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资格考试(北大中学第五章)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115839081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3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5资格考试(北大中学第五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5资格考试(北大中学第五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5资格考试(北大中学第五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资源描述:

《5资格考试(北大中学第五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资格考试(北大中学第五章)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徐建财徐建财 副教授副教授QQ850834917QQ850834917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教材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教材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五章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 2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3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情绪表现的两极性

2、、情绪的种类等。 4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效的情绪调节。 5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塑造良好人格。6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7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3、。一、什么是认知发展一、什么是认知发展认知又称认识,一般是指人的认识活认知又称认识,一般是指人的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动或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是人的心理活动之一,它维、想象等。认知是人的心理活动之一,它对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理体验、行为反应对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理体验、行为反应等具有直接的影响。等具有直接的影响。认知发展(认知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cognitive development)是指一个人进行智力活动并获得相应产物的是指一个人进行智力活动并获得相应产物的能力的进步或提高。能力的进步或提高。第一节第一节 中

4、学生的认知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二、认知发展理论二、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认知是如何发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认知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如何转变成为系统的逻辑推理能生的以及如何转变成为系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目前最有影响并且相对完善的观点主目前最有影响并且相对完善的观点主要有二种。要有二种。(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理论被称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理论被称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从个体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他认为从个体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

5、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思维发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展分为四个阶段:(1 1)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02岁)岁)(2 2)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2727岁)岁)(3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711岁)岁)(4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1岁岁 成人)成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原因不是先天的,也不是后天心理发展的原因不是先天的,也不是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动作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儿童心理发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展的原因。主体主要通过两种形

6、式来达到有机体与环主体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达到有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境的平衡-同化、顺应同化、顺应个体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个体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图式婴儿出生不久就开始主动运用他或她与生婴儿出生不久就开始主动运用他或她与生俱来的一些基本模式来对环境中的事物作俱来的一些基本模式来对环境中的事物作出反应,从而获取知识。此类以身体感官出反应,从而获取知识。此类以身体感官为基础的基本行为模式,可以看作是个体为基础的基本行为模式,可以看作是个体用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用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往往具有这样一个特点:结构往往具有这样一个特点:在同类活动在同类活动中,可以从一个情境转移到

7、另一个情境。中,可以从一个情境转移到另一个情境。这种认知结构即图式这种认知结构即图式皮亚杰认识发生论皮亚杰认识发生论主客体相互作用自我调节反馈机制主客体相互作用自我调节反馈机制主体主体客体客体同化顺化内化和外化的双构建构同化如果环境中的相关事物所包含的知识与个如果环境中的相关事物所包含的知识与个体原有的图式之间的关系是同质性的,只体原有的图式之间的关系是同质性的,只是概括程度不同,那么,个体在运用已有是概括程度不同,那么,个体在运用已有图式去认识此类事物时,其内部所发生的图式去认识此类事物时,其内部所发生的机理就是一个同化过程。机理就是一个同化过程。同化的过程原有知识结构有原有知识结构有A(民

8、族)(民族)新知识新知识a(满族)(满族)b(外星人)(外星人) A同化了同化了A的下位概念的下位概念 形成形成 Aa需要寻找其他知识点来吸收需要寻找其他知识点来吸收 b人民族满族地球人外星人顺应顺应顺应(Accomodation,Accomodation,又称调节)又称调节)是主是主体改变自己的活动格式以适应客体的特征体改变自己的活动格式以适应客体的特征和变化。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和变化。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化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同化和顺化发展达到平衡,进入平稳期,同化和顺化发展达到平衡,进入平稳期,在不平横期发展较快。在不平横期发展较快。个体认知发展分

9、的四个阶段个体认知发展分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儿童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探索感儿童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知觉与运动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手的抓起、嘴的吸吮是主要手段手的抓起、嘴的吸吮是主要手段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婴儿吸收外界知识的婴儿吸收外界知识的图式,主要是视觉、图式,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与听觉、触觉等感觉与手的动作。手的动作。 概念:概念:没有心理表象没有心理表象永恒客体永恒客体婴儿早期,用布幕将其婴儿早期,用布幕将其面前的玩具遮挡住,他面前的玩具遮挡住,他不会寻找;他的认知图不会寻找;他的认知图式尚缺乏对具体实物形式尚缺乏对

