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语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改重后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4247842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77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微时代语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改重后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微时代语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改重后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微时代语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改重后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资源描述:

《微时代语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改重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时代语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改重后(6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摘 要毋庸置疑21世纪就是一个以“微”为标志的时代,是一个信息高度化发展的时代。“微时代”的到来开启了全新的人类社会。在这一个“微”力不凡的年代,我们能随时能感悟、体验“微时代”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其中最常见的主要包括微信、微博、微小说、微电影等等,我们的生活正在无“微”不至。随着网络信息化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以微博为代表的,微信、微公益、微时尚、微电影、微旅行等各种微产物引领着微时代,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大学生首当其冲成为受“微时代”影响最大的一代人。客观说随着各种“微”标志产品的深入,大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学习方式等等均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显然在这一背景下如果当代

2、大学法治教育工作者,不能顺应时势发展,把握新形势变化,不仅不能发挥其促进法治教育发展的作用,甚至极有可能成为阻碍当代大学法治教育工作的绊脚石。所以在“微时代”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治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育,消除大学生“法治信仰迷茫”、“扭曲的价值观”、“模糊的信仰”,并发扬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占领法治教育新阵地,传递正能量,塑造适应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法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和刻不容缓的任务。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本文的引言。主要详细研究本课题的背景、意义以及综合性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思路,最后剖析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及

3、难点。第二部分阐述了“微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理论探寻。人类进入“微时代”:“微时代”的来临与发展,“微时代”的特征。同时阐释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基本理论:法治、法治教育并深入分析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含义、重要性。第三部分归纳了“微时代”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影响,它给大学生法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第四部分侧重分析了在“微时代”语境下,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发展情况,此部分主要应用了问卷调查法,深入剖析了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困惑及总结归纳了引起这些问题的主因。第五部分析了如何在 “微时代”语境下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主要包括坚持微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的原则;强化大学生法治教育队伍建设;优

4、化大学生法治与环境;创新大学生法治教育载体。第六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并对未来作出了美好期望。关键词:微时代 ;大学生 ;法治教育 。Abstract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including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research status, the research mentality and the method, the research difficu

5、lties and innovation etc.The second chapter expounds the college students law-related education.The third chapter summarize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f law-related education in micro era.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The fifth chapter analyzes how to make a further im

6、provement of law-related education in micro era.The sixth chapter summarizes the full text, points out the questions that need further research, and make a better hope for the future.Keywords: Micro Era; College Students; Law-related Education.目录摘要IAbstractIII目录V引言1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一)选题背景1(二)选题意义2二、研究现状2

7、三、研究思路与方法6(一)研究的基本思路6(二)研究的方法6四、本文研究难点及创新之处7(一)研究难点7(二)研究创新之处7第一章“微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理论探询9一、人类进入“微时代”9(一)“微时代”的来临与发展9(二)“微时代”的特征11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基本理论13(一)法治13(二)法治教育15(三)大学生法治教育15(四)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16第二章“微时代”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影响分析19一、“微时代”语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面临的机遇19(一)拓宽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时空范围19(二)丰富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20(三)创新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方法和模式20(四)提升了大学生

8、法治教育的效力21二、“微时代”语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面临的挑战22(一)“微主题”干扰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旗帜方向22(二)“微传播”增加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工作难度23(三)“微速度”挑战了法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24第三章“微时代”语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证研究25一、研究目的25二、研究对象25三、调查问卷数据分析26(一)基本信息分析26(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28四、“微时代”语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及成因分析31(一)“微时代”语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不足31(二)“微时代”语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不足的成因分析34第四章“微时代”语境下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考37一、转变大学生

9、法治教育理念37(一)规则导向与价值导向的系统整合37(二)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辩证统一38(三)知识指向和实践指向的统筹兼顾39二、强化大学生法治教育队伍建设40(一)拓展队伍构成40(二)加强队伍培养42(三)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良好互动44三、优化大学生法治教育环境45(一)优化网络环境45(二)强化校园环境建设47(三)加强社会环境建设49四、创新大学生法治教育载体52(一)整合媒体资源,形成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合力52(二)整体参与法治教育课程54(三)搭建法治教育微平台56结论59参考文献61附录63VIII引 言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一)选题背景在我国,一直以来大学生法治教育都

