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三册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4194242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三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三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三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三册(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民间玩具世界教学重点:感受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教学难点: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1、 活动一:教师问:“你发现什么?它们叫什么?”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它们的名字。2、 活动二: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A、教师提供“泥、纸、竹、皮、面、木、布”等多种材料,让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B、感受民间艺人心灵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3、活动三:它们“想说”些什么?A、让学生讨论民间玩具的产地、寓意及有关的故事。4、活动四:民间玩具美在哪里?为什么?A、提供描述的感觉词语(如:材料美、装饰美、对称美、质朴、饱满、逼真),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B、民间玩具造型、色

2、彩特点与审美情趣。5、活动五:学习民间艺人,可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具或描绘自己感兴趣的民间玩具。6、布置作业。A、尝试收集大家画的民间玩具。B、布置师生共同收集民间小玩具集市。 2 玩具世界第 一 课 时教学重点:能说出现代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玩法等特点。教学难点:比较民间与现代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玩法等特点的异同。教学过程:1、活动一:分享与表现。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回来与同学分享,并向大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如何玩?同学们都毫无拘束的交流玩具玩,并且大胆的探讨玩具的特点。2、活动二:发现与探秘。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叫什么?谁知道他们的故事?它们会动、

3、会说、会唱的秘密在哪里?通过讨论他们踊跃举手回答问题。3、活动三:欣赏与描述。选一件自己喜欢的民间玩具,说说玩具给你什么感觉?什么地方使你这种感觉?4、活动四:比较与探究。A、选一件自己喜欢的民间玩具与一件现代玩具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B、探究现代玩具逗趣与科学益智结合的特点。C、探讨玩具功能与审美性的双重作用。 第 二 课 时5、活动五:创作与评价。A、用线条设计自己喜欢的、想象中的现代玩具;B、布置小玩具画展。C、提出评价要点,引导评价。D、教师小结。 第3课 我的玩具伙伴教学重点:多角度观察与表现玩具。教学难点:运用绘画工具,多角度表现玩具。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1、活动一:分享与观察

4、。说一说:我的玩具伙伴给我带来的快乐。看一看:我的玩具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同学的玩具又是什么形状组成的?摸一摸:我(你、他)的玩具是什么质感?想一想:看课本,思考小作者是如何表现玩具伙伴的?2小组汇报。第 二 课 时1、动二:欣赏与发现。看一看:大师想说些什么?作品给你什么感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受?大师然后表现物象的?在小朋友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我哦准备向大师、小朋友学些什么?2、活动三:创作与评价。想一想:我准备用什么工具、材料表现我的伙伴?画一画:玩具的正面、侧面、背面、 、各有什么形状组成?用什么表现它的质感?评一评:谁的玩具画得最可爱?4、恐龙回来了 教学目标:运用造型

5、元素表现恐龙的外形、色彩、花纹特征。过程与方法:在探讨中,了解远古动物的故事;在比较中,找出恐龙的基本形;在想象中,大胆的描绘心中的恐龙世界;在创作中,探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及画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爱科学、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画出恐龙的形态特征。难点:画出画面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教学过程: 1、活动一:了解恐龙 观看录像光盘恐龙世纪,引导学生走进远古时代。 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恐龙资料,找出各种恐龙的生理特点、活动特点,分析恐龙的外形特征(头、身、四肢、尾、皮质、花纹及其功能) 尝试从恐龙的外形、结构中,找出基本形;观察恐龙的基本形,找出不同的地方。 根据“基本形”进行想像变化,创作“

6、天上飞、地上走、水中游”的恐龙形象。 2、活动二:联想与构思恐龙的故事(与音乐、语文学科结合)。 创设音乐情景: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描写恐龙的诗:以恐龙的特点,激发创作思路,如:小角龙,头长角,刺敌人,保自己。”“大梁龙,个子高,身体长,头一扬,尾一扫,吓得敌人转身跑。”“小结龙,披盔甲,爱爬行,像坦克。”等等,激发画面联想。 激发想像:拟人手法(“恐龙一家”、“恐龙种花”、“恐龙杂技团”、“恐龙先生”),我与恐龙(“我与恐龙去旅游”、“我与.”),描绘场面(“恐龙回来了”、“恐龙运动会”、“恐龙妈妈在孵蛋”.) 3、活动三:创作恐龙故事。 探讨1:恐龙在想什么?想想它的动态、神

7、态? 探讨2:主体与背景关系,想想,先画什么?后画什么?被遮挡的部分怎么办? 4、活动四:展示与评价。提出作业要求:能运用造型元素表现恐龙的外形、色彩、花纹特征;发挥想像力,个人或小组合作描绘自己心中的恐龙世界。出示作业评价要求:想像力丰富;画面生动有趣。小结:我学到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5 巧救小昆虫教学重点:发挥想像力,为结局描绘一个画面。教学难点:画出与连环画有关联的结局画面。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1、阅读与思考。教师问学生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们从哪里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请同学把自己找到的资料汇报给大家听)。师出示以下几个小问题:猜一猜:达尔文说了一句什么话?昆虫会飞到哪里

