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文学复习提纲BY邰大侠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14256918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文学复习提纲BY邰大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文学复习提纲BY邰大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文学复习提纲BY邰大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文学复习提纲BY邰大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文学复习提纲BY邰大侠(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文学复习提纲BY邰大侠.精品文档.现代文学复习提纲1.晚清诗界革命(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一次广泛的政治和文学运动。文界革命(1917年):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力求借鉴日本和西方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创造出一种“新文体”。小说界革命:“小说救国论”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1896),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1902),告小说家(1915)等文中阐释了他小说革命的主张。2.五四文学革命开始的时间,内容及意义。时间:1917年2月内容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求得了语言和文体的解放,解放了禁锢了

2、上千年的文学形式。批判封建文学观念。注重吸收外国文学的思想。创作方法提倡以现实主义为主要方法。意义: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广泛而又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在文学观念上:对“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加以否定。追求表现人生、反映时代,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在语言和形式上:摒除了文言文和僵化的传统文学格式,采用白话写作。广泛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促使文学语言和形式更加适于表现现代生活接近大众读者,大胆尝试并初步创作出了既与世界文学发展相联结,又具有了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学语言形式。事件

3、: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大力提倡白话文。同年2年2月出版的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周作人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标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1919年初又提出“平民文学”的概念,实际是“人的文学”的补充和具体化。3.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提出废文言而倡白话,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

4、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评价:.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4.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

5、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5.周作人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

6、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人的文学】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应以“人道主义” 即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为本,彻底抛弃 “非人的文学”,创造反映人的“灵肉二重一致的文学”。 6.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以人道主义观察、研究、分析人生诸多问题。文学是人性的。文学是人生的,人的文学。文学性散文(美文)的提出,在理论上是确定了散文的地位,把散文作为文体概念进行了规范。7.平民的文学【.平民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一种文学主张。1918 年周作人以“仲密”为笔名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平民文学一文指出:“平民的文学正与贵族的文学相反”,“平民文学是以普通的文体,记普遍的思想与事实”,

7、“平民文学是以真挚的文体,记真挚的思想与事实”,“平民文学决不是慈善主义的文学”,也不是说通俗文学就是平民文学。周作人所说的“平民”实际上只是指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平民文学”的主张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对反对封建的贵族文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文学的格局与发展方向。8.重要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成立时间地点:1921年1月于北京。代表作家: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沈雁冰主要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创作特色:现实主义,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

8、写。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9.创造社:成立时间地点:1921年6月 于日本东京。代表作家:郭沫若、郁达夫、田汉、郑伯奇主要理论主张:强调创作要“本着内心的要求”,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浪漫主义。主要刊物:创造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创作特色:a.侧重于自我表现,富于强烈的反抗色彩。b.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贡献与意义: a.出丛书,编刊物,扩大并巩固新文艺阵地。b.通过作品宣传了反封建思想,体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c.提倡“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10.湖畔诗社:1922年3月在浙江杭州

9、成立的新诗团体,以短小清新的情诗创作为主,代表诗人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具有浪漫主义倾向,被朱自清称为 “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同年4月,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因此得名为湖畔诗人,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1923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湖畔诗人在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下勇于创作情诗,他们身上具有清新、自然、纯情、率真的特点,率直坦诚,绝无世俗的顾忌,也少见艺术的雕琢,以青春期青年诗人的热情和真挚,体现了五四精神,以及现代新诗的勃勃生机。(应修人的代表作妹妹你是水、汪静之的代表作伊眼底过伊家门外、冯雪峰花影、潘漠华怅惘)内容: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

10、色,清新、美丽。形式:自由诗、浪漫主义手法;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11.语丝社(创作散文的一个社团,对中国散文做出了贡献)语丝社:成立时间地点:1924年11月于北京。代表作家: 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俞平伯、刘半农主要理论主张: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提倡思想自由和主张美的生活。主要刊物:语丝创作特色:语丝文体:排旧促新、放纵而淡、谈古说今、不拘一格。贡献与意义:a.指责社会弊端,抨击旧文学b.作品表现了他们反帝反封建的热情,对于新文学运动,有着历史功绩。c.继承了“五四”的战斗精神,批评的矛头对着封建主义思想和制度。它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

11、,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的作用。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优雅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12.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 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

