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分段)六年级上册教案

上传人:ra****d 文档编号:115668978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7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分段)六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分段)六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分段)六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分段)六年级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分段)六年级上册教案(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分数除法单元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2、会解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根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单元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单元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那么的推导。1、 分数除法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教学目标:1、 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那么。2、 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

2、确地总结出计算法那么,能运用法那么正确地进行计算。3、 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那么。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那么: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根据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2、口算下面各题 13238431513 6 543839412115二、新授11、教学例1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3、。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13千克,300克化成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101013313 3千克 3千克 33盒 10101010103将100克化成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2、稳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3、教学例2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4平均分成2份,并通

4、过操作得出5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55341 A、2,每份就是2个。 554412,每份就是的。 55255244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5B、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4、引导学生观察442和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那么:分数除以整数,等于55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三、练习61155593 3 20 5 10 6 72168313四、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那么2、谁来把这两局部内容说一说? 22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目标: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

5、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那么根底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那么,能利用计算法那么,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那么,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那么。教学难点:利用法那么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2、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 21514 3 2 6 97121583524 3 2 6 9765255 3612二、新授 1、默读例3,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2、

6、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2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32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小时走了2 km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32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 312 1小时走了?千米? 2小时走2 km 3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2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33什么?4根据学生的答复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11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算式:2 32211 再求3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3 322132 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232 322 先求2、小结出计算法那么: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

7、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3、计算55,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615555122km 61265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4、总结计算法那么: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三、练习1、P31“做一做的第1、2题。2、练习八第2、4题。 43分数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那么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观察、类

8、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那么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

9、序。1428+639175 21.8+1.5430.433.2(1.6+0.7)2.5 47+(5.783.12)(41.239)二、新授1、教学例41学生读题,明确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根据学生的答复,归纳出两种思路: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 ,每朵花用2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3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2、稳固练习:P34“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然后全班校对。引导学生比拟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除的两种算法,通过比拟,使学生发现统一约分后

10、再计算比分步计算简便。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5三、练习1、练习九第1题:前三题提倡学生选择统一成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2、练习九第2-4题1第2题:可以先求每层有多高,再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到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2第3题可引导学生形成两种思路:A、先求每小时录入了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再求8小时可录入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B、先求8小时是3小时的几倍,再求8小时录入几分之几。3第4题同样有两种方法:A、可以先求一共能装多少袋,列式:240完的13;B、可以先求装44331有多少千克,综合算式是240。 444四、布

11、置作业练习九第5-9题。 62、解决问题1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掌握“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容许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4,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六年级学生小明35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

12、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体内水分的重量 5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二、新授1、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水分占体重的452小明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 7条件和问题变了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列方程来解决问题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容许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体 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千克。 算术解: 3

13、5735 157 15 35753、稳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三、练习1、练习十第13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第二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2、练习十第6题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1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15001000,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82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根底上

14、,掌握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拟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5,还剩多少千克? 8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2、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

15、计算。二、新授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1吃了5,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85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8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千克 剩下15千克 吃了5 8 “1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x5x=15 892、教学例21出例如题,理解题意。2比航模组多1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41占航模组的 4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

16、组人数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解:设航模小组有人。1125 4125 42520 5 4三、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拟方便。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四、练习练习十第4、12、14题。 103、比和比的应用1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局部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17、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1 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2 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二、新授。1 教学比的意义。1 教学同类量的比。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 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C、比拟这两个数

18、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D、不管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2 教学不同类量的比。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B、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3 归纳比的意义。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

19、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 11比。B、练习: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 甲数是9,乙数是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比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7比9。 拖拉机45分耕了2公顷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比45。 足球比赛,甲队和乙队的比分是3比2。2 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局部名称。比的写法。15比10 记作1510 10比15 记作101542252比90记作42252: 90比的各局部名称。A、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B、小组汇报并举例:“: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 3 0.

