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三次进京及其遗嘱研究PPT优秀课件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115213572 上传时间:2022-07-0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4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孙中山三次进京及其遗嘱研究PPT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孙中山三次进京及其遗嘱研究PPT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孙中山三次进京及其遗嘱研究PPT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孙中山三次进京及其遗嘱研究PPT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中山三次进京及其遗嘱研究PPT优秀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抱病北上,巨星陨落抱病北上,巨星陨落孙中山第三次进京及其遗嘱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孙中山第三次进京及其遗嘱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小组成员:阮思洁、卢意婷、周芊、周宣余、陆轶群、骆丹小组成员:阮思洁、卢意婷、周芊、周宣余、陆轶群、骆丹 对外经贸大学对外经贸大学- -近代史纲要近代史纲要- -社会实践成果汇报社会实践成果汇报0.小组成员介绍小组成员介绍一、小组成员一、小组成员 阮思洁、卢意婷、周芊、珞丹、周宣余、陆轶群。阮思洁、卢意婷、周芊、珞丹、周宣余、陆轶群。 组长:阮思洁组长:阮思洁二小组分工二小组分工 查找资料和资料分析:阮思洁、卢意婷、周芊、珞丹余查找资料和资料分析:阮思洁、卢意婷、周芊、珞丹余 实

2、地考查:全组成员实地考查:全组成员 论文写作:卢意婷、阮思洁、周芊论文写作:卢意婷、阮思洁、周芊 PPTPPT制作:陆轶群制作:陆轶群1.活动大纲活动大纲:一、活动目标一、活动目标 了解孙中山先生第三次京的目的和过程;在了解孙中山先生第三次京的目的和过程;在人生的最后,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的引导。人生的最后,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的引导。 探索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和他的努力对中国革探索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和他的努力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命的影响。1.活动大纲活动大纲:二、活动步骤二、活动步骤 资料收集:关于孙中山第三次进京的文献、图书、影像、资料收集:关于孙中山第三次进京的文献、图书、影像、实地资料。实地资

3、料。 图书:如孙中山等名人传记,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史,北京图书:如孙中山等名人传记,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史,北京近代大事记等。近代大事记等。 网页:如辛亥革命网:网页:如辛亥革命网:http:/www.xhgmw.org/archive-http:/www.xhgmw.org/archive-47769.shtml47769.shtml 百度百科孙中山:百度百科孙中山:http:/ 影像资料:如影像资料:如CCTV-9CCTV-9、CCTV-10 CCTV-10 纪录片,纪录片,建国大业建国大业等等影视剧影视剧 参观纪念地:宋庆龄故居参观纪念地:宋庆龄故居 分析资料,撰写报告分析资料,撰写报告 制作

4、课堂展示制作课堂展示PPTPPT。完成实践活动。完成实践活动。2.研究成果研究成果 摘要摘要 正文正文 1. 1. 三进京,鞠躬尽瘁为国兴三进京,鞠躬尽瘁为国兴 2. 2. 三遗嘱,和平奋斗救中国三遗嘱,和平奋斗救中国 3. 3. 百年后,粗捋浅析表感言百年后,粗捋浅析表感言 结论结论 参考文献与资料参考文献与资料 2.0摘要摘要 19241924年年1111月月1313日,国家出现了一线和平的希望,日,国家出现了一线和平的希望,为了迅速实现全国的和平统一,也为了宣传革命为了迅速实现全国的和平统一,也为了宣传革命主义,孙中山先生偕宋庆龄北上。他提出两大任主义,孙中山先生偕宋庆龄北上。他提出两大

5、任务,一是反对曹吴的各军及政党参加的国民会议,务,一是反对曹吴的各军及政党参加的国民会议,结束军阀统治,解决中国的统一和建设问题;二结束军阀统治,解决中国的统一和建设问题;二是对外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反对帝国主义的侵是对外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在北京,他因病去世,略,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在北京,他因病去世,留下三份重要的遗嘱: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给留下三份重要的遗嘱: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给苏朕的信,对中国革命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指示苏朕的信,对中国革命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指示和构想,昭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促使中和构想,昭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促使中国

6、革命走向新的高潮。国革命走向新的高潮。 2.1 三进京,鞠躬尽瘁为国兴 第一次进京:1894年7月初,到京实地考察 “窥清廷之虚实窥清廷之虚实” “最后至北京,则见满清政治之龌龊,更百倍于广州。最后至北京,则见满清政治之龌龊,更百倍于广州。” 第二次进京:1912年8月24日,应袁世凯之邀到京会见 向袁表示退出政界,建设中国铁道向袁表示退出政界,建设中国铁道 第三期进京:1924年12月31日,应段祺瑞致电邀,孙中山抵京三进京背景三进京背景 1 1、1 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发表改组国民党宣言;表改组国民党宣言; 确定确定“

