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_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4160190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1课_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1课_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第1课_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_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课 神州大地上的远古人类教学设计授课教师: 师云鹏 授课时间: 2013 年 10 月 日授课题目:神州大地上的远古人类课型:微型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认识历史领域各种不同知识范围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阅读,可以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引起兴趣,重视历史课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1.我

2、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万年以前,从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2.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从我国远古人类制造工具、会劳动的历史,认清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学重点元谋人,包括元谋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代、考古发现情况等。北京人,包括北京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代、制造石器、使用火、群居生活等。教学难点1.初中学生对原始社会的名词比较生疏,刚刚学习历史,需要逐步理解;2.人类自身从猿到人的发展,劳动创造人的真理比较抽象,一时不易讲清。教具资料准 备教师准备:图片及音像资料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备补充集备

3、补充温故知新:简要介绍学习历史的目的、了解历史的途径及方法介绍了解引起学生兴趣情景导入:在中华大地上,谁是最早的居民呢?他们长什么样?吃什么?穿什么?住在什么地方?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寻我们祖先生活遗迹,“拜访”祖先。启发积极参与也可由课前提示导入三维目标大屏幕展示总体把握,为新课做铺垫强调重点内容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将北京人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简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3、比较“北京人”与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4、为什么说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6、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7、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是怎

4、么生活的?8、观察书中山项洞人制作的骨针山顶洞人的装饰品的图片,从中可以捕捉到哪些信息?9、山项洞人在生产和生活中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大屏幕出示问题,指导阅读启发引导点拨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归纳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探讨交流,解决问题(体会主动学习的乐趣,学会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帮助学生理顺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突破:由于上初中历史的第一节课,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显然不现实。这节课的资料就由教师提供。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历史离他们并不遥远就在他们身边。学习历史要善于抓比较、抓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指导分析点拨阅读归纳探究在教学过程

5、中通过活动,突出重点,透析难点小结归纳: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发现地点使用工具生产活动所在河流域社会组织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大屏幕展示表格指导学生完成表格学以致用:说明我国原始人类遗址的分布特点板书设计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距今约170万年-已知祖国境内最早人类元谋人: 距今约70-20万年体质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已经直立行走,过群居生活会制造使用石器,使用天然火北京人 距今约1.8万年前体质特征: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使用磨制石器,掌握钻孔技术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 课后随笔与反思优点:列表归纳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所处的社会组织,更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祖先是在同自然斗争中在缓慢的进步着、发展着。缺点:本课时初一的第一堂历史课,课的导入一定要精彩,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喜欢学习历史。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