20、875 183.913比的根本性质教学目的:1、 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根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根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局部名称是什么?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68628212164、分数的根本性质是什么?举例:二、新授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

21、分数也有“分数的根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测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 3、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4、 正式得出“比的根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根本性质。5、 教学例1 141 出例如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510 122 692 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3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三、练习1、P46“做一做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根本

22、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153比的应用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局部,即把

23、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补充问题并解答二、新授。1、教学例2。1出例如2: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1 浓缩液的体积:5001+4 =1

24、00ml4 水的体积:500 =400ml 1+4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16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6学生试做:练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补充练习1出示: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

25、47:45:48来分配。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 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一班应栽的棵数: 28047 = 94人 14045= 90人 14048= 96人 140 二班应栽的棵数: 280 三班应栽的棵数: 280答:一班栽树94棵,二班栽树90棵,三班栽树96棵。5学生进行检验。6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三、稳固练习。练习十二的第1、3题。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二第2、4、5、6、7题。 1

26、74、整理和复习整理复习1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根本概念和计算法那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复习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化简比。复习难点:正确计算分数除法。复习过程: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那么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5; 9455;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 92416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3做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2、分数除法的意义1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

27、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那么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那么: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3完成P52“整理和复习第2题。4P53练习十三第2题。二、复习比的意义和根本性质1、比的意义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2 以“32为例,让学生分别说出“比号“前项和“后项。32 1.5 前

28、比 后 比项 号 项值18(3)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还是整数。而比所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如32,虽然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3,但仍读作3比2。特别强调比的后项不能为0 24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2、比的根本性质 1复习概念及化简方法 比的根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的根本性质,怎样对整数比进行化简? 不是整数的比应该怎样化简?2学生做P52“整理和复习第3题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1、练习十三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判断正误的理由 2、做练习十四的第2题3、做练习十四的第3

29、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观察学生所用算法是否简便 4、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 19整理复习2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一、推理训练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2、一堆煤,用去了3,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54,还剩下 。 723、今年比去年增产,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9二、比照训练:1、一步分数应用题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2,养了多少只鹅? 52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

30、,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养了多少只鸭? 5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1比拟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进行比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2比拟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2、出示题组: 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

31、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2比照: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203、出示题组: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2比照: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 分析“分率句,判断

32、单位“1是哪个数量? 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确定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解。三、课堂练习:1、第53页“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根据题目的条件应该确定把谁看作单位“1? 单位“1还是未知?2、练习十三第4、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作业: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21第二章 圆单元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

33、对称轴。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单元重点: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单元难点:理解圆周率“;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1 认识圆1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复习。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

34、形 梯形3、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二、认识圆的特征。 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22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3、认识直径和半径。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4、讨论: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2什么叫直径?过圆

35、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6、稳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三、学习画圆。1、介绍圆规的各局部名称及使用方法。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四、稳固练习。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2、判断,并说为什么。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

36、圆的半径都相等。 23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五、布置作业。书P60第1-4题。 242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根底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教学重点:圆的对称轴。教学难点:画对称轴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观察以前认识对称图形。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如:蝴蝶 、飞机、门窗、圆中的钟面、月饼等。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观察、概括。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

37、线叫做对称轴。二、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1、出例如3: 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 2、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三、稳固练习。1、在方格上画对称轴,并量出对称轴两边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52、小结:对称轴两侧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3、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4、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长方形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正方形 圆 环形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五

38、、布置作业:练习十四第59题。 262、圆的周长和面积1圆的周长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拟、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认识圆的周长。1、出示一个正方形。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 C=4a2、什么是圆的周长?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局部是圆的周长?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二、圆周长的公式推导。1、探索学习。

39、1你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局部,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27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2、动手实践。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3你有方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

40、祖冲之。3、解决新问题。1教学例1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第一个问题: d = 20米 求:C = ?根据 C =d203.14=62.8m第二个问题: : 小自行车d = 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 ? c=d50cm=0.5m0.53.14=1.57(m)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62.8 1.57=40周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三、稳固练习。1、求以下各题的周长。书本65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2、判断正误。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

41、.28倍。 283C =2r = 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四、作业。P64 做一做 ,练习十五的第5、8题 29圆的周长2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教学重点:求圆的直径和半径。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4 2 5 10 8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r3.144=6.28(厘米3.14=25.12(厘米)二、新课。1、提出研究的问题。1你知道表示什么吗?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C=d C=2r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直径=周

42、长圆周率 半径=周长圆周率2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存一位小数:c=3.77m 求:d=?解:设直径是x米。3.773.14 3.14x=3.771.2(米) x=3.773.14x1.230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存两位小数:c=1.2米 R=c(2) 求:r=?解:设半径为x米。3.142x=1.2 1.223.146.28x=1.2 = 0.191x=0.191 0.19(米)x0.19三、稳固练习。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