8、?想一想:四幅画有什么特点?文字与描绘有什么关系?2、观察与发现。找一找:达尔文为什么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他有什么成就与贡献?看一看:课本中描绘了什么昆虫?它们各有什么形态、色彩特点?想一想:达尔文如何救出小昆虫?让同学们讨论编出故事,教师指导。第 二 课 时3、联想与创造。说一说:小女孩手上的昆虫是什么形状、颜色?想一想:小开创到哪去了?(激发联想有趣、有意思、有常见的联想)主体物与背景产生遮挡关系时先画什么,后画什么?做一做:选择什么材料用具表现?4、分享与评价。提出评价目标:谁画的小昆虫最新奇?谁画的故事结局最精彩?在小组说说,小昆虫的结局。选出最精彩故事结局在班上展示。6 可爱的玩具蛇

9、教材分析:教材以“制作会跳舞的玩具蛇”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并通过欣赏“生肖蛇”邮票,让学生感受蛇“圆而细长,没有四肢”的形态特征,感受其色彩强烈对比、传统的花纹装饰的美感,感受其内涵。让学生感受以蛇形象设计的平面与立体造型,激发学习兴趣,突出本课“蛇的立体造型设计与装饰”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造型元素和手工立体造型方法设计制作玩具蛇。2、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中感受作者创造美的情感;在尝试材料妙用中,发展创新思维。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美术与科技结合的简单道理;在分享中感受成功乐趣。教学重点: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装饰过程。教学难点: 材料的选择与妙用

10、;纸蛇会跳舞的科学原理。兴趣点:会跳舞的玩具蛇,科学童话故事。观察点:用什么材料设计制作玩具蛇?教具准备:各种材料制作的玩具蛇。相关工具材料。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新课。讲“糖葫芦”、“可爱的冰蛇”两个故事并欣赏画面。欣赏课件里的蛇,你认识哪几种蛇?蛇有什么形态特征?(三角形的头,圆而细长的身体,尖尖的尾巴)以平面与立体表现的玩具蛇和生肖蛇给你什么感觉(可爱、雅致、有趣、夸张、拟人)想一想,蛇怎样变,形象才可爱?二、设计玩具蛇。突破难点。欣赏老师手中各种玩具蛇,猜一猜,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找一找哪些材料像蛇,具有能弯曲、圆而细长的形态特征。哪些材料经过组合,能设计玩具?试一试:参考教材的

11、制作步骤。也来设计制作一条玩具蛇。想一想:如何装饰才可爱?三、玩一玩,为什么蛇会跳舞?注意蛇身体的弯曲度与长还有风力短能影响蛇跳舞的快慢。想一想:小博士的话,玩一玩,这些玩具为什么会动?讲一讲,有什么样科学道理?四、评一评:谁做的蛇最有个性,与众不同?会跳舞,添上漂亮的花纹。造型、色彩花纹、材料的选择与众不同。 7 美丽的叶子教材分析:叶子是学生司空见惯的自然物象。本课以“形态色彩美的叶子”导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身边不起眼的事物,观察叶脉由粗到细、逐级分*、有组织的线,而体验自然界线性物象;通过对马蒂斯的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大师其对比的色彩,粗犷的线条,夸张变形的表现物象形态的艺术手法,

12、激发学生大胆运用造型元素表现自己对叶子的感觉。并通过拓印、线描、色绘、剪贴等欣赏与练习,体验各种材料工具技法表现的艺术效果,目的是引导学生开拓材料工具视野,鼓励学生在尝试探究各种方法、技能的同时,体验叶子的形态美、纹理美和自然美。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综合运用各种平面造型元素和技能表现叶子构成的画面;感受叶子网状纤维纹理的美感。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体验叶子的形态美、纹理美;在尝试中,体验拓印、线描、色绘、剪贴的不同美感;在展示中,体验创造的乐趣。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尝试发现的乐趣;关注身边不起眼的自然物象。教学重点:尝试与运用线描、色绘或拓印表现叶子形态美、纹理美。教学

13、难点:运用色彩对比和有趣的排列,表现叶子的构成。兴趣点:比一比,认拾的叶子形状美、色彩美;观察叶子的网状纹理。观察点:叶子的形状与纹理;体验拓印的尝试过程。教具准备:师:课件;线描、色绘、拓印、剪贴叶子的范作若干;各式各样的树叶;相关用具。生:收集各种树叶。剪刀、胶水、白纸。教学过程:一、引趣设疑,导入新课。出示马蒂斯的作品,取画中一物象让学生猜:这是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从色彩、形状、夸张、变形等方面)你知道画家马蒂斯和他的故事吗?作品中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马蒂斯,也来把我们对叶子的感觉表现出来。板书课题。美丽的叶子请学生仔细观察收集的叶子,讲一讲各种叶子的纹理有什么不

