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医讲稿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14309194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0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思考中医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思考中医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思考中医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资源描述:

《思考中医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考中医讲稿(6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思考中医讲稿正文 第一篇:思考中医讲稿1. 感谢科教科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中医经典的机会。我自己中医学的不太好,所以我就不在某个知识点上做深入的讲解了,今天主要讲讲认识和方法上的一些问题,大家也没有多少需要做笔记的内容,主要是认真听,仔细的去理解就好了。10年前,我看过一本书,叫思考中医,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刘力红教授写的,可能在座的有人也看过,写的非常精彩,很受启发,所以我在里面挑选了一小部分内容作为今天讲课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很多话都是引用的原文,部分引用的案例也是以本书作者的角度讲给大家听,并不一定是我本人真实的案例,希望大家听后能有所感悟,对中医的认识上有所启发,就足够了。2. 既然是

2、思考,那就肯定要有问题才能思考,这次我们主要谈谈以下三个问题:中医是什么、中医怎么学、中医怎么用。听起来题目好大吧?不要紧,时间有限,我们简单点讲。 3. 首先,第一个问题,中医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会说,这还不简单吗,中医就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嘛,我想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特别时学西医的人,是不是这样的呢?绝不是这么简单,这只是最肤浅的一层意思,中医的中字真正的含义是我的理解是中庸之道,什么叫中庸?不偏不倚谓之中庸。中医就是要让某样事物保持在中间或者动态平衡在某个水平的一门医学。那这个事物是什么,我们后面会讲到。4. 讲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说说一个普遍存在的认识上的问题:那就是中医理论是否滞后于临床?

3、这几十年来,中医的局面为什么没有办法突破?临床疗效为什么老上不去?遇到高热降不下来,最后还是得上抗生素?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中医的理论已经形成两千余年,在这期间,没有大的突破,大的变化,会不会是因为理论落后,已经不能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指导了呢?大家可以思考,今天我们的临床落后,我们的治病水平上不去,是不是因为理论落后造成的?我的看法完全不是这样,恰恰相反,中医的理论不但没有落后,在很多领域还大大的超前,我们如果认为理论落后于临床,认为理论不能指导临床,那我们就要问自己,我们真正弄通中医理论没有?对于中医的理论,对于内经的理论,我们把握了多少?有十成把握没有?如果不到十成,两、三成呢?

4、如果连两、三成都不到,有的甚至搞了一辈子中医,最后竟然还分不清阴阳,那我们怎么能说理论落后于临床?这个问题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没有认识好,那导致中医今天这样一个局面的症结就不容易抓到,我们今天看到的临床水平比较低下的状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错误的把这个原因归结到理论的落后,而去寻找理论方面的原因,那我们就可能会形成真正的倒退,真正的落后!所以对于中医理论我们应该放心的去信任它,在绝大多数时候不是理论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认识出了问题。5. 前面刚才提到了,中医是要让某样事物保持在中间状态。这个事物是什么呢?很简单,两个字阴阳。它也是中医里最重要的东西,最核心的东西,方方面面都要围绕它,离不开

5、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开首即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现在人都知道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当我们问一句中医怎么治本,或者中医通过什么来治本呢?这就回答不上来了,其实,这个本就是阴阳,阴阳是一个关系到方方面面的,最本始的东西。 6. 阴平阳秘就是健康状态,阴阳失衡就是疾病状态,中医就是要恢复已经失去平衡的阴阳。 7. 那阴和阳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阴阳谈的是阴与阳两者之间的事,既然是两者,就有一个相互关系的问题,这也就是阴阳这门学问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个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有很精辟的论诉,就是“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

6、句话基本上将阴阳的主要方面包含进去了,因此,只要弄通了它,阴阳的学问也就可以基本解决。“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主要是讲一年里的阴阳变化以及万物的生长情况,古人就是通过观察这些自然现象悟出来的这些道理。阳生阴长主要讲上半年,也就是春夏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阳渐渐生,阴渐渐长,两者关系非常协调。联系到具体的自然,春天以后,白日渐渐长,气温渐高,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阳气的不断增长。那么阴呢?阳化气、阴成形,这些成形的、属阴的万物也随着这个阳的增长而不断的繁茂,真正的一派欣欣向荣。这个过程真正是阳在生,阴在长,就像夫唱妇随一样。与以往我们所说的对立的、消长的关系好像不同,并不是阳产生了,万物反而消灭,完全

7、不是这么一个情况。如果用现代一些语言来形容这个过程,那么,阳气就好比能量,我们可以设想在天地之间有这样一个能量库,而在春夏这两季,能量是处在一个释放的过程,随着能量的释放,万物得到这个能量的供给,便逐渐的生长、繁茂起来。否则、万物凭什么会生长繁茂呢?就是因为这个能量的释放造成的,这就是阳生阴长,希望我这样讲大家能理解了阳生阴长是什么意思了。同样道理,阳杀阴藏就很好理解了,阳杀与阳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能量的释放是不会无休无止的释放下去的,就好比我们打拳击,拳头伸展出去了,如果还是老停留在那个状态,就没办法进行第二次出拳,所以,必须先把拳头收回来,才能打下面的一击。阳气也是这样,达到顶峰后就要转为

8、收藏,能量收藏起来了,万物得不到这个能量的供给,万物的生长就趋于停止,而且渐渐的凋零、枯萎,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秋冬景象。上述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如环无端。收藏到一定的程度后又要开始新一轮的生发、释放。这便是素问所讲的“重阳必阴,重阴必阳”。8. 弄懂了阴阳,我们再看看第二个问题,中医怎么学,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真的很大,也是令很多中医学子困惑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那么复杂,我认为学好中医的有效方法就是依靠经典、熟读、记忆、理解经典,当然这个过程是很艰苦的,没有捷径可走,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现在很多中医院校已经将经典改为选修,从必修沦为选修,经典的这个地位大大的下降了,它给人

9、们的信息就是对于中医的学习来说,经典已经不是必须的了。有关部门也做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很多人认为经典的学习没有太多意义,学也可,不学也没有什么损失。这是中医的悲哀,我的观点于上述这个认识截然相反,经典的东西不但不能消弱,而且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为什么呢? 9. 历史的经验会告诉我们一些理由。翻开历史,我们看一看,从张仲景直到清代,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凡是在中医这个领域有所成就的医家,我们研究一下他的经历,就会发现,大多数医家是从经典中走出来的,大多数医家是依靠经典而获得了公认的成就。中医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不得不使我们去思考,经典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从这些历史事实中我们感受到:自古医家

