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本体感觉缺失康复治疗ppt_精品课件

上传人:抢*** 文档编号:115217301 上传时间:2022-07-0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0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本体感觉缺失康复治疗ppt_精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本体感觉缺失康复治疗ppt_精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本体感觉缺失康复治疗ppt_精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资源描述: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本体感觉缺失康复治疗ppt_精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本体感觉缺失康复治疗ppt_精品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2l患者,女,患者,女,65岁。三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关节疼痛,岁。三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近半年来疼痛加重,伴右髋关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近半年来疼痛加重,伴右髋关节活动障碍。患者节活动障碍。患者8年前因年前因“左侧股骨头坏死左侧股骨头坏死”于我院行左于我院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侧全髋关节置换。无发热、咳嗽、心悸、血尿等不适主诉。无发热、咳嗽、心悸、血尿等不适主诉。有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病史,现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控制血,现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控制血压压140/90mmHg。 l一般检查一般检查 无殊无殊l骨科检查骨科检查 双侧髋关节无畸形

2、,肿胀,无肌萎缩,无浅双侧髋关节无畸形,肿胀,无肌萎缩,无浅静脉曲张、皮肤发红、皮疹,双侧髋关节皮温正常,无压静脉曲张、皮肤发红、皮疹,双侧髋关节皮温正常,无压痛,右下肢活动受限,双下肢肌力基本正常,踝膝关节活痛,右下肢活动受限,双下肢肌力基本正常,踝膝关节活动无明显异常。动无明显异常。l诊断诊断 右股骨头坏死,左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右股骨头坏死,左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 术前术前 术后术后4l定义: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定义: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之间的骨折l特点:特点:1,常见,约,常见,约3.58% 2,中老年女性较多(多,中老年女性较多(多伴骨质疏松)伴骨质疏松) 3,不愈合率,不愈

3、合率1020(剪力较大,愈合困难),坏死(剪力较大,愈合困难),坏死率率2040(血供不良)(血供不良)老年人:多为间接暴力引起老年人: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常见于走路滑倒身体扭常见于走路滑倒身体扭转倒地所致。转倒地所致。青壮年:则由直接暴力引起青壮年:则由直接暴力引起损伤能量高,不稳定型损伤能量高,不稳定型多见。多见。5110140,平均,平均127 。140 髋外翻髋外翻110 髋内翻髋内翻Anatomy股骨颈长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之间的夹角股骨颈长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之间的夹角6l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的冠状轴形成的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的冠状轴形成的角度度l正常为正常为1215Anatomy7小凹动脉

4、:闭孔动脉分支,位于股圆韧带,小凹动脉:闭孔动脉分支,位于股圆韧带,1/20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沿股骨颈入股骨头)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沿股骨颈入股骨头)关节囊外动脉环: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在股关节囊外动脉环: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在股骨颈基底部形成动脉环,是骨颈基底部形成动脉环,是主要血液供给来源主要血液供给来源, 2/3 4/5Anatomy股骨头的血供股骨头的血供8备注:旋股内侧动脉发自股深动脉,在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备注:旋股内侧动脉发自股深动脉,在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滑膜反折处,分为骺外侧动脉,干骺端上侧动脉和干骺端下滑膜反折处,分为骺外侧动脉,干骺端上侧动脉和干骺端下侧动脉进入股骨头。

5、骺外侧动脉为股骨头侧动脉进入股骨头。骺外侧动脉为股骨头2/3 4/5区域供区域供血,是股骨头最主要的供血动脉。股骨颈囊外动脉环紧贴股血,是股骨头最主要的供血动脉。股骨颈囊外动脉环紧贴股骨颈表面,因此在股骨颈骨折移位时易发生损伤。骨颈表面,因此在股骨颈骨折移位时易发生损伤。故故Anatomy股骨头的血供股骨头的血供9股骨头的血供股骨头的血供Anatomy10l头下型头下型l经颈型经颈型l基底型基底型骨折类型及移位骨折类型及移位骨折线越接近于股骨头,骨折近端血供越差,发生骨折线越接近于股骨头,骨折近端血供越差,发生股骨头缺学坏死的可能性也越大股骨头缺学坏死的可能性也越大11l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脊连

