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两小儿辩日》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4920101 上传时间:2022-06-30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74.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2年《两小儿辩日》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2022年《两小儿辩日》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2022年《两小儿辩日》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资源描述:

《2022年《两小儿辩日》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两小儿辩日》教案(6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年两小儿辩日教案 2022年两小儿辩日教案1(2732字)教材简析: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的是孔子在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儿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远,什么时候离人近。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儿笑话。故事体现了两个小孩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同时也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篇文言文不仅叙述事情层次清楚,而且还蕴含着道理引人思考。学习这则文言文的目的:让学生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理解故事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设计理念: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朗

2、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要多读精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帮助学生学会“盂、孰、汝”3个会认字和“盂、孰”2个会写字。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读题存疑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齐读题,理解:

3、“辩”争辩、辩论,“日”太阳。学生质疑: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他们在争辩太阳的什么呢?【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通过对“辩”和“日”字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提出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教师范读课文。(语速较慢,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便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2、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老师帮助解决难读的语句。3、读课文,对照课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课文中句子的意思。4、学生复述故事,老师根据学生

4、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5、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古文的学习,先要读通、读顺、读熟,再求理解、翻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由于有注释的帮助,本篇古文学生基本上能够自己读懂,当学生对个别句子的理解不到位时,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此环节的教学,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辩斗”的观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辩斗

5、”的理由: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2)由于两小儿观点不同,看太阳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也不同,两小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分组来读一读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弄清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在反复的品读中感受两小儿说话有理有据。】3、开展“辩斗”。(1)理解“辩斗”的意思。(争辩、辩论、辩驳)(2)学生反复诵读两小儿“辩斗”的内容。(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3)小组合作展开“辩斗”。激烈的“辩斗”就要开始

6、了。为了赢得这场比赛,请你与小组的辩友合作,好好练习。(4)请两学生上台当两小儿进行“辩斗”,老师友情出演孔子,师生一起上演一出两小儿辩日。4、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1)两小儿的观点,孔子赞成谁?反对谁?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2)介绍孔子,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3)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感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辩斗”这一环节巧妙地再现故事的情境,使平面的、静止的文本变得可感、可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不仅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语言,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和感悟。】四、评价人物,抒写感受1、读了两小儿

7、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这两小儿吗?为什么?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2、结合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想。【评价的目的在于能够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悟能力。因此,让学生谈谈两小儿和孔子,写一写自己感受,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表达欲望。当学生理解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之后,就可以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学以致用,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五、尝试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1、抄写生字。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早晨中午近大车盖盘盂小

8、远远凉沧沧凉凉探汤热近2022年两小儿辩日教案2(2073字)课题:两小儿辩日教学目标:1.学习_的生字。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教学重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教具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导读法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

9、(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解决。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四、学生字。1.分小组学习生字。2.交流汇报。作业:熟读课文小记: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二、初读课文,理解_的大致内容。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10、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2)小儿:小孩。(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第二自然段: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

11、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第三自然段: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

12、,中午时离人近?(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为:说。(2)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四、分角色朗读课文。五、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一个演孔子,两个演小孩儿,一人当旁白。)作业:背诵课文2022年两小儿辩日教案3(3736字)一、上课内容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_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

13、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二、学习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_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2、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四、教学环节1、以“辩”为眼,初识“辩日”2、读通

14、课文,掌握断句3、理解内容,深解“辩斗”4、多种角度,升华“辩斗”5、拓展延伸,熟练运用五、具体教学环节(一)、课前两分钟背诵论语中的名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二)、以“辩”为眼,初识“辩日”1、同学们,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两个辛之间加上一个部首可以构成几个不同的字? (用日历牌换字)2、我们今天学的课文中有一个“辩”字,两小儿辩日,结合预习课题中的辩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个课题是什么意思?辩论的结果怎样呢?谁又参与了这场辩论呢?

