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四种科研理念异同比较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15805410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变与不变:四种科研理念异同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变与不变:四种科研理念异同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变与不变:四种科研理念异同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变与不变:四种科研理念异同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与不变:四种科研理念异同比较(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变与不变:四种科研理念异同比拟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根底教育领域内先后兴起了四种科研理念,它们是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校本研究和课堂观察,四种科研理念虽然存在着内涵、特征和方法论层次上的差异与变化,但变化中无法掩饰其切合中小学教育科研特征“不变的根本价值追求。关键词行动研究;校本研究;叙事研究;课堂观察“老师成为研究者是英国学者斯腾豪斯提出的老师角色要求,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对老师角色新的定位。它要求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研究者和使用者。如何成为研究者,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根底教育领域内涌动着科研热潮,学界引进了诸多合适中小学老师的研究理念。梳理2000年以来我国根

2、底教育领域内科研理念的变迁,我们发现,根底教育领域内的教育科研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与开展的一个亮点与热点。各种科研理念层出不穷,并广受欢送。一、变:根底教育领域科研理念变迁扫描纵观新课程改革以来根底教育领域内科研理念的变迁,我们可以发现,有4种科研理念先后在中小学推广,它们是行动研究、校本研究、叙事研究与课堂观察。这4种科研理念均是从国外引入,然后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在国内推行。关于这些科研理念在国外兴起及在国内教育界受到关注的情况,可见表1:一四种科研理念国内外兴起时间比拟分析其国内外兴起时间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上述四种科研理念在国外几乎是同时兴起,但引入国内时间并非同时,学界首先引入的是

3、行动研究,然后是叙事研究,接着是校本研究,当前正在受到关注的根底教育科研理念是课堂观察。二四种科研理念内涵特征比拟1.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以其独特的方式切合了根底教育科研的需要,引起了理论界与理论界的关注。在中国学术网上以“行动研究为题名关键词进展检索,1999年至2022年间共检索到167篇文献。行动研究在国内受到关注已十余年,而2022年仍有29篇关于行动研究的文献发表,足以说明其“热的程度。分析这些文献我们可以看出,行动研究理念在20世纪70年代最先在西方盛行,20世纪80年代开场引入我国。早期主要停留在理论讨论的层面,当时国内一些权威的以介绍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为主的教育学专业杂志,如?比拟教

4、育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分别发表了有关介绍行动研究的文章,如蒋楠的“行动研究简介?比拟教育研究?1987,01;邹芳的“行动研究一项值得推广的教育研究方法?外国中小学教育?1994,02。在2000年左右,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场,学者们开场倡导在中小学广泛开展行动研究,强调行动研究与中小学教育相结合,如吴义昌的“行动研究与中小学老师继续教育?中国成人教育?2000,10,汪霞的“对课程行动研究的考虑?课程教材教法?2001,06。学者们强调,行动研究之所以适应在中小学开展,其优势或特点在于:第一,研究主体定位于中小学一线老师,研究与老师专业开展相结合。与传统的教育研究相比,行动研究的研究主体由

5、过去的专家、学者转换为一线中小学老师,使理论者转变为研究者,一方面缩小了研究者与理论者的间隔 ,另一方面使老师在研究中得到专业成长,使老师成长为“研究型老师。第二,研究方法、详细操作较易掌握、施行。行动研究本质上是一个反思的过程。美国学者麦克考南认为:“教育行动研究乃一反思性过程,在一个给定的问题领域,人们希望借此过程而改良理论或加深对问题的个人理解。1换句话说,反思是行动研究的主要手段。对于中小学一线老师来讲,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反思,只不过是零散的、外表的,行动研究那么要求进展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性反思。第三,行动研究更加关注根底教育的“生活世界,将教学与研究有机地统一起来。行动研

6、究特别重视对教学理论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历。它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力求使中小学老师在理论反思理论的过程中,不断改良教育理论。总之,行动研究以其切合根底教育的独特优势受到国内外理论界与理论界的关注,在推广的过程中,学界又引入了另一新的科研理念,那就是校本研究。2.校本研究校本研究与行动研究理念一样,也是舶来品,它是随着老师行动研究的兴起而逐步建立起来的。行动研究是由学术界或民间进展推广的,与之不同的是,校本研究是教育行政部门正式要求推广的研究理念。校本研究出如今教育行政部门正式文件中,始见于2002年12月30日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在2