10、出经典。那么近代和现代的人呢?只要我们翻阅周凤梧等编著的名老中医之路这本书,就会有相同的感受。就以大家比较熟悉的蒲辅周老中医为例,蒲老在初出茅庐时,就诊的病人很多,但是有有效的,也有无效的,为此,蒲老毅然停诊,闭门读书三年。将中医的经典熟读、精思、反复揣摩,三年后,复出江湖,便能在临床上得心应手,以致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屈一指的大医家。对于这段经历,蒲老深有感概的说:当时很多人不了解我的心情,认为我闭户停诊是“高其身价”,实际是不懂得经典的价值。无独有偶,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也强调,要做好一个中医临床医生,每年应拿出三个月的时间来温习经典。两位老前辈的话值得我们重视。 10. 很多人可能会说,那些

11、经典的书籍都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写的,过时了、落后了,我们还学它干嘛。可是我要说的是,经典的年代虽然久远,但它不一定就过时了,落后了。所以,大家不要轻易地否定它、遗弃它。学习经典不是守旧。经典的意义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里给大家讲两个故事。南宁有一位老中医叫廖炳真,廖老从医几十年,在某些病的治疗上有独到的经验,廖老有一次讲到蛇咬伤的治疗:在旧社会,有些江湖郎中治疗蛇伤往往会留一手,这一手的方法很巧妙,让你根本没办法察觉。郎中给你治蛇伤,很快就把蛇毒治住了,让你没有生命危险,很多症状也消除了,就是有一点,伤口老不好,隔上一段时间伤口又腐烂,你又得到郎中那里去买些药,在江湖上,这叫郎中钓病人,病人养

12、郎中的招数,但是,这个窍门被廖老从他的父辈那里得知了,窍门就是什么呢?就是忌盐,如果让病人忌盐几天,再吃上几剂解毒、生肌的药,伤口很快就长好,而且再不腐烂,就这么一点小奥秘,可要是你不知道,就会被折腾的够呛。听完这个故事,大家仔细一琢磨,这不就是内经的东西吗?素问.金匮真言论上说:“北方黑色、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谷豆,其数六,其臭腐。”肾家的臭是腐,凡属腐烂一类性质的病变都与肾相关。肾病需要忌盐,“多食盐则伤肾”。蛇伤引起的伤口腐烂,忌盐几天,再吃几剂普通的中药,伤口便从此愈合,这是一个多么神秘而又极其简单的事实。经典的东西就是这样,没有揭开时,他非常神秘,揭开了

13、,又这么简单。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廖老治骨癌的经验,骨癌的疼痛是非常剧烈的,而且这个疼痛往往很难止住,就是用上麻醉剂,效果也不理想。廖老对这个疼痛有个杀手锏,虽然骨癌最后不一定能治好,但这个疼痛却可以大大的减轻甚至消除,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廖老用的什么药呢?就是在一些草药里面加上一味特殊的东西,然后煎汤外洗患处,洗几次后疼痛就能逐渐消除。这个特殊的东西很灵验,加上它很快止痛,不加它完全没有这个效果。这个特殊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棺木的底板上长出的一种东西,过去人死了,用的是土葬,随着尸体逐渐腐烂,腐烂的这些东西就往下渗,渗到棺木的底板上,连同木质一同腐坏,上面的这个东西就是感受这个腐气

14、而生的。大家可以沉思片刻,在所有的腐气里面,还有比人的尸体腐臭更厉害的吗,所以,说到腐字,根据前面讲的,大家应该就会悟到些什么了。按照内经讲的,它应该跟肾有非常特殊的关系,肾又主骨生髓,所以这个东西用在治骨癌上就有这样特殊的疗效。这么神奇的治疗又是内经的东西,为什么说学中医还需要点悟性呢,就是这个原因,不是非常聪明的人是学不好中医的,经典的东西早就告诉你了,就看你能不能领悟,能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应用于临床。11. 学好经典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要具备一个基本条件,或者说一个基本的素质,就是信受奉行。这四个字什么意思呢?字面上理解就是:信任、接受、去实践。现在很多人学经典是带着一种批评

15、的眼光来学,觉得经典这也不科学,那也不科学,你比经典都高明了,那你还学什么经典呢,你以一种抵触的情绪,认为经典过时了,那你怎么学得进经典?所以,学经典这个态度很重要,你必须完全地相信它,接受它,然后再思考怎么按照经典的思想去奉行。只有这样,经典才学的进,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收获。经典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考验,那么多人依靠经典成了名医,你有什么可担心呢?所以,对于经典完全地可以信受奉行。不具备这个条件,经典的学习就整个成了障碍。记得在读本草纲目的时候,读到白术这一条时,李时珍引了张锐鸡峰备急方的一则案例:“察见牙齿日长,渐至难食,名曰髓溢病。用白术煎汤,漱服即愈。”大家看到这个案例,第一感觉是什么呢

16、?我想很多人会不相信,牙齿长到一定程度就定型了,怎么会越长越长,以致进食都困难呢?这太离谱了,即便是有这个髓溢病,怎么用白术漱漱口就能缩回去呢?简直太不科学了,但我不这么想,我首先是相信它,然后,再来思考它的道理。我们读古人医案,不是去考察它的真实性,而是要去理解它里面所蕴含的道理。首先这个病名很有意思,牙齿为骨之余,由肾所主,牙齿日长,就好像是髓满了在往外溢一样,所以叫做髓溢病。现在要考虑的是这个牙齿为什么会日渐长长,髓为什么会往外溢,这一定是约束骨髓的这个系统出了问题,骨髓由肾所生,肾为水藏,故骨髓亦属水类,按照五行规律,土克水,所以肯定是约束水的土系统出了问题,土虚了,当然就会发生水溢,

17、髓溢了牙齿自然会日渐变长,这个道理明白了,用白术来补土制水,控制髓溢,就是十分简单的事了。这就是对经典的思考,想通了,就会有收获,甚至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学经典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曾经诊治一位跟骨骨刺的患者,疼痛厉害,足跟不敢落地,痛苦不堪,按常规的思路,补肾、活血、除痛等方法都无明显疗效,我突然想到了髓溢病这个案例,大家知道,骨刺是骨钙流失形成骨性赘生物,这与髓溢病有什么差别呢?道理应该是一样的,于是如法炮制,用白术煎汤,让患者浸泡足跟,每日两三次,每次2021,出乎意料,不几天疼痛就明显减轻,坚持1月余,足跟痛消失,痊愈了。这些案例给我们什么感受呢?经典的东西你必须相信,然后才有思考,才