15、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3、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你是怎样学习的? 交流文言文学习方法。师:我们今天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谁能介绍一下两小儿辩日的作者和出处?生介绍列子和列子汤问。(三)、读通课文,掌握断句生自读课文师:把书打开,我们先来试着读一读课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生练读课文,指一生读课文。师范读:老师发现同学们在断句方面存在困难,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认真听,看看你的停顿是不是和老师一样呢?师范读,让学生照着教师的样子读一读。找一生读,师评价学生再练,齐读(课件出示全文断句)(四)、理解课文,深明“辩日”师

16、提出要求:课文你们读得真好,现在看书,结合书下注释和你自己查阅的资料,想想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交流。生读文思考,并小组交流交流共议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辩论,争论。东游:向东游学。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师追问:关于这句话,你还了解什么?预设生答:全文总起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出场人物有三个:孔子和两个小孩。孔子的生平。师大屏幕适时出示孔子像,屏幕介绍: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后世尊称为圣人。师再问:听了同学老师对孔子的介绍,再读读这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

17、?(孔子虚心,不耻下问;两小儿的辩论很精彩,连孔子都吸引了。)师引:这是一场_的辩斗。(激烈、精彩、引人入胜)指导朗读:你想怎样读这句话?指两生读,评价,自读。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以:认为。去:离。日中:中午。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中午时候远。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中午的时候近。师再追问,引领学生理清两个小儿的观点。相机板书:日始出 日中一儿近 远一儿远 近师:课文中有一个小孩的话没有直接说,你能变成和第一个小孩一样的句式吗?点一生说,大屏幕出示: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8、师指导朗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持一个观点,另一个人非和你对着干,你说东,他非说西,你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呀?(很着急想表白自己,不服,想用观点压住对方,想找人评评理。)假设你们是两个小儿,你能辩一辩吗?练习一下。一生说一个孩子的观点,再点生,点评,自练。再说另一个孩子观点,练习说好。点两组学生角色对话,点评,让生注意语速快点,观点咬字清晰些。再练习。师:这真是一场_的辩斗。(针锋相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3、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则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理解:及:到。盘盂:盛东西用的器皿。为:原因。探汤

19、:把手伸进热水里。拓展“赴汤蹈火”,理解汤的意思。及其,教师追问怎么知道意思的?(联系“及”的意思)课件出示“车盖、盘盂”理清两个小孩各自的理由,教师完善板书:日始出 日中一儿近 远大(如车盖) 小(盘盂)一儿远 (沧沧凉凉) 近(如探汤)师: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说的?(视觉和感觉)一个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一个认为初升时离人远。同样的事物太阳,两个小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看来,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指导朗读:他们各自有自己充分的理由支撑观点,讲起话来自然理直气壮,胸有成竹。师引读:一儿曰_,指一生读。师点评。师再引,一儿曰_,再指一生读。师点评:是比喻句,把比

20、喻成什么慢点读,重读。反问句应语气强些。找两生分角色读,反复读几遍,层层深入,语气渐强。师:这真是一场_的辩斗。4、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决:判断。孰:谁。汝:你。知:知识。整句话的意思说,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多呀?师:孔子不能决也。这是这件事的结果。孔子不能决,你能决吗?点生说。师课件出示图解,中午和早上一样远。师:孔子被尊称为圣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对两个小儿关于太阳远近的辩论,竟然不能决也。这简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从“两千多年前,人们的科学还不够发达,对于宇宙的探索还不够深入,不知道情有可原。”“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

21、为不知,很了不起。”“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就是渊博与孔子,也一定有自己不知的知识。)师:孩子们,你们能从客观的角度上公正的看问题,非常了不起。那么你们说,两个小孩的笑是嘲笑吗?谁能读出这种天真?点一生读,点评,师范读,齐读。(五)、多种角度,升华“辩斗”两小儿辩日,这一辩,辩出了什么?1、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3、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就不一样。4、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5、两小儿天真活泼。师:这一辩,真是令我们受益匪浅啊!让我们有感情的再读读这篇课文。齐读。六、拓展延伸,熟练运用完成课件上的练习。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日始

22、出 日中一儿近 远大(如车盖) 小(盘盂) 孔子不能决也一儿远 (沧沧凉凉) 近(如探汤)2022年两小儿辩日教案4(3530字)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理解、翻译课文。2熟读课文,培养语感,背诵夸父逐日。3培养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课文。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夸父逐日,多角度理解两篇_的内涵。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设备。没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夸父逐日动画片、录像带,录像机。2准备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设计思路文言文学习重在诵读和积累文言知识。而这两个过程是枯燥的。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关键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诵读方面,可以采取教师范读的方式,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23、积累文言知识方面,则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进行讨论式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必字字落实,只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关键字、句式,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正确翻译和理解课文。这两篇短文都反映了古人可贵的探索精神,因此教学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_的内涵。鉴于此,教学方法采用:1诵读法。可以先听录音或由教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学生读,齐读。总之学生可以采取多种诵读方式,目的是能够熟读成诵,最好能当堂背诵。2讨论法。一个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讨论,可以四人为一组,运用工具书,互相帮助,进行讨论,然后提出问题,全班在教师的点拨下共同解决疑难;

