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研究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14613775 上传时间:2022-06-29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0.4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智慧城市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智慧城市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智慧城市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研究(6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方案严格保密,只对代用名开放。2011-9-21智慧城市研究234其中最关键的是第三步骤:对城市社会系统和智慧城市系统进行特征定义。城市社会系统的特征包括城市用地不断扩大、社会阶层日趋开放、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城市空间结构日益复杂、社会成员日益异质化、社会文化渐趋世俗化等;城市社会系统的问题包括经济问题、管理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基础设施问题、城市社会系统的问题包括经济问题、管理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基础设施问题、城市发展模式问题城市发展模式问题等。智慧城市系统的特征包括要素物联、系统协同、设施整合、动力创新要素物联、系统协同、设施整合、动力创新等;智慧城市系统的要素包括空间体系的优化

2、、支撑体系的智能化、产业发展的持续化、社会自组织能力的高度化空间体系的优化、支撑体系的智能化、产业发展的持续化、社会自组织能力的高度化等。第四步骤是在系统世界建构概念模型,根据广义的智慧城市的概念理解,研究构想了由战略体系、社会活动体系、经济活动体系、支撑体系、空间体系等五体系共同构成的智慧城市研究概念模型(图3)。5该概念模型同时展现了智慧城市的一种均衡状态。支撑体系与空间体系共同组成智慧城市的物理发展基础,分别以信息技术进步和空间品质优化的不断演进,构成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平台。社会活动体系与经济活动体系互为关联,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战略体系作为统领,实现各体系的动态均衡。智慧城市的动态均衡

3、强调战略体系的引领作用,通过战略体系不断平衡以公平为导向的社会活动体系与以效率为导向的经济活动体系,使这两个体系在合理的区间内达到相对的动态均衡。若这两个体系的动态运动超出了合理区间范围,则容易导致社会、经济甚至更大层面的城市系统崩溃。6智慧城市研究的五个分体系交互关联,相应地要求多学科的知识交叉(图4),有必要通过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实现策略和措施的融合,共同构成智慧城市战略研究的总目标。其中,战略体系研究以管理科学知识为核心,主要研究纲领性、全局性的内容,包括智慧城市的战略分析、目标、定位等战略制定,以及战略实施模式、战略保障措施等。社会活动体系研究以社会学知识为核心,主要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的

4、机制及其技术需求和空间需求,以及社会管理、公共管理的理念、制度、机制、方式和载体,探讨社会自治和自组织能力建设问题。经济活动体系研究以经济学知识为核心,主要研究产业体系内涵及其技术需求和空间需求,以及各产业部类的发展策略,探讨经济活动的智慧发展问题。支撑体系研究以信息科学知识为核心,主要研究城市发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和信息技术改变城市发展的方式和路径等,同时对其他四个体系提出的技术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空间体系研究由城乡规划学牵头,主要研究区域、城市、社区三个尺度层次的城乡空间体系优化策略,同时对其他四个体系提出的空间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依托空间规划的协同研究依托空间规划的协同研究以城乡规划学的空间

5、规划能力为依托,整合多学科知识体系开展智慧城市的战略研究,既符合城乡规划学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提出了一条新的跨学科实效研究的路径。在我国的城乡规划体系中,不同层级的规划与空间尺度有着基本的对应关系,相应的研究思路可以分别从区域、城市、社区三种空间尺度的理论基础、概念模型、实证分析和规划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宏观尺度的区域研究关注在全球性的生产和服务系统中,以信息基础为支撑的城市社会如何在开放的条件下提升巨型城市区域的集合能效,以及城市区域空间集聚、扩散的网络化社会经济过程。中观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关注在技术高度发达的城市社会中,生产模式从工业时代的福特制转向后工业时代的柔性生产,实体经济也正

