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5694770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2.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三化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三化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化学教案范文燃烧和缓慢氧化教案知识目标:1、会判断燃烧和缓慢氧化。2、能说出燃烧的条件并能说明常用灭火方法的原理。3、能说明爆炸和自燃的原因。技能目标:1、提高观察、提出问题的能力。2、提高分析、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3、提高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2、学会用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看问题。教学重点:知道灭火的方法和原理。教学方法:自学、讲述、实验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演示实验:白磷的自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准备回答:1、什么是燃烧?2、燃烧的条件?如何用实验验证?3、灭火原理?常见方法?4、爆炸原理?利?害?举例说

2、明。5、缓慢氧化?利?害?举例说明。6、什么叫自燃?原因?观察实验看书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自学能力二、总结:1、燃烧的概念:板书:燃烧:可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问题:图1-8实验的目的?提示: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温度和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结合日常生活常识谈谈对燃烧条件的认识。结合日常生活常识谈谈你曾见过的灭火方法。板书:燃烧条件:(1)、温度达到着火点(2)、有充足的氧气。灭火条件?学生讨论:1、通过对实验目的的讨论教会学生一种科学实验方法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3、爆炸危害和好处?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爆炸教育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4、

3、缓慢氧化有何意义?举例:铁生锈-不利垃圾腐烂-有利教育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5、自燃演示实验:白磷在空气中自燃解释原因如何防止自然火灾?举例: 三、作业:1、作业本第二节2、自然科学同步第二节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知识目标:1、记住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及实验室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认识制氧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3、知道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并能说明原理。4、能复述催化剂的概念并说出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5、会判别哪些反应属于分解反应。6、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技能目标: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2、通过

4、对催化剂概念的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学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情感目标:1、通过有无催化剂的对比实验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对化学科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安排学生看书并思考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催化剂的概念。3、分解反应的概念4、实验装置及连接顺序(从下到上,从右)5、如何收集氧气?6、如何检验氧气?7、实验操作步骤?8、氧气的工业制法?看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总结归纳:板书:一、原理:催化剂加热1、氯

5、酸钾 氯化钾 + 氧气加热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回答问题 二、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工业上又叫触媒。实验:(1)加热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2)在加热后的氯酸钾中加入MnO2,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 三、装置: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集气瓶、水槽连接: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看书上装置图,注意连接方法。 四、气体的收集方法:1、排空气法(利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2、排水法(利用氧气不溶于水)讨论收集原理 五、气体的检验方法:带火星的木条 六、实验操作顺序:1、检查气密性2、装药

6、品3、加热4、收集气体5、将导管拿出水面6、熄灭酒精灯讨论5、6两步的原理:防止倒吸 七、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空气法 作业:1、作业本第三节2、预习实验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分子化学教案知识目标:1、认识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通过实验认识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3、认识分子的一些特点:微小的、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有作用力能力目标:训练自学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分子运动论的学习,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在不断运动的辨证观点。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教学难点:对微观粒子的想像能力教学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

7、网、酒精灯、烧杯两只、蒸发皿、钥匙、试管、量筒、橡皮塞、镊子、细铁丝、火柴、碘、蒸馏水、淀粉试纸、馒头、酒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在自然科学第一册第一章中我们学习过物质可以不停地分割,得到微粒。例水不断地细分下去,可以得到水分子的微粒。一滴水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第一遍看书思考:问题:什么是分子?分子有什么特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结:(板书)1、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2、分子很小。3、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4、分子间有间隔5、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6、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第二遍看书思考:1、哪些实验或事实可证明分子具有左边所列的那

8、些特点?2、固、液、气三种状态与物体分子间的间隔有何关系?3、热胀冷缩与分子间间隔有什么关系?4、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5、不同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是否相同?6、哪些事实能说明分子是一种很小的微粒?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联系生活的能力。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如分子、原子、离子,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想一想: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作业:作业本第四节 初中化学教案模板元素化学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认清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2、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3、准确叙述元素符号的含义。4、知道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和

9、化合态,并能举例说明。5、记住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氧、硅、铝、铁6、能复述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并能对常见物质作出判断。能力目标1、提高阅读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情感目标认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教学重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教学难点元素概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提纲:1、什么叫元素?2、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四种?4、元素符号有哪几层含义?5、元素有哪几种存在形式?6、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阅读课本并思考培养自学能力小结: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补充说明:有些原子质子数同,但中子数不同

