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本科教育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思考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16049594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对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本科教育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本科教育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本科教育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对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本科教育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本科教育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对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本科教育中几个突出问题的考虑内容摘要:随着艺考热的不断升温,高校扩招,因此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一些高校的美术专业本科教育的问题也随之突显,文章就这一系列问题展开阐述,倡导以现实为根底全面提升绘画意识和修养并加强创新才能的培养。关键词: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本科教育能动意识创新近年来,随着艺考热的不断升温,美术考生人数逐年攀升。其中因文化成绩不理想而改学艺术的考生也不在少数,虽然升学率进步了,但导致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这就给就业甚至一些高校的开展带来了一连串的问题。高校美术专业的教学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大纲形式。从大一开始的素描课程到根底色彩设置,再到大二以后分专业教学,

2、均是针对学生的根本才能与技能的掌握而设置的。大学课程设置采取分段教学与学分制。分段教学根本上由不同教师完成授课,不同教师观念与教学思路差异性较大,比方,某些教师注重根本造型规律的研究,并有严格的标准。某些教师那么注重语言形式的探究,要求相对较为灵敏。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在新学期开始加强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尤其在大一开始的根底课教学中,更应把观念意识的培养与专业技法训练结合起来,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方法,因材施教,贯穿始终,使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意识与学习才能。一、学生主观能动意识的培养习惯于应试教育的考生升入大学后,遇到的首要问题是缺乏学习兴趣和

3、主动意识。艺术学习与其他专业不同之处在于,其学习效果并不总是与投入的时间成正比,艺术学习有其特殊性,努力而不见成效,久而久之导致一些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降低,甚至采取消极抵触的情绪。这种现象在高年级较为突出,甚至影响到整体的学习气氛和教学环境。艺术教育特殊性又往往依赖于这种浓重的艺术气氛的营造,缺失了这一关键环节便给艺术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费事。为此,有必要给这一部分学生以特殊的关爱,要循循善诱,使其逐渐明白艺术的规律所在。艺术本身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作画过程实际上就是画家借助外界所提供的视觉信息,运用绘画语言来表达情感的过程。而情感的异化和不真实最终会导致艺术的虚假和扭曲,因此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

4、极性并使其认识到绘画学习的规律,建立起学习的自主意识,并有强烈的表达愿望,成为当下最重要的课题。?庄子田子方?中有这样一段描绘:“宋元君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而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那么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矣。画家只有把心灵从现实的重负下解放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自然万物的体验中去,才能到达对思维和感受的自然流露,到达“解衣般礴的真画境界。可以说,人格的独立和心灵的高度自由是人类情感得以真实表达的首要信条,这就要求学习艺术的人首先要领悟,艺术的冲动源于内心自由的境界和强烈的表达愿望。绘画有高度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个人意识的无

5、限膨胀,其根本目的在于能使艺术得到真诚充分的表达。针对艺术教学的特点,必须进步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使之萌发出源自内心的动力,这就要依赖于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行之有效的策略。一切绘画素材均来自于自然和生活,只要以一颗真诚而谦虚的心去贴近自然和生活,就会在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生活中许多美的瞬间往往都被无视和放弃了,要保存一颗虚静空灵之心,仔细体察自然万物,洞悉和提醒美的规律,把真情实感注入其中,使其转化为可视可见的绘画语言,从而唤醒我们对于诗意与生命感的追求。二、专业技能与全面素养进步要相辅相成美术专业的本科教育在注重专业技能方面训练的同时,还应加强全面素养的进步。专业技能的纯熟运用是发挥艺术家创

6、造才能的必要途径,因此应首先从根本功抓起,打好坚实的根底,充分掌握并纯熟运用本门类语言。学习绘画,必须对其各类技法手段、效果的制作等详细方法了如指掌。当面对自然事物时,能以专业目光从纷杂无章的事物中迅速发现常人所不能感受的艺术美,并能通过特定的艺术语言呈如今人们面前。当然,有了纯熟的绘画技能并不等于就掌握了艺术,它只是为通向艺术成功之路提供了必备的条件。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一个艺术家不仅意味着能把颜料涂到纸上或堆砌到画布上,更重要的是应具有对人生、对自然万物的领悟才能和强大的创造才能。真正艺术品的创造,需要艺术家全面的修养与人格的完善。清代画家王昱在?东庄论画?中云:“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