14、同,让我们学学小昆虫,飞到树上看看这些叶子吧。欣赏课件。二、比较发现,突破重难点。1、看一看:提供范画,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自主在尝试中找出各种材料工具表现的技法,激发探究兴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简要演示,如拓印方法。2、 比一比: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落叶,小组进行对称式或均衡式的排列(感受形式美),看有多少种排列方法。三、求异创新,创作作品。你准备用哪种方法来表现叶子?提供作业要求内容:1、 基本要求:运用点、线、色表现一幅“叶子的画面。2、 较高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一幅叶子的画面。3、 个性探究:尝试多种材料和技法,创造性地表现叶子的画面。四、学生作业。五、评价拓展,体验尝试发现的

15、乐趣。评一评:谁画的叶子最美?,谁用了新的工具材料来表现美丽的叶子?谁的纸屑、叶屑收到了垃圾袋里? 8.想象的鲜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造型元素,描绘出线条流畅、平涂均匀的想象中的鲜花世界。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中激发联想; 在比较中感受小画家的创造性想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鲜花的形态美、色彩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美的追求。在爱护花草树的过程中提高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运用造型元素,大胆表现心中花的世界。教学难点:能从花的形态、色彩特征进行创造性想象。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1、猜一猜。2、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花?3、出示课题:8、想象的鲜花二、欣赏与想象:1、讲故事

16、。2、欣赏花的图片。(演示课件) 说一说:花的形态,色彩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编一个简短的花的小故事)3、对比欣赏书本的想象绘画与制作图例,(形态、色彩、想象内容)讲解不同的表现方法。4、欣赏课件的想象绘画,引发想象。三、造型与表现:1、根据一幅你认为最美的花或花的特点、形态展开联想,画一幅想象中的鲜花世界。2、学生绘画表现。(播放音乐和图片)四、评一评:1、 你学会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2、 谁的想象力最丰富?谁画的花故事最精彩?3、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9 给树爷爷画像教材分析:树木,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本教材通过画“树”,不但让学生学会观察

17、、记忆与创作,更重要的是从小懂得注意保护树木,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本课的设计意图。运用粗细、疏密的线条表现大树的纹理,是本课重点。教学重点:运用线条表现大树纹理。教学难点:运用线性感受,进行大树纹理的表达及画面的构图美。兴趣点:树爷爷的故事,想像中的树爷爷。观察点:树的纹理产生的形式美感。教具准备:各种树的图片。教学过程: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1、 说说自己的爷爷是什么样的,课题前面加个树字,树要有多大才会被称为爷爷?了解一些树的自然知识。(树的年龄怎样算,树的寿命有多长)知识链接:把一棵树的树干锯断,就能看到树干横断面上有一圈一圈的年轮。年轮一深一浅的两圈是树的“一岁”。这样两圈两圈的数,数

18、完的数字就是树的年龄。寿命在百岁以上的树木有很多,杏树、柿树能活100岁,柳树、葡萄树能活150岁,苹果树能活一两百岁,梨树能活300岁,松树能活1000岁,银杏树能活3000岁,巨杉树能活4000岁,猴面包树能活5000岁,最长寿的世界树爷爷大概要算北非加得群岛的一科龙血树,活了8000岁。 2、感受树苍老、古朴等形态特征。提供老树、小树图片进行比较:树爷爷的纹理有哪些特征?想像:树爷爷外皮像层层的鱼鳞、像长满瘤子的怪兽、像干裂的木地板、像爬行的小蛇。像老人的胡子、像老人突出的筋骨、像老人饱经风霜的 线的想象:找找树皮上的直线、弧线、波浪线、柔和的线、紧张的线、旋转的线、斜线、流畅的线、断断

19、续续的线、网状的线。二、课堂发展,画画树爷爷。欣赏课本图片,你觉得哪幅画最能表现树爷爷的样子?运用什么线表现“和蔼的树爷爷“凶恶的树爷爷”“滑稽的树爷爷”如何排列、组织线条,才能使画面产生“形式美”?画一画:看谁的“树爷爷”画得最有趣?三、展示交流,相互评价。自评与他评同学们的课堂作业:树干有粗细、纹理有变化、画面较饱满。10 我家的菜篮子教材分析:通过绘画,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美,是本课设计意图。教材以一幅色彩鲜艳、具有真实感的蔬菜照片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对“我家的菜篮子”的回忆,如蔬菜名字、营养、外形、色彩特点等,体会父母的关怀,生活的美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

