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内蒙古地区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14357214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二十章内蒙古地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十章内蒙古地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十章内蒙古地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第二十章内蒙古地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章内蒙古地区(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十章 内蒙古地区一、填图在内蒙古地区空白图上填绘以下内容;(1)主要的地形单元 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巴彦淖尔高原、坝上高原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大青山、灰腾渠、大兴安岭、桌子山、贺兰山。(2)主要的沙漠与沙地 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乌珠穆沁沙地、库布齐沙漠、乌 兰布和沙漠。(3)主要的河流与湖泊 呼伦湖、贝尔湖、达来诺尔、安固里淖、岱海、黄旗海、乌梁素海、查干诺尔、克鲁伦河、 西拉木伦河、西辽河、锡林郭勒河、闪电河、大黑河、乌加河、窟野河。二、填充1、内蒙古地区的区域特征主要表现在: 主体的地貌,为主的气候,兼备的陆地水文,

2、荒漠草原为主的自然植被,呈的区域分异规律。2、内蒙古地区属中温带,因积温较低,农作物只能,天然牧草虽较农作物耐寒,但枯草期,不利于放牧。3、本区处于东南季风,大部分属非季风区,降水递减,且降水变率,旱作农业极不稳定,西半部为。4、本区处于蒙古高压中心的东南侧,梯度大,以偏西偏北风为主,较高,往往给农业牧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5、 内蒙古地区稳定大于10C的积温为,从北至南部都属于。由于处在入侵中国的几路寒潮通路上,并且首当其冲,所以,极端气温多在以下。6、内蒙古地区降水变率大,多雨年与少雨年相差一般达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除鄂尔多斯和宁夏平原低于 60%以外,其余地区夏雨集中程度都为。7、本地

3、区地带性土类以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其次是,黑钙土局限于。8、本地区野生动物的主体是,在西半部为荒漠草原带属温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群成分,其中以半荒漠典型成分和为代表。9、内蒙地区东部边缘的草甸草原,是草原群落中的类型,典型草原建群种由典型和旱生植物组成,荒漠草原中的类型,建群种由强旱生的丛生小禾草组成,草原化荒漠分布于本区边缘,其建群种和优势种为超旱生、 。10、呼伦贝尔高原位于内蒙古高原,在古夷平面上广泛覆盖着上更新统河湖相砂层,地面平坦,有 之称。集二铁路 是锡林郭勒高原,是乌兰察颜布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和巴彦淖尔高原地貌结构单调,高原面自 北麓向国界呈阶状下降故有之称。三、选择1、根据区划原

4、则,内蒙古地区的边界(1)东界为干草原栗钙土与平地草甸草原黑钙土的分界;(2)北界是寒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3)西界是水平地带草甸与荒漠的分界;(4)南部为华北地区。2、关于内蒙古高原侵蚀面(1)燕山运动后,高原被长期剥蚀夷平,古夷平面保存的较少;(2)分布广泛,保存最完好的为“戈壁剥蚀面”;(3)全新世现代侵蚀面以残山和丘陵主特征;(4)基础高原面是全新世现代侵蚀面。3、内蒙古地区阴山以南部分与属于暖带的华北平原北半部纬度相当,但前者气温低、积温 少,主要原因是:(1)前者海拔较低;(2)前者有阴山阻挡了西北来的寒潮;(3)前者的海拔较后者高;(4)后者的海拔高4、内蒙古地区夏季的长度(1)

5、由东部向西部夏季长度减少。(2)阴山山地有短暂夏季。(3)呼伦贝尔高原已无夏季。(4)呼伦贝尔高原有短暂夏季。 5内蒙古草原成分中的生态类型(1)针茅属植物为丛生禾草。(2)冰草属植物为根茎禾草。(3)羊草属于旱生杂类草。 6内蒙古草原植被中灌木层和灌丛化的形成(1)旱生灌木锦鸡儿属是砾石质草原中形成的优势层片。(2)旱中生灌木西北利亚杏是在沙性基质草原中形成的独特层片。(3)丛生禾草使草原呈现灌丛化的特点。7内蒙古高原,由东向西随着降水的减少,发生如下规律性的经度地带递拜年:(1)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2)草甸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3)黑钙土粟钙土暗棕钙土褐土。(4