7、,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慨,否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艺术家文化素质修养与审美观念,直接影响着作品品位与风格。艺术家素养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得到提升,包括对文学、历史、美学、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综合理解。艺术家要理解人们的生存现状,更要理解人们的文化背景。当然这并不只是知识构造上的猎奇,而是为了培养自身能以敏锐的触觉和独特的目光把握时代脉搏,找准人生坐标,量力而行。更主要的是,艺术家能从其他门类和学科中获得灵感与启示,这就要求他们不断进步自身对外界敏感的触知才能和联觉才能。艺术创作需要灵感,而灵感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它往往又明晰存在,在某种

8、偶然的情境中或特殊的精神状态下,艺术家的思维之门会豁然洞开。相传张旭的草书就得益于公孙大娘裴旻的舞剑。当然,灵感并不是轻易就能获得,它必须依赖于艺术家素养和学识的长期积淀。灵感是对艺术家的褒奖,艺术家身处于艰辛的艺术理论和真诚的生活体验中,艺术作品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转贴于论文联盟.ll.日常生活中,艺术家并无什么不同。但是,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知识的传播者,又有着许多的特殊性。尤其身在教育岗位,会影响别人的方方面面。生活是养育艺术的沃土,我们必须根植于生活,用真诚的艺术之心去关注生活,关注命运与社会的开展,完善语言完善自我,潜心创造,用一流的艺术作品回报社会。三、走专业技能与创新理论相

9、结合的道路以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美术本科教育主要承担着为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师资的任务,同时培养致力于从事本专业领域研究的专门型人才。(转第53页(接第54页这就要求在教育策略方面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以加强实用性技能与创新才能的有机结合。尤其在根底教育阶段,就应使学生意识到创新才能与技能的掌握同样重要。美术专业的教学往往以写生课教学为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开展,简单的描摹对象已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市场经济连同信息时代的降临,越来越需要大量的思路开阔的创新型人才。这就给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越来越多的艺术理论证明写生教学与创新理论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写生是画家面对真实景物,即兴地组织画面,

10、通过特定的艺术语言来传达画家的内心情感与创作观念。创新那么更多地是靠主观观念和内心视象来完成。在写生训练过程中,对画面形式的提炼加工与情感的注入,本身是一个生动的创造过程,观念和内心视象的形成又往往来自对日常生活的感受与记忆,是平日视觉经历的积累,分开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与体验,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无论训练专业技能的客观写生还是侧重于主观创新的创作,其信息都来自于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擅长学画者宜于对景物直接写生,从自然中获得鲜活的感受、提炼与发现美的规律,使自己纯熟地掌握和运用绘画语言的同时获得对形式、情感等因素新的体验,进而到达创新之境。其实,观察自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视觉思维的创造过程,包

11、含着对自然事物的挑选提炼,而且往往会带有观察者的个人独特视角。即使是不同画家同时用自然写实的风格来完成同一幅写生作品,仍然会因个人意识和思维角度的不同而千人千面。专业技能的掌握使得我们打量自然的视角也会随之专业起来。因为,视觉思维的个性化介入,随之便具有了无限的丰富和多样的创造力。艺术教育也正是因此才突显出它鲜明的个性。随着经济的开展与社会的进步,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是既在专业技能方面突出又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人才。艺术本科教育所培养的师资直接输送到中等专业教育层面,而中等教育的成功与否又会反作用于高等教育,这是一连串的效应。因此,抓好本科阶段的教育,就成为整个教育生态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实是通向任

12、何艺术之境的必由之路。人生于天地之间,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成为人类开展的永久主题。我们应从自我完善做起,观照自然之道的生生不息,用真诚之心感受美的无限和永久,尽自己所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优秀艺术作品。绘画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技法语言是人们在长期观察与表现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并不是所有规那么都适宜于眼前的所感所见。因此,在面对自然万物拿起画笔时,应从尊重现实、尊重感受出发,勇于创新与开拓,敢于打破一切成规和理法。石涛曾在?变化章?中写道:“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正是这强有力的呼声,使这位极具创新精神的大师到达超凡脱俗的境界。只要我们努力认清艺术规律,凭借对艺术的一腔热情真诚面对。在理论中,勇于开拓,积极考虑,博采众家之长,勤学苦练,相信我们会有才能实现再度超越,创造出一个无限艺术境界。注释: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孙美兰.艺术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韩林德.石涛与话语录研究.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转贴于论文联盟.ll.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