20、子与蔬菜的形态、色彩特征。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中,体验大师对生活美的感受;在摆设中,体验构图的美感;在探索中,体验多种物体的前后遮挡画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关注日常生活美,培养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的形态与色彩特征。教学难点:多种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兴趣点:畅谈我家菜篮子,蔬菜摆放构成的活动。观察点:“菜篮子”的形状、色彩及前后遮挡的特征。教具准备:各种蔬菜模型、实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法,导入新课。我家喜欢吃什么菜?(从蔬菜名称、形状、色彩、质感、营养几方面说说)欣赏课本范画,大师画了什么蔬菜?这些蔬菜有什么形态、色彩特征?二、 摆一摆:学习构图

21、。突破难点。出示准备的各种蔬菜的卡片,让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归纳总结:如何摆放画面才好看?先摆大的主体物,再添小的搭配物。形状大小前后搭配,色彩搭配美不美?三、把黑板上摆放的蔬菜画一画。怎么画才能表现前后遮挡?先画前面的蔬菜,再画遮挡的蔬菜。先画主体物(注意留出前面物体的位置),再搭配其他物体。四、拓展延伸,学生创作。加上篮子应怎样画?可以有几种画法?教师演示讲解几种篮子的画法。提请学生注意:菜装在篮子里怎样既可以看到菜又可以用到遮挡的画法。篮子外面可以画些菜以求画面饱满。五、展示评价。 11节日的餐桌教材分析:中国饮食文化,以其“色、形、味、香”驰名中外。在节日里,家家户户围坐桌旁,品尝佳肴

22、,感受节日的欢乐,是中国节日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记忆创作的内容,引导学生感知中国饮食文化,体会生活美的情趣。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运用造型元素,绘画形美、色美的中国佳肴。2、 过程与方法:在收集资料中发现中国美食很讲究形与色;在记忆想像中体会生活的美好;在共同创作中感受合作的愉快。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合作设计一桌美食佳肴;体会生活美。教学重点:节日美食的记忆想像创作。教学难点:如何描绘记忆中的美食形与色的细部特征。兴趣点:记忆和欣赏中国地方特色的佳肴美食。观察点:节日餐桌上的美食与色彩。教具准备:课件;准备一张节日与家人一起共餐的照片。教学过程:一、回忆节

23、日景象,导入新课。过节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哪些活动?想一想:节日餐桌上有什么美食?味道、形状和色彩怎么样?小组互相欣赏大家从家里带来的照片,讲一讲节日秩事。二、欣赏课件,了解中西美食。中西美食的比较。找出中国美食“形与色”的特点及美食照片。讨论中国各种节日美食特点:如中秋节,有月饼,表示团圆;春节有鱼表示年年有余等。三、创设节日情境,设计中国美食。中秋节来到了,我们每人设计一盘美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合成一桌佳肴。提示:形美的设计:佳肴及容器。色美的表达。共享美食:桌布的色彩怎样配菜才好看;各小组怎样摆设自己的美食?将每盘菜剪下来,分组摆放,看是用对称式还是均衡式摆设。各组互相参观“品尝”

24、。体验愉快心情。 12泥器皿教材分析: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知陶瓷是我国祖先的重大发明之一,它不但是生活用品,也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品。通过动手手尝试实践,掌握泥板成型法、盘泥条法和手涅法三种器皿成型法,进行构思与创作,发展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是本课设计意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陶器皿的形态特征,并能运用器皿成型法进行中空的器皿构思、制作与装饰。2、过程与方法:在触摸中感受器皿的造型、质材特点;在浓度中探索器皿成型法在创作中感受具象与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中国陶瓷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并对中国陶瓷产生兴趣;能发挥想像力进行创新表现。教学重点:掌握“手捏法、盘泥

25、条法、泥板成型法”三种“器皿成型”法。教学难点:1、泥条盘高的技法;2、创意构思与创作。兴趣点:1、锷鱼器皿;2、鬼脸器皿;3、小组合作创作一组器皿。观察点:器皿的造型、色彩、花纹特征;2、具象与抽象器皿不同的艺术风格。教具准备:各种器皿,橡皮泥器皿,橡皮泥,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器皿,导入新课。看看生活中的器皿,归纳出器皿的含义:盛东西的日常用具。想一想陶瓷是怎样形成的?课文中橡皮泥餐具中哪些是“器皿”?比一比,古汉代陶艺与现代陶艺有什么异同与作用?(感知陶器皿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的特征,从造型、色彩、花纹特点等方面来说)二、 学习三种器皿成型法,突出重点。看一看:书上介绍的三种器皿成型法(手