10、,如氢原子有氕、氘、氚三种,另H与H+都属于氢元素。2、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原子既能讲种类也能讲个数。正如我们不能讲一个动物,但可以讲一种动物。3、氧、硅、铝、铁4、代表某种元素,同时也代表该元素的一个原子。5、游离态:以单质形式存在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6、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回忆原子结构及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练习:下列物质是单质的是 、是化合物的是 、是氧化物的是 SO2 I2 H2 Fe3O4 H2SO4 H2O P2O5 P4 He HCl 讨论回答 课

11、堂作业:作业本第六节:元素 元素符号 课外作业;同步第六单元 初中化学下册教案原子知识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学生知道另一种微粒原子的概念;2、学生会比较原子与分子的异同;3、从微观粒子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并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4、学生能复述原子内部结构;5、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原子结构示意图。6、学生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进行计算。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情感目标:认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物质的可分性教学重点:原子的概念,原子与分子的区别教学难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学准备:水电解器、10%NaOH溶液、学生电源、导线、酒精灯、线香、水、教

12、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2、分子有什么特点?3、作业讲评:着重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思考并回答问题回忆巩固已学知识引入:分子虽然很小,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看书第五节 演示实验:水的电解说明:为了增强导电性在水里加了NaOH,同时为便于学生观察加了点红墨水。观察演示实验,注意两极产生气体的量并判断气体成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分析: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这种微粒我们称之为原子。水分子就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在电解的时

13、候,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2H2O 4H + 2O 2H2 + O2 问题讨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与物理变化有何不同?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 原子的概念?如何理解这概念? 与分子相比有何异同?看下列分子的符号(分子式),认识它们的构成情况:氦气-He 氯化氢-HCl甲烷-CH4 二氧化碳-CO2氮气-N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碳、硅、金属等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物理变化中分子、原子都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不发生变化。在核变化中原子才会发生改变。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1)小

14、(2)运动(3)间隔(4)有质量(5)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6)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作业:自然同步第五节1-5题 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1、化学变化的实质?2、分子与原子的异同?布置自学: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回答问题: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同点不同点分子 微粒运动有质量有间隔化学反应中能再分构成物质原子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能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某些物质看书思考:1、原子由哪两部分构成,它们的电性怎样?分别居于什么位置?2、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什么?3、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小结: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 核

15、外电子(带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思考:“相对来说,电子是在原子内部一个巨大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你怎样来理解这句话? 离子: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就不再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此时的原子就成了带电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原子我们称之为离子。 简介: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原子核,核电荷数为8个单位正电荷,弧线表示电子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区域,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数。 看书思考:1、为什么要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2、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吗?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真实质量如何换算?4、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能否体现出原子的实际质量大小?看书培养学生

16、阅读能力小结:1、数值比较简单,便于书写,记忆,运算。2、有,单位为一,通常不写。3、真实质量=相对原子质量1.6610-27千克4、能,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也越大。 练习:1、已知一个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为m千克,A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n千克,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 作业:作业本第五节原子 初中化学教案燃烧条件化学教案课题: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一、学习目标:1 认识燃烧的特征,知道物质燃烧是化学变化,能从微观角度适当解释物质的燃烧;2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物质燃烧的条件,进一步学习对控制变量因素的探究过程;3 体验物质燃烧条件的得出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4 能够运用燃烧条件解释

17、一些现象;二、学习主题:1对燃烧现象的认识2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3运用燃烧条件解释一些现象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能对一些常见物质的燃烧现象进行描述,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初步具备对控制变量探究的能力,初步具备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四、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引言:出示一张奥运会会场火炬图片说到火,我们就会想到燃烧,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展示图片:火造福人类火带来灾难 感受火给人类带来的文明 联想,感受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感受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引导: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

18、中,一定知道很多燃烧的事例。把所知道的燃烧现象填写在表格1中,与同学们交流讨论。参与学生讨论 填写学案表格一交流,讨论 总结燃烧的特征:发光、放热、剧烈。化学变化给燃烧下个定义 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引导燃烧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燃烧都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投影 物质燃烧的条件可能有哪些?参与学生讨论 思考并发言,通过活动完成学案二“我猜想燃烧的条件可能是” 讨论,先从日常生活经验上对猜想进行说明。 对自己的猜测提出实验方案 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参

