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组织信息系统与组织间社会网络的互动关系研究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15771050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跨组织信息系统与组织间社会网络的互动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跨组织信息系统与组织间社会网络的互动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跨组织信息系统与组织间社会网络的互动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关于跨组织信息系统与组织间社会网络的互动关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跨组织信息系统与组织间社会网络的互动关系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跨组织信息系统与组织间社会网络的互动关系研究陈文波曾庆丰黄荣辉论文摘要:在对组织问社会网络与跨组织信息系统应用研究进展综述的根底上,提出了一个基于适应性构造化理论的跨组织信息系统与组织问社会网络互动的研究框架。这一框架将跨组织信息系统与社会网络作为影响跨组织信息系统应用的两种主要构造来源,将互动的过程分为对构造的征用与业务流程的互相作用,互动的结果影响跨组织信息系统的应用绩效。通过构造的维度划分和对互动过程进展解构,这一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跨组织信息系统的供给链使用。论文关键词:跨组织信息系统;社会网络;适应性构造化理论1问题的提出一般认为,跨组织信息系统(interrganizatinal

2、syste,is)的应用会对组织间社会网络关系带来冲击。例如,自动化的信息传递会取代日常的 交流或定期会议,甚至造成传统社交形式的衰落或瓦解。然而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深化,学者们逐渐对这一带有技术决定论色彩的结论产生疑心,认为技术在建构组织的同时,组织也在某种程度上对技术产生建构作用,技术与组织之间是一种互构关系。0rlikski提出了信息系统与组织互构的四条途径,认为在行动者与技术交互的过程中,行动会受到组织制度环境的影响,同时技术也会对制度环境产生影响,即技术会增强或者颠覆某些组织特性(例如强化集中控制或者造成流程变革)。desantis进一步操作化了rlikski的理论过程,提出了适应性构造

3、化模型对组织信息系统应用进展研究。但到目前为止,所有有关信息技术与组织互动的研究都是基于组织层次,对于供给链层次的跨组织信息系统应用还缺乏理论关注。组织行为嵌入(ebeded)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嵌入性意味着组织行为与其环境具有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对于供给链而言,组织活动很重要的一种环境是组织所处的社会网络关系。从这一思路出发,本文将跨组织信息系统与企业问社会网络作为影响跨组织信息系统应用的两种主要构造来源,建立了基于适应性构造化理论的跨组织信息系统与社会网络互动的理论模型。并借鉴构造化理论的概念对模型中的变量进展了操作化。这一整合的研究框架对于理解跨组织信息系统的供给链应用具有指导意义。2跨组

4、织信息系统与组织间社会网络的互相影响研究跨组织信息系统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根底,连接两个或多个企业,支持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管理协作和战略协同的计算机系统。组织间社会网络是指特定组织之间比较持久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形式。组织行为受到社会网络的制约,同时其行为也会反作用于社会网络,影响网络的构造与属性。(1)组织问网络关系对is应用的影响在is研究领域,学者们借用各种理论研究了组织间关系与is应用的互相影响。概括而言,组织间网络关系的属性可以归纳为权利、信任和共享的社会标准等三个维度。权利对is应用的影响。is应用中甲方对乙方权利影响的大小取决于乙方对甲方的依赖程度。权利对于is的应用具有正向影响,

5、具有权利的公司可以强迫其他企业使用。然而,一旦ls初步采纳以后,对其进一步的拓展性应用或主动使用那么有赖于企业之间的信任。信任对于is应用的影响。跨组织信息系统的建立意味着组织之间会建立更严密的联络,承当更多的合作与协调。企业间信任可以降低协商本钱以及减少冲突发生,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对于is的成功施行与持续使用非常关键。组织之间的权利与信任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的辩证关系,它们是影响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edi的组织间关系的两个不同维度。共享的社会标准对is应用的影响。企业之间共享的社会标准(sialnrs)和惯例(rutinizatin)约定俗成地规定了企业之间交易、协调的方式。例如stra

