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网络中的BAN和远程健康监护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15331145 上传时间:2022-07-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家庭网络中的BAN和远程健康监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家庭网络中的BAN和远程健康监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家庭网络中的BAN和远程健康监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家庭网络中的BAN和远程健康监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网络中的BAN和远程健康监护(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优质文档家庭网络中的BAN和远程安康监护BAN and Remote Health Monitoring in Home Networks2006-07-25作者:孟旭东,王建安, 陆凯摘要:通过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供应刚好现场护理(POC)效劳是提升安康护理手段的有效途径。体域网(BAN)是由依附于身体的各种传感器构成的网络。在远程安康监护中,将BAN作为信息采集和刚好现场护理(POC)的网络环境,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赐予家庭网络以新的内涵。借助BAN,家庭网络可以为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刚好有效地采集监护信息;可以对医疗监护信息预读,发觉问题,干脆通知家庭其他成员,到达刚好救援的目的。关键字:体域网

2、;远程安康监护;刚好现场护理;家庭网络英文摘要:The Point-of-care (POC) service provided by remote medical monitoring system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upgrade healthcare. A Body Area Network(BAN) consists of various sensors attached to the human body. The BAN enables good remote health monitoring when it is used for info

3、rmation collection and POC. It accordingly adds new values to the home network. With the aid of the BAN, a home network can effectively collect monitoring information in time for the remote medical monitoring system. Moreover, it can further detect symptoms of a person by pre-reading collected infor

4、mation, and directly notify his family of the symptoms for prompt treatment.英文关键字:body area network; remote health monitoring; point of care; home network 相对于工作场所,居家环境更主要地体此时此刻休息和消遣。为此,通过家庭网络构建的家庭消遣、智能居家、家庭安防和综合信息通信效劳,正在努力为家庭居室建立一个舒适、平安、愉悦的生活环境。 然而,除了生活的平安和舒适之外,人体安康护理也是居家生活必需考虑的问题。这是因为,居家的特别生活方式和状态时

5、时导致了我们生活的这个时间段处在安康监护的盲区。许多突发性的疾病,由于没有刚好发觉而错过抢救的时间,另外,许多慢性病患者到医院进展经常性的日常检查,也造成医院拥挤,甚至造成对病人新的损害。居家环境中的医疗远程监护就是要供应全程(24 h/d)的安康监护,供应完整的病情报告,对疾病进展预警和刚好现场救援。这就是远程医疗监护延长到家庭中的主要缘由。1 医疗监护体域网1.1 远程医疗监护 远程医疗监护(Telecare)是远程医学的一个局部,因它所供应的刚好现场护理(POC)效劳,正在日益凸显它的重要。它使人们可以刚好发觉某些突发疾病,如冠心病、脑溢血的发病征兆,赐予预警,在发病的期间赐予刚好的医疗

6、救援。而一般的慢性病,如糖尿病、睡眠障碍等也能通过监护,发觉病因,视察医疗进展,进而指导医疗。 远程监护经验的开展过程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 (1)非实时监护。如接受24 h心电监护仪,患者将其背负在身上,记录下较长一个时间段上的心率改变。但它没有通信部件,事后要拿到医院解读,或者由一个家用发送装置完成信息的发送。对于患者病情急性发作,它是无能为力的。 (2)实时监护。通过有线连接监护传感器,并建立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的实时传输链路,实时地将数据传送到医院临床诊断救援中心,犹如病房搬到了家里。缺点是阻碍被监护者正常的活动,另外,它的发送装置也仅为单个传感器效劳。 (3)无线体域网(BAN)

7、。在人体上设置多个安康监护传感器,共用一个无线发送器,构成一个网络,即安康监护BAN。 (4)家庭网络环境下的多无线BAN,借助家庭网络的网关设备,使多位家庭成员共享医疗监护信道。另外,网关对监护信息实现预读,在转发信息的同时,向患者的家庭成员发出告警。1.2 BAN网络模型 BAN1是由附着在人体上的各种计算部件组成的网络。它和可穿戴计算机亲密相关,这些计算部件分布在人身体的各个部位。 BAN的原型系统是由T. G. Zimmerman在1996年开发的2,它提出了以人体皮肤为信息通道的数据传送方法(最大速率400 kb/s),将身体上部署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除了通过有线、皮肤进展通信外,用

8、短程无线射频(RF)通信技术进展BAN的信息交互日趋成为探究的重点。 BAN因部署的传感器的类型不同,而使其作用不同。不过,这些不同类型的BAN通信模型根本是一样的,一般分为BAN内部通信和BAN和外部通信两局部,如图1所示。内部BAN通信将各传感器、促动器的信息和移动根本单元(MBU)进展信息交互,完成BAN内部的通信;MBU再将数据传送到外网,外网可以是如GSM、PSTN网络,也可以是距BAN较近的个域网(PAN)网络,构成BAN的外部通信。 在医疗监护方面,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开展,出现了可穿戴、可植入、可侵入的效劳于人的安康监护设备:如穿戴于指尖(夹子)的血氧传感器、腕表型血糖传感