6、让位于符号经济,城市内部出现了剧的经济空间重组,ICT 技术、巨型基础设施(高铁站、航空枢纽)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了城市的空间结构。微观尺度的城市社区研究关注信息社会下城市社区尺度的空间优化与社区建设,采用社会网络的方法,对居民的社会构成及空间分布、相关服务体系的建设、社区组织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评价,并结合社区空间品质的定性评价讨论智慧街区的综合建构策略,探讨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发展。7891011智慧城市基础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由于智慧城市涉及各个领域,因此它几乎包含的原有的信息技术所有领域,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微机电技术、软件技术等。智慧城市关键共性

7、技术关键共性技术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智慧城市的兴起正式源于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两项技术可以说是智慧城市的DNA。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掌握了这两项技术也就掌握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技术和制高点。因此,各个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集中力量,攻破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智慧城市通用共性技术和专用共性技术是就智慧城市的具体应用领域而言的。根据智慧城市关键共性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技术功能,它可以分为远程控制、动态监测、位置服务等技术功能,这些技术功能所涉及的技术即为通用共性技术,而通用技术又可以在多个领域得到应有,比如位置服务,即可以在智能家居中得到应有,也可

8、以在智慧物流中得到应有,不同的应用领域涉及到不同的技术,这一部分的技术即为专用共性技术。12万达城市一体化理和服务系统的核心可以概括为4+N的形式,即1套IT基础设施。可以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城市IT基础设施的共享。1个城市信息资源中心,1个跨系统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1 一个政府公共服务门户,N个面向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应用系统。131415161718192021222324IBM对智慧城市( smarter city) 的基本内涵亦可作如下诠释: 可持续性可持续性( sustainability) ,智慧城市的信息技术可以解决水源短缺、土地有限、人口膨胀、就业压力、环境污染、道路拥堵等可持续

9、发展难题;多维架构多维架构( multi-dimension architecture) ,智慧城市包括很多子体系,而每一个子体系可构成一个多维度的网络; 整合与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与优化资源配置( aggregation) ,智慧城市将有效利用先进的智能高效技术手段加上人的智慧创新,有效整合与优化资源配置现有的经济、文化、社会和地理等各类资源; 责任责任( responsibility) ,智慧城市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企业的责任在于提高效率、务实运作,改善民生; 技术技术( technology)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泛在-物联/传感网、互联网、NGN/NGI /NGxxx,移动互联网、宽带光网络、

10、云计算、SON、智能运营管道等一系列新技术支撑; 提升提升( enhancement),提升各方面品质,包括城市生活的安全、和谐与幸福指数品质等; 实际实际( realities) ,一切讲究真实、实际、务实、安全、可靠、绿色等等。从而构成Smarter 这一基本涵义。IBM 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界定的智慧城市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全面物联,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

11、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协同运作,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达成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25262728293031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实际上是对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外要素、内外结构的复合选择。影响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主要因素有:1.时代背景与客观环境约束。城市建设模式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建设模式,智慧城市建设模式选择不能离开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科技这一大环境,也受该城市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人口规模、基础设施状况等客观环境的制约。2.经济水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的选择自然离不开经济基础的制约。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往

12、往是驱动城市建设发展的动力,因此创新能力的决定着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驱动力。4.要素禀赋。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或资源禀赋,或技术禀赋,或劳动力禀赋,这些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也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选择。5.城市管理水平。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城市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何界定各方角色,理顺各方利益关系,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水平,同时也决定着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选择。6.资源配置方式。资源配置方式实际上是指政府和市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3233343536创新驱动模式和投资拉动模式创新驱动模式和投资拉动模式创新驱动型建设模式首尔数字媒体城市建

13、设投资拉动型建设模式智慧宁波的建设民生建设模式和城市功能建设模式民生建设模式和城市功能建设模式民生建设模式U-桃园的建设城市功能建设模式戈尔韦智慧港的建设全面推进的建设模式和重点突破的建设模式全面推进的建设模式和重点突破的建设模式全面推进的建设模式智慧北京的建设重点突破的建设模式纽约智慧交通的建设由上至下的建设模式和由下至上的建设模式由上至下的建设模式和由下至上的建设模式由上至下的建设模式新加坡智慧国2015计划由下至上的建设模式美国克利夫兰社区计划技术先导模式和产业先导模式技术先导模式和产业先导模式技术先导型建设模式智慧无锡的建设产业先导型建设模式爱沙尼亚塔林市的产业复兴政府主导模式和巿场主

