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检测卷含答案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114375075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3.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检测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检测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检测卷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n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 每小题4.0分洪40分)-11 .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 mX(g)=nY(g) AH=Q kJ mol。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气南郴工114100L000.750.532001_200.900.63300L301.000.70卜列说法正确的是()B. Qv 0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 Y的质量分数减少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在2L的密

2、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 + B(g)=2C(g) + D(g),若最初加入的 A和B都是4 mol,在前10 s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2 mol/(L s),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 3.4 molC. 2.8 molD. 1.2 mol3.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I2,发生反应 H2(g)+l2(g)-*2HI(g)AHb7.温度为T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0 mol PC15,反应PCl5(g)H PCl3(g)+ Cl2(g)经过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Vs050150250350口(PCb);n

3、iol00.160.190.20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 、,、,一一 一 、,一11A. 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 v(PCl3) = 0.0032 mol L,s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 0.11 mol L:1,则反应的 AHv(逆)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 3和2.0 mol Cl 2,达到平衡时,PC1的转化率小于80%8.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叙述,可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A ,使用铁触媒,使 N2和H2混合气体有利于合成氨B.高压比常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C. 500 c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4、D.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9.在恒温、恒压下,有下列气体反应分别从两条途径进行2A(g)+ 2B(g) - C(g) + 3D(g)I 2mol 2mol 00n 002mol 6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I、n两条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B. I、n两条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压强相同。C.达到平衡时,I途径所用的时间与 n途径所用的时间相同D.达到平衡时,I途径混合气体密度等于n途径混合气体的密度10.0.1 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和 0.1 mol/L硫酸溶液各 10 mL与5 mL水混合,初始反应速率为 vimol/(L

5、s); 0.2 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和 0.2 mol/L硫酸溶液各5 mL与20 mL水混合,初始反应 速率为V2mol/(L s)。则vi和V2的关系是()A . V1V2B. V1C. C3H8+H2O CO + H2, CO+H2O=CO2+H2A4D. C3H8+O2=CO2 + H2O, H2OH2 忏 02 T(2 )按以上最合理的反应途径,理论上用1 mol丙烷最多可制得氨气()A.4 mol B.6.7 mol C.10 mol D.2.7 mol(3)该合理反应途径最显著的优点是(A.简单易行 B.制得的H2纯度高 C.制得的H2产量高 D.可同时获得大量热能-17.黄

6、铁矿(主要成分为 Fe&)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步骤为:第一步,煨烧FeS2产物为SO2和Fe3O4;第二步,SO2向SO3的转化;第三步,SO3转化为硫酸。(1)在恒温条件下,向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SO2与。2,发生如下反应 2SO2 (g)+O2 (g) ?2SO3 (g), 一段时间后,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a. SO2和 SO3浓度相等 b. 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d. 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生成速率相等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2) SO2尾气用过量的氨水吸收,对 S02可进行回收及重新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7、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 VL的密闭容器里进行反应:aN (g)不一bM (g) , 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物啧的量旧内 时同Inin(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二=D(2) 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min-1(3)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A.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B 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 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molN ,同时生成bmolM E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答案解析1 .【答案】C【解析】升温,c(Y)增大,平衡

8、右移,所以,Q0, B、D错误。气体体积增大一倍,若平衡不移动,c(Y)应减小为一半,现 c(Y)比一半大,即减压平衡向右移动,mvn, A错误,C正确。2 .【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在前 10 s内,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0. 12 mol/(L s) M0 s2 L = 2.4 mol,故 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为1.2 mol,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 mol-1.2 mol = 2.8 mol。C 正确。3 .【答案】D【解析】该反应是一个放热且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但要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则只能是通过升高温度完成,所以 超时刻升高温度后,平衡一定发生移动,而且是逆向

9、移动,B错误,D正确。逆向移动的结果会使12(g)转化率变小,C错误。但由于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且容器的容积不可变,所以气体的密度不发生改变,A错误。4 .【答案】C则平衡常数K=0.5 0.5V VND;(g:1 + 8(g) -CQ;(g)十 110(e)起始物后的量1100变化物质的量 X所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是,C正确。5 .【答案】A【解析】反应中 A 转化 2 molX50%= 1 mol, B 转化 1 mol足= 1.5 mol, v(C) = v(A) =、;一 L x 0.25 mol L:1 s 1。由 v(C) : v(D) = 0.25

10、mol L 1 s 1 : 0.25 mol L- 1 s 1 = 1 : 1,可知 z= 2; B 的转化率为畛鬻M00% = 75%; C的体积分数为1 mN4 mN0.5 molX100% = 28.6%。6 .【答案】C【解析】温度不变,体积增大一倍,压强减小,若平衡不移动,c(B)应为原来的50%,现为60%,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即向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移动,则 ab, B的质量分数增大了。C正确。【解析】反应在前 50 s的平均速率为0. 16 nolH T= 0.0016 mol L 1 s_1, A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平衡时 C(PCl3)=Q. 20 mol= 0.1

11、 mol L 1,升温时PCl3浓度增大,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用0, B错误。由平衡常数0. ZO mol 0. 20 elcI2 LX 2 l0, 80 矶。11 一=0.025 mol L ,而Qc =0. 20 mol 0. 20 molx FT=0.02molL 1v(逆),C正确。根据反应:PCl3(g) + Cl2(g)PCl5(g)起始浓度(molL-i)110转化浓凰m3二)XX平衡浓度(niHLf(1-x)口一工)X根据K正=3,则K逆=40=不一工,解得x=0.85,即PC13的转化率为85%,故D错误。员工(1 il-X)8 .【答案】B【解析】勒 夏特列原理是从平衡移动