10、具体实物形成心像表征的功能。成心像表征的功能。对几个月的婴儿来说,对几个月的婴儿来说,看不见的东西是不存在看不见的东西是不存在的。的。 感觉动作期的末期婴感觉动作期的末期婴儿有了儿有了物体恒存性物体恒存性,物,物体不在但体不在但留在他心中的留在他心中的符号性表像仍然存在。符号性表像仍然存在。开始从具体实物中学到开始从具体实物中学到抽象的概念。抽象的概念。 图中的婴儿还没有建立客体永久性图中的婴儿还没有建立客体永久性(Object (Object Permanent) Permanent) 给婴儿呈现一个玩具小象,当他对给婴儿呈现一个玩具小象,当他对这个玩具正感兴趣时,用纸板把玩具挡住,他这个玩

11、具正感兴趣时,用纸板把玩具挡住,他就不再关心这个玩具了。就不再关心这个玩具了。年龄稍大的儿童则不同,当处于类似的实年龄稍大的儿童则不同,当处于类似的实验情景时,儿童能够爬过遮挡用的帷幕,验情景时,儿童能够爬过遮挡用的帷幕,寻找他所感兴趣的玩具。寻找他所感兴趣的玩具。 2、前运算阶段:2-7开始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开始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他们经历过的事物认知上具有自我中心主义特征认知上具有自我中心主义特征思维具有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不可逆性未获得未获得物体守恒物体守恒的概念的概念不能进行抽象思维不能进行抽象思维物体守恒6 6、7 7岁以下的儿童仅根据杯子里水的高度

12、判断水的岁以下的儿童仅根据杯子里水的高度判断水的多少而不考虑杯子的口径的大小多少而不考虑杯子的口径的大小6 6、7 7岁以上的儿童对这个问题一般都能作出正确的岁以上的儿童对这个问题一般都能作出正确的回答,即他们都同时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口径两回答,即他们都同时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口径两个维度来决定杯子里水的多少。个维度来决定杯子里水的多少。 不可逆性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irreversibility)一个四岁男童的反应,对话内容如下:一个四岁男童的反应,对话内容如下: 问:你有兄弟吗问:你有兄弟吗? 答:有。答:有。 问:他叫什么名字问:他叫什么名字? 答:叫吉姆。答:

13、叫吉姆。 问:吉姆有兄弟吗问:吉姆有兄弟吗? 答:没有。答:没有。他们在进行数字计算时,不是对抽象的数他们在进行数字计算时,不是对抽象的数字进字进 行加减,而是依赖具体的事物表象(行加减,而是依赖具体的事物表象(粉笔、木棍、小鸭子等)进行的。粉笔、木棍、小鸭子等)进行的。3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7-11()智慧发展是获得了()智慧发展是获得了守恒性守恒性和和可逆性可逆性的概念的概念守恒性包括有质量守恒、重量守性、对应量守恒守恒性包括有质量守恒、重量守性、对应量守恒、面积守恒、体积守恒、长度守恒等等。、面积守恒、体积守恒、长度守恒等等。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并不是同时获得这些守恒

14、的,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并不是同时获得这些守恒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质量守恒概念(质量守恒概念(7-87-8岁)岁)重量守恒(重量守恒(9-109-10岁)岁)体积守恒(体积守恒(11-1211-12岁)岁)(2 2)建立了守恒)建立了守恒 和可逆和可逆 例子: 由已知由已知 9+615 可推知可推知 15-96 由巳知由巳知 男生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校学生人数女生人数全校学生人数 可推知可推知 女生人数全校学生人数一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校学生人数一男生人数 由已知由已知 A+BC 可推知可推知 C-BA(3 3)形成初步群集运算)形成初步群集运算分类能力形成分类能力形成在