6、线的夹角,称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脊连线的夹角,称Pauwells角。角。l外展型:外展型: Pauwels角50属不稳定性骨折属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类型及移位骨折类型及移位12按移位程度:按移位程度:l型:不完全骨折型:不完全骨折 l型:完全骨折,型:完全骨折,无移位无移位l型:完全骨折,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部分移位l型:完全骨折,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完全移位骨折类型及移位骨折类型及移位13病史病史:外伤史:外伤史 (如:跌(如:跌倒)倒)体征:体征: 1.畸形:外旋畸形畸形:外旋畸形45 60。 2.疼痛:局部压痛,轴向疼痛:局部压痛,轴向叩击痛阳性。叩击痛阳性。 3.患肢短缩:大转子上移患肢

7、短缩:大转子上移14Bryant三角底边缩短三角底边缩短 (平卧位)(平卧位)股骨大转子顶端在股骨大转子顶端在Nelaton线之上线之上 (侧卧位)(侧卧位)15lX片:骨盆正位,髋片:骨盆正位,髋关节正侧位关节正侧位l螺旋螺旋CT三维重建三维重建lMRI:隐匿性骨折:隐匿性骨折16老年女性,轻微外伤史,左髋疼痛,仍可老年女性,轻微外伤史,左髋疼痛,仍可负痛行走。负痛行走。X片:股骨颈的下方有很细小的硬化区片:股骨颈的下方有很细小的硬化区MRI:股骨颈线性信号减弱:股骨颈线性信号减弱诊断:股骨颈骨折诊断: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 诊断依据诊断依据17 股骨颈骨折股骨

8、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外旋角度外旋角度4560 90 局部肿胀局部肿胀常无明显肿胀常无明显肿胀 肿胀明显肿胀明显瘀斑瘀斑少见瘀斑少见瘀斑 常见瘀斑常见瘀斑18l治疗方案选择取决于治疗方案选择取决于 1.骨折部位骨折部位 2.骨折移位程度骨折移位程度 3.病人年龄病人年龄19l牵引或防旋鞋:卧床牵引或防旋鞋:卧床812周,周,3月后扶拐不负月后扶拐不负重下地行走,重下地行走,6月弃拐行走。月弃拐行走。20l内固定:全身情况稳定,没有慢性疾内固定:全身情况稳定,没有慢性疾病,有较高功能要求,骨质治疗较好病,有较高功能要求,骨质治疗较好的患者的患者l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65岁,

9、有慢性疾岁,有慢性疾病,骨质条件不佳,股骨头下型骨折,病,骨质条件不佳,股骨头下型骨折,依从性差的患者依从性差的患者21l电视电视X光机(光机(C臂)下,采用闭合或开放复位臂)下,采用闭合或开放复位内固定。在内固定术之前先行手法复位,证内固定。在内固定术之前先行手法复位,证实骨折断端解剖复位后再行内固定术。实骨折断端解剖复位后再行内固定术。221 屈髋及至屈髋及至90,沿股骨干纵轴向上牵引;,沿股骨干纵轴向上牵引;2 内旋、外展患肢内旋、外展患肢3 保持内旋外展,将下肢伸直;保持内旋外展,将下肢伸直; 4 骨折复位后,下肢不外旋骨折复位后,下肢不外旋23滑动式内固定:固定钉滑动式内固定:固定钉

