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第24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wan****g1 文档编号:114351418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3.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第24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第24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第24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第24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 第24课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五单元第24课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人教版必修2学通史弥补时空断点历史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经济建设的曲折探索历程(19491976年)中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从1956年中共八大开始,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困难“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并举。探索主要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和规模进行(2)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冋时,也出现了重大失误和挫折,成功与失误并存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2、(1978年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80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深化,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 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第24课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山东考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课标提示】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01知识整合速用夯

3、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和三大改造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T建国之初,社会经济百废待兴。(1) 背景、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2) 方针指导: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3) 开始: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4)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5) 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 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 进程厂 农业:1953年起,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J1955年起,

4、掀起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手工业: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3) 结果: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4) 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成就中共“八大”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八字方针”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比例成果19561966年,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失误与教训表现1958年

5、,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后果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发展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和三大改造可归纳为“一、一条路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个“计划”:“一五”计划。两个阶段:国民经济的恢复;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运动(1)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农民有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发

6、展对农产品的需求。(2) 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土地国有制,把农民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可归纳为“一、二、四”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两大成功探索: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主要矛盾;“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四大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近五年高考命题角度1.2011年第29题考查“一五”计划的背景和作用2.2010年第14题考查建国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解读考纲ABC02聚焦重点A层史论突破高考命题探源点重难点一“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方针、特点1背

7、景(1) 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开展工业化建设成为迫切要求。(3)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4) 从国际形势看,朝鲜战争结束,有利于“一五”计划的实施。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1) 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 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3) 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 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史料印证】史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

8、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表明了中国的工基础差,底子團毛泽东文选史料二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当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表明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加强国防军事力量的需團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史料三苏联过去所走过的道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现代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根据苏联的经验从球立重工业开始。i毛泽东(表明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学习苏联苗嗣3特点(1) “一五”计划

9、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2) “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3) “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4) “一五”计划中工业化建设要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重难点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及与工业化的关系1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意义(1)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2) 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3) 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

10、改造之间的关系史料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很艰巨很繁重,也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完成这个过渡时期的总任务,除了恢复时期的3年以外,大概还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即大概需要3个五年计划。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1955年7月5日)导读:史料主要说明了我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很繁重,表明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内在关系: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二者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有机统一。重难点三“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和影响1“大跃进”

11、的特点和影响史料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人民日报(1958年9月1日)导读:史料反映出大跃进的核心是大炼钢铁,表明大跃进的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指标、高速度,不仅造成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而且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2)影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脱离社会实际,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力造成了极大

12、的破坏。【史料印证】史料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在全社范围内统卜核算,统一分配,说明人民公社化的错误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方面实行部分的供给制,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造成I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重难点四国民经济的调整、整顿160年代初国民经济的调整史料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以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

13、,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有一部分地区还可以这样讲,在那些地方虽然也有缺点和错误,可能只是一个指头,而成绩是九个指头。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导读:史料表明1960年夏天开始,中共中央已认识到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形势,开始对“大跃进”进行反思,并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的比例进行调整,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2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史料现在铁路事故惊人,。这中间有许多是责任事故,包括机车车辆维修方面的责任事故。这说明没有章程了,也没有纪律了。所以必要的规章制度一定要恢复和健全,组织性、纪律性一

14、定要加强。邓小平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导读:史料反映了铁路运输瘫痪,管理混乱,规章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也说明了邓小平将事关国民经济命脉的铁路运输,作为整顿工作的重点;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就是系统纠正“文革”错误。B层识图读表高考命题拓展点1识图图1思考1:图1反映了什么现象?提示:“大跃进”中高指标与浮夸风盛行图2大炼钢铁运动思考2:从图2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提示: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破坏了环境2读表1956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误时间措施背景内容影响正确的探索1956中共八大三大改造的完成分析主要矛盾、提出主要任务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但其

15、路线未能坚持1960八字方针三年经济困难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1975全面整顿“文革”时期工农业牛产的破坏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出现“文革”时期最好的局面续表探索中的重大失误1958“大跃进”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制定大办工业、农业、强调咼扌旨标、咼速度导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19581983人民公社化小社并大社,统一经营、分配,平均主义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11966976“文化大革命”“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废除有效的管理制度,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损失严重思考3: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中(19561976年),党和政府主要

16、围绕哪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索?提示:(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C层知古通今高考命题升华点“大跃进”的消极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用土法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造成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一系列严重后果。(2)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3) 对人民思想的影响:在“大跃进”的社会环境下,造成人们急于求成、

17、急躁冒进、浮躁、浮夸风、假话盛行。热点材料: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开幕。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央做了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思考: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事件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提示:(1)“大跃进”大炼钢铁造成资源破坏、自然环境恶化,造成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等历史教训。03对接高考(2)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考什么T考过什么T再考什么对接点

18、1高考考什么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咼考考过什么 xx天津文综:计划经济体制的内涵 xx课标全国: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xx海南单科:“一五”计划企业分布特征【体验高考1】(xx天津文综,4)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1963年1月10日A. 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解析根据题干“1963年”可知,题干内容反映的背景是改革开放之前,也就是计划经济时期。而且