26、捏法、盘泥条法、泥板成型法)能看懂吗?(欣赏课件演示步骤)说一说:我喜欢哪一种方法?我掌握了哪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制作什么泥器皿?做一做:选择一种方法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器皿。三、 课堂延伸,突破难点。看一看:现代陶艺与鳄鱼器皿、鬼脸器皿有什么异同?(相同:盛东西,不同:具象与抽象造型)想一想:如何把刚才制作的“器皿”进行添加,变成具象器皿?(动物、植物等)如何抒“器皿”进行“点、线、面”装饰,表现美的造型?教师演示“镶色法”“与混色法”。四、展示评价。进行一个器皿展览,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请说说你是运用什么器皿成型法和艺术手法表现器皿?美在哪里?13、小泥人和泥面具第一课时 小泥人教学内容与

27、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立体雕塑头型的基本常识基本形与附属形。用瓶子和泥条组合成的头像为基本形,五官和头发为附属形。掌握搓泥条,用泥条缠绕瓶子,并采用捏、揉、粘、抹等技法进行像的造型创作。2隐性内容与目标: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习立体雕塑的基本知识。作品新颖生动,富有美感。学习材料:本课教学所用材料,除胶泥、彩泥、纸黏土外,还可以用面粉加水粉颜料用水和起来使用。教学过程:(1)布置学生感受搓泥条方法。提问:搓泥条有几种方法? 说说搓泥条时双手是怎样配合的?(2)体验用泥条缠绕瓶子。 提问:怎样缠绕泥条才能又快又好?学生

28、分组独立或二人合作缠绕瓶子,由两组学生代表总结成功的经验及解决问题的方法。(3)五官、发型设计。欣赏图片资料。布置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所见、所想的五官和发型。(4)布置学生完成头像作品。教师巡视辅导。(5)展示作品,小结讲评。 第二课时 泥面具一、教学目标:1、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2、制作各种有趣玩具和玩法。3、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二、教学重难点:1、用橡皮泥制造面具,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2、制作各种有趣玩具和玩法。三、教具准备:橡皮泥、面具四、教学过程:课题导入:出示几个“蹦蹦跳跳”的玩具实物,用故事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由

29、此导入新课。新课教学:1、板书课题,说明教学目的要求。2、探究质疑,把玩具分给学生。学生看看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而成。3、演示制作立体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4、尝试制作纸弹簧。5、交流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6、综合制作,设计制作各种有趣的玩具和玩法7、欣赏评价。8、表演游戏。三、布置作业:设计各种有趣玩具。14无敌孙大圣教材分析:孙悟空是学生喜爱的神话人物,他那火眼金睛、及七十变的本领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教材以这一兴趣点,以“无敌孙大圣”为题,以人物形象创作和活动画页设计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剪裁”与绘画表现的过程中,培养设计意识,发展创新思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孙大圣的

30、艺术形象,并运用造型元素、基本形的组合方式表现孙大圣;运用折、剪、粘贴、绘画手段,设计活动画页。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中学会以形观物、以形表物的方法;在欣赏中,找出孙大圣的艺术形象特点;在作业的变身形象中找出孙大圣的特征,启发创作思维。在合作创作中,探讨活动画页的整体设计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孙大圣的形象;能与同学一起设计活动画页。教学重点:能在活动画页上表现孙大圣的形象。教学难点: 把想像中的人物通过绘画形式表达出来;剪、折设计与画页人物表现的统一。兴趣点: 活动画页; 孙大圣的变身形象的联想;孙大圣的故事。观察点:孙悟空的形象、色彩、服饰特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典故事与画面。

31、教具准备:活动画册,图片。教学过程:一、 欣赏孙悟空道具、形象图片,导入新课。1、出示孙悟空局部图片,猜一猜:他是谁?激发记忆联想。说一说:你怎么知道他是孙大圣?(抓住孙悟空的形态、色彩特征)孙悟空的脸部有些什么形状、色彩、,作者如何表现他的“火眼”与“金睛”?让学生学习以“基本形”组合物象的方法进行观察与表现。如用“葫芦形”表现孙悟空的面部,用红色的桃子形表现“火眼”,用渐变式的环形和黄、黑、白三色表现“金睛”,用红色的半圆形表现嘴巴-2、欣赏课本图片,说一说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二、 课堂发展,激发联想。1、孙悟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孙悟空在今天会变成什么形象?在干什么?2、如果画出来,抓住

32、什么特征进行变化?变成什么形象才有趣?(形象变、动作变、服饰变)请几个小朋友表演一下孙悟空的各种动作。3、那是什么?书上的小朋友在看什么?(活动画页)想一想:头部、身体为什么分开?一张对折纸可以画几个孙大圣?几张对折纸如何粘贴在一起?翻一翻:有什么发现?(利用孙大圣头部与身体的多种搭配,使画页产生千变万化的形象。)指导学生在设计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何折、剪才能使画页分开头部与身躯两部分而又不断开;人物头部如何结合自然。三、 学生动手,设计画页。把想像中的孙大圣的变身形象画出来。四、 分组合作,把画页粘贴在一起,看哪个小组制作的活动画册最好看。 15变形金刚教材分析:七巧板是中国著名的拼板玩具