6、)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 8在贝加尔针茅、大针茅、克氏针茅、戈壁针茅、石生针茅、半日花、四合木中,(1)大针茅、克氏针茅为典型草原的建群种。(2)贝加针茅为干草原的建群种。(3)戈壁针茅、石生针茅为草原化荒漠的建群种和优势种。(4)半日花、四合木为丛生禾草。 9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的成土过程(1)腐殖质过程减弱,灰化过程增强。(2)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渐增。(3)钙积层部位升高,厚度增加,石灰含量增加。(4)化学风化减弱,物理风化加强,土壤颗粒由细变粗。 10内蒙古草地利用(1)冬春牧易选择气候凉爽的丘陵,向阳河谷,湖盆平原和固定沙丘。(2)夏秋牧场选择气候凉爽的丘陵,岗(台)地及开

7、阔草原。(3)缺水草场如有积雪宜作冬季牧场。(4)天然草地的利用方式主要有放牧、割草和两者兼用等形式。 11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有(1)1802年至 1930年三次大的放垦。(2)本世纪60 年代初和70 年代初的垦殖。(3)砍伐灌木、挖药材等。(4)载蓄量过重。12在中国自然地理图集163 页,内蒙古地区的熔岩台地主要分布在(1)鄂尔多斯高原。(2)巴颜尔淖高原和乌蓝察布高原南部。(3)贺兰山。(4)锡林郭勒高原和乌兰察部高原南部。13在中国自然地理图集164 页的戈壁、沙漠和黄土的带状分布模式图中表明(1)沙和黄土主要来自戈壁区。(2)沙子主要来自戈壁。(3)戈壁的形式与强劲风力有关。(4)

8、空间的带状分布模式反映戈壁、沙漠、黄土间成因上的联系。 14内蒙古地区天然割草场分布趋势是:(1)动部多,西部少,牧区少,农区多。(2)牧区多,农区少。(3)南部多,北部少。(4)荒漠草原多,典型草原少。四、组合 将下面具有相互联系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用实线连起来。1(1)温带典型草原(1)折茅草原2(2)贝尔湖(2)玄武岩台地3(3)阿巴嘎(3)国际湖泊4(4)浑善达喀沙地(4)土默特达拉特平原5(5)禾套平原(5)狼山6(6)塔布河(6)“粮仓”7(7)主峰 2364 米(7)内陆河8(8)河套平原东段(8)固定、半固定沙丘9(9)中温带(9)“草原法”颁布10(10)乌梁素海(10)淡棕

9、钙土11(11)草原北荒漠(11)“层状高平原”12(12)乌兰察布高原(12)一年一熟制13(13)断陷盆地(13)岱海、黄旗海14(14)桌子山(14)外流湖15(15)西拉木伦河(15)鄂尔多斯高原最高点16(16)1985年 10月1日(16)西辽河五、解释1沙地2。“塔拉” 3。“坨子”、“旬子” 4。“白灾”、“黑灾”六、读图1阅读中国自然地理图集167 页,指出7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在内蒙 古地区自东向西的分布规律,并分析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回答:水热分布的不平衡对农牧 业生产有何影响?2阅读中国自然地理图集168 页,指出年大风日数在内蒙古地区的分布规律,并回答

10、年大风日数最多的地方发育了什么地貌类型?降雪日数在内蒙古地区有何分布规律? 3阅读中国自然地理图集171 页内蒙古地区植被类型及植被土壤区,指出:(1)内蒙古地区自东向西草原植被类型与主要建群种的变化规律。(2)虎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的主要植被类型。(3)内蒙古地区的主要农业植被类型与分布。七、编图利用中国自然地理图集164 页内蒙古地区戈壁、沙漠和黄土分布图作简单的空白底图, 参考中国自然地理图集中的相关内容,编绘年降水量200400 毫米之间的区域,绘出上 述区域中主要的植被土壤地带和地面盛行风向。注记中写出下面内容:(1)主要的土地利用 方式有哪几种?(2)有

11、哪几种的自然灾害?(3)为什么年降水量 200400 毫米的农牧交错 地带是自然灾害聚群、经济水平低的生态脆弱带?八、问答1为什么内蒙古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极不稳定?2沙地是怎样形成的?3从位置、范围、开发历史、农业植被、自然灾害几方面,比较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的异 同4如何才能防止内蒙古的草场退化? 5请写出下列地形单元的范围和界限。(1)锡林郭勒高原 (2)阴山山地 (3)乌兰察布高原 94)鄂尔多斯高原九、思考内蒙古地区由于地处季风的尾闾,降水变率大,草场生产力与牲畜需要量之间的矛盾在季节 间、年际间都很突出。这种畜草非同步性产生的供需矛盾会对牲畜、草场有何影响?会产生 什么经济和环境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