19、这道题问的是“实质”,我们不难发现A、C、D三个选项都是具体的某一方面的事情,也就是“表象”;只有B选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也就是“实质”,所以选B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A选项本身的表述也是错的,1963年时我国的经济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答案B【体验高考2】(xx课标全国,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 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 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 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

20、基本走向D. 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解析从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分析。50年代末中国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错误的探索,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都与史实不符。答案D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1】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B.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D. 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解析注意题干要求回答的是“本质问题”,这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思考。农村土地政策

21、的变化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化,其根本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答案C对接点2高考考什么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高考考过什么 xx上海单科:20世纪60年代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起因 xx课标全国:20世纪60年代农村政策调整的影响xx广东文综: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影响xx山东文综:“一五”计划的实施条件【体验高考3】(xx上海单科,28)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A. 三大改造B.中苏关系C.文化大革命D.“三面红旗”解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以致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人口出现负增长。答案D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2】腾讯网曾发起的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其中,1953年当选的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网友选此事件的理由应包括()。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有力配合“三大改造”的进行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A. B.C.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作用和影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是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的,它既在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23、,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热情,促进“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故符合题意。答案A对接点3高考考什么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高考考过什么 xx北京文综:概括建国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xx山东文综:建国后,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 xx江苏单科:建国后,不同时期农村生产组织的区别、联系【体验高考4】(XX山东文综,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解析19531958年:我国通过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国民生产总值呈现曲折发展的

24、态势,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呈下降趋势,故为B项;19591964年:19591961年“左”倾泛滥,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但1960年党中央提出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经济出现回暖趋势,故应为C项;19701975年:“文革”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但通过周恩来和邓小平的整顿,国民经济呈现复苏和迅速回升的状况,故应为A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国民经济就呈现出了逐步发展的趋势,国内生产总值也就基本呈现上升的态势,故应为D项。答案C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3】1956年党的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

25、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A. 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B. 确立了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C. 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D. 探索一条与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析中共八大制定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之前“左”倾错误并不严重,因此A项是错误的;材料强调农业的重要性,这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是中国的经济建设一直以重工业为重心,排除B、C两项,故选D项。答案D对接点4高考考什么从认识、启示、评价、评述、新史观、新情境创设角度命题高考考过什么 xx浙江文综:

26、创设工厂生产场景,考查建国初期经济建设 xx广东文综:引入杂志封面创设新情境,考查“大跃进”运动 xx天津文综:引入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图,考查“大跃进”运动【体验高考5】(xx浙江文综,19)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A. 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武汉工人”与“鞍山钢铁厂工人”进行艰难的生产,

27、产品主要是军用物资。抗战前期这些地方已由日本控制,解放战争时期主要由国民政府控制,所以可以排除A、B两项;“大跃进”时期,国家工业化有了初步发展,所以不会太艰难,且主要产品并非军用物资,排除D项。抗美援朝时期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化水平极低,且正在进行援朝战争,所以答案是C项。答案C高考再考什么【预测题4】烟标和火花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根据图片信息判断,下列烟标或火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B.C.D.解析本题考查建国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的认识。是在1950年1953年;是在过渡时期1953年1956年;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是在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根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

28、是。答案D扎实提升节节高04限时规范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xx南京模拟)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20世纪两次历史性巨变。这两次巨变都()。Aft戈cAlFrc*.;:;*2s.x-,*gxt哼M4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告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A. B.C.D.解析大总统誓词反映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告反映了新中国诞生。属于二者的共同点,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不符。答案D2.(xx临沂期中)1956年2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

29、二届二次会议的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崔琳爽在大会上表示:“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这表明()。A. 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 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D. 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解析“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是将私营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是将资本家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6年2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在进行中。因此选A项。答案A3(原创题)下表是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情况,由此判断()。时间1955年1956年3月1956年底比率32.5%80.3%96.2%A. 从农业合作化速度上看,正处于“大跃进”时期B. 农村

30、生产资料私有制基本改造完成C. 从农业合作化结果上看,完成了“八大”制定任务D.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解析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B项正确。“大跃进”是1958年开始的,A项错误;“八大”制定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项错误;“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项错误。答案B4. (改编题)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资本家的赎买由分配利润制度改为定息制度,每年领取5%的定息。在实行定息制度后,企业的生产资料完全由国家统一使用和支配,企业的管理完全按照社会主义原则、

31、按照国家计划进行。这说明()。A. 企业归资本家所有,向国家缴纳税收B. 企业归国家所有,资本家得到部分利润C. 企业归全体员工所有,平分企业利润D. 企业归国家和资本家共有,均分企业利润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赎买”、“定息制度”。在全行业公私合营过程中,党和政府实行“赎买政策”。公私合营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家领取定息。因此,此时的企业归国家所有,资本家得到部分利润。答案B5. (xx广东联考)仔细观察下面“19491966年新中国工业、农业国民收入统计图”,图中C处工业、农业国民收入情况发生的变化的原因是()。(亿元工业国民收入一农业国民收入A. 中共八大做出经济建