10、可在套筒内滑动,早期可在套筒内滑动,早期承重更利于骨折端的嵌承重更利于骨折端的嵌插。插。Smith-Petersen三刃钉三刃钉破坏血运破坏血运 无菌坏死无菌坏死无加压作用无加压作用 骨不连骨不连24l加压式内固定加压式内固定 固定牢靠,减少对周围固定牢靠,减少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减少对股骨头血供的破坏。股骨头血供的破坏。252627v固定骨折同时植骨:固定骨折同时植骨: 前外侧切口:用旋髂深动脉骨瓣,旋股前外侧切口:用旋髂深动脉骨瓣,旋股外血管升支骨瓣,缝匠肌肌骨瓣植骨治疗。外血管升支骨瓣,缝匠肌肌骨瓣植骨治疗。 后外侧切口:用股方肌肌骨瓣植骨治疗。后外侧切口:用股方肌肌

11、骨瓣植骨治疗。28l 老年人头下型骨折、老年人头下型骨折、陈旧性骨折、骨折不陈旧性骨折、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坏死。l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l人工股骨头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29人工股骨头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半髋关节)半髋关节)3031l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Smith-Peterson入路入路) 最常用最常用l外侧入路(外侧入路(Watson-Jones入路)入路)l后侧入路后侧入路 ( Gibson入路和Moor入路)32皮肤切口线皮肤切口线 显露股外侧皮神经显露股外侧皮神经 显露股骨头、颈显露股骨头、颈33皮肤切口线皮肤切口线 切断臀中小肌向外上方翻起切

12、断臀中小肌向外上方翻起 显露关节囊前外侧显露关节囊前外侧34l根据入路与臀大肌的关系有改良根据入路与臀大肌的关系有改良Gibson入路和入路和Moor入路入路l改良Gibson入路经臀大肌前缘,即臀大肌(臀下神经支配)与臀中肌(臀上神经支配)间分离,较符合解剖要求lMoor入路则经臀大肌纤维间进入,显露较为充分皮肤切口皮肤切口切断外旋切断外旋肌,保护肌,保护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显露关节显露关节囊囊35l康复评定康复评定l1.肢体长度测量肢体长度测量 用皮尺测量髂前上棘通过髌骨中点至内踝的距离。用皮尺测量髂前上棘通过髌骨中点至内踝的距离。l2.肢体周径测量肢体周径测量 测大腿周径取髌骨上测大腿周

13、径取髌骨上10CM,测小腿周径取髌骨下方,测小腿周径取髌骨下方10CM。l3.ROM评定评定l4.MMTl4.步态分析步态分析l5.下肢功能评定下肢功能评定 用用Hoffer步行能力分级或步行能力分级或Holden功能步行分类。功能步行分类。l6.神经功能评定神经功能评定l7.疼痛评定疼痛评定 用用VAS。l8.平衡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 用用Berg平衡量表等。平衡量表等。l9.ADL评定评定 用改良用改良Barthel指数或指数或FIM评定。评定。l10.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情况 选选X线,必要时线,必要时CT检查。检查。36l康复治疗目标康复治疗目标l1.屈髋屈髋90,外展外展30l2.肌

14、力达肌力达4+级级l3.稳定的无辅助下步行稳定的无辅助下步行2030Minl4.上上23层楼梯层楼梯37l具体治疗措施具体治疗措施l一一.术前训练术前训练l1.宣教,消除顾虑,更好的主动锻炼宣教,消除顾虑,更好的主动锻炼l2.避免侧卧,盘腿,负重及主动抬腿避免侧卧,盘腿,负重及主动抬腿l3.患肢外展患肢外展1015中立位,踝关节背伸中立位,踝关节背伸90l4.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配合健肢的主动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配合健肢的主动活动38l二二.术后训练术后训练l1.牵引病人牵引病人 利用床上吊环做抬臀,抬高上身及扩胸运动利用床上吊环做抬臀,抬高上身及扩胸运动l2.内固定术后患者穿丁字鞋,防外旋;

