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工作制度汇编【模板范本】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14308175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97.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药工作制度汇编【模板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医药工作制度汇编【模板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医药工作制度汇编【模板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工作制度汇编【模板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工作制度汇编【模板范本】(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药工作制度汇编2012年8月19日编号文件制度名称页码1中医科工作制度32针灸理疗科工作制度43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54在职教育培训制度65中医科会诊制度76中医科转诊制度97中医病房三级医师查房制度118中医科主任职责139中医科住院部医生工作职责1410中医科护士长工作职责1511煎药室工作制度1612煎药室标准化操作程序1813煎药室清洁消毒规程2014中药房岗位操作规程2215药品采购管理制度2416医院中药急煎制度2717中药调剂室工作制度2818中医常用治疗方案3019中药饮片处方举例4320中成药处方举例4421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4522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4

2、7232425262728293031323334中医药工作制度汇编1、中医科工作制度一、中医科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搞好门诊和病房工作。二、中医科病员的入院、出院、饮食、护理均由中医决定。诊断、治疗以中医方法为主,必要时可请西医协助三、中医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死亡等有关医疗证明。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认真书写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病历(包括门诊病历).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四、积极开展院内及乡村医生中医业务培训,定期组织业务讲座、开展中医学术活动。五、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六、积极弘扬中医的特长

3、,如针灸、推拿、正骨、痔漏、妇科、皮肤科等,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七、院外处方,原则上不转抄,只供参考。医师未见患者,一概不得开处方和抄方。2、针灸、理疗科工作制度一、凡需理疗者,由医师填写治疗申请单,经针灸理疗科医师检诊后确定治疗种类与疗程。二、针灸治疗须严格无菌操作,针具必须严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三、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位,注意观察病人变化,取针时注意防止漏针、断针。四、采取措施,预防晕针、滞针和断针,如有发生迅速处理。五、使用电针时,应检查机器是否完好,输出是否正常,并根据病情,选用适当强度,治疗完毕后将开关关闭,输出扭至零位。六、经常检查针具是否完好,如有不锐利及弯曲时应及时修理

4、、更换、严防断针。七、理疗、针灸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解剖位置,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八、进行理疗时,治疗前要检查机器是否正常,交待注意事项;治疗中要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治疗后要认真记录。九、进行高频治疗时,应除去病人身上一切金属物件,注意地面与病人的距离,病人和操作者进行治疗时,切勿与砖墙、水管或潮湿的地板接触。高频的所有机器应避免与地面接触,超高频率治疗器材、电疗前必须检查导线接触是否完善,板极有无裂纹、破损,否则不能使用.大型超短波禁用单板法。下班时,所有理疗器械一律切断电源.治疗中病人不得触摸机器。十、爱护理疗仪器,使用前检查,使用后擦拭。定期检查维修,要避免震动损坏电子管和紫外

5、线灯管,理疗机器每次治疗后应有数分钟的休息。十一、努力学习新技术和外地经验,不断扩大治疗范围,开展新疗法。3、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中西医两种医学优势,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疾病进程,减少医疗费用。建立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建立会诊,转诊协作机制。通过加强中西医合作,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各临床科室,使患者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药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时、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一)科间会诊转诊 在明确中医、西医治疗各自的优势病种、优势环节的基础上,中医、西医临床科室之间应主动向对方临床科室请求会诊或转诊。会诊医师由科室统一安排,必须是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

6、中医临床科室会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与西医临床科室医师共同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参与治疗,为患者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服务,或者根据病情需要予以转科;紧急会诊应于10分钟内到位,一般会诊24小时内完成.(二)全院会诊转诊对急危重症、疑难病等疾病,中医、西医临床科室经科室病例讨论,认为确需全院会诊的,向医务部申请全院会诊,中西医共同参与病例讨论,评估病情,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在对急危重症、疑难病等疾病进行病例讨论、确定治疗方案时,西医临床科室应针对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病种或优势环节,主动邀请中医临床科室参与本科室急危重症、疑难病等疾病讨论,听取中医临床科室的意见与建议,发挥中医药在

7、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上的治疗作用。中医临床科室要主动参与医院全院会诊,安排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医师参加,确实有效的发挥中医优势,通过科间协作,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西医临床科室。4、在职教育培训制度 1、临床、医技、后勤等科室的业务学习,原则上每月1-2次。具体时间根据各科室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应做好培训记录,以备检查落实.2、各科的业务学习计划及执行情况包括学习内容、地点、主持人,应随月报表一并报医务科,医务科定期检查并抽查个人学习笔记,根据各科执行情况记分。因特殊情况需改变学习计划的要预先报医务科。3、全院的业务学习原则上每月进行一次,由主管职能科室统一安排,任课老师认真备课,因故不能讲课,要提前一

8、周通知主管科室,同时技术指导委员会对其讲课效果进行教学评议,优秀者年终予以适当的奖励。4、业务学习要实行签到制度.5、半年和年终的业务考试,根据院科安排的业务学习讲座出题,考试成绩列入技术档案,作为外出进修、学习、晋级、晋升和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5、中医科会诊制度 (一)院内科间会诊 1、会诊的提出:会诊由病房主治医师决定,住院医师填写会诊单,须详细填写申请单的申请会诊项目,简要重点描述病人的病情及诊疗情况、申请会诊的理由和目的,申请时间具体到日,经主治医师审核并签宇。申请科室负责将申请单送达邀请会诊科室。特殊病人经科主任 (或主任医师)同意并签宇,可以特邀会诊医师。 2、会诊时间要求:一般会