12、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13.春柳社(为中国现代话剧做出了贡献)成立时间地点:1906年由中国留日学生组建于日本东京代表成员:李叔同、曾孝谷、陈大悲、欧阳予倩等。贡献与意义: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1907年他们演出的茶花女获得很大成功,在留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同年6月他们又演出了自编的大型话剧黑奴吁天录,这次公演不仅轰动了留学生界,而且引起了日本文艺界的高度重视,被看做是中国早期话剧的开端。此后,春柳社的成员继续增加,他们又陆续创作或改编、演出过画家与其妹等剧目,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14.新月诗派成立时间地点:1926 年 4 月在晨报副刊上诗镌创刊,标志着新月诗派的形成。代表作家:闻一多、徐

13、志摩、朱湘、梁实秋、林徽因等主要理论主张: 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匀齐)。提出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示完美精神。主要刊物:新月诗镌创作特色:a.理性节制感情b.诗歌格律化 贡献与意义: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5.早期象征诗派(诗学主张,几种方式,风格)“五四”以后出现于文坛,以李金发为代表,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象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代表为李金发(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等),后期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在诗歌尝试上有

14、积极贡献,但意象表达上有局限,晦涩难懂。16.象征诗派: 成立时间:1925年代表作家:李金发、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主要理论主张: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代表作: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创作特色:a.运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传达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觉和印象。b.运用新奇的想象和比喻,表现微妙的情境。c.依靠艺术形象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d.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贡献与意义: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象征派诗歌后来趋

15、向成熟,取得较高成就的是在30年代戴望舒手中。重要的作家17. 鲁迅:呐喊与彷徨的写作意向:对封建制度与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对知识分子命运和道路的探索。18.两类题材:农民题材和知识分子。(分别由哪些作品表现这些题材)19.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为什么说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A.题材的变革。鲁迅在论及中国文学的变革时,首先提到的是文学题材,主要表现对象的变化。传统小说的人物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仙鬼怪,极少是普通平凡的角色,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文学的主要

16、题材。B.故事情节的弱化与灵魂揭示的强化,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传统小说比较注重情节的曲折和故事的完整性,但单一的线形的因果关系的情节难以展示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呐喊与彷徨为了更深入得的揭示人们灵魂状态,大都以人物的情绪感受为小说的整体框架,故事情节和生活画面被编织进入人物的情绪感受之中。故乡以“我”感伤的情怀,把故乡的落寞萧索和故乡人的辛苦麻木贯穿起来。C.“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结构模式。“看/被看”模式在一篇极富象征意义的小说示众里有着独特的表达,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有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由此构成“看/被看”的模式。但他们看的是什么,为什么看,连自己都不知

17、道。社会群体的愚昧、麻木、冷酷由此体现出来,同样“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也基本构成一个系列。主要作品有祝福故乡等。20.呐喊彷徨对传统小说艺术的突破与创新鲁迅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写法不同,开了一个新生面,给读者全新的感觉。A.多写“无事的悲剧”。B.无事中的有事。传统小说注重英雄人物、传奇情节,鲁迅侧重从普通人日常事件中挖掘悲剧。鲁迅小说的题材突破传统,开创了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从鲁迅小说开始,中国小说从过分追求离奇的情节、非凡的人物偏向,转移到普通社会真相的轨道,这是一个大的突破。鲁迅小说揭示国民性的弱点。精神被扭曲,关注人的心理、精神状态。鲁迅致力挖掘人的灵魂,凸显人物的

18、精神世界,描写人的心理,对人的病态灵魂与心理的充分展示。清醒的开放型现实主义。直面人生,揭出病苦,打破“瞒”和“骗”、大团圆的结局。打破古代小说的传统叙事从结构上看,有三分之二“横截面”的结构叙事模式打破传统,古典小说采用全知叙述,鲁迅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20. 鲁迅小说的叙事模式:无论是农民题材还是知识分子题材,鲁迅的视角都是内向性的,对精神创伤、灵魂病苦的揭示。“看”与“被看”模式的出现。归乡模式一种复调模式。鲁迅小说的风格:精粹警拔自然朴实“白描”鲁迅小说的语言:文白夹杂语法上的欧化。茅盾对鲁迅的评价: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

19、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鲁迅的代表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杂文集:野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21.茅盾子夜:子夜的题目寓意:象征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人物形象:从政治、经济、伦理等不同方面,不同的社会关系描绘吴荪甫,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而又矛盾复杂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并没有

20、截取某条小巷或某个街角,而是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工厂里错综复杂的斗争、证券市场上声嘶力竭的火并,以及诗人、教授们的高谈阔论、太太小姐们的伤心爱情,都被组合到子夜的情节里。同时,作家又通过一些细节,侧面点染了农村的情景和正发生的中原的战争,更加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从而实现了他所设定的意图:“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使一九三零年动荡的中国得一全面的表现。”当然,茅盾的“大规模”“全面”描写,并不是把各个生活断片随意拼帖在一起。他精心结构,细密布局,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史与性格发展史,牵动其它多重线索,从而使全篇既展示了

