后来文明之轴心;作为文明之道的“中”,以为后发文明的道。后生者必由本循

3、轴沿中,方可强壮生长,免于倾覆灭亡。人类有两样东西不可丢,一是站起来,两肢而行,从此成了人。一是用肢体行礼仪,表示友好对等,开始合群和进入文明。前者丢则重为兽,后者丢则难为同类矣。这些礼仪动作何其珍贵,是人类最初的语言,是人类和平相安的通用话语,是人类远祖传给后人的话,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价值和永恒规则,是人类社会以后也要遵循的道。漫漫人类历程,多少文明形态湮灭了,人类之初的通行肢体语言,也随之而湮灭。中华有幸,礼仪动作的珍果,仅存于今,属于全人类,属于后代子子孙孙,今日之吾国吾民,可以随便抛弃打倒消灭吗?礼,有来有往,有问有答。礼,有呼有应,有施有报。礼,施报双向,平等对

4、等。礼记:“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记:“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2,人必合群才能生存。人类合群,需要分工和秩序。礼仪加进了“有序有位”的合群规则,由一个规则发展为两个规则。两个不同的规则能相生相制。“双向对等”与“有序有位”,构成礼不可分割的“两仪”,和谐相生,和谐相制,共处于人群。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人类象动物一样,须交流交往,故循“双向对等”之规则。人类高于动物,能合群分工协作,故循“有序有位”之规则。既双向对等,又有序有位,两相生育,两相制约,两相适宜,两相和谐,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单个的人,何其弱也,不合群,万难生存。人,跑不过马,走不过牛,游不过鱼,站不过鹤,上树不如

5、猴子,用爪用牙不如虎狼,长毛御寒不如熊罴,藏伏不如虫子,甚至吼叫比不过雄鸡,生养繁育连兔子也比不过。单个的人是自然界中的最弱者,类之初即需合群。不合群,何以生存?合群,规则于是产生,加进。有别、有序、有位,如此方可合群、分工、协作。有序有位的合群规则和双向对等的自然规则,在人类群处之初,就共生在人的肢体语言中,偕合为礼,发展为文明。礼,因为双向对等而使人与人之间公平公正,自由平等;因为加进了有序有位而使群体分工适宜,家国繁荣发展。礼,偕两而成。礼,是文明规则。采集、渔猎向农耕发展,群体越来越大。群体内外都需要有序有位。黄帝、尧、舜、禹、汤制定礼,一方面保持双向对等的规则,一方面生序生位,使人们

6、更好地合群交往。这时的礼,不仅有日常行为规范,个人职分名责,还有邦国的制度建设,机构设置,大规模的祭祀和礼乐活动。东方礼文明大发祥。五帝三代时,家庭,氏族,部落,邦国,天下,莫不重“亲亲”。到了周代,礼又增加了“尊尊”的内容,以位邦国,以序天下。周公制定周礼,治国以礼乐为先,以刑法辅后,礼文明发展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尚书“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礼记:“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3,春秋时期礼坏乐崩,孔子整理传播周礼,为中国礼仪文明保留了根。春秋时期,周代礼仪文明盛极而衰,各国互相侵夺。人伦失常,邦国失界,天下失序,争战纷起,礼制崩坏。孔门师弟子

7、在各国周游,一是考察各国的典籍、制度、民风,收集和研究夏商周三代之礼。一是呼吁各国复礼,停止争战,继续实行联邦共中的王道之制。一是招收各国优秀人才,兴学施教。孔子晚年,编著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为中国礼仪文明的保存和发展,留住了根。他的学生传授和发扬他的学说,使儒家学派在战国时代成为显学。儒学显扬于天下,被社会普遍遵循。儒学后来成为大一统中国的国学。那是皇帝、官和民的共同选择。皇按皇用,官按官用,民按民用,国按国用,家按家用。譬如土地,各取其需。譬如粮食,各得其食。岂如批判家所言,专为统治阶级服务?后来衰老,灭亡,乃生命之常规。儒学岂无生命?没有孔子留下来文化,就没有后来两千多年发展的