18、会有收获,你不相信,后面什么也不用谈了,中医你肯定学不好。12.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中医怎么用,我们想尽各种办法努力学习中医,最后都是为了用中医来解决病人的痛苦,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用呢?不同的应用方法区分出了医者不同的层次,我们通常说医者分上工和下工,所谓下工层次就是对病欲愈,执方欲加者;上工层次就是临证察机,使药要和者。察机要和者,似迂而反捷,此贤者之所得,愚者之所失也。怎么理解这句话?下工就是我们所谓的庸医,看到一个病,很想让它快点好,拿个方子就乱加,咳嗽就加点止咳化痰的,发热就加点清热的,头痛就加点治头痛的,食欲不好再加点消食的,等等等等,病人一堆的症状,结果药就二三十味,却不知道病机到底在

19、哪里,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大家遇到过这样的医生没有?我想一定大有人在。我们不要做这样的医生,我们要做上工,要做到临证察机,就是把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归纳总结,找到病机,就像从一个枝繁叶茂的大树上找到树干一样,树干砍了,整个树自然就倒了,用不着一根根的去砍树枝,看上去我们好像在找病机的时候费了点周折,但收货的效果将是立竿见影的,似迂而反捷!这其实是跟西医的诊断思路一致的,西医诊断疾病讲究一元论,就是尽可能的用一个疾病去解释患者所有的症状,中医也一样,我们要尽可能的用一个病机去解释患者所有的症状,当你这个一元论成立的时候,诊断基本上都是正确的。13. 察机实际上就是求本,“察机药和”就是治病求本,机就

20、是导致事物发生的关键要素,病机就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那个最关键的因素。原子弹的威力大不大?当然很大,可是这个启动按钮没必要搞得那么大,一点就行了,病机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 14.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审查好病机呢,审查病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勿失气宜,要抓住气宜,这个提法在至真要大论里有两处,其中一处说“谨候气宜,勿失病机”,实在的说,病机就是气宜,气宜就是病机,这两者讲的是一回事。那到底气宜是呢?很简单,就是我们常说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那么这个气宜要怎么求呢?比如现在天阴了,要下雨了,这个气宜我们知道不知道?当然容易知道!这是什么?是湿气来了,我们可以直接感受这个气宜的变化,在这个时候产生的疾病,不管

21、它是什么病,都与这个气宜的有关,抓住了这一点,不失去这一点,那你就抓住了病机。如果天气突然转冷,北风来了,这就是寒的气宜,其他以此类推。这也就是我们写大病历的时候要写节气了,节气往往是六气变化的转折点,与病机有关,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点了。上面讲的这些气宜,都是我们可以很明显感受到的,可以叫做外气宜,还有一些我们不容易察觉出来的,叫做内气宜,内气宜可以通过舌脉来查出来,时间有限,今天就不展开讲了。15. 讲到病机这个词,就不得不提中医里著名的病机十九条。很多学中医的对病机十九条的认识不足,以为天下的疾病那么多,那么错综复杂,怎么可以就用这么简单的十九条病机加以概括?十九病机到底能不能概括

22、?回答是肯定的,能。歧伯在这里用了“诸”,“皆”等一些非常肯定的词语,就如我们前面说到的信受奉行,既然歧伯这么肯定的说了,那你就必须信,不要怀疑,大胆用准没错。在运用之前我们还要了解其中的一句话“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这句话什么意思?有或者没有我们都要去寻找,是过盛还是不足,我们都要找它,必须先了解五行生克关系,五胜就是指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我们就拿其中的一条来举例子,看看我们如何运用病机十九条来察出病机。就拿大家比较熟悉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条来说,凡是风、凡是掉眩,必定与肝有关系,你就从这个肝去找,一定能找到病机,一定能找到导致这个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比如我

23、们看到一个眩晕的病人,病人一来,我们看到他一副肝病的模样,脸色青青,脉又弦,肝的色脉非常明显,这个叫有。但是,如果没有呢?如果我们看到这个眩晕的病人脸色不青,脉也不弦,一点肝家的色脉都没有,这怎么办呢?这种情况叫“无”,无者也要求之,反正就是认定它了,它就是与肝有关系,这是病机规定的前提,那怎么求呢?这就要根据“必先五胜”的原则,用五行之间的关系去求它。方法就是以肝为中心,利用五行生克的原则去考察。比如这个眩晕的病人你看到的是肾很虚的表现,那么,你就要思考,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是因为肾水很虚,母不生子导致的,所以治疗就应该补母生子,用补肾的方法这个眩晕就会治好。如果肾的情况没有,那就继续看

24、,有没有肺的情况,如果是肺家盛,那你就又要开始思考了,肺属金,金克木,肺金太旺,那肝木就必遭克损,所以,治疗就应该是泄其太过,使木不遭克损,那疾病自然就会痊愈。同样道理,大家可以继续思考,如果是看到的心的情况、脾的情况又该怎么样去思考,从而发现病机。病机十九条是非常有用的,千万不能小看它,很多疑难杂症,它能帮你很大的忙,前提是你必须信它,认定它。它相当于帮我们把一个中心坐标确定了,你根据病人的实际表现,根据这个中心点去寻找,比你漫无边际的去寻找要方便很多,大家说是不是?这就是中医经典里的宝贝,大家可千万别把它丢了,要不真的太可惜了。16. 另外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就是“抓主证”,抓主证是刘渡舟教授

25、提出来的,在坐的可能有不少人对刘老有所了解,刘老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伤寒界的权威,人称北刘南陈,北刘就是指刘渡舟,南陈指陈亦人教授。刘老认为,抓主证反应了辨证论治的最高水平,因此,能否抓好主证,就成了临证的一个关键问题。17. 为什么主证那么重要,我的理解有两点:1.主证最能反映病机,而只有这个能反映病机的证才能称为主证,2.是主证最有可能反映疾病的祛除途径。它提示你,你应该用汗法、下法、还是吐法,或者用其他方法,这样的主证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这个证就能辨别该从哪个方向着手。18. 说的比较抽象,举个例子大家可能比较容易理解。曾经有个女病人找我看病,西医的诊断是肾结石,肾积水,中西