9、诊48小时内完成,如需特殊检查的轻病人,可预约时间到专科检查。院区内急会诊必须在10分钟内到位,(院址分散的酌情适当放宽时限)抢救须随请随到,危重病人可以电话邀请,被邀请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会诊,严禁会诊医师不亲自查看病人进行电话会诊。 3、会诊医师的资格认定:由有执业资质的总住院医师(二线)或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师承担院内会诊工作。如被邀请科室的会诊医师因故不能及时到场,须请该科其他同级医师或上级医师代为会诊。对特殊或疑难重症病人需要专家或科主任会诊者,须由申请会诊科室的科室主任 (或主任医师)同意并签字。院内急会诊如二线医师正在手术或抢救病人,由三线医师或上级医师及时完成会诊。 4、会诊

10、医师职责:详细阅读病历,了解病人的病情,亲自诊察病人,会诊后须书写会诊记录。会诊记录包括会诊意见和建议,会诊医师的科室、会诊时间及会诊医师签名,会诊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对疑难病例、诊断不清或处理有困难时,须及时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助会诊.会诊时须有甲请科室医师陪同、介绍病情。 5、会诊后确认需转科的病例,由会诊医师签署转科意见,自签署时起,病人的诊疗责任由转入科室负贡。因各种原因暂时不能转入时,转入科室须确保病人不发生诊疗延误.抢救及危重病人须及时转入,确有困难时须上报医疗行政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二)院际间会诊制度 1、疑难病例或特殊病例需请院际间会诊时,经病房副主任

11、医师以上医师同意,写好病人的病历摘要和会诊目的,确定请求会诊医院的相关专业(或会诊医师),报医务处,由医务处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时需有科主任或受委托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陪同,主管医师要详细介绍病情,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并做好会诊记录. 2、院内外联合会诊由科室向医务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历摘要.会诊由科室主任 (或副主任)主持。主管医师要详细介绍病情,做好会诊前准备和会诊记录工作。6、中医科转诊制度 患者住院期间因病情或其它原因需要转科时,由患者正在住院的科室二线或二线以上医师提出转科意见,在征得患者和/或患者亲属的同意后,向拟转入科室发出转科会诊申请单。患者住院期间因其它

12、原因需要转科时,也可以由患者和/或患者亲属向正在住院的科室医师提出转科申请,由二线或二线以上医师做出是否同意转科的决定。医师应当重视和考虑患者和/或患者亲属的意见。拟转入科室在接到转科会诊邀请后,由二线或二线以上医师前往拟转出科室进行会诊,就是否同意患者转科阐述意见、书写会诊单.经过拟转入科室二线或二线以上医师会诊并且同意接收患者后,由拟转出科室医师书写转出记录,下达转科医嘱;护士根据医嘱通知拟转入科室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通知患者和/或患者亲属做好转科准备,书写转出护理记录.转出记录内容包括:(记录)时间、“转出记录、(另起一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入院日期、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

13、过、目前情况、目前诊断、转科原因和/或目的、转出日期、注意事项、(另起一行)医师签名等。拟转出科室与拟转入科室共同协商,做好患者转科过程中的陪护工作。危重患者必须有医师和护士陪送。拟转入科室根据本科二线或二线以上医师同意接收患者转入的会诊意见和拟转出科室护士的通知,做好患者转科的接收准备工作。转入科室护士将患者接收、安置后,通知医师诊查患者.医师下达转入医嘱,书写转入记录。护士执行医嘱,书写转入护理记录。转入记录内容包括:(记录)时间、“转出记录”、(另起一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入院日期、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目前情况、目前诊断、转科原因和/或目的、转入日期、(转入)诊疗计划

14、、注意事项、(另起一行)医师签名等。医院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对不能诊治的患者,由科内讨论、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批准,办理转院手续。十一、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转院.危重患者转院时应派医护人员护送。7、中医病房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查房制度1、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应有诊疗主管、一级医师、二级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节假日必须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生坚持查房。2、解决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及危重病人的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新的治疗方法及参加全科会诊.3、抽查医嘱、病历及护理质量,发现缺

15、陷,改正错误,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医疗水平。4、利用典型、特殊病例进行教学查房,以提高教学水平。5、对所查病人,应亲自询问诊疗情况和病情变化,了解生活和一般情况,并全面查体.6、听取医师、护士对医疗、护理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以提高管理水平。二、诊疗主管查房制度1、每日查房两次,应有本病房一级医师、二级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生、责任护士参加。2、对所主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确定诊断、治疗方案以及手术方式和进一步检查措施,了解病情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3、对危重病人应随时进行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如有一级医师、二级医师邀请应随喊随到,提出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

16、晚查房。4、对新入院病人必须进行新病人讨论,对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查明原因。5、疑难危急病例或特殊病例,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教学查房.6、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其他典型病例进行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结合实际,系统讲解,不断提高下级医师的业务水平。7、系统检查病历和各项医疗记录,详细了解诊疗进度和医嘱执行情况,严密观察治疗效果等,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8、检查一级医师、二级医师、进修医师医嘱,避免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签发会诊单、特殊检查申请单、特殊药品处方,检查病历首页并签字。9、决定病人的出院、转科、转院等问题。10、注意倾听医护人员和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

17、饮食以及医院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三、一级医师、二级医师查房制度1、对所管的病人每日上、下午至少各查房一次,系统巡视,检查所管患者的全面情况,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2、对危急、疑难的新入院病例和特殊病例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3、及时修改实习医师书写的病历和各种医疗记录,审查和签发实习医师处方和化验检查单,及时落实会诊意见并分析各项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4、向实习医师讲授诊断要点、体检方法、治疗原则、手术步骤、疗效判定及医疗操作要点。5、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病人饮食及生活情况,并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和管理方面的意见。四