9、器、腕表型睡眠品质测量器、睡眠生理检查器(穿戴于胸前)、戒指型血氧量等生理现象的测量传感器、低侵入性的影像信息传送组件囊胶、可植入型身份识别组件。 除了以上各类人体生理信息传感器以外,微电子技术还催生了各类促动器,如用于激化麻痹肌肉的植入型芯片(美国南加州大学的BION打算)、自动给药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马克玛窦探究)。假如没有BAN,这些传感器和促动器都是独立工作的,要自带各自的通信部件,因此通信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信息传送的平安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从经济、微型化考虑,自然提出了让这些传感器构成一个网络的设想,将各种传感器的信息先会聚到一个身体上的通信单元上(如MBU,类似Ad Hoc

10、网络中的簇头),由它进展BAN的内部通信,同样,也由它和别的通信网络进展BAN外部通信。除了在通信方面的获益之外,BAN网络还可以参加环境感知功能,自主地确定网元的动作(如对促动器发出吩咐)。图2所示是一个安康监护BAN的示意图。最终,BAN的信息将汇总到护理中心,由这里的设备进展分析、整理,对病情状况做出报告。可由此发出急救吩咐,也可发出平凡的护理信息,如传给BAN的促动器吩咐,完成自动给药、输液等工作。 BAN构成了效劳于人的最小的网络。从信息技术的开展来看,移动的、贴身的效劳无疑是最能表达普适计算理念的效劳。 BAN的作用范围是12 m的距离。此时此刻提出的BAN的根本要求是:能够进展异

11、种设备互连,即插即用;可实力重配置;可业务整合;能够和BAN外网连接。1.3 MobiHealth探究打算 2002年5月1日欧盟启动了移动的安康监护(MobiHealth)探究打算3(编号:IST-2001-36006),打算于2004年2月完毕,耗资819万欧元,其中欧盟投入495万欧元。参和者包括电信运营商、安康呼叫中心、医院、保险公司、传感器和促动器制造商、电信设备制造商、大学、探究所等,涉及5个国家(英国、德国、瑞典、荷兰、西班牙)的14个探究单位。 该工程是一个预研性的合作支撑评估工程,是为开展安康领域的增值效劳而引入,用以检验基于2.5G和3G的无线通信技术用于远程医疗效劳的可行

12、性。该工程提出了将传感器和促动器整合成一个无线体域网的概念,一个完整的安康护理网络如图3所示。 在这个工程详细实现中,各种传感器到MBU之前,先通过有线连到一个前端设备上。共开发了4通道和9通道两种前端设备,可连接光电血氧计、心电图仪等各类传感器,由它用蓝牙技术放射到MBU,构成内部BAN通信,然后MBU进展BAN外部通信,接受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或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将信息发送到远端医疗效劳系统中。效劳系统可以同时对近10万个BAN进展监护和信息管理。 该工程探究的结论是:运用2.5和3G根底设施,在远程医疗方面存在优势;通过这个方法供应应病人完全特性化的、居家的安康监护,可

13、降低在医院和安康护理的费用;通过一个根底性开发平台能协助中小型企业(SME)开发基于2.5和3G的移动的安康和生命持续监护的增值业务,包括疾病诊断、疾病预防、远程救济、身体状况检查。 探究推出了一种新的效劳模式:移动个体的远程医疗效劳体域网(BAN)无线通信患者监护应用。2 安康监护BAN通信标准2.1 BAN通信技术 正是MobiHealth工程的探究引入了安康监护的BAN,其通信技术也被细分为:BAN内部通信技术、BAN和外部通信技术和效劳网络通信技术。 有关BAN内部的通信协议和建模方式,有两种技术标准可以接受,即传感器工业的智能传感器互连和互操作标准(IEEE 1451),以及医学临床

14、界运用的医疗设备互连和互操作标准(IEEE 1073)。也就是说安康监护BAN中的传感器,可以视为平凡的传感器,接口遵从IEEE 1451标准,进展信息交互,即插即用;也可以将其视为专用的医疗监护设备,接口遵从IEEE 1073标准,即插即用。它们的主要差异在语义描述和操作模式层面上,各有优势。 目前是IEEE 1451产品为主。两类产品共存,混合运用是较长时间段的现实状况。IEEE 1073的高层协议起的作用今后会大于IEEE 1451协议。在物理层上可接受有线、无线RF、红外等多种方案。平凡传感器到前端设备的信息传送不属于BAN通信的内容,可视为将平凡传感器变为智能传感器的详细实现。 在B

