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与老庄哲学思想的相似性分析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14677196 上传时间:2022-06-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海德格尔与老庄哲学思想的相似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海德格尔与老庄哲学思想的相似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海德格尔与老庄哲学思想的相似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海德格尔与老庄哲学思想的相似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德格尔与老庄哲学思想的相似性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海德格尔与老庄哲学思想的相似性分析海德格尔与老庄哲学思想的相似性分析西方新锐哲学思想的发端往往是建立在对于哲学传统的打破与背离之上,海德格尔便是其中之一,他提出了许多与西方传统根源化思维截然不同的哲学观点,在西方近代哲学界影响深化。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化,突出体论文联盟 :/如今先秦时期,而当时的老庄思想以其思辨、翩然、不羁和幻化的色彩成为了这个万紫千红的哲学世界里的佼佼者。海德格尔与老庄哲学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譬如他们对于生死的态度,存在的意义的讨论上。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生平事迹丰富,褒贬不一,其哲学思想对于后人影响很深化,主要表如今对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诠释学

2、、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心理学及神学影响上。他很早就开始关注东亚思想,尤其对道家思想最感兴趣。据莱因哈德梅依考证,海德格尔在20世纪30年代就通过德文译本熟知?庄子?的思想。1946年海德格尔与萧师毅合作,仔细研读并翻译了?老子?中的八章。海德格尔把对道的考虑整合入自己的思想当中。他关于无、语言、人、物、技术等的考虑都与道家思想有关,对道家核心文献的研究是他思想灵感的重要源泉之一。1海德格尔与道家思想存在许多一样之处,他们思维方式中最大的一样点就是脱去表象性思维方式,在原初的境域中讨论问题。海德格尔的学说主要表达在存在之说、死亡观以及时间观等等,在海德格尔哲学思想开展的全程中,不存在那种异质性

3、断裂式的转向,但始终发生着惊心动魄的思想搏杀和构境论意义上的深渊化,不时的,最常发生的是不断返回到初始,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点也是思之原点。2老庄思想由老子和庄子思想共建,老子思想具有强烈的思辨精神,庄子思想具有强烈的幻化色彩,但是二者同源一宗,在对于权术、人生的态度上都是高度的一致。对于政治的态度老庄主张无为而治,对于生死的态度老庄重视死而轻视生,认为生与死是辩证相生的,对于生活提倡一种本真的态度。老庄思想与当时的儒家思想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在政治思维上二者截然不同,儒家提倡君臣纲常,宣传等级思想,注重礼乐传统,而老庄思想的纯粹在于恢复一种本真的状态,在无为的意境中到达人与自然的和谐

4、共生。一、海德格尔与老庄的生死观比较海德格尔的生死观突出表达在向死而生的观点中。关于死亡的理论、观点和学说,假设粗略地归结一下,大致可分为两个根本方向:一是把死亡看作终结。死亡是在生命的终点才出现的事件,就是说,死,只是单纯地对生命否认,它终结了一个生命,与过程无关。另一个是将死亡看作是消失,不复存在。这个方向把人与世界联络在一起,它认为,在人类尚未出现前世界就已经存在着,而人死之后世界仍然存在,即是人不能离了世界,而世界可以离了人。3海德格尔不赞成上述两种观点,他认为死亡是我之死,是站在以死亡为中心去研究死亡的问题,每一此在向来都必须自己承受自己的死。只要死亡存在,它依其本质就向来是我自己的

5、死亡。4海德格尔的死亡观是站在存在之点去考虑,只有真正融入死亡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死亡的含义,而存在论里面死亡的真正含义也就是向死而生,是在死亡的可能性里面,感受死亡。正在追问的向死存在显然不能有操劳着的汲汲求其实现的性质。首先,死作为可能的东西不是任何可能上手的或现成在手的东西,而是此在的一种存在可能性。其次,实现这一可能的东西的操劳肯定意味着引起亡故。但这样一来,此在就会恰恰把自己所需的生存着的向死存在的基地抽掉了。5所以,死亡是唯人类独有,动物与生物只有消亡。由上可以看出,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世界里,死亡近乎于一种永久之物,它伴随一个人的生而行,而一个人要真诚地活在这个世界里必须英勇地向死而