24、另一个就是关于夸父人物形象的讨论和两小儿辩日中一些问题的探究。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夸父逐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请学生讲一些古代神话故事,然后播放动画片夸父逐日。最后请学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动画片。师:大家都知道这个动画片的名字是夸父逐日,动画片很有趣。今天,我们就来拜读文言作品夸父逐日,相信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神话故事无疑是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故先让他们自己讲故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动画片也是学生所钟爱的,播放动画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总之,这一环节旨在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二、熟读成诵,培养语感1听录

25、音,或由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3学生当众朗读,师生一起评点。可以从字音、语气、语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4背诵竞赛。(文言文学习重在诵读,重在语感的培养。_比较简短,容易熟读成诵。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把全文背诵出来,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三、自主学习,掌握内容1四人一组,运用工具书进行讨论式自主学习。若有问题,记下来,全班解决。2自主发问,互相帮助,学生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回答,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3出示需重点讲解的词句。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4指名学生进行全文翻译,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课文比较简短,

26、容易理解,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工具书疏通课文。这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兴趣。)四、探究人物,品味_四人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第一个问题讨论明确了,这一个问题也就好解决了。从夸父这一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走进自然的勇气和美好愿望。关键是要用神话的特点来引导学生。)五、布

27、置作业1背诵课文,并能默写。2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文。两小儿辩日一、复习前文,导入新课师: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从斯科特、刘连满、“挑战者号”宇航员身上感受到了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可贵精神,其实,这种精神,自古以来就有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短文,一起体会我国古代人民探索自然的精神。(联系前文的知识,导入新课的学习,体现知识的连续性,也使学生明白: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应该融会贯通的。)二、熟读成诵,培养语感1听录音,或由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直至流利。3学生自告奋勇朗读,师生互评。4全班齐读,力争背诵。(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注重朗读,如此简短的_,完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当堂背诵下来。“书

28、读百遍,其义自见。”会背以后对_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三、自主学习,掌握内容1四人一组,运用工具书进行讨论式自主学习。若有问题,记下来,全班解决。2自主发问,互相帮助,学生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回答,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3出示需重点讲解的词句。孔子东游 问其故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及日中则如盘盂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4指名进行全文翻译,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课文比较简短,容易理解,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工具书疏通课文。这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兴趣。)四、演读课文,了解内容三位学生,一人演孔子,另两人演小儿

29、。孔子的话可由学生自由发挥,符合文义即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的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可以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尽情地发挥才情。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五、探究课文,理解内涵1全班讨论:对两小儿所持看法,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学生对此是很感兴趣的,可以让他们积极发表看法,不必强求他们的回答有多少科学依据,能自圆其说即可,关键要保护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2全班讨论:从两小儿的辩斗中,你有哪些启发?(这一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积极肯定学生的见解,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多元化思维。)3你认为学生该不该笑孑L子?“孔

30、子不能决也”一句说明了什么?(笑与不笑,只要能说出理由即可,不必苛求,关键要保护学生深入考虑问题的积极性。但是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无穷尽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六、课堂小结夸父逐日使我们认识了一位神话英雄,两小儿辩日让我们领略了一场有趣的争论,这两个故事都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可贵的探索精神,我们应该发扬这种精神,去探索大自然,创造一种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七、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翻译课文。资料链接山海经,18篇,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则为西汉作品。其中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撰。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2022年两

31、小儿辩日教案5(1813字)教学设想一、这两篇短文都可以当作故事略读,粗知其意即可,不必深究。按:两小儿辩日属于寓言体裁,盖庄子列子之文常假托孔子言事说理,非真有其事,而所寄寓之理又较深(张湛注列子,对此节的注文是:“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二童子毁笑,未必不达此旨,或互相起予(启发)也。”)不宜讲给学生听。乐羊子妻是史传,乃实有其人,课文节选的是本传的前半部,记此人以正言规劝丈夫;其后,有盗欲犯妻而劫其姑,妻引刀自裁,太守赐以“贞义”二字,内容比较复杂,也不宜讲。总之,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避难择易。二、虽略读,诵读仍当照常进行,只是无须从头到尾字字照读,可以有选择地读。这两篇短文的精