6、ub发现日本企业之间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通讯工具如 和 ,而美国公司之间那么更倾向于使用创新性的交流工具如eail等。lee等对于反恐部门的信息共享系统的应用研究也发现,部门之间隐性的主观标准(subjetivenrs)和显性的制度标准影响了组织之间建立信息共享系统的努力。te等对于edi的采纳研究那么着重关注了组织所面临的制度环境所带来的三种制度压力(模拟、强迫、标准),发现三种压力都对edi的采纳意向有显著影响。paayakuni的研究发现,供给链上企业之间已有关系的属性如交互的惯例等会促进供给链伙伴之间信息流的电子化集成,即组织间已有的传统关系越严密,那么其电子集成越可能达成。(2)is应

7、用对组织间关系的影响is对于组织问关系的影响可以分为运营和战略两个层次,在研究的视角上也可以划分为两类观点:技术一经济观点和社会一政治观点。现有的研究结论归纳如图1。比照从技术一经济和社会一政治的研究视角可以发现,后者对于is对组织问关系的影响的认识没有前者那么线性化和理想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响了is的应用对于组织间关系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技术在作用于组织的过程中,需要企业流程等多种要素的配合和互动。现有文献说明了跨组织信息系统与社会网络的互相影响关系,但是对于影响的途径问题那么缺乏相应的理论框架。3构造化理论对is与社会网络的考察从组织研究领域出发的理论只能关注is与社会网络互相影响

8、研究的某一个方面,对于is与组织间网络的全面理解需要更加宏大的理论框架为指导。为了构建is与组织所处社会网络的互相作用理论框架,本文借鉴了来自社会学领域的构造化理论引,这一理论强调构造的二重性(dualityfsturture),即行动者利用构造,并且在利用构造特征时改变或再消费构造。吉登斯把构造定义为“规那么和资源,分为意义、控制和合法性三个维度,并通过解释框架、实现手段以及标准,实现行动者与构造的互动。构造化理论为研究信息技术应用中技术与其所处组织的互相影响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rlikski将构造的二重性概念引入信息系统研究领域,分析了组织制度环境、行动者与技术三者之问互相作用的途径,认为

9、技术既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社会化活动所建构的产物,同时也具有建构社会环境(例如组织构造、流程)的才能。在rlikski的途径模型中,技术及其构造化过程变成了一个嵌入时间和情境的过程,强调了技术及其使用对制度环境的能动作用,有助于信息系统研究者深化理解技术与组织之间的互动过程。但这一理论模型直接来自于吉登斯的构造化理论,并没有对构造化理论进一步操作化,因此很难进展实证研究。rlikski自己也认为这个理论本质上属于一种元理论(etathery),而不是可以用来直接探究特定现象的中观(iddlerange)理论。对于构造化理论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操作化是由desantis和ple来完成的。他们细化了二重

10、性的概念,提出了调适性构造化理论(adaptivestruturatintheyr,ast),用于描绘信息系统施行时,信息技术、任务、使用者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将信息技术的构造分为构造特性和蕴含的理念两个维度;将技术的使用中技术与环境之问的互动定义为“构造的征用(apprpriatinfstruture)和业务流程两个阶段,并从使用方式、忠诚度、目的与态度对构造的征用进展了界定。适应性构造化理论从技术与组织的互动出发,细化了技术与组织互动的过程,从这一理论出发,可以抓住信息技术及其使用的复杂性。(1)基于ast的整合研究框架在跨组织信息系统使用中,组织间社会网络关系提供了信息系统施行与应用的

11、环境,is的应用是供给链对is(作为其中一种构造来源)和社会网络等不同构造来源的选择性征用过程,对这些构造来源的选择性征用和详细的业务过程,如信息共享、管理协调和战略协同等最终决定了is应用绩效的好坏,同时应用的结果也影响了组织间is和企业间社会网络。其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2)研究推论基于ast的is与组织间社会网络整合研究框架为分析供给链is与社会网络的互动提供了一个构造化的分析模板,有助于理解供给链信息化过程中is与传统社会网络共存的应用现状。第一,is的技术特性和蕴含理念会影响10s的应用过程,同时is本身也会随着is的应用和应用效果而改变。如今供给链上is主要分为两类:基于企业专网或