33、。本课以变形金刚为创作主题,以民间益智玩具七巧板的设计及模拟“变形金刚”进行拼摆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七巧板的拼图艺术特征:夸张、概括、简洁、生动、趣味性强,从而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喜爱之情。教材以“变形金刚”导入,目的是创设“玩一玩”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注意观察:1、变形金刚是由什么基本体组构而成?2、变形后各部分位置产生什么变化?3、变形金刚的形态、色彩、花纹各有什么特征?教材还让学生知道1、七巧板是由哪些几何形组合而成?2、七巧板能拼出很多形状。3、体验七巧板拼图的概括性、趣味性。激发想像力,拼摆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让学生临摹民间七巧板,体验民间七巧板的科学性与艺术

34、形式,是本课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临摹民间七巧板;用七巧板的基本形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2、过程与方法:在玩中感受变形金刚变形的乐趣;在竞赛中,比一比谁摆的变形金刚最多、最有趣,感受七巧板的科学性、趣味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七巧板是我国民间益智玩具;我喜欢七巧板。教学重点:制作民间玩具七巧板;运用七巧板拼出“变形金刚”并进行装饰。教学难点:运用几何形的组合方法 进行组合物象的想像与装饰。兴趣点:玩“变形金刚”;设计制作七巧板;七巧板拼摆游戏。观察点:变形金刚的造型、色彩、变形的功能;七巧板的各种几何形组拼过程。教具准备:七巧板一幅;有关变形金刚的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

35、情境,导入新课。看一看:卡通片变形金刚。说一说:变形金刚有什么特征?找一找:组成变形金刚的基本要素?玩一玩:我的变形金刚可以变成什么形象?二、 课堂发展,体验七巧板的奇妙之处。出示七巧板,说一说对七巧板了解多少?找一找:七巧板有什么奇妙之处?共有多少个三角形、方形、平行四边形?把五个三角形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知识链接:七巧板的发明大概起源于一千多年前我国宋朝。用七巧夺天工板可拼出许多图形,所以人们称它为“智慧板”。到了清朝,有位叫王其沅的人收集了许多七巧板拼成的图样,编了一本七巧八分图。后来七巧板传到欧美国家,使西方人对这备战来自中国的益智游戏充满兴趣。主要由七块几何形图板组成,包括大三

36、角形两块、中三角形一块、小三角形两块、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一块。合起来为一个正方形,或者合起成一个长宽比为二比一的长方形。做一做:临摹书上“七巧板”,怎样画才能使各种形的边线吻合?将正方形白纸板按书中的七巧夺天工板图样划线,注意每个几何形的线与线相交点都必须是那两条相交线的中点。画好后,剪彩开即可。白色的纸板可以按机器人的形态、花纹进行描绘或着色。想一想:在临摹中发现了什么?各种形状有什么特点?摆一摆;把自己想像中的变形金刚摆出来进行装饰。把摆出来的图形进行联想,创作变形金刚的“变身形象”。画一画:把拼摆的变形金刚进行装饰、美化。三、评价展示,课后延伸。说一说:七巧板能摆出多少个“变形金刚”?

37、评一评:哪个变形金刚最美?为什么?试一试:运用这些七巧板形状看看自己能拼出多少个有趣的图形?找一找:有几种玩法? 16杂技小演员教材分析:“不倒翁”是孩子们熟悉的民间玩具。教材以滑稽可笑的“七品芝麻官”导致入,让学生在欣赏其简练的造型,又能旋转摇摆和按压不倒的动态时,了解一些简单的“底部重力作用”的科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设计“不倒的杂技小演员”。运用纸材进行“画、剪、卷、粘贴”等活动或选择各种材料设计一个“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是本课重点,而“妙用材料”是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运用平面或立体材料,设计一个扳不倒的立体造型。2、过程与方

38、法:在“玩”中感受民间玩具“不倒翁”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在欣赏中感受“不倒翁”民间玩具的装饰色彩、造型特点;在探究中,解决材料妙用和组构“扳不倒”杂质小演员的立体造型。3、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民间玩具不倒翁,感受其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奥妙。教学重点:运用纸材设计制作扳不倒的杂技小演员立体造型。教学难点:材料妙用;设计制作美观有趣的“扳不倒”造型。兴趣点:玩“不倒翁”;想像杂技小演员有趣的动态。观察点:“不倒翁”的造型色彩、花纹。教具准备:不倒翁玩具,相关道具。教学过程:一、 欣赏玩具,导入新课。二、 出示“七品芝麻官”玩具,猜一猜:它是谁?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较重,色彩鲜

