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讲座PPT课件

上传人:xue****ang 文档编号:115077897 上传时间:2022-06-30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567.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讲座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讲座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讲座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讲座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讲座PPT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交通安全法规专题讲座二一二年_月_日一、交通安全视频 二、交通生理心理特点三、城区交通技术监控系统点位分布情况、监控的违法种类、驾车时如何避免违法及应当注意的事项四、最新交通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与使用规定热点问题介绍一、交通安全视频 珍爱生命二、交通生理心理特点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人自然特性的一门科学。由于人的生理条件不同,所反映出的时空特性也不尽相同,但有两点是共同的,就是: 1、不管感知能力多强,在运动中也要下降; 2、不管反应能力有多强,也得需要一定的时间。 了解驾驶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利于我们在驾驶车辆时,在交通高速运动过程中不自持技能高超、经验丰富而危险驾驶。 (一)视觉特性 1、

2、视力 人的视力一般分为静视力和动视力。 视力会随车速的提高而下降10%-40%,并且年龄越大,动视力衰减越多。 车速车速年龄(岁)年龄(岁)0KM60KM120KM161.51.41.1321.51.10.6年龄、车速、视力对比表 2、视野 头部不动时,人的静视野为180度,其中只有60度是两眼同时看到的,这称为复合视野,人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复合视野中。 处于运动状态时,注视的焦点会前移,复合视野会变窄。车速(车速(km/h)060120视野范围视野范围60293 5 5复合视野变化范围表 5、明、暗适应 人眼睛的瞳孔对亮和暗的适应不能在瞬间完成,需要一个过程,一般需要1-5分钟的适应时间。因

3、此,机动车驾驶人明、暗适应能力低,实质上就存在事故隐患。 个体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各不相同,年龄增大、疾病、饮酒、吸烟都会使适应能力下降。 因此,法律要求夜间会车时使用近光灯。 6、黄昏视力与夜间视力 据调查,黄昏和黎明时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夜间事故的50%。黄昏和黎明时车灯亮度和环境光相差不大,易造成辨识困难。 夜间视力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夜间视力越差,部分人还患有夜盲症。 夜间照度小,容易造成识认困难,而黄昏和黎明,可视物体与背景环境的反差小,识认起来也很困难。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眼的分辨能力不断下降,导致夜视困难。因此,夜间行车时,保持中速和按规定使用灯光,是保证安全的两个重要方面。 (二

4、)听觉特性 声音在小范围空间中很少存在盲区,故成为获取视觉盲区信息的重要信道。 对于身后的车辆,驾驶人往往是先听到,再利用后视镜去看。因此,听力对机动车驾驶人来说也尤为重要。 听力阈值下限高,听力分辨能力就差,对车外声源的感知能力就低;而两耳听力差大, 就会出现判断偏差而导致失误,引发事故。 声音呈球面传播,与光线的直线传播不同,一般的建筑拐角也很难阻挡声音的传播。因此,听力可以弥补视觉盲区的不足。人们容易忽视听力的作用,很多人戴耳机开车,或是有喜欢大声听着音乐开车等习惯,因车内环境噪声以及车外声源透射衰减等因素,容易造成感知不全造成判断失误,从而导致交通事故。 (三)注意 注意指的是心理活动

5、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在驾驶活动中,驾驶人只有在千变万化的信息中把注意集中到驾驶活动中,不受外界无用信息的干扰,才能保证交通安全。 注意有范围或是广度,与驾驶人生理机能 有关。注意范围小的驾驶人,易发生交通事故。而注意范围大小会随年龄增加而明显缩小;会随车速增加而缩小。这也是为什么要规定驾驶人年龄上限和道路限速的依据之一。 (四)反应能力 人的反应能力表现在反应时间的快慢和反应动作的准确程度上。通常,反应过于迟缓或反应动作不准确,都会造成事故。 机动车驾驶人的制动反应时间:大约50%的驾驶人刹车反应时间在1秒左右,大约10%的反应时间为秒以上,有少数驾驶人的反应时间超过2秒。 汽车制动所需要

6、的时间,是机动车驾驶人的制动反应时间,加上汽车的实际制动时间。 根据反应时间,驾驶人的反应距离和实际制动距离之和,就是驾驶人看到危险情况到停车的距离,又称制动停车距离。 1、反应距离行驶速度(km/h)102030405060708090100行驶距离(m)36811141617222527汽车在1秒内能行驶的距离与速度的关系 2、实际制动距离 从刹车装置产生制动力到汽车完全停止的距离,称作实际制动距离,这与汽车的车速、载重量、路面湿润程度有关。车速越快、载重越大,制动距离越长;湿润的路面比干燥的路面制动距离长两倍。实际制动距离与附着系数和行驶速度的关系路面附着系数汽车不同行驶速度的制动距离(

7、m)102030405060708090干沥青和混凝土0.70.80.52.04.47.912.317.824.031.539.9干碎石路0.6 0.72.72.77.010.516.423.632.242.053.2湿沥青和混凝土0.3 0.41.04.08.915.724.635.248.263.079.7冰雪路面0.2 0.32.07.917.831.549.271.096.5126150 3、影响驾驶人反应的主客观因素 (1)情绪与反应 情绪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个方面。 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具传染性和弥散性特点,都可以影响驾驶人的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良好的心境,如喜悦愉快、积极乐

