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复习资料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15260901 上传时间:2022-07-0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复习资料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复习资料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复习资料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复习资料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复习资料答案(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复习资料答案填空题1、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在它的宪章中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_社会适应_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2、个体心理学是由心理学家_斯科特_创立的。3、沟通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达到“_我行你行_”的生活地位。4、完整治疗法是由_皮尔斯_倡导和建立的一种心理辅导法。5、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_感觉运动期_、前操作期、操作期和形式期四个阶段。6、说谎有_有意_和无意说谎之分。7、沟通分析理论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_柏恩_提出的。8、在沟通分析中,将人格分为P,A,C三种人格的独立自我状态,即“父母”,“成人”以与“_儿童_”

2、三者。9、弗洛伊德将个体心性发展分为五个阶段:_口唇期_、肛门期、阴茎期、潜伏期和生殖器期。10、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_班杜拉_的社会学习理论。11、精神动力学是_弗洛伊德_创始的理论。12、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古德依纳夫首次提出了绘人测验法。13、将有较严重问题行为或有发展障碍的儿童置于普通班级学习的形式,称为融合班。14、班杜拉将社会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注意、 记忆 、认同、 定型 。15、无论自己的孩子怎样,即使无恶不作,当母亲的都会疼爱、包庇或袒护孩子,这被称为母性原理。16、儿童与某一特定人物之间形成永久

3、性的情感联结叫依恋。17、研究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方法有 家系研究 和双生子研究。P2018、 谈话法P66 是通过与儿童和与儿童熟悉的人谈话,获取有关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得信息,从而初步估计儿童心理发育的水平,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进一步评价提供参考依据。19、丹佛发展筛选测验共有105个项目,分别测查了应人能、精细动作-应物能、 言语能 和粗动作能4个方面的能力。20、防御机制是自我为抵抗 压力 与焦虑时所用的方法。21、卡克赫夫认为来访者辅导过程中经历了_自我探索_、自我了解和自我行动三个阶段。22、沟通分析按类别来分,主要有三种互补型沟通、交错型沟通、暧昧型沟通。23、托幼机构中心理辅

4、导的基本技巧有咨询、面谈、连续面谈、团体面谈。24、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有 统计学的标准 、病理学的标准、理想状态的标准和适应过程的标准。25、学前特殊儿童,是指有较严重问题行为或有发展障碍的学前儿童,以与 超常发展的超常儿童 。26、精神动力学理论的创始者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 超我 。27、来访者中心学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个体成为 更自主、更自发和更有自信的人P150 。28、沙箱疗法(又称为箱庭疗法或沙盘疗法),是由英国伦敦的小儿科医生 劳恩菲尔德 于1939年创立的儿童心理疗法。29、有效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包括家庭、 托幼机构 、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30

5、、为了便于研究,心理学家将动机冲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双趋式冲突、 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和 双重趋避式冲突 。31、学前儿童精神压力的根源有 动机冲突 、社会经济状况、教育机构状况和心理创伤。32、特殊儿童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有 教养问题 、家庭维持、沟通问题和休闲活动等。33、阿德勒认为人类的行为基本上可从男性化和女性化两个角度来看。男性化代表力量和权力,女性化代表的是_软弱和自卑P157_。34、当孩子做错事后,父亲会毫不留情地训斥孩子,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之为父性原理。35、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最终取决于他们的 健康行为 。36反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有_智力发展良好_情绪反应良

6、好_, 交往,人际关系良好;行为统一和协调以与性格特征良好。37结构分析中人格三种独立的自我状态分别是_“父母”(P)、“成人”(A)、“儿童”(C)38适宜游戏治疗的玩具种类有_拟实物类,发泄情绪类,投射心世界类_39人类行为遗传有_直接遗传、间接遗传、轻微遗传三大类。40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具体是指_自我认识、自我评价_自我调整。4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的主要方法有_谈话法,观察法,_筛选检查法_,标准智力测试,人格测验法和问卷法。单项选择题1.将正常人的生活看作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这一判断标准属于(C)A.病理学的标准B.统计学的标准C.适应过程的标准D.理想状态的标准2.“精神压力状

7、态是身体对任何需求的非特异性反应”,该概念的提出者是(A)A.塞里B.阿克斯C.梅森D.拉扎鲁斯3.个体或群体健康状态公式:HS=f(E+AcHs+B+LS)的提出者是(B)A.霍门B.布鲁姆C.英格尔D.西尔弗4.以下不属于与情绪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是(D)A.恐惧不安B.屏气发作C.夜惊梦魇D.暴力攻击5.以下不属于投射测验的是(A)A.丹佛发展筛选测验B.填句测验C.动态家庭画测验D.罗夏测验6.幼儿的学习经验分为十三大项,其中“计划与完成自己所制定的计划”属于(B)A.分类B.时间C.主动学习D.社会学习7.心理辅导中的两种限制是(A)-A.接纳和不批评B.接纳和批评C.不接纳和批评D

8、.不接纳和不批评8.“将个人的想法、情绪等归咎于别人或外在世界的事物”属于防御机制中的(B)A.转移作用B.投射作用C.否定D.表达9.个体心理学派认为,个体生长的环境中最影响个体人格养成的因素是(D)A.学校环境和学校教育B.个人学习和个人经验C.人际关系和人际心理D.家庭气氛和家庭地位10.以社会性、外在的交叉型的沟通形态来传递信息的类型属于(B)A.互补型沟通B.游移型沟通C.交叉型沟通D.隐含型沟通11.理性情感治疗理论的哲学基础来源于(C)A.黑格尔B.艾利斯C.艾帕克特斯D.克劳福得12.依据拉扎鲁斯提出的儿童基本问题理论,“缺乏自信,害怕被拒绝”属于(D)A.行为B.情绪C.认知