43、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3.148 D=8厘米 3.1482 3.1482+8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023.14=125.6厘米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 125.6301,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而602453,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那么:6043=94.2厘米 44、P66第10题

44、思考题。以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5厘米一、作业。P65-66 第3、6、7、9题 31圆的面积教学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1、r,周长的一半怎样求?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并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s=ab s=a二、新课。 s= ah s=11ah s=(a+b)h 221、什么是圆的面积?出示纸片圆让生摸一摸圆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圆的面积。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1演示:将等分成16份

45、的圆展开,问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假设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1找:找出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的半径 = 长方形的宽圆的周长的一半 = 长方形的长 32长方形面积 = 长 宽所以: 圆的面积 = 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S = r r2 S圆 = rr = r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吗?1将圆16等份,取其中一份,看作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圆面积的个三角形底是圆周长的因为:三角形面积=圆面积=1,三角形的高是圆的半径。 161。这161底高 21c1r 2 =1rr 22 =r12将圆16等分,取其中两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

46、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圆面积的,8平行四边形的底是c,三角形的高即一个半径, 16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c1r 8r8 圆面积 =还可以取3份、4份等,同学们可以一一推算。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例1 一个圆的直径是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d=20厘米 求:s=?r=d2 202=10ms=r23.14102 =3.14100=314(平方厘米) 2、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r=5cm d =0.8dm333、解答以下各题。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四、作业。课本P70

47、第1、5题。 34圆的面积2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并学会环形面积。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3 4 5 8 9 202 3 6 10 7 52、思考: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3知道圆的周长能够求它的面积吗?三、新课。1、教学练习十六第3题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c=125.6厘米 s=rr:

48、125.6(23.14) 3.1420=125.66.28 =3.14400=20(厘米) =1256(平方厘米)答: 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1256平方厘米。3、教学环形面积。1例2 光盘的银色局部是个圆环,r=2厘米 求: s=?222222223.146 3.142 2236 =3.144=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35第二种解法:3.1462=100.48(平方厘米)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Rr或 S=Rr3完成做一做: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49、三、稳固练习。1、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选择正确算式A、(18.843.142)3.14B、(18.843.14)3.14C、18.843.14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 S=r直径求面积 S=周长求面积 S=3环形面积: S=R-r四、作业课本P70第4、6、7题。 22222222 2222d2 2c2 2 r 36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灵活解答几何图形问题。教学重点: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教学过程:一、复习。1、求出下

50、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积。 rd=7厘米 23厘米92 =28.26(平方厘米)2、分辨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1概念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局部的大小。2计算公式求圆的周长公式:C=d 或 C2r求圆的面积公式:S=r3使用单位 2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二、练习。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3。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 24面积:3.

51、146=3.1412=37.68 ( )37 2、量出求半圆面积所需的数据,测量时保存整厘米数。再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半圆的面积: 22 3.142+224 =6.28+4=12.56(平方厘米) =10.28(cm)3、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C=25.12米 求:S=?r=25.12(23.14) S=r2=4(米) =3.1442=50.24(平方米)4、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r=0.5分米 求:S=?S环=(Rr)3.14(0.70.5)=3.140.24=0.7536(平方分米)三、稳固开展.1、思考题p71 (8)一条绳

52、子长31.4米,用它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围成圆的面积大?分组讨论,探讨面积的大小1围成长方形: 31.42=15.7(m)(长和宽的和)长 宽 = 面积当长和宽越接近面积也就越大,长和宽相等时,此时正方形面积最大.2围成圆形直径:31.43.14=10(m)半径:102=5(m)面积:3.14 5=78.5(m)3比拟:长方形面积:61.6 m 正方形面积:61.6225 m 圆面积:78.5 m围成圆的面积最大。2、思考题 p71 (9)、(10) 22222 222238四、作业。课本P71第6、7题。 39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

53、法。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周长与面积的区别。1、什么是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公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计算下题。求出它的周长与面积。1学生动手计算。2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 概念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不同。3、判断。两个图形相比拟,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错。周长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4米,周长是多少米?3.144=12.56(米)2、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2.56米,直径是多少米?12.563.14=4(米)3、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142=12.56(平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