14、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和巿场主导模式政府主导型建设模式智慧广州的建设市场主导型建设模式加拿大弗雷德里顿市37综合运用多种建设模式综合运用多种建设模式对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选择不可采取一刀切的、单一的建设模式,而应根据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政府推动模式主要适用于市场经济欠发达的城市,而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的城市,则适合市场主导型的建设模式。但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投入大、周期上,并且具有公共服务的特性,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期,需要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广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其市场经济发达。但是在智慧广

15、州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却扮演了重要角色。广州市政府通过一页(市民个人主页)、一卡(社会保障市民卡)、一库(城市海量信息资源库)、一台(公共支撑平台)和一城(天河智慧城)的五个一工程,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完成了基础性的工程,随后,引入企业和运营商,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场戏的方式,使智慧广州的建设取得良好效果,是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成功案例。383940智慧武汉建设的预期目标1.战略理念层目标战略理念层目标在武汉智慧城市的战略理念层面,立足于服务武汉,主要体现三个方向:其一,构建智慧武汉,打造两型社会,从追求绿色城市开始,我们需要在控制污染、资源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上下功夫,同时,也必须合理规划布

16、局、完善基础设施以及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其二,以创新作为构建武汉智慧城市的动力,以创新应用找到实现智慧城市各项目标的建设路径,依托日趋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形成武汉自身的智慧特色,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其三,构建智慧武汉,要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侧重完善民生民计、公共服务和公共参与体系,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切实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共享智慧生活。2、基础支撑层目标基础支撑层目标加大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光纤宽带、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电网等建设,构建新型信息服务网络。实施宽带计划,提高城市光纤入户覆盖率和行政村光缆通达率,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强化人口、地理、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

17、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加大基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全省信息基础设施水平。3、体系应用层体系应用层主要体现武汉智慧城市的所有参与人、物和事,在智慧转型的新经济环境下,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智慧民生:涵盖了城市居民的食、医、住、行、育、乐六大方面,在智慧武汉的环境中得到高度幸福感的体现。智慧产业:包括两个范畴,一是从智慧化发展方向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着力培育壮大具有全球性战略潜力的、完全的智慧的新兴产业。智慧管理:包括智慧政府(智慧化的公共事务管理、智慧化的公共服务创新、智慧化的公共价值创造以及基于智慧的

18、主动服务、基于智慧的互动服务、基于智慧的个性服务);智慧企业(智慧的企业信息化、智慧的商务企业智慧化的发展环境)。41在建设动力建设动力上,应选择创新驱动为主的建设模式在建设方式建设方式上,应选择整体布局,重点突破的建设模式在建设过程建设过程上,以顶层设计为蓝图,以落地项目为抓手在建设先导性建设先导性上,以关键技术为先导,以新一代信息产业为支撑在建设目标建设目标上,以应用牵引为出发点,以民生建设为落脚点在资源配置方式资源配置方式上,政府主导基建,市场主导开发运营建设模式的建议建设模式的建议42适合我国不同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如下:一以政府为主导角色,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与

19、研究机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在我国较适合于中小城市和乡镇智慧城市的建设,这些城镇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产业发展单一,对于信息技术的政策和法律较为缺乏,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部门较少,科研能力较弱,可以采用这种建设模式,尝试智慧城市的建设。二“政府、企业、市民”三方合作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较适用于二、三线城市以及内陆较为发达的城市,这些城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政策法律较为健全,具有一定的科研实力。这些城市对于信息技术带来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更为期待。这种模式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依然明显,对于中等发达城市较为适用。三以企业或电子通信等第三方部门投资建设为主,政府配合为辅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更适用于发达城市或沿海城市。这

20、些城市经济发达,各类企业繁多,实力强劲,政治政策开放,高等院校较多,科研实力较强,可以尝试这种建设模式。与此同时,本文还总结出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点关键问题几点关键问题:一成立专门的机构来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总工程师二地方政府要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制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标准等法律法规三制定一系列免税、免租金等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四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条件43444546对比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六方面的差异。其一,当数字城市通过城市地理空间信息与城市各方面信息的数字化在虚拟空间再现传统城市,智慧城市则注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