12、的角度来研究反应,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对平衡无影响,A不符合;加压平衡正向移动,B符合;500c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不是因为平衡向右移动,而是加快反应速率有利于合成氨,C不符合;循环操作与平衡移动无关,D不符合。选B.9 .【答案】C【解析】因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压强对该平衡无影响,途径 I、n为等效平衡,故选C项。10 .【答案】A【解析】确定反应速率大小的依据是: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与一定量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反应物0.1 mol Lxl QmL I i浓度的大小。前一混合溶液中两反应物的浓度都为 -: mol/L ,后一混合溶液中tU上!30.2 mol Lx 5 mL i两反应

13、物的浓度都为 =7Tmol/L ,故V1V2。故A正确。比较混合溶液的反应速率thl. 3U大小要看混合溶液中和反应物的浓度,易错选Bo11 .【答案】AD【解析】嫡是与物质混乱度有关系的物理量,A正确;嫡值以及嫡变都是和温度有关系的,B不正确;嫡增加的反应不一定能自发进行,C不正确;反应的自发性由焰变和嫡变共同决定,即满足 G=AH-T - S, D正确,因此正确的答案选 AD。12 .【答案】BD【解析】A .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为 2mol,变化量为4mol,变化量为 4mol-2mol=2mol ,反应的方程式为 4Y? X ,10mol-2mol=8mol , X的物质的重为故A

14、错误;B.当t1=2时,X的变化Ijm ol量为3mol-2mol=1mol ,则v= 红 =0.25mol/ (L?min),故 B正确; C. t2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则正逆反应速率不等,故 C错误; D. t3时,XY的物质的量不在变化,XY的浓度不再变化,达到平衡状态,故 D正确.13 .【答案】CD【解析】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这就是勒夏特 列原理,该原理适用于所有的平衡体系,所以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时,该体系中至少先存在平 衡,然后再分析。据此可知,A中2NO2?N2O4,增大压强NO2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后平衡向系数减小的正向移动,颜色

15、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 A正确;B中加NaOH后与H+发生中 和反应,使得 H2S?HS-+ H+, HS-?S2-+ H +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正确;C中高镒酸钾(KMnO 4)溶液加水稀释,高镒酸根离子的浓度减小,溶液颜色变浅,该体系中无 平衡体系,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 C错误;D中可逆反应为H2 (g) +I2 (g) 2HI (g), 增大压强I2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但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发生变化的反应,增 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不能用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 D错误。14 .【答案】BC【解析】A中通SO2气体发生反应为 SO2+2H2s

16、=3S+2H2。,减小生成物浓度,故平衡正向移 动,A错误;B项NH4HS为固体,不管是移走还是加入一部分NH4HS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变,故不能使平衡移动,B正确;C中由于容积不变充入氮气,尽管体系压强增大,但原平衡中各物质的 浓度不发生改变,故平衡不发生移动,C正确;D中充入不参加反应的 H2且保持压强不变,则体积增大类似于直接减压,平衡向气体系数增大的正向移动,D错误。15 .【答案】AD【解析】根据图像分析:a曲线变为b曲线,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加入催化剂可实现此目的,A正确。又因为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气体系数相等,W是固体不算),故增大体系压强也可实现此目的,D

17、正确。16 .【答案】(1) C (2) C (3) C【解析】(1)从产量、能源等角度进行考虑。(2) C3H8+3H2。3CO + 7H2, CO+HzO=CO 2+”1mol 3mol 7mol 3mol 3mol 1mol C3H8 可生成 10moi H2N2+ 3H22NH33 210mol (6.7mol)17 .【答案】(1) bcd; (2) SO2+H2O+2NH 3= (NH4) 2SO3; ( NH4) 2SO3+H2SO4= (NH4)2SO4+SO2 T +HO【解析】(1) a.SO2和SO3浓度相等,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故 a错误;b.反应前后 化学计

18、量数不同,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说明生成和消耗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 b正确;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化学计量数不同,压强不变,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c正确;d.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分别是反应物和生成物,SO3的生成速率与 SO2的生成速率相等,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故 d正确;e.由于容器容积固定,混合气体质量不变,密度始终不变, 故密度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故e错误;(2)二氧化硫和氨气反应生成亚硫酸俊,再用稀硫酸回收及重新利用,反应方程式是:SO2+H2O+2NH 3=(NH4)2SO3;(NH4)2SO3+H2SO4=(NH4)2SO4+SO2T+HO;18

19、.【答案】(1) 2; (2)(八一本)久 mol?L-1?min1; ( 3)CE【解析】(1)有图象可知,a 川二V j | 8 -2=-=2bI 5 -2 Imo?(2) 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Af;7mol?L-1?min-1;(3) A、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可能时 1:1,也可能不是1: 1,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混合气体的总质量自始至终不发生变化,不能作为平衡状态判断的依据,故B错误;C、随着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当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 D、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这个关系总是成立的,反应方E正确;向一致,不能作为平衡状态判断的依据,故 D错误;E、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当压强不变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