7、022年全国根底教育制度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创始以校为本的自下而上的教研制度是当年工作的十个要点之一。在中国学术网上进展检索,笔者发现最早在教育类核心专业杂志上介绍校本研究理念开场于2022年。从2022年至今,在各类上共检索到校本研究文献189篇,2022年仍有55篇校本研究文献在上发表。以目前所掌握的文献来看,校本研究理念提出并被大家承受也就三、五年时间,但它已成为根底教育领域内科研的代名词,几乎每个中小学校都在进展校本研究。正如行动研究一样,校本研究也有它的独特优势。我们可用两个“本来概括:第一,校本研究的“问题或课题“以校为本。在课题确实定上,课题来源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课题视

8、学校的需要而定,着眼于本校的整体开展需要和开展目的,可选择的范围比拟广,是“自定和自为的课题。第二,校本研究的价值取向以“效果和过程为本。它不仅关注研究的结果,同时也关注研究的过程。关注结果强调其实效性,强调其对教育教学的改良功能;关注过程强调老师的参预,强调老师在研究中成长。在这个意义上,校本研究的过程,也是老师学习的过程。在学界关注校本研究、行动研究的时候,另一种科研理念也在根底教育领域内悄悄受到关注,那就是叙事研究。3.叙事研究叙事研究是从其他学科特别是文学领域内借鉴过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教育研究领域内率先兴起,90年代末引入我国教育领域,并受到一些国内知名学者如

9、华东师范大学的丁纲教授等大力推荐。虽然借鉴的时间不长,但在教育领域里却激起了波澜。从中国学术网检索结果来看,1999至2022年共在教育类学术上检索到74篇文献。最早出现关于叙事研究介绍的文章在2000年左右。与其他研究理念一样,叙事研究也有其在根底教育领域内推广的优势:第一,它是老师专业化实现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之一。有学者指出,传统的教育研究方法与老师成为研究者、科研兴校的期待相距甚远。叙事并不仅仅是老师表达个体经历的理论形式,而是通过要求老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教室里发生的问题,并将其详细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表达出来,一方面形成了老师自己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促进老师对自己的行动进展反

10、思和改变,以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来到达以研究促进教学的目的。第二,叙事研究的操作简单,成果通俗易懂,可以为多数老师所承受。叙事研究已成为一线老师最为青睐的一种“平民研究方式。由于叙事研究以“故事为载体,以叙事为主要研究途径,采用口述、现场记录、日记、开放式访谈、自传等方式开展研究,使所有的中小学老师科研时“有话可说,所以广受欢送。总之,老师通过叙事研究,通过对经历的反思,创造了故事,启迪了别人,塑造了自己。叙事研究比拟容易被中小学老师掌握和使用,这是它的最大优势。4.课堂观察课堂研究是最近才兴起的一种研究理念,在中国学术网上检索,全部中仅有26条记录,核心类仅有12篇,并且70%的研究成果集中在

11、2022年至2022年间。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根底教育领域内的重要研究方法以前似乎是一个研究的盲点。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相信是今后中小学教育科研讨论的一个热点,并将持续升温。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有目的、有方案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设备,在教室等从事教学活动的场所中,对处于自然教学状态下的人、物或事进展系统观察,从而获得经历事实,并加以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研究对象的独特:关注课堂教学情境。所以它更合适于改良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假如从理论与理论二元思维出发,课堂教学情境是什么?毫无疑问这是真正的教育理论,是教育发生的重要场所。课堂观察这一研究方法也许是理论与理论相结合的有力中介,同时

12、也是它为何受到理论界关注、承受的原因之所在。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不同的是,听课者只是带着耳朵和眼睛进入课堂,得到的是对教学的一种整体印象,课堂观察那么带着“手术刀进入课堂,去解剖课堂这只“麻雀。2比起泛泛的理论说教,课堂观察可以给老师提供有效的反应,使他们发现问题,有助于老师明晰地意识到支配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教育教学行动策略,促进其专业成长与开展。假如将每一种科研理念总结出其突出特点的话,这四种科研理念的特点可见表2:三四种科研理念的方法论层次比拟第一,方法论抑或是方法。四种科研理念既是方法论又是详细的操作方法。假如从方法论上分析,行动研究、校本研究、叙事研究与课堂观察理念均可以定位于方法论而