21、的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其二,当数字城市通过城市各行业的信息化提高了各行业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智慧城市则更强调从行业分割、相对封闭的信息化架构迈向作为复杂巨系统的开放、整合、协同的城市信息化架构,发挥城市信息化的整体效能。其三,当数字城市基于互联网形成初步的业务协同,智慧城市则更注重通过泛在网络、移动技术实现无所不在的互联和随时随地随身的智能融合服务。其四,当数字城市关注数据资源的生产、积累和应用,智慧城市更关注用户视角的服务设计和提供。其五,当数字城市更多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各领域的信息化以提升社会生产效率,智慧城市则更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更强调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及其间的市民参与、用

22、户体验,及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创新。其六,当数字城市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运行与发展各方面功能,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服务城市管理和发展,智慧城市则更强调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协同实现城市公共价值塑造和独特价值创造。47智慧城市的四大基础特征体现为: 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第一,全面透彻的感知。全面透彻的感知。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

23、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的运行。第二,宽带泛在的互联。宽带泛在的互联。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地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提供智能服务的能力。第三,智能融合的应用。智能融合的应用。现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新一代全面感知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数据。集大成、成智慧。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引入综合集成法,通过人的“智慧”参与,提升决

24、策支持和应急指挥的能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成智慧工程将构成智慧城市的“大脑”。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还将进一步推动“云”与“端”的结合,推动从个人通讯、个人计算到个人制造的发展,推动实现智能融合、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进一步彰显个人的参与和用户的力量。第四,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重塑了现代科技以人为本的内涵,也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 等

25、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849505152535455数字城市与信息资源数字城市与信息资源(一)谷歌怎样改变世界(二)数据处理与数据资源(三)数据库与信息资源四)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城市无论是数字城市还是信息城市,其观察问题的视角一直是以狭义的信息资源概念为中心的,这种观念认为,信息化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更完善的信息服务更好的信息服务将能够提高人们决策的质量、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便捷,该观念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共享视为信息化的中心任务。智能城市与软件资源智能城市与软件资源(一)苹果怎样改

26、变世界二)软件与智能资源三)智能资源与自动化(四)云计算、移动通信、物联网与智能终端在计算机发展史上,早期的计算机是一对多服务,许多人围着一台主机转,以数据处理业务为主;今天的应用是一对一服务,一人一台计算机终端,以个人信息服务为主;未来的计算机应用将进入多对一服务的时代,智能服务以事务打理为中心,从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入手,为居民提供方便。56网络城市与组织资源网络城市与组织资源(一)亚马逊与脸谱网(二)认识通信网络资源三)组织资源与交易成本四)IT技术对社会组织成本的影响组织资源是以分布形式存在的逻辑秩序,部分资源来自信息技术,部分资源来自社会文化环境。IT技术包括通信线路、通信设备、网络协

27、议、可互操作的软件、有明确码址的终端等方面,这些资源以智能资源为主,分布在社会各个方面,它们能够大大降低社会的组织合作成本。城市组织资源的另一部分是共同的价值观、合作文化以及信息化知识,这部分资源主要分布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秩序、纪律、信用、知识是社会组织资源的重要内容,德国、日本经济有着更高的效率与其组织资源丰富密切相关。国内不同城市之间组织资源的差距是很大的,应将智能组织资源建设与人文组织资源培训结合起来,使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57智慧城市的支撑技术智慧城市的支撑技术智慧城市主要由数字城市和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城市和物联网、云计算三大类支撑技术组成。数字城市相关技术数

28、字城市相关技术数字城市是一个覆盖整个城市的无缝的信息模型,把分散在城市各处的各类信息按城市的地理坐标组织起来,这样既能体现出城市中的自然、人文、社会等各类信息的相互关系,能按便于人类理解的地理坐标进行检索和利用。数字城市可以理解为我们生活的城市在数字世界中的一个副本,它包括全部城市相关资料的数字化、地理化和可视化。数字城市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以文本形式提供的信息点、二维数字城市平面(包括城市二维地图和遥感影像图等)、三维数字城市空间、四维时空数字城市空间.1)天空地一体化的空间信息快速获取技术。空间信息获取方式也从传统人工测量发展到太空星载遥感平台、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再到机载遥感平台、地面的车载