21、丰富多彩的场景,又沿着一个意义指向纵深推进,最终以吴荪甫的悲剧,象征性地暗示了作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22.瞿秋白对子夜的评价: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应用真正的社会科学在文艺上表现中国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子夜不能不说是很大的成绩。23.为什么说茅盾是中国左翼最为重要的作家?茅盾是最早运动阶级分析法分析社会、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表现社会变革的作家,例如他的代表作子夜;并且他在“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担任重要职务,其创作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在左翼文学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产

22、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所以被看作左翼文学巨擘。24.茅盾的小说成就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开掘上史诗性追求。A.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这与鲁迅努力发掘平凡的日常生活的悲剧性与喜剧性显然不同。B.自觉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具有反映时代面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人物形象塑造上:A.适应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小说艺术发展的需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茅盾也有着与鲁迅不同的艺术追求。不同于鲁迅抓住人物性格主要特征予以传神勾勒的白描手法,茅盾更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核心面与其复杂性,他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

23、画效果。从多方面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突出人物性格及其发展,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又特别注重人物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地位的变化,这也有别于鲁迅往往着重于人物思想精神状态去展现人物的性格、命运。而这种着重点的转移与当时主流的演变在第一个十年强调文学与思想革命的关系,第二个十年,更强调文学与无产阶级政治经济革命的关系有内在联系。B.茅盾的人物刻画的另一个主要贡献,是他进行了“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作为一个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自觉的长篇小说家,茅盾创造了自己的艺术世界。在茅盾的作品中,主要创造了民族资本家与新时代女性两个形象系列。矛盾笔下的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较之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更少观念化的痕迹

24、,取得更大的成功,却只有二型:静女士、方太太属同行,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又属同一型。前者和谐、匀称与传统的东方女性有更多的精神联系,后者代表热烈、狂欢,则从道德伦理观念、生活,追求到性格、气质都迥异于传统东方女性,是受欧风美雨新思潮直接影响而生的西方型女性,这是中国现代社会出现的“新人”。结构的艺术:作为一位自觉的长篇小说艺术家茅盾,对小说结构极为注意,这也是他的显著特点。他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作品中总是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这种结构方式是更适合长篇小说的,不同与鲁迅短篇小说对单纯而严正布局的追求。从鲁迅到茅盾,可以看到我国现代小说结构艺术的发展。从子夜开始,茅盾把

25、小说结构的精心构制作为艺术构思中的重要一环,追求与纷繁复杂的生活更加适应的蛛网式的密集结构。心理刻画上:特别注重细腻的心理刻画,追求社会历史的剖析与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又十分注意调动一切心理描写的手段,加以综合的运用,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25.废名(了解一下)田园诗化小说的开创者26.凌叔华旧式闺阁女子传奇的写作者27.徐志摩(重点)徐志摩诗的特点:执着地追寻“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在诗里真诚地表现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并外射于客观物象,追求主客体内在神韵及外在形态之间的契合。主要思想内涵:A.表现对西方欧美式民主自由的思想,以及这种理想破灭。B.歌唱纯真爱情。表现对

26、个性解放的追求。28.郁达夫(考小说迟桂花,重点考他的散文)29.周作人(美文的概念)(重点关注他的散文,关注他散文的理念)周作人所说的“美文”是指叙事抒情散文,而不包括“批评的,学术性的”散文。周作人在散文创作上有一个从早期的“浮躁凌厉”到后期的“冲淡平和”的发展过程;其关于“美文”这个概念的思想也同样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作为一个现代文学史上有巨大影响的散文家,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这一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给文学开辟了一块新的土地”。以后又形成了一整套散文理论,中心是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认为这种小品文是“个人的文学的尖端”,“他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

27、子,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用了适宜的手法调理起来,所以是近代文学的一个潮头”,是谓之“言志派”散文。30.李金发(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人物,重点关注)31.小诗美学规范是什么,谁确定的?确定小诗美学规范的是周作人,朱自清。小诗:是一种即兴诗的短诗。多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刹那间的情绪和感触,寄予人生的哲理和思想,并执着于意境的追求,引起读者的联想,具有言简意赅的效果,1921-1923年盛极一时。1923年同时出版了冰心的繁星春水,以及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引起人们对小诗体的兴趣与关注。32.小诗的特点:A.善于捕捉刹那间的体验、思索与感受。B.借助形象和比喻来挖掘和渗透哲理。C.小诗的弊端:视野狭窄,

