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在管理中的应用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116280402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创新思维在管理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思维在管理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新思维在管理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创新思维在管理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思维在管理中的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创新思维在管理中的应用创新思维是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打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索问题,提出别出心裁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思维成果。其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究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相识到理性思索的飞跃。在管理中,经常遇到阻碍管理效率进步的瓶颈问题,常规的思路和方法一时难以解决,就需要充分运用管理人员的创新思维实力,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逐步解决问题。一、施行背景我所在的企业是拥有3000多员工的化工化纤结合企业,建立于上世纪70年头,1978年全线投产,现聚乙烯醇消费装置为世界最大产能装置,同时拥有甲

2、醇、合成氨、醋酸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乳液、化学合成纤维(维纶)等多台套设备,并具备蒸汽、电能、自来水等自给自足的实力。企业各消费装置和帮助消费装置中既有技术密集型的集中自动限制方式也有劳动密集型的手工操作,员工工作班制有标准8小时工作制、12小时值班制、16小时值班制、二班制(白班和中班)、三班制(白班、中班、夜班)等多种形式,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2015年初,我参与了本企业电子考勤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施行工作,与工程施行人员共同解决了电子考勤系统中的管理难题,完毕了本企业三十多年纸质考勤的历史。施行电子考勤以前的三十多年,企业员工考勤始终运用统一格式的纸质考勤表,一个完好考勤周期的考勤工

3、作流程为:从每个考勤周期第一天开始,由各班组(科室)考勤员依据本班组(科室)员工当日出勤状况依据考勤规则在考勤表中逐日进展手工记载,并于每月考勤完毕后依据出勤和缺勤类别分别计算每个员工的各种出勤和缺勤数量并对所在班组(科室)全部人员的出勤状况进展统计汇总,在各班组(科室)考勤统计汇总完成后,将纸质考勤及汇总结果报送至本单位劳资员,由二级单位劳资员对本单位全部人员的出勤及缺勤状况进展统计、汇总,并依据最终的考勤汇总状况计发本单位每个职工的工资。在进展电子考勤系统规划时,经过深化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总结出纸质考勤的缺点如下:1.纸质考勤表中出勤含义表达不清,不能表达员工实际工作班制状况。纸质考勤表中

4、每人每日出勤记载栏分为上、下2栏,这种考勤表述形式对于不同工作班制所代表的意义不同:对于正常8小时长白班工作制,代表的是当天上午和下午的出勤状况;对于倒班制,既可以分别表示白班的前、后4个小时,也可以分别表示中班或夜班的前、后4个小时;对于12小时值班则分别表示前、后6个小时;而对于16小时值班制则分别表示前、后8小时,无法形成统一的意思表述。此外,员工加班(如工作时间以外临时加班等)及零星假别(如2小时事假等)在纸质考勤表中无法干脆表达。当企业与员工因出勤问题引发劳动争议时,不利于作为根底依据材料对外供给。2.纸质考勤灵敏性缺乏,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员工上班状况。纸质考勤表以员工实际所在管理层级

5、的隶属关系为依据确定员工考勤范围,即班组以全部班员为准进展考勤,车间以全部班组为准进展统计、汇总,这样虽可以确保员工考勤人数不遗漏,但因企业消费组织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同一班组员工在不同位置工作,或企业内部临时借用员工到其他岗位工作,或因企业工程建立、工艺技术攻关等需要临时抽调人员集中工作时,考勤人员无法对被考勤者的实际出勤状况进展监视,往往形成虚假考勤。3.纸质考勤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不利于进步管理效率。首先,为标准管理,纸质考勤表必需固定的放置于指定位置,而考勤人员都是兼职人员,每天无论到什么位置做什么工作,都必需在下班前将当日员工出勤状况记载到纸质考勤表中。其次,考勤人员每月都要在新的考勤表

6、中将所在单位全部员工的姓名抄写一遍,除每日考勤外,在每个考勤周期完毕还要对考勤表中每个的员工全月出勤、缺勤状况进展手工统计,各单位的劳资人员又要在各个考勤人员汇总的根底上将每个职工的考勤状况手工录入到工资计算系统中。经统计,企业每月用于日常考勤及考勤汇总、录入的工时数为950小时左右,因全过程均为手工操作,数据传递较慢,且因考勤状况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必需细致细致的做好每项工作,故该项工作无法深化进步工作效率。4.纸质考勤结果易出现失误,不利于严细管理。因全过程均为手工操作,考勤人员日常考勤、统计汇总以及劳资人员录入数据等环节均易出现错、漏情形,造成每月工资计发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误,相关管