9、D.意象13.“怕生现象严重,离不开父母,只喜欢独自游戏,欺负弟、妹,不肯出家门。”属于托幼机构心理辅导基本容中的(C)A.习惯B.家庭环境C.社会性D.性格情绪14.以下属于对超常儿童的心理辅导容的是(A)A.增强接纳同伴的能力B.提高自理与交往能力C.提高行为制定能力D.增强自尊与自信15.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层面中除了传授健康知识、帮助确立健康态度与信念外,还包括(D)A.培养独立自主能力B.塑造良好的人格特性C.帮助提高学习成绩D.培养健康的行为和习惯16.发生于1-5岁,一般情况下5岁以后可自行消失的学前儿童语言问题是(C)A.慢性口吃B.良性口吃C.发展性语言不流畅D.发展性

10、语音不清17.在幼儿的学习经验中,最重要的一项是(D)A.照顾自己的需要B.经验与表达想法C.社会学习D.主动学习18.一个健康的人能常以各种方式自觉不自觉地改变行为模式和应付策略以适应环境。这种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是(D)A.统计学的标准B.病理学的标准C.理想状态的标准D.适应过程的标准19.个体心理学理论的创立者是(B)A.皮尔斯B.阿德勒C.艾利斯D.波纳20.出于对注意力的过度追求,儿童专门制造麻烦来引人注目,这种类型属于(C)A.主动建设型B.被动建设型C.主动破坏型D.被动破坏型21.初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1岁以后开始逐渐分化,出现各种基本情绪的年龄是( A ) A.2岁B

11、.2岁半C.3岁D.3岁半 22.20世纪初,开拓学前儿童健康评估之先,对学前儿童心理评估的研究日趋深入的是 ( B ) A.亨特B.格塞尔C.古德依纳夫D.韦克斯勒 23.在对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的是( D ) A.教师B.医生C.专家D.家长 24.将心理辅导狭义地解释为:通过与个体继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援助并力图使其行为、态度得到改变的过程的是( A ) A.罗杰斯B.威廉森C.仓石精一D.小乔 25.根据里必多的发展作为划分的标准,弗洛伊德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C ) A.口唇期、阴茎期、肛门期、潜伏期和生殖器期B.口唇期、肛门

12、期、阴茎期、生殖器期和潜伏期C.口唇期、肛门期、阴茎期、潜伏期和生殖器期D.口唇期、潜伏期、肛门期、阴茎期和生殖器期 26.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是由心理学家_创立的。( B ) A.弗洛伊德B.阿德勒C.克劳福德D.哈勃27.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在心理发展水平上异于同龄儿童、年龄为_岁的儿童。( B ) A.1-6B.2-7C.3-6D.4-8 28.根据沃滋沃思(Wadsworth 1984)调查研究说明,儿童的自我中心化,会持续到_岁左右。( C ) A.45B.56C.67D.78 29.以下不属于托幼机构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的有( A ) A.手机短信B

13、.面谈C.D.团体面谈 30.沙箱疗法是由英国伦敦的小儿科医生_于1939年创始的儿童心理疗法。( B ) A.考尔夫B.劳恩菲尔德C.荣格D.阿德勒 31.以下行为中主要是由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低所造成的是(C) A.偷窃B.拒绝上幼儿园C.无意说谎D.攻击性行为32.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是(A)A.正常的智力水平B.适度的情绪反应C.融洽的人际关系D.统一协调的行为33.依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A.皮亚杰B.拉扎鲁斯C.鲍尔比D.劳恩菲尔德34.对学前特殊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和突破口是(B)A.发展特殊儿童的潜能B.提高特殊儿童的自我意识C.改善特殊儿童的人际

14、关系D.满足特殊儿童的心理需求35.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是(A)A.康涅狄克州心理健康协会B.康涅狄克州心理健康委员会C.美国全国心理健康委员会D.美国国际心理健康联合会多项选择题 1.以下术语中属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的是(BDE)A.无意识B.条件反射C.自我实现D.强化E.消退2.以下情况的儿童属于学前特殊儿童的是(ABCA.学习困难儿童B.智力超常儿童C.品行障碍儿童D.家庭贫困儿童E.肢体残疾儿童3.托幼机构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主要有(CDE)A.面质B.澄清C.咨询D.团体面谈E.连续面谈4.皮尔斯的人性观主要包括(ACDE)A.人的自主性B.自我完善性C.感官知觉性D.自我觉

15、察性E.人的完整性5.学前儿童中与神经性习惯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BC)A.口吃B.咬指甲C.吮吸手指D.恐惧不安E.对小动物残忍判断题1、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对2、攻击性行为是与神经性习惯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错3、沟通分析理论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形成“我行你不行”的生活地位。错4、父性原理是“包容的机能”,母性原理则是“切断的机能”。错(反了)5、系统脱敏法是沟通分析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错(行为治疗法)6、妊娠期妇女的情绪状态会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对7、韦克斯勒开创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之先。错(格塞尔)8、学前特殊儿童是指有较严重问题行