7、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的三大政策;通过新党纲、新党章,把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三大政策;通过新党纲、新党章,把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为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从而实现了,从而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 2 2、筹办、筹办黄埔军校黄埔军校; 3 3、发布、发布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通过;通过国共合作草案国共合作草案、国民党与世界革命运动草案国民党与世界革命运动草案; 4 4、发布、发布北伐宣言北伐宣言,举行北伐誓师典礼。,举行北伐誓师典礼。 由以上资料不难看出,孙中山最后一次进京之时,国民党由以上资料不难看出,孙中山最后一次进京之时,国民党改组,第一次国共合作

8、实现,北伐开始在即,第一次国民改组,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北伐开始在即,第一次国民革命即将爆发,中国革命即将迎来又一次高潮。革命即将爆发,中国革命即将迎来又一次高潮。 孙中山第三次进京孙中山第三次进京 第三次,孙中山抱病到京,在北京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的第三次,孙中山抱病到京,在北京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的岁月。岁月。 19241924年年1111月,孙中山为迅速实现全国统一,召开国民会议,月,孙中山为迅速实现全国统一,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应冯玉祥之邀从广州绕道日本,开应冯玉祥之邀从广州绕道日本,开始北上之行。始北上之行。 1212月月4 4日,到达天津,由于一路颠

9、簸和北地严寒,旧病复日,到达天津,由于一路颠簸和北地严寒,旧病复发,他边接受治疗,边接见京津要人,并计划发,他边接受治疗,边接见京津要人,并计划2222日入京。日入京。 1818日,因得知日,因得知“临时执政府行文各国使署,有尊重历来条临时执政府行文各国使署,有尊重历来条约之意约之意”,孙中山大失所望,病情随之加剧。段祺瑞致电,孙中山大失所望,病情随之加剧。段祺瑞致电邀孙中山入京。邀孙中山入京。 19241924年年1212月月3131日,孙中山抵京,发表日,孙中山抵京,发表入京宣言入京宣言。 铁狮子胡同23号孙中山行馆暨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入京宣言入京宣言 文此次来京,曾有宣言,非争地位权利

10、,乃为文此次来京,曾有宣言,非争地位权利,乃为救国。十三年前,余负推倒满洲政府、使国民得享救国。十三年前,余负推倒满洲政府、使国民得享自由平等之责任,惟满清虽倒,而国民之自由平等自由平等之责任,惟满清虽倒,而国民之自由平等早被其售与各国,故吾人今日仍处帝国主义各国殖早被其售与各国,故吾人今日仍处帝国主义各国殖民地之地位;民地之地位;因而吾人救国之责,尤不容缓。因而吾人救国之责,尤不容缓。至于至于救国之道多端,当向诸君缕述,惟今以抱恙,不得救国之道多端,当向诸君缕述,惟今以抱恙,不得不稍俟异日。不稍俟异日。 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孙文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孙文(注释:据中国国民党中央

11、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注释:据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总理遗教宣言总理遗教宣言中的中的入京入京宣言宣言,孙中山于十二月三十一日抱病从天津乘火车到北京,这是抵达北京车,孙中山于十二月三十一日抱病从天津乘火车到北京,这是抵达北京车站时发表的书面谈话。)站时发表的书面谈话。) 次年次年1 1月,孙中山即开始病发,月,孙中山即开始病发,2626日被确诊日被确诊为肝癌,在协和医院接受手术,后移至行为肝癌,在协和医院接受手术,后移至行馆接受中医治疗。馆接受中医治疗。3 3月月1111日,自知不起,临日,自知不起,临终时由夫人宋庆龄扶腕,在汪兆铭(即汪终时由夫人宋庆龄扶腕,在汪兆铭(即汪精卫)所代笔的

12、精卫)所代笔的总理遗训总理遗训及及致苏联致苏联政府书政府书上签字。上签字。第三次进京意义第三次进京意义 孙中山此时进京,一方面通过与冯玉祥的交流寻求民孙中山此时进京,一方面通过与冯玉祥的交流寻求民族独立之法,而另一方面,作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和族独立之法,而另一方面,作为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和国民革命的倡导者,孙中山的到来实际上也在传播民国民革命的倡导者,孙中山的到来实际上也在传播民主思想、鼓舞民众革命斗志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主思想、鼓舞民众革命斗志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在北京签名吊唁者竟达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在北京签名吊唁者竟达7474万万多人,参加送殡者多人,参加送殡者3030余万人

