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实验探究题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16166989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题一实验探究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一实验探究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一实验探究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一实验探究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实验探究题(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一 实验探究题【备考点睛】中考重点化学实验既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和灵魂,又是理解知识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化学实验探究题已成为近几年来中考必考的题型。这类试题以真实的实验事实作为探究的基础,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猜测或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案进行验证,最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能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设计独特新颖,突出探究性、开放性,对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中考题型在中考中实验探究题常以填空和简答题等形式出现,一般分为:已经设计好实验方案或基本框架,按要求进行实验探究;对一些实验探究问题要求能对其进行评判、修正;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对实验探究

2、的结果进行反思总结等几类。考试趋势通过对各省市中考化学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的中考中,实验探究试题在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中所占分量越来越重,一般占总分值的20%左右,已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实验探究试题的命制主要是根据已有的研究和实践,选择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设置情境,通过明确问题、设计实验、观察解释等环节设计问题,考查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运用知识的水平和各种探究能力。2011年中考具体趋势:选择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设置情境,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实验结论进行描述和解释,以及对实验结论进行反思和总结等能力。实验探究

3、性试题的一般解法为:理解提出的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收集信息、分析讨论、推理判断)反思与评价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解答实验探究性试题注意事项:1、细心审题是关键;2、认真分析是核心; 3、正确表达是保障。 【经典例题】例1、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

4、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猜想:该气体是CO2 猜想:该气体是_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I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_(填“成立”或“不成立”);II装置B中的现象是_,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_,处理的方法是_。拓展延伸(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

5、A氨水 B食醋 C肥皂水 D苏打水(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_(只写一种)。【分析】本题是一道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探究性中考题,命题设计新颖、独特,题材鲜活,情景真实。试题联系生活实际,从同学们的生活中切入,选择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被蚊虫叮咬的经历作为探究试题的情景,探究蚁酸的性质。该题实际上是源于课本以教材中已学的酸的性质和CO、CO2的性质为知识背景,同时还渗透了类比和迁移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进行信息获取、整理、加工的能力,而且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完成的呈现给学生,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

6、参考答案】实验探究一(1)红; (2)氢气(或H2);实验探究二(1)氢、氧(或H、O,只填一种不得分); (2)CO(或一氧化碳);拓展延伸I不成立 ; II黑色粉末变成红色;CO+ CuO Cu + CO2 ; 讨论交流缺少尾气处理装置;点燃尾气(或收集尾气或其它合理答案);拓展延伸(1)B ; (2)Na2CO3(或其它可溶性碳酸盐、酸式碳酸盐等)。例2、小强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小强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桌子中,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

7、进行探究。(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 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 ;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小强同学与小新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小强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小新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方 案现 象 和 结 论【分析】本题是一道较

8、为典型的探究性中考题,它的命题紧扣课标和各版本的教材,同时又对学生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通过分析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成块状固体的原因进行猜想和探究。事实上本题考查的仍然是知识的应用,考查的是相关物质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而氢氧化钙是碱,水溶液显碱性,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生成的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参考答案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钙(CaCO3);

9、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放热;取适量块状固体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取适量块状固体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立即用温度计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少量水,立即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同时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水的水槽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放出。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少量水,立即在试管口套上一只瘪气球,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只要写出其中的正确答案或其他合理答案即可)(3)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方 案现象和结论步骤:将所得固体C加入到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再向其中滴入两滴酚酞

10、试液;步骤:再向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溶液变红,则白色固体C中含有Ca(OH)2若溶液不变红,则白色固体C中不含有Ca(OH)2若有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C中含有CaCO3若无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C中不含有CaCO3(其他合理方案,也对)例3、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 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 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像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 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 (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

11、(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3)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实验装置实验现象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量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 、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铜变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 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 (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 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1)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 【分析】本题以一个研