32、彩部分是人物对话: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的对话(含转述)共87字,乐羊子妻中妻的两段话共94字,合计181字,都宜于诵读,用一节课可以背下来,不会增加学生负担。三、教师讲解的重点可以放在词语上。生僻字较多,古今义不同这是本课的难点。解决这个难点可分两步走:(1)在读课文的过程当中粗讲几句,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2)读完两篇短文后带领学生整理词语,该补讲的再补讲。四、课文内容用不着详细分析,学生能多少说出一点体会就行,不必归纳主旨,不必把某些观念强行灌输给学生。写作方法也不用专门讲,但乐羊子妻的两段话都是说理,讲讲说理的方式(援引和比喻)可能有助于记诵。教学内容和步骤A(适用于一般水平)可根据B式略

33、加改变。要点是:1学生诵读前加教师领读;2只背诵乐羊子妻的两段话,指导诵读可从简;3“积累词语”一项内容可适当减少,解词无须征引。B(适用于较高水平)两小儿辩日列子一、解题。此题系编者所加。“辩日”,意思是关于太阳(距地远近)的辩论。按这类命题须观文而后会意,例如,屈原对自然界、历史传说等提出170多个问题命名为天问;柳宗元对这些问题逐个作了回答,命名为天对。这仅供教师参考。二、教师范读并疏通文义。可以先读后讲,也可以边读边讲。下面是讲解要点:“而日中时远也”,如果完整地说,该怎么说?(“远”前加“去人”二字。)文言文中常有这种省略方式,被省略的字眼可从上下文去找。“一儿以日初远”中,也有省略

34、,“初”后省“出时去人”四字。按:好几位专家都认为此句当作“一儿曰:我以日”,才跟上下文协调一致,且有文献资料可证。这不要讲给学生听。“远者小而近者大”,说的是视觉印象,即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及其日中”,许多文献资料证明,“其”是传写中窜人之字,“其”指“日”,“其日”一义重出。这要讲,不讲学生可能难解文义,指出“其”字多余即可。“近者热而远者凉”,这是就触觉而言,近的觉得热,远的觉得凉。三、诵读练习。(含背诵)先齐读全文两遍,然后指导学生背诵两小儿对话部分。前两句说的是两种相反的观点,都用肯定的语气读;后两句说的是根据,有为自己辩护兼驳斥对方的意思,都用反问的语气读。“我以”“一儿

35、以”“此不为”之后,须作停顿。“大如车盖”重读,“则如盘盂”轻读使有对比色调。“沧沧凉凉”轻读,“如探汤”重读同上。自由练习诵读,能大体成诵即止。四、说启示。(略讲)1从两小儿的辩论可以看出什么?(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并思索其中的道理)2“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天下之理,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强不知以为知。)2022年两小儿辩日教案6(1689字)课题两小儿辩日课 时1主 备 (集体备课)辅备(个人备课)教学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_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感受两小儿

36、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1、感受古文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2、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教学难点理解字词古今不同含义,如语气词“乎”。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 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一、导入:小时候,我们都学过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有个问题:长安和太阳哪个更远?他的理由是:长安尽管远但肉眼看不见,而太阳却时时能见,故为太阳近。二、熟读成诵,培养语感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直至流利。3学生自告奋勇朗读,师生互评。4全班齐读,力争背诵。三、探究课文,理解内涵1全班讨论:从两小儿的辩斗中,你有哪些启发?(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并思索其

37、中的道理)2全班讨论:对两小儿所持看法,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3你认为学生该不该笑孔子?“孔子不能决也”一句说明了什么?(笑与不笑,只要能说出理由即可,不必苛求,关键要保护学生深入考虑问题的积极性。但是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无穷尽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四、1、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

38、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2、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课堂练习解释加点字问其故 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及其日中如探汤课堂小结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

39、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课外作业做同步练习。板书设计初出 日中两小儿辩日 如车盖(大近) 如盘盂(小远) 孔子不能决沧沧凉凉(凉远) 如探汤(热近)教学反思2022年两小儿辩日教案7(2950字)【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下列词字句的读音和意思东游、故、去、车盖、盘孟、探汤、孰为汝多智乎、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三、情感目标、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

40、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学法引导】、这则故事生动活泼,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在加强诵读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结合印发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讨论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常识、历史典故等,教师将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掌握“东游、故、去、车盖、盘孟”等词语的意思。【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难点是两小

