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

上传人:guoc****ang 文档编号:114831774 上传时间:2022-06-30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5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 分布电测实验(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矩形梁纯弯曲时正应力分布电测实验分布电测实验制制 作作 人人 : 熊熊 莉莉实实 验验 目目 的的1 1、测量纯弯曲梁上应变随高度变化的规律,、测量纯弯曲梁上应变随高度变化的规律,验证平面假设的正确性验证平面假设的正确性2 2、学习使用电阻应变仪、学习使用电阻应变仪仪仪 器器 设设 备备1、DST2多功能实验台多功能实验台2、YD88C便携式超级应变仪便携式超级应变仪3、PS20预调平衡箱预调平衡箱4、AMPVID高精度测量显示仪高精度测量显示仪DST2多功能实验台多功能实验台实实验验全全镜镜实实 验验 原原 理理 矩形梁矩形梁高度为高度为40mm40mm,厚度为,厚度为1

2、2mm12mm,简支于,简支于A A、B B两点,在对两点,在对称的称的C C、D D两点上有一个加载横梁,我们通过加载手轮使加两点上有一个加载横梁,我们通过加载手轮使加载横梁受力,荷载为载横梁受力,荷载为P P。在矩形梁。在矩形梁 的的C C、D D两点分别承受两点分别承受1/2P1/2P的荷载。的荷载。首先,我们来看矩形梁首先,我们来看矩形梁 由剪力图得到由剪力图得到C C、D D段段剪力为零剪力为零, ,因此我们认因此我们认为矩形梁为矩形梁C C、D D段处于段处于纯弯曲状态,纯弯曲状态,遵循虎遵循虎克定律。弯矩为一常克定律。弯矩为一常量量 M = M = 170170 梁的受力图、剪力

3、图梁的受力图、剪力图及弯矩图如右图所示:及弯矩图如右图所示:P21P21P21为了测量应变随试件截面高度的分布规律,我们在纯弯曲梁为了测量应变随试件截面高度的分布规律,我们在纯弯曲梁C C、D D段上任取一个截面,确定段上任取一个截面,确定5 5个测点。个测点。这里,中性轴为这里,中性轴为z z轴,轴,y y轴向下轴向下其中其中, y1 = - 20 mm y 2 = - 10 mm y 3 = 0 mm y 4 = 10 mm y 5 = 20mm 现在现在,确定了测点坐标后确定了测点坐标后,根据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根据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 = 式中,式中,M M为横截面上的弯矩,为横截面

4、上的弯矩,I I 为梁横截面对中性轴为梁横截面对中性轴z z的惯的惯性矩,性矩,y y为各测点的坐标。为各测点的坐标。 其中其中,M = x 170mm 这样,我们可以测出这样,我们可以测出5 5个测点的理论正应力个测点的理论正应力: = 它们是随着测点坐标它们是随着测点坐标y y而变化的而变化的ZIyM P21理ZIyM Z在实验室在实验室, ,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我们用实验的方法, ,测出这测出这5 5个测点的实际正应力个测点的实际正应力因为因为C C、D D两点间的矩形梁处于纯弯曲状态,遵循虎克定律两点间的矩形梁处于纯弯曲状态,遵循虎克定律: = E 其中,其中,E E是材料的弹性模量,低碳

5、钢的弹性模量为是材料的弹性模量,低碳钢的弹性模量为: E = 2.0 x 10 MPa这样,我们通过应变片和应变仪来分别测量这样,我们通过应变片和应变仪来分别测量5 5个测点的实际应个测点的实际应变值,带入公式:变值,带入公式: = E 计算出计算出5 5个测点的实际正应力,并与理论正应力进行比较,计个测点的实际正应力,并与理论正应力进行比较,计算相对误差:算相对误差: 5实实00100理实理实实 验验 步步 骤骤、将纯弯曲梁上的、将纯弯曲梁上的5个应变片个应变片,分别接到应变仪的分别接到应变仪的 5个测点上(采用半桥连接)。个测点上(采用半桥连接)。 2、将温度补偿片接到应变仪的公共补偿点上

6、。、将温度补偿片接到应变仪的公共补偿点上。 3、将这、将这5个测点的电桥调平衡(显示为个测点的电桥调平衡(显示为0)。)。 4、通过加载手轮对试件施加荷载,采用逐级加载、通过加载手轮对试件施加荷载,采用逐级加载 法,加载顺序为:法,加载顺序为: P1=500N,P2=1000N,P3=1500N,P4=2000N 5、分别记录、分别记录5个测点的应变值,并计算出读数差。个测点的应变值,并计算出读数差。 6、重复上述步骤做三次实验。、重复上述步骤做三次实验。 7、选出线性较好的一次数据,代入公式,分别计、选出线性较好的一次数据,代入公式,分别计 算出算出5个测点的正应力,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个测点的正应力,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思思 考考 题题1、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在中性层上理论计算应变值为零,而实际测量值却不为、在中性层上理论计算应变值为零,而实际测量值却不为零,这是为什么?零,这是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