16、为或有发展障碍的学前儿童。对9、所谓生命风格,指的是个体不断的前进达到目标时的一种特有方式和习惯反映。对10、自我评价过高可以让儿童获得成功感,自我评价过低,可以让儿童养成谦虚的美德,都会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错11、早期筛选量表(ESI)是一种对儿童心理健康进行诊断性评价的工具。对12、学前儿童的心理辅导主要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要激发儿童自愿承受辅导的愿望,并同时对其父母进行心理辅导。对13、阳性强化法是指撤销促使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错14、团体治疗一般适合在家庭进行。错(自然)15、积极适应不仅能减轻动机冲突或挫折带来的困扰和不安,还会使人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境地

17、。错16、习惯性阴部磨擦是与情绪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错(与神经性习惯有关)。17、心理辅导就是心理治疗的别称。错18、非指导性游戏治疗是从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的“患者中心治疗法”发展而来的。错名词解释1、生命风格-指的是个体不断前进达到目标时的一种特有方式和习惯反应。2、系统脱敏法-是一种逐步消除不良条件情绪反应的治疗技术,常被用于无法学会自我松弛,也不能对自己所恐惧的场景进行想象的学前儿童。3、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与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等方面。4、布鲁姆的健康公式5、脚本分析-分析个人根据他的生活脚本而演出的心理之剧

18、中所表现的容。6、父性原理-当孩子做错事后,父亲会毫不留情地训斥孩子7、团体疗法-某一个被治疗者在多数人的团体活动中,施以训练或教育,达到治疗效果;或几何问题行为发生原因相似,问题行为性质相近等多数被治疗者,在同一环境中施以同一训练方法-8、动机冲突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9、空椅技巧P196让来访者以投射的方式,将自己对重要他人的想法和情绪投射到一把空椅上,并让他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体会每个角色的冲突的方法。10、心理辅导狭义的心理辅导是指咨询者通过面谈、书信和等手段向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和咨询帮助。广义的心理辅导往往包括心理辅导和

19、心理治疗,有时心理检查、心理测验也被列为心理辅导的围。从广义来讲,心理辅导是一个人向某个有心理痛苦的、特定的个体施以影响的活动。11、游戏疗法-通过游戏活动达成治疗儿童问题行为的方法12、示疗法是依据观察学习原理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通过观察学习看到别人的所作所为受到共鸣性影响而获得良好的行为减少和消除不良行简答题1、什么是心理防御性行为?答:在经受挫折时,个体会需要设法适应挫折情境,以达到和保持人与环境以与人的心世界的平衡状态。为了减缓心理冲突和挫折,个体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某些机制解脱困扰,以恢复情绪平稳,这种机制或策略叫做心理防御机制,它是一种适应性倾向,由此而产生的行为,被称作为防御性行

20、为2、学前儿童精神压力的根源有哪些?答:三大根源:与自我有关的心冲突;来自家庭的压力;来自托幼机构的压力。艾力克森曾描述儿童面临与精神压力有关的4种类型的情况,它们是:(1)冲突;(2)社会经济状况;(3)教育机构状况;(4)心理创伤。3、进行学前特殊儿童家庭访谈的要点是什么?答:第一、在父母面前直接指导幼儿一些学习重点。第二、藉由观摩方式将一些技能教给父母亲,并由他们直接再示一次。第三、聆听家长的需求或问题,并提供可行的建议。第四、与家长共同拟定在家教养的原则目标。第五、观察幼儿生活作息,并做成记录。4、请结合所学,详细阐述一下心理健康的标准。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处于正常围。认知能力

21、是一个人认识、评价事物的能力。认知能力发展正常的人,能客观反映事物,其情绪、情感、意志才能相应得到发展。认知能力是保持个体具有健康的心理结构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与其变化的前提下,个体才能在环境中正确地定向,其行为才能表现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4分)2 情绪正常、健康。情绪活动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情绪是否健康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容。情绪正常、健康,首先表现为人的心情愉快,即自我较为满意,较为乐观,经常保持一个积极、愉快的心态;其次是情绪的产生与强度、持续时间、表现的方式等均有一定的原因。原因与情绪反应的一致性是情绪是否健康的一种表现。情绪稳定也是情绪健康的一种表现。一个情绪稳定

22、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行为也随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4分)3意志健康。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健全的积极意志品质,表现为具有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优良品质。(3分)4心理与行为的协调与一致。行为是心理的外部表现,且受人的意志的支配。心理健康的人,其意志和行动是统一的、协调的。在明确的行为动机、目的的支配下,人们的行为常常表现出方向明确,思维符合逻辑,言语表述清晰有条理,行为有条不紊,思想与行为一致,言语与行动一致。心理健康的人不仅其心理与行为一致,而且其心理发展水平与行为特征与同年龄多数人心理发展水平与行为特征相符合。(4分)5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与健全的个性。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观