29、移动测量平台等。定位技术将由室外拓展到室内和地下空间,多分辨率和多时态的观测与测量数据与日俱增。数字城市具有监测各种分辨率的空间信息的能力,如土地类型、建筑、道路、市政设施等城市信息。582)海量空间数据调度与管理技术。面对数据容量不断增长、数据种类不断增加的海量空间数据,PB(Peta Byte)级及更大的数据量更加依赖于相关数据调度与管理技术,包括高效的索引、数据库、分布式存储等技术。3)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从传统二维地图到三维数字城市,数字城市的空间表现形式由传统的抽象的二维地图发展为与现实世界几近相同的三维空间中,使得人类在描述和分析城市空间事务的信息上获得了质的飞跃。包含真实纹理的维

30、地形和城市模型可用于城市规划、景观分析、构成虚拟地理环境和数字文化遗产等.4)空间信息分析与挖掘技术。数字城市中基于影像的三维实景影像模型,可构成大面积无缝的立体正射影像和沿街道的实景影像,用于用户自主的实时按需量测,以挖掘有效信息。5)网络服务技术。通过网络整合并提供服务,数字城市作为一个空间信息基础框架,可以整合集成来自网络环境下与地球空间信息相关的各种社会经济信息,然后通过 Web Service 技术向专业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5960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

31、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物联网将与水、电、气、路一样,成为地球上的一类新的基础设施。按照采集、控制和安全防护的功能区分,物联网可以分为智慧传感网、智慧控制网和智慧安全网。智慧传感网智慧传感网负责搜集各类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并发送到数据中心。智慧控制网智慧控制网根据实时信息处理和分析后的结果,按照预案或规则对各类物联设施进行远程控制,例如,根据实际交通流量进行红绿灯时长的远程控制。智慧安全网智慧安全网负责整个物联网

32、中传感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安全连接,保证智慧传感网和智慧控制网处于对内按权限开放、对外完全封闭,以防止非法接入和控制,例如,武汉的“智慧之眼”系统就是在数字城市基础框架上集成视频采集传感网的智能应用,授权用户可以随时在感兴趣和触发报警的地理位置上调用历史或实时的静态或动态影像数据。6162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模式的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是随着互联网资源配置的变迁逐渐形成的。计算机交互服务一度未能脱离硬件的桎梏,直到出现了基于虚拟化的云计算,软件和交互服务才完全与硬件无关,同时也无需关心硬件的维护.云计算关键技术使得用户无需关心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平台软

33、件环境、底层硬件环境、计算中心的地理位置、软件提供方和服务渠道。如同使用电力一样方便,云计算可以让用户更加自然和快捷地使用个性化的交互服务。云计算根据其提供的虚拟化服务的层次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的服务:1)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2)平台作为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3)软件作为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63OpenRS2Cloud 采用可伸缩、开放式的平台体系结构设计,在网络环境下,能够对数据资源、计算资源进行动态监控与任务分配。OpenRS2-Clou

34、d 形成了一个具有可扩展、可伸缩、可配置、可定制的基本的遥感图像数据处理与应用的框架,实现了常用的图像浏览、处理和分析功能并集成了传感器成像模型、地理坐标管理功能等。国内外算法研究人员和数据商将算法和数据上传到平台,即可提供相应服务,用户无需搭建专用环境,只需要选择数据和算法即可获取最终结果。相关的说明以及源代码可以通过以下网址获取:http:/www.openrs.org/wiki/。6465智慧交通依靠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中的传感器,可以将整个城市的车流量、道路状况、天气、温度、交通事故等信息实时收集起来,从而保障人与车、路、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并通过云计算中心动态地计算出最优的交通指挥方案和车行路线,进而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机动性、安全性、可达性、经济性.6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