41、儿辩日的思想内涵。解决办法:将短文中三者的言行与复杂的科学知识作比较,体会古人对知识的执著探索精神。【课时安排】课时【教具学具准备】、涉及的科学常识、历史典故、课后堂练习等打印资料。、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_。、引导学生自行疏通_,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_,力争达到当堂背诵。、在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阐述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孩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课后扩展:安排一节语文时间活动,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教学

42、步骤】、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熟读理解_。、分析故事所深含的道理。、再次研读课文,继续深入探讨,加深对_蕴涵道理的理解。、理解掌握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实践,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学习历史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孔子,他博学多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判断解决,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现在我就带大家到列子汤问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难倒的多媒体出示课题两小儿辩日二、整体感知、解题初读题目能获悉什么信息?两个小孩在争论关于太阳的什么问题?、大家课前初看课文,感觉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困难:难读,有些词语难理

43、解。解决方法: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读通顺。(多媒体显示“方法指导”)、分别范读,扫清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复述课文、解析课文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其它)(多媒体出示“问题”)文中多次出现“一儿曰,一儿曰”,请给两小儿取名,理解争论的内容,观点是什么?有什么理由?(多媒体出示)初出日中小儿甲:近(大如车盖)远(小如盘盂)(以太阳大小判断离人远近)小儿乙:远(沧沧凉凉)近(热如探汤)(以感觉冷热判断离人远近)结果:孔子不能决也。三、朗读背诵,深入探讨、分角色朗读:旁白、小儿甲、小儿乙、探讨:(多媒体出示问题)对于两

44、小儿辩日,孔子这么大个学问家也不能决也,说明什么?孔子不能判断解决,那你们能判断解决吗?教师提示: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根据现在的科学知识判断,早晨中午太阳是一样的距离。(参考所发资料)读了这个故事,你还得到哪些启示?(从不同角度探讨)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人的感觉与太阳离地球的远近是两小儿争论的话题,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知识面很广,古人不可能完全给予解释。但他们发现了这种自然现象,并努力寻求正确答案,这种多角度思考,探求真理的精神确是难能可贵的。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

45、不知为不知。、再次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创作实践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编写新两小儿辩日,并且尝试表演。注: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五、总结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一些自学文言文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游弋于古典文学的海洋,而且能汲取营养,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六、布置作业,拓展迁移、熟读背诵课文,复习重点文言实词的读音和意思。、拓展迁移庄子刺虎(印发资料)2022年两小儿辩日教案8(2949字)教学目标1.会写“援、射”等6个字。2.正确

46、、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学习两小儿辩日时,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的依据。-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下棋吧?来说说你们学习下棋(围棋或者象棋)时有什么感悟吧!(唤起学生对下棋场面的回忆,从而进入课文。)2.板书课题。说说“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8226;告子上里面的一篇_,看看两个学生跟随他们的老师弈秋一起学习下棋时,分别取得了怎样的学习效果。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大声朗读课文,组成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2

47、.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弈(y)秋 弓缴(zhu)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援”“射”“俱”,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三、再读课文,走近作者,正确断句。1.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他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2.学弈选自孟子8226;告子上,_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程度的问题时举的一个案例。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48、,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四、通读课文,感知整体。1.默读课文,并根据注释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两个学生跟同一位老师学习,因为两人学习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3.通读课文,_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作者阐明了做事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五、理解深意,背诵课文。1.请同学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专心致志和三心二意的区别。(“专心致志”意为一心一意,集中精神,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形容非常认真地去做某件事。“三心二意”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2.流畅地背诵课文。(重点熟读第二句话并

49、理解“惟弈秋之为听”“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然后理解结论:“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最后连贯在一起进行背诵。)3.学生试背。4.指名背诵。5.联系实际说一说,学习了_,大家懂得了什么道理?(虽然我们是同一个老师教的学生,但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同,所以产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一样。)6.用自己的话给同桌或者朋友、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吧,最重要的是深刻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学弈态度决定成败-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和同学或者朋友就某一事件展开过辩论?辩论到最后是否有结果?结果是什么?(唤起学生对辩论的兴趣)2.春秋末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在游学的时