26、医都看过,效果不好,一位老病人介绍过来找我看。按照常规,结石、积水就要排石利水,对吧?一般人可能都这么想,也都这么开方,一般石韦散就开出来了。但是我没有这么考虑,只是静静的听病人讲诉病情,一边听一边思考,其实就是在等待主证的出现。当病人讲到这一个月都在拉肚子,心很烦躁,睡觉也睡不好,就是这一瞬间,主证出现了。我开出的方子是猪苓汤,没有加任何排石药,为什么开猪苓汤?因为伤寒论319条说:“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这里明确讲到,下利然后心烦不得眠,下利就是拉肚子,看看这个病人跟它所描述的是不是很像?主证符合,那你就大胆用猪苓汤吧。病人吃了半个月药,症状很快消失,复

27、查肾积水没有了。 19. 如何才能抓好主证呢?当然,这要建立在对伤寒论条文非常熟悉的前提下,先是要熟记,然后逐渐明白其中说明的道理,最后还要在临床上多多实践,多用多体会,不断磨练。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熟记,明理,多用。2021今天的课接近尾声了,讲了这么多不知道我讲明白没有,总之,大家应该牢牢记住,上工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下工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虽然我们不能马上成为上工,但既定目标应该有。大家应该处处注意养成上工的习惯,处处注意避免下工的行为,不要一个肿瘤病人来了,你就满脑子想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这些抗癌药,我想这个不是中医,充其量只是半吊子中医。既然是中医,你就要有中医的思路,你就要临证察机,也

28、只有这样,你才容易有体会,你才容易有感受。否则,这个病人治好了,你不知道是怎么治好的,治差了你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当了一辈子中医自己还是糊涂虫,岂不可怜。要是做这样的中医,那真的没意思,所以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上工,至少成为一个准上工。我想只要按照上面的这些方法去操作,我们在形式上就已经成为上工了。 21. 谢谢大家!第二篇:从“思考中医”到“中医思考”从“思考中医”到“中医思考”(100029)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谷万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传统文化也随着中华民族的自信心的增强得以开始了新的复苏。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至

29、今仍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必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中医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学术体系与现代科学体系之间的差异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困惑和思考,近年来有关的研究书籍也层出不穷。如思考中医、哲眼看中医、挽救中医、走进中医、小说中医、中医趣谈、中医与传统文化、文化中医、大话中医、中医文化对谈录等等。其中以思考中医和哲眼看中医影响最大,成为近年来中医药出版界的畅销书,得以再版或多次重印。这些著作或从传统文化层面、或以当代科学的视角,对中医学进行了多方位的剖析,内容涉及医史、医理、医案、哲学、传统文化、中医的困境、政策等诸多方面,可谓包罗万象,其科普性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认识

30、中医的机会,读来确实令人受益匪浅。阅读学习这些著作,给了我们一个重新“思考中医”的平台,坚定了相当多的中医界从业人员的自信心,也为更多群众找回了看中医的信心。但是,仅仅从文化和哲学理论甚至现代科技层面对中医学进行阐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中医学之所以在近代消灭中医思潮以及西方文化和医学的强烈冲击下能够历经磨难而没有灭亡,靠的不是理论论证,而是真实可靠的临床疗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赖。这一切都是以中医临床有效为前提和基础的,否则,对中医理论的探讨就会变成文字游戏。只有临床疗效才是中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一、临床疗效决定中医理论中医药学之所以能够历数千年而不衰,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31、做出巨大贡献,关键在于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是中医药学存在的底线,也是中医药学能够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临床无效,根本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进行中医药学的研究,根本没有必要进行中医药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的讨论和研究,中药也就不存在了,而可能被“天然药物”或“植物药”、“动物药”的命名所取代。中医药学兼有科学与人文的特点,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但是,如果我们已经没有了能够体现中医药学临床疗效的中医医生,谁还会相信历史文献上所记载的中医药学的疗效?曾经的辉煌只不过是被后人当作谈论的神话罢了。老百姓看不到、亲身体验不到中医药学的疗效和价值,谁还会去寻求中医药治疗?因此,临床疗效是底

32、线、是根本,疗效是硬道理。同时,临床疗效是检验中医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没有实实在在的临床疗效,实验做得再科学、再漂亮,理论再符合“科学”,政策、资金再支持,中医迟早要走向衰亡。因为老百姓最看重的是疗效。中医药学从产生至今,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至今仍在发挥防病治病重要作用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临床疗效决定存在,存在决定中医药学的发展。中医药学的存在价值要靠自身临床疗效来体现,不但要能治疗一般疾病和疑难病证,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西医至今仍然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临床问题,才能体现中医药学的优势,这也是中医临床科研和基础研究的出发点。我们的中医药大学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出更多的真正的中医药人才,满足

33、时代发展对中医药的需求,从而力挽狂澜,弘扬中医药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二、从“思考中医”到“中医思考”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考中医”,而应及时完成从“思考中医”到“中医思考”的转变。我们要以博大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气度,用中医学的观念和眼光,重新审视现代科学理论和西医学,是吸收其精华,将其纳入中医理论体系,这种以中医为主体的思考,笔者称其为“中医思考”。在中医学的发展历史上,这种“中医思考”不胜枚举。如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用的柯黎勒就是从国外引进的。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就引用印度“五明学”的部分内容,并收载支存法的支太医方十多个。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中则引进了大量的阿拉伯医学的理论和验方,如番木鳖、

34、葫芦巴、破故纸、乳香、没药、砂仁等都是由国外传入的。王清任、唐容川、张锡纯等人的著作也可明显地看到吸收了西方医学的若干观点并融入传统医学体系的内容。张锡纯说:“盖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标本原宜相顾”,“取西药之所长,以济吾中药之所短”。可见,历代医家都善于把国外医学的精华吸收过来,为我所用,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学。如对中药的研究,我们在批评按照西药途经研究中药的同时,不应忘记将西药纳入中医的理论体系,进行西药中药化的研究,不但可拓宽中药的种类,而且对促进中西医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以高血压病的治疗为例,对“中医思考”作一具体阐述。高血压病是一种

35、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因此降压新药层出不穷,虽已发展到多达近百种,有利尿剂、b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a阻滞剂六大类降压药,但在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上仍不尽理想。临床常见同一降压药在不同患者的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有较大差别。中、西医学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从不同的理论体系出发有各自的认识,治疗理念上也有较大的差异。中医重视气血、脏腑、阴阳的平衡,强调心理、整体、环境的调整,辨证使用中药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的症状;西医注意血压指标及危险分层,使用抗高血压药可有效、迅速控制血压,但临床症状改善有时不理想,如失眠、便秘等长期困扰患