12、究课题为背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实验探究等步骤,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要求结合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反思和应用。通过对实验装置的分析,铜生锈是铜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铁生锈的有关知识和题中信息,综合判断知,铁、铜、苹果的“生锈”都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有关。知道锈蚀的原因后,不难找出应用的方法。【参考答案】:收集证据(1)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3)氧气(或O2)、二氧化碳(或CO2)。得出结论 氧气。 反思与应用(1)保持金属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或表面镀上保护膜等)(2)将食品进行真空包装等。【应用训练】1、(2010

13、广西贵港)某化学小组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同学们对其漂白作用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查阅资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2和Ca(OH)2,其有效成分是Ca(ClO)2。Ca(ClO)2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H2O+CO2=CaCO3+2HClO,HClO能使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褪色。HClO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和O2。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把少量漂白粉样品加入水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_。_。漂白粉的漂白作用已失效。继续探究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很感兴趣,并作进一步探究。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进行猜想

14、,猜想一:CaCl2和CaCO3;猜想二:CaCl2和Ca(OH)2;猜想三:CaCl2和CaCO3和Ca(OH)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把样品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_。有气泡产生猜想一成立。步骤二:_。2、(2010桂林市)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

15、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不同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

16、,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 。3、(2010娄底市)小林在凉拌紫卷心菜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卷心菜变红了,激发了他的探究欲望,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提出问题 紫卷心菜等植物的汁液能作酸碱指示剂吗?实验探究 取紫卷心菜、牵牛花的花瓣、胡萝卜,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分别加入到蒸馏水、稀酸溶液和稀碱溶液中,有关颜色变化情况如下:汁液在不同液体中的颜色变化蒸馏水稀酸溶液稀碱溶液紫卷心菜蓝紫色红色绿色牵牛花紫色红色蓝色胡萝卜橙色橙色橙色得出结论 、 的汁液能做酸碱指示剂, 的汁液不能做酸碱指示剂。拓展应用 小林用上述的牵

17、牛花汁液来测定某雨水样品的酸碱性,发现牵牛花汁液呈红色。则该雨水呈 性(选填“酸”或“碱”或“中”)。反思与评价 小林发现,上述汁液无法测出溶液的酸碱度,请你告诉他,在实验室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4、(2010北京市)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查阅资料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u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18、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记录序号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A中产生大量气泡E中出现浑浊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G中产生黑色沉淀反应产物一定有_和_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反应产物还有_实验反思实验记录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_。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

19、体于试管中,_。5、(2010兰州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两个未贴标签的试剂瓶中分别存放银白色金属片。到底它们是哪两种金属?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对这两种金属X和Y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1)进行实验,获得结论。完成好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后续有关问题。实 验 步 骤实 验 现 象结 论分别把这两种金属放入 溶液中,观察。金属Y表面无明显变化;金属X的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金属X的试管口,气体燃烧。金属活动性顺序: (2)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X、Y可能是锌银中的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Y就是 。(3)小明同学提出,还可以用

20、其它方法证明X、Y的活动性。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2010江苏南通)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相关信息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 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21、猜想:固体成分是Na2CO3, CO2参加反应。猜想:固体成分是NaOH, H2O参加反应。猜想:固体成分是 ,CO2和H2O均参加反应。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验证: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2CO3。验证: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验证: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溶液,

22、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是正确的。实验反思由验证的结果可知,验证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 的存在。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烧的要素考虑,你认为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 的用量。7、(2010山东烟台)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人体缺乏V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Vc。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探究如下: 探究一:测定饮料中Vc的含量。 查阅资料Vc能和高锰酸钾反应,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设计方案分别向盛有lmL等浓度高锰酸钾稀溶液的四只试管中逐滴滴加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和0.04的Vc溶液,边

23、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数据果味饮料苹果汁梨汁0.04%的Vc溶液滴加得滴数4010205 实验结论分析数据可知,Vc含量最高的是 ,含量为 (各液体密度上的差别和每一滴的体积差别忽略不计)。 探究二: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含量是否有影响。设计方案请你用新鲜的黄瓜、放置一周的黄瓜、高锰酸钾稀溶液和必要的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 实验结论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 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Vc的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 A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