10、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然应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十五大首先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基本目标,并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继此这一基本方略、目标贯穿着我国社会法治建设。随着党十八大的召开,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2012-11-8.党的十八届四中中展开主题为“依法治国”的会议,此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1、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我中华的希望。因而在未来的生活中必将接受各种风浪的洗礼,因而迫切需要提高思想上、政治上的各种素养。从某一种意义上说透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就能深刻反应大学生政治素质,大学生法治素养关乎国家法治进程,社会繁荣、人们安居乐业。但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微博、微信等不断涌现的“微时代”。新兴“微”事物的出现,备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与热捧,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大学生法治教育面临着时代的挑战。与此同时,一方面由于社会利益群体

12、多元化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在现代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其思想、观念越来越多样化、丰富性,因此当务之急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大学生法治教育。综上所述,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迫切需要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公民法律素质。很显然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开展社会法治宣传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关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工作大局,在“微时代”语境下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二)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首先,参阅了大量与法治教育、大学生法治教育相关的理论。这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法治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研究,在一定

13、程度上推动了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法治教育同样也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从某一种意义上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必将随着法治教育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与此同时也必然会对诸如教学学、心理 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 现实意义准确的说强化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然而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效果却不尽人意,这也是大学生犯罪频频发生的罪魁祸首之一。因而强化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更是

14、有效的减少、遏制大学生犯罪的重要途径。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就能够帮助广大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大学生的处事能力、心理素质,特别是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法律信仰。总而言之,推行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培养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客观需要。对大学生个人而言,这也是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砝码”,总之强化大学生法治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二、研究现状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6年至2015年11月期间的文章,以“法治教育”为关键词的论文共3874篇,其中与大学生相关的论文261篇。学术界围绕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诸多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法治教育建设,如:柴振国,

15、赵新潮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会组织法制建设(河北法学2015.03);刘寿堂的开展建筑业农民工夜校的法制教育探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卢东梅、吉东的健全农村法制教育的思考以河北为研究对象(人民论坛2011.5);任和辰、张志善的浅淡“六五”法制宣传教育方式的创新对绛县开展法制教育情况的思考(中国司法2010.7)等。第二,学校法治教育建设,如:谢芳的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路径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5.09);陈大文,王一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新任务探讨(思想理论教育2015.02);季敏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信仰之育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16、版)2014.01);何玉芳、张艳红的“基础”课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内容的“融合”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等。第三,法治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如:狄若冰的大学生法律素养及德育再思考(法制博览2015.09);张芝赫的浅谈德育课中的法治教育(河南教育(高教)2015.02);温玉平的职业学校法治教育与学校德育整合的思考(考试周刊2012)等。第四,国外法治教育比较研究,如李继辉的国外高校法治教育的借鉴与启示(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10);宋世勇、肖周路的香港地区廉政法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经验(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6)等。上述研究成果,为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对“微时

17、代”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研究相对缺乏,涉及“微时代”部分也仅仅是围绕内涵、途径、方法、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构架,这些都为“微时代”语境下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三、研究思路与方法(一)研究的基本思路1、首先对本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进行了阐述,着重分析目前国内以微博、微信等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平台的研究现状,然后论述论文的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最后提出本文研究的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2、以微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本文研究的逻辑切入点,分析微时代对大学生法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3、以湖北省武汉市5所高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开展问

18、卷调查,客观地分析当前微时代语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存在主要问题、产生原因。4、结合微时代下大学生法治教育实际情况,提出增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长效机制,解决培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法治教育。(二)研究的方法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是解决问题以及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课题研究之前对研究的方法进行选择和确定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主要运用以下基本方法进行研究:跨学科研究法:本论文横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法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具有跨学科和多学科交叉综合性质。学术依托或背景主要依靠