12、增值网的电子数据交换(edi)和基于开放网络的is如rsettnet、e、biztalk、bi等。不同类型的is具有不同的技术特性,蕴含不同的理念。例如基于企业专网的edi其构造刚性大,数据构造、界面可定制的程度比较小,这类edi的应用往往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公司发起,众多中小供给商参加形成单中心的网状构造。在edi应用的过程中,用户会根据运行情况对edi进展一些改变,例如增加面向开放网络的接口,允许进展适当的客户化定制等,最后可能完全迁移到面向开放网络的ls上。例如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给商德尔福集团,其早期的数据传输主要是通过私有edi如vega来进展的;随着供给商数量和地域的不断扩张,需要

13、更具兼容性的系统来连接更多的、不同地域的供给商,如今德尔福与大局部供给商的联络都是通过网上b2b平台visint来进展的。第二,社会网络对于ls的应用具有互补作用。以人际交流为根底的社会网络在非构造化数据传递和知识共享上具有信息技术无法代替的优势,因此在供给链运作过程中社会网络对is具有互补作用。例如,在外乡化集群环境(如中国昆山的笔记本产业集群)中,企业更愿意通过社会网络、人际交流等方式来实现信息的交流、管理运作和战略协调。因此,与大多数研究认为10s对于社会网络的替代性关系不同,本文认为社会网络对于ls的应用具有互补作用xia等人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论点。强调社会网络对于is应用的互补作用对于

14、国内集群式供给链上的信息化推进尤为重要。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集群式供给链企业之间已经形成了面向长期合作、以信任为根底的社会网络关系。这些社会网络关系在产品协同研发、产能调配等方面都具有信息技术所不可比较的优势,因此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应该注重利用这些传统关系的互补作用进步战略供给链柔性和协调才能,发挥社会网络对is的互补作用。第三,ls的应用与供给链业务流程的交融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交融的结果断定了信息技术施行效果。信息技术必须与企业业务流程结合才能表达其效益已经成为研究者和企业界的共识。技术的引入需要任务、组织构造、人员的配合与互相调整。对于供给链而言,ls的采纳需要改变任务分配与处理方式

15、、调整供给链的组织形式,并为员工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这是一个长期互动、互相调整的过程,交融的结果影响信息技术价值的表达和施行效果。第四,ls施行的效果对于构造来源(is、社会网络和其他构造来源)以及施行过程具有反响作用。供给链上is的应用也是一个不断根据施行效果进展反响的过程。作为构造来源的is、社会网络和其他构造会根据is施行效果进展相应的调整。例如,不具有广泛承受度的is标准会逐步退出,基于企业专网的edi会演变成基于开放标准的edi,等等。4总结与结论is应用与组织间社会网络的互相作用关系是is采纳与扩散研究中长期以来的一个关注焦点,从不同视角出发,研究者对于is对社会网络的影响、社会网

16、络对is的影响进展了理论讨论和实证研究。构造化理论作为一种宏大理论,可以用来研究社会中的行动者和构造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以适应性构造化理论为指导,将is与社会网络作为影响is应用的两种主要构造来源,提出了一个整合的研究框架。这一整合的研究框架提醒了构造来源、is应用、is应用绩效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一框架的新颖性在于:第一,将适应性构造化理论用于分析供给链上is的使用。hleg和pi1比较了供给链合作研究中的资源根底观、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以及适应性构造化理论等三种理论,发现与其他两种理论相比,适应性构造化理论在研究it导致的供给链变革中具有更大的理论优势,更能抓住供给链信息系统应用的复杂性。此外,已有的基于适应性构造化理论的研究更多的是处于组织层次,本文第一次提出了适用于供给链is应用的理论模型。第二,适应性构造化理论将构造分为构造特征和蕴含理念两个维度,为分析is和社会网络在供给链中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从这一框架出发,可以更好地分析is与社会网络在供给链信息化应用中因地域、供给链层级、信息类别不同而不同的互补性关系,有助于深化理解供给链信息化现象。第三,将is的应用过程划分为构造的征用与业务流程两个过程,有助于进一步通过案例研究讨论供给链信息化这一复杂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