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发展史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5089382 上传时间:2022-06-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岩石力学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岩石力学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岩石力学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岩石力学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力学发展史(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岩石力学发展史岩石力学发展史岩石力学是伴随着采矿、土木、水利、交通等岩石工程的建设和数学、力学等学科的进步而逐步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按其发展进程可划分四个阶段: (1) 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是岩石力学的萌芽时期,产生了初步理论以解决岩体开挖的力学计算问题。例如,1912年海姆(AHeim)提出了静水压力的理论。他认为地下岩石处于一种静水压力状态,作

2、用在地下岩石工程上的垂直压力和水平压力相等,均等于单位面积上覆岩层的重量,即H。 朗金(WJMRankine)和金尼克也提出了相似的理论,但他们认为只有垂直压力等于H,而水平压力应为H乘一个侧压系数,即H。朗金根据松散理论认为;而金尼克根据弹性理论的泊松效应认为。其中,、分别为上覆岩层容重,泊松比和内摩擦角,H为地下岩石工程所在深度。由于当时地下岩石工程埋藏深度不大,因而曾一度认为这些理论是正确的。但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上述理论是不准确的。(2) 经验理论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3) 该阶段出现了根据生产经验提出的地压理论,并开始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方法分析地下

3、工程的支护问题。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普罗托吉雅柯诺夫提出的自然平衡拱学说,即普氏理论。该理论认为,围岩开挖后自然塌落成抛物线拱形,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等于冒落拱内岩石的重量,仅是上覆岩石重量的一部分。于是,确定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大小和分布方式成了地下岩石工程支护设计的前提条件。普氏理论是相应于当时的支护型式和施工水平发展起来的。由于当时的掘进和支护所需的时间较长,支护和围岩不能及时紧密相贴,致使围岩最终往往有一部分破坏、塌落。但事实上,围岩的塌落并不是形成围岩压力的惟一来源,也不是所有的地下空间都存在塌落拱。进一步地说,围岩和支护之间并不完全是荷载和结构的关系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围岩和支护形成一个共

4、同承载系统,而且维持岩石工程的稳定最根本的还是要发挥围岩的作用。因此,靠假定的松散地层压力来进行支护设计是不合实际的。经典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 这是岩石力学学科形成的重要阶段,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被引入岩石力学,确立了一些经典计算公式,形成围岩和支护共同作用的理论。结构面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受到重视,岩石力学文献和专著的出版,实验方法的完善,岩体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这些都说明岩石力学发展到该阶段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50年代,鲁滨湟特运用连续介质理论写出了求解岩石力学领域问题的系统著作。同期,开始有人用弹塑性理论研究围岩的稳定问题,导出著名的劳纳-塔罗勃公式和卡

5、斯特纳公式。塞拉塔用流变模型进行了隧峒围岩的粘弹性分析。但是,上述的连续介质理论的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圆形巷道等个别情况,而对普通的开挖空间却无能为力,因为没有现成的弹性或弹塑性理论解析解可供应用。20世纪60年代,运用早期的有限差分和有限元等数值分析方法,出现了考虑实际开挖空间和岩体节理、裂隙的围岩和支护共同作用的弹性或弹塑性计算解,使运用围岩和支护共同作用原理进行实际岩石工程的计算分析和设计变得普遍起来。同时认识到,运用共同作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必须以原岩应力(即地应力)作为前提条件进行理论分析,才能把围岩和支护的共同变形与支护的作用力、支护设置时间、支护刚度等关系正确地联系起来。否则,使用假

6、设的外荷载条件计算,就失去它的真实性和实际应用价值。这一认识促进了中国早期的地应力测量工作的开展。但是,早期的连续介质理论忽视了对地应力作用的正确认识,忽视了开挖的概念和施工因素的影响。正如一开始就指出的,地应力是一种内应力,由于开挖形成的“释放荷载”才是引起围岩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而传统连续介质理论采用固体力学或结构力学的外边界加载方式,往往得出远离开挖体处的位移大,而开挖体内边缘位移小的计算结果,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多数的岩石工程不是一次开挖完成的,而是多次开挖完成的。 由于岩石材料的非线性,其受力后的应力状态具有加载途径性,因此前面的每次开挖都对后面的开挖产生影响。施工顺序不同,开挖步

7、骤不同,都有各自不同的最终力学效应,也即不同的岩石工程稳定性状态。因此,忽视施工过程的计算结果将很难用于指导工程实践。1962年10月,在第13届地质力学讨论会上成立了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米勒担任第一任主席,这是岩石力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该理论的缺陷是过分强调节理、裂隙的作用,过分依赖经验,而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该理论完全反对把岩体作为连续介质看待,也是不正确的和有害的。因为这种认识阻碍现代数学力学理论在岩石工程中的应用。譬如早期的有限元应用就受到这种理论的干扰。因为,虽然岩体中存在这样那样的节理、裂隙,但从大范围、大尺度看仍可将其作为连续介质对待。对节理、裂隙的作用,对连续性和不连续性的划分

8、,均需由具体研究的工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而确定,没有绝对的统一的模式和标准。1959年12月法国马尔帕塞(Malpasset)坝的破坏,以及1963年10月意大利瓦扬(vajont)坝的失败,都使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 人们发现,这两个坝的破坏并不是坝体结构强度不够,而是坝基和边坡岩体出了问题,从而使更多的人体会到坝基岩体的稳定与结构物的强度同等重要。因此有组织地研究岩体力学特性的要求就被提了出来。 (4) 现代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现在) 此阶段是岩石力学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用更为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力学模型来分析岩石力学问题,把力学、物理学、系统工程、现代数理科学、

9、现代信息技术等的最新成果引入了岩石力学。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流变学、断裂力学、非连续介质力学、数值方法、灰色理论、人工智能、非线性理论等在岩石力学与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岩石工程三维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工程决策支持系统等迅速发展起来,并得到普遍的重视和应用。系统科学虽然早已受到岩石力学界的注意,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才成为共识,并进入岩石力学理论和工程应用。时至今日,岩石工程力学问题已被当作一种系统工程来解决。系统论强调复杂事物的层次性、多因素性及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特征,并认为人类认识是多源的,是多源知识的综合集成,这些为岩石力学理论和岩石工程实践的结合提供了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