18、、对危重、大手术前后及特殊检查的病人,各级医师应随时巡视,掌握病情变化,遇有疑难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或邀请会诊。五、上级医师查房前,主管医师及实习医师应系统掌握所管病人的病情及有关检查,作好查房准备并汇报病情。六、查房时间应控制在二小时左右,查房时,保持病房安静,不准会客,不接私人电话。8、中医科主任职责1、在中心主任和质量控制部直接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科的医疗、护理、科研、预防保健、健康宣教及日常行政管理工作,2、督促本科人员严格遵守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恪守便民措施及精神文明用语,并经常监督检查执行情况,防止医疗纠纷、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3、负责组织拟定本科业务技术建设规划和

19、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医疗护理质量的监测控制,检查监督,总结汇报。4、负责组织本科业务学习、人才培养、规范操作和技术考核;负责本科医疗质量管理的一级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5、负责解决本科疑难复杂问题,组织并参与、指导急危重病人的抢救诊治,并及时报告院领导和主管部门。6、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时总结经验。7、负责安排并参加值班、会诊、出诊、门诊工作.决定本科病人转科、转诊、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8、负责本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本科人员医德医风、行为规范、廉洁行医、医疗安全教育.9、负责安排本科人员调休和休假.9、中医科住院部医生工作职责一、在医生组长的领

20、导下,认真做好中医科诊疗工作.二、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常规,合理使用抗生素,保证医疗质量,严防医院感染与差错事故 三、在临床工作中,继承、发展、提高祖国医药学遗产,积极采集、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中医疗法进行推广应用。 四、负责针灸、理疗工作. 五、在社区积极推广中医药治疗,做好社区人群宣教工作。 六、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参加社区内科研工作. 七、参加节假日的门急诊医生值班工作.10、中医科护士长工作职责 1。协助护理部做好所属科室的临床护理、教学、科研及护士继续教育的管理工作。2.根据护理部年度护理工作计划制定科护士长护理工作计划.3.根据各项护理工作计划,每月至少二

21、次对所管辖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反馈、整改并做书面总结.3。参与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对各科室的护理质量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4。每月一次与护理质控护士长共同完成在院护理病历抽查工作。6.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科室护士长座谈会,及时沟通、交流经验,共同讨论护理缺陷的整改措施,并做书面总结。7。每月组织本系统业务或行政查房一次,并将查房内容及时上报护理部。8。解决所管辖科室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并指导危重、疑难患者护理计划的制定及实施。9。根据教学目标,督促科室护士长做好临床带教和实习工作,每月召开临床带教组长及护生座谈会,了解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及时调整、修改教

22、学计划。10。做好科室与护理部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及协调配合工作。11。年末将所管辖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并上报护理部。11、煎药室工作制度1煎药室必须有中药师(士)具体住院或门诊病人的中药煎药与管理工作。2 煎药人员领取中药剂时,应核对病人姓名、科别、地址、床号、日期、剂数无误。3 煎药要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和医嘱,按规定浸泡后,根据药剂性能选择火候、时间,进行煎煮,药汁量(一般口服100150ml)要符合要求,外用可达500ml。4 煎药时应坚守岗位,防止药汁煎干,保证药液质量。药材必须煎煮二遍,按药材的性质,掌握煎煮时间,需灌服或外用特殊处理者,遵医嘱执行.药渣应保存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

23、对。5 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兑服、烊化等特殊用药的煎 煮,要按医嘱执行,确保煎药质量。6 打印的煎药卡或标识从领药时起,必须紧随药袋、浸泡容器、煎煮容器和盛药容器转移,每个工序都有操作人员在签名.7 内服、外用煎煮器及服药瓶要严格分开使用。煎好的内服药与外用药必须标记清楚或有醒目标识。8 严格按照中药煎药机和液体包装机使用说明书使用。煎药器具应保持清洁,停止煎药时,请先关掉电源开关,然后拔下电源插头和联机插头,随后清洗擦干备用.做到用后必须清洗干净备用与做好养护工作并有使用标识。 9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计算公式计算加水量(加水量ml=200+1。8*中药总重量+付数1.81.5),复核确

24、认加水量是否适合。10汤药送抵病房或药房,应请护士或收药人核对后在送药登记本上签收,建立煎煮登记和差错事故登记以备查考。11煎药人员应穿工作衣、戴工作帽,做好个人卫生.注意安全,做好防火、防毒、防盗措施,下班前关好门、窗、水、电。12. 因病情需要急煎的中药,煎药室必须立即调整煎药次序,优先煎煮,保证急煎中药从接药到患者能服药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13其他人员非公事不得进入煎药室,不得进行与煎药工作无关的活动.12、煎药室标准化操作程序1、浸药准备泡浸容器12个,一般用塑料桶即可.将布袋洗净,要煎的中药装入,一般不能超过十五贴(根据药的份量而定).然后用光滑的棉线或麻绳扎紧袋口.分处方浸泡:浸

25、泡时间约30分钟,中药吸水量约为药重的1。5-2倍,加水量以淹过药袋为准.注意把处方单要夹在浸泡的容器桶上,以防混乱搞错.2、煎药检查充填阀门和备用阀门是否关合。估计煎药水量:先把浸泡中的药的水倒进药煲内,已浸泡的中药先在过滤网内,每贴药物约加400毫升的水,根据药份量而定。再加煎制过程蒸发量约100-150毫升/付(贴)的水,核定水量以后(按中药贴数计算水量).然后再将已浸泡的中药及过滤网放进煎药煲内。严格防止中药掉进煲内影响包装时阻塞.打开煎药煲电源总开关。按“加热”键,分别设定煎制需要武火和文火时间后,然后返回武火状态即开始煎药。阿胶等胶类药物,不宜直接入药煲煎熬,应另取容器化解,再等中