6、生,去参悟死的精华。在这一点上与老庄的生死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众所周知,老庄的思想是玄妙的辩证法。老子谈及生死时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又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对待生的态度是明显,与流俗人重死的观点截然不同,他认为生反而是一种一无所有的状态,人处于生存的状态之时它是柔弱的,而死,在他看来反而等于拥有了一切,反而能抗拒外界的伤害。这个观点用老子的玄学是易懂的,因为在常人看来美妙和无限的东西,在老子看来是富含隐患和极度有限的事物,如生与死的关系,人们很难放下生去面对死,而在老子的有无相生的观点看来,生抑

7、或是死,而死抑或为生,此所谓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另者,在老庄思想的又一集大成者庄子看来,死是更加翩然的一件事了。在?庄子?外篇?至乐?中庄子妻死,庄子方箕踞鼓盆而歌一那么故事中鲜明地传达了庄子对于生死的态度。原文如下: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那么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

8、故止也。所以在庄周眼中,时间万物朗阔生死都是幻化相生的。人们将生看做始端,却将死看做终端,而庄子对于这种想法是不屑的。他认为其实本无生也本无死,本无形也本无气,生死幻化相生,与自然规律融为一体,所以,不管生还是死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由上分析了老庄的生死观,可以看出与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的观点不谋而合,他们的生死观共同打破了流俗对于生死的看法,是一种既不看重生也不畏惧死的态度,认为死亡本来就寓于生的过程之中,生既不是生命开端,死也不是生命的完毕,二者总是在幻化的过程中相易相生。所以对待生死,一句话用以总结生亦何哀,死亦何苦是老庄思想与海德格尔对于生死的共同态度。 :/二、海德格尔与老庄的生存

9、观比较在海德格尔与老庄这里,生存是一种栖居的方式并不是一种简单存活。对于海德格尔而言,生存与存在是互寓的,存在的关系之中蕴含生存,只要存在在它的生存本质中,也就说在出离着的本质中,在自身中持守着这种生存,并且把这种生存作为在存在者中间存着在的真理的处所聚集于自身,那么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关系。因为作为在这一关系中生存着的人就保存在这个关系中,存在也作为这种关系遣送出自身。于是存在于生存的关系成为了一种玄学。海德格尔认为人应该走向恢复本真的存在,而这种存在方式,是与自然和谐共生融为一体的生存状态。海德格尔把人与天地神人的关系称为四化了的关系(geviert),四化区别了把天地神人机械地堆砌在一起的看

10、法。由于人心灵的敞开,由于人在世界之中的居留才使天地神人进入到由心灵敞开的境域之中,由于心物一体的境遇才使万千事物得以显现化生。6海德格尔设想了一种理想的栖居方式那就是两百多年前黑森里的农家住舍,在那里能在恭谨恳切地筑造屋舍,把天地神以及会死之人都素朴纯一地放置进物中。7海德格尔试图引导人们远离尘世中机械的喧嚣和现代生活的急躁心情,找到回归于自然与天地神不分彼此物化为一的状态,这即是他的生存理想。而在老庄这里生存的哲学便是无为的心态。老庄哲学无论对于政治策略还是修身齐家都是一种无为思想。他们提倡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种平静不扰的状态,各自过各自的生活,恬淡无为,老死不相往来。这种互相不扰的状态其实是

11、为了让内心可以得到彻底的平静。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庄子将这种无为的情态升华,他回绝一切权力悠然忘归,对于楚王的邀请不屑一顾,他无视这一切,他的心中没有权力、荣华和富贵,他只愿投生于山水田园中感受世界的真善美,进而获得身心的整体自由与灵魂的安放。于是他鄙视那在神坛上受敬的神龟,因为纵便是它备受尊敬,身披光环,但它终究是一匹死了的躯壳。庄子的人生哲学讨论的是飘然与逍遥,他宁愿曳尾于途中,在泥泞的浅水中摇摆,在别人眼中是痛苦的、挣扎的,于心而言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可以说,海德格尔在生存和论文联盟 :/人生很多观点上对于老庄思想有一定的汲取,但是又不完全一样,因为他还肩负对于古典哲学的背离斗争,但是作为中西方哲学的两朵奇葩,庄子与海德格尔的思想确实有很多可比之处,尤其是在思想的核心部件里面有很多一样的质地。海德格尔对于生存的看法,是远离现代化的尘嚣,恢复与大自然本真的和谐关系,没有机械没有技术。而现代化与机械化对于老庄而言虽然关系不大,但是探究其根本,可以看出老庄一种恢复内心自由与逍遥之精神是与现代繁忙的生活脚步,功利性的机械化相背离的。二者异曲同工地指出了生存的真谛在于内心的平静,并与自然良好地交融,实现天、地、神、人四化一体的境界。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