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宪法学、教育法、高等教育学等多学科门类和知识,齐取并用多种方法构成了本论文的方法论特色。文献分析法:任何研究都需要在借鉴前人或者同时代其他学者的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之前围绕研究主题尽可能地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占有第一手资料。本文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搜索引擎工具、手工检索等方法获得大量的期刊资源、网络资源、纸质图书并进一步分析,通过认真筛选、阅读和分析所占有的文献资料,梳理、归纳和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与本研究相关理论观点,去粗取精之后进一步把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总体状况,找出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对策。问卷调查法

20、:正确的问卷调查可以为研究提供真实、可靠而且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以自编的大学生法治教育调查问卷为工具,在本科院校选取一定比例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分析,保证材料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充分掌握教育对象的基本情况,占有第一手资料,为深层次研究提供基本的事实判断,为得出正确结论打下坚实的基础。个案研究法:对有关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几种案例进行研究,用具体的事例诠释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然后得出符合实际的新结论。归纳分析法: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经常与同学进行学术分析、理论探究;具备一定条件时积极参加

21、有关高校组织的大学生法治教育为主题研讨会。四、本文研究难点及创新之处(一)研究难点第一,由于占有资料、学识能力以及时间的限制,探讨十分粗浅;对于本选题的相关内容了解还不够深入细致。第二,本校相关图书资料的不足,在资料收集上存在一定难度,对论文的分析进度可能存在一定影响。第三,本研究建立在实证调查基础上,调查问卷的设计、选取样品、问卷分析等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本次调查结果、研究价值。(二)研究创新之处1、在理论上,把微时代与大学生法治教育结合起来,拓展了研究视域。2、在实践上,有助于在复杂的微时代语境下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第一章 “微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理论探询一、 人类进入“微时代”现如今,

22、随着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更新,种种以“微”见长的信息传播方式用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蔓延开来。仅仅几年时间,“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公益”、“微时尚”、“微力量”、“微创业”等已经全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这些“微事物”在一定程度上悄悄改变着社会大众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对大学生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微时代”语境下研究大学生法治教育,我们首先要准确界定“微时代”的内涵,在此基础之上来了解“微时代”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特征。(一)“微

23、时代”的来临与发展“时代”是一个时空概念,是能影响人的意识的所有客观环境,与人的生产、生活与学习有着紧密联系。本文所指的“微时代”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公益、微讲坛为主要形式存在的,内容短小精悍,内涵浅显易懂,语言幽默风趣,民众参与性高的社会发展时代。 陈亚敏,傅志雄.“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体系建构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5(1).对于什么是“微时代”,目前学术各界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微博是“微时代”最典型和最有影响力的事物,微博的出现标志着“微时代”的来临。微博走红以后,大量的微应用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并深受人

24、们青睐,目前最火的非“微信”莫属,微信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根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2015年发布的微信社会经济影响力研究报告 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微信社会经济影响力研究报告,2015-1-27。显示,微信是一款以男性用户为主的应用,按微信用户男女所占比例分析,男性用户占64.3%,女性用户占35.7%,男女比例约为1.8:1。(见图表1-1)从微信用户的年龄分布来看,微信的用户群体趋于年轻化,将近一半的用户年龄低于26岁,近百分之九十的微信用户年龄低于36岁。18岁至35岁的中青年所占比例高达86.2%,成为微信用户的主要群体。(见图表1

25、-2)从微信的影响力方面分析,微信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微信对社交影响:平均每天打开微信10次以上的调查者占比达到60%,有接近四分之一的调查者成为微信的重度用户,他们每天打开微信的次数平均超过30次,微信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微信对消费的影响:最近一年,微信直接带动的信息消费规模已达到952亿元。据测算,微信直接拉动的生活消费规模已经达到110亿元。微信对社会就业的影响: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微信带动的社会就业人数高达1007万人次。其中,直接就业人数达192万,间接就业人数有815万。微信对社会公益的影响力:据调查,通过微信公益平台已有1000万以上微信用户进行了