26、药煎好后加入药煲内,搅拌匀后和药液一起包装。3、包装在开始包装前20-30分钟打开“热合”键,首先设定上温为160,下温设定为170,设定以后,绿灯自动近照设定要求自动跳示设定指标平衡为止后,开始包装.煎药完毕,提起药煲内的过滤网斜放在煎药煲上口,用挤压器的压盘挤压布袋内药渣,使药液沥尽。设定包装数量:根据药煎完毕后看煎药煲表上的数量而定包装数量,一般设定150200毫升,一付(贴)为二包装。打开充填总关阀门,按下“注入”键和“起动”键便可自动完成包装.要包装分量最好用手动为宜“起动键切断装满一包马上关掉,等药液注满以后再打开“起动键,陆续逞环操作才能达到份量包装。4、清洗清洗煎药煲,加清水药

27、煲内,用软布擦洗煲壁(禁用钢丝棉擦洗以后免电磁阀堵塞)。清洗充填总开关管道:煎药煲内再加适量的水,用剪刀将机头下端包装的袋封口剪开,打开充填总开关,按下“注入键”排完污水和遗留药液即停止,然后关好充填总开关。清洗布袋,检查是否有余留药渣,并查布袋是否破损时要及时缝合或更换。13、煎药室清洁消毒规程一 室内清洁1. 用扫帚扫地用拖把以清洁剂、消毒剂拖地, 用刷子刷去余下污物用水彻底冲净, 用干拖把拖干地面。2排水沟 每周一次或有需要时 铲子、刷子、清洁剂及消毒剂。3墙壁、天花板(包括照明设施)及门窗 每月一次或有需要时 抹布、刷子及清洁剂。4工作台及洗涤盆 每次使用后抹布、清洁剂及消毒剂。5废弃

28、物暂存容器 每天完工或有需要时 刷子、清洁剂及消毒剂。6煎药室应当定期消毒。洗涤剂、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符合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卫生标准(GB14930.1)和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GB14930.2)等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不得对设备和药物产生腐蚀和污染。7。每周紫外线照射两小时。二 煎药机清洁1汤药机煎药包装完毕后,对玻璃筒、锅底、过滤网及充填管道必须清洗。2过滤网应当在设备以外的水池中清洗。3玻璃筒及锅底的清洗禁止使用铁刨花或掉毛毛刷工具。打开主阀门备用阀门,洗刷水可以从备用阀门迅速放掉.4充填管道的清洗,利用“清洗”键,在玻璃筒中倒入清洁水,打开主阀门反复开启“清洗”键,

29、将水从注入管排出,充填管道即得到充分的清洗.三 煎药用器具清洁1采用手工方法清洗刮掉沾在器具表面上的大部分食物残渣、污垢。2用含洗涤剂溶液洗净器具表面,最后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14、中药房岗位操作规程一、审方1、审核处方上姓名、性别、年龄、科别、日期、医师签字等,项目不全须请医师补充。2、审查处方中如有相反、相畏及禁忌药物,毒剧药物超过规定使用剂量或改动时,需打印处方医师再次签字。3、审阅药品名称、剂量、剂数,处方书写是否清楚。4、审阅处方中有无短缺品种,对紧缺脱销品种药剂师有责任介绍相似疗效品种,但在未征得处方医师同意前,药剂师无权随意将相似疗效品种互为代用。5、审阅处方中“自费”药品并

30、告知患者;向患者确认是否由医院代煎及告知等候取药时间。二、配方1、除详细审查处方中相反、相畏、禁忌和毒剧药物及剂数外还需核对药品别名、脚注等,审核无误后,方可调配。2、调配小包装中药饮片需依据处方显示的规格调配。3、调配散装饮片时,选择合适的戥子,并确保称量准确,按处方药味程序调配,顺序间隔摆放,不可混成一堆。4、调配的各种饮片,应保证洁净、没有杂质,无发霉、变质、虫蛀、不合格药品。5、处方中需要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布包另煎、冲服等品种,均应按照煎药常规单包并注明。6、处方中矿物药、动物贝壳类、果实、种子等坚硬药品,遵照处方中“打碎、“捣碎”、“劈”等脚注说明捣碎方可入药。7、分戥时,三戥

31、一平,处方中并开药品,应分别称量.凡细料药品或毒性药品,可用递减分戥法,每味药应逐剂进行复戥,并按剂分包。8、称量检查时,每剂误差不得超过士5。9、调配完毕,详细查对无误后,调剂者签名。10、贵重药品要认真对账,并做到账物相符。三、复核及包装1、首先核对调配的药品是否符合处方所开的药味剂量和剂数,确保无多配、漏配、错配或掺混异物的现象。2、无相反、相畏、禁忌和超剂量等.3、药品质量无虫蛀、发霉、变质,无以生代制、生制不分、整药、籽药未捣等现象.4、将先煎、后下、布包煎、烊化、另煎、冲服、兑服和特殊要求以及同服的成药等进行另包并注明用法。5、复核合格后即可签字包装.6、包装时,应将先煎、后下、烊

32、化、冲服、另煎等药品另包,以便提醒患者注意按规定方法煎药和服用,在纸袋上写明患者姓名防止差错。四、发药1、柜台药师首先根据处方核对号牌姓名,核对剂数,注意相同或相似姓名等以防发错造成事故。2、无论内服或外用药都必须向取药者详细说明用法、用量、煎药方法,有先煎、后下、布包煎等给以提示。3、耐心地解答患者有关药品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问题的询问.4、核对正确后,在处方上签字.5、每日工作完毕时清点处方及单据,按日分类装订成册,妥善保存.15、药品采购管理制度一、由院长主管药品采购管理工作,药事委员会有关人员审议药品采购计划和购药渠道.二、药事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根据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和实际