15、枕头放两腿之间,防内收;内固定术后患者穿丁字鞋,防外旋;枕头放两腿之间,防内收;伤口水肿可冷敷伤口水肿可冷敷l3.术后第术后第1天天 肺部深呼吸和咳嗽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趾肺部深呼吸和咳嗽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趾屈、伸及踝跖屈、背伸运动,特别是踝背伸屈、伸及踝跖屈、背伸运动,特别是踝背伸l4.术后第术后第2天,重复第一天内容天,重复第一天内容 可用可用CPM做髋、膝被动功训做髋、膝被动功训 ,腘绳肌、臀大肌伸髋、伸膝位等长收缩腘绳肌、臀大肌伸髋、伸膝位等长收缩l5.术后第术后第35天,重复第天,重复第2天动作天动作 仰卧位主动屈伸髋膝关节,仰卧位主动屈伸髋膝关节,030膝等张伸直练习

16、,忌屈髋膝等张伸直练习,忌屈髋90;做桥式运动,髋外展位内收肌做桥式运动,髋外展位内收肌及外展肌等长收缩;坐位水平移动,外展位屈髋及外展肌等长收缩;坐位水平移动,外展位屈髋90l6.术后术后67天天 外展训练,被动外展训练,被动-助力助力-完全主动;屈髋、屈膝训练,完全主动;屈髋、屈膝训练,身体直立,屈髋身体直立,屈髋90,不可内旋;髋后伸训练,身体直立,不可,不可内旋;髋后伸训练,身体直立,不可内旋内旋l7.术后第术后第2周周 助行器不负重行走,情况好的三点步和上下楼梯训助行器不负重行走,情况好的三点步和上下楼梯训练练l8.2周后周后 床上坐起,继续增加髋膝主动运动、肌力及步行训练床上坐起,

17、继续增加髋膝主动运动、肌力及步行训练39l9.术后术后1个月个月 继续训练髋外展,髋内收内旋和外展外旋,开始屈继续训练髋外展,髋内收内旋和外展外旋,开始屈髋练习,髋练习,6周后抗阻运动周后抗阻运动l10.内固定术后内固定术后3个月个月 增加下肢内收、外展运动及股四头肌抗阻增加下肢内收、外展运动及股四头肌抗阻练习,增加下蹲站起,马步,本体感觉的训练练习,增加下蹲站起,马步,本体感觉的训练l11.3个月到半年个月到半年 视情况可弃杖行走视情况可弃杖行走l1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如不要坐低的沙发,马桶;避免侧卧,盘腿,内收如不要坐低的沙发,马桶;避免侧卧,盘腿,内收等;防跌倒等;防跌倒l13.随诊随

18、诊 数日内拍数日内拍X片复查,以后每片复查,以后每23个月摄片复查一次,骨折个月摄片复查一次,骨折愈合后每愈合后每612个月复查一次,直到术后个月复查一次,直到术后5年年40l1.肢体长度测量肢体长度测量 左腿:左腿:73.0CM 右腿:右腿:72.5CMl2.肢体周径测量肢体周径测量 左大腿:左大腿:43.7CM 左小腿:左小腿:34.8CMl3.疼痛评定疼痛评定 VAS评评2分分l4.MMT 髋(外展:髋(外展:2级级 前屈:前屈:1级级 内收:内收:3级)级) 膝(伸:膝(伸:3级级 屈:屈:4级)级) 踝(背伸:踝(背伸:5级级 跖屈:跖屈:5级)级)l5.AROM 髋(外展:髋(外展

19、:26 前屈:前屈:7) 膝(伸:膝(伸:0 屈:屈:59) 踝踝 (背伸:(背伸:20 跖屈:跖屈:13) 2013年年3月月20日评定结果日评定结果2013年年3月月25日评定结果日评定结果1.肢体长度测量肢体长度测量 左腿:左腿:73.0CM 右腿:右腿:72.5CM2.肢体周径测量肢体周径测量 左大腿:左大腿:43.7CM 左小左小腿:腿:34.8CM3.疼痛评定疼痛评定 VAS评评3分分4.MMT 髋(外展:髋(外展:2级级 前屈:前屈:2级级 内收:内收:3级)级) 膝膝 (伸:(伸:4级级 屈:屈:5级)级) 踝踝 (背伸:(背伸:5级级 跖屈:跖屈:5级)级)5.AROM 髋髋