13、,由此可见孙对民众的影余万人,由此可见孙对民众的影响之深。响之深。第三次进京意义第三次进京意义 此次进京正值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孙中山为了国家前途此次进京正值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孙中山为了国家前途,不顾自己身体状况毅然抵京,为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不顾自己身体状况毅然抵京,为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主张而不遗余力,体现了其作为一个伟大革命家建军阀的主张而不遗余力,体现了其作为一个伟大革命家无私的品质。在国民革命前夕,孙中山的离世无疑是一个无私的品质。在国民革命前夕,孙中山的离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但其一生对民主、对救国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巨大的遗憾,但其一生对民主、对救国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与屡

14、败屡战的决心,确为中国近代为救国图存而前仆后继与屡败屡战的决心,确为中国近代为救国图存而前仆后继的革命者的典范。的革命者的典范。2. 三遗嘱,和平奋斗救中国三遗嘱,和平奋斗救中国 孙中山临终时,留下了三份著名的遗嘱,嘱咐国民党和全孙中山临终时,留下了三份著名的遗嘱,嘱咐国民党和全国人民实行三大政策,共同奋斗,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国人民实行三大政策,共同奋斗,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在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在我的回忆我的回忆中写道:中写道:“记得是记得是1 1月月2222我们和孙先生谈立遗嘱的事,到我们和孙先生谈立遗嘱的事,到2424遗嘱已经全写好了。遗嘱已经全写好了。预备的遗嘱共有三个,一

15、个是国民党开会常念的那个,由预备的遗嘱共有三个,一个是国民党开会常念的那个,由孙先生口说,汪精卫在旁笔记的;还有一个是写给苏联政孙先生口说,汪精卫在旁笔记的;还有一个是写给苏联政府的,由孙先生用英文说出,由鲍罗廷、陈友仁、宋子文、府的,由孙先生用英文说出,由鲍罗廷、陈友仁、宋子文、孙科笔记的。孙科笔记的。” 这三个遗嘱,在这三个遗嘱,在1 1月月2424日都已写好,本来当天下午日都已写好,本来当天下午孙先生就要签字,但是将要签字的时候,孙先生孙先生就要签字,但是将要签字的时候,孙先生听见孙夫人在隔壁房间很伤心,他为了安慰孙夫听见孙夫人在隔壁房间很伤心,他为了安慰孙夫人和周围一同伤心难过的人们,

16、便表示暂不签字。人和周围一同伤心难过的人们,便表示暂不签字。 3 3月月1212日晨,孙中山垂危,汪精卫曾言:日晨,孙中山垂危,汪精卫曾言:“医生告医生告诉,总理仅有两小时之寿命,众同志可入室与总诉,总理仅有两小时之寿命,众同志可入室与总理见最后一面。理见最后一面。”不久,孙中山病笃,时作呓语,不久,孙中山病笃,时作呓语,并呼:并呼:“和平、奋斗、救中国!和平、奋斗、救中国!”至至9 9时时1010分,一分,一代伟人孙中山与世长辞。代伟人孙中山与世长辞。 遗嘱原文 国事遗嘱国事遗嘱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

17、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遗嘱原文 家事遗嘱家事遗嘱 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余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遗嘱原文 致苏联政府致苏联政府 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孙中山逝世后报刊评论孙

18、中山逝世后报刊评论 19251925年年3 3月月2121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向导为孙中山逝为孙中山逝世,发表世,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孙中山之死告中国民众中国共产党为孙中山之死告中国民众中提到:中提到:“中国民族自由而战的孙中山先生死了,自然是中国民族中国民族自由而战的孙中山先生死了,自然是中国民族自由运动一大损失,自由运动一大损失,然而这个运动是决不会随中山先生之然而这个运动是决不会随中山先生之死而停止的。死而停止的。中国民族是被全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压迫中国民族是被全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压迫者之一,所以我们的民族自由运动,不是单纯的一个民族者之一,所以我们的民族自由运动,不是单

19、纯的一个民族运动,而是和运动,而是和全世界被压迫的阶级及被压迫的民族自由运全世界被压迫的阶级及被压迫的民族自由运动互相联结的动互相联结的;我们民族自由运动之初步与关键,即是;我们民族自由运动之初步与关键,即是废废除不平等条约除不平等条约,这两点在中山先生的遗嘱中都郑重指出。,这两点在中山先生的遗嘱中都郑重指出。因此中国共产党对于孙中山先生及国民党所领导的中国民因此中国共产党对于孙中山先生及国民党所领导的中国民族自由运动,始终表示充分的同情,族自由运动,始终表示充分的同情,今后对于国民党及其今后对于国民党及其所领导的民族运动,仍旧协同全国工农群众予以赞助,决所领导的民族运动,仍旧协同全国工农群众

