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6013126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吕文辉 河北省沧州教育局石油分局华油一处小学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与人们息息相关,成为人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是我们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2、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在小学科学课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探究,既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教育、科研等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科学课教学及课外活动 实践 创新正文: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与人们息息相关,成为人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是我们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在小学科学课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探究,既提升了学生们

3、的综合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教育、科研等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一、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使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更方便快捷。东北师范大学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1、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使实验更直观,效果更明显。在日常的科学实验教学中,分组的科学实验只能是在小组内交流,不能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观察到实验的效果。引入多媒体技术,在现今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利用实

4、物投影仪,把每个小组的实验情况放大到大屏幕上,这样所有人就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实验情况了,交流起来方便多了。比如,在做高锰酸钾溶解的对比实验时,各个小组把自己小组的两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台上,供全班观看。全体学生一起探究,比之前单纯小组内的交流更公开,更有示范性。由此,学生们确定了溶解快慢和搅拌、研碎、加热水等因素有关,教学效果很好。2、科学课教学的观察探究中使用计算机技术,把长时间的变化过程浓缩到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观察蚕豆表皮上的气孔时,我们使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大家把观察到的气孔形状画了下来,利用实物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进行比较,看谁画得更准确。接着,教师播放了自己制作的PP

5、T教学课件,把气孔的闭合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气孔的变化情况,使学生们的学习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3、科学学习过程中引入形象化的视频、动画,培养了学生们科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比如,讲解有关植物的一生的内容时,教师布置学生们课下自行查找植物生长的相关视频资料。学生们查找到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在课上进行了交流汇报。之后,教师给学生们播放了植物一生的FLASH动画,把学生们纷杂的资料系统化了,使学生们对植物的一生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这样有趣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二、在小学科学学科的课外活动中,引入各种信息技术,使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何克抗教

6、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各种信息技术,同样在课外科学实践活动中也引入各种信息技术,把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科学教育的社会效能也得到充分的提升。1、在小学科学学科的课外活动中,引入网络技术,发挥网

7、络的优势,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教师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们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利用校讯通等网络系统,建立了教师、学生及家长交流的良好通道,随时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们的完成情况也能及时反馈回来,而家长们的参与也使科学课外活动成为了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关注完成的重要活动,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们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教育教学任务也能很好地完成。比如在进行有关低碳节水、节能的项目时,学生们除了在学校进行探究以外,学习活动还延伸到了课外。家长协助学生一起来进行节水节能方法的探究和实践,并且利用网络随时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对低碳节水节能的活动进行了全程的指导,学生和家长共同记录了活动的全过程。相关活动

8、的专题片被放到了校园网上,让更多人看到,起到更大的教育作用。这样一来,既肯定了学生们的课外活动成果,又很好地宣传了低碳环保的理念。2、在小学科学学科的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使用各种软件,自行进行探究和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小学科学课外活动中,我们开展了科学摄影、科学DV、科学小论文等活动。学生们参与积极,进行了有关动物、植物、材料、机器人、低碳环保等多方面的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科学摄影、科学DV等活动中,学生们和教师家长共同学习使用DC、DV,学习拍摄、录制和编辑的方法。学生们选取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题材进行拍摄,之后使用软件进行编辑、制作。在我们学校组织的

9、“第七届校园科学文化艺术节”上,学生们的科学摄影、科学DV作品进行了展出,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学生们的科学摄影、科学DV作品在2010年全国首届科学影像节、历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中,取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相关的小学生科学论文在2010年“全国中小学生科学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三、在小学科学学科中引入信息技术的学习,迅速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综合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

10、的教学方式。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1、教师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工作。作为实施小学科学课教学的重要引领者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自身的改变也是非常明显的。很多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过程中,渐渐体会到学科教学需要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需要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需要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水平。他们查阅资料,需要电子书籍;他们制作教学课件,需要学习一些软件;他们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需要网络来完成各种信息技术冲击着教师们,促进教师们积极学习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科研能力。建立“终身学习”的概念,不断学习新技术,我们的科学课教师就是在不断

11、学习,不断进步的。电脑和网络,各种新的软件,各类新的信息技术,开阔了教师的眼界,打开了教学的新局面,把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离不开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需要取长补短,需要吐故纳新,需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而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完成教育科研研究。比如,我们学校在进行河北省“十一五”教研课题“课程与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的研究时,教师们就利用网络查阅了很多电子资料,学习了PPT、FLASH等很多软件,辅助研究。在最终汇报研究成果时,制作了声情并茂的视频专题片。2010年7月,在验收会上,我们播放了专题片,接受了专家们的质询。最终,我们的课题得到省专家组的肯定,顺利通过了省里的验收。把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改变传统教学结构,不是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培养创新的人才。在实施这一过程的同时也充分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相长,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