8、中国文明。今日中国,就没有如此悠久的文化历史,从而在原生文明的根基上获得重生。今日天下,就不可能找到共和共处、礼让发展的文明资源,建设人类大家庭。前人说:“天不生夫子,万古长如夜。”古人说:“六经皆礼。”4,从秦到清,君主礼文明以“有序有位”为显,以“双向对等”为隐。两相宜则太平盛世,两失一则天下大乱,改朝换代。中国君主礼文明走向壮大、鼎盛,又逐渐走向极端、衰亡。秦朝后,中国进入了君主集权的大一统农业社会。社会人心使然,这是进步。礼成为家国相安的法宝,君主执大柄,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君主特色”。适宜的有序有位,保证了社会的分工和合作,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汉唐盛世,已经成为灿烂辉煌的文化纪念碑,

9、永远矗立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廊,永远矗立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廊。君主制末期,重在分等别级的礼制,由量变走向质变。统治阶级和人民的关系,渐渐没有了双向对等原则,有序有位一极独大,变成了压迫人奴役人,礼彻底坏了,双向变成单行。西方文明唤起和激活了礼的“双向对等”规则,人民就推翻了君主专制社会。君主制,是礼仪文明的第二次成长时期。礼仪文明在农业时代,以君主制的形式,第二次成长、壮大、鼎盛、衰老。任何文明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强大、衰老、灭亡的生命过程。中国农业时代的君主制礼文明也是这样。易:泰极而否来。5,百年以来,中国人对极端、衰亡的礼仪文明进行大清理。清政府把礼仪文明走向了荒谬,

10、君臣官民成了主子和奴才、压迫和被奴役的关系。父子长幼男女莫不依样建制。这时的礼,被“五四”青年称为“吃人”。打倒旧礼教,抛弃旧礼仪,清理地基,为在平等对等的基础上再建中国礼仪文明,做好先期工作。期间,中国人民进行了惊天动地的探索和试验,去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说明礼的原初规则,根植在社会人心。这个深规则,是中华民族重生发展的伟大动力。这是认真的探索,这是伟大的实践!旧的礼仪文明被消灭了,新的社会规则在产生和建立。中国面对了更大的世界。西方文明尚争尚竞,崇法重制,正等待着重生的东方礼仪文明,与之相和,与之相偕,与之相生,两仪发展。易:否极而泰来。6,礼仪文明进入重生和发展时期。新一代礼仪文明是

11、“民主礼文明”。礼是双向道,双位道,以“双向对等”为显,以“有序有位”为隐,双向对等和有序有位和谐统一。社会有中,两发展为三。历经探索,中国人找到了礼的原初根基,回到了礼仪文明的原初规则,用“礼”的形式重建文明大厦。礼仪文明为全人类共享。这是礼仪文明的第三次成长。经历了斗争,人心回归于建设。灭尽祖先,人心思念文化。猛建物质家园,蓦然抬头,精神家园已荡然无存。人心开始寻找文化,开始仰视先人。原来,先人曾经那样伟大,文化曾经那样辉煌。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如今吾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都不缺,唯文化阙如,赶快寻找赶快建设吧。向历史文化寻根,寻到宋明还不行,寻到汉唐还不行,寻到先秦诸子还不够,寻到

12、儒家经典还不够。要一直找到中国礼仪文明的根基,本根,然后返回来,一以贯之。贯通当今政治还不够,还要贯通人民。贯通中国还不够,还要贯通世界。贯通今天还不够,还要贯通未来。礼的双向对等原则,礼的有序有位原则,礼的君显民隐时代,礼的民显君隐时代,一齐作为文明遗存,成了新文明的基础和资源,缺一不可。唯双向对等贯通之,唯双向对等校正之。礼是双向道,开始人类能一能两能三的时代。礼记:“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礼记:“颂诗三百,不足以一献。”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易:“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总结礼是动作言语-日常言语动作双向对等,产生平等公平的价值规则、行为规则、交换规则。礼是人伦-家庭人伦、社会人伦关系生名生职生分,规范人们的名分职责。礼是制度建制-依照“两”的原则,构建国家、群体制度。机构设置,人员定位,分工管理,相互促生,相互制约。礼是祭祀-祭礼是教化之本,产生人们的大信,产生人们的形上世界。礼记:“祭者,教之本也已。”礼是人类通行的行为规则和价值规则。礼展示的初始规则,是人类文明的永恒规则,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服务,为纠正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服务。人们只要在言语行为中有礼,这个规则就在社会里扎下了根,时刻存在于社会中。只此还不够,礼还要发挥生序生位的功用。两相得宜,互相促进,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