26、捐款,其中95%的月均捐款额度在100元以内,符合小微捐款的公益模式。(见图表1-3)微信的影响力每天打开并使用微信10次以上的调查者占比达到60%微信直接带动的信息消费规模达952亿元,生活消费规模达110亿元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微信带动的社会就业人数高达1007万已有1000万以上微信用户通过微信公益平台进行了捐款 微信的社会影响力分布表1-3除了微博、微信之外,微电影也是“微时代”的另一特色。微电影是对传统电影的突破,形式简单灵活,主题鲜明,内容精湛,充分满足了社会大众即时消费的文化诉求。与此同时,微公益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逐渐成长起来,“小雨滴微公益”、“微微萤火虫”等公

27、益活动推动了平民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的公益事业开启了一扇充满阳光的大门。更有“个性、独特、精致”风靡全球的“微时尚”,愿看就看的“微小说”,说走就走的“微旅行”,想干就干的“微创业”等各种微产物。我们的生活正无“微”不至,无论你爱或不爱,微时代,正昂首阔步向我们走来。(二)“微时代”的特征“微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与众不同。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微时代”也不例外,呈现出积极性与消极性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信息传播的瞬时性。“微时代”携手高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信息传播的高速度以及高效率,信息传播活动也随之具有了瞬时性的特征,“微时代”传播信息的瞬时性

28、成为区别于其他时代信息传播的最鲜明的特征。由传统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无论是通过报纸、广播还是电视都需要经过专业人员非常严格、相当复杂的筛选、编辑、校对、审查,而且信息的发送常常会受到排版、印刷、运送、发行等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些信息达到社会大众手中后很可能“新”闻就变成“旧”闻了。在“微时代”,所有人都能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即时发表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比如,国家党政机关可以使用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向人民大众即时发布公共信息;学校或者老师也可以向家长和学生即时发布相关的教育信息;社会组织或团体能够即时发布一些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相关方面的信息;商家也能够向其他商家或者广大消费者发布一系列商业信息

29、;个人更能够即时自主发表个人生活、学习与休闲娱乐方面的信息等。而且这些信息不仅能在同一平台进行快速传播,甚至还能在不同的平台进行飞速互播。通过利用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的便携式设备,任何人都可以在新闻第一现场拍照片、拍视频或者编辑简短新闻上传,对事情的发生与发展进行直播。这样不仅仅能让公众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事情的发展,而且也使事件得到了及时地更新与迅速地扩散,提高了信息的关注度,增强了信息的影响力。第二,信息传播的主体平等性与平民化。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由于受政府的掌控,他们所发布的信息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的筛选、审核,话语权不是全民所有,而只是为某些精英阶层所特有,话语权被垄断

30、。因此,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不对等性。在“微时代”语境下,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准入门槛比较低,几乎机会均等地向所有人开放,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发布信息以及表达意见的舞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畅谈世间百态,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传递真挚的人类情感。在这样的一个传播过程中,人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精英阶层的主导地位渐渐被削弱,草根人物异军突起,信息传播更加趋于平民化。身处“微时代”中,每一位社会大众都可以使用微博、微信,成为新闻第一现场的编辑或记者,信息内容可以是对新闻现场的真实记录,可以是自己对时事新闻的观点、看法或评论,可以是增

31、添生活乐趣的一则冷笑话,也可以是自己此时此刻的所见、所问、所思或所想等。如“幽默一刻”以娱乐大众为宗旨,经常就会发一些段子、冷笑话或者趣闻趣事来让你“轻松快乐每一天”!每一个人都可以当导演,无需专业的演员和设备,无需完整的结构和优雅的文采,就可以拍出一部或幽默、或励志、或青春、或感人的微电影。近年来,大量优秀的微电影作品不断涌现。老男孩、父亲、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诺亚方舟、远方在哪里、九歌学堂等不同类型的微电影迅速爆红,造就了低成本拍电影的神话,实现了无数草根拍电影的梦想。人人都可以投身微公益事业,即使你自身没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挥金如土的亿万身家,也不会妨碍你随时随地给他人一个微小的帮助,满