24、滴管滴加8、(2010山东省潍坊市)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都离不开实验装置。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装置A可用于以高锰酸钾为试剂制取氧气,制取时需要在管口放一团棉花,它的作用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可用于收集氢气的装置是 (填写序号字母)。 (3)科学探究 查阅资料 小玲同学查阅资料发现:过氧化钙(CaO2)能分别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猜 想 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过氧化钙在空气中久置生成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钙或氢氧化钙或二者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实验一选用上述实验装置B进行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实验,收集一试管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取反应后的溶

25、液置于试管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 (填写一种试剂的名称)试液,发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猜想是正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二为探究猜想是否正确,小玲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完成表格中的空白内容: 实验步骤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9、(2010南京市)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到的CO和H2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2)某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

26、成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I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根据(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CO和H2的质量比为 。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设计实验步骤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通入一段时间合成气。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使其充分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E的质量。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E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 (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实验现象和数据:装置D的质量装置E的质

27、量反应前292.4g198.2g反应后296.0g201.5g装置C中出现 色物质。称量数据如右表所示。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甲同学根据装置C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CO和H2还原了CuO。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丙同学提出,实验步骤中通入的气体会带走装置E中的部分水蒸气,使实验产生误差。你认为该误差对乙同学的推测结果是否有影响? (选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对于CH4是否真的能够还原氧化铜提出了质疑并进行探究。查阅资料:甲烷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

28、,生成CO2和H2O;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实验设计:该小组同学拟用纯净的甲烷气体和如下装置进行实验。上图装置F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 。上图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填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实验反思除了可能是CH4也还原了CuO外,出现上表数据关系还可能是因为 (写出一个原因,并说明理由)。 10、(2010山东临沂)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小刚和小强同学到实验室去做探究实验时,他们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他们认为此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了,接着他们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如何?查阅资料:(1)20部分物

29、质的溶解性表OH-NO3-Cl-SO42-CO32-Na+溶溶溶溶溶Ca2+微溶溶微不(2)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猜想与假设:小刚猜想: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生成了碳酸钠。小强猜想: 。实验探究:小刚和小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证明了他们各自的猜想。探究过程如下: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步骤一取样品,加水配制成溶液,并向其中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有 生成氢氧化钠已变质。写出加入氯化钙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二取上述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为 色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得出结论:小刚的猜想正确。表达与交流(1)用化学方程式表

30、示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 (2)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盐酸需要密封能够保存的原因 。 参考答案及解析1、【参考答案】: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滴入适量品红溶液溶液红色不褪去继续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溶液不变色)(其他合理答案亦可)【解析】本题解答首先要抓住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即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H2O+CO2=CaCO3+2HClO,HClO能使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褪色,完成第一步解答;然后根据碳酸盐和碱的有关性质,完成第二步问题的解答。2、【参

31、考答案】实验探究与结论(1)滤纸条变红(只答“变色”不给分); 分子在不断运动 或 浓氨水(氨 或 NH3 或 NH3H2O)易挥发; 浓氨水(NH3H2O)显碱性或浓氨水(NH3H2O)是碱性物质或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碱或浓氨水(NH3H2O)易分解(合理答案均给分) (2)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 (只要答到“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就可给分)(3)现象明显、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实验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 (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均给分) 思维拓展(1)试纸由紫色变红色(答出“变红”即可,只答“变色”不给分);下面的试纸先变红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快慢不同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深浅不同(若答“下面

32、试纸变红,上面试纸不变红”不给分,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或酸性物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或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合理答案均给分。顺序错误不给分)(2)在外管(或大试管)内加入澄清石灰水、 将燃烧的木条放在支管口(以上两空不规定顺序,合理答案均给分)【解析】本题要首先分析实验装置改进后在实验中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物质(氨气、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作做答,并根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需要对实验装置进一步进行改进。3、【参考答案】 得出结论 紫卷心菜(或牵牛花)、 牵牛花(或紫卷心菜)、 胡萝卜; 拓展应用 酸 ; 反思与评价 pH试纸(pH计)。