20、 (外展:(外展:21 前屈:前屈:18) 膝膝 (伸:(伸:0 屈:屈:84 ) 踝(背伸:踝(背伸:20 跖屈:跖屈:13)41l1.气泵气泵 20min/次次 每日一次每日一次l2.CPM 第第1天:天:30 第第2天:天:35 第第3天:天:40l3.功训功训 第第1天:髋前屈等长收缩,外展等张收天:髋前屈等长收缩,外展等张收缩,膝屈伸等张收缩,踝背伸、跖屈等张收缩,缩,膝屈伸等张收缩,踝背伸、跖屈等张收缩,双腿夹枕头向健侧翻身。第双腿夹枕头向健侧翻身。第2天天:重复第重复第1天内天内容。第容。第3天:继续重复,外加健腿支撑、双手天:继续重复,外加健腿支撑、双手拉吊环下的桥式运动,髋辅

21、助下的前屈等张收拉吊环下的桥式运动,髋辅助下的前屈等张收缩(角度小于缩(角度小于40度)。度)。l4.体位体位 患腿下垫软枕轻度外展中立位患腿下垫软枕轻度外展中立位42l本体感觉是什么,如何训练?本体感觉是什么,如何训练?43定义定义 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

22、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分级分级 一级: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位置感觉、运一级: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位置感觉、运动感觉、负重感觉;二级:前庭的平衡感觉和小脑的动感觉、负重感觉;二级:前庭的平衡感觉和小脑的运动协调感觉;三级:大脑皮质综合运动感觉。运动协调感觉;三级:大脑皮质综合运动感觉。骨损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缺失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缺失,运动损伤病,运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二级缺失;神经损伤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二级缺失;神经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三级缺失。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三级

23、缺失。44l本体感觉是关节运动觉和位置觉的一种特殊感觉形式。本体感觉是关节运动觉和位置觉的一种特殊感觉形式。l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l1.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l2.关节运动的动态感知能力关节运动的动态感知能力l3.肌肉收缩反射和肌肉张力的调节能力肌肉收缩反射和肌肉张力的调节能力l前两者反映本体感觉的传入活动能力,而肌肉收缩反前两者反映本体感觉的传入活动能力,而肌肉收缩反射和肌肉张力的调节反映本体感觉传出的活动的能力。射和肌肉张力的调节反映本体感觉传出的活动的能力。45l指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感受身指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感受身体在

24、空间运动和位置的变更,向中枢提供信息。体在空间运动和位置的变更,向中枢提供信息。有的将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也列为本体感受器。有的将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也列为本体感受器。本体感受器,亦称固有感受器,脊椎动物本体感受器,亦称固有感受器,脊椎动物以肌以肌梭、腱器官为代表,前庭器官也属于本体感受梭、腱器官为代表,前庭器官也属于本体感受器。器。这些本体感受器的活动,一般不一定作为这些本体感受器的活动,一般不一定作为明确的自我感觉(本体感觉)进入意识,主要明确的自我感觉(本体感觉)进入意识,主要是作为特定反射活动的诱发因素而起着重要作是作为特定反射活动的诱发因素而起着重要作用。用。46l牵张反射包括腱反射和肌

25、紧张。牵张反射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l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如:膝反射。的牵张反射。如:膝反射。l肌紧张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肌紧张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是维持躯体姿势最止被拉长。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姿势反射的基础。基本的反射,姿势反射的基础。l肌梭传入神经为肌梭传入神经为Ia和和II类纤类纤维,肌梭传入冲动增加可维,肌梭传入冲动增加可引起支配同一肌肉的引起支配同一肌肉的a运动运动神经元活动加强和梭外肌神经元活动加强和梭外肌收缩,收缩,y