8、观的心境,可以提高人大脑反应的灵敏度,做到反应快、判断准确;相反,不良心境,如忧愁悲伤,会造成反应迟缓,判断、操作错误增多。 激情是狂喜、愤怒、恐怖、绝望等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具冲动性和爆发性特点, 是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激情会使人认识范围狭小,判断能力降低,自我控制减弱。在这种状态下驾驶车辆,最容易发生事故。 应激是驾驶人在遇到突发危险情况所产生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多数人进入应激状态后,会产生目瞪口呆,惊慌失措等现象,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年龄与反应 人的知觉能力发展较早,也首先开始下降,其次是记忆能力,然后是思维能力,比较和判断能力在80岁开始急速下降。动作反应速度在1829岁发展

9、到高峰,30 49岁开始下降 ,但幅度不大,50 69岁仍保有最高水平的92%,下降8%。 (3)车速与反应 车速快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原因在于以下方面: 第一,车速越快,视野越小,注视点越向远伸,情绪和神经系统紧张度变高,人的反应时间延长。 第二、车速越快,车辆的惯性大,车辆的实际制动距离延长,也是造成反应不及的一个原因。 第三,由于车速快,驾驶人的感知和反应变慢,对外界信息感知不及时,不全面,对接受的信息来不及进行正确的判断。多表现在 对对向车速度、距离及行人的动态判断错误等方面。 (4)疲劳与反应 驾驶人的疲劳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生理疲劳是由于驾车操作持久或过度的肌肉

10、活动引起。心理疲劳是由于在行车过程中,驾驶人不断地感知、判断和处理信息,心理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而引起。 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是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 机动车驾驶人疲劳导致生理机能下降,具体反应见下表:机动车驾驶人疲劳时的生理反应表循环系统心率加快、脉搏加速、心口痛、血压升高、头晕眼花、面部发红、手脚发冷发热消化系统食欲不振、腹胀、口干舌燥、怄气、腹痛新陈代谢盗汗或出冷汗、发热呼吸系统呼吸困难、胸闷、喉头干燥视觉系统视觉模糊、眼皮下垂、眼眶发干、眼球颤动、刺眼感、眨眼次数增多听觉系统听力下降、辩不清方向或声音大小、耳鸣、感觉烦躁恍惚肌肉骨骼系统肌肉痉挛、酸痛,关节痛面部表情表情变化少、叹气、打哈欠

11、驾驶人疲劳的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1)感觉功能失调,对声音、颜色感觉异常,视觉模糊,听力下降。 2)注意功能失调,注意力不集中。 3)记忆力思维力下降,头脑不清醒。 4)动作不灵活,不协调。 5)自制力下降,焦躁不安。 6)困倦、瞌睡。 机动车驾驶人疲劳后,动作的准确性下降,甚至出现错误的动作。不同疲劳状态下的驾驶行为见下表:不同疲劳状态下的驾驶行为状态行为状态行为 正常状态正常状态疲劳状态疲劳状态睡眠状态睡眠状态 控制车速控制车速加速、减速敏捷加速、减速敏捷加速、减速时间较长加速、减速时间较长速度减慢速度减慢 速度变得很速度变得很慢或干脆不慢或干脆不变变 行车方向控制行车方向控制能迅速、

12、正确的能迅速、正确的作出判断、并不作出判断、并不断地调节操作断地调节操作不能迅速及时地作出不能迅速及时地作出调节操作动作,甚至调节操作动作,甚至产生错误动作产生错误动作停止操作停止操作 身体动作身体动作操作姿态正常,操作姿态正常,无多余动作无多余动作较多的身体动作,如较多的身体动作,如揉揉颈或头、伸懒腰揉揉颈或头、伸懒腰、吸烟、眨眼、吸烟、眨眼 睡眠、身体睡眠、身体摇晃摇晃 不同疲劳程度的征兆表疲劳程度征兆应采取的措施轻度频繁打哈欠,眼皮发沉,换挡似有不当之处。事故的潜在期。应停车休息,呼吸新鲜空气,做些消除疲劳的简单运动。中度眼睛疼,口干舌燥,有意放慢车速,走神,周身发热。事故易发期。应停车

13、做较长时间的休息。严重睁着眼时出现意识瞬间模糊,自感车速很快,脑袋不由自主地往下耷拉,心跳加快,看东西出现重影,浑身发颤并出冷汗。事故的必发期。应坚决停车作较长时间休息,待体力和精神恢复后,再继续驾驶。 疲劳驾驶的安全隐患突出,针对近年来特大事故多发的情况,交通和交警部门联合实行大型客运车辆强制休息制度。 (5)疾病与反应 疾病是交通安全的又一隐患,除疾病本身对生理心理的影响外,服用的药物同样会产生感知迟钝,反应能力下降等不良作用。 如:美国的法规明令禁止糖尿病人驾车,一些发达国家的法规也对服药驾车做出明确规定,但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新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与使用规定中增加了有关毒驾的规定是个进步)。三、城区交通技术监控系统点位情况、抓拍的违法种类、驾车应当注意的事项四、最新交通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与使用规定热点问题介绍五、文明交通公益宣传视频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出行平安家庭幸福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