32、足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免费午餐”的微公益在行动,一份免费午餐只需三元。截止到2015年4月25日,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联合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以及500名记者发起的免费午餐基金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短短四年时间,累积捐款已过亿,捐助覆盖全国23个省区,439所学校,受益人数多达11.1万。微公益文化让所有普通人也能够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滴水成河,粒米成箩”,“微”爱成就大善。第三,信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与非真性。进入“微时代”,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信息,常常会选择使用零散的时间来接受短小、精炼、细碎的信息。对于所接收的信息了解肤浅,囫囵吞枣,犹如

33、过眼云烟,却没有进行深入的学习、消化和吸收。无论是在教室、食堂、寝室,还是在公交、地铁、电梯,甚至是大街小巷上,你都会看到成群的“低头族”们正在不亦乐乎地“刷微博”、“刷微信”。在“微时代”环境下,人们常常使用虚拟的身份在虚拟的空间里学习、交友、购物,随意发布或接收信息。在信息交流和传播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缺乏写作的专业素养以及强烈的责任感,缺少专业、严格的审查,而且没有各种法律法规以及道德的强力约束,信息的发布、转发都带有随意性,最终容易导致信息真伪难辨,更容易引发以讹传讹。不知道从何时起,各种谣言满天飞,充斥着我们的朋友圈。比如,“2015交法新规9条”、“长春某医院患者因H7

34、N9死亡”、“日本人残害中国留学生”、“地暖对人体的六大危害”、“手机和WiFi辐射致癌”、“十羊九不全”等这些信息内容都具有非真实性。面对这些真假难辨的信息,很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加以传播和扩散。这些信息非常容易造成社会大众的恐慌心理,引起了严重的思想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形象,危害和平友好国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面对真假难辨的信息,切莫“微”言耸听。二、 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一)法治数百年来法治既为许多渴望民主、文明、自由的国家不断追求和实践着,也为各个时代无数的法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思想家深刻思考与热烈讨论着。然而,到底什么是“法治”,不论

35、是在历史悠久的东方,还是在有着深厚法治传统的西方,迄今为止都无法给这个政治法律理念一个世界公认的准确界定。在中国,“法治”这一词汇很早就出现在了古书中。例如,晏子春秋谏上九:“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淮南子氾论训:“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邹韬奋 抗战以来六二:“在此种惨酷压迫之情况下,法治无存,是非不论。”史记蒙恬列传:“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在先秦时期,法家提出并推行过“法治”。法家的这一“法治”观念只强调人们必须遵守法律,与儒家的提出的“德治”与“礼治”相对立,要求“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一“法治”虽然称之为“

36、法治”,但实际上还是维持封建集权统治和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人治”,根本不同于现代文明所提倡的“法治”,更不是西方资产阶级所主张的法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法治在社会主义时期迎来了新的发展,社会主义法治以民主自由为基础,与古代法治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在西方,源于古希腊的法治思想源远流长。柏拉图在晚期提出了法治的作用,他认为“当法律缺乏最高的权威,受制于其他权威,城邦就遭殃。但如果法律在统治者之上,统治者成为法律的仆人,城邦就会安全,并享受神赐予的一切好东西。”徐爱国. 西方法律思想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该包括两方面即已成立的且获得大众的认可,当

37、然了也只有制定良好的法律才能获得大众的认可。他认为人民可以服从良法,当然了也可以服从恶法。由此又可以细为两大类1)乐于服从已经订立的法律; 2)宁愿服从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M. 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在现代西方是这样解释“法治”的,即认为法治是不能随便定义的、非常重要的的,是所有权威机构都必须服从的某些原则。通常情况下这些原则又包含人的价值观念、尊严、道德原则、正义原则、公平合理的诉讼程序等等。从法律制度的角度上说,法治即是限制立法权的一种方法;是避免行政权力被滥用的一种有效措施;是一种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给予平等机会的途径;正当保护个人或团体的各种权利;简而言之即充

38、分体现在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理念。而从国际社会的角度分析,法治是消除各种矛盾、暴力,和平解决各种冲突的有效措施。法治强调的是维护、执行法律的需要;因而法治体现的是法律的公平性,体现政府本身要服从法律制度。” 【英】戴维M沃克. 牛津法律大辞典M. 李双元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综上所述,法治,相当于英文中的“the Rule of Law ”,就是法的统治,或者称之为法治主义、依法治国、法治天下。必须充分落实“依法办事”这一基本核心,以促进民主为目标,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张文显. 法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法治”和