26、传出冲动增加可使传出冲动增加可使梭内肌收缩,加强肌梭的梭内肌收缩,加强肌梭的敏感性。敏感性。47l分布于肌腱胶原纤维之间,分布于肌腱胶原纤维之间,与梭外肌呈串联关系,传与梭外肌呈串联关系,传入神经是入神经是Ib类纤维。它是类纤维。它是一种张力感受器,其传入一种张力感受器,其传入冲动对同一肌肉的冲动对同一肌肉的a运动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肌肉肌肉受牵拉时肌梭首先兴奋而受牵拉时肌梭首先兴奋而产生牵张反射,若加大拉产生牵张反射,若加大拉力,则可兴奋腱器官而抑力,则可兴奋腱器官而抑制牵张反射,从而避免肌制牵张反射,从而避免肌肉被过度牵拉而受损。肉被过度牵拉而受损。48l半规管壶腹嵴适

27、宜刺激半规管壶腹嵴适宜刺激正负角加正负角加速度,即旋转变速运动。速度,即旋转变速运动。l以身体纵轴为轴心旋转以身体纵轴为轴心旋转-水平半规管水平半规管-水平方向眼震颤水平方向眼震颤l侧身翻转侧身翻转-上半规管上半规管-垂直方向眼震垂直方向眼震颤颤l前、后翻滚前、后翻滚-后半规管后半规管-旋转方向性旋转方向性眼震颤眼震颤l椭圆囊、球囊的囊斑适宜刺激椭圆囊、球囊的囊斑适宜刺激-直线直线加速运动加速运动l匀速运动时,上述感受器不收刺激匀速运动时,上述感受器不收刺激49l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导通路 此通路若在不同部位(脊髓此通路若在不同部位(脊髓或脑干)损伤,则患者在闭或脑干)损

28、伤,则患者在闭眼时不能确定相应部位各关眼时不能确定相应部位各关节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以及两节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以及两点间的距离。点间的距离。l2非意识性本体感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觉传导通路 实际上是反射通路的上行部实际上是反射通路的上行部分,为传入小脑的本体感觉,分,为传入小脑的本体感觉,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运动,维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50l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由由3级神经元组成。第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本体觉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

29、关节等处本体觉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分为长的升支和短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分为长的升支和短的降支。其中。来自第的降支。其中。来自第4胸节以下的升支走在后索的内侧部,形成薄束;胸节以下的升支走在后索的内侧部,形成薄束;来自第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外侧部,形成楔束。两束上行,分别胸节以上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外侧部,形成楔束。两束上行,分别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第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由此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由此二核发出的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的腹侧,在中线上与对侧的交叉

30、,称内二核发出的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的腹侧,在中线上与对侧的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呈前后排列行于延髓中线两侧、锥体束的背方,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呈前后排列行于延髓中线两侧、锥体束的背方,再转折向上,称内侧丘系。内侧丘系在脑桥居被盖的前缘,在中脑被盖则再转折向上,称内侧丘系。内侧丘系在脑桥居被盖的前缘,在中脑被盖则居红核的外侧,最后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第居红核的外侧,最后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主要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主要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部分

31、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旁小叶后部,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l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实际上是反射通路的上行部分,为传入实际上是反射通路的上行部分,为传入小脑的本体感觉,由两级神经元组成。第小脑的本体感觉,由两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终止于进入脊髓,终止于C8L2的胸核和腰骶膨大第的胸核和腰骶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由胸核层外侧部。由胸核发出的发出的2级纤维在同侧侧素组成脊髓小脑后束,向上

32、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级纤维在同侧侧素组成脊髓小脑后束,向上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由腰骰膨大第脑皮质;由腰骰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发出的第层外侧部发出的第2级纤维组成对侧和同侧级纤维组成对侧和同侧的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止于旧小脑皮质。以上第的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止于旧小脑皮质。以上第2级神经元传导躯级神经元传导躯干(除颈部外)和下肢的本体感觉。传导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干(除颈部外)和下肢的本体感觉。传导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2级级神经元胞体在颈膨大部第神经元胞体在颈膨大部第VI、VII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这两处神经元发层和延髓的楔束副核,这两处神经元发出的第出的第2级纤维也经小脑

