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听说课 构建大语文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4692828 上传时间:2022-06-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重视听说课 构建大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重视听说课 构建大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重视听说课 构建大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重视听说课 构建大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视听说课 构建大语文(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重视听说课 构建大语文.精品文档.重视听说教学 构建综合语文澥浦中学语文组 郑锦勇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听说教学的现状,联系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听说能力的要求,来正确理解听说课程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全面解读听说教学,强化对听说课程的认识。关键词:“听说”课程 新课标 危害性 听说读写,构成了语文学习的四个基本板块,他们彼此之间影响渗透,互为表里。听和读重在理解,说和写重在表达。听和读同说和写之间是相通的,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听和读是说和写的基础和前提,说和写对听和读起着消化和促进的作用。听和说是运用口语接收和传递信息,读和写是运用书面语接收和

2、传递信息,一般而言,听得懂就意味着会读,说得出也就意味着会写。所以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综合训练才能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针对上述四者的关系,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的第69条中,就明确了听说读写要达到的目标,尤其在第9条中就“听说”这项语文素养特别指出:(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指导精神在新课标后面的阶段目标”中也有明确的指出,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四个教学版块中的听说教学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能力测试

3、中省略了听写能力的检测,导致许多教师在处理这一方面的课程设计时也简单随意,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显然是不利。那么,忽视听说的危害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必然需要交往,而在人际交往当中,听说能力运用到的频率要远远大于读写能力,缺乏足够的听说能力显然不符合人融入社会,提升自我的要求,在新课标中就明确指出培养听说能力最终目的是“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所以必须重视听说课程。其次,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逐渐使得一些“读写”的内容被“听说”所取代,轻视听说也即意味着落后于时代需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听说课程。那何谓

4、听说课程呢?这里我们要一分为二的谈,一谈“听”,二谈“说”,也就说听说课程其实是由“听”和“说”两个课程部分构成的。按照北师大教授骆增秀的定义,所谓“听”,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听话的基础知识,结合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说话实践活动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听话能力。所谓“说”,就是引导学生掌握说话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在边想边说的情况下,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准确、简明、流畅、动听地表情达意。在听说”这两者之间,首先听的能力非常重要,正如读是写的基础一样,听是说的基础。人自幼就会听话,但是听的能力有高低,效果有好坏。听话的过程是对语言感知的生理及心理活动过程,是一个边接收、边理解、边储存语言信息的循

5、环往复的过程。人在接收声音语言的瞬间,要进行分析、综合、联想、想象、判断、推理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所以认真听话能有效地培养高度集中注意力,敏锐的语音感受力,准确理解语义的能力,以及对话语的品评能力等。说是听的反馈和延伸,人并非生而能言,而是后天习得,所以说话能力的培养较听话能力更为艰巨。说话教学就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放大的讲,就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运用语音、语速、语调和态势语准确生动的表情达意的能力等。明确了听说课程的概念及其作用,那么如何贯彻实施它呢?这里试从两个角度来谈谈笔者的一些浅见。一要“改”,即改变观念与态度。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虽然新课标对听说能

6、力提出了明确目标,在初中语文课本的综合性学习板块也有相关内容设置,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只能说还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各级教学主管部门从上到下对“读写板块”的教学有明确的质量把关,有计划、有督导、有检查,但是对于“听说”板块,似乎从未有过明确的教学规划和质量检测等方面的要求。这种监督机制的失衡,显著地影响了实践层面的活动进行,导致教学第一线偏重读写内容的强化训练,而对听说教学予以明显忽视。其次,现行的考试制度、内容和方法,对语文教学的评估标准,都还存在着不科学的问题。现行的中考,在语文方面就很明显的取消或者弱化了听写部分,考试内容以检查书面语为主,

7、主要是检查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能力。即使有口语表达的内容,所占比例也很小,并且还是以笔试的方式出现的。虽然这种出卷形式对于检测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来说影响不大,但是这也暴露出对听说能力的不重视,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教师关注听说课程。监督检查层面的忽视和轻视,其顾此失彼的态度最终影响了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对听说课程的重视程度,致使他们不能正确的认识听说课程的重要性,不能做到对新课标的全面深入理解。导致教师在备课教学过程中,对听说训练漫不经心,往往将听说训练附加在读写训练之中,甚至有些教师直接加以忽视。在教学研究上,教师无心钻研听说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其教学规律,许多人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对答就是听说能

8、力的培养,这些观念和态度显然是错误的,其后果是严重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他还打了个有趣的比方,听,就是用耳朵读;说,就是用嘴巴写;读就是用眼睛听;写,就是用笔头说。所以从立体教学的角度而言,听说不可脱离读写,读写也离不开听说,四维平衡才能大厦不倾,所以从观念态度上我们首先必须改变自己,正视听说读写的平等地位。二要“研”,即钻研教材和课程设计。现行的九年级初中语文课本,在课文内容安排上做到很大的改动,与老课本相比,新教材文学题材样式丰富多彩,更能体现时代气息,也更符合学生阅读的需求。我们教师完全可以从现有的教材出发,去

9、研究听说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如我们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小说类与戏剧类文章,完全可以作为学生听说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听电影录音剪辑,模仿配音对白,来锻炼学生听说能力,让他们在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去揣摩文本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另外每个单元后面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其实也充分考虑了听说读写的均衡性,听说课程的内容在其中是布置了相关内容的。从这块内容出发,我们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综合实践课,安排听说教学的训练。事实上我们不少学校在公开课或展示课的教学中,很多教学环节本身就是在进行听说教学了,只不过对这种教学设计的认识,教师本人可能并未明确罢了。所以从我们自己的语文课本入手,大有潜力可挖

10、,值得我们去研究。对于课程设计,我们的一些教师也是做了探索的,只不过同阅读写作比较而言,这方面的成果似乎不多。这里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向外面的先进经验学习,比如香港的中学语文听说课程就是一种比较成熟有效的课程。在目标达成、课程设计、三个维度上都形成了系统而明确的概念,同内地相比,香港在理论和实践上很值得大陆同胞学习借鉴。香港将听说明确分为“聆听”、“说话”两个范畴,前者又细化为三个角度: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题材;后者则分为两个角度:不同性质,不同类型。明确的范畴界定和划分,使教师对听说教学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为听说课程设计提供了指导方向。更值得倡导的是,香港还将媒介教育融入了听说课程,简

11、单的将就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结合多种媒体(如图表、声音、影响),加强表达效果”,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这种课程设计指导思路正是我们的课程设计所缺乏的,我们应该用“拿来主义”将之借鉴过来。所以从钻研课程设计角度而言,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应该立足于现有条件,充分学习先进经验,努力开拓教学新思维。综上所述,听说课程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两大板块,值得我们广大教学工作者去予以充分的重视。我们应该努力在教学活动中予以研究和实践,尽力培养学生做到“听说读写”的全面均衡发展,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参考资料:1、杜少凡,刘智强. 香港中学语文听说课程评介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636期)2、骆成来, 骆增秀. 语文科应重视听说教学 学科教育 , 1997,(0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