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文学思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14467911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30年代文学思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30年代文学思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30年代文学思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年代文学思潮(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左翼文学运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成立:1930年3月2日、上海。鲁迅作为旗帜,发表讲话。党团/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支部。政治性(组织)强化。刊物萌芽拓荒者前哨(后更名为文学导报)、北斗、十字街头、文学月报、太白、光明等“左联”五烈士(1931年2月7日,五位“左联”作家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李伟森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理论:“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批评“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理论。30年代文学一、概况: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小说繁盛一时。除了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等之外,还有许多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小说家共同丰富着三十年代小说界。这一时期小说被“左翼文学”、“

2、京派文学”和“海派文学”所分割。二、类型:1、左翼小说:主要是一批“左翼小说新人”创作的,分成三个流派式群体:“革命文学”派、“讽刺暴露文学”派、“东北作家群”。2、京派小说: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国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后,继续活动于北平、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北方作家群)所创作的小说。他们的小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有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有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3、海派小说: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出现在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的小说流派。注重表现现代都市社会中人们的紊乱、变态的心理状态,描写人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具有意识流特征。三、30年代文学论争:(

3、一)、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背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日益暴露,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时刻性质:是革命作家队伍内部的论争焦点:谁对抗日救亡更为有利,谁更能体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内容: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论争。这两个口号都是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先由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周扬提出,并由此开展了国防文学运动和国防戏剧、国防诗歌活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到上海和鲁迅、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的。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的指责而发生论争。结果:鲁迅撰文提出两个口

4、号可以“并存”,批评了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左翼领导人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错误。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为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二)、对“民族主义文学”及“新月派”的批判1、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民族主义文学是属于国民党的一个文学派别主要成员:潘公展、王平陵、朱应鹏、范争波、黄震遐等。主张:要建立“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意义,就是民族主义”。主要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代表作: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黄震遐的小说陇海线上黄人之血。中心意识“民族意识”实质上是封建意识与法西斯思想的混合,以此否定阶级意识,抹煞阶级斗争。鲁迅、茅盾、瞿秋白等著文揭露其“屠夫文学”“杀人放火文

5、学”的实质及丑恶表现。实质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阵线对国民党反动文艺运动的斗争。他们的主张都是针对“左联”的。“左联”提出文学为无产阶级服务;他们就提出“文艺的最高意义”就是“民族主义”,以抽象的“民族意识”,抵制左翼文艺运动的阶级意识。这是他们的核心观点。2、对“新月派”的批判与论争(三)、对“自由人”与“第三种人”的批判“自由人”的代表人物是胡秋原。“第三种人”的代表人物是苏汶。文艺思想的核心:“文学与艺术,至死是自由的”,否定文艺有政治意识与目的。这次批判,也是无产阶级文艺思想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批判。(四)、对“论语派”的批判“论语派”因1932年9月创刊的论语半月刊而得名。

6、主要成员有林语堂、周作人。他们的文艺观是“不谈政治”,“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这也是无产阶级文艺思想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批判最有力的还是鲁迅。左翼文学:一、含义:以左联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政治色彩的人民大众为文学描述对象,注重文学的社会政治文化功能。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左翼文学思潮不但是时代的主导思想,也是世界左翼文学的一部分。二、主要发起人: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三、代表作家:茅盾、蒋光慈、柔石、丁玲、鲁迅、周扬、夏衍、殷夫等四、两个鲜明的特征:人民性和世界性五、特点:这一时期的中国左翼文学将自己与祖国被压迫人们的命运、与世界被压迫人们

7、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七、有关左翼文学的论争:(一)、左翼文艺和自由主义文艺的冲突自由主义作家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梁实秋(新月派)、朱光潜、沈从文(京派)等。在他们的理论中反对“为艺术而艺术”,提出人性核心的道德评价的文学标准。(1)、左翼作家和“新月派”的论争发生在左翼作家与新月派之间:在鲁迅和梁实秋之间。在1928-1930年间,梁实秋为代表的持人文主义立场的新月派等作家理论家主张:“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认为文学史没有阶级性的。否定了革命文学倡导者的“把文学当作阶级斗争的工具而否认其本身的价值”的观念。梁实秋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8、“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鲁迅和梁实。一种思想的分歧。“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2)、左翼文学与论语派“性灵文学”的论争鲁迅在发表小品文的危机,批评小品文是“小摆设”,而提倡写作具有战斗性的小品文。(3)、左翼文坛与“京派”作家的论辩“京派”是指30年代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以后,继续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等为主要阵地,一般称为“京派”也称“北方作家群”。左翼和“京派”之间的论争主要体现在:1、京派理论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与朱光潜鼓吹“静穆”美相反,鲁迅热烈地提倡战斗的力的美。2、1936年10月,沈从文发表作家间需要一种新运动,指责文学创作中题材、内容、风格“差不多”的现象,“记着时代而忘了艺术”,号召作家脱离文学媚悦流俗。茅盾等众多左翼作家也展开了与沈从文的论争。(二)、左翼作家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论争1、胡秋原为代表的“自由人”独立于当时的左翼文坛和国民党的文艺派别之外,一方面反对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文学另一方面又批评左翼作家主要的错误文学观点。2、所谓“第三种人”就是指那些想认真从事创作工作,但在当时自由派和左翼说教者的纷争中无法有说话余地的作家。被称为“第三种人”的除了苏汶(杜衡)外,还有施蛰存、戴望舒等人。胡、苏的观点遭到了左翼作家的群起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