33、下脚进入归小脑皮质级纤维也经小脑下脚进入归小脑皮质51l人体的平衡、协调及技巧性运动平衡、协调及技巧性运动与本体感觉的正确反馈密切相关l大脑顶叶、内囊,小脑病变均可引起病变对侧肢体本体感觉障碍,导致感觉性共济失调,使患者对运动的速度、力量、方速度、力量、方向向不能及时感知和调整,造成平衡障碍、平衡障碍、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种动作的准确完成。52症状: 走路不稳,如踩棉花感,以闭眼时明显,步基增宽。步行时常不得不注视自己的脚,通过视觉代偿调整平衡和姿势。53检查:检查: ) - -指鼻指鼻、轮替、跟膝胫试验、轮替、跟膝胫试验关节位置觉、震动觉降低或丧失关节位置觉、

34、震动觉降低或丧失l动态检测:动态检测: - -坐、站立时移动身体坐、站立时移动身体 - -行走: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行走,包括脚跟碰脚趾,行走: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行走,包括脚跟碰脚趾,走直线走直线,侧方走,倒,侧方走,倒退走,走圆圈,绕过障碍物行走等。退走,走圆圈,绕过障碍物行走等。54l评定量表: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主要有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主要有BergBerg量表量表 ( Berg Balance Scale ) ( Berg Balance Scale ) : 有有1414个项目,个项目,需要需要2020分钟完成,满分分钟完成,满分5656分,分,低于低于4040分表明有摔倒的分表明有摔

35、倒的危险性。危险性。TinnettiTinnetti量表量表 ( Performance - Oriented ( Performance - Oriented Assessment of Mobility ) Assessment of Mobility ) :平衡(:平衡(1010项)和步态项)和步态(8 8项)两个部分,不到项)两个部分,不到1515分钟即可完成,满分分钟即可完成,满分4444分,分,低于低于2424分提示有摔倒的危险性。分提示有摔倒的危险性。站起站起 走走”计时测试计时测试 ( the Timed “ Up & Go ” test ) :主要评定被测试者从座椅站起,向前

36、走:主要评定被测试者从座椅站起,向前走3米,米,折返回来的时间以及在行走中的动态平衡。折返回来的时间以及在行走中的动态平衡。55lProprioception Exercises for upper bodyl1.Close your eyesl2.Raise both hands above your head.Keep you left hand as still as possible (this reduces feedback on its positioning)l3.With the index finger of your right hand ,quickly touch t

37、he tip of your nosel4.Now use that same index finger to touch the thumb of your left handl5.Then back to the nosel6.Then touch the tip of your index fingerl7.Continue back and forth until you have touch all the finger tipsl8.Repeat,but switch hands56lHere are some other proprioception exercises and

38、skills to develop:l-Play video games that requires subtle use of an analogue controllerl-Learn to write with both handsl-pen tricksl-Target practicel-Balance a broom handle on your finger tips57lProprioception Exercises for lower bodylPick a spot in an empty environment(so you dontlCrash into someth

39、ing).Now close your eyes and try to walk to it.See how close you can getl-Keep a football in the air using your feetl-Circus skillslJumping ropel-Balance exercisesl-Practice walking with grace-try not to make a sound on the floor58lProprioception Exercises for full bodylStand in front of a large mir

40、ror.Put your body into a specific shape.Remenber it.Change into a neutral position.Close your eyes and try to reproduce the shape.Open your eyes and check the accuracy.Are your jionts bent at the same angles? Are your feet aligned correctly?lMartial Artsl-Tai chi Dancing Yogal-Any technically difficult sports59lBAPS (Balance Ankle Platform System)60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