33、【解析】本题的解答要分析表格中的各种现象,在酸碱不同的环境中呈现不同现象既可做酸碱指示剂。4、【参考答案】CO2+Ca(OH)2=CaCO3+H2O ; C 、 CO ; Na2CO3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的干扰 ; 水 ; 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使沉淀完全,静置后向上清液中滴加酚酞视试液,若溶液变红,则产物中有Na2O;若溶液不变色,则产物中没有Na2O。【解析】通过分析出现的实验现象结合题目所提供的有关信息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解答。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固体,从反应前后各物质元素守恒角度可断定黑色固体为碳。由G中产生黑色沉淀的实验现象,和题目中所给信

34、息“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可以断定产物一定有一氧化碳;实验反思“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难度较大,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使沉淀完全,静置后向上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目的在于排除Na2CO3 对实验的影响。5、【参考答案】(1)稀盐酸(凡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X Y(2)Y是银(3)(凡合理答案均可得分)【解析】本题考查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了有关反应规律很容易做答。6、【参考答案】分析讨论 放热; 猜想: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验证:错误, 可能有碳酸钠存在;验证:CaCl2 、 CaCl2+Na2CO3=CaCO3+2NaCl 、 酚酞 实

35、验反思NaOH拓展延伸水 【解析】本题呈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涉及到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总结结论、反思与评价等科学探究的要素;同时也考查了对Na2CO3和NaOH的化学性质掌握情况。7、【参考答案】(探究一)苹果汁 0.02(或20mg100mL) (探究二)设计方案将新鲜黄瓜和放置一周的黄瓜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分别挤入两个烧杯中,向取有等量高锰酸钾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两种黄瓜汁,边滴边振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刚好褪色,记录滴数。(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实验结论(刚好褪色时)两种黄瓜的汁液所用的滴数不同。(与方案对应合理即可)实验反思C【解析】本题难点在于实验方案的设计。要做到唯一

36、变量,同时语言要准确。8、【参考答案】(1)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2KMnO4 K2MnO4 + MnO2 + O2(2)D E(错选或多选不得分)(3)酚酞 2CaO2+2H2O=2Ca(OH)2 +O2CaCO3+2HCl=CaCl2+CO2+H2O(2分)【解析】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的方法;还考查学生的设计简单实验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9、【参考答案】(1)CH4+H2O=CO+3H2(2)I14:3完善实验设计 进行实验 红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如果只有CO和H。还原足量CuO,合成气中CO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3。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如果只有CH4

37、还原足量CuO,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索的质量比为3:1现测得CO2的质量:201.5g198.2g=33g H20的质量:896.0g一292.4g=36g 生成物中碳元索与氢元索的质量比:(3.3g12/44):(3.6g2/36)=9:4 9:4介于2:1和3:1之间 由此可推测出,除了CO和H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来反应的CH4,且CH4也还原了CuO。(合理过程均给分) 否。因为带走水蒸气会使测得的CO2质量偏低而实际测得的生成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已经大于2 :1,所以对推测结果无影响。(合理叙述均给分) 拓展探究澄清石灰水 HGFI 实验反思因为根据测得数据计算,生成物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太置2:1,所以可能是合成气中参与反应的CO与H2的分子个数比大于1:3(或H2未完全参加反应、 生成的水未被完全吸收等) (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得结论,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10、【参考答案】氢氧化钠完全变质生成了碳酸钙 白色沉淀 CaCl2 +Na2CO3= CaCO3 +2NaCl 红色2NaOH + CO2 = Na2CO3 + H2O 浓盐酸易挥发【解析】本题考查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对实验结论的应用。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