23、点、看法与评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了解自己,承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的水平、性格的优缺点等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自己确定的生活目标、理想较为符合实际,对个人的前途、未来充满信心,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自我知觉较为良好。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悦纳自己,对人生、未来抱有乐观的态度。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个性也是较为健全的。即气质、性格、能力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能平衡发展。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较为完整、和谐、协调的表现。(5分)6人际交往正常,人际关系和谐。人际交往是人的一种正常需求与行为。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并通过交往形成各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24、。在正确的交往动机驱使下,个体在集体或群体中结成的伙伴、同学、同事、师生、上下级等之间的关系一般都是较为和谐。在社会交往中也会形成良好的亲情关系、朋友关系等。正常的交往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常常会给人带来满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个人常常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也会减少或避免一些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5分)7较强的适应能力。人生活在世界中,经常面对各种变化。心理健康的人能建立积极的适应机制,适应自身、环境与社会的变化。当环境、社会发生变化时,个体能做出相应的变化,使个性与环境相协调。这种适应能力表现为:能和集体保持良好的接触,在行为上能保持同步;当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集体的需要发生矛盾

25、时,能与时调节自己,努力谋求一致;掌握一些解决勇于探索、排解自身心理困扰、减轻自身心理压力的方法;学习过程中掌握优良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会调控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会开发自己的潜能等。(5分)5、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先天素质有哪些?答;第一、 营养不良的影响。第二、 患病或用药不慎的影响。第三、 情绪状态的影响。此外,妊娠期环境污染、放射线、烟酒等也会对胎儿发育造成损害,从而影响儿童青少年期心理发展发生障碍。6、筛选检查法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筛选的目的是运用尽可能简便的方法获取有关儿童心理发育方面的信息,以便据此作出决定,确定所测儿童是否需要作进一步的诊断性评价。筛选只提供对儿童的粗略的评价,发

26、现儿童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而不能作结论性的诊断,对儿童日后的发育也没有预言作用。7、游戏在学前儿童心理辅导中的价值是什么? 答:(1)游戏可以用来建立辅导关系。(2)游戏治疗可以帮助辅导者了解儿童。(3)游戏治疗可以帮助儿童表达情绪。(4)游戏治疗可以帮助儿童发泄心中的焦虑或紧。5)游戏治疗可以帮助儿童学习到适当的人际技巧。P1374.游戏治疗中玩具的功能-(1)与儿童建立正向的关系。(2)让儿童表达心不同的情感。(3)让儿童探索真实的经验。(4)让儿童测试自己的限度。(5)让儿童发展正向的自我概念。(6)让儿童更加了解自己。(7)为提供儿童机会来修正自己一些不为别人所承受的行为。8、

27、简述儿童学习障碍的表现和矫正措施答案要点:(一)儿童学习障碍主要特征表现1、阅读障碍。2、计算障碍。3、拼音障碍。4、书写障碍。(二)儿童学习障碍的治疗1、要与早缺诊。2、适当训练。3、提倡自我指导与自我监督。4、行为矫正。9、举例说明幼儿园心理卫生的教育与发展意义。参考答案:答:(一)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容现代教育观十分重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目标追求的是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儿童群体的整体发展。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容之一。幼儿心理卫生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特殊作用。首先,幼儿心理卫生提供了健康或健全心理素质的涵或标准,即为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确定了方向与具体容,也为教师

28、在培养儿童方面提供了正确原则,从而使幼儿园心理素质教育的各项活动均能取得成效。其次,可帮助教师科学地认识与把握人的心理全貌,清楚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与容,学会掌握一些心理学方法,在发展儿童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二)有效解决幼儿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开始集体生活的时期。幼儿因其活动的局限性与年龄特征,在发展中自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如如何适应幼儿园学习生活;如何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如何尊敬教师;如何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适应社会道德规与集体的要求等等。心理卫生作为一项工作,它不仅能引导幼儿树立一种正确的心理、卫生观念,更能帮助有效解决其

29、身心,特别是心理与行为问题。10、简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如何营造温馨和谐、平等、团结合作的心理氛围答案要点:(一)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师幼的良性互动,给幼儿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帮助。(二)教师要与家长进行经常的双向沟通,为幼儿发展提供和谐统一的心理环境,实现“家园共育”的良好效应。1、家长和老师之间要相互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2、家长和老师要经常沟通,成为合作的伙伴。3、家长和老师之间要取得共识,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心理条件,避免幼儿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出现不一致。对4、教师与家长应建立良好的关系,相互沟通、彼此信任。11、结合实例谈谈家庭环境与早期教

30、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参考答案:答:(一)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不健全的双亲亲系方面较为突出。生活在父母双亡或单亲死亡,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等家庭环境中的儿童比生活在双亲健全的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在成长中可能会遇到更多麻烦, 如较多出现对未来担心, 被遗弃感,易激怒,孤独, 悲伤等消极情绪与个性品质,还常常表现出对学习、 社会生活不感兴趣等等。(二)父母亲的教养思想、教养态度与教养方式父母养育子女是一种社会责任。父母亲应有正确的教育思想,采取正确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子女健康成长。事实上,一些父母仍持有“望子成龙”、“养儿防老”等不端正的教养动机, 着眼于家庭或个人的私

31、利; 有些父母坚持“棒下出孝子”、“严父慈母”等教育观念,对子女过于严厉甚至失去了爱等等。在这种教养思想的指导下,所采取的不正确的教育态度与教养方式自然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大量研究与调查说明,在的家庭教养态度与方式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善于与人相处并取悦于人,其情绪、情感是健康的,个性发展也是较全面、正常的。(三)父母亲的文化修养与个性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对子女的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有资料说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其子女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越高。个性健康的父母能给予以正确的模仿榜样,并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家庭气氛,从而有利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父母亲情绪稳定,尤其是对子

