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三首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14752508 上传时间:2022-06-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辛弃疾词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辛弃疾词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辛弃疾词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辛弃疾词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词三首(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辛弃疾词三首.精品文档.辛弃疾词三首教学目标:1. 了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简要生平,理解词人在三首词中表达的感情。2. 理解作者在词中表现出的欲说还休的愤懑,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目标的专一追求的精神。3. 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运用。理解作者渲染元宵佳节热闹氛围的作用。教学重点:1.诗人经历的不同对诗歌表情达意的影响。教学难点:1.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笔法。2.诗人经历的不同对诗歌表情达意的影响。安排课时:两课时教学辅助: PPT教学课件辅助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诵读三首辛词,介绍作者,学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学过

2、程: 学习导入:我们在唐诗精华单元和宋词集萃上单元认识了不少的著名诗人词人,历历可数。同学们想一想,有几位诗人词人在教材里是三首诗或词入选进课文的呢?李白,杜甫,苏轼,还有一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辛弃疾。诵读三首辛词:了解作者,知晓背景。鼓励同学在预习中查找辛弃疾的生平材料 辛弃疾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有稼轩长短句四卷。他流传至今的词作计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 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把爱国词的创作推向顶峰,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充满着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同时

3、辛弃疾也吸取婉约词的蕴藉细腻的长处,兼容众体,吸取各家之长。在以豪雄英伟之气为主调的同时,也不乏妩媚、清丽、娈婉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调,形成以豪放沉郁为主调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足以领袖一代,雄视百家”。一.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写作背景: 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离博山不远,辛弃疾于博山寺旁筑有“稼轩书屋”,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写于此时期的一个秋天。 辛弃疾这次落职,一直闲居十年。词苑萃编:“辛稼轩负管(仲)乐(毅)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其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丑奴儿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

4、出来的。 解词释句,整体感知。1.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教师巡回答疑。这是一首题壁词。(我们曾经学过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词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感悟理解赏析:1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强”字分析) 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愁也愁不出来,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无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愁。勉强作诗,硬要说愁。教师辅导:少年,古时指青年时期,从辛弃疾的生平看,这时的他正处于金人统治区内,看到沦陷区的人们在异族的奴役之下,作为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油然而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因而这时的愁情也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对国土沦丧的耻辱感

5、,这时的愁,更多是一种渴望收复中原,建立功业的志愿和动力,是昂扬而充满激情的。这种“愁”是不需要说的,去拼杀,去收复,才是少年的意愿。因而理解为闲愁或做作的愁,也许是不恰当的。2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来解答)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愁。是一种深沉而无法解脱的愁。3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情自己的豪情壮志。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4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原因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A处境的残酷。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想说。也可能不愿说B

6、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化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失望。5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止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骨子里包含着忧郁和愤激之情。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闲谈之中,耐人寻味。但“天凉”和“秋”却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有力地衬托了作者无限的愁情。6少年和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少年为宾,老年为主,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昂之愁;老年之愁,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这种浓得化不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青玉案元夕。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的写作背景:破阵子是他的名篇之一。从题目看是寄给好友陈亮,抒发抗金壮志的。陈亮,字同甫,著名的爱国词人,和辛弃疾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投降派的打击迫害。1182年,陈亮到带湖访问辛弃疾,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促膝畅谈,共抒北伐壮志。之后,两人又作词唱和。本篇即作于带湖之会以后,自抒壮怀激烈之情与之共勉。解词释句,整体感知。1.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教师巡回答疑。介绍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意思是:部下的官兵分食烤熟的

8、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战歌。“八百里”,牛的代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战马,手持狠有力量的弓箭,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的卢”,良马名。据世说新语载,刘备在襄阳遇难,的卢载他一月三丈,脱离险境。后来用“的卢”形容善战的良马。“霹雳”,比喻响声如雷。“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这两句意味着词人大功将成,调子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