15、面对很多不同颜色花朵的情境下,先后问他在面对很多不同颜色花朵的情境下,先后问他们两个问题,们两个问题,先问:先问:“你说红花多还是白花多你说红花多还是白花多?” 等他回答之后再问:等他回答之后再问:你说红花多还是花多你说红花多还是花多?。结果发现,学前儿童一般都能正确回答第一个结果发现,学前儿童一般都能正确回答第一个问题,但却不能回答第二个问题。问题,但却不能回答第二个问题。小学生则能回答正确。小学生则能回答正确。 有能力作命题运算有能力作命题运算如果你是市长,你会怎么来规划城市?如果你是市长,你会怎么来规划城市?我不是市长,我不知道。我不是市长,我不知道。-小学生小学生有能力作组合推理有能力

16、作组合推理(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的理论则强调了社会文化对于认维果斯基的理论则强调了社会文化对于认知发展的影响,即学习先于发展。这个理论也知发展的影响,即学习先于发展。这个理论也因此被称作社会文化理论(因此被称作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sociocultural theorytheory)。)。具体包括他所提出的具体包括他所提出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对认知发展对认知发展的影响、认知发展的内化机制、的影响、认知发展的内化机制、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的概念以及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概念以及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1 1、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的影

17、响(1 1)维果斯基认为,认知发展就是)维果斯基认为,认知发展就是由低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转化的过程。(2 2)社会文化的影响存在多种途径。)社会文化的影响存在多种途径。(3 3)在塑造认知的众多文化因素中,维)在塑造认知的众多文化因素中,维果茨基特别强调语言的作用。果茨基特别强调语言的作用。2 2、内化机制、内化机制 维果茨基认为,认知发展依赖于随个体成维果茨基认为,认知发展依赖于随个体成长而形成的符号系统(长而形成的符号系统(sign systemssign systems),包括),包括语言、写作系统和计算系统等,这些符号帮助语言、写作系统和计

18、算系统等,这些符号帮助人们思维、交流和解决问题,儿童通常通过接人们思维、交流和解决问题,儿童通常通过接受教育以及从他人那里接受信息而获得这些符受教育以及从他人那里接受信息而获得这些符号。维果茨基认为认知发展就是将这些符号内号。维果茨基认为认知发展就是将这些符号内化(化(internalizationinternalization),),内化是指儿童吸收内化是指儿童吸收来自社会环境的知识,以便在没有他人帮助时来自社会环境的知识,以便在没有他人帮助时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3 3、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zone of zo

19、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proximal development,简称,简称ZPDZPD)的概念,)的概念,他认为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最近发展区代表他认为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最近发展区代表了认知发展的潜力。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有了认知发展的潜力。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独立解决问题时所具备的现有两种水平,一是独立解决问题时所具备的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在成人的帮助下或在与能力更发展水平,二是在成人的帮助下或在与能力更高同伴的合作下实现问题解决时所表现出的可高同伴的合作下实现问题解决时所表现出的可能发展水平,二者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能发展水平,二者之间的

20、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4 4、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认知发展的阶段性观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认知发展的阶段性观点,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按照相同的顺序分阶段点,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按照相同的顺序分阶段地获得符号系统。地获得符号系统。(1)模糊音节阶段)模糊音节阶段(2)复杂阶段)复杂阶段(3)前概念阶段)前概念阶段三、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三、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一)中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一)中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二)中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二)中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三)中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三)中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四)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四)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五)中

21、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五)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1、认知发展的概念、认知发展的概念。2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四个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四个阶段。3 3、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社会文化内涵、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社会文化内涵、内化机制及最近发展区。内化机制及最近发展区。4 4、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本节知识要点本节知识要点一、情绪概述一、情绪概述(一)什么是情绪(一)什么是情绪情绪是人的主观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情绪是人的主观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由主观体验、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由主观体验、生理唤醒

22、和外部表现三部分构成。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三部分构成。第二节第二节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中学生的情绪发展2022-7-2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布什总统的表情2022-7-2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布什总统的表情(二)情绪的分类(二)情绪的分类1、依据情绪性质的分类、依据情绪性质的分类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2、依据情绪状态的分类、依据情绪状态的分类(1)心境)心境 (2)激情)激情 (3)应激)应激二、情绪理论二、情绪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1、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2、坎农巴德理论、坎农巴德理论2022-7-2集