15、AN和外部通信技术中,已经有干脆和根底网络通信的方案,如MobiHealth工程接受2.5G和3G解决方案。也可接受ZigBee、蓝牙、无线局域网和超宽带(UWB)等其他短距无线传输技术构建BAN和PAN的通信解决方案,方案适用于家庭网络、救援车等其他PAN中进展信息交互。在通信的高层协议中,IEEE 1073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在效劳网络上,可以参考的标准是IEEE 1157(即安康数据交换标准)。通过IEEE 1157,可以建立基于内容的路由效劳,构架内容分发网络(CDN)。在美国,纽约州的IDEATEL打算进展了4年有关借助Web的远程医疗监护试验,对1 500名糖尿病患者进展了远程医疗

16、监护,效果尚在评估中。另外,美国的MediCompass工程和Yahoo合作开发了基于Web的增值效劳网站。2.2 传感器互操作标准IEEE 1451 IEEE 1451是智能传感器互连互操作协议4,是BAN内部信息通信方案之一。这里“智能”是指传感器的自我描述、自我识别的实力,使之互连互操作。早在1993年,为了解决传感器和各种网络相连的问题,Kang Lee等人就起先构造一种通用智能化传感器的接口标准。1993年9月,IEEE传感器测量和仪器仪表技术协会确定制订这样的协议,到1995年4月,成立了两个特地的技术委员会:P1451.1工作组和P1451.2工作组。前者负责对智能变送器的公共目

17、标模型进展定义和对相应模型的接口进展定义;后者负责定义变送器电子数据定义(TEDS)和数字接口标准,包括智能TIM(STIM)和网络实力应用处理器(NACP)之间的通信接口协议和管脚定义安排。其中,变送器电子数据定义(TEDS)是一种元语言描述框架。在STIM和NCAP的标准接口上,供应了一个传感器数据的统一的描述方法和封装形式。使网络能够自动地识别和处理这类智能传感器的信息。制造商可以把一个传感器应用到多种网络中,使传感器具有“即插即用”实力。经过几年的努力,IEEE 1451工作组已经通过了7个系列的传感器互连互操作的标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2.3 医疗设备互连互操作标准IEEE

18、1073 IEEE 1073协议是从医疗救援这个视角描述系统5-6,它属于POC互通中的一个环节中的互连标准,遵照医疗设备互连行业协会(CIC)的要求,POC的互连体此时此刻两个接口上,如图4所示。设备接口包括两个局部:设备和接入点(DAP)标准、设备消息层(DML)标准。DAP标准给出了一个低本钱、敏捷牢靠的信息通信方法,DML标准给出了设备和视察诊断者之间信息的构造、含意和交互流程。其中IEEE 1073就是DAP的标准,第7层安康信息交换标准(HL7)是DML标准。接入点是接收BAN信息并将它传送到远端的功能实体;POC数据管理实体转换HL7理解的内容,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表示。不

19、同的接口标准由不同的工作组探究,最终由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发布,该组织2005年更名为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在BAN中,人们主要关怀POC设备的互操作,也就是设备接口DAP的IEEE 1073协议。从实现BAN通信的角度看,它定义的就是一个BAN外部信息交互标准。标准定义了一个医疗信息总线(MIB),在这MIB中有两个功能实体床边通信限制器(BCC)和设备通信限制器(DCC),IEEE1073标准了BCC和DCC之间的通信,定义了物理、传输层,以及设备发觉、建立连接、传送、断开的过程。IEEE 1073由6个子协议组成。3 家庭网络环境中的安康监护BAN 可穿

20、戴的、无线移动安康监护环境BAN可极大地改善监护对象的生活质量,而将BAN纳入家庭网络之中,那么可以进一步提升BAN的效劳内容。首先,借助家庭网络对根底通信设施的利用,可以建立多路接入手段,保证多条路由的选择,使监护信息刚好有效地发送;其次,家庭网络的网关可以为多BAN供应通信共享信息传输通道,可以降低BAN的效劳本钱;最终,家庭网络网关通过对医疗监护信息的预读,发觉问题,干脆通知家庭其他成员,到达刚好救援的目的。 家庭网络中的BAN根本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多个BAN用短距无线技术和家庭网络网关通信,后者依据事先建立的应用配置文件选择其中一条路由,建立通信链路,假如失败,网关那么重新选择一条新

21、的路由,直至胜利,同时网关对信息内容进展预读,当发觉状况紧急时,触发告警机制。为了在家庭网络中参加安康监护BAN,本文认为必需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无线频点的电磁兼容性问题 目前,中国尚未规定专用的医疗效劳的无线电频点,许多频点都和消遣电子频点一样,如ZigBee、蓝牙、无线局域网和UWB等。国际上有专用的医疗效劳频点,如:欧盟(ETSI EN301 839)有402405 MHz;美国无线医疗效劳(WMTS)有3个,608614 MHz、13851390 MHz和14321435 MHz。因此中国须要通过探究给出适合中国医疗要求的无线电频点。另外,中国也尚未进展医疗植入物通信效劳(MIC