33、临床需要,负责制订本院“药品目录,审议新药采购及停用药品的申请或意见.三、申请购药,只能申请药品品种、通用名称和临床要求,不得指定生产厂家及进货渠道。货源和进货渠道由药事委员会根据药品质量提出审议意见.四、采购新剂型、新品种药品,应由临床科室提出,报药事会批准,先小剂量和短期临床试用,经药事会论证后,再拟订采购计划.五、计划外小批量药品采购经院长审批后方可购买.六、严禁采购以下药品: 1。 假冒伪劣药品; 2. 无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合格证、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单位推销的药品;七、订货洽谈必须二人以上在办公室进行,与药品采购无关的任何人均不得参与洽谈订货业务。八、药品采购管理由医院药事委员会实施监督

34、。17、药品管理制度医院药剂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医院药学科必须根据医疗、科研的实际需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医院药剂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医院药剂管理,严把采购、保管、使用关,为人民健康服务。(一)采购:根据本院业务性质和工作范围,参考微机输出药品消耗动态及不同季节用药情况,编造采购计划,经有关领导批准后进行采购,正常情况下库存量限定12个月。 采购药品必须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执行。不得购进伪劣、变质和非医用药品。采购人员自觉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廉洁自律,遵守国家法律法令,严把药品质量关.坚持

35、从正规渠道进药,严禁从私人手中购药,确保人民用药安全。(二)验收:严把验收关是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步骤,中药的真伪、优劣、霉变、虫蛀、掺假问题比较突出,要求验收人员根据原始凭证进行品名、规格、产地、质量、数量、价格等方面的验收。中成药需按规定验收核对。验收合格后按原始凭证填写入库单及时入帐。要求帐物相符。(三)保管:中药保管视药物不同特性、采取相应的贮存方法,按药物性质,入药成分或帐号次序集资保管,注意室内干燥、通风、掌握好室温与光线对药物的影响. 不具芳香性的根茎叶花宜放木箱阴凉处,气味芳香及贵重药品宜密闭于瓷器内,易生虫又不易爆晒的需熏蒸;果实、种子类需密闭于瓷罐及缸中防鼠;动物脏器及胶类药

36、品需保存于盛石灰装置的瓷罐中;对毒性药品、麻醉药品需专人专柜加锁保管。(四)调配:中药调剂室负责全院各临床科室所用中药的调配,调剂人员根据本院医师签名处方进行调配。调配人员要严格按调配制度进行调配。称量要准确,如一方多剂者分包要等量;如需“先煎”、“后下”、“烊化”、“冲服”、“包煎”等药品应单包,并注明煎服方法。调配毒性药品需经二人核对,调配后量具应及时清洗干净,处方调配后经第二人核对无误后实行双签字再行发出。急症处方随到随配方发药,不得延误。 (五)使用:调配毒性中药及精神类药物必须遵守医疗用毒性药品及精神药品管理办法管理使用,贵重药品都应有专人、专柜保管.建立登记、逐方销存、定期检查、帐

37、物要相符.紧缺药品的使用只应用于配方中,不得以单味药出售,并注意向临床介绍其代用品性能以弥补配方上的缺药.16、医院中药急煎制度1、服务对象为急、危、重症的住院病人。2、需要急煎的中药,应由诊治医师提出申请,执行的护士、药房、煎药室的人员应随即进入工作状态,不得推委。3、煎药人员根据医生要求进行煎煮,应即领、即煎、 即送。2小时内完成,不得延误。4、煎药要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保证汤药质量。5、汤药送达临床科室时,应请护士或接收汤药的人员核对后,在送药登记本上签收.6、煎药室要有专门的急煎记录本,每剂急煎中药都要有记录。17、中药调剂室工作制度1。从事调剂工作的必须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中必

38、须做到严肃、认真,根据有处方权的医师签名的处方予调配.调配人员本人及其家属的处方应由其他调配人员调配。2.调配前认真审核处方中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药名、剂量、用法、配伍禁忌等。如有疑问或遇药品短缺等须问明处方医师,经更正后方可调配。凡超过剂量,有配伍禁忌的处方调剂室有权拒配。调剂人员不得擅自更改处方。3。调剂人员须按方秤量,不得估量抓药,更不能以手代秤,每剂药品误差不得超过5%,贵重药和毒性药不超过1。周岁以下小儿用药及贵、剧毒药品必须逐味逐剂秤量。4。调配矿石、贝壳、果实、种子等药品均需打碎配发,“先煎”、“后下”、“烊化”、“冲服、“包煎”等药品均应按医嘱在小包上注明煎服方法。发药时应

39、将用药方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向病人作详细说明。5.处方调配完毕,应先自行核对,无误后签名,再交核对人员复核,无误后方可包扎发药,发药时必须向患者交代药品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有药师提供临床药学服务,耐心解释患者有关用药的各种疑问. 6.毒、麻、剧、贵重药品按有关规定管理,专人负责、专柜保管,每日做帐,做到帐物相符,交接班时当面点清。7。装斗与配方必须保证药品质量,凡伪劣、霉变、虫蛀药品不得装斗与配发,装斗应该认真复核并签名.8.保持室内整洁,药品、药物放置有序,调剂用具应经常擦洗,研钵、捣药罐用毕立即擦净,若调配毒性药品后应彻底洗净。药斗中装入的饮片应空出约2cm高度的空间,避免串斗。每次上

40、药前必须清空药斗,以免积压残渣发生变质,杜绝串斗、虫蛀、药品变质。9。调剂台、储药器具等设备设施等应保持清洁完好,并按固定地点放置。用具使用后立即洗刷干净,放回原处. 10。衡器应保持清洁,定位存放,定期检查灵敏度。 11.做好处方分类统计登记工作,各类处方应分别存放,定期上报统一销毁。对差错事故,应及时处理并登记报告。收集、整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资料,并及时上报。 12.其他人员非公不得进入调剂室,不得进行与调剂工作无关的活动。18、中医常用治疗方案1、发热急症的处理 【治疗】 (一)表实热症 1。治则:解表泄热 2.处方:合谷、风池、风门、鱼际.风寒加外关;风热加肺俞。 3.方义:合谷,手阳明