36、者,有的患者还因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而新增加一些不适表现。在中西医两套理论的指导下用药,根据中医辨证选用抗高血压西药,可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明显提高原有西药使用的准确性,降低使用盲目性,避免其副作用。临床已有报道,钙通道阻滞剂对痰湿壅盛型、血脉瘀阻型高血压,受体阻滞剂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阴虚阳亢型或肝肾阴虚型疗效较好。降压西药的辨证应用,是中西医两种医学适应证的交集,更体现了高血压当代个体化治疗的最新理念。202180年代以来,西医学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不仅关注降低血压,而且对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疾病加以重视,并按照循证医学开展了大样本多中心观察研究,降低了并发症

37、和死亡率的发生。降压治疗能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其所致的病残率和死亡率。西药着重于降压治疗,具有确切的降压效果和靶器官保护作用,广泛适用于某类型高血压或高血压的某项并发症。降压药的研究虽然日新月异,但是还缺乏完全无副作用和更长效的药物,仍需终身服药。不少病人服用降压药后血压虽有所下降,但临床症状未解除,少数病人甚至加重,生活质量反而有所下降。但是如果从中西医结合立场出发,分别从中、西医理论对高血压病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除借助现代诊察手段外,融合中医的四诊、辨证,通过中西药理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贯穿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在中医个体化的辨证用药指导下应用降压药,具有更

38、好的针对性,可以提高降压药的疗效、减少药物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在迅速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同时,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并将副作用降到最小。降压药辨证应用的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通过“中医思考”,将对降压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和指导方案,是中西医结合在临床药学领域的有益探索。在不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和风险的前提下,为克服西药毒、副作用,发挥药效和寻找新的用途提供了可靠的思路与方法。不但能丰富中医药学的内容,而且有利于中西医的交流、融合,虽然目前关于降压药中医辨证应用的研究还不成熟,很多方面还需要完善、改进,但非常值得我们去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三、结语中医学更加关注以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个体感受,体现了“以

39、人为本”的当代医学模式。我们以前所做的中医科研,多为了证明中医的现代医学疗效机理。存在的必然有其合理性,中医学理论体系其实并不需要西医学的验证,反之,在全面继承中医学的同时,应以中医的理念和眼光,采取“拿来主义”,通过“中医思考”,将西医学的精华纳入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四诊八纲、气血理论服务,才可能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真正贡献。第三篇:中医皮肤科讲稿第一节白秃疮白秃疮是生于头皮、毛发的浅部真菌病。又称“癞头”、“癞头疮”等。以头皮灰白色鳞屑斑片,毛发折断,发根松动,病发基部有白色外套为临床特征。多见发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儿童,尤以男孩为多,青春期后可自愈。具有较强的

40、传染性,常见家族或群体间染病。本病相当于西医所指的白癣。一病因病机(一)外感邪毒腠理疏松,湿热虫毒侵袭;或密切接触白秃疮患者、剃发相传均可致虫淫毒染而发病。(二)湿热内蕴脾胃湿热内蕴,蕴积生虫,熏蒸于头,发为本病。 二临床表现好发于头顶部,但也可发于额顶部或枕部。初始丘疹色红,灰白色鳞屑成斑片,中间有毛发穿过,逐渐增多而大,小者如豆,大者如钱,渐侵及毛发他处,毛发干枯无泽,毛根松动,易折易拔,病发距头皮35mm处自行断落,参差不齐,发根部有一白色套状物称菌鞘是本病的特征。(见图16)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可有轻度瘙痒自觉瘙痒。病程缠绵,迁延多年,即使不治,到青春期后可自愈。不继发感染者,新发再生

41、,不留瘢痕。发生继发感染者,发生水疱肿胀、化脓等现象,则在化脓处遗留疤痕,该处头发永不再生。三实验室检查1真菌直接镜检取头皮鳞屑或病发白鞘刮片,镜下可见发外密集成堆的圆形小孢子。2滤过紫外线灯检查(Wood灯检查) 在Wood灯下病发呈亮绿色荧光。 四诊断依据1好发于儿童,男孩尤多。常见家族、近邻及儿童集体间互相传染。 2好发于头皮部。3头皮初起红色丘疹,渐成斑片,被覆灰白色鳞屑,毛发干枯无泽,发根松动,易折易拔,近发根处折断,参差不齐,病发干外围白色菌鞘。4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可有轻度瘙痒。5病发、鳞屑刮片,镜下可见有菌丝、孢子。Wood灯下病发呈亮绿色荧光。 五鉴别诊断1白屑风头皮散在大小

42、不等的鲜红或黄红色鳞屑斑,白屑堆叠纷扬,或油腻皮屑、结痂、毛发油腻,脱发而不断发,伴剧痒,中青年多见,除头皮之外,亦发于颜面。2头部白疕头部皮损境界清楚、边缘暗红、厚积银白色鳞屑斑片,刮去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束状发,不断不脱;成年人多见。3石棉状癣头皮灰白色皮屑叠积,状如石棉瓦片,较难脱落,少见断发及秃发。4油风突发片状或全头脱发,病变处光泽无鳞屑。 六治疗(一)内治本病一般不需要内治。局部症状明显者,可以辨证论治 血虚风燥证 主症:皮损呈灰白色斑片,瘙痒,毛发干枯,易于折断,面色晦黄;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细。治法:养血润燥,杀虫止痒。方药:四物消风饮酌加土槿皮、土茯苓、苦参、白鲜皮

43、等。湿热毒聚证主症:皮损呈红斑肿胀,丘疹脓疱,结黄色痂,多有发热,身疼;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杀虫。方药:茵陈煎剂酌加土槿皮、川楝子、蚤休等。 (二)外治法可采取拔发疗法。其方法为剪发后每天以0.5%明矾水或热肥皂水先头,然后在病灶敷药(可选用雄黄膏、硫磺软膏、一扫光、肥油膏、秃疮膏,敷药宜厚)用薄膜盖上,包扎或戴帽固定。每天如上法换药1次。敷药1周头发较松动时,即用镊子将病发连根拔除(争取在3天内拔完),分批进行。注意拔发后继续薄涂原用药膏,每天1次,连续23周。七预防与护理1广泛深入地宜传普及癣病的防治知识,争取早发现、早治疗。2做好隔离消毒工作,日常生活用品一人一套,

