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中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对比研究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14875870 上传时间:2022-06-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英美文学中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对比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英美文学中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对比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英美文学中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对比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英美文学中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对比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美文学中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对比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英美文学中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比照研究英美文学中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比照研究最早把意象派介绍给中国的是胡适。1910年至1917年胡适留美,适逢意象派诗风横扫美国诗坛之际,为了创立中国的白话自由诗,便把意象论文联盟 :/派这一英美舶来品搬了过来。虽然,意象派在中国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它只是为中国现代派的开展翻开一条新的途径,但也确实使中国产生了不少意象诗的扛鼎之作。一、多层次深化主题意象派诗歌的理论根底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柏格森认为只有借助直觉才能认识真理或真实,才能创造和欣赏美。在这一理论的启发下,许多意象派诗人热衷于捕捉瞬间的印象和幻觉,又由于意象派诗歌高度浓缩,大

2、多数篇幅极短,且一味追求唯美,其局限性是很难表现多层次深化主题。这些缺陷限制了意象派诗人的成就,使得英美意象派的影响远未能如法国的象征主义那样浸透各种文学体裁,乃至其他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而形成诸流派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也正是意象派在中国诗坛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流派的一个重要原因。意象派诗歌一般是无法解读的,读者只能透过意象去感受诗人的某种情绪或感情。正如庞德所说,这种意象不是一种图像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性和感性的复合体。把人脸看作花瓣,而且是绽放在被雨水淋得发黑的树枝上,这恐怕只是诗人的一种灵视或幻觉吧。从表层看,表现的是诗人因人群中的这些美丽的脸庞蓦然间触发的清新感、惊奇感。深化看

3、,人群中就这么几个犹如花瓣美丽的脸庞,而且这些花瓣是开在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联络诗人创作此诗的背景,这是不是象征都市生活的腐败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类肉体的摧残和精神的异化,是不是意味着生命中美妙的东西已所剩无几?多愁善感而又有过一些阅历的人可能把它理解为一种人生的悲剧。白天你被人当作一道风景,晚上你又装饰了别人的梦,无论如何,你永远总是别人的装饰品,何其可悲!乐观向上而又洞察人生的人那么可能从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为装饰即无论自觉与否都可能发生的种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假设非如此,人类怎么生存?社会如何存在?这实在是一个太深化的主题。二、意象的营造自然景物诸象莫不与人类的情绪、感情之间

4、存在互相对应的关系。(当然,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境遇会使这种对应关系呈现差异。)许多物象具有原始意象的性质,几千年来,它们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不断反复地以各种组合方式出现,因此获得普遍的象征意义。而许多英美意象派诗歌中意象的营造却并非如此。原来,英美意象派并非纯英美外乡文化,其源头乃是中国古典诗歌。庞德曾指出,读中国的古典诗歌就可知道何为意象派,其?华夏集?(athy)就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改写,结果是使之有了意象派自由诗白描的风格。艾米洛厄尔也曾写过不少摹仿中国古典诗歌的诗作。甚至有意象派诗人把意象派定义为对中国魔术的追求。遗憾的是庞德们并没有真正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庞德根本不懂中文,他翻译过许

5、多中国古典诗歌,却以为是自由诗,而不知道它们具有严格的格律;而且他翻译的根据也并非中文原版,而是费诺洛萨(ernestfenllsa)读书笔记中的日文译本(费诺洛萨的导师又是日本人)。经过这一番折腾,中国古典诗歌的神韵已尽失矣!对于把李白译成李哈枯(rihaku),把王维译成奥麻基楚(akitsu)的无法直接阅读中国古典诗歌原著的庞德来说,中国古典诗歌的强烈的感染力和启悟性,以及中国古典诗歌中更为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是根本无法理解的,再加上他在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追求中忽略了本民族意象文化真正意义上的融入,许多英美意象派诗歌所营造的意象根本上不具备中国古典诗歌那种普遍的象征意义,更不具备强烈的感

6、染力和启悟性,难免流于晦涩而孤芳自赏。为了推销自己的作品,不少英美意象派诗作总不乏冗长的注释甚至由诗人自己站出来解读。三、意象的组合由于英美意象派诗歌本来就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舶来品,卞之琳既深谙英美意象派之奥秘,又精通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文化,?断章?的成功自不在话下;而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小品亦心领神会,其?地 :/铁车站?能打破英论文联盟 :/美意象派的局限,成为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压卷之作也就缺乏为怪了。可以想见,假设庞德们能真正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又能自然融入本民族的意象文化,那么英美意象派诗歌的成就和影响当会更令人振奋。实际上,任何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开展都是与外来文化彼此交融互汇的结果,英美意象派诗歌与中国意象诗也不能例外。而充分认识英美意象派诗歌与中国意象诗彼此交融互汇过程中的这一奇特文化现象,对于进一步促进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补将不无重要意义。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