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教学设计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15637603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荷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荷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荷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电荷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荷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物理年 级八年级教学形式新授教 师吴春维单 位广东恩平黄冈实验中学课题名称电荷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原子结构、原子核、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

2、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构造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了解金属中存在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了解导体和绝缘体。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

3、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善于观察、勤于分析,具有创新的精神。教学过程一、激发探究兴趣 引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屏幕上的图片,刚才从大屏幕上我们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灯、电视、电扇,还有闪电和美丽的庆云夜景以及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夜景。师:这些都与什么有关?那么,你们想了解电的有关知识吗?好!这节我就带大家进入电的世界。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老师利用矿泉水瓶在底部扎一小孔形成水流,先让梳子靠近水流观察现象,然后在头发上摩擦几下梳子再靠近水流观察现象。你看发生了什么现象?师:摩擦后气球能吸引水

4、流,你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师:对!这是摩擦起电现象,人类对电世界的认识就是从这一现象开始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问题电荷。(板书)大屏幕展示学习目标。二、进行新课1摩擦起电下面同学们来做一个实验,老师说一下实验的做法: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尺(或塑料梳子、圆珠笔、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塑料尺、塑料梳子、圆珠笔和头发(玻璃棒和丝绸布、橡胶棒和毛皮)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学生实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课件展示问题)师:这两次实验现象相同吗?(不同)师:两次实验现象有什么不同?(不摩擦时塑料尺等不吸引碎纸屑,摩擦后吸引碎纸屑)师:被摩擦过的物体为什么会吸引碎

5、纸屑?(因为摩擦过的物体带了“电”。)师:对!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板书)(课件展示概念)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摩擦)师: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摩擦起电。(课件展示概念)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吗?(讨论后举例并课件展示)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经常使用的电风扇,扇叶表面往往会带上一些灰尘;师:同学们回答很好,实际上,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体带电,只要你细心观察,还会有更多发现的。2两种电荷及相

6、互作用师: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用摩擦的方法使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演示实验:(课件展示)注意可见度用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将一根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玻璃棒靠近。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老师演示)用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将一根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橡胶棒靠近它。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演示)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它。你看到什么现象? 此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学生演示)(生1: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7、荷不同)师:很好!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体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带的电荷不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就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种类相同,没有第三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是怎样规定的呢?(用绸布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可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可用“-”表示。)生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课件展示)3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 电荷量 接下来我们做两个练习题:练习:1用摩擦过的物体去靠近碎纸片,碎纸片被吸引过来,能不能判断该物体

8、带了电?问:这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1)利用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来判断。2有三个带电体,若A排斥B,B吸引C,如果A带负电,则B带电,C带电。问:这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2)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来判断。师: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验电器来检验(出示验电器并介绍构造,课件展示)。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下面我们再来做一组实验,看用验电器能否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边说边演示用实物投影仪):1先用不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2再用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3最后用力摩擦橡胶棒,再将它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1、2步后: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不带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

9、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不张开,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师:对!可见验电器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的作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课件)思考:此时金属箔片带什么电荷?金属箔片为什么会张开?(带负电荷,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验电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课件)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最后老师演示3步。师: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带电多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角大。)想一想: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我们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验电器金属箔

10、片张角越大,说明所带电荷越多,我们把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带电的云所带的电荷约几十库。-用图片(课件展示)4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师: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带上了电荷、雷雨云也带上了电荷,电荷从哪里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9页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的内容就明白了。(课件展示)阅读后,请回答:(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原子是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谁发现的?(2)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3)什么叫元电荷?其电荷量是多少?最小电荷叫元电荷(e)e=610-19 C(4)带电体的带电荷量有什么特点? (5)通常情

11、况下,原子为什么是中性?请看下面这个氧原子示意图,这个氧原子带电吗?(那么摩擦起电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个问题课下我们可以结合课后“动手动脑”中的问题从电子的得失方面去猜想一下。)5电荷定向移动 导体和绝缘体接下来请大家看大屏幕上视频:这个女孩用手摸带电的金属球,她的头发都竖立起来了。她的头发竖起来说明了什么?(带了电)头发上的电荷从哪里来的?(金属球上)那么说电荷可以移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一看:1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说明金属杆中有电荷在定向移动)。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可见金属是导电的

12、,像金属这样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你知道常见的导体有什么吗?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大地等。2接着老师让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塑料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电荷不能通过塑料杆定向移动。)师:由于塑料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可见塑料不善于导电。我们就把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课件展示)三、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结合课本回顾一下,然后归纳。板书设计作业或预习1人们穿普通化纤面料的服装容易吸附灰尘,这是 现象。2自然界中只存在 种电荷,电

13、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3电荷的多少叫 ,其单位是 。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 ,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 的原理制成的。4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 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带正电, 带负电。5以下学习用品中,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塑料刻度尺 B物理课本C绘画橡皮 D金属小刀片6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物体A,A被吸引过来,则A是( )A带正电 B带负电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自我评价1人们穿普通化纤面料的服装容易吸附灰尘,这是 现象。2自然界中只存在 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3电荷的多少叫 ,其单位是 。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 ,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 的原理制成的。4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 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带正电, 带负电。5以下学习用品中,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塑料刻度尺 B物理课本C绘画橡皮 D金属小刀片6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物体A,A被吸引过来,则A是( )A带正电 B带负电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