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物探实习报告 (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16109436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综合物探实习报告 (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综合物探实习报告 (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综合物探实习报告 (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综合物探实习报告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物探实习报告 (2)(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综合物探实习报告提交人:XXX编写人:XXX学号:XXXXX编写单位:XXXXX提交日期:XXXX目 录第一章绪言3第一节实习时间3第二节实习地点3第三节实习目的3第二章磁法勘探(质子磁力仪)3第一节原理3第二节数据的采集与处理4第三节总结体会6第三章地质雷达6第一节原理.6第二节数据的采集与处理6第三节总结体会7第四章电法勘探(高密度电法)7第一节原理8第二节数据的采集与处理8第三节总结体会10第五章地震勘探10第一节 原理.10第二节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11第三节 总结体会.11第六章实习总结12第一章 绪言第一节 实习时间 XXXXX第二节 实习地点XXXXXX第三节 实习目的与任务 此

2、次实习为物探综合实习,通过本次实习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时机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掌握客观地观察问题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以便将来能够胜任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和相应的科研工作。 此次实习任务为勘探二教南空地地下地层情况与道路管道情况。学会操作实习所用的各种地球物理仪器,学会野外纪录和填写各种计算表格。掌握精度分配的原则和单项技术指标的要求,确保所得到的数据真实可靠,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应用地球物理勘探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常规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了解实际生产的各个环节、各工种之间的

3、关系,加深对应用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解;了解应用地球物理各方法常规数据流程;了解应用地球物理资料的地质解释的方法步骤。第二章磁法勘探(质子磁力仪)第一节 原理 此次磁法勘探实习工作所采用的仪器是质子磁力仪。自然界的岩石和矿石具有不同磁性,可以产生各不相同的磁场,它使地球磁场在局部地区发生变化,出现地磁异常。利用磁力仪发现和研究这些磁异常,进而可以寻找磁性矿体和研究地质构造。磁法勘探是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它主要用来寻找和勘探有关矿产(如铁矿、铅锌矿、铜矿等)、进行地质填图等。拉莫尔旋进当没有外界磁场作用于含氢液体时,其中质子磁矩无规则的任意指向,不显现宏观磁矩。若垂直于地磁场T的方向,加一强

4、人工磁场Ho,则样品中的质子磁矩,将按Ho方向排列起来,此过程称为极化。然后切断磁场Ho ,则地磁场对质子有pT的力矩作用,试图将质子拉回到地磁场方向,由于质子自旋,因而在力矩作用下,质子磁矩p将绕着地磁场T的方向作旋进运动,叫做拉莫尔旋进。静态极化法在圆柱形有机玻璃容器内,装满富含氢的工作物质,容器置于线圈之中。线圈通以电流,使其内产生极化磁场Ho ,其方向沿线圈轴向,大致垂直于地磁场T。沿着合成磁场(Ho+T)的方向(可以认为Ho 的方向就是合成磁场的方向),在工作物质内产生一宏观磁矩M(M是随时间逐渐增强的,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饱和值)。沿Ho方向建立起磁矩M后,迅速切断外磁场,在切断

5、时间内,使M的方向和大小来不及发生明显的变化,结果质子磁化强度矢量开始绕地磁场T旋进。一般极化线圈同时作为接收线圈, 并线圈调谐在旋进频率f上。 第二节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1.磁测精度的确定与参数设置 根据物探图件要求,能正确刻画某地质体异常形态至少要有俩条非零的等值线,等值线间距不得小于3倍均方误差。因此,通常确定磁精度为m(1/51/6)Bmax低。在考虑上述原则的同时,在不影响完成磁测确定的主要任务下,照顾到将来磁测资料的综合利用可适当提高磁测精度。2.地磁场的日变观测 在高精度磁测时必须设立日变观测站,以便消除地磁场周日变化和短周期等影响,这是提高测磁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日变观测站必须