39、“人治”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可以说,“法治”的产生与发展是对针对“人治”的一次伟大革命。法治与法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法治与法制是常常混用的,但法治与法制有着重要的本质区别。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它与法治在产生和存在的时代,强调法律至上,具有的价值观念,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与民主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别。但从联系上讲,法治包括法制,但有法制不等于有法治。法制是法治建立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法制作为基础,任何法治就不可能建立和继续存在。(二)法治教育我国在确立依法治国的方略之前,各学界一直都使用的是法制教育。现如今,国家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法治教育”与“法制教育”两者

40、同时并存。我们在界定清楚什么是法治教育的相关问题之前非常有必要区分一下“法治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两组概念。“法治教育”与“法制教育”两者的本质分别就在于“法治”与“法制”,上文我们已经提过。从字面上来区分两者的教育内容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法制教育是法治教育的一部分,法治教育是对法制教育的继承和发展,法治教育所具有的深刻内涵是法制教育无法企及的。法制教育往往重视对受众进行法律相关知识的灌输,仅限于学习法律基础知识,了解法律体系。然而,法治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法治教育注重树立和培养法治意识,确立和发扬法治精神。对于法治教育的含义,笔者比较认同法治教育是通过对公民进行有计划的宣传、教

41、育“依法治国”的一个基本方针,是一种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实现以法治指导公民行为的一种活动。王双群,余仰涛. 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的内涵及意义J.理论月刊,2006.实施法治教育的主体是国家,全体公民是法治教育的对象。法治教育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法治教育更有利于现代人了解法治。(三)大学生法治教育在法治教育前面加上“大学生”这一限定词,就给法治教育限定了一个范围。所有的教育都具有特定的教育1)对象;2)内容;3)目标;4)方法;5)途径,大学生法治教育也不例外。简单来说,大学生法治教育必须全面结合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的教育方法将“法治”理念、内容传播给广大的学生们,从

42、而使大这生对“法治”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认识继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生的能力以及价值观,从而使大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服从、信仰法治的实践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一定要结合大学生的特色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循序渐进的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法治观,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信仰。众所周知大学生法治教育不仅仅是我国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进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直明显。在今天,纵观全世界,法治观念已深入人心,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公民进行法治教育。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领导人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法

43、治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养,进而增强大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发展。(四)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而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现实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更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强化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现实需要。上个世纪末,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依法治国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

44、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随后,习近平同志又提出了“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法治化的水平。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正规的法治教育,不仅能削弱传统人治思想的效用,弥补我国法治化不完善的不足,还能帮助他们增强法治观念,提升法律素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有为青年为建立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奋斗终生。毋庸置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充分

45、落实大学生法治教育。其次,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就是大力发展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治经济。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必须具备健全的法治,一个国家的法治越健全,其市场经济也就越完善。因此,许多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健全法治,从而改善法治环境,以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对各种资源进行配置,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必将成为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从事各种市场交易活动。这时,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法治

46、观念以及较高的法律素养,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自觉而且严格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努力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从而推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平稳、有序、持续地向前发展。反之,他们就会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继而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绊脚石。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并使我国逐渐与国际接轨、掌握国际话语权、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迫在眉睫。最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大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应对当今社会的各种挑战,大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作为社会主义

47、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就业技能,还必须熟练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目前,我国正处在大调整大转型大变革时期,社会形势复杂,大学生如果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素养,在现代社会就几乎没有立足之地。在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总体上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近几年来,不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大学校园里都频频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而且大学生犯罪案件屡屡上升,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缺失。只有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守法,增强法治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时代发

48、展的需要,更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第二章“微时代”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微时代”对于每一个法治教育工作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大学生法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法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一、“微时代”语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微时代”为广大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注入了新鲜的元素,扩大了其法治教育时空丰富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创新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方法和模式,而且提升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效力,为大学生法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拓宽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时空范围在以前,大学生遵法、守法习惯的养成大多倾向于人与人交往之间的言传身教或者是他人的灌输性教育。比如,思