9、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2. 感悟理解赏析 这首词作者自己说是壮词,“壮”在哪里?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提示:这首词题为“壮词”,壮就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起首两句情景交融,不胜感慨。这两句紧扣“壮”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醉里挑灯看剑”是现实,“梦回吹角连营”是回忆,更是理想,现实和理想一开篇就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挑灯”“看剑”的举动,真切地表现了词人此时内心的郁愤。 你如何理解本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这句深深的叹息有什么含义?这样的表达有什么

10、好处? 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还有语意双关的含义。既是用典,又表示连营之广,阵容之壮。 “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表现出一望无际的边塞特点。 这首词与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很相似,抒发的情感也相似。为什么会如此相似,说说你的看法。三. 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的写作背景: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可能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1.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

11、知文本的意思,教师巡回答疑。重点词语:青玉案:词牌名。调名出自东汉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又名横塘路、西湖路、青莲池上客等。双调,六十七字,仄韵。元夕:阴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元夕赏灯,灯如火树银花。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玉壶:指月亮。 鱼龙舞:指舞鲤鱼灯、龙灯等各种彩灯形状,花灯舞动。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指盛妆的妇女。雪柳饰以金钱、称“捻金雪柳”。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灯火零落稀少的样子。2. 词意概说: 开头三句,重笔描写元宵夜彩灯的繁华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点化

12、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赋予新意,形象飞动,极有创意,形容花灯之多。“更吹落、星如雨”,承上句,形容烟花之盛,妥帖自然。“宝马雕车香满路”形容前往游赏元宵途中的贵族女性人群的狂欢情态。“宝马雕车”见出其华贵,“香满路”见出每个人都是盛妆浓抹。“凤箫声动”三句,写舞龙舞灯等各种歌舞表演,足见其狂欢。过片两句。从“我”“寻他”的目光出发,具体描写观赏元宵的女性人群。“蛾儿雪柳黄金缕”写她们头上的打扮,可知她们是多么尽态极妍,照应前面的“宝马雕车”。“暗香去”与前面的“香满路呼应。行文到此,元宵的狂欢繁华热闹景象,已经写足了。最后三句是点睛之笔。在这样的

13、狂欢极乐的元宵节里,“我”在欢乐的人群中千遍百遍地寻找心中的“那人”都找不到,最后终于发现了她,原来她独处于“灯火阑珊”的偏僻角落。 3. 词中的元夕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花灯闪亮,烟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鱼舞龙,万人空巷,美女云集,摇曳多姿,热闹非凡。感悟理解赏析:这首词写元宵佳节,上阕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下阕先写元宵佳节出游的盛装妇女,意图又是什么?提示:风鬟雾鬓的盛妆丽人纷纷走过,却都不是其意中关切之人,分明已没什么希望了,却忽然看到,在那一角残灯下,正是自己在千千万万人中所寻找与等待的那个,原来她在这冷落之处,也似有所待。“那人”是一个自甘孤独、寂寞和不同流俗的人。“那

14、人”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词人对他的追求,怜其“幽独”,其实“别有怀抱”,含蓄的表达了词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上阕浓墨重彩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狂欢的盛况,渲染出元宵之夜一种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繁华喜庆的氛围,但题旨并不在这里,不是对这种“盛况”的肯定和褒扬,而仅仅是作为背景材料。实际上,作者对人们的狂欢,含有贬斥之意。词中的“那人”才是作者的褒扬对象。“那人”在作品中直接用墨不多,但她的品性,读者已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就是:自甘淡泊,不同流俗。词中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有所求的志向。如果要揭示其中的政治含义的

15、话,那就是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主旨)重点研讨: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提示: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提示: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赏析要点: 兼具婉约、豪放两种风格。从文本的行文方式看,与传统的婉约词并无二致。但从所寄托的内容主题看,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含着一股阳刚之气。这又有豪放词的特点。此词寄劲于婉,寓刚于柔,婉约其表而豪放其中。 小结:爱国词人辛弃疾,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杰出豪放派的代表。大家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