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申报材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15728528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申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申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申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申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申报材料(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申报材料创建省绿色学校自评报告东莞市横沥镇第二小学学校简介我校创办于2005年2月,由原八村九校合并而成,新校按省一级学校的标准创建。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学生2081多人,教职工13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办学四年多来,学校在东莞市教育局、横沥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了“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努力形成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办学特色,塑造学校师生新形象,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先后获得了东莞市一级学校、东莞市绿色学校、东莞市园林式学校、东莞市交

2、通安全文明学校、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东莞市“巾帼文明岗”、东莞市家庭教育先进集体、广东省少先队先进中队、东莞市先进红领巾广播站、东莞市三星级队部等,并连续四年被评为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学校,并先后获得了二十多个市级以上奖项及荣誉,在社会上拥有良好的声誉。教师共有20多篇论文获全国、省、市级以上奖项,教师获得市级以上奖项的共有60多人次,学生获得全国、省、市级以上奖项的共有200多人次。几年来,学校的办学效果不断提高,特别是环境教育和管理方面,更是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育人环境,在当地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学校目前环境状况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

3、的改善和提高。“绿化、美化、净化”是我们校园环境建设的目标,几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校园设施,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使校园内融入了浓郁的育人氛围。学校育人环境的根本改善,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校园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2.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100%。整个校园草木茂盛、环境优雅;校园园林化建设步伐不断迈向新的台阶,浓郁的文化氛围浸染着校园的每一处。校园中处处芳草青翠,绿树成荫,鲜花艳丽,鸟语花香。美丽的校园是无声的教师,起到了潜移默化陶冶学生思想情操的作用。学校目前开展环境教育的状况几年来,我校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开展环境教育

4、,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教育。1、发挥学科教学主阵地作用,传授环境科学知识。课堂教学是环境教育的重要渠道。我校要求各级科组的思想品德、语文、科学等学科的科任老师在具体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找出环境教育的知识结合点,进一步深入探索课堂教学与环境教育结合的方法和途径,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在环境问题上的权利义务观念。2、发挥德育整体功能作用,进行环境教育。为不断提高师生的生态环境和绿色文明意识,我校设置了环境教育宣传栏,不定期地更换宣传资料。在校园内设立永久性的环境教育标语、名人名言录、及公共道德语录等,营造浓厚的环境教育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努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思想品德。我们还充分地利用校园广播

5、电视台,播放有关环保知识、科普知识、绿化知识等,不断地加大宣传力度,让环境意识深入人心。学校还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纪念日开展活动,各班级也能根据学校的布置,开展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班级专刊、小演讲、征文比赛、绘画比赛、知识讲座、手抄报比赛等,从而让学生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迸发出“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热情。3、重视养成教育,不断净化学校环境。我校把环境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还重视净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不乱扔果壳纸屑,节约用水用电。每天有两个班分别负责校园和楼道的卫生,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清洁卫生作为学校“标

6、兵班”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卫生工作做到责任落实,检查督促经常化、制度化,做到校园绿化、教室美化、厕所净化,使“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的意识深入人心,也使整个校园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我校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清洁活动,在清洁校园、街道的同时洁净了学生心灵,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4、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我校还组织开展到社会实践基地学习、劳动、开展社情调查以及向社区群众宣传环保知识等活动,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全校性环保知识讲座、月饼盒回收、组织学生到水厂参观、上街宣传环保、清除“牛皮癣”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到某些地方观察了解由于不合

7、理土地开发造成水土流失,某些单位企业随意排放污水、废气、垃圾,给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组织外出旅游,让学生在接触大自然的同时亲身体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等,把环境教育寓于各种有益的活动之中。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我校从2006年6月评为东莞市绿色学校后,就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确立了创建省“绿色学校”的目标,并以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我们高度重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坚持把“以人为本”贯穿“创绿”工作的全过程。(一)、领导重视、要求具体、任务落实1、建立健全环境教育管理机制为把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创建省“绿色学校”领导

8、小组,丁国强副校长任组长,赵世华、黄汝辉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有教导主任吴柱棠、总务处主任吴桂波、政教处副主任梁炳森、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吴庆昌以及各级长、科组长,还有学校有关人员(花工)等,并设立创省“绿色学校”办公室,由政教处副主任梁炳森担任办公室主任;同时,选出部分学生成立了各种环境保护活动小组,并配有辅导老师。为了保证环境教育能够切切实实地持续开展,我校定期拨出一定的经费,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列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环境教育工作,每年制订环境教育计划。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环境教育水平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确保环境教育成功的前提。我校组织教师学习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等有关环境教育和环境保

9、护方面的知识和法规。组织全校教师学习环境管理知识;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学习环境教育的新理论、新观点;订阅环境方面的书报供教师阅读等。多次邀请环保教育部门领导及专家到校指导工作,组织教师到外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研讨考察,增加教师的环保教育知识,不断提高环保教育意识。(二)加强宣传发动工作,塑造绿色校园英姿1、环境教育必须从从加强宣传发动开始。为了能塑造一个绿化、美化、净化的“绿色”育人环境,以陶冶师生的身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学校领导通过开学典礼、国旗下等讲话对学生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动员和宣传工作。学校少先队部常常向全校师生发出环保专题倡议,营造创建氛围。由于深入持久地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学校

10、的广大师生深深地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优化校园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需要。师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创建活动。大家同心协力,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一所名符其实的“绿色学校”。2、根据学校的规划,我校从创办开始就加强实施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相继在教学楼周围栽种了各种花卉、树木,建造小花园、假山、喷水池等。由于领导重视,规划合理,措施有力,任务落实,目前,绿色校园已经基本形成。(三)加强管理,保持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初具规模、优雅舒适的校园环境已形成,但要保持,就需要广大师生共同管理和爱护,绿色校园才能长青。为此,学校聘请了专人负责绿化工作,每天修剪、施肥、浇水、换盆,保持花草树木的优美姿态,

11、四季鲜花常开,春意盎然。学校还添置16对款式新颖的垃圾箱,实行垃圾分类,定人定时进行清理。卫生室每学期均能按学校的实际情况,划分出各年段、班级的卫生责任区,定时打扫,学校还组织了卫生检查员,进行检查督导,真正做到地上无纸屑、痰迹,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划,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垃圾分类管理,学校无污染源。目前,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良好风气与日俱增,蔚然成风。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我校在环境建设和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由于受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校园的整体建设项目之一室内体育馆、网球场以及校园生物园等,未能完成,按计划在第二期工程完成。第二、师生自觉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自觉

12、调查和监测社区污染等方面仍做得不够。今后,我校要认真总结,改进不足:1、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的资金投入,加快校园建设步伐,提高“三化”档次。2、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积极开展环境教育研究性学习。3、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环境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带动和影响家庭、社区环保行动,将我校的环境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总之,通过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我校师生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加强,绿色环保行为正逐步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一所培养具有较高环境素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绿色学校”正在形成。我们将乘这次创建省“绿色学校”的东风,在今后的学校环境教育中,继续将环境教育作为我们学校永恒的主题,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通过社区带动群众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照广东省“绿色学校”评估标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自评打分,自评结果为94分,加分5分,合计99分,已经达到了省“绿色学校”的标准要求。特向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环保局申报省“绿色学校”,恳请上级领导、专家评估验收。二00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