41、之原,为解表泄热之要穴,古人最为常穴之一;风池为阳维、足少阳之会,阳维有病苦寒热,该穴有较强的疏风清热之效;风门,其右侧别名热府,剌是穴,可宣肺病清热;鱼际,手太阴之荥穴,可清表热利咽喉。风寒加外关,外关为手少阳之络通于阳维脉,可增强解表祛寒泄热的作用;风热加肺俞,调肺理气退热. 4.治法:合谷,直剌,以提插泻法,手法宜强,以全身出汗为佳;风池穴,向同侧内眦方向进针,至半边头部有胀重感,行提插泻法,本穴也可施以灸法,以热引热;风门,略向脊椎方向剌入1寸左右,捻转结合小幅度提插泻法;鱼际直剌,稍作提插后留针.外关针法同合谷。肺俞同风门,针后加罐。均留针至体温下降。 5.古方辑录 济生拔粹:治伤寒

42、在表,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无汗,尺寸脉俱浮,宜剌手阳明经合谷二穴,依前法剌之,候遍体汗出即出针. 诸病源候论:“若壮热者,-便灸两风池及背第三椎、第五椎、第七椎、第九椎两边各两壮. (二)里实热症 1。治则:清泄腑热 2.取穴:曲池、大椎、足三里、百会、少商. 3.方义:里实热症多为阳明腑热,故取手、足阳明经之合穴曲池、足三里以泻其实热取合治腑病之意;大椎系手、足三阳与督脉交会之处,为古今泄热之要穴;百会亦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穴,为历代医家治疗发热之要穴;据文献分析,古人治里实热症多用上肢未端阴经穴,少商为肺经之井穴,是是泻热之要穴. 4。治法:曲池、足三里、大椎均直剌后用提插泻法,百会

43、平剌。留针至热退。少商用三棱针点剌出血。 5。古方辑录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少商以三棱针剌之,微出血,泄诸脏热凑。 神应经:大热:曲池、三里、复溜。 针灸集成:欲泻诸阳之气,先剌百会,次引诸阳热气,使之下行。 2、厥 脱厥脱是由各种致病因素急剧影响,导致人体阴阳平衡失调、气血逆乱、阳气衰亡、阴血外脱的危重病证。临床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脉细弱、血压急剧下降为主要特征。临床上,西医各种类型的休克,可参照厥脱辨证治疗。厥脱的诊断要点 患者多有急起失血、失水,或创伤,或感受邪毒炽盛,或脏腑气机失常、气血壅滞,或药物的过敏反应等病史. 临床所见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高热

44、骤降,大汗淋漓,少尿或无尿,脉细弱等证候表现. 血压下降。患者病前血压正常者,收缩压降至ll千帕以下;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前降低4千帕或较原有水平降压20%.脉压差小于28千帕。厥脱的辨证分析 机体由于出血或剧烈吐泻、发汗过甚,或剧烈创伤,或外感邪毒炽盛,或气机失常、气血壅滞,或过敏反应等剧烈的致病因素作用下,阴阳气血可骤然发生严重的平衡失调。大量失血或剧烈吐泻,可导致伤津血脱;伤津过甚,气不欲津,津不化气,也可导致气随血(津)脱;气脱阳微,阳微寒甚之极,可出现亡阳危重证候;血脱津伤之极,导致阴液衰亡,也可出现亡阴的危重证候。阴阳之根本在于肾,阴阳平衡调济在于心、肾,故厥脱的病变复杂,病变影

45、响遍及五脏六腑,但关键所在还是心肾。厥脱总的治疗原则为救逆固脱。临床上应结合证候表现,区别气脱、血脱、亡阳、亡阴,分别遣方用药予以救治。另外,气脱与血脱,亡阴与亡阳,关系密切,可以相互影响与转化,治疗时应当注意。 厥脱的辨证论治 气脱型【证见】 骤然发生,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汗多神疲,气促息微,口淡不甚渴饮,小便色清量少。舌淡,脉细弱。【治法】 补气固脱。【方药】1主方独参汤(张介宾景岳全书)处方:高丽参1012克,加水150毫升,盖严炖2030分钟,取汁慢慢呷服,渣再加水炖服23次.如无高丽参,可用红参或吉林参等代替。若汗多难止者,加北芪45克,糯稻根20克,煅牡蛎30克,水煎服。2中

46、成药高丽参注射液,先以4-8毫升加50葡萄糖液40毫升静脉推注,后接1020毫升加10葡萄糖500毫升静脉滴注。血脱型【证见】 多发于失血之后,面色苍白,头晕眼花,汗出,烦躁,心悸,口干口渴。舌淡而干,脉细数或芤大。【治法】 摄血固脱。【方药】1主方独参汤(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味处方:吉林参10克,炙黄芪30克,阿胶15克(烊化)。煎水候稍冷,频服。若黑便柏油样者,加紫珠草18克,岗捻根20克,地捻20克.吐血、咯血者,加童便50一100毫升(冲服),仙鹤草25克.2中成药高丽参注射液,以8毫升加50葡萄糖液40毫升静脉推注,后接生脉注射液2030毫升加。10葡萄糖液500毫升静脉滴注。亡阴型【

47、证见】 大汗淋漓,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口渴咽干,尿少。舌红干,脉细数无力。【治法】 益气救阴固脱。【方药】1主方生脉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味处方:西洋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枳实15克,生地黄30克。水煎服,每日23剂.若发热、气粗者,加石膏20克,西瓜翠衣25克,天花粉15克。2中成药参麦注射液,8.10毫升加50%葡萄糖液40毫升静脉推注,后接2030毫升加10葡萄糖液500毫升静脉滴注。亡阳型【证见】 大汗淋漓,身凉肢冷,面色苍白,神情淡漠,气息微弱,口淡不渴。舌淡润,脉微欲绝.【治法】 回阳救逆固脱。【方药】1主方参附汤(陈自明妇人良方)加味处方:红参15克,熟附子12