44、切忌共用患者枕巾、梳子、帽子等生活用品,患者衣物、用具要煮沸消毒,未彻底治愈的患者不宜参加集体活动。3加强公共设施、场所的管理,尤其是理发店、旅社、宾馆等处要定期消毒,保持卫生。4高度警惕现代家族宠物(猫、狗)等传染癣病。 八西医治要西医认为本病是一种真菌侵犯头皮和头发而引起的浅部真菌病,主要为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病的动物是主要传染途径。头癣传染性强,应予以重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避免传播扩散。治疗以抗真菌为主,以综合治疗方案为最佳,即服、搽、洗、剃、消五字方案:服药 仍以灰黄霉素为首选。其它抗真菌药如酮康唑、伊曲康唑等亦可酌情采用,疗程结束后复查真菌,以确定是否应继续服

45、药;搽药 5%10%硫磺软膏或其它抗真菌外用制剂,搽遍整个头皮,每天2次,连续2个月;洗头 用热水或硫磺皂洗头,每天1次,连续2个月;剃头 应尽可能把头发全部剪除,这对治疗的成败与否甚为重要。每周1次,共8次;消毒 患者使用的毛巾、帽子、枕套、床单、被套、梳子等应经常煮沸消毒,以免再感染。第二节 肥疮肥疮是发于头发和头皮的浅部真菌病。又称“秃疮”、“癞痢头”、“黄癞痢”等。以毛干周围互相融合的蜡黄、松脆、蝶状、鼠臭味的黄癣痂,易成瘢痕,永久秃发,剧烈瘙痒为其临床特征。该病在我国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山区流行较广,现在经大力防治,发病率已明显降低。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黄癣。一病因病机本病多因腠理不密,

46、感受风邪湿毒,蕴蒸上攻头皮,凝聚不散,以致气血不潮,皮肤干枯而成;或油手抓头,或枕头不洁,或理发工具不干净,接触传染而发。二临床表现本病多在儿童期发病,初发时头皮上可见黄红色斑点,继而出现小脓疱,干枯后即变成黄痂,随着皮损的扩大而黄癣痂相互融合、变厚,中心凹陷,且有一至数根毛发穿过,边缘稍高,与头皮分离,中心粘着,如蝶状。黄癣痂为肥疮的特征性损害,由密集的菌丝和上皮碎屑组成,易合并细菌感染,闻之有鼠臭味,捏之如豆渣,极易粉碎。如剥去痂皮,其下为鲜红湿润的糜烂面。头发干枯不泽,散在脱落。日久痂处皮肤萎缩,毛囊破坏,遗留永久性秃发。有继发感染时可伴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见图17)患者自觉剧痒。病

47、程缠绵,多儿童发病,持续到成年。 三实验室检查1真菌直接镜检黄癣痂内镜下可见鹿角状菌丝;病发可见发内沿长轴排列的菌丝和关节孢子。2真菌培养取病发直接培养,有黄癣菌菌落生长。3滤过紫外线灯检查(Wood灯检查) 在Wood灯下病发呈暗绿色荧光。 四诊断依据1好发于儿童,多有头癣患者接触史,有较强传染性。 2典型皮损为蝶形黄色癣痂,中央有毛发穿过,痂皮剥去后基底潮红糜烂,头发干燥不荣,散在脱落。3有特殊的鼠臭味。 4自觉剧痒。5光镜查检可见菌丝和关节孢子。真菌培养有黄癣菌菌落生长。Wood灯检查病发呈暗绿色荧光。五鉴别诊断1头部白疕皮损境界清楚,表面被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露出蜡样光白膜,去除

48、白膜有筛状出血,束状发,很少脱发,不生瘢痕。2头部湿疮有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流滋、糜烂、结痂等多形皮疹,自觉瘙痒,愈后无瘢痕,无脱发。六治疗(一)内治本病以外治为主。局部症状明显者,予以辨证论治。 风湿毒聚证主症:黄痂污秽,毛发枯黄易落,瘙痒无休,走窜漫延;舌红,苔薄,脉浮或滑。治法:疏风利湿解毒杀虫。方药:消风散酌加土槿皮、土茯苓、苦参、白鲜皮等。 湿热毒聚证主症:黄痂粘着,头皮潮红,按之疼痛,糜烂溢脓。伴寒热头痛,口渴咽干;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杀虫。方药:选用牛蒡解肌汤酌加土槿皮、土茯苓、苦参、白鲜皮等。 (二)外治法 同白秃疮。 七预防与护理 同白秃疮。 八

49、西医治要西医认为本病由许兰毛癣菌感染所致。治疗同白秃疮。第三节鹅掌风鹅掌风是指发生于手部的浅部真菌病。以手掌皮肤水疱、脱屑,或皲裂,自觉瘙痒,反复发作为临床特征。多见于成年人,男女老幼均可染病。春夏好发。本病相当西医的手癣。一病因病机多因外感湿热,毒蕴皮肤,或相互接触,毒虫沾染而生。湿热毒虫,郁阻皮肤,久则脉络瘀阻,血不荣肤以致皮肤皲裂,形如鹅掌。二临床表现以成年人为多见。男女老幼均可患病。好发于手掌、指腹侧缘,单手患病,久则累及双手。初起为掌心或指缝水疱或掌部皮肤角化脱屑、水疱。水疱多透明如晶,散在或簇集,水疱破后干涸,叠起白屑,中心向愈,四周继发疱疹,并可延及手背、腕部。若反复发作后,致手

50、掌皮肤肥厚,枯槁干裂,疼痛,屈伸不利,宛如鹅掌。损害若侵及指甲,可使甲板被蛀蚀变形,甲板增厚或萎缩翘起,色灰白而成灰指甲(甲癣)。(见图18、图19)自觉瘙痒。病损常局限于一侧,可传染至另一侧。也可由足癣传染而来。易发复发作,病情一般夏重冬轻。三实验室检查真菌检查损害鳞屑或水疱表皮刮片,真菌镜检阳性。 四诊断依据1多发于成年男女。2好发于手掌、指腹侧缘。3皮疹表现为皮下散在或簇集的小水疱,疱壁破裂,叠起白皮,中心趋向愈合,四周续起水疱。4自觉剧痒。5损害鳞屑、水疱表皮刮片,镜检可查出真菌。但阳性检出率不高。 五鉴别诊断1手部湿疮常对称发生,皮损多形性,边界不清,瘙痒剧烈,可反复发作。真菌检查阴