32、女怀有深厚的稳定的教育情感;处理问题耐心、细致;性格开朗、大方;与人交往充满自信等等,这些积极的个性品质均能给子女以正向的潜移默化影响。(四)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与气氛的影响在健康的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均能使感情得到充分交流;彼此能体验到体贴和关心;相互之间能得到尊重、 理解、帮助并承受各自的差异; 家庭的经济生活有一定保障,家庭成员遵循一定的生活原则。这种健康的家庭既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气氛。12、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答案要点:(一)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处于正常围。(二)情绪正常、健康。(三)意志健康。(四)心理与行为的协调与一致。(五)具有良好的自我意

33、识与健全的个性。(六)人际交往正常,人际关系和谐。(七)较强的适应能力。13、简述行为转变法辅导的基本原理。答:行为转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学习理论,其基本假定为:异常行为习惯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学习的结果;既然人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或消除。行为转变法作为与心理分析法相对立的一种辅导方法,它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从实验中发展而来的;认为心理问题是不适应的条件反射造成的,是错误学习的证据,因此把辅导的着重放在直接消除或纠正适应不良或异常行为上,不去研究、分析行为的在动机,只以特殊的行为为目标,并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模仿学习等行为转变技术予以改变。14、结合实例谈谈影响

34、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答:1.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亲子关系;父母亲的教养思想、教养态度与教养方式;父母亲的文化修养与个性;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与气氛的影响。2.冲突、挫折与防御机制。心理冲突;挫折与防御机制。3.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4.人格类型特征15、试述幼儿问题行为的成因。答:1.社会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父母双职工;儿童活动空间小;核心家庭逐年上升;儿童生活“电视化”。2.父母教育存在不良的倾向。过高期望;过多保护;过度教育。3.幼儿园教育不当。教育思想旧;教育方法欠妥;家园教育不一致。16、阐述挫折与防御机制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答: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

35、碍或干扰,以致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产生的情绪状态。造成挫折的情境有环境障碍、自身的局限性和心理冲突。个体遭受挫折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消极反应。主要的消极反应有:产生攻击行为与出现冷漠、焦虑、紧等消极情绪,情绪的宣泄与调节力下降,行为也常有偏差。一个人面对挫折情境的反应是受情境的性质与特点,个体的生活经验、能力、个性与有关知识等因素制约的。 如果一个人面对挫折情境能采取客观态度, 仔细分析、考察,能权衡利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面对主客观条件的不具备,能与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目标,做出暂时妥协;或是能努力争得社会支持;或是充分利用自己积累的经验,恰当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个体会从挫折情境中解脱出来

36、,保持情绪稳定与心理平衡,行为正常。相反会出现一些心理与行为问题。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当今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防御机制是人应付紧性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个体采用的主要防御机制有:合理化、升华、幽默、否认、压抑、曲解、固执、投射、转移、隔离、补偿等。个体利用防御机制在日常中较为常见,正常人一般不会极端地或长期单独地应用防御机制。防御机制的极端应用和发展会形成神经症或精神症状。防御机制经常应用有时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如一个人不管面对的困难是否可以克服,都采取防御机制而不努力去克服困难,那么对其人格的发展就会产生不利影响。17、简述精神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答:精神分析法主

37、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回到意识围,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这种转变工作就是心理分析治疗。也就是说,通过挖掘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找到导致心理问题的症结,并把它们带意识领域中来,使来访者对此有所领悟,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得以纠正和消除,从而建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结构,达到心理健康。弗洛伊德认为,形成神经症状的根源是被压抑到无意识中未能得到解决的欲望,它们是来访者早年形成的症结。而通过心理分析,来访者能够真正意识到并在感情上体验到这是幼年期形成的病根,现在看来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来访者能够洞悉到以前意识不到的致

38、病原因,症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种洞察叫做“领悟”。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使来访者达到真实的领悟,就是心理分析疗法的基本原理。18、一、心理卫生的健康意义(一)心理卫生对于防治心理疾病的意义(二)心理卫生对于防治躯体疾病的意义二、幼儿园心理卫生的教育与发展意义(一)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容(二)有效解决幼儿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19、试述问题行为的表现。 答:问题行为的表现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行为不足:行为不足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如幼儿很少讲话或不愿和同伴接触、交往,智力迟滞,不会自己穿衣服和吃饭等,都是行为不足的表现。(二)行为过度:行为过度是指

39、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幼儿上课时经常思想不集中。做小动作,走来走去,一天要洗许多次洗手或经常咬指甲都是行为过度的表现。有些正常行为如果发生次数太多也会成为问题行为。(三)不适当行为:不适当行为是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景中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如幼儿将玩具放在垃圾堆里;或在悲伤时大笑,在欢乐时却大哭等。20、一、放松法二、系统脱敏法三、厌恶法四、暴露法五、代币法2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答:(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反应适度;(3)人际关系融洽;(4)行为统一协调;(5)性格特征良好。22、.简述人本主义观点的局限性。 答:(1)人本主义理论本身的先验论的色彩使这种理论过分

40、地强调了人的先天潜能而忽视了社会现实对人的影响作用。(2)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只对某些患者或患者的某些心理异常有效。23、简述情绪和行为异常儿童的主要表现。 答:情绪和行为异常儿童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评价水平低下;(2)经常表现出消极情绪;(3)攻击性和退缩行为;(4)注意力分散。24、简述完整学派的辅导理论中,心理问题产生的五个层面。 答:(1)虚假层。许多人不敢将自己的真实面表达出来,只好以虚假的层面来呈现,主要是因过去有些冲突未曾被真正地解决。(2)恐惧层。当个体知觉到自己的虚假层以后,渐渐了解到虚假的表层底下是恐惧在作祟,这样的觉察往往是相当吓人的经验。(3)困惑层。此时