39、艳,形象滑稽、有趣-)想一想:小博士的话对不对?试一试:出示道具,找一些能滚动的东西,放一些橡皮在瓶盖里边,再转动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做一做:制作一个能滚动的立体造型并在上面设计一个动态美的杂技演员。(教师示范)三、进入游戏,设计制作。1、我们班要组建杂技团,每人制作一个小演员来参加表演,看谁能被选上,只要符合下列标准就可以:造型美、人物动态美、色彩美、扳不倒。2、学生设计制作。三、评价展示,表演。玩一玩,评一评:看谁的杂技表演最有趣? 17有趣的数字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与装饰。2、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美的思维方式。3、 情

40、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将想象转化为表现的乐趣。教学重点:把握数字的特点与学会数字的装饰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教学程序:1、导入师生共同律动课件同时展示跳动的人形数字教师说:投影上与我们一起律动的是谁?看大家能不能认出来?组织学生认识数字教师说数字经过美化之后就会变得很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趣的数字。出示课题:有趣的数字2、新课(1)如何使数字变得丰富?教师说:同学们可以写或画出多少种不同的数字?组织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写数字(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不同方法的书写)。教师简单小结:同学们写出了单线的、双线的等等,这么多的数字如何使他们变得美丽?(这一环节的

41、用意让学生进上步认识数字的特征并为想象变化埋下伏笔)(2)如何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教师接着说:我们一 起来看看“2”有什么方法变得美丽。用课件展示数字的各种装饰方法,与学生一起分析:有用花纹装饰、用颜色装饰、改变形状装饰。教师将各种图片分别发到各小组,组织学生讨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根据图片汇报讨论结果。(这一环节的用意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让每一 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3)教师演示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教师说:同学们归纳了很多方法,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方法是如何做出来的。教师演示花纹装饰的方法:剪纸、贴纸、画图案(点、线装饰或动物花纹迁

42、移)等,播放数字谣,师生共同尝试形状的变化方法:拟人法、联想法,比如教师举例联想法用“0来问学生0像什么?,教师简单画出学生举例的物体,增加学生对变形的认识。3、 作业(1)同学们想怎样把数字变得更有趣和美丽?教师说:刚才老师展示了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同学们一 起想想: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1”、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2”等。将小组分成花纹装饰组、颜色装饰组和形状变化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制作方法并自由组合成制作小组,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运用桌上的工具材料表现“有趣的数字”,组织学生比一比哪组做的变化多或制作方法多。(2) 学生想象、表现,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4、 评价(1)小组代表发

43、言小组代表说自己小组做了什么或说用了多少种方法、有多少种变化。(2)教师点评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及评述表达自己的看法。5. 课堂引申教师说:我们刚刚学习了数字的变形,其实生活中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变化,例如英文字母的变形和文字的变形,只要你们认真地观察,就能发现它们的有趣之处!6. 评价表的填写我学会了.,我的作业.,我想对老师说.。 18 漂亮的钟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时钟的基本结构;运用造型元素进行时钟的具体或抽象造型设计与装饰;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找出时钟的基本结构;在想像中,抓住基本结构进行创新设计;在评价中感受美的设计与美化生活的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

44、培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人文情感。教学要点:1.重点:能抓住时钟的基本结构进行想像与设计制作2.难点:时钟造型与应用统一的设计构思方法。作业要求:1.基本要求:能画出一个小闹钟。2.较高要求:能设计一个造型美观的小闹钟。3.个性探究:能妙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的小闹钟。教具准备:各种造型的小闹钟、色彩、卡、颜料、范作及课件。学生准备:小闹钟、卡纸、剪刀、胶水等。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美。课堂导入1、模拟钟表店的情景,播放各种“报时器”、时钟行走的“滴答声”。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各种精美的时钟图片。提问:钟有什么用处?2、说说你见过的最漂亮的钟。小闹钟是我们学习的小伙伴。又

45、是生活用品和艺术品。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设计一个“漂亮的钟”。听一听、猜一猜感受报时器的声音。说一说自己见过的最漂亮的钟。赏一赏钟表店里各种漂亮的钟。1、激发学生回忆钟的形象,拓展审美视野,明确钟的作用以学习及本课的任务。2、培养珍惜美好时光,好好学习的情感。课堂的发展1、找出时钟的基本结构。分析钟有抽象形和具象形两种不同的造型。分析动物造型的钟。找一找钟有哪几部分组成?2、时钟设计接力赛。提出“四美”评价标准:造型美、装饰美、色彩美、实用美。3、评一评:钟座的具象形和抽象设计。钟面的“形状”设计。时针、分针、秒针的变化设计。时分、刻度记号的创意变化。4、设计与创作:讨论研究:怎样设计与创作?动手