22、S)探究,如肠胃炎患者吞下一颗含有无线传输系统的微型高解析影像扫描仪,这是体内的传感器和体外的MBU通信所必需的,也是亟待探究的课题。 (2)互连互操作性标准 中国的远程医疗接受何种标准为主目前难以确定。IEEE 1073标准推广应用进展缓慢,不过,欧洲的飞利浦和德格尔两家历史悠久的医疗设备厂商已经起先接受IEEE 1073标准,而美国的竞争对手们才刚刚起先留意它。中国的研发,是先搞IEEE 1451和IEEE 1073网关,还是干脆做IEEE 1073传感器,有待中国医疗设备制造商探讨。 (3)语义解析问题 POC、HL7是否适合中国的医疗效劳体系,完全依照此建立远程监护的本体语义,是尚须要

23、探究的问题。 (4)BAN的身份确认问题 当多方BAN接入网关时,如何确认BAN的身份,保障特性化的效劳,是尚须要探究的问题。 (5)多BAN间的传感器信息干扰问题 尽管BAN内部是短距的,但是当多BAN靠近时,区分各自传感器的内容,以防误读,必需有一套机制加以处理。 (6)网关的设计问题 现有的网关设备缺乏以支持安康BAN的工作,须要建立相关的标准,以便第三方开发。 (7)固定传感器和BAN间的交互问题 有些传感器是不必穿戴的,而是在运用时和个人BAN发生信息交互。如具有内藏有微型传感器的牙刷,可以自动侦测你的体温、血糖以及口腔内细菌含量等生理参数,再通过无线传输把资料传给BAN。具有生理化

24、验功能的坐便器也是这样。4 完毕语 伴随着中国进入老年化社会的脚步,建立家庭安康监护的呼声逐步高涨起来。目前,中国在此方面的探究工作还相对滞后,远程医疗系统仍局限在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医疗信息共享两个方面,缺乏全面的远程医疗监护内容。有些地方也建了简洁的远程监护,但手段有线的,只是将居家环境布置成一个病房一样,受监护者不能随意活动。2005年10月11日中华慈善总会正式启动和推广的数字化远程安康监护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进步。它为“空巢”家庭中的老人搭建医疗监护系统,被称之为“夕阳工程”。据称,该系统要完全适合现有的养老模式,为养老机构养老以及独居的老人供应全天候24 h的安康监护,目前尚处在资金

25、募集阶段,接受技术手段和效劳模式尚不明朗7。因此,远程医疗监护有许多工作须要探究,假如能在家庭网络中引入适合中国环境条件的安康监护BAN,并投入运营,公众和效劳供应商都会受益匪浅。5 参考文献1 ILYAS M. The handbook of Ad Hoc wireless networksM. Boca Raton, FL, USA: CRC Press, 2005.2 ZIMMERMAN T G. Personal area networks near-field intra-body communicationJ. IBM Systems Journal, 1966,35(3/4):6

26、09-617. 3 IST project fact sheetEB/OL. 2005-12-10. ?.4 IEEE Std 1451.21997 IEEE standard for smart transducer interface for sensors and actuators: Transducer to microprocesso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nd transducer electronic data sheet (TEDS) formatsS. 1997.5 IEEE Std 1073.4.12000 IEEE standard for

27、 medical device communications: Physical layer interface: Cable connectedS. 2000.6 WSC Workshop. State of the art technology: Protocols, networks and standards for point-of-care device communicationS. 2004.7 中华慈善总会推广远程监护系统救助“空巢”老人EB/OL. 2005-10-12. .收稿日期:2006-05-25孟旭东,南京大学毕业,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和信息学院网络和交换技术探究室主

28、任、副探究员,主要探究宽带IP技术,包括泛在计算、环境感知、BAN和PAN环境中的智能信息交互技术。 王建安,南京医科大学毕业。南京老年医学探究所心内科主任医师、干部病区主任,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委员兼秘书。长期从事老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陆凯,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和信息工程学院在读硕士探究生,主要探究方向为传感网络、BAN组网及通信技术。相关资讯: 家庭网络标准及其探究打算 TR069在家庭网络中的应用 IPTV助推数字家庭时代的到来 DS-UWB在家庭网络中的应用 在CNGI IPv6上建立诚信平安的P2P环境和分布管理系统 家庭网络和数字版权管理技术 基于电信网络的家庭网关 无线数字家庭网络泛在接入技术 中兴通讯数字家庭网络解决方案 NGN领域的进展和展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