50、候,就曾经见过两个小孩在辩论,他们在辩论什么呢?(板书课题)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两个小孩在辩论什么,到底谁说的对。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阅读要求:大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辩(bin)日 盘盂(y)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并理解词义。着重分析指导“辩”,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孔子东游的时候,遇见两个小孩在为日出离人近还是日中离人近辩论无果,于是问孔子,孔子也不能决断。)2.通读课文,为什么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51、”,而另一儿却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是从大小角度看问题,另一儿是从人对阳光的感受看问题。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3.怎样理解“孔子不能决也”?(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不可耻,这也是孔子提倡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所在。)4.自由朗读课文,准确断句。重点指导:(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2)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2、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5)孰为汝/多知乎?四、交流探讨,理清结构。1.第一层,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是故事的起因。2.第二层,写两小儿对争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和各自的依据,是故事的经过,也是主要部分。3.第三层,写孔子不能决断两小儿谁是谁非,这是结果。也就是说,这篇文言文是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叙述的。五、课堂延伸拓展。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学无止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谨慎,实事求是)2.同学们,我们来给两个小孩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问题的答案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吧。3.写

53、读后感:读两小儿辩日后的感受。日初出 日中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1.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使学生理解透彻。2.让学生理解_大意后,复述故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022年两小儿辩日教案9(1702字)一、导入新课: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有了温馨的抚慰,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一条黄纱巾有关的动人故事,感受人间真情。板书课题和作者二、朗读课文,感知_内容1.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掌握下列音、词、义。投影显示生字词:呆呆(didi):脸上的表情死板、发愣。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绝妙:极美妙,极巧妙。愣:失神,呆。惋惜:对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意外

54、变化表示同情、可惜。2.过渡语: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并思考故事情节是怎样构建起来的?指明两名学生复述故事,再请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情节特点。明确情节特点:这篇微型作品充分地运用了电影中,;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每一个短句都是一个特写镜头,一个个连续的特写镜头的组接便构成了它的情节。它其实并没有什么情节。一定要说情节的话,它也仅仅是表现了,;女孩,;和,;中年人,;的心理过程而已。3.指导语:_主要是通过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找出文中两个人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两人不同的心理过程。提示:开始时两人的心理怎样,后来有什么不同?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所找的句子,并谈谈文中两个人物不同的心理过程。其他同学作

55、必要的补充评价。明确:通过刚才的查找、交流,我们发现:阅读这篇作品,更多地需要读出它文字后面的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它并没有交代两个人之间的具体心理活动过程,而只是写出了几组独立而又有连续性的镜头和画面,至于两个人之间因这条黄纱巾而引起的心理波澜,则需要我们通过阅读、理解来加以想象。三、合作探究,领悟作品主旨指导语:从两个人的心理活动中我们来分析作品的主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明确:正是在这两个人之间所展开的极富戏剧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两颗美丽心灵的跳动。那条,;在微风中舞动,;的,;永不出售,;的黄纱巾,成为两颗美好心灵无声的契合的象征,使人们感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

56、相抚慰的温馨之情。四、拓展迁移导入语:给你几个表示人物性格的词语,请你设计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心理等描写来表现。(词语:勇敢坚强害羞)学生练习、交流、评价。五、课堂小结:要求学生谈自己学了两课的体会和收获。(提示:可以从怎样做个有知识、懂科学、受大家欢迎、对社会有用的人等方面各抒己见。)附:两小儿辩日课文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历,(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在(激烈地)争论。孔子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正午时(距离人)近。(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时大得像车子上的伞盖,到

57、了正午时却像只盛菜饭的盘子、钵盂(那么大),这不是(距离)远的(看起来)小,(距离)近的(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时清凉寒冷,到了正午时(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距离)近的(感觉)热,(距离)远的(感觉)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他们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呢?,;2022年两小儿辩日教案10(2412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两小儿辩日:1掌握下列加粗的字的读音:辩斗 盘盂 沧沧凉凉 探汤 孰 汝 嗟来之食 机杼 稽废时日 懿德2掌握下列古今词义的词语:汤 古义:热水 及其日中如探汤今义:菜汤3掌握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语:去 离开 一狼径去距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故 特意 桓侯故使人问之原因 问其故旧的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知 了解 人不知而愠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4掌握下列虚词:以 介词,把 可以为师矣介词 因 是以谓之“文”也介词 用 以刀劈狼首连词 来 以思连词 用来 盖以诱敌动词 认为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5掌握下列省略句的翻译:省略主语,语文教案短文两篇两小儿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