7、理人员疲于应付各类错误状况,致使正常管理工作受到影响。二、创新过程及结果在工程施行之初,企业对现有软件市场上的考勤管理软件进展了调研,觉察现有软件功能严峻缺乏,就连集团公司内的其他已经实行电子考勤的单位的考勤系统也相对简洁,无法满足相对困难的企业需求,只能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自行开发。在电子考勤系统开发过程中,工程施行人员针对总结出的纸质考勤的缺点,创新性地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法:1.将考勤日划分为1列3行,分别代表从当日0:00时至24:00时的三个8小时,并在三个阶段内以数字“4”、“8”分别代表4小时、8小时,取代了纸质考勤中的“”(代说明班)、“V”(代表中班)、“倒A”(代表夜班)等考勤符

8、号,将当日出勤小时数值相加即可明确说明员工上班的时间长度,如:当日第一行数字为“8”, 即表示员工上班时间为夜间0:00时至早8:00时(夜班),当日第二行为“8”, 即表示员工上班时间为早8:00时至下午16:00时(白班),当日第三行为“8”, 即表示员工上班时间为下午16:00时至夜间24:00时(中班),12小时值班和16小时值班也可依据事实上班时间分别用4小时和8小时相加获得。对于员工额外加班和零星假等,单独在电子考勤系统中设置了额外加班和零星假按钮,以便员工出现类似情形时予以记载。3段考勤的做法打破了以往企业2段考勤的固有思维形式,将员工出勤状况直观的表达出来,使考勤结果更能表达员

9、工的真实出勤状况。2.创立考勤点,考勤点不是实际机构,也不表达管理上的隶属关系,仅对本考勤点内的员工考勤负责,同一工作地点的员工不管其隶属于哪个部门,均在同一考勤点进展考勤,考勤点遍布企业的每个集中工作地点,每个集中工作地点都可以登录电子考勤系统。考勤点的设立打破了管理层级和考勤地点的界限,既做到了员工考勤不遗漏,也进步了考勤的针对性和灵敏性,使得考勤工作得以顺当开展,进一步进步了考勤结果的真实性和刚好性。3.考勤结果按日自动汇总,并将电子考勤系统的统计数据与工资计发软件实现底层数据干脆交换。考勤结果实现了既可以按考勤点抽取,也可以按管理层级分别提取。除当日考勤以外,现代化的数据集成方法将工作

10、交由计算机来自动完成,完全避开了考勤汇总和数据结果传递过程中的人为失误,进步了考勤结果的准确性。施行电子考勤系统后,企业每月用于考勤的总工时数缩短为67小时左右,将考勤人员和劳资人员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进步了管理和工作效率。4.在考勤管理界面上,设计出有别于考勤操作的展示页面,将考勤业务页面与展示页面完全分开,非考勤人员可以用自己的工号干脆登录电子考勤系统的展示页面,随时查询自己及所在考勤点其他员工的历史考勤状况。展示页面避开了非考勤人员有意修改考勤的可能,既可以实时为员工供给详实的考勤记载状况,也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监视作用,促进考勤人员细致完成任务。经过反复探讨、修改和调试,企

11、业电子考勤系统在3个月内完成,再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企业和软件开发方一样认为该系统完全满足了企业的考勤需求,可以正式施行,直至目前该系统运行良好。三、创新要素分析本案事例表达了创新思维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创新过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创新思维就是要跳出以往的固有思维形式,打破思维定式和思维惯性,通过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换位思索等方法,全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同时,创新思维并不是好高骛远,不能脱离实际,在现有技术实力可以解决的范围内进展创新,以求真务实的看法进展创新。2.创新者要勇于直面困难,在创新过程中不惧挫折,保持迎难而上的信念和决心,勇于在失败中不断尝试新的方式、方法,本案中考勤点概念就是在屡次的方案试行都失败的状况下提出的,是在其他考勤管理系统中都不曾出现的独有全新概念,经过开发人员的反复论证、试验最终获得了成功。3.创新实力来源于丰富的学问构造和理论阅历,在本案中,假设没有丰富的计算机学问、软件编程学问、数据接口设计学问和对企业考勤工作实际状况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实在把握,不行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创新任务。4.创新过程离不开沟通和合作,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创新理论中加强各类人员的沟通和合作,充分发挥团队优势、群体优势,使创新思维和创立力在合作中升华是本案得以成功的不行或缺的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