49、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法治教育工作者即可传授法律知识,法律建议,大众媒体向大学生传递的正确的法治观念等,所有这些都要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样的大学生法治教育是一种由外而内的强制性灌输,而不是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者所倡导的由内而外的培育。这种通过课堂或是面对面的说教为主的灌输式教育,很难引起大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不再拘泥于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时间可以由过去的“八小时以内”延伸至“八小时以外”,甚至更长。可以说,大学生随时都可以受到来自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熏陶。特别是在日渐完善的微媒体,进一步丰富了网络虚拟空间,大学生法治教育由此突破了空间限制,走出了校园,走向

50、了更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只要携带有现代的通讯工具并具备互联网连接的条件,就可以即时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或是自由点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收集有用的信息,并发表相关评论。除此之外,这有利于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者随时随地了解大学生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并及时给予教育、引导,从而摆脱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时空束缚。例如,法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认识到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法治教育的重大意义,因此,在大学生毕业前夕,针对大学生就业常常遇到的三方协议、劳动合同、试用期的约定、违约、违约金、劳动争议等相关法律问题,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一些常用的解

51、决方案,倡导大学生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二)进一步充实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自古以来,法治教育都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治教育主要包括法律知识教育、法治意识教育、法治实践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而且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在我们国家,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传承者,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受益者。因此,了解法治文化、传播法治理念、提升法治素养、树立法治信仰既是大学生的责任,也是大学生的义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们面临着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同时,不少高校领导没有足够重视大学生法治教育,而且现今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枯燥、脱离实际,且多以专业术语

52、为主,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微时代”的显著特点就是信息筛选自由、信息量充足、信息传播速度快而且范围广,微博、微信等平台不仅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发表言论、交流互动的平台,也为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法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运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可以让大学生们轻轻松松的理解枯燥乏味的法律知识,可以使用图片让大学生们轻松记忆各种繁琐的法律条文,也可以让他们时刻关注和监督一些热门法律案件的进展。在微博、微信等提供的平台里,没有地域限制、没有国界限制,大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世界各国法治文化,法治建设的进程与发展。大学生们可以在这

53、个平等的平台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与互动,能够对一些法律案件发表自己的真实言论,或者展开激烈的争论,并通过一些法律专家评论讲解,让学生吸收更多的法治知识。广大法治教育工作者只要登录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就可以迅速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比如,关注“中国新闻周刊”、“今日头条”等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时事新闻,关注“法治中国”、“法治在线”、“社会与法”等,就能了解有关法治教育的宣传信息。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他们所关注的信息里可以挑选出来一些教育意义巨大而且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的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中,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这样一来,不仅使大学生法治教育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而且大学生也

54、乐于学习与接受,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三)积极、改革创新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方法和模式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文化多元化时代,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随着信息全球化浪潮的强烈冲击,这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管理方法、思维模式等都有了极大转变,高校大学生的法治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总体上说形势并不容乐观。与此同时,现代大学生法治教育又多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主,大多采用的是单一的说教为主的强制灌输的方法。这种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一对多的传统教育模式,缺乏足够的互动机制,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桥梁,以至于在各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55、律基础课上常常出现“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解,而学生在下面各种小动作,甚至睡觉的现象。 “微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为创新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方法和模式,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新的手段。“微时代”背景下,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自由地传播信息,每一个接收者也可以快速地对信息进行自主地接收和转发,呈现出的互动性极其明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亲密的互动,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学习与实践中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治教育的内容,感受法治精神的力量。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微时代”的优势,灵活开展各种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平台,构建多渠道、规范化、常态化的教育模式,将繁琐的法律知识蕴含在零散的信息传播中,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既要不偏离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又要便于大学生接受和消化,做到润物细无声,从而能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可以使用微博、微信等相关应用,将大学生法治教育由课堂转移到课下,破除了大学生法治教育局限于课堂,拘泥于课本的传统教育模式。(四)提升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效力在我国,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核心职能。党的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