41、个体开始了解到环境无法支持他(她)去面对问题,解决恐惧与不舒服,此时个体很容易觉得没有出路,被困住,或拒绝往前走。(4)觉察层。如果个体能够充分面对心的困惑,不否认和逃避,就会进入觉察层,此时个体会豁然开朗,觉察到困住自己的其实就是自己,因此会开始学习新的行为。(5)爆发层。当个体充分经历了觉察层后,就会达到最后一个层面爆发层,此时个体会发现原来自己拥有那么多隐藏的能量,过去这些能量都用在去假装与自己不符合的角色上(虚假层),因此会变得有活力和坦诚。论述题1、.论述心理辅导中的两种限制。答:在专业训练中,辅导者被教导必须具有同情心,诚实,尊重、接纳以与不批评来访者等素养。这些特质正是罗吉斯与卡

42、尔克霍夫认为促进辅导关系发展所必须具有的特质。(1)接纳。所谓的接纳,就是诚实衷心地关心他人。接纳意味着辅导者相信个体是有价值的,是应该被尊重的,有权利选择与决定他们的生活,同时对他们的生活负责。接纳个体是接纳有潜力、有价值的想法,但不是接纳个体的行为。因此,儿童应被视为独特与负有责任的个体,同时有能力作聪明的选择,但是成人无法接纳儿童所有的行为表现。接纳与放任并不相同。尊重个体的权利,必须伴随着接纳的态度;同时,辅导者不允许儿童侵犯他人的权利,或者侵犯家庭成员、朋友或熟识的人的权利。(2)不批评。对于某些辅导者来说,以接纳不批评的态度对待来访者可能是一项困难的工作,特别是介入有关道德与伦理方

43、面的辅导。不批评的态度并不意味全部任意的允许。不批评的态度是指辅导者保留了一般人使用的批评态度,也不用威胁和非难,而让来访者说出他们的故事。辅导者必须避免对儿童来访者责备、指控、批评和说教。他们尝试教导儿童来访者负责,以与实际导向( reality-oriented)的行为。辅导者的工作并不是告诉儿童他们的“错误”,而是帮助儿童来访者探讨他们选择的结果、好处与坏处,以与发现比较好的解决冲突方法。总之,秉持接纳与不批评的态度是良好辅导所应有的特质。2、.论述学前儿童行为治疗的容。答:(1)帮助儿童学会某些技能。例如,教会儿童控制大小便,学会穿衣服和用餐等。(2)增加儿童的某些行为。例如,鼓励孤独

44、不合群的儿童与其他儿童一同游戏,加强社会交往活动等。(3)减少儿童的某些行为。例如,通过治疗,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和社会退缩行为等。(4)改变儿童的某些行为,使之切合时间、地点等不同情境。如,纠正儿童随地大小便、吃饭时边吃边玩等行为。3、.论述人本主义辅导理论。答:一、人本主义的两个向度:1、回应。这部分包括专注、观察和倾听。2、发起。这部分包括发起、个别化和回应。 二、人本主义(来访者中心学派)的主要目标: 1、来访者中心学派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个体成为更自主、更自发和更有自信的人。2、来访者中心学派最终目标是帮助来访者成为一位认识到自己的自由并能完全发挥其价值的个体。4、.论述学前儿童心理辅

45、导应注意的问题。答:对儿童进行辅导时应注意的问题:(1)不强制。在对学前儿童实施心理辅导时,应避免对学前儿童进行任何形式的强制,必须遵守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规,使学前儿童毫不勉强地、自愿地进入游戏咨询室承受心理辅导。因此,布置一个让儿童能安心、愉快玩耍的游戏治疗室至为重要。(2)不迎合。作为心理辅导人员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儿童,更不能完全放弃游戏治疗室,这是心理辅导人员必须注意的重要问题。只要心理辅导人员能坚持心理辅导的规性,对承受心理辅导者持一贯的姿态,大多数儿童会将在治疗室外所展开的游戏、玩耍的主题转移到或固定于游戏室,并加强与心理辅导人员之间的协调关系。 5、如何认识学前儿童的说谎行为?如何

46、预防和纠正学前儿童的说谎行为?答;说谎有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之分。学前儿童由于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情况,而造成了说谎,这属于无意说谎。这种谎言不是儿童有意编造的,而是由于他们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而产生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以与承受良好的教育,无意说谎会逐渐减少。有些儿童,由于种种原因,经常故意编造谎言,这就是有意说谎。例如,幼儿做了错事,怕受到惩罚,于是编造谎言,以掩盖自己的过失,这时,说谎成了幼儿免遭惩罚的自卫手段。此外,幼儿由于自卑、想对别人进行报复,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时也会说谎。这有可能构成严重的品