13、不是某一详细的研究方法,亦即它们均是对根底教育领域内科研方法的一种认识或倡导,属于方法论层次。但假如说其是一种详细的研究方法而非方法论,似乎也是可以的。比方行动研究,它既可以是一种研究方法的理念,即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也可以作为一种详细的教育研究方法,具有明确的操作步骤与程序。课堂观察与叙事研究也是如此。第二,标准不同,名称各异。任何事物的定义总是以一定的标准为判断出发点。行动研究、校本研究、叙事研究与课堂研究的定义标准不同,或定义的出发点不同,从而有了各具特色的名称。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是从研究过程的独特性进展定义的。行动研究强调研究过程的“行动性,叙事研究强调研究过程的“叙事;而校本研究与课堂

14、研究是从研究的场所或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出发进展定义,校本研究突出研究场所在学校,以校为本,课堂研究强调研究场所在课堂,面向教学理论。虽然它们都是根底教育领域内的重要科研理念,但由于定义标准不同,出现了名称各异的现象。第三,四种科研理念所倡导价值的关联性。上述四种概念具有互相关联性或穿插,这是由于定义标准的不同,造成了一样的内容或价值取向可能以不同的定义出现。比方,某学校可以以行动研究理念开展校本研究,也可以以叙事研究作为方法开展校本研究。也就是说上述4种研究理念有穿插的局部,只所以存在穿插,一方面在于上述概念具有方法论意义,可以选择许多详细的研究方法施行这些理念,但这些详细的研究方法又可以在不同

15、的方法论中出现。另一方面在于定义的标准不同,一样的内容可能名称不同。正如西红柿既可以称为蔬菜,又可以称为水果,关键在于你是以蔬菜的标准还是以水果的标准去衡量。正是由于它们的关联性,导致它们存在着一致的价值追求。二、不变:根底教育科研理念价值趋向的稳定自2001年以来,我国开场推行第八次根底教育课程改革,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彻底的课程改革。迄今课程改革在全国推进已有7年,根底教育领域内的科研理念至少出现了4种,几乎每两年就改变并推出一种新的理念。无论是行动研究、校本研究,或者是叙事研究、课堂研究,其之所以在根底教育领域内有生命力,为理论界及理论界所推崇和欢送,在于这些研究理念均切

16、合了中小学教育科研应有的价值选择,4种科研理念外表上的“变并不能掩盖其价值追求的“不变:第一,研究过程与老师的专业开展同步整合。从老师专业开展角度看,上述四种科研理念均突出中小学老师是研究的主体,研究的过程同时是老师追请教育理论反思和专业成长的过程,强调研究与理论合一,倡导自我开展与自我提升。特别是行动研究,强调老师在研究中成长,是“做中学“教研合一式的研究。通过这些科研促使老师成长为一个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换。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与校本研究是最典型的代表。第二,强烈的理论关心,突出研究的应用性与有效性。中小学老师的科研应是一个应用研究,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展反

17、思的研究,这已是学界达成的共识。从理论与理论关系的角度,上述4种科研理念均强调关注理论,特别是关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构建理论。为何要关注课堂?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理论。如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与课堂观察均是具有强烈理论关心的研究理念,它一经提出就广受欢送。关注理论是任何根底教育领域内科研理念提出者必须注意的问题,否那么便可能使根底教育学校科研处于失语状态。第三,切合中小学老师的科研素质与条件。考虑到中小学老师科研素质及工作的实际特点,根底教育领域内的科研理念应摒弃传统科研注重严密的实验、严格的数理统计及繁杂的文献统计的

18、特点,表达出易学、易操作的属性,有利于消除中小学老师进展科研的畏难情绪。如叙事研究、课堂观察与校本研究等理念,均是如此。总之,从研究的特殊性来看,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教育科研大家族的重要组成局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又具有不同于高校科研的特殊性。比方,校本、现尝体验、反思与理论为其最大特点。以研究对象为例,根底领域内的科研理念必须关注3个层面的“校本问题:首先是学校层面,学校教育科研要以校为本,关注学校开展;第二个层面是老师专业开展研究;第三个层面是改良教学,改善课堂。我们相信,今后仍然会有新的科研理念提出,但根底教育领域内任何科研理念的提出,必须切合上述特点,否那么便没有生命力,这便是根底教育领域科研理念根本的信仰或永久的价值追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假如你想让老师的劳动可以给老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老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3我们应使老师走上幸福道路,这一信念不能改变,关键是科研价值追求不能错位。参考文献1单丁.课程流派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238.2黄华.老师与学者对话录:六J.教育科学研究,20226:57.3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修订版.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9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