6、设在正常场内,温差小、无外界磁干扰和地基稳固的地方。观测时要早于出工的第一台仪器,晚于收工的最后一台仪器。日变观测站仪器采用自动记录的方式,记录时间应不大于0.5min。日变站有效作用范围与磁测精度有关,低精度测量时,一般在半径50KM-100KM范围之内,可以认为变化场差异微小;高精度磁测时,最大有效范围一般以半径25KM设一个站为宜3.数据测量本次实习采用总场方式测量,共有俩台质子磁力仪,一台用于日变测量,一台用于移动测量,测线距离为一米,每条测线有11个测点,测点间距为1米,本组共测量8条测线。数据如下:剖面数据等值线图第三节 总结体会本次运用质子磁力仪的磁法勘探主要是在室外进行操作,虽

7、然这次操作地点只是在学校的一角,但是我充分的认识到这份工作的不易。首先使用质子磁力仪的时候要注意很多事情,例如不要佩戴强磁性物质,例如手机、钥匙等物品。其次,还要注意探测地点的外界条件,例如不要在有高压电线的地方进行测量。然后,对于举探头的人员要和操作一起的人员默契配合,减少失误。本次测量的时候由于操作人员携带手机、钥匙等物品,以及地理条件并不是很好的缘故,导致测量的结果并不是很好。 磁法勘探较其他的地球物理方法效率很高,所以更应该减少失误,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第三章 地质雷达第一节 原理地质雷达是以超高频电磁波作为探测场源,由一个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一定中心频率的无载波电磁脉冲波,另一天线接收由

8、地下不同介质界面产生的反射回波,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时间、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如介电常数)及测试目标体的几何形态的差异而产生变化,根据接收的回波旅行时间、幅度和波形等信息,可探测地下目的体的结构和位置信息。第二节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本次使用地质雷达本组测的路线位于主教学楼与实验楼的中间的马路上,首先操作人员准备好考试记录数据,之后让另一位人员拉着地质雷达一直匀速地走。如果中间遇到障碍物,记录人员需先停止采集数据,等越过了障碍物后继续采集,知道终点为止。最后照着同样的步骤返回。以下是采集的数据:第三节 总结体会 本次使用地质雷达测量的时候很简单,只需操作人员注意细心操作

9、仪器,拉仪器的人注意要匀速的前进即可。这次由于只是在校内测量,所以路线比较短,而且中间没有任何障碍物。据老师介绍,实际测量时,由于路程较长,通常会采用汽车拉着仪器进行测量。地质雷达的测量比较简单,但是相对的处理数据非常的复杂,由于本次条件有限,并没有很好的处理数据,这一点比较遗憾。第四章 电法勘探(高密度电法)第一节 原理电阻率法勘探都是要将所测的电流或电压值换算成电阻率值,但是只有当地面为无限的水平面,并且地下充满均匀各向同性的导电介质的条件下才可以得到大地的真电阻率值,在实际工作中,地形往往起伏不定,地下介质也不均匀,各种岩石相互重叠,断层和裂隙纵横交错,或者有矿体充填其中。这时候经过测量

10、所得的电阻率不是目标电阻率,我们称为视电阻率。视电阻率虽然不是岩石的真电阻,但却是地下电性不均匀体和地形起伏的一种综合反映。故可利用其变化规律发现和勘查地下目标,达到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目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际上是多种排列的常规电阻率法与资料自动反演处理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它仍然是以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的一类电法勘察,只不过电极布设一次完成,能有效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测量,如温纳装置,施伦贝射装置,偶极偶极装置等,从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地电结构信息,数据的采集基本实现自动化。高密度电法实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它在二维空间内研究地下稳定电流场的分布,野外测量时,将数十个电极一次性布设完毕,每个电

11、极既是供电电极又是测量电极。通过程控式多路电极转换器选择不同的电极组合方式和不同的极距间隔,从而完成野外数据的快速采集。当电极捧列间距为x时,测量电极距anr依次取nl,2,每个极距依固定的装置形式逐点由左至右移动来完成该投距的数距采集。对某一极距而言,其结果相当于电阻率剖面法,而对同一记录点处不同极距的观测又相当于一个电测深点。(1)垂向直流电测深原理: 直流电测深法是研究指定地点岩层的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一种物探方法。该方法是在地面上以测点为中心,从近到远逐渐增加观测装置距离进行测量,根据视电阻率随极距的变化可划分不同的电性层,了解其垂向分布,计算其埋深及厚度。(2)电测剖面原理: 电测剖面