47、行问题,才是成人要关注并解决的说谎。预防和纠正学前儿童的说谎行为,关键在于教育。应让幼儿懂得从小就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用诚实的行为规要求自己。但这还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儿童从小就生活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之中。家庭和幼儿园集体成员之间在彼此相互信任,即使在幼儿犯了错误的情况下也要尽量避免给予训斥,要多给予热情的帮助,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在这种和睦、协调、充满信任的生活环境里,幼儿就会自然地吐露真情,无需掩饰,隐瞒和欺骗。父母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也会重要。在儿童面前,成人应该实事,不能弄虚作假,这对幼儿诚实行为的形成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少数有社会适应性困难的儿童,即使发现他们有说谎行为,也不要

48、就事论事,要首先帮助减轻和消除心理紧。6、请具体阐述一下行为转变法的相应辅导方法。常用的辅导方法有:放松法、系统脱敏法、厌恶法、暴露法、代币法、生物反馈法等。1放松法(5分)放松法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辅导方法,。如我国的气功、太极拳、印度的瑜珈术、日本的坐禅等都与放松法一样,以通过调整姿势、呼吸、意念而达到松、静、自然的放松状态。其辅导原理为:放松状态下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下降,机体耗能减少,血氧饱和度增加,血红蛋白质含量与携氧能力提高。消化机能提高,有助于调整机体功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系统脱敏法(5分)亦称交互抑制法,由精神病学家沃尔帕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这种方

49、法主要是诱导来访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绪,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其基本原理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3厌恶法(5分)厌恶法是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与来访者须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即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与来访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条件反射,用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最终消除这种不良行为。常用的厌恶刺激有物理刺激(如电击、橡皮圈弹痛等)、化学刺激(如催吐剂等)和想象中的厌恶刺激(即口述某些厌恶情境,然

50、后与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一起)。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厌恶性刺激应该达到足够的强度,通过刺激能使来访者产生痛苦或厌恶反应,持续的时间为直到不良行为消失为止。4 暴露法(5分)与系统脱敏法相反,开始即让来访者进入最使其恐惧的情境中,或是让他长时间地想象恐怖的观念或直接置身于严重恐怖的环境,以加深来访者的焦虑程度,同时不允许采取堵耳朵、闭眼睛、哭喊等逃避行为。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来访者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剧、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发冷等反应。但当其发现自己最担心的灾难并没有发生时焦虑反应就会相应消退。因为来访者的害怕恐怖反应是通过条件反射的作用学习得来的,现在直接将其置身于感到害怕恐怖的事物面前,这时如果

51、没有真正的危害出现,那么来访者的恐怖情绪就能够随之消退。暴露法适合于对有焦虑和恐怖倾向的来访者进行辅导。与其逃避,不如让来访者面对所焦虑、恐怖的刺激,这就是暴露法的一般原理。具体运用时,要考虑来访者的文化程度、暗示程度,承受能力差的来访者,要慎用这种方法。5代币法(5分)代币法又称奖励强化法、代币管制法。它是一种通过强化(即奖励)而形成某种期望出现的适应性行为的方法。即当来访者出现某种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立刻给予奖励,使该行为得以强化。代币实际上是一种可以在某一围兑换为物品的证券,可以是小红旗、带有分值的小卡片等许多形式,辅导员用代币作为奖励,强化来访者的期望行为,然后来访者可以用获得的代币

52、换取自己喜欢的东西。6生物反馈法(5分)生物反馈法是借助现代电子仪器将来访者体生理机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使来访者能根据这些反馈信号,有意识地学习调控自己的脏功能和身体功能,达到调整机体功能的目的。由于人体器官活动的信息常以大脑皮层不易感知的形态存在,所以人们对体的生理、心理过程不易察觉。生物反馈则不仅可以把体许多器官的活动加以记录、放大,而且能处理成易被大脑皮层理解的信号加以显示。因此,能使人们观察到体微妙的心理、生理变化的动态过程。7、阐述心理卫生的健康意义答:(一)心理卫生对于防治心理疾病的意义心理卫生工作实践说明,现代社会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反映在心理疾患与精神病的日趋

53、增加方面,更大量地反映在心理正常人也较常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心理卫生帮助指导人与时、有效地解决在工作、学习、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适应性或发展性问题与个别心理障碍, 不仅可以减少心理疾患的发生, 而且对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流行精神病学与临床资料说明,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与障碍,也是不容忽视的。 儿童多动症的一例报告认为,患病率为34, 且男孩比女孩多。沃尔夫对100名小学生行为的系统记录作相关分析,发现有非品行障碍的占14.8。 于濂等(1981年)对1246名儿童(其中小学生818名,幼儿园儿童428名)作24项行为调查,发现情绪不稳占19.8, 吸咬指甲占11

54、.9, 口吃占11.6,遗尿占10.2,易激惹占16.8,活动明显过渡占13.3。 导致儿童与青少年心理、 行为问题与障碍的原因较多,有发育因素即发育迟缓或异常;有神经活动类型问题;有躯体因素,特别是脑的功能失调问题; 有家庭因素的影响;还有社会因素的作用。 心理卫生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的预防、诊治等方面能提供一些有效、直接的帮助。(二)心理卫生对于防治躯体疾病的意义现代医学提出了一个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心身疾病一般定义为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的总称。心身疾病可见于医疗临床各科,特别是科。 如胃、十二肠溃疡、神经性呕吐、 过敏性结肠炎、胆囊炎、慢性