51、性。2掌跖角化症自幼发病,手掌及足底对称性淡黄色表皮增厚,干燥偏硬,皮肤皲裂,疼痛。冬季加重,无水疱等炎症反应。3掌跖脓疱病皮损为成批发生的水疱或脓疱,多对称发生于掌跖,尤其是手掌鱼际和足弓部位,一般不发生于趾间。六治疗(一)内治 1辨证施治一般不需内服药。但皮损广泛或兼感染时可辨证给予内服汤药。 风湿蕴肤证主症:手掌或指间水疱如晶,涸干脱屑,境界明显,渐次扩大。或指间潮红,湿烂。舌红,苔白或腻,脉滑。治法:祛风除湿,清热杀虫。方药:消风散酌加土槿皮、土茯苓、白鲜皮等。 血虚风燥证主症:手掌皮肤肥厚粗糙、干燥、龟裂。或水疱不显,干涸落屑;舌淡红,苔薄,脉细。治法:养血祛风,润燥杀虫。方药:当归

52、饮子酌加桑枝或桂枝;痒甚加乌蛇、蛇床子,燥裂加僵蚕、何首乌。2中成药防风通圣丸,每次10g,每日2次。 二妙丸,每次6g,每日23次。 龙胆泻肝丸,每次6g,每日3次。(二)外治法外治法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其关键在于连续用药,直至痊愈,防止复发。 1皮损以水疱较多者,用鹅掌风癣药水、土槿皮酊或百部酊。2皮损以糜烂、渗液为主的,可选用各种粉剂,如鹅掌风止痒粉。以渗水为重者,可用水剂作湿敷,如黄丁水洗剂等。3皮损以皮厚及枯裂为主,可用醒皮汤外洗。 (三)其它疗法 1针刺疗法体针:取穴:合谷、后溪、外关、中都、八邪、曲池、足三里、三阴交。方法:常规消毒,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

53、1疗程。七星针疗法:取阿是穴及邻近穴位。方法:用75酒精由内向外消毒患部,持七星针叩刺患处,使皮肤变软微出血,并尽可能使周围的小疱刺破,后用络合碘自内向外消毒完毕,每34天1次,并嘱慎食腥物。2灸法火柴灸治疗法:主穴:手部皮损区。配穴:合谷、曲池。方法:将火柴划着,待其燃烧后,立即将其火拂灭,迅速压于皮损灸点上,待火柴冷却后移开,每个灸点灸1次。由外向内,灸完所选穴位,灸点间隔5mm并与配穴交替使用,每日1次,2次后改为隔日1次,一般10次可愈。七预防与护理1应注意个人与公共卫生。2要积极治疗手足癣,以免接触传染他人。 八西医治要西医认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是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

54、其中红色毛癣菌因其抵抗力强,不易控制,已成为我国当前手、足癣的主要致病菌。本病通过接触传染。治疗抗真菌、止痒、防止感染为原则:全身治疗 可酌情服用各类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奈芬等。有继发感染时用抗生素治疗;局部治疗 可外用各种抗真菌霜剂,如3%克霉唑、2%酮康唑、1%联苯苄唑、1%环利软膏等。如渗出明显者可用3硼酸溶液或1:8000高锰酸钾湿敷。第四节脚 湿 气脚湿气是指发于足部皮肤的浅部真菌病。因脚趾间或足底部生水疱、脱皮糜烂流汁而有特殊气味者,名为“脚湿气”,又称“脚气疮”、“烂脚丫”、“臭田螺”等。以趾间皮肤水疱、脱皮、糜烂、皲裂而有特殊臭味为临床特征。成人多见,男女老幼均可患病。

55、夏季加重,冬日减轻。分为水疱、糜烂、脱屑三型。本病相当西医的足癣。一病因病机(一)外感湿邪脚湿气多由久居湿地,水湿浸渍,外染湿毒,蕴积生虫,循经下注于足,郁结肌肤而发。(二)接触传染因接触病者浴盆、毛巾、鞋袜等用品,致使毒邪染著;或是足汗多,长期穿不透气的鞋等而成。二临床表现临床分为水疱、糜烂、脱屑三型。(一)水疱型多发生在足弓及趾的两侧。皮疹为成群或分散的深在性皮下水疱。疱壁厚,内容清彻,不易破裂。数天后干燥脱屑或融合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显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自觉瘙痒。(二)糜烂型发生于趾缝间,尤以3、4趾缝间多见。表现为趾间潮湿,皮肤浸渍发白。如将白皮除去后,基底呈鲜红色。 剧

56、烈瘙痒,往往搓至皮烂疼痛,渗流血水方止。此型易并发感染。(三)脱屑型多发生于趾间、足跟两侧及足底。表现为角化过度,干燥,粗糙,脱屑,皲裂。常由水疱型发展而来,且老年患者居多。水疱型和糜烂型常因抓破而继发感染,致小腿丹毒、红丝疔或足丫化脓,局部红肿,趾间糜烂,渗流腥臭滋水,胯下臖核肿痛,并可出现形寒发热,头痛骨楚等全身症状。三实验室检查真菌检查皮损鳞屑刮片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真菌培养阳性,并可鉴别菌种。四诊断依据1多发于成年人,儿童少见。夏重冬轻。 2主要发生在趾缝,也可见于足底。3皮损表现为皮下水疱,趾间浸渍糜烂(见图2021渗流滋水,角化过度,脱屑(见图21)。4自觉瘙痒。5皮损鳞屑刮片镜

57、检、培养阳性。 五鉴别诊断1湿疹一般双侧同时起病,发展较快,时好时坏,手掌可有多处皮损且互不相连,边缘也常不明显,发作与季节关系不大,真菌镜检阴性。2掌跖脓疱病发生于掌跖部位,炎症基底上无菌性脓疱,对称分布,反复发作,雷公藤及免疫抑制药可取得较好疗效。3汗疱疹对称性深在性水疱,多见于夏季,精神紧张,抑郁可诱发加重本病,常伴有手足多汗等,真菌镜检阴性。六治疗(一)内治 1辨证施治 湿热下注证主症:湿热下注:密集水疱,糜烂流水,浸淫成片,瘙痒疼痛或有发热;舌苔薄黄,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方药:五神汤加生苡仁、黄柏、泽泻、丹皮、青皮等。 血虚风燥证主症:皮肤增厚,粗糙干裂,瘙痒不流水;舌