23、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观点: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詹姆斯: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兰格: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詹姆斯兰格理论2022-7-2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詹姆斯兰格理论图解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如路遇暴徒)(如路遇暴徒)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如心跳、逃跑等)(如心跳、逃跑等)对身体反应的觉知对身体反应的觉知(因心跳而生恐惧)(因心跳而生恐惧)情绪经验情绪经验(恐惧反应)(恐惧反应)2022-7-2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坎农巴德学说观点: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

24、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到丘脑的控制。它们都受到丘脑的控制。2022-7-2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坎农巴德理论图解引起知觉的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刺激情境(如路遇暴徒)(如路遇暴徒)神经系统将神经系统将信息同时传到信息同时传到大脑与身体大脑与身体生理上表现生理上表现出反应出反应(逃跑心跳等)(逃跑心跳等)大脑觉知大脑觉知情境的性质情境的性质(暴徒危险)(暴徒危险)情情 绪绪 表表 达达(恐惧反应)(恐惧反应)(二)情绪的认知理论(二)情绪的认知理论1、阿诺德的情绪评价理论、阿诺德的情绪评价理论2、沙赫特、沙赫特-辛格两因

25、素情绪理论辛格两因素情绪理论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2022-7-2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阿诺德的阿诺德的“评定评定兴奋兴奋”说说观点: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景景评估评估情绪。情绪。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为的最重要的条件。2022-7-2集美大学教师

26、教育学院沙赫特的三因素情绪理论观点:对于特定情绪而言,有三个必要观点:对于特定情绪而言,有三个必要因素:因素:一是刺激因素;一是刺激因素;二是生理因素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二是生理因素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理唤醒,如心率加快;三是认知因素,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三是认知因素,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2022-7-2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沙赫特理论图解刺激情境(如路遇暴徒)情境的认知评价(暴徒危险)情绪表达(恐惧反应)生理上表现反应(逃跑、心跳等)对生理变化的认知解释(因恐惧而心跳)不能解释的身体反应2022-7-2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几种

27、情绪理论的比较几种情绪理论的比较:一般常识:“我颤抖是因为我害怕”詹姆斯兰格:“我害怕是因为我颤抖”2022-7-2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坎农巴德:“这个狗使我颤抖和感到害怕”沙赫特:“我认为我的颤抖和害怕是因为我意识到了这个情境的危险。”(三)情绪的动机理论(三)情绪的动机理论以汤姆金斯(以汤姆金斯(Tomkins)和伊扎德)和伊扎德(Izard)为代表的动机分化理论,是以)为代表的动机分化理论,是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与功能。的性质与功能。1、情绪与人格系统、情绪与人格系统2、情绪系统及其功能、情绪系统及其功能3、情绪激活与调节、

28、情绪激活与调节三、中学生的情绪特点及常见的情绪问题三、中学生的情绪特点及常见的情绪问题(一)中学生的情绪特点(一)中学生的情绪特点1、爆发性与冲动性、爆发性与冲动性2、不稳定性与两极性、不稳定性与两极性3、表露性与掩饰性、表露性与掩饰性4、深刻性与延续性、深刻性与延续性(二)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二)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1、焦虑症、焦虑症2、社会性退缩、社会性退缩3、恐怖症、恐怖症4、强迫症、强迫症5、抑郁症、抑郁症四、中学生的情绪调节四、中学生的情绪调节(一)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一)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1、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9、。表达自己的感受。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应。3、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4、引发的情绪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表现、引发的情绪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表现出与其年龄一致的情绪。出与其年龄一致的情绪。(二)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二)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1、正确认识情绪、正确认识情绪正确认识情绪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识别自正确认识情绪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识别自身的情绪情感;二是正确认识自身情绪情感产生的根身的情绪情感;二是正确认识自身情绪情感产生的根源。源。2、合理表达情绪、合理表达情绪3、培养良好的情绪习惯、培养良好的情

30、绪习惯(二)中学生不良情绪的调节(二)中学生不良情绪的调节1、了解自己的情绪情感问题,纠正认、了解自己的情绪情感问题,纠正认知偏差。知偏差。2、学会具体的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学会具体的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1)宣泄法)宣泄法(2)转移法)转移法(3)幽默法)幽默法(4)放松法)放松法1、情绪的概念及其分类、情绪的概念及其分类。2 2、情绪的理论。、情绪的理论。3 3、中学生的情绪特点。、中学生的情绪特点。4 4、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5 5、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6 6、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7 7、中学生不良情绪调