55、胃炎、慢性肝炎、支气管哮喘、肌肉紧性头痛、植物性神经紊乱、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肥胖症、 神经性多尿症、慢性荨麻疹、美尼尔氏综合症、心因性牙痛、 儿童遗尿症、癌症等。关于心身疾病的患病率,国外报告资料差距较大。我国徐俊冕等对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病人1108例的调查说明,368人为心身疾病,占33.2。从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与发病机理研究发现,其中心理因素主要是生活条件与心理应激,个性心理特征等因素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心理因素致病一般是通过神经生理、神经分泌与免疫系统等发生作用的。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心身疾病是多年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样,心身疾病的治疗也要兼顾生物学和心理社会方面。在

56、心理和社会水平上加以干预或治疗主要是帮助病人消除致病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努力矫正因应激源引起的生理反应,努力降低身体器官对心理卫生反应的脆弱程度。为提高心身疾病的治愈率,医生不仅要在躯体水平上处理实在的病理过程,同时也要掌握心理卫生方面的有关知识与方法,如认知疗法、放松法、示法等,将这些方法作为用来促使病人遵从医生的劝告和减轻应激的重要措施。在心身疾病的预防方面,心理因素与心理学方法是起关键作用的。心身疾病的预防基本上是一种行为,即从事某种事,或不做某种事,如吸烟、体育锻炼、预防接种、各种生活习惯与方式。在改变人的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行为,减少应激性刺激,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习惯等方面,心理

57、学,特别是心理卫生可提供有效的帮助。8、阐述挫折与防御机制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答: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以致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产生的情绪状态。造成挫折的情境有环境障碍、自身的局限性和心理冲突。个体遭受挫折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消极反应。主要的消极反应有:产生攻击行为与出现冷漠、焦虑、紧等消极情绪,情绪的宣泄与调节力下降,行为也常有偏差。一个人面对挫折情境的反应是受情境的性质与特点,个体的生活经验、能力、个性与有关知识等因素制约的。 如果一个人面对挫折情境能采取客观态度, 仔细分析、考察,能权衡利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面对主客观条件的不具备,能与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目标

58、,做出暂时妥协;或是能努力争得社会支持;或是充分利用自己积累的经验,恰当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个体会从挫折情境中解脱出来,保持情绪稳定与心理平衡,行为正常。相反会出现一些心理与行为问题。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当今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防御机制是人应付紧性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个体采用的主要防御机制有:合理化、升华、幽默、否认、压抑、曲解、固执、投射、转移、隔离、补偿等。个体利用防御机制在日常中较为常见,正常人一般不会极端地或长期单独地应用防御机制。防御机制的极端应用和发展会形成神经症或精神症状。防御机制经常应用有时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如一个人不管面对的困难是否可以克服,都

59、采取防御机制而不努力去克服困难,那么对其人格的发展就会产生不利影响。9、请论述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是什么?答;一、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对象不同;第一、 对象名称的比较;在心理辅导中,把心理辅导的对象称之为“来访者”。他们是作为一个访问者,来和辅导人员就某一个具体的心理问题而进行谈话,沟通信息。从而承受心理帮助。而在心理治疗中,把治疗的对象称之为“患者”。他们是作为有心理疾患的人而承受具体的心理治疗。第二、对象程度的比较;承受心理辅导的“来访者”,一般所受的困扰程度较轻,所受到的心理干扰的面较小,持续的时间也较短。他们的困扰大多来自日常生活之中。而承受心理治疗的“患者”,所受的困扰较严重,所

60、受到的心理干扰的面较广,持续的时间也较。他们的困扰多来自生物与心理结合的综合问题。第三、对象来源的比较,承受心理辅导的“来访者”,一般出自自愿。当他们感到心理有不适时,会主动前来承受心理辅导。而承受心理治疗的“患者”,一般是由家长或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异常情况,在承受专门的诊断之后,才被列为承受心理治疗的对象。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关系不同;第一、实施者与承受者之间的关系不同,在心理辅导中,辅导者与“来访者”是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而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治疗者与承受治疗之间的关系。第二、 实施容的关系不同,在心理辅导中,辅导者就“来访者”的有关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对心理

61、发展性问题进行心理辅导;而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就患者的心理疾患进行治疗或矫治。三、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过程不同;在心理辅导中,辅导过程是一个分享过程。但在心理治疗中,治疗的过程是一个客观分析,冷静诊治的过程。10、请根据社会学习理论来论述模仿在学前儿童成长中的影响。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榜样的示作用,认为人的大量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模仿而获得的,不一定都要通过尝试错误学习和进行反复强化。和建立条件反射一样,榜样学习也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学习的基本方法。2 社会学习的过程,其过程分为四个步骤:(1)注意:榜样的特征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2)记忆:将榜样特征、容

62、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必要时再现。在保持过程中应不断再现榜样的表象。(3)认同:学习者将榜样的特征纳处自己的行为之中并赋予自身人格的特征。(4)定型:当模仿的行为得到外部或自我的不断强化之后,习得行为相对稳定建立起来并保持一定的型态。11、请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答:(一)智力发展正常;1、影响智力的因素,智力发展正常是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正常的智力水平是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2、智力的测量,心理学工作者通常采用智力测验的方法测量儿童的智力水平。个体之间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但是在大部分智力发展正常的儿童之间,这种差异并不十分悬殊。如果某个儿童的智力明显地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发展水平,那么该儿童的智力发展就可能是不正常的,其心理也就不可能是健康的。(二)情绪健康,情绪反应适度,积极健康的情绪是学前儿童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学前儿童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冲动性和易变性,也比较外露。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有所加强。(三)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