46、设计制作与装饰。布置学生进行闹钟设计比赛,讲明注意事项,看谁是最动脑筋的“小设计师”。轻声播放音乐。1、观察各种闹钟的造型,了解钟是由钟面、时针、分针、秒针、刻度记号、底座组成。学习怎样抓住动物特征进行外形设计。2、比一比:每人画两分钟,看哪一组的时钟设计能达到“四美”。3、师生共同评议: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深层次地明白设计的方法。4、小组讨论:钟的外形与应用关系?选择什么材料?在紧张又活跃的气氛中设计一个造型美观的小闹钟。1、在欣赏和探究中认识钟的造型结构。2、动物造型的钟启发想像设计,培养创造思维和设计意识。3、通过竞赛的形式以及师生共同交流,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

47、能力。4、组织设计、评比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反思评价1、 组织学生把作品摆设在“时钟商场”里。模拟商场“购钟”活动2、 依据“四美”的评价标准进行选购。1、介绍自己作品的设计意图。2、同学之间互相欣赏选购评价。师生共同评价,促进交流和互动。课后延伸把你的设计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并与爸爸妈妈一起修改作品。加强学生与父母亲间的沟通。 19 多彩的小风车1、重点:彩色风车的制作方法。2、难点:设计制作对称、能转动的多彩有风车。3、 兴趣点:(1) 玩风车(2) 制作风车(3) 比赛游戏4、 观察点:风车的实用美、装饰美的特点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48、1) 认识风车“实用与美结合”的设计意图。(2)掌握对称的设计方法和剪折叠的立体造型方法。过程与方法:(1) 在欣赏中知道风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2) 在比较中找出风车的基本结构。(3) 在实践中掌握“对称”的设计方法和中心轴的安装方法。(4) 在玩中探究风车转动的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1) 喜爱小风车。(2) 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作业要求1、 基本要求:设计制作一只多彩风车2、 较高要求:设计一只对称的色彩美的风车。3、 个性探究:设计制作一只对称、能转动的多彩风车。教学过程一、 引入课题说一说:1、 见过风车?你觉得风车漂亮吗?2、 你见过的风车用什么材料做的?想一想:风车有什么用?

49、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风车的图片欣赏。2、 风车实物展示。3、 请同学出来玩风车。三、 风车的创作方法1、 观察风车,理解风车的结构及转动原理。2、 制作方法:(边讲述边操作演示)折-做记号-加图案-剪-叠-穿孔-完成3、 注意事项:A、 要安全使用工具B、 手工要精细,不能马虎。C、 添加图案时,注意色彩的搭配。4、 作业要求:完成一个四叶美术风车,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完成其它造型的风车。四、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五、 玩风车、评风车、赏风车。 20船儿漂漂教材分析:船是海上重要的交通工具。本课教材以“折纸船”和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船为学习内容,旨在让学生感受知一张平面纸材通过折叠

50、可以改变外形,塑造出各种各样立体、对称的小船;一个废弃塑料瓶,通过妙用,也能让船“浮”起来,从而体验造船的乐趣,了解一些科学的常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纸材折叠小船的方法;利用废旧物品设计能浮的小船;运用对称手法设计。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体验科技的进步;在比较中感知美与实用结合的设计;在玩中学习科学小常识;在试一试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我喜欢折纸船;感受废弃物妙用的乐趣。教学重点:折小船的方法、步骤;利用废弃物设计制作小船。教学难点:折的创意变化;巧用废弃物制作小船。兴趣点:看图折纸船;变一变游戏;科学小实验;制作能“浮”的小船;制作能“前进”的小船。

51、观察点:船的对称美、节奏美;船的整体美、装饰美。教具准备:船的模型;各种制作材料。教学过程:一、 欣赏导入新课。欣赏各种船的模型,比一比:木船、帆船、客船的基本结构。(船体、船舱)想想:船为什么会浮起来?做一做:浮力实验。说一说我的发现:浮力。船体的形状和船舱的空间大小与浮力的作用。实用性。观光船与客运船的结构不同。艺术性。观光船以致力感、美观的外形吸引旅客。客船关注客舱美的造型、合适。 二、 折纸船活动,初步体验船的结构。引导学生折一只不怕水、 能前进的小纸船。三、 设计一只美观、有创意的小纸船。变一变:尝试把步骤图书馆中的双体船变成其它船;尝试把步骤图示中的小艇变成有篷船等。用方形纸可以折出怎能样的船?如帆船等。添加什么变成客船、帆船、观光船、渔船、渡轮等? 做一做:运用对称、均衡等美感形式,设计和装饰小船。四、 展示游戏,体验快乐。玩一玩:哪一组的船跑得好、开得稳?比一比:哪一组的船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3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