20、予以赞助,决不因中山先生之存殁而有所变更。不因中山先生之存殁而有所变更。”孙中山逝世后报刊评论孙中山逝世后报刊评论 上海上海申报申报的评论饱含着对孙中山的深厚感情,对他的的评论饱含着对孙中山的深厚感情,对他的一生做出了极高的评价: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一生做出了极高的评价: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于为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于为国之外,无其他杂念,可谓纯洁之爱国者。中山先生真实国之外,无其他杂念,可谓纯洁之爱国者。中山

21、先生真实行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行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孙中山逝世后报刊评论孙中山逝世后报刊评论 “五千年帝制流毒,赖先生树起五权宪法,三民主义,缔五千年帝制流毒,赖先生树起五权宪法,三民主义,缔造新邦,双手转立黄,创此空前事业;四百兆民众涂炭,造新邦,双手转立黄,创此空前事业;四百兆民众涂炭,看今日仍知强邻群迫,军阀私争,内外交困,哲人顿萎谢,看今日仍知强邻群迫,军阀私争,内外交困,哲人顿萎谢,孰擎此后山河。孰擎此后山河。”这对挽联表达了全国民众对伟人逝去的这对挽联表达了全国民众对伟人逝去的无比哀痛、对国家的未卜前程的深切担忧。无比哀痛、对国家的未

22、卜前程的深切担忧。3.3.百年后,粗捋浅析表感言百年后,粗捋浅析表感言 骆丹: 在孙中山先生展厅里,我们格外留心地听了解说员的演说,了解了孙中山先生的事迹,更加深了对先生革命热情与革命信念的理解,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孙中山先生离世前那发自肺腑的几个字:“和平奋斗救中国!”要知道,此时的中山先生,已是吐呕大作,不能进食,脉搏骤增至一百六十度,呼吸十八次,极危险,弥留之际,却依然惦念着救国救民的革命事业。这让我们青年学生不仅十分感动,更受到了极大的爱国主义教育,意识到当前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与汗水换来的。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继承先烈们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早日

23、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3.3.百年后,粗捋浅析表感言百年后,粗捋浅析表感言 周宣余: “中国的革命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宋庆龄在紧急关头的一番话使我印象深刻。可以想象,他们当时的情况有多危急,孙中山对革命来说有多重要:在这里,他不仅是一个伟大女人的丈夫,更是国家的先驱,革命的领导人,他肩负着一个危难中的民族复兴的重任,面临的是种种威胁和迫害,一个伟人的光彩和魅力正在此处,他让我肃然起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句话正出自他的遗嘱,在临死前的最后一刻也没忘记中国革命。但是很可惜,他就这么走了,不能再为大家指路了,但我们还能从这些历史遗存中感受他追求独立、民主、坚持革命的精神。 3

24、.3.百年后,粗捋浅析表感言百年后,粗捋浅析表感言 骆丹: 在孙中山先生展厅里,我们格外留心地听了解说员的演说,了解了孙中山先生的事迹,更加深了对先生革命热情与革命信念的理解,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孙中山先生离世前那发自肺腑的几个字:“和平奋斗救中国!”要知道,此时的中山先生,已是吐呕大作,不能进食,脉搏骤增至一百六十度,呼吸十八次,极危险,弥留之际,却依然惦念着救国救民的革命事业让我们青年学生不仅十分感动,更受到了极大的爱国主义教育,意识到当前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与汗水换来的。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继承先烈们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早日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3

25、.3.百年后,粗捋浅析表感言百年后,粗捋浅析表感言 卢意婷: 初中毕业时,校长曾反复提及源自孙中山先生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每一次听到这句响亮的口号我的心里就激情澎湃,充满干劲。虽说没能找到中山行馆,但我们在宋庆龄故居发现了孙中山遗嘱的珍贵的原版照片,这让我兴奋不已。我仔细品读那段简短有力的文字,仿佛听见孙中山先生沉稳坚定地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共和理想。四十年来,他执着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民主任务,可仅凭个人努力是不可能实现共和理想的,“必须唤起民众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尽管这个想法在当时似乎过于天真,但是谁能否认中山先生的这份忧国忧民、纯朴真诚的赤子之心呢?!