48、克,炮姜10克,大枣6枚,当归12克,桂枝10克,细辛3克,通草8克.水煎服,每日2剂。若面红、身热者,属阴阳俱亡者,加麦冬18克,五味子10克,生地黄30克,枳实15克。2中成药参附注射液,先以68毫升加50葡萄糖液40毫升静脉推注,后接1020毫升为10葡萄糖液250500毫升静脉滴注。3单方验方抗寒厥脱方(广州中医学院一附院中医临床诊疗常规)处方:高丽参15克,炮附子15克,黄精15克,枳实15克,炙甘草15克。水煎服。 厥脱的其他疗法 1.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2针灸治疗(1)灸法:直接艾灸或悬灸气海、关元、足三里、膻中穴,每穴45壮或20分钟,适用于亡阳气

49、脱者。直接灸大敦穴35壮(或隐白穴13壮),适用于亡阴气脱者。(2)针法:取左耳肾上腺区配内关穴,持续电针;取人中、中冲、内关、足三里穴,针刺并用间歇刺激手法。3中草药升压制剂(1)枳实注射液:先按每公斤体重每次0305克,用5%葡萄糖盐水10毫升稀释,510分钟静脉推注完毕,每1530分钟推注1次;连续2次后,改为每千克体重05克,加入10葡萄糖250毫升静脉滴注,每分钟3040滴。(2)复方洋金花注射液:每次2-4毫升,肌注或静脉滴注,每日23次。厥脱的病因复杂,病情危重,在积极救逆固脱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原发病的治疗,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3、心 痛古称病名古人将胃脘痛也称之心痛,丹溪心

50、法心脾痛:“心痛即胃脘痛。 临床症状(1)突然发作的胸骨中段之后或胸骨上段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下颌、左肩、左上肢内侧,直至左腕、无名指、小指。也可向下放射至上腹部;有时放射至颈部、咽部等处,常伴有出汗、面色苍白并被迫停止活动。 (2)一般劳力型心绞痛病程持续一个月或一个月以上,发作时持续几分钟,多在5分钟以内, 经休息或除去某些诱因后即能迅速停止,卧位性心绞痛须坐起后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常能使疼痛发作在23分钟内消失。恶化型或变异型心绞痛持续时间常较长(30分钟至1小时以上)。1 (3)相关病症:心绞痛、心前区疼痛等. 病理病机心前区或心窝部疼痛。为风冷邪气乘心,血瘀阳衰,心脉痹阻所致。诸病

51、源候论心痛病诸候:“心为诸藏主而藏神,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为真心痛,朝发夕死,夕发朝死。心有支别之络脉,其为风冷所乘,不伤于正经者,亦令心痛,则乍间乍甚,故成疹(通“疢”,病也)不死。”治宜温阳通脉、活血化瘀及祛痰等法. 辨证施治1.寒凝心脉 【症见】卒然心痛如绞,形寒,天时寒冷或迎寒风则心痛易作或加剧,甚则手足不温,冷汗出,短气心悸,心痛彻痛,痛痛彻心。 【治法】祛寒活血,宣脾通阳。 【方剂】可用当归四逆汤. 2。火邪热结 【症见】心中灼痛,口干,烦躁,气粗,痰稠,或有发热,大便不通。 【治法】清热泻火,散结活血。 【方剂】可用小陷胸汤。 3.气滞心胸 【症见】心胸满闷,隐痛阵阵,痛无定处

52、,时欲太息,遇情怀不畅则诱发、加剧,或可兼有脘胀,得嗳气、矢气则舒等症。【治法】疏调气机,理脾和血. 【方剂】可用柴胡疏肝饮。 4。痰浊闭阻【症见】可分不同证候,表现各不相同。 【治法】温化痰饮,或化痰清热,或泄火逐痰,或熄风化痰等法为主,佐以宣痹通阳。 【方剂】可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或枳实薤白桂枝汤,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去五味子。 5。瘀血痹闭【症见】心胸疼痛较剧,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日久不愈,或可由暴怒而致心胸剧痛.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剂】可用血府逐瘀汤。 6.心气不足 【症见】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悸且慌,倦怠乏力,或懒言,面色白,或易汗出. 【治法】补养

53、心气而振胸阳. 【方剂】可用保元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7。心阴不足 【症见】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兼胸闷,心悸怔忡,心烦不寐,头晕,盗汗口干,大便不爽,或有面红升火之象。 【治法】滋阴养心,活血清热。 【方剂】可用天王补心丹。 8.心阳亏虚 【症见】心悸动而痛,胸闷,神倦怯寒,遇冷则心痛加剧,气短,动则更甚,四肢欠温,自汗。 【治法】治宜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方剂】可用人参汤。4、针灸推拿方法治疗血证 凡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下出于二阴或渗于肌肤之疾患,统称血证,包括咳血、呕血、衄血、便血、尿血等。 有关各类出血症状及名称,均早载述于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到“火淫所胜”而致“咳唾

54、血”;素问厥论所云:“太阳厥逆,僵仆呕血”;素问阴阳别论:“结阴者,便血一升”;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说:“少阴涩则病积,溲血等。 出血的原因大多与气与火有关.有因外感风热燥邪,灼伤肺络,迫血上逆;或系饮酒、过食辛燥之品,燥热蕴积于胃肠,郁热化火,扰动血络;亦可七情不调,郁怒伤肝,肝气横逆犯胃,损伤胃络,而致呕血;或因劳倦过度,脾气受损,脾不统血;气不摄血,出现呕血、便血;久热久病,伤及肾阴,相火妄动,迫血妄行,产生尿血等证。 以下分衄血、咳血、呕血、便血、尿血进行讨论。 一、衄血 衄血指鼻、齿龈、耳、舌及皮肤等不因外伤而出血的病症.其常见者为鼻衄,所以仅选此加以讨论. 【辨证分型】 (一)火盛灼络