58、红,苔薄,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祛风杀虫。方药:养血驱风汤或祛风地黄丸酌加鸡血藤、木瓜、乌梢蛇、夜交藤、僵蚕等。2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每次10g,每日2次。适用于湿热下注证。(二)外治法1皮损以水疱较多者,用鹅掌风癣药水、土槿皮酊或百部酊。2皮损以糜烂、渗液为主的,可选用各种粉剂,如鹅掌风止痒粉。以渗水为重者,可用水剂作湿敷,如黄丁水洗剂等。3皮损以皮厚及枯裂为主,可用醒皮汤外洗。 七预防与护理1注意保持足部的清洁干燥,治疗期间避免用肥皂、洗衣粉、洗洁剂等碱性物质。2夏季宜穿透气性好的凉鞋或布鞋,不穿胶鞋。 3洗足后及时擦干,并扑一些痱子粉或枯矾粉。4家族或集体中分开使用浴盆、毛巾、拖鞋等用具

59、。5患者用过的浴盆、浴巾、鞋袜等,宜沸水烫过或阳光曝晒后再用。 6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八西医治要西医认为本病为真菌感染所所致。主要致病菌是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治疗以抗真菌、止痒、防止感染为原则:全身治疗 可酌情服用各类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奈芬等。有继发感染时用抗生素治疗;局部治疗 可外用各种抗真菌霜剂,如3%克霉唑、2%酮康唑、1%联苯苄唑、1%环利软膏等。如渗出明显者可用3硼酸溶液或1:8000高锰酸钾湿敷。第一节疥疮疥疮是一种由疥螨所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俗称“虫疥”、“癞疥”、“干疤疥”等。以在手腕、指缝、下腹等处发生水疱、丘疹及隧道,夜晚瘙痒剧烈为临床

60、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在集体发生,如学校、幼儿园、旅社及家庭中造成流行。相当于西医的疥疮。一病因病机由于直接接触疥疮患者,或使用病人用过而未经消毒的衣服、被褥、用具等,由疥虫传染而得。或由疥虫寄生的动物传染所致。二临床表现 常有接触史。好发于全身皮肤薄嫩和皱褶处,如手指缝、手腕屈侧、肘窝,腋窝、生殖器、腹股沟、大腿内侧、下腹部,脐周、臀部、女性乳房下等处。其中以指缝处最为常见。一般不累及头面颈项处(小孩除外)和掌跖。(见图27、图28)基本损害为针头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及疱疹,散在分布。皮疹早期近正常肤色,继而可呈微红,但多无红晕。在丘疹或丘疱疹邻近有时可见疥虫在表皮内穿掘的数毫米长的线状

61、隧道,隧道是疥疮所特有的征象。日久可形成疥疮结节,结节样损害多发生于阴囊、阴茎、大阴唇等皮肤浅层,有浸润及瘙痒,约豌豆大小,呈半球形,淡红色,消退缓慢。自觉剧痒,尤以遇热及夜间为甚。本病病程不定,按规范治疗疗效较好,预后良好。但搔抓可出现抓痕、结痂及湿疹样变或引起继发感染而发生脓疱疮、毛囊炎、疖、淋巴结炎等。三实验室检查疥螨检查刮取患处丘疹或水疱标本放在玻璃片上加水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可查到疥虫,也可见到虫卵及粪便。如果发现隧道,可用消毒针刺破,直达盲端,挑取肉眼刚可见到的针头大灰白色小点,在低倍显微镜下即可证实为疥虫。四诊断依据1接触疥疮患者。常在家庭或在集体生活的人群中传播。 2好发于皮肤薄

62、嫩和皱褶处。3皮疹主要为散在分布的红色小丘疹、丘疱疹、隧道、结节和结痂。 4自觉剧痒,遇热或夜晚加剧。 5镜检可查出疥虫或虫卵。 五鉴别诊断1浸淫疮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传染性,皮损为多形性,境界不清。 2风瘙痒好发于四肢伸侧、背部,重者可延及全身,多为继发性皮损。 3水疥多见于儿童,春秋季节多发,皮疹主要表现为丘疹与风团,皮疹似梭形,顶部有小丘疹或小水疱,好发于腰腹与四肢。4虱病由虱子引起,可分为头虱、衣虱和阴虱3种,临床上表现为局部瘙痒及血痂,常可找到虱子或虱卵,故容易鉴别。5粟疮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但以儿童为多,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躯干部,主要表现为风团样丘疹,豆大坚实,瘙痒无度,搔抓后可使皮

63、肤变粗糙,多呈灰褐色,手触有皮厚感。六治疗 (一)内治一般不需内服,若继发感染者,宜疏风清热利湿,用消风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二)外治法疥疮的外治以杀虫为主。硫磺为古今治疗疥疮的特效药。一般成人可搽102021磺软膏,婴幼儿可搽510%硫磺霜剂。亦可用一扫光或雄黄软膏等外搽。先用热水及肥皂洗澡后,再搽药。一般先搽好发部位,再搽全身,每日早晚各搽1次。连续3天,第4天再洗澡换衣被,此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停药后观察1周左右,如无新发皮损出现,即为治愈。原衣被要煮沸或日晒消毒,两周后如果仍痒或发现疥虫,应再按上法治疗,多数病人均可收效。七预防与护理1.积极治疗病人,发现患者,及时隔离及彻

64、底治疗。2家庭传染者必须全家患者同时治疗,以免治愈后再次感染。3加强个人卫生,患者的衣服、被褥、毛巾等用具,应煮沸杀虫,或日光曝晒。4加强卫生宣教工作,改善环境及家庭卫生,对居室、公共场所如浴室、旅馆、车船均应定期清洗消毒。八西医治要西医认为本病由感染疥螨所致。疥螨俗称疥虫,呈卵圆形,腹侧前后各有足两对,体面有很多棘,可分人疥螨和动物疥螨两类。疥螨的致病作用一是在角质层挖掘隧道而产生的机械性损害;二是由疥蟎分泌的毒素刺激皮肤引起的剧烈瘙痒;三是疥螨的粪便、死虫躯体等引起变态反应。疥螨的成虫寿命2个月左右,离开人体后可生存23天。疥疮往往通过密切接触或污染的服装、床褥等而传染他人。治疗以杀虫、止痒、处理并发症为原则:全身治疗 皮肤瘙痒剧烈,可酌情给予抗组胺剂,如扑尔敏、西替利嗪等;局部治疗 可外用10%2021硫磺软膏、1%666乳剂或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