26、可怕的不是现实,而是没有改变残酷现实的理想,拥有了目标,才能明确奋斗的方向!3.3.百年后,粗捋浅析表感言百年后,粗捋浅析表感言 周芊: 在孙中山专题展览馆中,以宋庆龄与孙文的革命奋斗历程为主线,以图片、书册等方式重现了许多具体的历史事件(当然,其中也包括了孙中山最后一次进京的重要资料),使人有身处其中之感,革命之艰难,历史之沉重,思考之肃穆,渐渐沉淀在全身血液中,让我对于“中国人”的定义更为完整而有质感。龙应台说过,“对於任何东西、现象、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就无法理解它现在的意义。”认识民主革命的历史,对于我们理解今日之中国所走的道路,今日之国人的思想,以及明日我们将要到达的

27、理想彼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明白自己的根在何处,才能知道我们为什么处在现在这个位置,从而更为客观地评价现在,才能走得更远。 3.3.百年后,粗捋浅析表感言百年后,粗捋浅析表感言 阮思洁:“我试求忘掉我自己,投身我丈夫毕身的事业,我一定要自己尽力并鼓励他人继续我丈夫的事业!我们为他十年的忘我斗争而感到骄傲。假如一切事业从头而来,我还是愿意同样的生活。” 宋庆龄当时中国的命运,需要去改变,需要一场有力的革命去扭转腐朽的局面,而这场革命,它需要一个有勇有谋的革命家,需要这个人以及和他志同道合的人敢于去想,去做,去探索解救中国的道路,甚至需要他们的牺牲。在那个时候,中山先生敢于站出来,引导中国革

28、命,敢于去为革命奋斗,仅是这份勇气就让我佩服不已。在第三次进京,他在北京逝世,我们试图在北京找到一点他最后的足迹,他来到北京,为求和平,为救中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嘱咐同志继续努力,这给后来的革命事业很大的鼓舞和希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来得很艰辛,但它给中国的命运带来了转机。中山先生的事业是无限光荣和伟大的,我们应该把中山精神劳记于心。结论结论 尽管相比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从他第三次进京到逝世尽管相比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从他第三次进京到逝世这段时间里,他所做的并不那么具有里程碑一般的意义,这段时间里,他所做的并不那么具有里程碑一般的意义,但作为一个但作为一个“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国

29、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孙先生即,孙先生即使已经病入膏肓也仍竭力传播民主思想,其遗嘱体现了他使已经病入膏肓也仍竭力传播民主思想,其遗嘱体现了他对于中国革命的深切的希望与挂念,以及无法在有生之年对于中国革命的深切的希望与挂念,以及无法在有生之年见到一个民主、独立、统一的中国的遗憾。其穿透生死伟见到一个民主、独立、统一的中国的遗憾。其穿透生死伟大精神,已成为贯穿整个民主革命阶段的精神支撑,影响大精神,已成为贯穿整个民主革命阶段的精神支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使他们即使身处最黑暗最无望的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使他们即使身处最黑暗最无望的境地,也仍为着中国的命运与前程前仆后继。境地,也仍为着中

30、国的命运与前程前仆后继。结论结论 作为青年人,百年后再来回看这段历史,我们知道了今日作为青年人,百年后再来回看这段历史,我们知道了今日所走之康庄大道是先辈们在曾经深重的黑暗中探索而来的,所走之康庄大道是先辈们在曾经深重的黑暗中探索而来的,知道了今日中华民族之独立从何处而来,中国之民主自由知道了今日中华民族之独立从何处而来,中国之民主自由自何处而起,中国之崛起由何处而始,知道了今日为什么自何处而起,中国之崛起由何处而始,知道了今日为什么会站在这里。中国近代的苦痛、屈辱,先辈的奋斗、抗争,会站在这里。中国近代的苦痛、屈辱,先辈的奋斗、抗争,民主精神的探索、完善,都将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融入骨髓民主精神

31、的探索、完善,都将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融入骨髓的东西,这就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毁灭的我们强大的民族精的东西,这就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毁灭的我们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推动着一代代中国人为中华之崛起而不神和民族凝聚力,推动着一代代中国人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断奋斗。而这,也是我们认为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所在断奋斗。而这,也是我们认为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所在。参考文献与资料参考文献与资料 1.1.何香凝何香凝我的回忆我的回忆,中华书局,中华书局19611961年版。年版。 2.2.尚明轩尚明轩孙中山传孙中山传,文化艺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2008年年出版,出版,277-294277-294页。页。 3.3.邵传烈邵传烈孙中山孙中山,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1980年版,年版,173-192173-192页。页。 4.4.中共中央机关刊物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向导第一零七期刊印第一零七期刊印 5.5.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网:http:/www.xhgmw.org/archive-47769.shtml 6.6.百度百科孙中山:百度百科孙中山:http:/ 谢谢观赏!谢谢观赏!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