19、与讨论 投影 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图片)针对猜测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球。2将直立于桌面上的两支燃着的蜡烛,其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3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细木条和煤块。交流讨论实验结果,通过分析,达成共识: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自己动手锻炼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的分析处理能力。补充演示实验:1“白磷自燃”2“烧不坏的手帕”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 知识的运用出示一块蜂窝煤提问:为什么有很多直孔? 说说想让物质燃烧得剧烈一些,可以有哪些方法?日常生活中用过这些方法吗? 思考

20、,发言“为增加空气(氧气)量”回答并举例 知识的运用小结:对学生活动表现做简要评价。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新思路、新点子做简要评价。 1 整理这节课自己学到的知识。2 跟其他同学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以前不知道的内容。3 针对这节课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多样化评价 练习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质量守恒定律一、 提出问题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二、 猜想与假设学生讨论: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生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

21、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师:从讨论的情况来 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三、 假设的检验及推理1、 制定计划师: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的测定。二组:进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三组:进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 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2、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的完成实验。3、 收集证据。学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长代

22、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进行小结,自然的得出结论。四、 发现规律生:三个小组的小结情况:一组:磷燃烧后有白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二组:铁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 色物质;溶液有兰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不变。三组: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兰色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兰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 和还是不变。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衡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 和。生: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五、 解释与讨论师:教师先演示有

23、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学生:讨论、归 纳 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 原子的数目不变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质量不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师: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 原子没有变。生:质量守衡定律是否对所有化学反应都适应呢?六、 反思与评价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实验2:铝箔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师生讨论:1、 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2、 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

24、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3、 如果在燃着的铝箔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师:归纳、总结。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 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衡定律。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碳酸钙化学教案教案示例:碳酸钙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及用途,碳酸盐的鉴别法。2掌握酸式碳酸盐与正盐间的转化关系。教学重点碳酸盐(碳酸根)的鉴定法。教学难点不溶的碳酸钙与可溶的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变。课的类型:综合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写出下列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注:*不要求。C+O2(充足) CO2*

25、2Mg+CO2 2MgO+C(老师写)2CO+O2 2CO2CO2+C 2COCO2+H2O H2CO3H2CO3 CO2+H2OCO2+Ca(OH)2 CaCO3+H2OCaCO3+2HCl=CaCl2+CO2+H2O或CaCO3 CaO+CO22引入新课(教师说明小测验正确答案后)教师总结出CO2与CaCO3之间的互变关系:(1)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不仅限于大理石、石灰石,也不限于CaCO3。凡是碳酸盐(金属原子与碳酸根的化合物),像碳酸钠(Na2CO3)碳酸钾(K2CO3)碳酸镁(MgCO3)等。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跟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是鉴定碳酸根的最简便的方法。地质工

26、作者背包中经常装着一小瓶盐酸,就是用来作石灰岩的初步鉴定的。(2)酸式碳酸盐提问云水洞的石笋、石柱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总结:这些大自然的奇迹和水壶里水垢的形成过程(反应)相似,都是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Ca(HCO3)2经过酷暑或煮沸(加热)生成不溶性碳酸钙的缘故。结合这一组反应让学生解释以下现象,教师及时评定。纠正错误。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继续通二氧化碳,又变澄清。将已经变澄清的溶液加热,溶液又变浑浊。传看标本:出示几种常见的碳酸盐的标本盒,让学生传阅,然后教师总结并写出板书:(板书)(二)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1)大理石 人大会堂建筑材料;(2)石灰石 建筑石料 制水泥 烧生

27、石灰;(3)白垩:粉刷墙壁。3巩固提问演示(1)取鸡蛋壳一块,水壶里的水垢一块,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少许盐酸,观察现象并解释,可以让学生做并回答。教师总结:说明二者主要成分 都是碳酸钙,遇盐酸都冒气泡。(2)两支试管里分别盛着无色透明溶液,一种是食盐水,另一种是碳酸氢钙溶液,请同学用两种办法鉴别出来。这两种方法是:加热后冒气泡溶液变浑浊的是碳酸氢钙溶液,没有现象的一种是食盐水。分别加入几滴盐酸,冒气泡的是碳酸氢钙溶液,没有现象的是食盐水。4课堂练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又变清,把澄清溶液分为两份,在第一份中加浓盐酸;第二份放在

28、酒精灯上加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初中化学上册教案铁化学教案一)课型、课题:复习课,第六章 铁(二)教学目的:1巩固、提高对铁等金属元素的认识,以“铁”为代表加深掌握金属与酸和盐的反应规律。2进一步巩固掌握含杂质物质的有关计算。3培养学生讨论、分析、综合等能力。(三)教学重点:1巩固、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及金属与酸和盐的反应。2掌握含杂物质的有关计算。(四)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和掌握其有关的应用;2有关能力的提高。(五)教学媒体:投影片、电脑、光盘等。(六)教学方法:问题化教学、协作学习等。(七)教学过程:一本章的主要知识脉络及有关重点内容(注:主要知识脉络图见小页)指导学生阅读脉络图