31、节的方法。、中学生不良情绪调节的方法。本节知识要点本节知识要点一、人格概述一、人格概述(一)什么是人格(一)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第三节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二)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的特征1、人格的独特性和共同性、人格的独特性和共同性2、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整体性3、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4、人格的社会性和生物性、人格的社会性和生物性脾气暴躁,为人耿直,忠义烈性

32、,思想简单,行为冒失。李逵聪明过人,灵活善变,使刀弄枪等无所不能。燕青沉着老练,忍耐持久。 林冲多愁善感,弱不禁风,孤僻清高。 林黛玉(三)人格的结构(三)人格的结构1、 气质与性格气质与性格2、 认知风格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有许多种,最常见的有三种分类:认知风格有许多种,最常见的有三种分类:场独立型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冲动型场依存型、冲动型-沉思型、同时型沉思型、同时型-继继时型等。时型等。3、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

33、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格的完整、统一、和谐。二、人格发展理论二、人格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1)口腔期()口腔期(01.5岁)岁)(2)肛门期()肛门期(1.53岁)岁)(3)性器期(约)性器期(约35岁)岁)(4)潜伏期()潜伏期(612岁)岁)(5)生殖期(或两性期)(青春期到成年)生殖期(或两性期)(青春期到成年期)期)(二)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论(二)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岁)2、自主感

34、对羞怯感与疑虑(、自主感对羞怯感与疑虑(23岁)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岁)6、亲密感对孤独感(青年晚期、亲密感对孤独感(青年晚期成年早期)成年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8、完整感对失望感(晚年)、完整感对失望感(晚年)三、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三、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一)遗传因素(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二)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环境两部分(三)自我意识(三)自我意识四、中学生

35、良好人格的塑造四、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一)中学生良好人格的标准(一)中学生良好人格的标准1、健康正确的自我意识。、健康正确的自我意识。2、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3、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4、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5、乐观的生活态度。、乐观的生活态度。6、健康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情趣。(二)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二)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1、加强人生现、价值观基础上的理想教育。、加强人生现、价值观基础上的理想教育。2、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3、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4、优化育人

36、环境。、优化育人环境。5、建立健全人格健康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建立健全人格健康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制。1、人格的概念、特征及其结构、人格的概念、特征及其结构。2 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3 3、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4 4、中学生良好人格的标准。、中学生良好人格的标准。5 5、中学生良好人格塑造的方法。、中学生良好人格塑造的方法。本节知识要点本节知识要点一、中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一、中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一)外形的变化(一)外形的变化(二)生理机能的增强(二)生理机能的增强(三)第二性

37、征的出现(三)第二性征的出现第四节第四节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一)过渡性(一)过渡性青春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其过渡性青春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其过渡性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理上的过渡;二是认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理上的过渡;二是认知上的过渡;三是社会地位的过渡。知上的过渡;三是社会地位的过渡。(二)闭锁性与开放性(二)闭锁性与开放性(三)社会性(三)社会性(四)动荡性(四)动荡性三、中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辅导三、中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辅导(一)中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一)中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1、性意识发展、性

38、意识发展(1)异性意识的准备期)异性意识的准备期(2)异性疏远期)异性疏远期(3)异性亲近期)异性亲近期(4)两性初恋期)两性初恋期2、异性感受强烈、异性感受强烈3、性困扰频繁、性困扰频繁(二)中学生性心理辅导(二)中学生性心理辅导1、中学生性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中学生性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1)性心理及其卫生知识的辅导)性心理及其卫生知识的辅导(2)性别心理角色及异性观的辅导)性别心理角色及异性观的辅导(3)性道德及恋爱观的辅导)性道德及恋爱观的辅导2、中学生性心理辅导的注意事项、中学生性心理辅导的注意事项(1)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要选择合适的时机。(2)要注意辅导的方式和方法。)要注意辅导的方式和方法。(3)要注意帮助他们消除性心理困扰。)要注意帮助他们消除性心理困扰。1、中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中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2 2、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3 3、中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中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4 4、中学生性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中学生性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本节知识要点本节知识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