32、设为中心的决策B. 三大改造促进农业发展C. 中苏关系恶化导致工业停产D. “左”倾错误破坏经济正常发展模式解析图中C项对应的是1958I960年左右,回忆所学知识应该是当时推彳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方针导致的结果,故选D项。答案D6. (改编题)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9月人民日报根据决议精神发表了“先把人民公社的架子搭起来”的社论到11月,就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人民公社。这一运动()。A.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 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C.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D.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人民公社化强调公有

33、化程度高,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故选C项。项是“大跃进”,排除;人民公社化、“大跃进”严重破坏生产力,损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D两项。答案C7. (xx鹰潭模拟)19611963年我国大规模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据史料记载,19611962年两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全国吃商品粮的城镇人口,从19611963年6月共减少2800万人。关于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分析最合适的是()。A. 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导致城市粮食供应紧张B. 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C. 险恶的国际环境迫使我们转移城市人口D. 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受挫解析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

34、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丁“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题目中的现象源自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故选B项。答案B8. (xx日照检测)某年,北京市顺义县把全县400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8个大社,分别叫“红旗”“卫星”“七一”“火箭”“东风”“东方红”“先锋”和“红星”合作农场。这表明()。A. 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B. 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严重C. 农业期盼迈上科技发展之路D. 农业合作化运动成效显著解析“小社变大社”体现了片面追求规模大的“左”的错

35、误;8个社名反映了经济工作中急躁冒进的浮夸风的泛滥。某年是指1958年,反应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事实。答案B9. (xx淮北模拟)与下图漫画主题一致的标语是()。好大的南瓜呀.A.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B. “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C. “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D. “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强调实行排斥市场作用的计划经济体制;“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强调全民皆兵;“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过分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强调时间

36、和效益的重要性。图中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高指标”、“浮夸风”,与“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属于同一思想。因此,该题应选3项。答案C10. (xx济南模拟)下面是山东省I96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表,你认为第二产业的比重最有可能是()。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6020.61%?19.69%A.31.7%B.18.9%C.20.5%D.12%解析注意时间信息是“1960年”,当时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第一、二、三产业比例失调,因此工业所占比重最大,故选A项。答案A11. (改编题)“(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们还把加强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必要的集中统一领导,斥之为条条

37、专政、扼杀地方积极性,因而盲目地下放企业管理权,大搞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分散主义。”这本质上反映了()。A.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断掀起高潮B.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禁运C. 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政治运动的严重影响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上世纪六十年代”、“盲目地下放企业管理权”、“各自为政”等,可知是“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影响,故选C项。A项发生的时间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排除;B项是外因,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主观原因,排除;D项应该早就出现,且与材料不相符,排除。答案C12. (xx长沙模拟)下表为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发展趋

38、势示意图。根据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国民经济的调整使工农业的发展趋于平衡C. 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的产生D. 与工业相比,1956年以来农业生产停滞不前解析A项工业生产峰值出现的原因是大跃进期间“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畸形发展的结果,也有虚报产值的成分。C项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D项1962年后农业生产有显著增长。1962年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工农业的发展趋于平衡。答案B、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13. (改编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重

39、工业轻工业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195319571958196219631965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材料三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巿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1) 根据材料一说明

40、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6分)(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6分)解析第(1)问,“变化”可从材料的图表中分析出,“原因”可联系“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大影响”可联系教材所学来回答。第(2)问,首先应该分时期来作答。“19581962”变化可以结合资金流动情况概括为增加;原因在于经济建设的实践推动。“196

41、31965”变化可以根据工业和农业情况直接概括为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减少,流入农业的资金增加;原因应该结合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造成的危害及相应的经济调整方针及国民经济比例调整。第(3)问,从“二五”计划的时间段可知这时期发生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回顾相关的史实及消极影响来回答。答案(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2)19581962变化:流入重工业和农业的资金都增加了。原因:“大跃进”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人民公社化运动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19631965变化: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减少,流入

42、农业的资金增加。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三年经济困难,党和政府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比例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对重工业的投资,加强发展农业。(3)原因: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错误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对重工业和基本建设投入过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答出三点即可)1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

43、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注:一线指东部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靠近内地的地区;二线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材料二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第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

44、兴工业城市。摘编自魏后凯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的背景。(10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意义。(6分)解析本题以我国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为主题材料,考查建国后我国进行三线建设的原因、成就。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主要从20世纪60年代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美国的遏制、苏联的压力)、国内(工业与科研力量比较集中,不利于国防建设)形势回答即可;第(2)问,从工业布局的改变,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开发等方面回答。答案(1)美国对华采取遏制政策,越南战争逐步升级;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增设重兵;国防安全面临威胁;工业与科研力量比较集中,不利于备战。(2)改变了工业布局;促进了中西部的发展;有利于西部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