12、法就是在供电和测量电极保持一定距离,按一定的探测深度,沿着测线方向逐点进行观测,获得电阻率曲线,以此反映一定深度内电性层的变化情况,即电阻率剖面法是研究岩层电阻率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水平方向上物性变化的探测方法。第二节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本次高密度电法的测试地点为学校一角的空地。首先测试开始前需要将电极布置好,之后接上大线,连好仪器上对应的线段。之后就可以开始操作仪器了。先打开电极转换开关,再打开主机开关。调好参数之后既可以开始进行测量了。下面是通过高密度电法采集的数据制作的处理效果图:第三节 总结体会本次的高密度电法测量相对地质雷达来说在采集数据的时候比较麻烦,因为要事先布置电极,由于我们测量的

13、范围相对较小,所以电极也布置的比较快,等到实际运用的时候应该会很花时间的。其次操作仪器记录也要很仔细。而且之后室内处理数据也比较复杂。但是相对传统的电阻法却有着很多的优点,第一:电极布设一次性完成,减少因电极布置而产生的故障和干扰;第二:能有效的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扫描测量,团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地质信息;第三: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不仅采集速度快,而且避免了由于手工操作所出现的错误;第四:与传统的电阻率法相比,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解释方便。勘探能力显著提高。第五章 地震勘探第一节 原理地震勘探是研究地震波的运动学的一门学科,而地震波的运动学是研究地震

14、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它与几何光学相似,也是引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因此也叫几何地震学。 地震波是在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形成弹性波的条件是要有一种能传播弹性振动的介质,并且要在这种弹性介质中激发振动。 在地震勘探中,表层岩性和结构对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岩性和表层结构会激发出不同特性的地震波,同样也影响着接收的耦合谐振问题。 地震仪是获得地震记录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人工激发所引起的反射波或折射波到达地面时,地面产生的微弱振动被检波器接受下来并转换成电信号,经电缆送入放大器放大,再由记录器记录下来。 地震勘探可分为路线普查、面积普查、面积

15、详查和构造细测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地质任务不同,测网密度或测线上炮点的距离也不同。主测线应尽可能垂直于预测构造的走向,测线间距以不漏掉次线构造为原则。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称为观测系统。折射波法常用的是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第二节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本次地震勘探的地点位于学校一角的空地上。首先同高密度电法一样,需要先将探头布置好然后接好大线于各个仪器上的线。之后将感应器缠在测试用的大锤上,在各个地方分别挥锤使用仪器进行测量。以下为测得数据处理后的图像:第三节 总结体会本次的地震勘探在布线上由于有了高密度电法测量时的经验,所以布线的速度明显比较快了。之后的测量也进行的比较顺利。由于实习时间比

16、较紧迫以及条件的限制,室内数据处理比较繁琐,所以老师没有让我们进行处理。通过这次地震勘探我充分地感受到了物探测量的多样性,我认为这次测量会成为很宝贵的经验。第六章 实习总结 三个星期的物理勘探实习,让我们进一步了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并且掌握了实际工作方法,提高了动手实践、独立分析的能力,为将来以便将来从事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和相应的科研工作提供的宝贵的经验。理论与实地的普通物探的勘探实习,让我不仅在实地野外勘探中锻炼了仪器的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与其他同学分工合作的团队意识。 这次实习虽然没有出校门,但是通过这四项物探方法的测量让我受益匪浅,就算方法很普通,在野外也会遇到很多情况,导致测量不易,且室内数据处理也非常的难,虽然这次没有机会仔细处理数据,但是我相信今后通过不断积累,我也能熟练的处理这些数据。 这次的综合物探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虽然操作的时间并不长但仍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实践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