29、、回答下列问题:1几种常见金属(1) 自然界约有多少种金属元素?说出几种常见金属名称。(2)为什么Al、Zn、 Ag、Au不易生锈?(3)人体健康与金属元素有关吗?(4)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与现状怎样?2铁合金(1)什么叫做合金?该概念的关键词有哪些?合 金是混合物吗?(2)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哪些? 3铁的性质(1)物理性质1)认识金属单质物性的一般方面有哪些?多数金属单质是什么颜色?Cu是什么颜色?2)铁与生铁、钢有何区别?(讨论)(2) 化学性质指导学生观看电脑模拟实验铁与氧气与酸、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结合知识脉络小结铁的化性。(问题):1)铁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还是以化合 物形式存在?(

30、讨论) 2)铁锈是纯净物还是化合物?生锈的铁钉更容易生锈对吗? 3)如何防止铁生锈? 4)发生:金属+酸盐+氢气,类型的反应要哪些条件?(讨论) 5)发生: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类型的反应要哪些条件?(讨论) 6)说出下列物质在水中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发生转换反应的说明理由。A:Al + HCl , B:Zn + H2SO4(浓)C:Zn + HNO3 , D:Mg + H2SO4E:Cu + AgNO3 , F:Fe + AgClG:Hg + CuSO4 , H: Zn + CuSO4二含杂质物质的有关计算例如 :含Fe2O380%赤铁矿石200吨(杂质不含铁元素),问:(1)其中含

31、铁元素多少吨?(2)可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多少吨? (学生讨论后,提出规范解法)解:(1)矿石中含Fe2O3质量为20080% = 160(吨) 160吨Fe2O3中含铁为 (吨) (2)可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 (吨)答:(略)解法二:设可冶炼出含杂3%的生铁 吨, 160 112 20080% , (吨)三综合训练1说出实现下列变化的反应式及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现象。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铁含金的是( )A、氧化铁 B、生铁 C、不锈钢 D、碳素钢3为了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及除去其它杂质(如S、P),在炼钢时,应加入或通入的物质是( ) A、焦炭 B、一氧化碳 C、氧气或铁的氧化物 D、氢气4

32、向足量稀盐酸中加入适量的镁粉,下列函数图像横坐标表示此化学反应的时间、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5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能正确表示反应情况的图像是( ) 6质量相等的金属X和Y分别跟一定量的稀H2SO4起反应,结果发现X和Y均有剩余,但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对于X和Y来说相同的是( ) A、化合价 B、活动性 C、剩余物的质量 D、消耗酸的质量7有FeSO4、Cu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投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得到一些固体沉淀。过滤,向沉淀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对上述固体沉淀有下列说法:一定含有Zn,一定含有Fe,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 Zn,可

33、能含有Fe,可能含有Cu。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8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取上层清液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有Ag析出,滤液中有Fe2+、Cu2+、Ag+ 存在B有Ag析出,滤液中有Fe2+、Cu2+、 存在C有Ag、Cu析出,滤液中有Fe2+、Cu2+、Ag+ 存在D有Ag、Cu析出,滤液中有Fe2+、Ag+ 存在9.5.8克不纯的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该铁粉中所含的杂质可能是( ) A、镁 B、铝 C、锌 D、铝和镁 E、铜 本节小结:1、主要学习了金属

34、单质的代表铁的有关知识,铁是一种化性比较活泼的金属,能跟多种物质(如S、O2、HCl、H2SO4、CuSO4等)反 应。 2、含杂物质的有关计算。初中化学优秀教案酸碱盐化学教案一、离子的检验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

35、,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注: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二、物质的颜色1、固体(多为白色)黑色CuOC粉MnO2Fe3O4紫黑色KMnO4红色CuFe2O3红褐色Fe(OH)3蓝色Cu(OH)2 CuSO45H2O绿色Cu2(OH)2CO32、溶液(多为无色)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溶液、Fe(NO3)2溶液

36、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溶液、Fe2(SO4)3溶液、Fe(NO3)3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溶液、CuSO4溶液、Cu(NO3)2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溶液(较浓)三、酸、碱、盐的特性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