55、 系风热犯肺、热蕴于胃或肝气郁结,热盛化火上扰,灼伤肺络,迫血妄行.症见鼻衄不止,量多色红,口渴引饮,头痛胸闷,急躁易怒,脉数,舌红或暗。 (二)气不摄血 脾气虚弱,气失统摄,血无所主,上走清道而外溢.症见:鼻衄不止,面色皝白,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心悸不宁,脉细无力,舌淡。 【治疗】 (一)火盛灼络。 1。治则:清热泄火、凉血止血. 2。处方:上星、隐白、膈俞、禾髎;肺热加大杼,胃热加内庭,肝热加行间. 3.方义:膈俞为血之会穴,功专理血止血;上星位于督脉,清热降火,系治鼻衄之经验要穴;隐白乃足太阴井穴,既可益脾统血,又能清泄邪热;禾髎夹于鼻孔两侧而属手阳明经,为局部清热止血的配穴。如为肺热所

56、致,配大杼加重清热透表之力;胃热迫血上逆,加内庭清胃泄热;因肝郁化火发病者,加取肝经荥穴行间,引热下行。 4。治法:隐白斜向上刺12分,施补法运针1分针后取针,挤出黑血一滴,再以艾卷灸之,余穴均用泻法留针。留针期间宜间断运针数次。 (二)气不摄血 1。治则:益气摄血。 2.处方:素髎、脾俞、膈俞、足三里。 3。方义:素髎位于鼻尖属督脉,可提举阳气,制止鼻衄;膈俞理血止血,此二穴乃是治标。脾俞,健脾益气,摄血统血;足三里是强壮固本之要穴,具生气化血之功,且足阳明始于鼻旁,上行而左右交会于鼻根,亦可引离经之血复归,故此二穴重在治本。 4.治法:先针素髎,针尖从鼻尖端斜向上刺,深0.50.8寸,使针

57、感放射至鼻根或鼻腔,施平补平泻法;继针余穴,用补法,足三里穴可以艾卷灸针柄。 二、咳血 咳血指肺络损伤,其血经气道咳嗽而出,或痰中夹血,或纯系鲜血。 【辨证分型】 (一)热伤肺络 外感风热燥邪或肝火上逆迫肺,灼伤肺络,致鲜血咳吐而出。症见血色鲜红量多,咳嗽胸闷,烦躁易怒,便干溲赤,脉浮弦数,舌红苔黄。 (二)阴虚火旺 肺阴亏耗,阴虚火旺,火盛烁肺,迫血妄行.症见咳嗽少痰,痰中夹血或纯系鲜血,血色鲜红,盗汗颧红,潮热烦躁,脉象细数,舌质红。 【治疗】 (一)热伤肺络 1。治则:清热润肺,和络止血。 2.处方:肺俞、孔最、鱼际;外感加风门,肝火加太冲,血脱加涌泉。 3.方义:肺俞属足太阳,又为肺脏

58、经气转输之处,太阳主一身之表,故用以达邪润肺;孔最为肺经郄穴,善调降肺气、清热止血,是止咳血之要穴,加荥穴鱼际更加重清解肺热之力。如为外邪骤入犯肺,加取风门逐邪外出;如为肝气化火,上逆烁肺,配肝经之原太冲,疏气机、降肝火,清络和营;如为血出似喷,两足厥冷者,宜速取涌泉导血下行,复归于元。 4.治法:肺俞穴宜针芒略向脊柱方向斜刺,以气至法导出针感向前胸放散(注意避免过大幅度提插,以免引致气胸),先行泻法,后行补法,泻多于补,留针.孔最可用梅花针反复叩刺至穴区皮肤轻微出血.涌泉穴,先令病人热水洗足后,将附子打烂贴敷于上,并包扎之。余穴均用泻法.留针时间依症状改善而定,须反复间断运针. (二)阴虚火

59、旺 1.治则:滋阴降火止血。 2.处方:肺俞、中府、太溪、大椎。 3.方义:肺俞、中府为俞募相配,可滋肺阴、清肺火;太溪是肾之原,刺之能育肾阴而润肺降火,更属治本之法;大椎又名百劳,用以清骨蒸潮热。肺阴得润,虚火得降,咳血当能自止。 4。治法:均用针治。大椎以泻为主,先泻后补;太溪只补不泻;肺俞、中府以补为主,先补后泻。针法同前. 三、呕血 呕血指血从口中吐出。此血来之于胃,呕血之量可多可少,少则数口,多则盈盆盈碗。 【辨证分型】 呕血之常见而急重者,多为火伤胃络。或因胃中积热,郁而化火,或因肝火犯胃,致胃络灼伤,血热妄行。症见口吐鲜血或紫黯之血块,量多。如为胃中积热,则脘腹胀闷,便秘色黑,脉象滑数,舌质红,苔黄厚浊腻;如为肝火犯胃,则口苦胁痛,烦躁易怒,脉象弦数,舌质红绛。 【治疗】 火伤胃络 1.治则:泻肝清胃宁血。 2。处方:膈俞、公孙、内关;胃热加内庭,肝火加行间。 3.方义:膈俞,血之会穴,取其理血宁血;公孙为脾经之络穴,通于冲脉属八脉交会穴之一,冲为血海,故此穴能统血止血;内关通阴维络胃,本能和胃止呕,更与公孙属父母相配,二穴合用,其效益彰。胃热所致者,加胃经之荥,清热凉血;肝火犯胃者,复取肝经之荥,泻火止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