28、内容贫乏,形式单调。其他需要关注的知识点33.几个第一:第一首新诗:胡适白话诗八首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狂人日记第一篇理论文章: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第二个十年,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团体:创造社和太阳社。34.一个杂志: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

29、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35.一个文学模式革命现实主义的文学模式(代表作茅盾子夜)基点:创作个体的精细观察和运用一定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分析,达成现象感性与理性分析的融合。五四文学的激情让位于冷静的观察、客观的叙述,个性的张扬被阶级的观点所取代,强调个体经验的写作变化对于当下现实的全景式、大规模的反映。36.20年代文学的总体特征:个性化。五四对“人”的观念表现在文学作品上。独抒性灵、率真自然。内容表现扩大。对社会、人生问题的关注是其共同特点。文体自由,风格多样。有闲适、幽默、犀利等风格。受到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智慧与学养深厚

30、,成就斐然。 37.第三种人与自由人的概念: 自由人:以胡秋原为代表的“自由人”独立于当时的左翼文坛和国民党的文学派别之外,一方面反对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文学(主要的),另一方面批评左翼作家主要的错误文学观点。第三种人:指的是那些想认真从事创作工作,但在当时自由派的左翼说教者的纷争中无法有说话余地的作家。“第三种人”除了苏汶,还有戴望舒、施存等人。38.五四乡土小说作家群(重点关注什么样的人被称为五四乡土小说作家)成立时间: 20年代前期代表作家:王鲁彦、许钦文、潘训、彭家煌、许杰等主要理论主张:“为人生”的文学主要刊物:小说月报 创作特色: a.朴实真挚,把现代意识与真切的生活感受结合起来;b.

31、坚持文学为人生的主张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c.表现农村社会生活,描写农民的痛苦与不幸。 贡献与意义:a.标志着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流派终于形成。b.它在近代以来小说史上第一次提供了中国农村宗法形态和半殖民地形态的宽广而真实的图画。c.它为现代文学提供了许多题材多样,色彩斑的风俗画,它促进了新文学地方色彩的形成,促进了小说创作中现实主义的发展和成熟。39.五四乡土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流露出流派风范的,1923年左右在鲁迅小说的影响下,由文研会、未名社、语丝社一些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乡土小说”是指20年代初、中期一直寓居于北京、上海的青年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

32、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40.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内涵及特征。对“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特征和时代内涵的分析,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这一形象是“开辟洪荒的大我”,即五四时期人们心目中觉醒的、新生的中华民族形象,他具有超凡的毁坏与创造力,对五四后新生的中国无限眷恋、热爱,具有广博的人类情怀、宇宙意识。所谓大我的情怀,是古老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崭新精神,也就是五四式的彻底、不妥协、战斗和雄强的民族精神。其次,“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还可以理解为诗人的个性与灵魂的真实袒露,他借助于泛神论,将“人自我”第一次提高到本体和神的地位,泛神论在他那里近似乎“泛我论”,这种被

33、改造过的泛神论思想是女神现代自我影响最直接的精神资源。将“自我”神化,“自我”既内在于一切又超越一切,由此完成了对无视“自我”存在价值和意义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猛烈批判。41.白话文运动所带来的语言变革对现代文学的影响。首先,它赋予了现代文学作品新的思想和精神品格。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首要的是因为有了新的思想、新的精神、新的内容,周作人用“人的文学”对这种新质加以概括,以区别旧的文学。其次,白话文运动促成了中国文类秩序由古典向现代的整体转换。以诗歌为代表的抒情文学一直在中国文学的文类中居于核心位置。白话文在表达能力增强的同时弱化了文言的诗性能力。白话长于表达、叙事的特点却在白话小说中的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以小说为代表的叙事文学从五四开始就一直处于文学的核心位置,而以诗歌为代表的抒情文学总体则是走向衰落。最后,白话文运动促成了中国文学整体审美范型和表达方式的现代转型。数千年来,中国各种文体的共同诉求是重道、轻器,重意、轻言,偏重象征、表现、写意,善于用暗示补偿文字的不足;讲求风貌神韵,离形得似,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旨。五四以来的小说创作,对再现客观现实的追求逐步成为新的小说美学范型,并深刻地影响一代代小说家的创作,现代的小说也呈现出与古代小说、近代小说迥异的独特美学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